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学

合集下载

中国女性文学的名词解释

中国女性文学的名词解释

中国女性文学的名词解释中国女性文学是指以中国女性为主题或有着女性视角的文学作品的统称。

随着中国社会在过去几十年发生的巨大变革和女性地位的提升,中国女性文学逐渐成为一个重要且充满活力的文学流派。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释中国女性文学的含义,并探讨其在文化、社会和艺术方面的影响。

第一,中国女性文学反映了女性的价值和生活体验。

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中国女性文学以其深刻的人性洞察力和饱满的情感表达,呈现出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人生经历。

以清代女性作家鲁迅夫人徐志摩为例,她的散文和诗歌作品展示了一个独立、自由思考和坚强的现代女性形象。

第二,中国女性文学开辟了女性创作的新领域。

在传统的文学界,男性作家占主导地位,女性作家无法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机会。

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中国女性文学终于有机会展示自身的才华。

从萧红到琼瑶,从王朔到王安忆,中国女性文学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文坛的舞台上,丰富着中国文学的多样性。

第三,中国女性文学承载着时代变革的情感和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女性面临着多样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女性文学以其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女性对婚恋、职场经历、家庭等各个方面的思考和感受。

例如,张爱玲的作品《红玫瑰与白玫瑰》和亦舒的小说《爱情两周半》都以女性的视角刻画了当代女性的情感和人生困境。

第四,中国女性文学探讨了女性主义的话题。

女性主义是中国女性文学的重要元素之一。

它试图呼吁社会对待女性更加平等和公正,反思和颠覆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

著名女性作家莫言的《檀香刑》以及曹文轩的《搭车去月球》都探讨了女性权益和解放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第五,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中国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经济的进步为女性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舞台和机会,激发了女性表达自我的欲望。

其次,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权益的争取使得女性文学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最后,国内外女性文学的交流和影响,加速了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

女性文学名词解释

女性文学名词解释

女性文学名词解释女性文学是指以女性为主体的文学创作,它关注女性的经验、视角和价值观,并试图挑战和改变男性主导的文学传统和与之相关的性别偏见。

女性文学起源于20世纪的女性解放运动,通过女性作家的努力和创作,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文学流派。

女性话语权:指在文学作品中,女性所拥有的表达自我、叙述自己经历和观点的权力。

传统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往往被男性主导的文化视角所忽视或剥夺自己的话语权。

女性文学强调以女性的视角出发进行创作,赋予女性以更多话语权,让女性的声音被听到和尊重。

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是一种反抗与批评男性主导和性别不平等的思想和政治运动。

女性主义文学关注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并试图颠覆传统的性别角色和价值观。

女性主义文学经常探讨女性身份、权力关系和性别角色的问题,通过呈现女性的独特经验和追求平等的理念,提倡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的实现。

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是指一个人对自我身份的理解和接受。

女性文学探讨女性的自我认同问题,对社会对女性的固有观念和性别角色的规定提出质疑,试图建立起女性独有的自我认同。

通过创造与表达女性的个人和集体经验,女性文学为女性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和界定自我的空间。

女性体验:女性体验是指女性在生活和社会中所经历的独特的经验。

女性文学通过关注女性的生活、情感、社会地位等方面的问题,试图展现女性特有的经验和感受。

女性体验既包括对女性权益的关注,也包括对女性身份的认同和自我发展的思考。

女性性写作:女性性写作是一种关注女性性的文学创作。

传统的文学作品中,性常常被男性的视角所塑造和定义,女性的性经验和性的欢愉往往被忽视。

女性性写作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将女性性带入文学创作的范畴中,并通过女性独特的视角和经验来探讨性自由、性权利和性别平等的问题。

女性叙事:女性叙事是一种以女性视角、女性经验和女性写作方式构建故事的文学形式。

女性叙事试图挑战传统的男性主导的故事叙述方式,揭示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困境和抗争。

女性叙事常常强调女性主体的意识和情感,并探索女性意识形态、身份和权利的问题。

女性文学的名词解释_发展_基本特点

女性文学的名词解释_发展_基本特点

女性文学的名词解释_发展_基本特点女性文学的名词解释女性文学是诞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内涵,以女性为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审美主体和言说主体的文学。

女性文学的发展女性文学虽然也称为女性解放文学、女性主义文学,但根据郑英子(韩国文学批评家)的看法,女性解放文学和女性主义文学都只是女性文学领域中的分支,女性文学一般指具有女性性质或由女性执笔写作的文学。

虽然西方正式开始关於女性文学的争议具有很长的时间差,但都是指从英国作家维尼吉亚▪沃尔夫(英)的《自己的房间》(1929)和西蒙▪波伏娃(法)的《第二性》(1949)的出版为源头。

此後女性文学的争议经过对玛丽·埃尔曼(Mary Ellmann) ,朱蒂斯·菲特利(Judith Fetterley)等人的女性形象批评后,从凯特·米利特(Kate Millett) 的《性政治》(1970)开始具有理论和批评的力量,後期通过受到构造主义(特别是雅各·拉冈的理论)和解体主义(deconstruction)影响的法国理论家的“女性写作(海伦西苏(Helen Cixous) )”理论获得了更大的动力。

伊莱恩·肖沃尔特(Elaine Showalter)综合这样女性文学的争议将女性文学分为三个阶段:①较长时期模仿统治传统的流行模式,使其艺术标准及关于社会作用的观点内在化阶段(Feminine);②反对这些标准和价值,倡导少数派的权利和价值,包括自治权的要求(Feminist);③从自我发现到赋予女性经历以特性的阶段(female)。

在这一界说之下,女性文学的视野是开放的、发展的系统,而不是封闭静止的,应该是女作家基于性别主体意识、性别视角表现的关注女性命运、女性情感、女性生命的文学,或者是基于超性别意识(隐含性别主体意识)、超性别视角(隐含性别视角)表现的包括女性生存在内的、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文本。

女性文学_精品文档

女性文学_精品文档

女性文学女性文学是指由女性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女性为主题或关注女性体验和问题的文学作品,其内容常涵盖了性别、家庭、爱情、婚姻、母性、自我认同等与女性相关的课题。

