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电影编剧差异——中国电影《夜宴》与西方电影《王子复仇记》比较
中国爱情电影与好莱坞爱情电影之比较分析
中国爱情电影与好莱坞爱情电影之比较分析作者:孔雪林来源:《公关世界》2022年第19期摘要:爱情电影是拥有着最广泛观众群的类型。
近年来国产爱情电影常与喜剧片融合,这种轻喜剧片也是目前电影市场上最成熟的一种形式。
一部好的电影不仅仅是简单的讲述故事,重要的是叙事架构和叙事角度,但只靠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很难独立撑起一部电影的篇幅,所以在近年来的爱情电影中穿插其他元素,丰富情节。
好莱坞爱情类型电影已具备固定的类型特征和产业运作模式,同时被观众喜闻乐见,通过与好莱坞的对比借鉴,更好的发展中国爱情电影。
关键词:中国,爱情电影,好莱坞,比较分析在类型电影里,爱情电影是一个经典,永恒的类型。
爱情片也是一个拥有最广泛观众群的类型。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中爱情片也层出不穷。
那么,爱情片到底是什么呢?郝建先生认为:“爱情片,是以爱情为主要表现题材并以爱情的萌生、发展、波折、磨难直至恋人的大团圆或悲剧性离散结局为叙事线索的类型电影。
它们通常以爱情的艺术表现为主要吸引力,以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爱情的阻碍产生的冲突为叙事的主要动力,通过表现爱情的绝对超越性来探讨爱情这一永恒的人类情感和艺术主题。
[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面对爱情的选择越来越自由,对于爱情的追寻也变得迷茫、困惑。
爱情片也要寻找一种独特的视角来表现爱情,不让所有的爱情故事都变得千篇一律。
一、近年来国产爱情电影的特征中国的文化源遠流长,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留给了后人无穷的智慧和文化源泉。
那么电影作为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无一例外地获得了中国古老文化的影响和营养。
国产的电影主要是以剧情和故事人物取胜,凭借着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让观众感受到优秀电影的魅力,让人们愿意花钱去电影院去看这样一部细腻,饱含主创和演员们心血的影片。
在近几年获得高票房的爱情轻喜剧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这些影片的故事内容没有太多的波澜壮阔,也没有大刀阔斧的谈论爱情,而是通过一件件日常小事切入主角生活。
_夜宴_中国式大片的宿命_尹鸿
2007年第1期尹 鸿1961年生,男,重庆人。
博士,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张艺谋、陈凯歌的几部“大片”在国内外的高调亮相,在海外市场上的强势反应,也诱惑着向来心气极高、内心深处并不情愿被看做一个俗导演的冯小刚。
他这种心态正好与同样野心勃勃的华谊兄弟的资本冲动结合在一起,于是,一向以喜剧、以现实场景、以日常化风格见长的冯小刚,一改常态,“转型”拍摄了这部“古装历史动作悲剧艺术片”《夜宴》。
显然,看见前面所加的这些前缀,我们会意识到,这不是一种我们过去熟悉的所谓“类型片”,它是一个杂交的类型品种,是一部用商业模式操作,好莱坞类型与东方情调结合在一起,趋向于最广大的国际市场和最大化的观众规模的“杂交”的“拼盘”式的影片。
如果用一个更简单的词汇来概括的话,那么可以说,这是一种“中国式大片”。
这种中国式大片模式,应该说肇始于2000年李安的《卧虎藏龙》,成型于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
本来并没有抱太大期望的《卧虎藏龙》经过哥伦比亚公司的妙手回春,在国际电影市场上创造了一个预期之外的奇迹。
于是,一种配方模式便悄然建构起来。
而最早自觉地认识到这种模式的就是一向善于“与时俱进”的张艺谋。
他的《英雄》采用同样的武侠动作、历史背景、东方风情、国际华人明星和制作人混合的模式,不仅以超过2亿的内地票房创造了中国国产电影前无古人,至今也无来者的票房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中国电影在包括北美市场在内的国际主流电影市场的票房纪录。
从那一刻起,中国式大片就在媒介的热炒中,在喧嚣的票房中,在无边的赞扬和谩骂中,在失望与期望的周而复始的循环中,走过了四五年。
显然,这些中国式大片借鉴了好莱坞的“高概念”电影模式。
作为一种大投入、大制作、大营销、大市场的商业电影模式,这种电影从创意概念产生,到拍摄和后期制作,再到发行、放映及之后市场运作的全过程被称作是一个商业项目(business project),而不仅仅是一个电影制作,其美学特征和营销手段直接挂钩。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考研辅导班课程笔记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考研辅导班课程笔记以下资料由才思学员整理所以,无论从时间上、数量上、质量上看,改编影片的实践大多都是成功的。
三、《法国中尉的女人》的成功改编这是一部十分具有新意的作品,虽然该片摄制于20世纪80年代初,但其剧作处理、视听方案以及作品对于社会、人类的理性剖析,都是今天的许多影视作品所无法相比的。
作品代表了一种新的、现代的创作观念。
影片根据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小说的故事并无新意,但作者却是站在20世纪60年代来讲述这个故事的,这样,故事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作者借这个人们早已熟悉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他对人性的新的认识与思考。
小说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写作技巧,都让人耳目一新。
