利用多媒体方式优化《中国新闻史》教学

合集下载

主题式教学在《中国新闻传播史》教学中的运用

主题式教学在《中国新闻传播史》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新闻传播史 ( 以下简称 “ 中新 史 ” )作 为 支撑 新 闻
学 专 业 的 基 础 课 程 之 一 ,相 较 于 其 他 新 闻理 论 和 实 务 课 程 , 内 容 驳 杂 .理 论 思 辨 色 彩 浓 郁 ,如 不 采 取 有 效 办 法 对 相 关 内 容 进 行 整 理 和 抓 取 ,不 仅 会 耗 费 大 量 课 时 ,课 堂 教 学 还 极 易 陷入 从 理 论 到 理 论 、抽 象 、晦 涩 的境 况 , 引 起 学 生 的 反 感 和 抵 触 。导 致 教 师 的 作 用 形 同 虚 设 ,学 生 学 习 的效 果 无 从 谈 起 。 因 而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合 理 地 对 课 程 内 容 进 行
学 习 ,越 来 越 成 为 大 学 教 学 改 革 关 注 的 焦 点 。 主 题 式 教 学 确 立 以学 生 为 课 堂 主 体 的教 学 前 提 .教 师 在 教 学 中 围 绕 某

发 展 规 律 的 视 角 与 现 实 对 接 。在 对 过 去 传 播 现 象 进 行 历 史
剖 析 的 同 时 ,启 发 学 生 对 当今 新 闻 事 业 的 活 动 方 式 与 内容 进 行 深 刻 的认 识 ,并 对 未 来 新 闻 业 发 展 的 走 势 进 行 展 望 。 在 此 基 础 上 ,还 要 着 力 培 养 学 生 的 大 历 史 观 和 新 闻 观 ,培 养 他 们 的专 业 素 养 和 职 业 认 同 , 帮 助 他 们 廓 清 自 身 未 来 发 展 的 目标 与 方 向。 中新 史 课 程 教 学 中要 实 现 上 述 教 学 目标 , 教 材 是 教 学 不 可 缺 少 的 依 据 和 范 本 ,明 晰 的 教 学 大 纲 ,权

中国新闻史教学及考试方法改革

中国新闻史教学及考试方法改革
学 生 甚 至 认 为 所 有 理 论 知 识 的学 习 都 和 借 鉴 的 。 是 纸 上 谈 兵 ,只 重 视 新 闻 业 务 课 的 学
的不同时期一些相关学科 的发展情况 ,
( ) 四 学习 中国新 闻史可 以丰富我 拓宽学 生的知识 面。
习; 其次 , 有些教师教 学观念过 于陈旧 , 们 的专业历史知识 。从现实角度讲 , 我
AH NxEH zNH zA ・ SUoG EG U
学 术 纵 横
中国新闻史教学及考试方法改革
口 梁 鑫
摘 要 :中国新 闻史主要研究 中国 后的新闻实践。例如 , 现今都市报都很 例如 ,在 中国新 闻史上 , 申报》 大公 《 《 新 闻事 业的起源 以及 各种 类型媒体 的 注重副刊的发展 , 而这一现象并不是近 报》 在新 闻业务发展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发展演变及规律性 , 着重培 养学生建 立 几年才出现的。 我国报 纸有专 CN用 副 是 非 常 重要 的 , 在 现 有 的 中 国新 闻 史 - I 但 正确 的历 史观 、 闻观 , 为学 习新 闻 刊进行 宣传 的经验 , 四时期更是 出现 教 材 中 , 些 描 述 是 很 少 的 , 实 际 上 新 并 五 这 这 理论 和新闻业务提供有关历史知识。 了著名的四大副刊 , 当时社会产生 了 有 违 新 闻事 业发 展 原 貌 。 着 社 会 的 发 由 对 随
们 了解中国新闻事业 的发展规律 , 进而 方 法 , 种教 学 方法 以 时 问 或 空 间 为 轴 来 说 ,应该不 断地丰 富 自己的专业知 这 对 中国新 闻事业 的发展进 行更加深 入 进行讲授 , 只有枯燥 、 单纯 的历史事件 , 识 , 分 发 挥 自己 的 个 性 , 用 各 种 新 充 运 的研究。对于中国新 闻史 的研究 , 在很 而缺乏事件 的灵魂——新 闻人物 , 法 技术新理论 , 中国新 闻史深刻 、 无 使 生动 。 长一段时间里是以报 刊的发展 为重点 , 调 动 学 生 的学 习 积 极 性 。 因此 , 当 今 在 而对于报刊的产 生 、 发展等 内容在历史 的 中 国新 闻史 授 课 中 , 要 更 加 注 重 新 需 定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 。 习中国新 闻 式 的讲授 。 学 史可 以让 学生提升 自己的分 析判 断能