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女性文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然而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女性在文学领域的参与和认可一直相对较少。

直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社会变革和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女性文学开始蓬勃发展。

在20世纪,一批杰出的女性作家崭露头角,她们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女性的生活经验,还探讨了更深层次的女性自我认同和社会角色认知问题。

例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西尔维娅·普拉斯的《露西亚斯家族》以及查尔曼·波许的《苏菲风暴》等作品,都在女性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作家们越来越多地获得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并带领读者们探索性别平等、女性权益和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当代的女性作家如艾丽丝·沃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妮娜·冯·维尔特以及塔妮娅·阿列克西耶维奇等,都在不同领域的女性文学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女性文学的主题和风格女性文学的主题和风格多种多样,涵盖了从个体生活经历到社会议题的广泛范围。

自我认同与解放自我认同与解放是女性文学中常见的主题。

女性作家通过描述主人公的成长和自我发现过程,探索着性别角色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

她们揭示了女性在追求自由和独立时所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了性别不平等以及社会结构对女性权益的限制。

家庭与婚姻家庭和婚姻作为女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女性文学的重要主题。

女性作家们经常通过描写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和婚姻中的权力关系,呈现出女性在这些关系中的角色与挣扎。

她们通过细腻而生动的叙事来探讨婚姻中的亲密关系、爱情的起伏以及母性的体验。

性别与社会议题女性文学还涉及一系列与性别和社会议题相关的主题。

这些主题包括但不限于性别歧视、家庭暴力、女性性取向、堕胎和生殖权利等。

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

三、80年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演变: 第一阶段:“男女平等”神话下的选择与困惑。 张洁《方舟》则是反映这类问题的代表 作。它通过“寡妇俱乐部”里三个女主角的故 事,戳穿了以往笼罩在我们生活中的“男女平 等”的神话,揭示出女性生存的困境——“做一 个女人,真难!” 对女性来说,最为突出的就是“家庭”和 “事业”的矛盾。“女人的天职”与“为 人的主权”之间

第五代:张洁、谌容、凌力、霍达、戴厚英、 林子、陈祖芬、张抗抗、王小鹰、陆星儿、 王安忆、铁凝、方方、池莉、范小青、张辛 欣、舒婷、残雪、陈染、林白、徐坤等。


二、女性意识不断增强。 所谓女性意识,即女性作为社会的人, 通过感觉、思维等各种文化心理过程,对 客观世界和对自己的全部认识的总和。它 包括与男性共有的,与社会、时代、民族 共通的意识,也包括独属于女性自己的意 识,是一种反叛男性话语的具有女性特征 的意识。 女作家的女性意识,既强调女人也是人, 主张男女平等,又强调男女差异。女人姓 女。表现出对“人的自觉”与“女人的自 觉”相统一的向往与追求。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直接写出了女 性感官的爱,刻画出女性对肉体的感受与迷 恋,营造出了至为热烈而坦荡的个人经验世 界。与此相应的叙事方式也呈现为非中心化 的零散、片断式形态,并由于情绪与感受的 层叠聚合,虽然无序但却令人处处感到深情 灵动的轻盈美感,或者也可以说是创造了女 性写作独特的审美精神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尤其擅长描写女性身体欲望与感情憧憬,浓 烈阴郁,充满南国色彩。 有评论者认为,在当今的女作家中,林白也 许是最直接进入女性意识深处的人,她把女性 的经验推到极端,很少有人能像她一样把女性 的隐秘世界揭示得如此彻底,如此复杂微妙, 如此不可思议。林白的叙述语言极富弹性,随 意且充满锐气,奔放而优雅从容,就像冰上舞 蹈一样令人炫目。

女性主义文学赏析

女性主义文学赏析

女性主义文学赏析女性主义文学是一种以女性为中心的文学流派,旨在探讨和呈现女性的经历、权利和社会地位。

它通过文学作品传达女性的声音和观点,揭示性别不平等和压迫,并呼吁社会的变革。

本文将对女性主义文学进行赏析,探讨其特点、影响和意义。

一、女性主义文学的特点女性主义文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女性经历:女性主义文学关注女性的生活经历,探讨她们在家庭、社会和职场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作品中常常描绘女性的内心世界、情感和人生选择,展现她们的独特视角和价值。

2.批判性思考:女性主义文学对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和压迫进行批判性思考。

它揭示男权制度对女性的剥夺和限制,探讨性别角色的建构和社会期望对女性的影响。

通过文学作品,女性主义作家呼吁社会对性别问题进行反思和改变。

3.倡导平等与自由:女性主义文学倡导性别平等和女性的自由。

作品中常常呈现女性追求独立、自主和自由的努力,探讨她们争取平等权利和社会地位的历程。

女性主义文学通过描绘女性的力量和抗争,激励女性争取自身权益。

二、女性主义文学的影响女性主义文学对社会和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唤起社会关注:女性主义文学通过揭示女性的经历和问题,唤起了社会对性别不平等和压迫的关注。

它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辩论,推动了社会对性别平等的思考和行动。

2.拓宽文学视野:女性主义文学丰富了文学的题材和视角。

它打破了传统文学中男性视角的限制,呈现了女性的独特经历和观点。

女性主义作品丰富了文学的多样性,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选择。

3.激励女性自我认同:女性主义文学激励了女性对自身的认同和自我实现。

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常常具有坚韧、勇敢和独立的品质,激励了女性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努力。

女性主义文学为女性提供了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重要参照。

三、女性主义文学的意义女性主义文学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1.促进性别平等:女性主义文学通过揭示性别不平等和压迫,促进了性别平等的实现。

它呼吁社会对性别角色和性别期望进行反思,推动了性别平等的法律和政策改革。

什么是女性文学?与女频小说有何不同?

什么是女性文学?与女频小说有何不同?