作品中充满了作者的议论,并包含了马克思、萨特、达尔文等人诸多哲学思想,作品设置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其结局共有三个:○1查尔斯最终找到了萨拉,有情人终成眷属。
○2查尔斯占有萨拉的身体后,自甘平庸,和已经订婚的欧内斯蒂娜结婚。
○3查尔斯找到萨拉后,两人激烈争吵,萨拉对自己的不辞而别毫无愧意,查尔斯愤然离去。
这种结局将故事交给了读者,将结局交给了读者,将判断交给了读者。
在改编成影视作品时,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改编过程中,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是原著的人物、情节、还是原著的“味儿”?对此,编剧哈罗德·品特十分清醒,大胆地打破了原著的形式。
美国影评家苏·巴伯和理·梅塞是这样评价的:“品特避开再现文学原作的习惯,添了几个人物,改变了小说的结构,创作了一个与原著有相当差异的剧本。
然而,它忠实地抓住了原著情感上和理性上的实质。
”品特的具体做法是:○1去掉了原著中大量的旁白。
虽然旁白在影视艺术中大量存在,同时也是改编原著的一种最常用、最便捷的手段。
(其实旁白是一种非影视化的表现手段)○2将原著的开放式结局变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结局,变复杂为简单、变开放为固定的结局应该说是很大程度上的不忠实于原著甚至是一种倒退,但品特又做了下面第三步工作。
跨文化电影改编_从_哈姆莱特_到_夜宴_张瑛
199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来源期刊 艺术百家 2012 年 第 3 期 总第 126 期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匠心的舞蹈。婉后以越女剑直抵无鸾咽喉一招结束 了格斗, 一句“当初你父王教我们剑术时, 你可是学 得比我好” 唤起了无鸾对过往的回忆 。 若不是年少 时候耳鬓厮磨的相处, 时时刻刻地练习, 这一场剑舞 两人才得以重拾温 哪里可能如此得丝丝入扣 。此后, 情。 《卧虎藏龙 》 源于此前李安的 在奥斯卡上的大获 全胜, 同时也引发了西方市场对中国武侠功夫的瞩 目。将莎士 比 亚 的《哈 姆 莱 特 》 演绎成东方的武侠 片, 或者最起码说加入了中国的武侠元素, 导演冯小 刚在叙事框架、 戏剧效果和视觉画面上都呈现出精彩 之处, 无论是在吸引中国观众还是在开拓海外市场方 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的凝重氛围交织并重。 但导演对武侠场景的处理在 画面效果上相当精彩, 可以说是暴力与审美的出色结 合与体现。影片开片不久, 导演就为观众呈上了一场 东方武侠的视觉盛宴。 与求学德国的王子哈姆莱特 太子无鸾在远离王国的吴越山野之中清修歌舞 相仿, 之艺, 老王暴毙, 王后婉儿派信使召太子回朝。 不料 派遣羽林卫紧随信使而 篡位皇叔厉帝为了稳固王位, 至, 诛杀太子。艺馆位于青山环抱之中的竹林深处, 建筑艺馆的褐黄色枯竹与周遭环境中的翠竹形成鲜 明的视觉反差。艺人们皆着粗布白衣, 脸带面具, 伴 , 着清幽的古曲《越人歌 》 舞蹈动作古老而神秘。 然 而此间的宁静幽深即将被打破, 玄服盔甲的羽林卫纵 踏过白水小溪, 在竹林之中, 厮杀已然展开。 马而至, 翠竹刚柔相济的特性, 兵器破竹的如虹气势, 信使在 艺馆门外倒下, 武打动作紧张的正常镜头与舒缓的慢 镜头相互交织, 伴随的是刀枪刺入身体的鲜血飞溅 。 《越人歌》 的曲调陡然变成了金戈铁马的鼓点铿锵, 镜头从上俯视, 羽林卫攻入艺馆, 艺人们却没有惊慌 失措地四下奔逃, 而是依然继续着舞者的身姿, 善武 之人与之对弈, 在高低参差的建筑之间周旋, 终却不 敌, 一个接一个地被屠戮, 唯有太子藏于水下, 躲过一 劫。竹林间的打斗是中国武侠电影的经典场景之一, 《夜宴 》 传递着东方武侠电影特有的诗画意境 。 在 之 《白发魔女传 》 、 、 前, 胡大为的 徐克的《青蛇 》 李安的 《卧虎藏龙》 中都有不同风格的竹林大战。 冯小刚在 影片中加入竹林打斗一场, 不仅仅是跟风与效仿, 其 目的更在于凸显太子无鸾试图远离尘嚣, 寄情于音 乐, 隐居于翠竹间的禅意, 以及太子的逃避最终躲不 过宫廷里明争暗斗所带来的杀戮, 柔韧的竹子和苍翠 使得观众能更好 的背景烘托出了人物拼杀的暴力性, 的领略打斗所带来的真实感与冲击力, 暴力美学的视 觉效果浑然天成。 相比于竹林大战, 影片中另一场武术场景却为观 众带来了全然不同的感受 。 太子无鸾与皇后在皇宫 中初会一场, 武术带给观众的不是血腥与杀戮, 而是 导演铺陈片中人物回忆的叙事 。 与原剧中皇后乔特 , 《夜宴 》 鲁德不同 中的婉皇后原是太子无鸾青梅竹 也是他的初恋情人。 然而阴差阳错, 老王 马的玩伴, 看中了婉儿, 册其为妃, 新王篡位后又封其为后, 婉儿 与无鸾之间似乎形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 太子 , 回宫后直呼婉儿为“母后 ” 冰冷的称谓透显着太子 无鸾的戒备与不满, 击碎了婉皇后对无鸾的热情 。但 主动出手, 逼使无 当婉儿拿起无鸾剑筒中的越女剑, 鸾与她格斗, 此前的压抑氛围一扫而空 。这一场打斗 与其说是舞剑, 莫若说是剑舞, 无鸾与婉儿配合得天 衣无缝。前者的白衣飘飘, 后者的鹅黄轻纱飞舞, 两 者的肢体与剑术融为一体, 俯拍的镜头展现了绝美的 优美的音乐中伴 对称以及有如中国画泼墨般的气势, 随着短剑破空的清越之声, 武术在此被演绎成了别具
中国历史哪些电影有谬误
中国历史哪些电影有谬误电影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文化艺术形式,也是人们了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中国,许多优秀的电影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但是,有一些电影却存在着一定的谬误,使观众对历史产生了误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历史电影中存在谬误的例子。
