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与中国女性文学课件
第二章 丁玲20页PPT
她是二者的混合物,既厌恶颓废的色欲又渴望放纵它。 莎菲 “苦闷”的文学意义:
从“世纪末”的颓废所生的变质者,第一,肉体上已有和常人不同的特 征,自我观念很强,容易为一时的冲动所动摇。第二个特征,容易动情绪 ,对于毫不相干的事,笑着哭着。第三特征,依其人的周围状况,或为厌 世悲观,或对宇宙人生的种种恐怖心,常常象困惫,倦怠,烦闷。第四的 特征,活动上表现很忧郁的状态。第五的特征,作无止境的梦想,不能注 意于一事,来判断追求统一思想的脑力,因此专耽于漠然,暧昧,无顺序 ,断片的妄想。第六是怀疑的倾向,对于种种问题,怀抱疑惑,诠索其根 底,而不得解决烦闷者。最后一个特征是神秘狂,即Mystical delirium的 状态。(钱谦吾《丁玲》,1931年《现代中国女作家》)
2、早期创作成就:
被誉为描写“MODERN GIRL”的天才作家 大胆、率直的女性心理的描写
●描写“MODERN GIRL”的天才:
她表现的女子是典型的资产阶级“近代女子”的姿态,是其他女作家创 作中所少有甚至没有的,这种女性具有浓厚的“世纪末”病态气质。
“陷于怀疑苦闷的,和心意常常被悲哀锁住着,专门寻欢求乐的倾向, 要算第一了”。
是一种时髦女子与享乐者,专求物质、官能的享乐,沉湎在奢侈放纵 的生活里。(祝秀侠)
《莎菲女士的日记》:十二月二十九日:
我真不知应怎样分析出我自己来。有时为一朵被风 吹散了的白云,会感到一种渺茫的,不可捉摸的难过, 但看到一个二十多的男子(苇弟其实还大我四岁)把眼 泪一颗一颗掉到我手背时,却像野人一样的在得意的笑 了。苇弟是从东城买了许多信封来我这里玩,为了他很 快乐,在笑,我便故意去捉弄,看到他哭了,我却快意 起来。
丁玲和《莎菲女士的日记》PPT课件
司马长风评《不算情书》
这可能是中国女性最赤裸的自白了。但没有一 点肉麻和卑污的感觉,被她那纯洁的虔诚的 情思所牵引,读着她遍历那哀欢交织、凄艳 卓绝的精神历程。在两性关系上,虽然不够 严肃,可是在爱情上却十分认真和炽烈。
(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
28
冯雪峰对丁玲的支持
• 1931《水》 《关于新的小说的诞生——评丁玲的 〈水〉》
([日]中岛碧《丁玲论》)
19
• “满带着‘五四’ 以来时代的烙印”、 “心灵上负着时代 苦闷的创伤的青年 女性叛逆的绝叫者” (茅盾《女作家丁
玲》)
20
• 《莎菲女士的日记》强 调独立的生存意义和女 性的自我价值。充满不 甘幻灭的内心骚动:总 是求爱失爱,但绝不满 足于世俗放纵,始终以 孤独的灵魂倔强反抗。 其敏感多疑、怪癖狷傲 的性格基本特征、清醒 自觉的女性意识为中国 现代文学提供了“莎菲 型”性格典型。
• 1947《从〈梦珂〉到〈夜〉——〈丁玲文集〉后记》
• 1952年《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我们文学发 展上的意义》
29
丁玲对雪峰的怀念
• “我最纪念的是也频,而最怀念的是雪峰。” • 1976年雪峰去世后,写《悼雪峰》
作家的一生,最可贵的是有人对他的创作 表示关心和热情,特别是在经受着冷淡、 排斥、压制的命运时。 雪峰是最了解我的 朋友之一,是我文章最好的读者和老师, 他是永远支持我创作的。 我们的友谊是难 得的,是永远难忘的。
义者,对丁玲影响极大。丁玲的启蒙思想和女
权意识可说渊源有自。
3
• 挑战封建家规,率先剪发,最早就学男校。1921 年,在母亲支持下拒绝包办婚姻离乡赴上海,考 入共产党人陈独秀、李达等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
女性文学——呼河兰传PPT
为什么要写她的笑?她的想玩和哭叫意味着什 么?