什么是女性文学?与女频小说有何不同?女性文学是指以女性视角、女性生活经验和女性题材为创作主题的文学作品,倡导独特的女性价值观和女性主义思想。

与女频小说相比,女性文学注重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强调对女性生活、权益和社会地位的关注,是一种具有深刻思想性和文化历史积淀的文学形式。

一、女性文学的特点女性文学具有以下特点:1. 女性视角:女性文学作品多以女性为主角或以女性视角展现故事,直接反映了女性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体验。

2. 女性主题:女性文学关注女性在社会、家庭和个人成长中所面临的问题,呈现女性在爱情、婚姻、职场等方面的追求和困境。

3. 女性意识:女性文学倡导女性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强调女性主体性和独立性的重要性,反对传统的女性角色设定和异化。

4. 女性主义:女性文学承载了女性主义思想,关注女性权益和性别平等问题,呼吁社会对女性的尊重和认可。

二、女性文学与女频小说的区别女性文学与女频小说虽然都从女性视角创作,但两者存在一些显著区别:1. 内容深度:女性文学更偏向于思想性和文化性的表达,注重对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思考和批判,具有更高的文学品质和学术深度。

2. 表达形式:女性文学注重艺术性和文学性,多采用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表达女性主题和情感,更加注重内心的探索和情感的表达。

3. 社会关注度:女性文学更加注重对女性的权益和社会地位的呼吁,具有社会性和批判性,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4. 创作意义:女性文学对女性解放和性别平等问题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强调女性主体性和独立性的重要性,对于女性身份的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发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女性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1. 前女性主义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女性文学开始崛起,女性作家开始探索和表达女性意识和心灵世界,但受到男性文学主流的限制。

2. 女性主义阶段: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女性文学开始关注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权益,呈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对爱情、婚姻、职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批判。

“女性文学”还是“性别文学女性文学”及相关概念辨析

“女性文学”还是“性别文学女性文学”及相关概念辨析

2、身份认同: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往往承载着不同的身份认同问题。女性主 义文学通过对女性身份的和探讨,揭示社会对女性的标签化和单一化认知,强调 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3、跨性别叙事:一种通过不同性别角色的刻画,超越传统性别界限的叙事 方式。这种叙事方式在女性主义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旨在通过呈现不同性别的 视角和经验,消解性别二元对立的观念。
“女性文学”还是“性别文学女性 文学”及相关概念辨析
基本内容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午后,一位年轻的女作家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手中紧 握着一支笔,仿佛在试图捕捉弥漫在空气中的春天的气息。她在创作过程中,不 经意地陷入了对女性文学和性别文学的思考。
女性文学和性别文学虽然都以性别为切入点,但它们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点。 女性文学主要探讨女性在文本中的呈现和她们所面临的问题,强调女性的经验和 感知。它根植于妇女解放运动,旨在为女性提供一个发声平台,以纠正历史上的 父权制偏见。
其次,女性文学的视野超越了传统文学的界限,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 背景中。女性作家通过其作品,揭示了女性在社会、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中面 临的挑战和压迫。同时,她们也展现了女性的智慧、勇气和坚韧,让读者看到了 女性的力量和价值。女性文学不仅个体的生活经历,更群体的社会经验,它揭示 的是整个社会对女性的影响,以及女性如何应对和反抗这种影响。
一、女性文学的特点
女性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女性为中心:女性文学的主题是女性,它女性的生活、情感、思想和 观念,通过女性的视角来展现世界。
2、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女性文学在表达方式上具有多元化特点,包括小说、 散文、诗歌、戏剧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3、强烈的个性和情感:女性文学作品往往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情感,这是 由于女性作者更容易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



4)铁凝 由细腻抒情到成熟深刻。早期《哦,香雪》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清新优美,描写了年轻 女性对新生活的向往。从《麦秸垛》开始,形 象:一个丰腴的、充溢着生命活力的女人。 《玫瑰门》是关于女性人格异化、人性丑恶的 故事,承担起了反省女性文化负面因素的任务。 《大浴女》是一部涵盖了铁凝小说对历史暴行 的反思与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两大主题的力作。 5、凌力 《星星草》 《少年天子》 《倾国倾城》 《暮 鼓晨钟——少年康熙》
王家新

不能到你的墓地献上一束花 却注定要以一生的倾注,读你的诗 以几千里风雪的穿越 一个节日的破碎,和我灵魂的颤栗
不能到你的墓地献上一束花 却注定要以一生的倾注,读你的诗 以几千里风雪的穿越 一个节日的破碎,和我灵魂的颤栗


命运的秘密,你不能说出 只是承受、承受,让笔下的刻痕加深 为了获得,而放弃 为了生,你要求自己去死,彻底地死 这就是你,从一次次劫难里你找到我 检验我,使我的生命骤然疼痛 从雪到雪,我在北京的轰然泥泞的 公共汽车上读你的诗,我在心中 呼喊那些高贵的名字 那些放逐、牺牲、见证,那些
再次,小说的深度在于作家对特定历史 状态下的人生命运与人性进行了深刻探索, 揭示了历史演变的偶然性以及历史与人性 的特殊观念。 把历史事变、历史思潮落实在百姓生存的 感性层面,形成混沌而感性的历史意识与 叙述。“仁义白鹿村”的毁灭既是一种不 可避免的历史命运,也是一种人性的悲剧。 小说对于鹿子霖、白孝文、田小娥等形象 复杂而丰富的人性解剖,构成了小说最为 精心动魄的一幕。
白 嘉仙 轩草
鹿 子 霖 鹿 鹿 兆 兆 鹏 海
鹿 三
田黑 小娃 娥
冷先生
朱先生
白 白 白 白 孝 孝 灵 孝 文 武 义

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文学

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文学

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文学女性主义文学是指以女性为主题、关注女性问题、探讨女性经验和探索女性权利的文学作品。

它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学流派。

本教案将从女性主义文学的起源、发展、代表作品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女性主义文学的起源女性主义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和美国。

当时,女性开始反抗传统的性别角色和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她们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声音和诉求。

例如,英国作家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的小说《简·爱》探讨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婚姻的反思,成为了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二、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女性主义文学在20世纪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女性作家开始更加关注女性的权利、自由和平等。

她们通过文学作品来揭示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和性别歧视的问题。

美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通过描写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由的追求,探讨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成为了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三、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除了《简·爱》和《到灯塔去》之外,女性主义文学还有许多经典的代表作品。