一、《赵氏孤儿》《赵氏孤儿》是一部关于中国明朝的经典电影,在中国广受欢迎。
但是,在这部电影中,存在一些历史错误。
首先,电影中赵家的住所被描绘为一种宫殿式建筑,但实际上,普通家庭是不可能拥有如此宏伟的建筑物的。
其次,电影中将蒙古人描绘成了一个纯粹的蛮族,完全忽略了他们在历史上的文化和政治,过于简单化了历史。
二、《甲午风云》《甲午风云》是一部以1894年甲午海战为背景的电影。
然而,这部电影中存在一些历史错误。
首先,电影中将甲午海战描绘成中国军队的失败,完全忽略了日本军队的优势和中国政府腐败的问题。
其次,电影中著名的妙手神针李时中被描绘成了一个英雄,但他在历史上并没有像电影中那么出色的战斗技巧。
三、《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部著名的中国古典小说,被很多电影改编成影视作品。
但是,电影中很多角色的描写并不符合小说的原著。
例如,电影中刘姥姥是一个善良的老太太,但在原著中,刘姥姥是一个胆大妄为的人。
此外,电影结尾的大结局被认为类似于“没有结局”一样,但是,在原著中,大结局是非常明确的。
四、《秦时明月》《秦时明月》是一部中国网络小说,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和电影。
但是,这个故事中存在许多历史错误。
首先,故事中所描绘的秦国并不是真实的秦国。
此外,故事中描述的风俗和生活方式也和当时的中国并不相符。
以上是一些中国历史电影中存在谬误的例子。
电影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媒介,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人们的观念和态度。
因此,在制作电影时,应该非常谨慎地对待历史和文化,确保观众能够了解到真实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不一样的“王子复仇记”--观北京当代芭蕾舞团舞剧《夜宴》
不一样的“王子复仇记”--观北京当代芭蕾舞团舞剧《夜宴》刘亚冰
【期刊名称】《北方音乐》
【年(卷),期】2015(35)23
【摘要】肢体刚与柔的结合,光影明与暗的烘托,音乐激烈而诡异的代入,头顶阴霾营造的极强视觉冲击,重塑生死与爱情的悲剧故事。
舞剧《夜宴》观后虽然压抑,但是在狂风暴雨里淋过一遭,反而心里晴朗了,所有关系里的混乱都被凸显并且揉成更大一团,使主人公的“自我救赎”显得更加悲怆。
【总页数】1页(P94-94)
【作者】刘亚冰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西方电影编剧差异--中国电影《夜宴》与西方电影《王子复仇记》比较 [J], 袁源
2.古典芭蕾舞剧的创新有无数种可能观苏州芭蕾舞团《罗密欧与朱丽叶》 [J], 张琛
3.我国非营利表演艺术组织的研究以北京当代芭蕾舞团为例 [J], 张慧群
4.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夜宴》——冯小刚监制,王媛媛编导,以芭蕾演绎哈姆雷特的抉择 [J],
5.孝悌忠信与家国情怀的当代颂扬
——五评辽宁芭蕾舞团舞剧《花木兰》 [J], 王继子;安华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东方电影美学视角下王家卫与岩井俊二影像风格比较》范文
《东方电影美学视角下王家卫与岩井俊二影像风格比较》篇一一、引言在东方电影的广阔星空中,王家卫与岩井俊二无疑是最为璀璨的双子星。
他们以各自独特的影像风格,诠释了东方电影美学的精髓。
本文将从东方电影美学的视角出发,对王家卫与岩井俊二的影像风格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探究其艺术表达和审美追求的异同。
二、王家卫的影像风格王家卫的电影,以其独特的镜头语言、色彩运用和叙事节奏,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影像风格。
他的电影中,常常出现流动的、诗意的画面,通过慢镜头、大特写等手法,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色彩运用上,王家卫善于运用鲜艳而饱和的色彩,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同时,他的电影中经常出现重复的元素和符号,如重复的场景、对白、音乐等,这些元素不仅增强了电影的节奏感,也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一种独特的共鸣。
三、岩井俊二的影像风格相比之下,岩井俊二的作品更注重现实主义和情感表达。
他的电影中,常常出现平凡而真实的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情感描写,将人物的情感世界表现得真实而动人。
在色彩运用上,岩井俊二倾向于使用自然色调,营造出一种贴近生活的氛围。
同时,他的电影中经常出现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或场景,如一个物品、一座桥或一封信等,这些元素往往承载着人物的情感和故事。
四、两者影像风格的比较1. 叙事方式:王家卫的电影常常采用非线性叙事方式,通过跳跃式的剪辑和时空交错的手法,将故事碎片化地呈现给观众。
而岩井俊二的电影则更注重线性叙事,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情节推进,将故事娓娓道来。
2. 色彩运用:王家卫善于运用鲜艳而饱和的色彩,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而岩井俊二则更倾向于使用自然色调,贴近生活。
3. 镜头语言:两者都善于运用镜头语言来表现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
王家卫通过慢镜头、大特写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细腻情感;而岩井俊二则通过平凡而真实的镜头语言来展现人物的真实情感。