如何利用多媒体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如何利用多媒体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如何利用多媒体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果在初中历史教学的领域里,如何有效提升课堂效果是每位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为这一挑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将多媒体手段巧妙融入教学,教师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从而使历史课程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首先,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依赖于文字和口头讲解,这种方式可能使得抽象的历史事件显得遥远而模糊。

而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视频和音频等方式,将历史事件呈现得更加具体和真实。

例如,利用纪录片片段或历史动画,教师可以将古代战争的场景、重要人物的风采以及历史背景展示给学生,这种生动的呈现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真实性。

其次,多媒体技术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传统的历史课堂通常以讲解为主,学生的参与多限于听讲和做笔记。

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设计互动环节,如历史模拟游戏、虚拟实境体验或在线讨论等。

这些互动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增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利用虚拟实境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参观”古代文明遗址,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有助于加深他们对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此外,多媒体技术还能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反馈和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互动问答等多媒体工具,实时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这种即时反馈机制使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和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和自主学习。

这种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不仅提升了教学的效果,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然而,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教师需要克服一些挑战。

首先,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多媒体操作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技术工具。

其次,教师需要将多媒体内容与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紧密结合,避免技术的炫目掩盖了历史知识的核心。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第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与发展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理解不同历史时期新闻事业的特点和影响。

掌握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方式,如官方邸报、民间报纸等。

阐述近代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步,如申报、大公报等。

分析新文化运动对新闻事业的影响,以及五四运动后的新闻事业发展。

讨论新中国成立后新闻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事业特点。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文献和新闻报道。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4 教学评估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章:新闻媒体类型与功能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主要的新闻媒体类型,如报纸、电视、网络等。

理解不同媒体类型的特点和功能。

掌握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报纸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如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

阐述电视媒体的发展和影响,如中央电视台、地方卫视等。

分析网络新闻媒体的崛起和影响力,如新浪新闻、腾讯新闻等。

探讨媒体融合的趋势和挑战。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不同新闻媒体的特点和功能。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新闻报道和媒体素材。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

2.4 教学评估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不同新闻媒体的特点和功能。

第三章: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3.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理解新闻从业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掌握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3.2 教学内容介绍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如真实、公正、客观等。

阐述新闻从业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如保护sources、避免利益冲突等。

分析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如避免偏见、确保信息准确性等。

讨论新闻职业道德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利用案例分析,分析新闻报道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中国新闻史》教学的探索

《中国新闻史》教学的探索
以报 纸举 例来 说 ,前人 长期 积 累 下来 的办 报 经 验 是 十分 丰 富 的, 总结 和借鉴前人 的经验教训 , 研究演变 规律 , 可以使我们 的报 纸 更 好地 发挥 各 自的 优 势 , 得 更 为 出 色 。 办 我国新闻事业 史上有许许 多多优 秀的新 闻工作者 ,他们有
学 0第期 羁鲎年9 2塞 窒 0 墅 1
《 中国新闻史 》 教学 的探 索
辛慧 晶 ( 河北省廊 坊 师 范学 院文 学 院
摘 要 : 为 新 闻专 业 必 修 课 程 的 《 国 新 闻0 ) 6 0 0
中 常遭 到 冷 遇 ,为 此 .笔 者 在 教 学 过 程 中进 行 了以 下 尝试 和探 索 : 助 学 生 明 确 学 习新 闻 史的 目的 , 立 正 确 的 学 习观 念 ; 帮 树 史
治事件 中跳 出来 , 让新 闻独立 出来 。 因此 , 我把教材的内容重 新整合 , 按照新闻事业 本身的发展 特征为序把《 中国新 闻史 》 分为下八个章节 : 古代报纸时期 、 近代 新 闻事业的产生 、 国人办 报的两次 高潮 、 我国新 闻事业 由政论 向 新 闻时代的转变 、 五四时期 的新 闻事业 、 新闻事业 发展 的黄金时 代、 战时新 闻事业 、 当代新 闻事业 。
四 、 分 利 用现 代化 教 学 手段 。 课 程 生 动 起 来 充 使
《 中国新 闻史》 知识点 繁多 、 庞杂 , 如果 教师仍采用 “ 教师讲 , 学生听” 这种传统 的教 学手 法 , 至是 照 本宣 科 , 甚 势必 会 引起
学 生 的 反 感 , 深 学 生 的 枯 燥 印 象 。 此 , 师 应 当充 分 利 用 加 因 教 多媒体 这 个现 代化 的教学手 段 ,制作 出 图文并 茂 的高 质量的 教学课 件 , 历史 上重 要 的报 刊 、 把 报人 、 闻作品 以 图片 的形 新 式 展示 出来 ,必 要的时候 还可 以放一 些 录音 、纪 录片或者 影 片, 使新 闻史 以更 直观 、 更生 动 的形 式展 现在 学 生 面前 , 深 加 他 们的感性 认识 ,枯燥乏 味 的历 史立 刻就会 变得生 动形象 起 来 。例如 , 讲名记者 范长 江的时候 , 在 就可 以组 织学 生观看 一