例如,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通过塑造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斯嘉丽,探讨了女性在战争和社会变革中的生存和抗争。

法国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则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女性的身份和性别问题,对女性主义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女性主义文学对社会的影响女性主义文学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女性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声音的平台,让女性的经验和观点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其次,女性主义文学揭示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和性别歧视的问题,引发了对性别平等的思考和讨论。

最后,女性主义文学激发了更多女性参与文学创作的热情,为女性作家们争取了更多的机会和权益。

五、女性主义文学的未来发展女性主义文学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

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

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自从20世纪以来,一直是文学界和社会议题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女性文学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意义,而女性主义则通过女性文学来探索和表达女性的权益和解放。

本文将从女性文学的定义、女性主义的起源和意义以及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女性文学是指以女性为主题、关注女性生活体验和探讨女性身份认同的文学作品。

与传统文学相比,女性文学更加注重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细腻的表达。

女性作家通过女性文学来探索女性独特的生活经验,传递女性的声音和视角。

女性文学的兴起代表了女性在文学界的崛起,也向世界展示了女性的智慧和力量。

女性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女性解放运动,旨在争取和维护女性的平等权益。

女性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或行动,更是一场社会运动。

女性主义的目标是废除性别歧视,推动男女平等的发展。

女性主义要求追求平等和公正的社会,反对婚姻中的压迫和暴力,并强调女性应该获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女性文学和女性主义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互动。

女性文学提供了女性主义者展示女性的力量和探索女性话题的平台。

通过女性文学,女性主义者能够揭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忽视,呼吁社会对女性的关注和支持。

同时,女性主义也推动了女性文学的发展,激励更多女性作家投身文学创作,并通过作品传递女性的声音和追求。

女性主义扩大了女性文学的话题范围,使其超越了个人层面的探讨,更加关注女性在社会和婚姻中的地位和权益。

女性文学通过作品探讨和讨论性别问题、家庭关系和社会角色分配等议题,进一步展现了女性主义的核心观点。

同时,女性文学也通过女性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给予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和思考角度。

尽管女性文学和女性主义在许多方面相辅相成,但也存在一些区别和争议。

女性文学强调的是对女性个体经验的呈现和探索,而女性主义更注重的是社会层面的性别平等和社会运动。

此外,女性主义也并不是女性文学的唯一主题,女性文学同样也包括了其他具有女性特点和女性视角的作品。

女性文学相关定义

女性文学相关定义

一.什么是女性文学刘思谦的定义是女性文学是诞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内涵,以女性为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审美主体和言说主体的文学。

新时期,吴黛英首次使用“女性文学”这一概念(《新时期“女性文学”漫谈》,《当代文艺思潮》1983年第4期),王福湘首先作出回应,对吴黛英总结的女性文学的美学特征提出质疑(《“女性文学论”质疑》,《当代文艺思潮》1984年第2期),拉开了讨论的序幕。

由此引出了三类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一,主体题材论。

持这种观点的评论者从创作主体和作品题材理解“女性文学”。

第一种看法认为,创作的主体必须是女作家,但题材可以是女性,也可以是女性之外的一切生活,即女作家的一切创作,女性创作的一切作品。

它既包括作家以女性的眼光观照社会生活,表现妇女意识、妇女世界为主要艺术追求的“内在世界”,也包括作家以辩证的眼光观照社会生活,在艺术表现上超越妇女意识、妇女世界的“外在世界”。

第二种看法认为,创作的主体必须是女性,题材也必须是反映女性生活,即女作家创作的,描写妇女生活,并能体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的作品。

吴黛英在《女性世界和女性文学》(《文艺评论》1986年第1期)中指出,女性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一般指女作家的作品,假如定得更为严格,应该是由女作家创作的,描写妇女生活,并能体现出鲜明的女性风格的文学作品。

就她个人而言,赞同狭义的概念。

第三种看法认为,创作主体男女皆可,但必须是描写妇女生活的,即一切描写妇女生活的文学作品,包括男作家的此类作品。

刘慧英在《走出男权传统的藩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三联书店,1995)一书中说:“我所划定和描述的女性文学批评的区域相对约定俗成的女性文学概念既更严密(排除了女作家非妇女问题的写作),又更具松散性(接纳了男性作家或其它主题和题材的作品中有关女性问题的思考以及与此有关的故事情节和艺术形象)。

”第二,主体形式论。

进入80年代后期,对“女性文学”的界定跳出了题材论,深入到女性写作的本体性层面,即语言、叙事等形式层面,一方面依然看重创作主体必须是女性,另一方面借鉴西方解构主义、形式主义理论,提出女性文学更重要的是从形式上颠覆传统,建构自己的话语形态,并以此介入主流话语。

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复习资料一、女性文学基础知识:所谓“女性文学”,应该是指一种由女性作家创作的主要表现女性意识的文学。

有人认为,只要写的是女性,无论是男作家还是女作家创作的作品,都可以称为“女性文学”;也有人认为,只要是女作家的作品,都可以称为“女性文学”。

还有人认为,只要是女作家写的女性的生活,就可以称为“女性文学”。

丁玲在1930年代前后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的第一批作品,以大胆表现女性内心的“性苦闷”而起到了惊世骇俗的作用。

在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还有几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如萧红、张爱玲、苏青等,她们虽然各有成就,但并没有在“女性文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50年代以后,情况更不容乐观,一是女性作家本来就不多,比较有名的也就茹志鹃、宗璞等几位,二是这些女性作家创作中朦胧的一点女性意识刚一崭露头角,就遭到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的社会主流意识的压制和湮没。

女性写作的第二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

这个时期,人们正式提出了“思想解放”的口号,这个时期的文学,也被人们看作是“五四”精神的回归,而“女性意识的觉醒”也就被看作是“借助于思想的再次启蒙、人性的复苏、人道主义的整体话语而来的”。