4. 符号元素:王家卫的电影中经常出现重复的元素和符号;而岩井俊二的电影中则经常出现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或场景。
中国式大片带给我的思考和启发
中国式大片带给我的思考和启发所谓的中国式大片,就是从张艺谋拍摄的《英雄》以来,出现的大成本、大制作、大明星、大导演的商业模式的影片,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的舆论反响和关注度的,有较高票房收入的电影。
它们依次是:2002年的《英雄》导演:张艺谋编剧:李冯张艺谋王斌2004年的《十面埋伏》导演:张艺谋2005年的《无极》导演:陈凯歌2006年《夜宴》导演:冯小刚编剧:盛和煜、邱刚建《满城尽带黄金甲》导演兼编剧:张艺谋《墨攻》导演:张之亮编剧:张之亮酒见贤一森秀久保田千太郎2007年的《集结号》导演:冯小刚编剧:刘恒《投名状》导演:陈可辛2008年的《赤壁Ⅰ赤壁之战》导演:吴宇森编剧:吴宇森陈汗郭筝盛和煜《梅兰芳》导演:陈凯歌编剧:严歌苓陈国富张家鲁《画皮》导演:陈嘉上2009年的《赤壁Ⅱ决战天下》以下是我个人的观点:1.人们越来越关注大片,是争取和分享话语权的表现,也是网络平台在民众舆论表达中,基础愈发广泛,作用日益显著的表现。
在《南京!南京!》出现以后,我身边的朋友纷纷把QQ状态和校内状态改成了义愤填膺或感慨万千的语句。
网路上,对于此片的讨论也纷繁热闹。
看起来,大家都在热热闹闹的讨论着这个舆论的焦点,而没看过的人大多积极表态要去观看。
这无形当中,划分出了看的部落和没看的部落。
没看过这部片子,就没有发言权,也就失去了表达的基础和依据,部落之间的界限非常明显。
所以很多人不再是为看而看,更多是为了表达而看。
2.部分式片是政治和电影妥协的产物,但随着式片向大片的过度,政治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少于市场经济对中国大片的引导。
从一些式片的创作到拍摄完成总能或深或浅的看到国家或广电总局对式片的重视与关注。
部分式片对主旋律的把握也是很讨巧的。
在刚刚发展中国大片的时候,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部分第五代导演的道路选择的结果。
主旋律影片的存在是必要的,但是电影本身的艺术性应该依托在更自由广泛的领域,这样做也是符合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律的。
《2024年论电影《喜宴》中西婚姻观的差异》范文
《论电影《喜宴》中西婚姻观的差异》篇一一、引言电影《喜宴》是一部揭示中西方文化交融背景下婚姻观念差异的经典之作。
本篇论文将围绕电影《喜宴》展开讨论,深入探讨中西方婚姻观的差异。
本文将首先介绍电影背景及主要情节,然后分别从中西方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婚姻观念的异同,最后总结电影所反映的深层含义。
二、电影背景及主要情节概述《喜宴》是一部以中国家庭为背景的电影,讲述了一对跨国恋人在中西方文化背景下所面临的婚姻观念冲突。
影片主要围绕男主角高伟和女主角赛琳娜的爱情故事展开,涉及到家庭、亲情、友情等多个方面。
电影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中西方在婚姻观念、家庭观念、性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三、中西方婚姻观的差异1. 传统与现代:中国的婚姻观念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强调家庭观念、婚姻责任和亲情关系。
在电影中,高伟的家人希望他能够结婚生子,传宗接代。
而在西方社会,个人独立和自由选择更为重要,婚姻更注重情感基础和伴侣间的互相尊重。
赛琳娜与高伟相识相爱,两人因为相互欣赏而走到一起,更加符合西方的自由恋爱观念。
2. 家庭角色与性别平等:在中国,家庭角色分工相对明确,男性多承担经济责任,女性则负责家庭内部事务。
而在西方社会,性别平等观念更为普及,伴侣间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电影中,赛琳娜作为一位独立女性,不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还愿意与高伟共同面对家庭责任,体现了西方的性别平等观念。
3. 传统婚礼与现代婚礼:中国的婚礼习俗丰富多彩,强调家族荣誉和传统礼仪。
在电影中,高伟的家人为他和赛琳娜筹备了一场盛大的中式婚礼。
而西方的婚礼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和个性展示,形式相对简单。
在电影中,赛琳娜和高伟也举办了一场西式婚礼,体现了中西方的婚礼文化差异。
四、电影所反映的深层含义电影《喜宴》通过描绘中西方婚姻观念的差异,反映了文化交融背景下人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困惑。
影片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如何相互理解、尊重和包容,以及在面对家庭、亲情、友情等多重压力时如何做出选择。
《2024年东方电影美学视角下王家卫与岩井俊二影像风格比较》范文
《东方电影美学视角下王家卫与岩井俊二影像风格比较》篇一一、引言在东方电影的浩瀚星空中,王家卫与岩井俊二无疑是两位璀璨的导演。
他们以其独特的影像风格,在电影艺术领域中独树一帜。
本文旨在从东方电影美学的视角出发,对比分析王家卫与岩井俊二在影像风格上的异同,探究他们如何以各自的方式诠释东方电影的美学特质。
二、王家卫的影像风格王家卫的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觉冲击力、浓郁的都市情感和诗意化的表达方式,深受观众喜爱。
他的影像风格以都市为背景,将都市的繁华与孤独、欲望与挣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画面中,色彩的运用尤为突出,常常采用冷暖对比强烈的色调,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同时,王家卫善于运用长镜头和跟镜头,将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细腻地展现出来。
