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视史学 谢宏旻 老师
影视文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影视文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产物,一直以来在世界各地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影视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生活、情感,以及他们所处的历史时期。
因此,影视文史知识是对影视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的重要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影视文史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影视作品。
一、影视史影视史是企图以年代来界定不同时期的影视作品的发展历程,了解每个时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状况对于理解影视史的重要性。
影视作为一种媒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 静态影像的开端从最初的幻灯片、相机拍摄的照片,到紧随其后的电影录像和露天现场直播,影视技术不断升级,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静态影像作品。
2. 电影的黄金年代20世纪初,电影诞生了。
1915年,《辛德勒的名单》被公认为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影片,它以纽约的一家电影院为历史的起点,铺开了现代电影史的华丽序幕。
3. 电视的崛起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电视技术逐渐成熟,电视节目愈加丰富多彩。
电视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
4. 数字化技术时代21世纪初,数字化技术开始在影视制作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CG特效、3D技术等,影视作品的制作质量和观赏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5. 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随着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渠道。
影视作品的传播和观看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影视文学史影视作品不仅是视觉艺术,更是文学艺术。
影视文学史的知识包括了影视作品中的文学元素和背景知识。
1. 剧本创作和改编影视作品的剧本是其灵魂所在,一部好的电影必须有一部优秀的剧本。
剧本创作的过程和技巧,以及对原著文学作品的改编过程都是影视文学史中的重要知识点。
2. 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联系许多影视作品都是基于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比如《哈利·波特》系列、《了不起的盖茨比》等。
影视史学名词解释
影视史学名词解释影视史学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结合了电影、电视和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影像和叙事的方式呈现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
以下是关于影视史学的名词解释:1.影视史学:影视史学是一种用影像和叙事的方式研究、表现和解析历史的方法。
它通过使用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影像媒体,将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呈现给观众,以此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
2.影视史学家:影视史学家是指那些专门从事影视史学研究和实践的学者和艺术家。
他们具备历史学、电影学、电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够将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转化为影像和叙事,以此表现和解析历史。
3.历史题材电影:历史题材电影是指那些以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为题材的电影作品。
它们通常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还原和再现,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塑造和刻画,来表现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4.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题材电视剧是指那些以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为题材的电视剧作品。
它们通常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对历史人物的塑造,来表现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5.历史纪录片:历史纪录片是指那些以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为题材的纪录片作品。
它们通常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还原和再现,以及对历史人物的采访和调查,来表现历史的真实性和影响力。
6.影像史学:影像史学是一种以影像和叙事的方式呈现历史的学科。
它通过使用电影、电视、纪录片等影像媒体,将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呈现给观众,以此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
7.口述历史:口述历史是一种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记录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的方法。
它通过采访那些亲身经历历史事件的人,来还原历史的真实性和影响力。
8.历史文化遗址:历史文化遗址是指那些保留着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痕迹的场所和物品。
它们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遗产,对于研究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9.历史事件重现:历史事件重现是指通过模仿和还原历史事件的方式来呈现历史。
它们通常是通过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影像媒体来呈现,以此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的真实性和影响力。
“_四史”融入《中国电影史》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贵州民族大学为例
2023“四史”即是指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