在这个时期,女性作家的大量涌现,正是文坛上的一个突出现象。

其中,最有代表的女性作家是张洁,此外还有张辛欣、铁凝和王安忆,以及戴厚英、谌容、叶文玲、刘索拉、张抗抗、残雪、舒婷、陆星儿、乔雪竹、池莉、方方、蒋子丹、迟子建等。

女性写作的第三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末的90年代。

这时期的女性作家可以比中国文学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加自由地表现女性意识,并公开承认和坚持自己的性别立场,大胆地书写个人的女性经验,包括性、欲望和女性的身体。

“个人化写作”正是这时期“女性文学”的主要特征。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林白,此外还有陈染、徐小斌、徐坤、海男、张欣、须兰,以及更年轻的一批被称作“美女作家”的卫慧等。

宗璞:《红豆》杨沫:《青春之歌》戴厚英《人啊,人》谌容《人到中年》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沉重的翅膀》、《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无字》。

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一)女性文学发展期(三十年代)女作家的崛起,《莎菲女士的日记》五四时期(二)女性文学沉浮期(抗战和解放时期“南张北梅”)(三)女性意识隐没期(十七年和文革时期)(四)女性文学新时期【风格流派】淑女闺秀派(纤细委婉):冰心,凌淑华,铁凝,林海音,三毛。

新女性(大胆率真,文风犀利泼辣):庐隐,丁玲,张洁,舒婷。

新女性主义:吕秀莲,李昂。

【女作家必读书目】:林海音《城南旧事》,陈衡哲《洛琦思的问题》,苏雪林(五大女作家),《这三个女人》吕秀莲,《杀夫》李昂,庐隐《海滨故人》,冰心《别后》《超人》,杨绛《洗澡》,凌叔华《酒后》《绣枕》,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石评梅和高君宇爱情,张爱玲《倾城之恋》,冯阮君(冯友兰妹妹),萧红《小城三月》,方方《风景》,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王安忆《长恨歌》,铁凝《玫瑰门》,赵玫《爱一次,或者,很多次》,徐晓斌《羽蛇》《敦煌遗梦》,范小青“职场中的无性别感女性”《女同志》,黄蓓佳,钱海燕,顾艳《杭州女人》,陈丹燕《上海的金枝玉叶》,陈坤《厨房》短篇,潘向黎《清水白菜》古典,纤细,绵密,现代与古典结合。

“酷阿姨”尹丽川《生活本该如此严肃》,林立,马丽华,松贵真,茹志娟短篇《百合花》,张抗抗《作女》,张辛欣《在同一地平线上》,《疯狂的君子兰》表现知识女性的心灵世界,残雪“先锋性”《五香街》,张欣中篇“都市生活,港台风范”《不要问我从哪里来》,翟永明诗集《女人》,王小妮《上课记》*《不认识的就不想再认识》。

【谌容】《人到中年》,《减去十岁》,荒诞派表达,分寸感把握很好,将80年代知识分子的重压表达出来。

【池莉和方方】“新写实小说的代表”,描写武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来来往往》小说带有强烈的真实感,拆穿虚幻的小说。

方方的《风景》语气透露一种冷嘲和尖刻,以冷峻的眼光剖析人性的弱点,探索生命的本真意义,一再地让爱情在与世俗的抗争中溃败。

(对街,对河的房子不要买)【丁玲】“青年女性叛逆的绝唱者”“铁姑娘”《孟轲》女性被商品化,肉体化,《莎菲女士的日记》被称为女版《沉沦》。

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

一、“女性文学”概述指具有女性的性别主体意识并用女性的语言和文化进行创作,表现女性生命独特的体验和感觉,显示女性话语所独具的品质和生命力量。

女性写作的核心:“女性的主体意识”通常所谓的“女性文学”,主要指1990年代以来女性作家写的作品。

与西方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引进和1990年代异常活跃的女性创作实践相关。

“女性主义文学”实际上是“女权主义”的一种变通说法。

女性主义文学”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和攻击性,其作品常通过对女性意识的展现,来破坏现存的社会意识,起到惊世骇俗的阅读效果。

在西方,“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是一回事;但在中国,“女性文学”则比“女性主义文学”具有更广泛的含义,更多一些文学意义,更少一些政治意义。

因为中国女性很少有人赞同或参与女权主义运动。

绝大多数当代女作家都不是严格意义的女权主义者,也没有带着一种自觉的女性意识在创作。

女性文学的意义(一)促进了对社会话语的改造(二)对文学本体的贡献(三)女性文学已从个体研究进入高校教学体系女性主义文学负有多重文化使命“一方面是消除人类中单一的男性文化视阈阴影的全方位的笼罩;一方面又要担负与男性文化世界共同改造民族文化精神的重任;另一方面还要面对女性文化世界内结构的自我审视和批判,在自我生命的矛盾运动中求得发展和更新。

”(丁帆《男性视阈文化的终结——当代小说创作中的女权意识与女权主义批评断想》)1、1920-1940年代:“人的觉醒”。

代表作家陈衡哲、冰心、庐隐、冯沅君、凌叔华、丁玲、萧红、张爱玲等。

代表作:冰心《斯人独憔悴》、《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庐隐《海滨故人》、冯沅君《春痕》、凌叔华《花之寺》。

尤以1930《莎菲女士的日记》大胆表现“五四”后“解放了的青年女子性爱的矛盾心理,产生了惊世骇俗效果。

张爱玲创作引起了“张爱玲热”。

随着社会的变化,女性写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1950-1970年代:杨沫、茹志鹃、刘真等2、第二次高峰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呈多元发展态势——传统女性写作代表作家张洁、张辛欣、陆星儿等;80年代后期写性题材的作品出现,代表作家铁凝、王安忆等;舒婷、宗璞、刘索拉和残雪分别在朦胧诗、西方现代派荒诞、黑色幽默、超现实主义等方面进行了多方艺术探索。

女性主义文学赏析

女性主义文学赏析

女性主义文学赏析女性主义文学是一种关注和呈现女性地位、权益以及性别平等的文学形式。

它通过文学作品的创作和阐述,努力揭示传统文化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和压迫。

女性主义文学将女性置于主导地位,对女性生活、经历和内心体验进行深入探索与呈现,同时它也在某种程度上宣扬了女性的力量与自由。

一、女性主义文学的历史背景女性主义文学的兴起与第二波女性运动密切相关。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西方社会爆发了新一轮的女性解放运动,为女性争取平等权益的声音渐渐高涨。