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史论文范例(共3篇)

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史论文范例(共3篇)

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史论文范例(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随着现代中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新闻传播事业也在不断的进步。

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新闻人用如椽之笔谱写了一曲曲壮美诗篇。

下面是千里马论文网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史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第1篇:中国新闻传播史现代化手段教学漫议一、中国新闻传播史运用现代化手段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必要性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开始于唐代,而人类的传播活动几乎是与人类同时出现的。

人类早期的传播方式之一——岩画,距今已有几万年。

岩画是什么样子?都传播了什么信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唐代的进奏院状)是什么样子?它为什么被认为是报纸?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近代第一份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又是什么样子?《大公报》——中国唯一超过百年的报纸,它的创刊号是什么样子?所有这些问题,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讲解清楚。

而采用多媒体课件,把相关的图片一一播放出来,就可以一目了然,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中国近现代历史风云激荡,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

其中,新闻人的呐喊弥足珍贵。

从清末的沈荩、康有为、梁启超,到“五四”时期的陈独秀、李大钊、邵飘萍、林白水,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朱惺公,无数新闻人前赴后继,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奔走呼号,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新闻人的职业使命。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再配以视频资料,展示他们的照片和他们所办的报刊、播放他们从事报刊活动和生平事迹的视频,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直观、更生动,也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并留下深刻印象。

(二)可行性首先,可以利用数码相机随时随地拍摄文献、报纸、纪念地外景等照片,不放过任何机会。

比如,外出学习、参观旅游,都可以拍到有用的照片。

笔者在中国人民大学访学期间,就拍了近万张照片。

中国新闻传播史 一流课程

中国新闻传播史 一流课程

中国新闻传播史 一流课程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作为传媒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承载着培养学生对中国传媒发展历程的深刻理解和独立思考的使命。

这门一流课程的建设旨在通过对历史脉络的追溯,使学生了解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演变,掌握传媒业的发展规律,为未来的传媒从业者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

一、历史纵深,全面把握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首先通过历史的纵深来呈现中国传媒的演变过程。

从古代的“木简竹帛”到现代的多媒体时代,学生将深入了解千百年来中国新闻传播的起源、发展与演变。

通过全面把握历史脉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传媒业的发展规律,为日后的从业生涯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实际应用能力一流课程的设计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除了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还会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研、采访,以及对现代媒体的深入剖析。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升实际操作的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跨学科融合,培养全面素质一流课程的设置还会充分考虑跨学科的融合。

传媒行业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传媒知识,还需要具备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因此,该课程将引入历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使学生具备全面的学科素养,更好地适应传媒领域的多样化需求。

四、案例分析,激发独立思考能力中国新闻传播史一流课程的教学手段将注重案例分析。

通过深入研究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发展阶段,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将学会通过历史案例来分析问题、总结规律,培养严谨的思维方式,为未来的独立研究和创新奠定基础。

五、国际视野,了解国际传媒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一流课程将注重国际视野的培养。

通过对国际传媒发展的对比分析,学生将了解中国传媒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拓展对国际媒体环境的认知,为未来从事国际传媒工作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新闻传播史一流课程的建设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历史脉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跨学科融合、案例分析和国际视野培养具备广博知识、扎实理论、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传媒专业人才,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18120113 课程名称:中国新闻传播史英文名称: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总学时:45 学分: 3适用对象:新闻学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先修课程:无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中国新闻传播史》是新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较为全面地介绍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着重探讨中国新闻传播的形成发展及其演变规律和趋向,考察中国新闻事业的性质、状貌同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