《通知》强调:“要突出青少年群体,把握青少年群体的特点和习惯,组织好青少年学习教育,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1]高等院校活跃着大量的青年学生群体,是推进“四史”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
在具体的推进中,不同学科属性的高校有自己的具体举措。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和当下兴起的融媒体技术,将“四史”宣传教育与《中国电影史》课程建设相结合,作了有益的探索。
本文旨在探讨“四史”有机融入《中国电影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高等院校《中国电影史》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
一、“四史”融入《中国电影史》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在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中,将“四史”宣传教育与《中国电影史》课程教学相结合是可行的,可以从内容的关联性以及融媒体技术应用产生的具体实效方面来进行考察。
(一)内容的关联性使得“四史”融入课程教学成为可能“四史”囊括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以及中国社会发展演变的进程,其中包含的各方面内容均有相应著作和研究阐释,可作为对青年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的蓝本。
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高等院校可以发挥自身学科专业特色优势,将“四史”宣传教育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影视卓越人才班等均开设了《中国电影史》课程,尝试将“四史”宣传教育与《中国电影史》课程的教学有机融合具有较大的可能。
因为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创作的电影艺术文本,其中有不少作品涉及到“四史”相关内容。
在《中国电影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梳理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脉络、创作背景、风格流派、艺术特征、视听手段运用等方面的同时,利用具体的影片进行分析讲解,在此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将涉及到“四史”相关内容的影片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影视史学的名词解释
影视史学的名词解释影视史学是一门研究影视艺术的学科,它涉及到电影、电视和其他影像媒体的创作、传播和史实研究。
影视史学旨在通过对影视作品和相关文化背景的研究,揭示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的重要影响。
1. 影视史学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影视史学时,学者们采用了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
其中,文献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重建影视历史的面貌。
同时,学者们还会通过访谈、调查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对影视作品和背后的制作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其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影视史学的研究领域影视史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各种影像媒体形式。
同时,影视史学还研究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影像产业和市场,以及相关的创作和制作流程。
此外,对于电影和电视作品的文化传播和接受,以及其对社会意识和价值观的影响,也是影视史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3. 影视史学的重要作用影视史学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影视艺术的回顾和研究,它也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通过对影视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的影视艺术发展脉络,并对当代影视创作有所启发。
其次,影视史学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影视作品,从而提升我们对影像媒体的审美和批判能力。
此外,对于影视作品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影视史学的研究也能够帮助我们思考和理解当代社会的变迁和挑战。
4. 影视史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变化,影视史学研究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个重要的趋势是数字化技术对影像媒体的革新和影响。
这使得影视史学研究者能够更方便地获取和分析大量的电影和电视作品,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研究其历史和文化背景。
另外,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也将促使影视史学研究者更加关注影像媒体的跨地区和跨文化的传播和影响。
综上所述,影视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旨在研究影视艺术的历史、创作和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并通过对影像媒体的研究,揭示其在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的重要性。
从真实与虚构看文人传记片的拍摄策略——以电影《萧红》为例
萧红 的成败对 于文人传记片的创作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 ( 《 萧红》 文人传记片 拍摄策略
前 言
一
、
人物传记片是 电影家族中 占有特殊地位的电影类型,在 中国电影 发展 史上独具价值 。新 中国成立后, “ 文 艺为政治服
了众 多萧红研究学者 的强烈不满 。【 3 笔者结合传主所处 的时代氛 围,试 图以真实与虚构 为切入点 ,通过对 电影 《 萧 红》女 性影像 的身体记忆和作家身份的诠释性探索,并结合萧红的情感经历和当时的政治氛 围,对 中国文人传记片,尤其 是女性
文人传记片的拍摄策略做一探讨 。 二、情欲 困境的表达 、 影片 《 萧红》以1 9 4 1 年香港病重时期 的萧红为视角 ,追溯 了自1 9 2 9 年 以来萧红人生中的主要事件 。其事实依据主要源 于萧红 的 自传、他传 以及萧红亲友的回忆性文章 ,在还 原萧红生平事迹、重现时代氛 围上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据笔者不 完全统计 , 《 萧红》中共有6 1 处已找明出处,其 中出 自萧红 自传性文章共2 3 处 ( 表1 )、他人作传2 5 处、回忆性文章1 4 处。
4 1 :O 一4 1 :2 6 大雪 “ 饿 了吧 ? ” “ 不饿 ”
“ 今 天 什 么 钱 都 没借 到 ” “ 我 那 时 候 最 憎 恨 的 ,就 是 每 天 早 晨 , 挂在 别 的客 房 门上 的 《 商 市街 》 4 3 :3 4 . 一4 3 :5 7 列 巴 圈 ,新 鲜 面 包 的 香味 ,让 饥 饿 的 人 想 去做 贼 ,但 内心 又 感到羞耻 ” 4 4 :2 4 —4 4 :3 1 萧 军 找 到 工 作 了 ,家 教 ,还 管 住
大后方电影视域内孙明经教育电影活动的历史意义与作用