写出她生命最初的美丽和茁壮,以及她孩童般 的天真与烂漫,还有她对生命本能的欲求和热 望。健康的快乐的女孩因为生命力的强盛,因 为性格的直率,被婆婆打出了毛病,接着被庸 医、“云游真人”、跳大神的等不断折磨、摧 残,终于死去了。这样写更突出生命的被蔑视、 被践踏,更能表达作者的悲怆和苦痛。
周围人:“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没 有白看一场热闹,到底是开了眼界,见了世 面”;“于是人心大为振奋,困的也不困了, 要回家睡觉的也精神了,……心里满是秘 密”;“她们围拢过去,看看有死没 有?”“家家户户都睡得沉实实的”;“吃 了饭才回来,又慢又得意……好像两个是过 年回来的”等等。
婆婆为什么这样对待小团圆媳妇,而且还这 么理直气壮?周围的人在小团圆媳妇之死中 充当了什么角色?你又怎么评判他们?
人人都如此,所以她也这样,她是众迫害者中的 一员,她做了大家极认可又极习以为常的一件事, 有落后愚昧的民风民俗作支撑;这样残忍的态度, 这种冷漠的眼光,还源于对生命的毫不怜惜;这 种天经地义的语气,还源于一种文化认同:媳妇 的地位,媳妇的生存价值不值得一提,而婆婆拥 有管教的权利;这里还有世俗人心的期待,大家 在枯寂的日子里期待着有戏可看,哪怕这戏是以 别人的生命为代价,人生百无聊赖,精神贫穷, 才使得人性淡失。周围的人既推波助澜又充当刽 子手。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生存境遇、人性、人心 以及社会环境等角度来评判。
•
9、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
10、没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
11、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开的更加灿烂。
•
12、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现代女性文学研究课件
3、创作风格的变化
本时期,许多作品由热烈的主观抒情转向冷
静的客观写实,柔婉的情韵风致为激越豪放 的艺术表现所取代。
《海滨故人》——觉醒初期青年知识 女性的幽怨与彷徨
庐隐对封建男权势力与周遭黑暗大都有充分
的体验,内心有天然的反封建要求,这一要 求与“五四”新思想相遇合,就会很自然地 萌生出自觉的女性解放意识,所以在叛逆的 五四女性中,庐隐或许是最决绝、最勇敢、 最富有才情的一个。
风貌。 冰心:含蓄蕴藉、温厚柔婉 庐隐:激切酣 畅、悲气萧然 冯沅君:缠绵奔放 石评梅: 深情忧伤 白薇:纯真浪漫 凌叔华:清淡 秀逸
20世纪30、40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
20世纪20年代末到30、40年代,中国文坛笼
罩在浓重的政治斗争气氛之下,以反对封建 压迫、要求个性解放为主要内容的启蒙主义 的“五四”新文学,其主潮在新的社会历史 背景下,发展为以争取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 为旗帜的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革命文学。
这一时期,个人前途与国家前途、女性命运
与民族命运,已空前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处 于这样的时代,相当一部分女作家主体意识 的内部构成发生了重要变化。 一、社会意识、政治意识成为她们主体意识 中新的支点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女性意识的某些层面相应地被冲淡、被
遮蔽 以自我体验为中心的女性意识明显淡化,不 少女作家呈现出面向严峻社会现实的更具有 开放色彩的创作姿态。
《海滨故人》中,学校这个特殊环境解除了
封建礼教对女性友谊的限制,她们结成了朝 夕相处的伙伴,她们已经不会为自己的同性 友谊而受到责难,也无需为之进行道德辩护, 但她们总是为男女情爱、婚姻对同性友谊的 瓦解深感悲哀。
露沙看了这种情形,好像宗莹明天就是另外一个人了,从前 的宗莹已经告一结束,又见她的父母都凄凄悲伤,更禁不住 心酸,但人前不好落泪,仍旧独自跑到书房去,痛痛快快流 了半天眼泪。后来客人都散了,宗莹来找她去睡觉。她走进 屋子,一言不发,忙忙脱了外头衣服,上床脸向里睡下。宗 莹此时也觉得有些凄惶,也是一言不发地睡下,其实各有各 的心事,这一夜何曾睡得着。第二天天才朦胧,露沙回过脸 来,看见宗莹已醒。她似醉非醉,似哭非哭地道:“宗莹! 从此大事定了!”说着涕泪交流。宗莹也觉得从此大事定了 的一句话,十分伤心,不免伏枕呜咽。
女性文学课件
1:经验主体
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中人类得以认识自身以及外在世 界的理论框架,是建筑在男性经验的基础之上的。 其中,女性经验是缺席的不在者。女性一旦进入到 这一理论框架中,一旦用这一理论框架中的概念, 术语来表达自己的经验,就只能导致女性在向男性 中心文化的认同中失去自身。因此,女性必须在各 种理论构架的召唤、诱惑和冲击下,固守自己的真 实经验。固守住这一真实经验,也就固守住了女性 自身,并使一直被遮蔽和伪饰的人类经验领域得以 澄明。