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近代中国的新闻事业,各时期的新闻制度、新闻思想及重要人物。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熟悉中国新闻史的基本脉络和鲜为人知的新闻人故事;掌握中国新闻传播各时代的特征和演变规律;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无产阶级新闻观、历史观和时代观;培养必备的新闻理论素质和宏观思维,从新闻史学的视角对新闻业务、新闻理论进行证实、证伪的初步尝试,并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辩证多元的思维方式,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对新闻实践的深度思考。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教学目的:通过这门课的学习,熟悉中国新闻史的基本脉络和鲜为人知的新闻人故事;掌握中国新闻传播各时代的特征和演变规律;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无产阶级新闻观和时代观;培养必备的新闻理论素质和宏观思维,从新闻史学的视角对新闻业务、新闻理论进行证实、证伪的初步尝试,并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辩证多元的思维方式,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对新闻实践的深度思考。

学习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况,着重学习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思想作风,记取历史上新闻媒介的经验教训,丰富专业历史知识,为今后学习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况。

使学生着重学习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思想作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记取历史上新闻媒介的经验教训。

丰富专业历史知识。

《中国新闻传播史》情境创造教学模式的探索——兼论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

《中国新闻传播史》情境创造教学模式的探索——兼论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
维普资讯
《 国 闻 播 》境 教 模 的 察 中 新 俸 史 情 造 掌 式 探
兼论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
一 赵智敏
中国新 闻传 播史 是 由 丰富 多彩 的 历 史人 物 和 波 澜 壮 阔 的历 史 事 件 组成 的, 当然还有林林总 总的在一定 历 史 条件 下 产 生 的思 想 的 硕 果 — — 新 闻理 论 。然 而 , 史 毕 竞 是 昨 天 的 历 新 闻 尘 封 的记 忆 。因 此 , 果 不 在 是 如
在 面 对 这 门 课 时 往 往 有 很 多 无 奈 和 断制造高潮法和一波三折法。这两种 疑 惑 ,这些 叉 无形 地 增 加 教师 在教 学 方 法 又 与 新 闻 写 作 中 常 用 的 制 造 悬 中 的思 想 压 力 . 念 法 紧密 相 联 。再 次 , 客 观 法 ( 也 是 这
和 乏 昧 的 阐释 。 法 , 在 此 方 法 的运 用 过 程 中 刻 意 提 并
是新 闻学 理论 中 的一 个重 要法 则 ) ,
即用 尽 可 能 接 近 历 史 人 物 或 者 事 实
此外 , 中国新 闻传播史 》 为新 升学生 的思想水平 , 高学生 的表达 《 是 提 闻与传 播学 院的学 生在 刚入 校 的上 能力 、 写作能力 以及迅速 的现 场反应 学 期 开 设 的 , 是 一 群 刚 刚 摆 脱 漫 长 等 能 力 。 这 而艰: 的高考 且思 想上 仍未 定型 的 在具体的实践 中, 要是通 过 以 主 孩 子 , 进 入 大 学 之 前 , 经 历 了 对 下手 段 来 实 施 情 境 创 造 法 的 , 以 此 在 曾 并 许多知识的无奈的单调记忆 , 中便 来带 动学生新 闻从 业综 合 素质 的提 的 。 其 有对 历 史 知 识 的记 忆 。当一 跨 进 大 学 高 。 这 样 , 生 对 黄 远 生 的 了解 就 不 学 校 门 又要 立 即 面 对 一 门 史 学 课 程 时 , 通 过 讲故 事 来 尽 量 呈 现 历 史 再限于课本上简单 的陈述 , 通过 历史 自然存在一定的厌倦心理。这种心态 的原 生 态 。历 史 是 由在 地 球 上 生 生 不 原貌的再现 , 一个活生 生的能让人 产 会 自然 而 然 地 削 弱 学 生 学 习 这 门 课 息的人创造的 , 历史的前进往往是 由 生 无 限 深 思 的有 血 有 肉 、 激 情 有 畏 有 的兴 趣 和 热情 。但 作 为 新 闻学 专业 的 无数 波澜壮阔的事件推动的。中国新 缩 、 明 智 也 有 迷 茫 的 民 国 时 代 的 新 有 学生 . 如果 这门课 学不好 , 就极 有可 闻传播史也是如此。为避免学生在学 闻 界 的 “ 天骄 ” 跃 然 于 眼 前 。不 仅 是 便 能 无 法 为 其 日后 的 新 闻 工 作 打 下 坚 习 中 产 生 枯 燥 厌 倦 情 绪 , 日常 教 学 人物能 够鲜 活而 有理 性地 呈 现于 读 在 实 的历 史 知识 根 底 。 中 ,在 讲 述 教 材 基 本 知 识 的 同 时 , 尽 者 面前 , 而且 , 生对 黄 远生所 开 创 学 还 有 , 材 内容 的有 限 与 史 学 资 可 能 寻 找 一 些 重 要 的 历 史 人 物 和 事 的 新 闻通 讯 这 种 新 闻 文 体 也 有 了 深 教 料 的 相 对 匮 乏 也 限 制 了 学 生 学 习 这 件 的 历 史 材 料 , 括 图 片 、 字 以 及 刻的感 性认识 , 包 文 从而在 头脑 中形成 初 门课的热情 。《 中国新 闻传播史》 教材 珍 贵的报 刊实物等 , 以此将历史 的原 步 的 印 象 , 高 年 级 的新 闻 写 作 的 进 为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新闻传播媒介的演变、重大新闻事件和重要新闻人物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对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1. 新闻传播媒介的历史演变古代新闻传播活动近代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发展2. 重大新闻事件与人物评述著名新闻人的业绩与贡献影响深远的新闻事件分析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的新闻传播历史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历程。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新闻传播历史中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新闻传播媒介的演变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新闻媒体机构,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认知。