现 , 从 而 彻 底 改 变 了 原 有 的 , 《中 国 电 影 发 展 史 》 以 ( 、 , 国 电 影 出 版 社 , 9 3年 版 ) 关 史 述 为 蓝 上 下 中 16 相 本 , 重 党派 斗争 取舍 史 实 , 施 史 评 的 , 政治史 学 侧 实 由 “ 后 方 ” 抗 日战争 进 入 相 峙 阶 段 , 战 时 首 大 是 以 都 ( 都 ) 庆 为 中心 , 括 湖 南 、 北 的 局部 , 川 、 陪 重 包 湖 四 广 西 、 州 、 南 、 肃 、 西 、 藏 等 未 沦 陷 的 中西 部 贵 云 甘 陕 西 广 大 地 区 的 概 称 。 大 后 方 电 影 则 是 战 时 发 生 于 这 一 区 域 的 电 影 历 史 现 象 。 “ 后 方 电 影 ”的 研 究 肇 始 于 大
境 下 , 着 一批 湮没 七 十余 年 的 民国教育 电影 的重 见 随 天 日, 以及 各 大 媒 体 的 宣 传 与 初 步 的 研 究 成 果 的 发 表 , 明 经 和 他 领 导 的金 陵 大 学 理 学 院 教 育 电 影 部 的 孙
电影 活动 , 始 进 入 “ 后 方 电影 ” 究 和史 述 的 视 开 大 研
1 9J 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艺术百家 21 年 第6 总第 13 01 期 2 期
HUNDR CH00L N AR S ED S SI T
口
文 章 编 号 :0 3— 14 2 1 )6—03 0 10 9 0 (0 1 0 19— 4
大 后方 电影 视 域 内孙 明经教 育 电影 活 动 的历 史 意义 与作 用
19 9 5年 1 月 在 北 京 召 开 的 “中 国 四 十 年 代 抗 战 电 影 2
主 导 的 史 述 建 构 状 况 。 新 的 有 关 “ 后 方 电 影 ”的 史 大 述 建 构 , 大 后 方 的 电 影 产 业 基 础 — — 国 民政 府 官 营 从 电影 体 系到各 类影 片 出 品 , 影 文 化 建 设 , 整 地 展 电 完 现 了在 民族救 亡 战争 的大 背景 下 , 国电影 坚韧 发展 中
影视类文献综述总结范文
摘要:随着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影视类研究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影视类文献的梳理与总结,旨在揭示影视研究领域的现状、趋势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引言影视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近年来,影视研究在我国学术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从影视理论、影视批评、影视产业、影视文化等多个角度对影视类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影视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影视理论影视理论是影视研究的基础,主要包括影视美学、影视符号学、影视叙事学等。
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影视艺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如张颐武的《中国电影文化》从文化角度分析了电影的发展与变迁;李亦中的《影视叙事学》则从叙事学角度探讨了影视作品的叙事规律。
三、影视批评影视批评是影视研究的重要领域,主要包括作品评论、类型研究、导演研究等。
学者们对影视作品的审美价值、社会意义、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剖析。
如王俊红的《中国电影批评史》回顾了我国电影批评的发展历程;张颐武的《电影批评教程》则对电影批评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了详细阐述。
四、影视产业影视产业是影视研究的重要方向,主要包括影视市场、影视投资、影视传播等。
学者们对影视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政策法规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李亦中的《中国电影产业报告》对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张颐武的《影视传播学》则对影视传播的规律和策略进行了探讨。
五、影视文化影视文化是影视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影视受众、影视文化现象、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等。
学者们对影视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如李亦中的《中国电影文化研究》从文化角度分析了电影与观众的关系;张颐武的《影视受众学》则对影视受众的心理和行为进行了研究。
六、总结综上所述,影视类文献研究在我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未来,影视研究应关注以下方面:1. 深化影视理论研究,拓展影视美学、影视符号学、影视叙事学等领域的研究。
2. 加强影视批评实践,提高影视作品的质量和水平。
3. 优化影视产业研究,关注影视市场、影视投资、影视传播等方面的问题。
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历史影视教学——兼谈学生实证意识的养成
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历史影视教学——兼谈学生实证意识的养成吴乐康(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安徽合肥230000)摘要:历史影视作晶是历史影视教学的重要载体,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历史影视教学更加重视其中蕴含的求真求实和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
本文分析了影视史学与历史影视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列举了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影视教学中的史料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关于培养学生实证意识的思考。
关键词:影视史学历史影视作品历史影视教学实证意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五个方面:一是唯物史观;二是历史解释;三是时空观念;四是家国情怀;五是史料实证。
对于历史影视教学而言,主要是把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如现代教育技术、历史学与影像影视技术等进行有机整合。
核心素养视视阈下的历史影视教学,需重视历史影视教学求真求实和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而历史影视作品则是历史影视教学的重要载体。
一、影视史学与历史影视作品1979年,劳伦斯•斯通发表了《叙事史的复兴:对新的传统史学的思考》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宜言“新叙事史”的问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一种对昔日的变化做出井井有条的科学解释的企图的终结"。
“叙事史的复兴”,借助于电影等传媒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长于叙述的影视史学的诞生。
海登•怀特在1988年正式提出“影视史学”。
作为历史学科的新生代一影视史学,它由传统史学衍生而来,是历史学与现代影视特别是现代影视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的学科。
所谓历史,就是以往发生的真实事件。
我们难以回到过去对实际状况展开考究,若想对过去进行探究,必须依据史料。