当时的女作家们开始借助文学作品表达并传递她们对社会现象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公正对待的关注和批评。

二、女性主义文学的核心特点1.反抗传统观念:女性主义文学力图打破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框架,挑战传统对女性地位和角色的设定。

它鼓励女性思考、反思,并呼吁改变男权制度中存在的不平等和压迫。

2.强调个人经验:女性主义文学重视描绘女性个人生活经验和内心感受,注重展现深层次的情感与情绪。

通过这种方式,女性作家们试图将个体经验与普遍问题联系起来,引起读者对整个社会结构的思考。

3.关注身体与欲望:女性主义文学以身体和欲望为重要切入点之一,试图探索并解放女性身体与欲望的权利。

它强调女性自我决定权,反对身体被物化或受到压抑。

4.拒绝定式化思维:女性主义文学拒绝将女性简单地定义为受害者或英雄,强调每个人都是复杂多元的个体。

它尊重个体差异,并反对将所有女性归为一个固定群体。

三、经典女性主义文学作品赏析1.《嘉莉妹妹》- 洁奥塞芙《嘉莉妹妹》通过描述年轻贫困女孩嘉莉在都市生活中艰难求生的故事,展示了社会压迫对于女性发展的不利影响,并试图唤起读者关于贫困阶层中女性困境的共鸣和关怀。

2.《三个火枪手》- 露丝· 卡尔本《三个火枪手》是一部自传小说,在书中,露丝·卡尔本回忆了她几十年来在美国南方经历过的剥削、抑制与战争,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揭示了男权社会存在下对于家庭暴力、种族歧视等问题进行了强烈抵抗和控诉。

第二编女性文学概念及其思潮

第二编女性文学概念及其思潮

3)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生活的作品, 我国女性研究专家李小江曾说:“只 要是出自女子手笔,描写女性生活题 材的文学,均可以看作女性文学。”
2、90年代后
1)当代文学批评家陈骏涛将“女性 文学”定位于“由女作家创作的,描 写女性生活的、抒写女性情感,并具 有独特的女性风采的文学作品”
2) 青年学者王侃发表于《文学评论》1998 年第6期的《“女性文学”的内涵和视野》可以 说是到目前为止提出“女性文学”概念最明确 的一篇文章。
伍尔夫认为女性主义并非想要吞没男性,减弱他们
并使他们处于从属地位,真正的生活是共同的生活, “在我们之中每个人都有两个力量支配一切,一个男 性的力量,一个女性的力量。在男人的脑子里男性胜 过女性,在女性脑子里女性胜过男性,最正常、最适 合的状态是这两个力量在一起和谐地生活和工作”
西蒙娜·德 ·波伏娃(1908—1986): 二十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
第二编 女性文学概念与女权主义 思潮
一 、 “女性文学” 及相关概念 的梳 理
(一)妇女文学
“妇女文学”这个词在我国二三十年代 就已出现,如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 梁乙真的《清代妇女文学史》、谭正璧 《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后改名为《中国 女性文学史》)里都使用的这个概念。
出现时间:20年代后期至建国以后 10年“文革”期间 ,社会主义妇 女观的妇女文学出现 。
社会各方面平等合法地位的 原则。
1918年,《新青年》的“易卜生号”发表了 易卜生的三部剧作,其中《娜拉》的影响最 大,新女性们都期望获得“亦夫妇,亦朋友, 亦伴侣”的自由恋爱婚姻。
民国时期天乳运动
女性“裸奔”: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 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国民革命运动的中心。国民革命 运动的迅速发展,震颤着武汉三镇妇女的心灵。3月8 日,国民政府组织20多万军民在汉口举行纪念“三·八” 国际妇女节大会,随后,军民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 突然,名妓金雅玉等人赤身裸体,挥舞着彩旗,高呼 着:“中国妇女解放万岁!” 等口号,冲进了游行队伍。 她们都认为“最革命”的妇女解放,是裸体游行。

女性主义文学赏析

女性主义文学赏析

女性主义文学赏析女性主义文学是一种以女性为中心的文学流派,它关注女性的权利、经验和观点,并试图揭示和批判男性主导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

本文将对女性主义文学进行赏析,探讨其历史背景、核心思想以及代表作品。

一、历史背景女性主义文学起源于20世纪的女权运动,这场运动旨在争取女性的平等权利和社会地位。

在这个时期,女性开始反思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并开始发声争取自己的权益。

女性主义文学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崛起的。

二、核心思想女性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是批判男性主导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并呼吁实现男女平等。

它试图揭示和分析社会结构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和歧视,并通过文学作品传达女性的经验和观点。

女性主义文学强调女性的独立、自由和自我认同,同时也关注其他社会问题,如种族、阶级和性取向等。

三、代表作品1.《简·爱》《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女主角简·爱的成长经历为线索,揭示了19世纪英国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和女性的自我解放。

通过描写简·爱在男权社会中的奋斗和追求,小说呼吁女性争取平等权利和自由。

2.《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女性主义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为中心,通过她对婚姻和自我认同的思考,揭示了19世纪英国社会中的性别偏见和女性的局限。

小说通过幽默而尖锐的笔触,呼吁女性追求独立和自主。

3.《红字》《红字》是美国作家威廉姆·霍桑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女性主义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女主角海丝特·普林为中心,揭示了17世纪美国清教社会中的性别双重标准和女性的压抑。

小说通过对海丝特·普林的审判和自我救赎,呼吁女性争取自由和尊严。

四、影响与启示女性主义文学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女性发声提供了平台,推动了性别平等的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妄营造悲剧----古代妓女自由说之我见(文学院06级2班 200602140217 陈婷婷)【内容摘要】:在中国古代男权的封建制度下,妓女始终被囚禁在社会的最底层,丧失自由、人格尊严,被当作买卖、践踏的玩物。