四、思政教育融入点1. 强调新闻传播工作者的社会责任:通过讲述新闻传播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和职业素质,引导学生认识到新闻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社会责任感。

2. 培养正确的历史观:通过全面、客观地讲述中国新闻传播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新闻传播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结合中国近代历史背景,讲述进步的、革命的、红色的报刊史和新闻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 传承优良传统:讲清楚中国新闻事业从历史中走来的、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党报思想、新闻宣传思想、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发言质量等,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政教育效果。

2. 小组讨论评价:对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评价,包括讨论的深度、广度以及团队协作等方面,以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变"式教学方式的有益尝试——对《中国新闻传播史》的教学改革的思考

"变"式教学方式的有益尝试——对《中国新闻传播史》的教学改革的思考

他 学 员 来 阐 述 自 己 的 观 点 , 后 教 师 再 进 行 总 结 的 最
教 学模 式 。这 与教 育心 理学 中注 意力 理 论是 相 吻合
的 : 课 堂 上 , 一 段 话 , 教 师 读 和 让 个 别 学 生 代 在 同 让 表 来 读 对 其 他 学 生 注 意 力 的 吸 引 程 度 和 效 果 是 不 同 的 : 惯 了 教 师 讲 和 读 的 学 生 对 教 师 的 声 音 注 意 力 听 显 然 已经产 l 了 听 觉 视觉 疲 劳 , 师讲 得再 多也 无 - - I = 教 法 吸 引 学 生 的 注 意 力 ; n- 如 果 对 新 闻 文 本 解 读 通  ̄ ', e j
学 角 色 互 换 的 教 学 方 式 。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 师 给 学 教 生 解读 新 闻史 上 的 典 型 新 闻 文本 是 必 不 可少 的 , 在
这 过 程 中 就 能 很 好 的 运 用 这 种 新 的 教 学 方 法 : 闻 新 文本 由一个 或 是 多 个 学 员来 朗读 , 后 再 分别 让其 然
然 而 , 闻 史 课 程 本 身 有 理 论 性 较 强 而 实 践 性 弱 的 新 特 点 , 与 新 闻 学 专 业 各 门 课 程 实 践 性 较 强 的 特 点 它
相 违 背 。 因 此 , 学 新 闻 史 课 程 陷 入 一 个 怪 圈 : 师 大 教 讲 课 很 是 卖 力 , 学 生 学 习 兴 趣 不 大 , 学 效 果 并 不 可 教
关 键 词 : 变” 教 学 ; 学效 果 “ 式 教 中 图 分 类 号 : 2 G4 7 文 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1 7 9 2 1 ) 0 0 9 一O 1 7 —9 1 ( 0 0 1 — 0 1 3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堂教学新探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堂教学新探
收 稿 日期 :0 8 2 2 2 0 —1 — 3
中 国新 闻 传 播 史 是 高 校 新 闻学 专 业 的基 础 课 , 由 于它 涉 及 我 国历 史 上 许 多报 刊 和 广 播 电 视 以 及 与 之 相 关 的传 媒 人 。 因 此信 息 量 大 , 内容 庞杂 。对 于 讲授 《 国新 闻传 播 史 》 程 的 中 课 教 师 来 说 , 何 把 纷 繁 复 杂 的 历史 讲 清 楚 并 讲 得 生 动 有 趣 。 如 让 学 生 喜 欢 听 , 易 记 , 啻 是 一 个 严 峻 的挑 战 。笔 者 多 年 承 担 容 不
事 件 、 物 背后 更 多 的故 事 。所 以 , 故 事 是 学 生 乐 意 接 受 的 人 讲 方 式 。当然 ,讲故 事 ” 非抛 开 书 本 、 背 历史 真实 去 编 故 事 , “ 并 违
而 是在 忠于 历 史 事 实 的 基 础 上 用 风 趣 幽 默 的 语 言 让 学 生 知 道 更 多教 材 上 没有 的知 识 。 在 实 践 教 学 中 , 者 发 现 ,讲 故 事 ” 笔 “ 的教 学 方 式 的确 很 有