史料的类型有很多,如实物、文字、口传、图像、现代音像史料,等等。
相较于文献史料,历史影视作品凭借现代影音技术,更能呈现出某些历史场景,使历史叙述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
此外,相较于文献史料,历史影视作品的受众面更广,更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某种程度上,一部优秀的历史影视作品甚至能够推动历史知识的普及。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客观历史是无法复原的,它和书写历史以及历史影片中所展示的世界具有一定的差距。
《2024年影像史学研究》范文
《影像史学研究》篇一摘要:影像史学研究作为历史学领域中的新兴研究分支,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本文从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影像资源入手,探讨了影像史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领域,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对当前影像史学研究的成果进行深入剖析。
一、引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为历史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证据虽然仍然重要,但数字化时代的影像资源已经逐渐成为历史学研究的新宠。
影像史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分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影像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解读,从而为历史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二、影像史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一)理论框架影像史学研究以历史学为基础,融合了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关注影像资源的产生背景、传播途径、受众认知等方面,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历史事实。
(二)研究方法影像史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
其中,文献分析法用于梳理和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内容分析法用于对影像资源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实证研究法则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为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三、影像史学研究的应用领域(一)历史事件再现影像资源为历史事件的再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影像资料,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变化情况。
例如,通过分析二战期间的影像资料,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战争状况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
(二)文化传承与传播影像资源在文化传承与传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影像记录和传播,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同时,影像资源也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平台,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三)社会问题研究影像资源可以反映社会问题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影像记录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问题的成因、影响和解决方案,为政策制定和社会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影像史学背景下教育电影的价值分析以及解读策略》范文
《影像史学背景下教育电影的价值分析以及解读策略》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影像史学逐渐成为历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而教育电影作为影像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日益凸显。
教育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生动的视觉效果,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本文旨在分析影像史学背景下教育电影的价值,并探讨其解读策略。
二、教育电影的价值分析1. 历史记录与传承价值教育电影通过影像记录了历史事件、文化传承和社会变迁,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这些电影不仅记录了历史的真实面貌,还通过影像语言将历史事件生动地呈现出来,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
2. 教育启蒙与价值引导教育电影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和启发性,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展示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现象等方式,引导观众思考、启发观众心灵。
同时,教育电影还能传递正能量,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文化交流与传播价值教育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观看教育电影,观众可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增进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育电影的解读策略1. 关注影片的叙事方式教育电影的叙事方式是影片成功的关键。
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应关注影片的叙事结构、镜头运用、音效配乐等方面,以理解影片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2.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影片内容教育电影往往以历史事件为背景,观众在观看时应结合历史背景理解影片内容。
了解历史背景有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价值观念。
3. 关注影片所传递的价值观念教育电影往往具有鲜明的价值观念,观众在观看时应关注影片所传递的价值观。
通过思考影片所传达的价值观与自身价值观的异同,观众可以从中获得启示和感悟。
4. 多元化解读与交流教育电影的解读具有多元性,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解读。
同时,观众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感悟,以丰富对影片的理解。