她们渴望自由,大都希望可以通过从良,过上传统女性的生活,但这条路往往是以悲剧告终,宣告了自由只是她们心中的虚妄而已。

笔者试从妓女的生存状态出发,针对学术界对妓女自由的相关看法,通过妓女与传统女性的对比来看待古代妓女的悲剧命运和失去自由的现实。

【关键词】:妓女;自由;从良;男权;传统女性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里,男权始终处于中心统治地位,总的来说,女性是受到压制的弱势群体,男子、夫权几乎支配着一切。

封建社会利用各种手段强化“男尊女卑”的观念。

韩非子将“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称之为“天下之常道”(《韩非子·忠孝》);而儒家又把人伦关系归结为“三纲五常”,将女性牢牢禁锢在“三从四德”的牢笼中,置女性于卑贱的地位。

然而更可悲的是,丧失了自由和权利的受害者却把种种歧视性的要求变为自己的自觉意识,千百年来甘愿忍受压迫和摧残。

传统女性的命运尚且如此,更何况沦落风尘的妓女,她们更是被踩在社会的最底层,不但沦为男性的附属品和玩物,甚至还不得不成为传统女性所不齿、所唾弃的对象,就连想要像普通妇女那样遵守伦理道德的机会都被毫无保留地被剥夺了,更无自由可言。

在妓女们眼中,或许传统女性那样的生活状态才是她们所向往的“自由”,然而这样简单的要求却始终只能是她们虚幻的奢望而已,因而她们的从良之路不得不以悲剧告终。

关于古代妓女是否自由,学界存在着很多争论。

一些学者认为,妓女似乎比良家妇女有更大的自由,其实不然,妓女表面优越的生活条件、歌舞淫逸的奢华场面,是无法掩盖她们卑微的地位和尊严被残酷践踏的事实的。

因此,妓女此一般的传统女性是更加不自由的。

下面针对学界一些认为妓女是自由的观点分别进行论述,从而证明妓女悲剧性的命运,以及失去自由的现实。

一、有人认为,很多妓女获得了传统女性所不具备的文化素养,以其特殊的身份自由出入于男性文化圈,与他们交游唱和,较之一般女性有更多参与社交活动的机会。

林语堂先生也认为:“妓女比之家庭妇女则反觉得所受教育为高,她们较能独立生活,更较为熟悉男子的社会.其实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她们才算是唯一的自由女性。

”①然而在中国古代社会,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规范,作为女性,就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虽然这种规范是无理的,但身在那个时代的女性却早已将这种思想根植于心底。

多才多艺并非妓女们的兴趣爱好,与男性交游唱和也绝非她们的意愿,而只是为求生存不得已违背社会伦理以及自己心里的道德标准。

古代妓女因各种缘由被强迫送入宫廷、军队、官府或被卖入妓院,无论是宫妓、营妓、官妓、家妓,还是民妓,她们在他人的“调教”下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深渊。

她们的才艺只是其赖以生存的工具,而非自觉的文化意识。

苏州官妓苏琼的《西江月》写到:“韩愈文章盖世,谢安性情风流。

良辰美景在西楼,敢劝一厄芳酒。

记得南宫高第,弟兄争占鳌头。

金炉玉殿瑞烟浮,高占甲科第九。

”②把官妓词应酬的性质暴露得十分彻底,因为这首词对新任的地方官表达了泛泛的奉承。

北宋成都的官妓陈凤仪有《一络索·送蜀守蒋龙图》词曰:“蜀江春色浓如雾,拥双旌归去。

海棠也似别君难,一点点,啼红雨。

此去马蹄何处?沙堤新路。

禁林赐宴赏花时,还忆著、西楼否?”③她以这首词表达对回归朝廷的权贵的眷恋之情。

这样的迎来送往之词,还有两个官妓赵才卿和僧儿也作过,面目大体相近:“被动和卑微的处境与地位,与缠绵阿媚的感情之间,显示处了相当不协调的效果。

”④正是这种不协调将她们的生存状态和内心的悲苦演绎的淋漓尽致。

作为妓女,男权社会需要她们以侍奉达官贵人为职责,以她们的喜好为喜好。

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没有自由可言,还不得不压抑自己的个性和追求,屈己逢迎,以满足权贵的需求。

他们的才艺和文化素养,正是根据权贵的这种需要而获得的,根本不足以使她们可以脱离妓女的身份而独立生存,加之封建伦理的束缚和打击,使她们除了依靠男性,根本没有能力独立生存在妓院之外的地方。

唐代名妓薛涛,本是节度使韦皋府上的乐妓,有名望、有地位的才子与之交往的很多,她以美貌和才艺受到了众多男性的赞赏,也算是妓女中的幸运者了。

但这样的光环同样无法掩盖她屈辱和任人赏玩的地位。

韦皋之类的男性随心所欲地把她玩弄于鼓掌、弃之如玩物。

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90年)薛涛因得罪了韦皋,被贬往荒凉苦寒、战火纷飞的松州。

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无情的战火对生命的威胁使她无法生存下去,走投无路,孤苦无依的她不得不再次屈服于韦皋,向他忏悔,乞求宽恕。

因而她陆续创作了《罪赴边有怀上韦令公》、《十离诗》等诗作。

其中《十离诗·犬离主》曰:“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

无端咬著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

”⑤诗中薛涛以“被离弃的犬”自比,除此之外,还以“污秽被弃的珠”、“被弃的燕”、“离水的鱼”自喻,其自轻自贱、自责自悔之情在诗篇中充分展现出一个妓女卑贱的、无依无靠的惨状。

最终因韦皋的自尊心在她的摇尾乞怜下得以满足,她才得以赦免。

不难看出,古代妓女是很难脱离男性而生存下去的,无论受到怎样的非人待遇,为了生存,她们还是不得不回到男性的手掌之中。

在古代,像陈凤仪、苏琼、薛涛等这样有才华的风尘女子确实不少,她们不仅文采很好,还精通琴棋书画,能歌善舞。

如唐代的鱼玄机、关盼盼,宋代的李师师、苏翠、严蕊、明代的马守真、薛素素、范钰、柳如是等,他们受到男性的赏识,可以与文人士大夫,甚至君王交往。

但这并不能说明她们就是自由的。

首先,她们所走的这条生存之路本身就不是她们自由选择的;再者,她们的才学美貌都是以招引男性为目的的,并不像文人那样是自由的创作,她们只是依赖男性的赏识而创作,是对男性的献媚。