改进教学 方法
( ) 讲故事” 一 以“ 的方 式 代 替 平铺 直 叙 的讲 授
在 新 闻传 播 史 的课 堂 教 学 中 ,讲 清 楚 历 史进 程 中 发 生 的
新 闻事 件 和 出 现 过 的 新 闻人 物 , 固 然 很 重 要 , 是 , 生 所 这 但 学 需 的不只是何时何地何人 发生了何事 , 想知 道时代 、 境 、 更 环
效 , 受 学 生 的 认 同 和欢 迎 。 例如 , 讲 梁 启 超 新 闻思 想 的 时 颇 在
候 , 者 发 现 教 材 ( 中 国新 闻传 播 史》 方 汉 奇 主 编 , 国人 民 笔 《 , 中

中国新闻传播史现代化手段教学漫议

中国新闻传播史现代化手段教学漫议

近青年学子 , 进而成为他们学 习的榜 样 , 把教 书育人落到实 处, 全面提高 学生 素质 , 是每一个新 闻传播史教 育者责无旁 贷 的任务 。 而采用 现代 化手段 、 多媒体课件 进行新 闻传 运用 播史 的教学 , 就可 以还原历 史 , 使教学形 象化 、 立体 化 、 视觉
化 , 物可 以栩栩如生 , 人 故事 可 以活灵活 现 . 仅具有 极强 不
的图片要精益 求精 、 富有表 现力 , 而收到 图文并茂之 效。 从 最后 , 要设 计好 互动 环节 , 调动 学生的参 与意识 , 既动脑 又动手 .
提 高素质 , 增长能 力。 关键 词 : 闻史: 片: 觉化: 新 幻灯 视 互动
中国新 闻传播 的历史源远流长 , 特别是近现代 以来 。 在 中国革命 的各个历史 时期 ,新闻人用如椽之笔谱 写 了一 曲


就能够使历 史动起 来、 活起 来 , 使教 学形 象化 、 立体化 、 觉化 。 视 要达 到这样 的效果 , 关键是 必须制作好课 件 。 首先 课 件 里 的 文字信息要提纲 挈领 、 条理 清楚 、 重点 突 出, 既要充 分反 映教 学大纲 的要 求 , 又要 为课 堂教 学 留下 阐释 的空 间。 次 . 其 课件 里
曲壮美诗篇 。 那一 幅幅波澜壮 阔的历史画卷 、 个个可歌可 一 泣 的新 闻人物 ,让 中国新 闻传播 的历史 显得 极其壮 美 。 那 么, 真实地再 现历史 场景 , 让一个 个历史 人物 鲜活起来 , 走
料, 展示他们 的照片和他们所办 的报刊 、 放他们从事报 刊 播 活动和生平事迹 的视 频 , 比传 统的教学方法 更直观 、 生 要 更
教 学艺术
中国新 闻传播史现代化手段教学漫议

课程思政视角下《中国新闻史》教学改革探究

课程思政视角下《中国新闻史》教学改革探究

【我国新闻史教学改革探究】引言在当今社会,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新闻史的学习和研究也变得愈发重要。

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我国新闻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如何在教学中注入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教材内容,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课程思政的视角出发,探讨《我国新闻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对《我国新闻史》教学的深度评估1. 新闻史的地位和作用新闻史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新闻史,可以了解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领会新闻事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对当今新闻工作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2. 教材内容的价值评估目前常用的《我国新闻史》教材内容较为丰富,但在课程思政的大环境下,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评估,确保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新闻史的发展脉络。

二、对《我国新闻史》教学的广度评估1. 教学资源的广度评估《我国新闻史》教学应该紧跟时代发展,广泛吸收国内外的优质教学资源,结合大众传播媒体,使学生能够感受新闻史的生动性和真实性。