在构图上,他善于运用对称、重复等手法,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三、岩井俊二的影像风格岩井俊二的作品以清新、自然、唯美的风格著称。
他的电影往往以青春为主题,通过对青春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表达,触动观众的心灵。
在画面上,岩井俊二善于运用自然光影,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
同时,他善于运用空镜头和特写镜头,将自然景色和人物的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在色彩运用上,他常常采用柔和的色调,使画面显得更加唯美。
此外,岩井俊二在叙事上善于运用平行剪辑和时空交错等手法,使故事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
四、王家卫与岩井俊二影像风格的比较1. 主题与情感表达王家卫的作品多以都市为背景,表达都市人的情感挣扎和内心世界。
而岩井俊二的作品则以青春为主题,通过对青春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表达,触动观众的心灵。
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但都以细腻的方式呈现人物的情感变化。
2. 视觉风格与画面构图王家卫善于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和长镜头、跟镜头等手法,营造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而岩井俊二则善于运用自然光影、空镜头和特写镜头等手法,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
在画面构图上,两者都善于运用对称、重复等手法,营造出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电影《喜宴》中的反映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电影《喜宴》中的反映第一篇: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电影《喜宴》中的反映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电影《喜宴》中的反映摘要:当代华人电影导演李安是惟一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中国导演。
他的电影,题材跨越中西,成功打入美国电影市场,享誉世界。
本文以李安的电影《喜宴》为研究对象,以文化认同作为切入点,通过对电影中的父权文化、家庭伦理观念、非语言交际文化以及饮食文化的分析,得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而探讨李安在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寻求两种文化的沟通和认同。
关键词:喜宴;文化差异;文化认同一、引言电影是一种最有影响力的大众传媒方式。
作为媒体,电影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容与符号,通过解读电影,尤其是那些反映不同文化特征的电影,可使人们更为直观、形象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并且学会比较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最终接受这些差异。
在香港著名导演李安早期执导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与《饮食男女》)影片当中,反映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华人因中西方文化差异而产生矛盾冲突的经历与感受。
本文选取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喜宴》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不仅指出其中蕴含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并且对其进行系统的比较与分析,进而得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希冀对李安电影的相关研究做出贡献。
二、李安与《喜宴》(一)享誉国际的华人导演李安,美籍华人,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最为著名的导演之一。
他是位“通才”,无论是现代片还是古代片,无论是以东方文化还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影片,李安均能游刃有余地演绎出其独特的风格。
他所创作的电影蜚声国际影坛,获得无数荣誉,票房更是让很多导演望尘莫及。
作为一个自小在传统中国家庭里长大的人,他一方面拍出了《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卧虎藏龙》、《色戒》这些华语片外,另一方面也拍出了《理性与感性》、《冰风暴》、《与魔鬼共骑》、《绿巨人》、《断背山》五部英语片。
李安在台湾读完中学后前往美国留学并获得学位。
1990年,李安完成了剧本《推手》的编辑工作,并获台湾政府优秀剧作奖。
《2024年东方电影美学视角下王家卫与岩井俊二影像风格比较》范文
《东方电影美学视角下王家卫与岩井俊二影像风格比较》篇一一、引言在东方电影的浩瀚星空中,王家卫与岩井俊二无疑是两位耀眼的导演。
他们以其独特的影像风格,深刻影响了当代电影艺术的发展。