四、结论影像史学背景下,教育电影具有丰富的价值和独特的作用。
影视史学
影视与历史与史学之间的关系《中国历史题材影视文学与历史的关系研究》是浙江大学范志忠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
该成果以中国历史题材影视文学与历史的关系为核心命题,史论结合,较为全面描述了20世纪以来中国历史题材影视文学发展的状况,重点分析了在全球化语境中国主旋律历史影视剧、新民俗影视剧、戏说影视剧、新武侠影视剧等影视文学的历史嬗变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原因,正视并解答(1)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2)历史题材本身的意识形态性(复古)与历史文学艺术创作和接受的时代性(创新)的关系;(3)历史题材本身的民族性与全球性语境中“他者性”的关系;(4)在众生喧哗、社会日趋多元化的后现代语境中对宏大历史叙事的否定,以及作为对人类集体历史命运关怀的伟大正统史诗性叙事的生命力所在等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中的难题,理解与把握了这类历史题材影视剧在张扬和守望民族历史话语的经验教训,阐释其中所折射的人文理想、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观的嬗变。
该成果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一、全球化语境中国历史题材影视文学的四次创作高潮1、层次二、、全球化语境中国历史题材影视文学与历史之间存在的四大矛盾关系1、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问题。
这是中国历史题材影视文学创作最基本的矛盾之一,其中引人瞩目的讨论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是20世纪四十年代,《戏剧春秋》杂志社专题召开了“历史剧问题座谈会”,并推出“历史剧问题特辑”;《戏剧月报》刊出“历史剧问题专辑”,1943年夏衍在《历史剧所感》一文中,借鉴亚理斯多德在《诗学》中关于史家和诗家不同的论述,把现代历史剧定位为剔除表面的偶然的历史事件,依据真实性和必然性的法则,典型地表现出决定历史发展的本质真实,并最终展现出人类历史的前途与命运。
第二次主要基于1960年吴晗发表《谈历史剧》一文所引起的争论。
吴晗把历史剧所揭示的历史“真实”纳入到历史的范畴之中,将戏曲中诸如《杨门女将》、《秦香莲》等这些属于民间传说而缺乏史料依据的剧目,排除在“历史剧”之外。
浅析导演艺术在《记忆碎片》中的实际运用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导演艺术在《记忆碎片》中的实际运用学生姓名蒲竑塬院系名称传媒系专业名称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戏剧文学)班级影视戏剧文学1班学号 201016115119指导教师陶琳娜(讲师)答辩时间 2013年12月7日目录前言 (3)摘要 (3)第一章《记忆碎片》情节概述. (3)第二章导演的定义 (4)第一节导演的基本概念 (4)第二节导演的具体职责 (5)第三章导演艺术基本特性分析 (7)第一节导演艺术的基本特性 (7)第二节电影与电视导演的区别 (7)第四章导演艺术创作运用的方法 (8)第一节蒙太奇艺术 (8)第二节长镜头艺术 (9)参考资料 (9)前言影视导演艺术是电影电视艺术的基础组成部分。
影视导演艺术时刻推动着电影电视艺术的发展,使之更加成熟。
然而,随着电影电视艺术的发展,影视导演艺术也在不断的完善。
内容提要导演在整个影视作品创作团队中居于领导的地位,因此做好导演的工作决定着一部影视作品的成与败,那么什么是导演?导演的职责有哪些?导演工作的基本特性包括哪些方面?以及导演为完成艺术创作主要运用哪些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是能够成为一名合格导演的基础。
通过一次创作,能够帮助一名想要成为导演的人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做好导演的各项工作,为今后的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定义职责特性方法蒙太奇第一章《记忆碎片》情节概述1.1简介正值新婚的谢尔比夫妇遭到了一名歹徒的袭击,凶犯残忍地杀害了莱尼的妻子,莱尼自己虽然从死亡线上挣扎了回来,却因为脑部的严重损伤而得了一种奇怪的“短期记忆丧失症”,从此他只能记住十分钟前发生的事情。
尽管在警方看来,这是一起每天都会发生的普通抢劫案件,但是莱尼的生活却被彻底改变了。
不满于警方草草结案,莱尼发誓要追查到凶手,替惨死的爱妻报仇。
可是,支离破碎的记忆却令莱尼举步维艰,他只能凭借一些零碎的小东西诸如纹身、宝丽来快照等才能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而且,每当他找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时,他必须要使用一切方法立即将之记录下来,因为很可能十几分钟后,他就根本无法记得自己在什么地方、来做什么。
影视史学中国诞生记
影视史学中国诞生记谢会敏【摘要】自台湾学者周梁楷先生把"影视史学"引入中国后,便得到许多优秀史学家的积极回应,一系列研究成果先后出台.但是,目前中国学界对影视史学的研究还有一些亟待解决之处.文章力求在总结回顾前辈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问题,期望有助于影视史学的进一步研究.【期刊名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2)004【总页数】3页(P56-58)【关键词】影视史学;研究综述【作者】谢会敏【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81影视史学萌芽于后现代的土壤之中。
1988年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Hayden White)在《美国历史学评论》上发表《书写史学与影视史学》(Historiography and Historiophoty)首次提出“影视史学”的概念,并把影视史学和书写史学并驾齐驱,认为“书写史学”是“利用口传的意向以及书写的叙述所传达的历史”,而“影视史学”则是“以影视的方式传达历史以及我们对历史的见解。
”[1]影视史学是继比较史学、计量史学、心理史学和口述史学之后,又一个出现在欧美史学大家庭的新生儿。
它的出现立即在欧美史学界激起广泛回响,当然不乏反对与争论之声。
因为之前出现的历史分支学科都是借鉴了现代科学的理论与技术——即使还存在某些争论的口述史学,也有规范性的操作流程,这都契合了现代历史学科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特点。
但是“影视史学”却更多地让历史与艺术挂上了勾,这使针对它的争论不得不回到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历史学科的性质是科学还是艺术?以及它的子命题——历史写作的真实与虚构的问题。
海登•怀特认为历史学总是采取一种叙事的形式,因而具有文学文本的性质,进而推导出历史学和一切文学一样在本质上是一种“写小说的操作”[2]。
在推翻了现代史学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根基后,影视史学在叙事话语和表现形式上对当前史学研究形成的挑战是颠覆性的,这种挑战力量来自于其母体——后现代主义的历史叙事学。
影视史学再探讨
影视史学再探讨
陆旭
【期刊名称】《兰州学刊》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影视史学的概念从诞生到被引入大陆史学界,其含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笔者通过对原始文章的考察,力图纠正在转译中的谬误,还原其本意.此外,本文还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影视史学的特点及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历史学本身的任务的探讨,进一步阐释影视史学与书写史学之间的关系.