2. 教学内容的广度评估除了传统的文字材料,应该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究1. 注重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新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强化思政教育在课程中引入思政教育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辩证思维,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新闻史的发展规律。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当前信息爆炸的社会背景下,《我国新闻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作为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我国新闻史》的教学内容应该更加贴近实际,更具时代性,更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评估以及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究,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对新闻史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

巧用多媒体助力初中历史教学

巧用多媒体助力初中历史教学

巧用多媒体助力初中历史教学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多媒体技术以其图文并茂、声音互动的特点,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

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巧用多媒体助力初中历史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图片与动画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历史事件、人物形象化,使抽象的历史概念变得鲜活有趣。

通过呈现丰富多样的图片和动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增强记忆力。

比如,可以使用图片展示古代文明的繁荣景象,用动画演示历史决策的过程等。

2.视频与音频多媒体可以利用视频和音频材料,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性。

通过观看历史记录片、重现历史场景等视频材料,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

同时,通过播放有关历史事件的音频、音乐,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3.动态演示与互动多媒体的另一个优势是能够进行动态演示和互动。

通过展示历史地图,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历史事件的空间分布。

通过模拟历史战争的过程,学生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历史事件的残酷性。

同时,多媒体还可以提供多样化的互动教学方式,例如在线互动游戏、课堂投票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度。

三、多媒体助力初中历史教学的优点1.提升学习兴趣多媒体以其生动的形式和多样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更容易对历史知识产生好奇心,进而主动进行学习。

2.增强记忆力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多种感官刺激,通过听觉、视觉等多重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对于较为抽象的历史概念和事件,多媒体可以将其具象化,使学生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3.拓展学习资源多媒体技术能够极大地丰富历史教学的资源,提供丰富的视听材料,拓展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线上学习,随时随地获取历史知识,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促进协同学习。

4.培养多元思维多媒体技术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接受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够思考和分析信息。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思政教学探赜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思政教学探赜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思政教学探赜
戴欢欢
【期刊名称】《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0)4
【摘要】《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发展,在高校课堂上须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以思政资源的发掘进一步提高教学深度。

在具体教学实践
过程中,一是从内容入手,以点、线、面相结合的形式,讲好优质内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思想政治道德素养;二是注重教学手段的革新,融入互联网时代,突破传统课堂以单一讲授为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辅助教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手段的革新,使得《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思政教学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