本文将从东方电影美学的视角出发,对王家卫与岩井俊二的影像风格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探讨他们在视觉呈现、叙事结构、色彩运用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
二、视觉呈现与叙事结构1. 王家卫的影像风格王家卫的电影常常以都市为背景,通过独特的视觉呈现和叙事结构,展现出现代都市人的孤独与迷茫。
他的镜头下,城市不仅是人物活动的场所,更是情感表达的载体。
王家卫善于运用长镜头和跟镜头,通过缓慢的镜头运动和跳跃的剪辑,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在叙事结构上,王家卫常常采用非线性叙事,通过时间的跳跃和空间的转换,引导观众进入一种迷离的状态。
2. 岩井俊二的影像风格相比之下,岩井俊二的作品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和人物内心的探索。
他的电影往往以一种平实的叙事方式,讲述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岩井俊二的镜头下,景色和人物都显得十分真实,他善于运用自然光和实景拍摄,使画面呈现出一种自然的美感。
在叙事结构上,岩井俊二的作品通常较为线性,情节发展较为明确,让观众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故事的发展。
三、色彩运用与情感表达1. 王家卫的色彩运用王家卫的电影中,色彩是一种重要的情感表达手段。
他善于运用鲜艳而饱和的色彩,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在他的作品中,色彩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重庆森林》中的绿色代表着生机与希望,而蓝色则代表着忧郁与失落。
通过色彩的运用,王家卫成功地将观众带入了一种特定的情感状态。
2. 岩井俊二的情感表达岩井俊二的作品则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
他的电影中,往往通过人物的眼神、动作和对话来传达情感。
他善于捕捉人物内心的细微变化,通过平实的叙事方式,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情感世界。
在色彩运用上,岩井俊二的作品通常以自然色调为主,通过实景拍摄和自然光的运用,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真实而美丽的质感。
《2024年论电影《喜宴》中西婚姻观的差异》范文
《论电影《喜宴》中西婚姻观的差异》篇一一、引言电影《喜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呈现了中西婚姻观的差异。
本篇论文将通过对电影的深入分析,探讨中西方在婚姻观念上的不同之处,以期为理解文化差异和促进跨文化交流提供参考。
二、中西婚姻观的基本特征1. 中国婚姻观的基本特征中国婚姻观注重家庭观念、传统礼仪和伦理道德。
在电影《喜宴》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家庭对婚姻的期望是希望双方能够相互扶持,共同经营家庭,传宗接代。
家庭观念在中国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婚姻的成败往往与家庭和谐、子孙满堂等传统观念息息相关。
2. 西方婚姻观的基本特征西方婚姻观强调个人独立、自由和平等。
在电影《喜宴》中,西方的婚礼往往注重浪漫和情感,更加注重个人意愿和情感交流。
西方社会认为,婚姻是两个人基于爱情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建立的,应该以个人的幸福和满足为前提。
三、《喜宴》中的中西婚姻观差异1. 家庭观念的差异在电影《喜宴》中,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表现得尤为明显。
中国家庭注重家族荣誉和传统礼仪,而西方家庭更加注重个人独立和自由。
这种差异在婚姻观念上表现为,中国家庭往往期望子女能够传承家族传统,而西方家庭则更加注重子女的个人发展和幸福。
2. 婚姻态度的差异在《喜宴》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对婚姻的态度也存在差异。
中国人在面对婚姻时,往往更加谨慎和严肃,强调的是责任和义务。
而西方人在面对婚姻时,更加注重情感和自由,强调的是个人幸福和满足。
这种差异也导致了在处理婚姻问题时,中西方所采取的方式和态度有所不同。
四、电影《喜宴》对中西婚姻观差异的启示电影《喜宴》通过展现中西方婚姻观的差异,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婚姻观念。
这种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跨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中西方在婚姻观念上存在差异,但爱情、责任、尊重等基本价值观是共通的。
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差异,寻求共同点,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结论电影《喜宴》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入的人物塑造,让我们看到了中西婚姻观的差异。
中国化的“哈姆雷特”银幕形象研究
12中国电影评论Chinese Films Review【作者简介】杨宏鹏,男,河南固始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艺术学理论、艺术传播研究。
中国化的“哈姆雷特”银幕形象研究杨宏鹏一些电影评论者认为,《夜宴》粗糙的摹仿根本配不上“东方哈姆雷特”的美名。
在叙事、结构和演绎技巧方面,电影存在很多改进的空间。