【总页数】4页(P49-52)
【作者】陆旭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3
【相关文献】
1.符号学视野中的影视史学与书写史学 --也谈影视史学与书写史学的异同 [J], 杨学民
2.影视史学与书写史学之异同--三论影视史学 [J], 张广智
3.当代影视史学的传媒特征与实践路径 [J], 姜照; 王婷
4.影视史学视域下新时代"渝派"历史文献纪录片的突围与功效 [J], 范瑞利
5.影视史学视域下历史文献纪录片《大后方》的创作与传播 [J], 范瑞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文化价值提升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文化价值提升
谢智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6(0)20
【摘要】电视真人秀受宠元素分析(一)真人秀电视节目最主要的媒介功能是给大众带来快乐消费,娱乐电视观众,相对于一些严肃和程式化的带有浓烈歧治传播教育引导意义的电视节目而言,综艺真人秀节目轻松随意、表达空间夫。
真人秀节目在娱乐观众,满足人们“求真”“求实”“求乐”的精神需求的基础上,还呵以给电视观众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生活常识。
就这种意义上而言,电视真人秀成为普通电视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消费形式。
【总页数】2页(P62-63)
【作者】谢智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特征及文化影响 [J], 池浩明
2.解读大众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电视文化特点-以《2012中国职场好榜样》为例 [J], 郭路
3.探析“限真令”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创新路径——以北京卫视传统文化真人秀《传承者》为例 [J], 李玲
4.电视真人秀节目中传统文化的传播策略\r——以《极限挑战》为例 [J], 刘子瑨
5.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价值提升研究——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背景 [J], 翟慧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影《一秒钟》的影像语言民族化考查
电影《一秒钟》的影像语言民族化考查
程文韬
【期刊名称】《戏剧之家》
【年(卷),期】2022()9
【摘要】《一秒钟》的影像语言民族化考察通过以下三个层面来叙述其民族化特点,第一个层面主要通过隐喻性的构图来表述中国民族审美特征和时代下的人物精神;第二个层面结合了张艺谋导演的个人风格,通过民族化的音乐展现中国民族音乐在电影中举足轻重的意义及作用;第三个层面聚焦于影片中道具的使用,将导演的个人情怀与民族时代情怀相连接。
使用与张艺谋其他作品相类比的方式,对电影的视觉传达表现、音乐的运用方式等其他要素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和考察。
【总页数】3页(P163-165)
【作者】程文韬
【作者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影像的民族化:费穆戏曲电影的美学再审视
2.影像世界中的越战谜云——美国越战电影的影像语言运用分析
3.影像世界中的越战谜云——美国越战电影的影像语言运用分析
4.戏曲电影影像美学研究——论电影语言在戏曲电影中的虚实艺术表现
5.忠于叙事的“反类型化”影像——许鞍华“后九七”电影影像造型语言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淺談影視史學謝宏旻老師壹、前言電影是二十世紀真正為俗民所量身製作的大眾文化,從1895 年12 月28 日盧米埃兄弟的第一部影片「火車進站」開始,電影即有記錄事實的能力。
電影目前也被許多研究者拿來當成文獻資料;但是電影除了能為事實作見證以外,正如Marc Ferro 在《電影與歷史》一書中所說的:「它的價值更在於提供了一種社會與歷史角度的詮釋方式」。
情況往往就是如此,有時小說或電影的情節會比歷史事實更加鮮明;當我看了羅素克洛的「神鬼戰士」後,我才明白原來羅馬競技場上的戰爭是離我們如此的近(姑且先不論這部片的評價);當我們談及金庸小說中最古靈精怪的男主角時,腦中浮現的就是周星馳在「鹿鼎記」中所演的韋小寶。
電影對社會的影響和烙印在腦中的深度和廣度,其實是透過它本身的藝術成就來達成的。