四:女性文学
1:女性文学作为一种具有文化批判和建设的双重内涵 的文学现象。构成当代重要文化生态之一。
2:女性文学因为涉及文化和性别,所以涉及一切有关 文化和性别的所有学科,是一门博大深沉的综合性学科 (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心理学、历史学,教育学, 生理学)
五:正确对待性别与文学的关系
1:在尝试对人类的文学活动加以宏观把握时, 一方面,我们力求避免受制于传统文化关于 男女两性角色的“刻板印象”,陷入性别本 质主义的误区,避免对性别与文学的关系作 简单片面,绝对化的理解和判断;另一方面, 又不应妨碍我们努力从总体上把握既往文学 事实,辨析和指认人们在文学活动中所体现 出来的,时常会带有与自身所属性别群体趋 同倾向的审美特质。
个体经验
三):个体经验:指女性作为一个个体的 不 能相互替代的个体,在自身所处的历史的总 的合力“中的感受和经验,由于受力位置不 一,所以其经验形态是不一样的,对女性个 体经验的肯定,可一打破”女性“是一个完 整的统一体的错觉。
理解女性经验
1:女性经验不是孤立的、单一的,而是与阶 级经验、民族经验等相互渗透的,一方面, 女人不仅是有性别身份的人,也是具有阶级、 民族身份的人,另一方面,女性的生理性别 经验,社会性别经验以及个体经验都与社会 经济、政治、文化密不可分,不仅不可相互 取消,相互替代,而且相互联系,相互交织。
女性文学研究——丁玲
百年之后回看自我我是丁玲,其实这本来只是我魂归故土后对多年以前的自己的遥寄,我对自己还能不熟吗?但为方便读者阅读或是理解,我且以此作为开场白吧。
但我不愿作太多的自我介绍,毕竟这主要写给我自己。
而且,记得我的人自然不必向其赘述,而不知道我的人也不见得因此便记住我,这些,都让时间去见证吧,丁玲有这份心胸。
那么,从哪里开始呢?还是我最熟悉也最有感触的女性话题吧。
从1927年我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人生的第一篇小说《梦珂》开始,我就知道在这风起云涌、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女性的命运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女性本身不仅应该觉醒,更应该深入地去探索自身的出路。
从现在来看,我当时创作的动机是出于疑惑、迷茫、恐慌。
我感觉自己很庆幸,能够遇到胡也频那样的男子。
但在我周围却不尽然。
我看到的、听说的,是像莎菲、梦珂那样的不幸的女子的遭遇,更有像承淑和嘉瑛、德珍和春芝那样令人同情而又费解的“奇闻”,还有后来的“阿毛”姑娘……这些人中,不管是柔弱而又坚强的受到启蒙的先进女知识分子,还是受城市物质文明刺激的正在觉醒中的农村女性,她们的悲惨命运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总使我有种强烈的愿望要用手中的笔去提出疑问,亦或是寻找答案。
但是,很显然,我能看到问题,却找不到答案。
“梦珂们”能够走出家庭,却难以被社会所容纳,因为她们太纯净,容不得半点污点。
而要在上海那样鱼龙混杂的社会里立足,就必得放下自己的一些信念和操守,不然就只能回家去,所以她隐忍了。
“莎菲们”同样冲出了不能理解自己的家庭,而且她还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往往能看透别人的心思,可是却没有人能够真正地理解她,苇弟是好人,毓芳、云霖是好人,可他们不能走进莎菲的心里。
说到这里,我就想谈谈关于冯达的问题,虽然我十分不愿提及这些。
我知道很多人都对我和冯达的事情充满疑问,或者说根本就是怀疑。
但我一直认为我“问心无愧”,我并没有出卖过党,这就够了。
另外,不管大家承不承认,我坚持我才是最大的受害者,我最应该得到任何一个心智健全的人的理解。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 (2)
、丁玲、萧红、张爱玲等。
❖ 代表作:冰心《斯人独憔悴》、《繁星》、《春 水》、《寄小读者》等;庐隐《海滨故人》、冯 沅君《春痕》、凌叔华《花之寺》。尤以1930 《莎菲女士的日记》大胆表现“五四”后“解放 了的青年女子性爱的矛盾心理,产生了惊世骇俗 效果。张爱玲创作引起了“张爱玲热”。
❖ 随着社会的变化,女性写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1950-1970年代:杨沫、茹志鹃、刘真等
第六页,课件共有258页
❖ 二、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的三次高峰
❖ 中国女性文学形成于现代,是中国新文学的组 成部分,它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文学同步, 但对我国女性文学的研究较晚,始于90年代初 ,1995——1996年形成高潮。