但同时也不要忘记,1000个读者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
一、 复仇之动机可以说,“复仇”是贯穿于《哈姆雷特》剧本首尾的重要线索,追本溯源,考察哈姆雷特意欲采取复仇行动的动机,从表面上看直接来自于其父亲,即丹麦先王鬼魂的指示。
而电影《夜宴》用更加隐晦的手法诠释了这个情节,电影开头无鸾瞻仰先王盔甲时,镜头模拟人的视角由盔甲的内部通过两个眼洞向外看去,一方面暗示先王冤魂不散,另一方面促使观众深入洞悉先王的内心世界,随后盔甲流下血泪,以血泣冤,以无声的方式传达了信息。
而值得追问的是,是否哈姆雷特与无鸾的复仇动机都仅来自先王的要求还是其心智中早已潜伏的行为冲动?而无鸾是否真是对父亲情感深厚以至于言听计从,一个暗示便让他奋不顾身?无鸾青梅竹马的恋人婉儿被父亲册封为皇后,他心灰意冷,隐居山林,父亲反伦理的横刀夺爱对父子亲情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的复仇,深层原因来自于基督教中的“罪恶感”,而无鸾的复仇动机则来自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观念。
因此虽然行为相似,但是动机大相径庭,导致人物的心态也有差异。
电影中,导演并未给无鸾设置这种罪感,而关于复仇动机,则要追溯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电影《夜宴》剧照13MOVIE REVIEW 电影评介2015年第15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枝叶的强大根茎,传统儒家为维护社会秩序,“定亲疏”“明等级”,儒士们为了给自己的理论寻找一劳永逸的依据,便提出“天人感应”,以顺应天道的名头,将“三纲五常”奉为天理,从而顺理成章地屏蔽了百姓对规范合理性的追问。
浅析中国电影对外国文学的改编——以《夜宴》为例
浅析中国电影对外国文学的改编——以《夜宴》为例田苗;秦兴华【摘要】《夜宴》作为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对外国文学进行改编的中国电影,它借助了莎士比亚《哈姆莱特》中的故事情节、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创作,具有中国化色彩,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其在改编的过程中也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如语言的生搬硬套、悲剧性不够深入、文化融合度不够等问题,所以人们对这部作品褒贬不一.【期刊名称】《电影评介》【年(卷),期】2012(000)021【总页数】2页(P39-40)【关键词】中国电影;《夜宴》;外国文学改编【作者】田苗;秦兴华【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郑州大学【正文语种】中文文学改编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电影的重要门类之一。
文学的确为影视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素材,同时,影视对文学的改编也使得文学获得了更广阔的传播渠道和生存空间。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处于童年时期的中国电影就开始了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改编,电影逐步成为了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
新世纪以来,中国出现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夜宴》等改编自外国文学作品的电影,这些电影的确对中国电影的发展而言有其实践性意义,但同时也的确存在许多硬伤。
本文以《夜宴》为例,探讨中国电影在对外国文学的改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中国电影对外国文学的改编涉及到两个方面。
其一,由文学到影视,这是由纸质媒介到视听媒介的转换;其二,由外国文学到中国影视,这属于跨文化交际的范畴。
冯小刚从《哈姆莱特》中感受到了悲剧的巨大魅力,他以变通取意的改编方法来重新阐释了原作,其中豪华的明星阵容、炫目的剪辑技巧、华丽的服装设计等的确让人耳目一新,但他在将外国文学本土化方面,做的还有所欠缺,所以人们对这部作品褒贬不一。
一、改编不是语言的生搬李振潼在《论文学名著的电影改编》中提出,“对一部文学名著的改编,从总体讲,应该强调用电影这种艺术样式努力忠实地再现原著。
”【1】这种再现主要指再现原著的精神内涵,而不是照抄文学语言。
《夜宴》是东方的《哈姆雷特》吗?——评冯小刚的《夜宴》
《夜宴》是东方的《哈姆雷特》吗?——评冯小刚的《夜宴》米学军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最近有些论者把冯小刚的<夜宴>称作是东方的<哈姆雷特>,虽然从表面
上看<夜宴>的确有点<哈姆雷特>的味道,但事实上二者却存在着实质上的差别:<
哈姆雷特>自始至终都洋溢着崇高的人文主义理想,其所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
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融合",使其成为人类历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而<夜宴>自始至终则充满阴谋、恐怖、仇视、仇杀、虚幻、荒诞和搞笑,缺乏任何可以称之为"崇高"的因素.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米学军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
【相关文献】
1.哈姆雷特的提问《夜宴》的回答——浅论《夜宴》的意义 [J], 许相全