【总页数】6页(P138-143)
【作者】戴欢欢
【作者单位】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G641
【相关文献】
1.基于马新观的新闻史论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以“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为例
2.课程思政视域下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探赜
3.课程思政背景下专题史课程教学
改革与实践——以中外园林史课程思政建设为例4.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生涯规划课程改革探赜5.新时代高校口述史课程思政的机制探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 读 的 感性 经 验 ,则 很 难从 理 性上 认 识 中 国新 闻史 的发 展 规
出, 教学要使学生从 中产生发现 的惊奇 、 自豪 , 满足求知欲 的
愉快和创造 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 ,从而使学生带着 高涨 的 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 ,使教学成为一个充 满活力和激 情的活动_ 引 。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使课 堂气氛更活跃 , 使学生 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 求知的过程充满新奇和满足感。 促使学生
和新 闻判 断力 。
史上著名报人 、 著名记者编辑 的办报理 念 , 传媒 经验 , 并在此
基础 上提高学 生的新 闻敏 感性 和对 新 闻事件 的判 断分 析能 力 。通过《 中国新 闻史》 的学习 , 可以提高学生的媒介 素养 , 开 拓新 闻专业视野 , 夯实新 闻专业基础 。但 由于这 门课 程涉及
段 。 活运用 文字 、 灵 声音 、 图像 、 动画等传播元素 ,学 生利 用 多 媒体 课 件 阅读 中 国新 闻史 中 的 优秀 新 闻作 品
中国新 闻史 是 以中国报业 史为基 础和 主体 的中 国媒 介 史, 报业历史 中有很多的著名报人 和他们 的新 闻作 品, 于新 对 闻史 的学习就要 建立在对这些报人和作 品的充分认识 和理解 之上 。 对于新闻理论 的学习是理性和抽象 的, 但对于新 闻作 品 的把握却 是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 的。中国新 闻史 中报人 、 记
历史 时段较长 , 围广泛 内容庞杂 , 以讲 授时经 常面 临课 范 所
时紧张不足的情况。另外 学生对各个 时代 的新 闻作 品阅读量
比如在讲 授五 四时 期中国新 闻事业 的发展 时 , 到《 讲 新 青年》 志的创 办以及 对五四运动的推动和对马克思 主义的 杂
少认识体会不深 , 对单一 的教学手段兴 趣不足也是教 师经常
理解 。 比如李 大钊在《 新青 年》 上发表 的作 品多 为长篇评论 ,
课件制作 中只选择有代表性的片段 。
2 充分 调动视 听传 播 元素 。 提高 学 生学 习效 果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依靠老师 的讲述和板书 ,单一 的方式 难免会使课堂气氛沉 闷, 师生都会感到疲惫 , 学生学习效率下 降。 心理学中刺激方式的改变会使传播对象 的兴趣增加 , 信息
S in e & Te h oo y Vi o ce c c n lg s n i
高校 科技
科 技 视 界
21年 8 02 月第 2 期 4
利用多媒体方式优化 《 中国新 闻史》 教学
王 欢
( 鸡文 理学 院 中文 系 陕西 宝
【 摘
宝鸡
7 10 ) 2 0 7
要】 多媒体课件教 学是近几年来高校教 学 中经常使 用的现代化教 学方式 , 能恰 当使 用则可以优化教 学效果 。《 如果 中
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参与到教学过程 中来 , 在交流讨
论的 良好学习氛 围中, 固掌握知识要点 , 牢 达到教学 目的。 但在实际教学 中还要注意 . 不能一 味追求课件教学 的画
学工具 , 以活泼生动 的形象引起学生的注意。 苏霍姆林斯基指
难 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感性的认识 ,所以原本 内容 丰富趣 味无
穷 中国新闻史课程 , 学生越学越觉得枯燥 。“ 事实上, 闻史从 新 来不是时代 的僵尸, 而是同当代社会 、 实人生 以及专业理想 现 息息相关 的时代构成要 素, 只不过 国内的新 闻史学 目前所处 的发展 阶段 与整个历史学教育 的宏观宗 旨和新 闻业对人才 的 发展需求仍有一定程度的距离 。『 1 , 此外 如果没有对新 闻作 品
要改变这 种教学现 状 ,就 要求学 生 阅读 大量 的新 闻作 品。使用多媒体课件 , 以帮助学生对数量 巨大的作 品进行 可
筛选 , 在制作 课件 时选择新 闻作 品的全篇或 片段链 接 , 让学 生对新闻作品有初步 的认识 和了解 。激发 学生 的阅读兴趣 。 在阅读 中感悟媒体人 的职业发展历程 , 培养 自己的新 闻敏感
获取效率提高 .所 以教学 手段 的多样化会改变传 统课 堂单调
者、 编辑数量 巨多 , 中优秀 的作 品浩如 烟海 , 生在 阅读 的 其 学
选择 中就有困难 。 在各个版本的中国新闻史教材 中 , 于著名 对 新闻作品总在在介绍人物时一笔带 过 ,抽象简约 的作 品概述
沉闷的教学气氛 。 在教学过程 中, 教师使用视频音频等现代教
国新 闻史》 是新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 , 师在该课程 的讲授过程经 常面临课 时紧张 , 学 内容繁重 , 教 教 而学生学习兴趣 不高主
动性 差的情况 。 《 在 中国新 闻史》 的教 学中使用 多媒体教 学方式则可以 引导学生更多的接触和 阅读各个时期的优 秀新 闻作品 , 在 有 限的课 时中让 学生掌握尽 可能 多的知识点。充分调动视 听传播元素 , 解决教 学难 点, 高学生学习效果 。 提
遇到的问题 。在教学 中如果能适时适量 的引入多媒体教学手
宣传等章 节 , 可 以举例 著名思想 家革命家 的李大钊 在《 就 新 青 年》 上发表 的《 的马克思 主义观》 我 等文章 , 学生对特 殊 使 历史 时期 的媒 介发展环境有所理解嘲 。在文章 的链接 中要 注
意 , 品要有选择性 , 作 文章选择片段收录不能过 长 , 在有 限的 课 堂时间 中不适宜大篇幅的 阅读 . 影响学生对知识 的消化 会
【 关键词】 多媒体教 学方式 ; 中国新 闻史教 学; 学效果 教
《 中国新闻史》是高校新 闻学专业 的一 门专业基 础课程 和专业 骨干课 程 , 主要 的教 学 目的和要 求是 , 导学生从 整 引 体上 把握 中国新 闻史发 展 的基本 脉络 、 基本 知识 , 了解 新 闻
升到理性 , 以理论指引 当代中国新 闻事业的发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