二、还有学者认为,妓女在一生中可以拥有多个性伴侣,不必像普通的女性那样,要受到“从一而终”的贞洁观的束缚。

这种观点只是看到了妓女表面的生存状态。

妓女在行为上的确很少受到贞洁观的束缚,但在精神层面上,身处封建伦理社会的她们是根本不可能不受伦理道德的捆绑的。

传统的女性受到男权社会的压迫,并把这种压迫变为自觉意识来恪守,她们做到了这一点;然而作为妓女,他们同样具有这种自觉意识,但她们的生存环境和从事的职业使她们根本无法去实现。

由此,良家妇女“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的生活方式便成了妓女们心中所强烈渴望的自由。

绝大多数妓女都怀着一个朴素的愿望:从良。

这也是古代妓女深受贞洁观束缚的最有力的证据。

古代妓女大多出身微贱,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她们游离于婚姻之外,服务于男性社会,堕落于“人尽可夫”的糜烂之中。

大多数女性对这种强颜欢笑的生活是难以忍受的,且不说年老色衰之后的无依无靠,即使在年轻貌美之时,男性对她们的欣赏也是变化无常的,因此她们比普通女性更加渴望自由的婚姻和安稳的家庭生活。

唐代江淮名妓徐月英《叙怀诗》曰:“为失三从泣泪频,此身何用处人伦。

虽然日逐笙歌乐,常羡荆钗与布裙。

”她虽然身处奢靡的生活之中,却心怀有一种普通的良家妇女那样粗茶淡饭式的简单而美好的生活愿望,这也代表了大多数妓女的心愿。

然而,妓女的“从良”之路不仅仅是艰辛而已,甚至是一种虚妄的幻想。

在中国古代,妓女从良的悲剧比比皆是。

唐传奇《霍小玉传》中李益为了猎取美色,在霍小玉面前一再信誓旦旦,要“粉身碎骨,誓不相舍”。

当霍小玉沉浸在逃离烟花柳巷的美梦中时,李益却在功名前途的诱惑下,把誓言抛到九霄云外,将昔日迷恋的她轻易地抛弃了,任她悲惨地死去。

而她临终前的一翻控诉:“我身为女子,薄命如此。

君为大丈夫,负心到这种地步……”足以表现出一个妓女无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凄凉,依赖男性的从良之路使她们走向了人生的末路。

明代冯梦龙的“三言”中的杜十娘也是一个从良的悲剧典型。

杜十娘从未想过要依靠男性来为自己赎身,带自己脱离苦海。

她只能用自己的钱财来为自己赎身,因为她明白,寄希望于让男人出钱来改变自己的身份,终究还是无法摆脱被买卖的命运,而她想要得到的是用钱买不到的男人对女人的真情。

她明白她不可能抹掉自己的过往,惟有真情能使自己彻底改变身份,与李甲平等相处,也惟有真情才能使她获得新生和自由。

然而她对李甲的真心似乎没有太大的把握,她要让他在为三百两银子的奔波中显示出他的真心来。

然而眼看她费尽心思所创造出来的幸福生活近在咫尺,却发现再也走不到那里,当得知自己再次被李甲转卖给孙富,一切的希望都化为泡影,只得心灰意冷,带着自己的百宝箱绝望地沉入江底。

杜十娘对自由婚姻有着幻想,单纯地以为自己可以进入封建的男权社会,然而尽管她可以用金钱为自己赎身,却无法摆脱伦理道德对妓女的歧视和轻贱。

“在那时,由于男性构造的权利系统和女性被排除在这一系统之外的被动地位没有改变,所以,即使当道德因素产生某些动摇和裂变时,男性对于女性的感知方式和感知要求也并没有发生结构上的改变。

”⑥李甲的身份地位注定了他即便对杜十娘有真情,也不可能“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

所以孙富的出现只是一个偶然,而李甲的背叛却是必然的。

这是一个充满古典情怀的悲剧,妓女从良的美好愿望是杜十娘的悲剧情结,百宝箱的沉没更加深了悲剧的话语权力。

即使有个别“从良”成功的妓女,她们“从良”后的生活也远没有想象的那样美好。

南宋“会稽歌宫调女子”洪惠英的《减字木兰花》曰:“梅花似雪,刚被雪来相挫折。

雪里梅花,无限精神总属他。

梅花无语,只有东君来作主。

传语东君,且与梅花作主人。

”⑦词中利用“梅花”、“雪”与“东君”的关系,体现出自己作为一个由歌妓升为姬妾的女子在家庭关系中的艰难处境。

《救风尘》中的宋引章嫁了有钱的花花公子周舍,自以为他是个“知重”自己的有情郎,不料进门就挨五十杀威棒,以后更是朝打暮骂,归宿地成了“阎王殿”,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更难熬的火坑。

秦淮名妓柳如是,两次从良,最终还是在钱谦益族人的威逼下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无奈而凄苦的一生。

也许在当代,妓女从良是件很容易的事情,然而放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妓女从良就只能是一种虚妄。

男权社会在践踏过她们的肉体,剥夺了她们自由生活的权利之后,还不忘以伦理道德为工具给她们以精神折磨,甚至还利用法律将她们踩在脚下,永远翻不了身。

如元代法律规定:妓女不得“从良”,“奉圣旨,是承应乐人呵,一般骨头休成亲,乐人内匹配者”(《元典章》卷十八)。

这实际上就是以统治阶级的权势规定妓女必须终身供人淫乐,不得擅自从良,连她们改变命运的唯一一点希望也被残酷地取缔了。

在这样一个社会,妓女连着“荆钗”、“布裙”的权利都是没有的,“从良”对她们来说,只能是虚妄营造的悲剧而已,又何来自由可言。

从以上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妓女本属衣冠中的人所不耻的倡优、贱流,其存在价值就是满足男性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