貳、影像是否能夠書寫歷史?書寫誰的歷史?「影視史學」一詞,最早在1988 年,美國史家懷特Hayden White 在《美國歷史評論》(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首創historiophoty,當時,他的定義是:以視覺的影像和影片的論述,傳達歷史及我們對於歷史的見解。
在這個定義之下,除了「以視覺的影像和影片的論述傳達歷史」之外,我想,極為重要的是後半段:「我們對於歷史的見解」。
在這個新穎的分析法被提出來之前,有關於歷史影片的討論(包括了歷史紀錄片以及劇情片),無可避免的,總是遭遇專業的歷史學家對於影像呈現出歷史的能力,提出質疑,並且同時指出歷史影片存在有難以彌補的虛構本質。
然而,事實上這樣單向的論述,本身就陷入了兩個邏輯上的迷思:其一是,究竟是否有絕對真實的歷史存在?如何去定義所謂的真實歷史?其二則是,即便是專業的歷史學家,其所能夠熟知的歷史,也都是整個時間和空間長流中的某一部份,或者某一種詮釋。
專業的歷史學家或者關於歷史的文字書寫,事實上是遭遇了與影像的歷史書寫同樣的侷限。
無論是歷史學家還是影像工作者,他們之所以要敘述歷史,實質上都是在尉找不同歷史事件之間的某種共同點。
他們都想讓個别的、特殊的歷史事實賦予一種特定的、普遍的因果聯繫,從而確立我們通常所說的那種歷史發展的規律性。
這就意味着,任何人對歷史的描述,本身都带有闡述與評價的口吻,意即他們都不是純描述性的居多。
恩格斯說人們對歷史的共同興趣就是發現在歷史“無數個各别意向之間和無數的各别行動之間『那種』内在的一般法則”(恩格斯《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所以在電影與歷史的共性意義上,電影中的歷史首先不能違背歷史的普遍規律,即要完成對歷史自身的本質定向。
1988 年「影視史學」一詞被提出之後,提供了人們一窺閱讀歷史的方法和途徑:重要的不僅僅只是想要在混沌一片的資料中,辨明歷史的樣子,更重要的是,這些是誰的歷史?透過誰去詮釋的歷史?參、歷史舞台與電影舞台上的雙重主體-------『人』歷史畢竟是人的歷史,人是歷史的主體。
所謂歷史事實最終都不過是人的具體活動過程及其結果。
所以對歷史事實的判定,始终不能脱離對具體人的活動的認識而單獨存在。
電影作品畢竟又不同於史學著作。
電影與歷史學家對歷史事實顯然各自有其不同的『興趣中心』。
電影是以人類的審美原則來統籌歷史事件,在電影作品中,人是目的,人是中心,歷史是為人而存在,歷史是完成性格的内在依據。
一個導演如果只是在作品中一味地描述歷史過程而忘記了對人物的塑造,那麼那部作品是會被貶值且批評的電影。
歷史學家是以歷史原則反映歷史。
在史學著作中,對歷史本質的提示應重於對個人的性格提示。
人的性格特徵、人的情感方式在史學中没有獨立的意義,而只有在說明、解釋它們對歷史過程所起作用的時候才進入歷史學的視野。
一位史學家如果只迷戀於對個人性格描述而忽略了其在歷史中的作用,那將也是被批評的史學。
所以,在電影與歷史學的差異性上,電影中的歷史要完成的是對人的性格定向,使具有典型意義的歷史環境成為人物性格形成、發展的必然依據。
我們過去的某些戰争、歷史題材的影片,對具體歷史事件的描述往往重於對人物性格的展示。
人,成為圖解歷史現象的活動道具。
成為標明某種歷史時代的代碼,而失去了自身的性格光彩。
螢光幕上戰争的砲火固然猛烈,但人物却被這砲火引發的烈火所吞噬了……。
這類影片對歷史學家而言,可能是個極佳的研究資料,但對於坐在螢光幕前的觀眾而言,可能就只是枯燥無味的影像知識吧!肆、以影視的方式「忠實歷史」歷史題材影片創作所取得的成就,其實不僅是電影自身的。
它是我們整個時代精神的產物,它代表着當代人對歷史的一種選擇。
在這個意義上,歷史不過是人類生活中的兩個畫面——『前人生活過的過去』與『當代人回溯過去』的現在兩者之間建立的一種橋梁。
忠實於歷史,是許多導演在拍片時亟欲倡導的藝術創作法則,但是在電影的世界,有時卻必須以影像的方式、審美的方式去呈現歷史,而不能只以『歷史』主義的方式呈現歷史。
意即不能把歷史本身作為電影藝術創作所追求的終極目的。
不過我們可以去看看歷史主義的基本涵義,它基本上可以概括為:一、按歷史的本來面目來寫歷史;二、歷史事實本身可以解釋一切;三、用對歷史的個别理解來代替對歷史的一般看法。
無庸置疑,這種歷史觀與那種『按現實生活的本來面目來反映現實』的文藝創作觀是相類似的。
它們共同構成了以對歷史事實進行『如實』的、『客觀』的描寫為主旨的基礎。
所以我們的有些影片對歷史事件的描述之精確與具體,在歷史學的範圍内也許是無可置疑的。
但是如果這些歷史事件在一部電影作品中只是為了歷史而存在,並想以其賦予作品的歷史文獻價值試圖來征服藝術的欣賞者,而不是把歷史事實作為超越了個别的歷史事件來處理的話,那麼,我們就可以對這種歷史在藝術作品中的價值提出質疑。
舉例來說:電視連續劇《末代皇帝》始終是以歷史事件為中心來統籌全劇的。
歷史事件始終是推向觀眾的『前景』,儘管該劇也涉及到溥儀的情感生活,但我想這些描寫的主要作用是為了更忠實作為一個歷史人物的社會政治屬性。