2.一个无鸾和一千个哈姆雷特——从《夜宴》和《哈姆雷特》看电影与戏剧文学的形象塑造 [J], 杨淑敏
3.冯小刚贺岁片之王的春晚夜宴 [J], 无;
4.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夜宴》——冯小刚监制,王媛媛编导,以芭蕾演绎哈姆雷特
的抉择 [J],
5.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评冯小刚《夜宴》的得失 [J], 宋国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刚的支持者们 , 作为历年贺岁档必定报道 的冯小刚导演在观众 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 有 观众翘首以待的等待着这部大制作 电影 ,自 然也是一个顺 当的理 由; 三是专门恶搞 的年 轻人们 ,等着去恶搞大片 ; 第五 ,当然是 和 外 国观众的观影心态有异 曲同工之处 , 那不 外乎也就是看帅哥美女 , 看华丽的宫廷布景
王子是绝对的主角,以王子一线贯穿故事始 终 ,清楚而明了。
光大 ,更 多 的是 要 为了迎合 外 国观众 的 口 味 ,将外 国观众喜欢 的一面融人到 电影中 , 这也就包括 中国功夫 、武打 ,中国的宫廷 、 王朝 习俗等 , 当然 , 以当年冯小 刚的大片《 夜 宴》 为例 ,《 夜 宴》 是借用西方 名剧 的框架 。 再将 中国宫廷 这一 系列的内容充满框架 ,当 然 ,编剧在 戏剧的故 事上作 了很大 的改动 , 极 尽全力的在迎合中西观 众的口味。 冯小 刚导演 在 接受媒 体采 访时 就已经 透露了这部电影改编 自 《 哈姆莱特 》, 不过 在我 自己观 看 电影之前 ,我 已经看 过原著 《 哈姆莱特 》的剧本 以及 5 0 年代曾获得过奥 斯卡奖 的电影 《 王子复仇记 》,因此对于故 事的原版我是非常的熟悉。其次再 比较着来 看《 夜宴 》, 也就借此机会 比较了一下脱 胎 于 同一蓝 本 的两个不 同地 区的 电影 编剧 之 间的差异 。
相 比而言 ,观众并不太能接受 《 夜宴 》 这样穿插无常的故事结构 ,将 《 哈姆莱特 》 原著复杂化之后 ,也曾在媒体 被指出 “ 没有 重点 , 没有 中心” , 所谓 的 “ 王子复仇 ”变
成了 “ 女子复仇”的一个 陪衬 颠覆观众理 念的创新是很难为人接受 的。 ( 五 )由 《 夜 宴》和 《 王子复仇 记 》延 伸出来 中西方 编剧方式的不 同 相 比而言 , 西方 的编剧会注意在 台词上 下 “ 华丽”的功夫 ,因为他们 让电影更加贴
中表现一些 中国的特色。 ( 三) 两部电影 中的编剧结构 比较
二、 《 夜宴 》V S . 《 王子复仇记 》的故 事 比较 首先说 《 王子复仇记 》, 这部 电影基本 上完全遵从 了 《 哈姆莱特 》的故事情节 ,只 是把舞台上 的东西变得银幕化 , 转换到真实 的场景中来 。 然而故事上则几乎是完全把舞 台剧上的搬 了下来 。 整个故事都是 以王子哈 姆莱 特为 主线 ,其他 的人物 都是 围绕 王子 “ 复仇”这一主题而活动的,因此在 电影 中,
一
《 王子 复仇记 》是很 明显的单 主线结构 的电影 , 从头到尾结构紧凑 , 都紧紧 围绕 “ 王 子”这一个角色组接 , 其 情节 的发展与变化 也紧紧围绕 “ 复仇”这一 中心事件 。然后再 由这一中心人 物、中心事件 为主干 向周 围延 伸一系列的枝 叶,因此 ,总的说来 , 《 王子 复仇记 》的结构呈树状 ,由一 主干伸 出若 干 枝 丫的结构。 而《 夜宴》 则是 网状结构 , 因为 《 夜宴》 没有最明显的一条线 索,而它的所有 线索又 是相互穿插在一起的 ,因此构成 了和 《 王子 复仇记 》截然不 同的网状结构 。 从 前面的分 析又可 以看出 ,《 夜宴 》 三条主线齐头并进 ,
的电影银 幕市场;同时 ,中国的电影也更为 频 繁地 出现在 国外的国际电影节上 、 大银幕 上, 从张艺谋的 《 英雄 》 开始 , 到后面的 《 十 面埋伏 》《 满城尽 带黄金 甲》 , 陈凯歌的 《 无 极 》,徐 克的 《 龙 门飞 甲》,这一 系列被称 之为 “ 中国式大片”的电影 ,前前后后高调 地出现在国际 电影市场上 ,由此开始了中国 的大片制造 。 但是作为 中国的 “ 大片”,不仅要面对
文史艺术
2 0 1 3年 6期 ( 中)
中西方电影编剧差异
中国电影 《 夜 宴》与西方 电影 《 王子复仇记 》 比较
袁 源
(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 司四川石 油新 闻中心 四川 成都 6 1 0 0 5 1 ) 暑期 档 , 相当多的国外 电影充斥着 中国 态有些不一样 , 一是观众中有喜欢看大片的 观众 , 没有理 由,就是喜欢看大片 ; 二是冯 王”的事件 ,同样也都是王子用来刺探叔父 的手段 , 从表面上看 , 这似乎属于差不 多的
相互穿插 , 环环相扣 , 使故事 比 《 哈姆莱特 》 原版复杂了很多。
而《 夜宴 》则不一样 ,虽然故事改编 自 《 哈姆莱特 》, 但 是为了把中国的风格融人 在 电影 中, 导演冯小刚和编剧盛和煜也是 花 了不少的心思。整个故事有很多条不同的线 贯穿全局 ,相比于 《 王子复仇记》而言 , 这 里 面的线条就要复杂得 多, 而且每一条线的
和人物造型 。
范畴 , 但实际上 , 从这一小段 中已经可 以看 出两方编剧的不 同: 《 王 》中的哑剧 ,从字面上 就可 以看 出
来使用的是当时正在盛行 的话剧式的 哑剧 , 所描述的和表演的方式都 比较直接 ,动作比 较夸张 ,相比之下, 《 夜 》中的哑剧 中,明
显是把 中国京剧的一些 特征融人在里 面 , 例 如鼓声 、锣声 、功夫等 ,这些都是想从哑剧
轻重都差不多。在这里面 , 太子 已经不再是 绝对 的主角了 , 婉后完全可 以和他的重要 程
度相提并论 ,因此形成一大缺陷 , 就是繁杂 的线条导致故事线索混乱 。 对于故事上的修改 而言, 我们大可不必 去追究 导演和编剧为什么要改 , 毕竟要把一 个西方 的戏剧融 入到 中国文化 古装 电影中 来, 不可能全部都照搬 , 但是 , 在适 当修改 的同时 , 编剧也需要注意到如何把本来不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