對人的社會政治屬性的突出表現顯然又是來自於對社會政治歷史事件的重點描述。
所以在螢光幕上我們看到的是:婉容與溥儀鬧婚變,溥儀作為一代王朝政治統治的繼承人,必然感到愧對了烈祖烈宗,依循這種對社會政治角色的觀點來揣測人物心理的表現,體會在溥儀打自己的嘴巴的表演上,以表示他的痛悔之情。
在日本宣布投降之後,溥儀光復大清的迷夢即成泡影,作為一個在政治上始終抱有復辟清王朝企圖的封建皇帝,在此又自然得忠於特定的形象特徵,這就產生了在相同的内在創作原則主導下所推行出來的相同的外在表演:溥儀又在打自己的嘴巴。
在這裡我們看到的只是作為政治的人對歷史事件的反映,人只是歷史事件的對應物,是隸属於歷史事件的活動道具。
我們看不到那被歷史學家所忽略、所忘却了的歷史人物的另一個自我;看不到在幽暗的歷史檔案庫之外,那尚未被歷史學家用纸堆所掩埋了的另一個世界。
另外我們再來提提之前的好萊塢片《珍珠港》吧!這部影片被許多影評攻擊的體無完膚,認為它企圖以浩大戰爭場面,三小時片長塑造史詩格局的來塑造「珍珠港」的歷史場景,但充其量其不過是一部以戰爭題材包裝浪漫愛情的商業片,全片極度浪漫化,英雄化,未能真正深入探討戰爭野蠻殘暴的本質。
同時,歷史背景不夠詳實,而愛情部分也顯得俗套。
相較於奧立佛史東的《越戰三部曲》及98 年的《紅色警戒》,兩者皆以較批判、自省的角度來質疑戰爭的本質,《珍珠港》則大有宣揚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的意味。
好萊塢自從早期的西部片以來就喜歡在銀幕上塑造英雄形象,且這英雄往往為男性,此後的戰爭片,動作片,無一不依循此種模式。
而女人呢?一般說來,女人在戰爭片中通常有兩大功能,一是扮演英雄的情人或妻子,以化解軍中男性同性情誼的曖昧聯想,二是注入軟性的愛情元素,使得這個向來以男性為訴求的戰爭片,也能獲得女性觀眾的青睞。
整體而言,女人在戰爭片中沒有太多發揮的空間,本片女主角尚為對國家有功的戰地護士,但反觀其他大多數的戰爭片,女人只是在家守候丈夫和兒子平安歸來的可憐蟲。
但不可置疑的,以商業片的角度來看,在美國造成票房旋風的《珍珠港》無疑是成功的,長達40 分鐘的日軍轟炸珍珠港的場面足以讓人看得眼花撩亂,目瞪口呆,因此本片也再度證明了主流觀眾對於改編於史實,輔以浪漫愛情及猛烈特效電影的狂熱。
於是迪士尼斥資拍攝本片的真正用意,恐怕既不在於重現史實,也不在於喚起人們對戰爭恐怖的記憶,說穿了只是為了在這熱門的暑假檔期中,好好大賺幾筆銀兩而已。
伍、影視的課堂授課省思以前,有人出過「如果教室像電影院」的作文題目,而今,像電影院的教室已然出現,「媒體教學」也蔚成風氣,學生們除了面對所謂「三板」(黑板、天花板、地板)教室,及聽著教師「口沫橫飛」,看著教師「比手畫腳」之外,有了更多的選擇。
特別是歷史課程,若能藉著影片重回到歷史現場,甚至讓當事人現身說法,那樣的說服力,當然強過老師的千千萬萬倍之多。
但教材的適合性、公開播放的合法性、學生閱聽的習慣等,則需要更進一步研究思考。
至於有關「公開播放的合法性」議題,由於「公開播映版」的影帶售價極高,非每個教師個人財力所能負擔,而應屬學校相關單位之責,也因此許多教師(當然我自己也包括在內)偷偷摸摸的播放著有版權的影帶,這種場景也就一再的重現了。
拿影視成為課程,當然有其必然性,然身為社會教師,在課程實施之前,仍需就其可行性評估。
特別是在各學校的媒體教學設備是否齊全,教學影片的蒐集選擇運用是否適當,以及學生的學習習慣等因素都需要多加的評估。
首先需要評估的部份是:「學生觀賞影片的能力」。
或許有人會問:「看電影還需要什麼能力?」所謂︰「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
」如果只讓學生「迷迷糊糊」的看著影片,學生有的也極有可能就這樣睡著了,那還不如就按傳統的方式以「講課」來進行就好了。
所以要培養學生對於影片觀賞的能力。
首先,老師本身應先對於所要放映的片子做事前的了解,包括導演、編劇的背景,該片所欲陳述的時代,表現的方式,相關影評或報告。
特別去認知所謂「電影符號」的部份,自然就可以引導學生懂得如何去觀賞影片。
觀賞者對於各個影片的「認同」情況也是考量的因素。
按《電影觀賞》一書的作者鄭泰丞提出:認同作用是電影觀賞過程的基礎機制。
否則,電影的映像世界就非觀賞者所可能進入,電影觀賞也就無法進行。
意即,觀賞者認同了電影的「科技眼」和映像世界後,這些人物才能成為「活生生」的人物,觀賞者才可能「實證性」地參與它們的情感;但是,由於電影認同是強制性的假認同,如果我們不採取積極的態度和方法面對這種傳播,觀賞者就會迷失在其中。
再就電影是否能成為適當的教材?聲光影像固然迷人,但總會問:「這是歷史嗎?」「該如何評論它們?」周樑楷先生在他近十年的經驗後,為這樣的疑問提出了如下的論證:歷史文本的「虛」與「實」的問題,若以一條光譜說明,一端是「實中實」,另一端是「虛中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