第七页,课件共有258页
❖ 1、 1920-1940年代:“人的觉醒”。 ❖ 代表作家陈衡哲、冰心、庐隐、冯沅君、凌叔华
世界,坦白赤裸,惊世骇俗。
❖ 《独身女人的卧室》女人“做人”与“做女人”的梦想
是一致的,希望通过借助于自己的女性躯体来确认自己的 性别、身份与为人的价值。 艺术与自我融为一体,“我 创造了艺术,艺术也创造了我”
第二十四页,课件共有258页
女性文学之ppt
(9)女性“个人化”写作向度的拓展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和女性 性别主体意识的日趋自觉,出现了明确标志女性主义的文学 创作。书写女性的“自体诉求”宣示自觉的性别写作立场, 成为这一时期女性写作的显著特征。 ★最初的成就应该是80年代中期翟永明的大型组诗《女 人》。90年代,陈染的《私人生活》、林白的《一个人的战 争》等女性“个人化”写作构成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代表 性的文本还有海男的《我的情人们》、《女人传》,徐小斌 的《双鱼星座》、《末世绝响》,徐坤的《女娲》,蒋子丹 的《贞操游戏》、《从此以后》,等等。 ★“将‘女性'从统一的主流话语中分离出来,寻求其 独特的文学表达传统、特定的女性美学表达方式”。她们的 出现是女性性别意识由外部世界向女性内在世界转型的标志, 同时也是女性自觉的性别意识写作由无意识场景到有意识建 构的佐证。
(2)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
★20世纪80年代初,在思想解放和人道主义思潮 的激荡下,曾经被压抑而潜藏在“人”中的“女人” 逐渐被发现,被禁锢而隐退的性别意识被朦胧唤醒。 ★舒婷的《致橡树》《神女峰》对于80年代女 性文学中性别意识的觉醒具有先导意义。在小说领域, 张抗抗的《爱的权利》、《北极光》,张洁《爱,是 不能忘记的》,昭示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也显露出 性别文化的批判意向。在这之后,王安忆的《金灿灿 的落叶》、陆星儿的《啊,青鸟》、叶文玲的《心香》 等作品不约而同地透露出当代女性对爱情、婚姻的思 考与探求。 ★爱的觉醒就是人的觉醒,对爱情的大胆追求, 是女性性别意识觉醒后的自主选择,探索爱情婚姻的 作品成为80年代女性文学的先声。
返回目录
(2)“文革”时期女性创作 ★1966年到1976年,“十年浩劫”使整个文艺事业遭到空 前破坏,女性文学陷入了空前的低谷。但是,从文学史的角度 来考察,这一时期的女性创作一直流淌着一股若隐若现的潜 流——“潜在写作”。 ★女诗人的创作构成了这一时期“潮流”重要组成部分。 ——“白洋淀诗群”中的女诗人 ——张烨 ——灰娃 “我们蹒跚人间,紧拥磨难,/过路者都把这浩大悲壮/ 把这隐痛轻笑闲谈。”(《路》) “让人领略到普遍贫乏的年代里的富庶,令人绝望的环境 中仍然存在着这样高贵的灵魂”(谢冕语)。 ★“潜在写作”比公开发表的作品更具真情实感,具有一 定文学史的价值。
中国现当代文学--丁玲与萧红
结语:从反叛到皈依
• 一个叛逆的女性,一个对社会传统和 意识形态有着太多不满和抗议的女性, 终于在“整风”的强大作用力下,在自 觉向党靠拢的内心愿望的要求下,皈依 到革命政治的洪流中,成为了一名忠诚 的“文艺工作者”。 • 这是文学发展的幸,抑或不幸?
学习要点:
1、大体掌握丁玲的创作历程 2、重点掌握:沙菲形象,40年代初作品中的 女性主义思想。 • 必读作品与参考论文 1、作品:《沙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 时候》、《在医院中》、《三八节有感》
萧红:一串凄婉的歌谣
一.寂寞人生.寂寞创作 二.《生死场》复杂内涵 三.《呼兰河传》思想和艺术特征 推荐论文资料: 陈思和:《启蒙视角下的民间悲剧》, 见《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 刘禾:《文本、批评与民族国家文学》, 见王晓明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葛浩文:《萧红评传》
一、寂寞人生.寂寞创作
以1938年二萧分手为界,创作分为 两个时期
1、前期 以阶级意识与民族意识为主。如《王阿嫂的死》 《夜风》等。也有一些作品在表达民族抗日激 情外,还写出了萧红对女性生存和命运的悲悯 情感,如《生死场》。 2、后期 后期作品突出主题是对国民性的批判,揭示旧 的传统意识对人民的束缚和戕害,对旧风俗、 旧习惯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同时,又充满了萧 红临近生命终点时对人生的感慨和难以忘却的 童年回忆。如《呼兰河传》。
《在医院中》主要表达的是个体与 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丁玲坚持她一贯 的女性主义和个性主义立场,对周围环 境和社会传统势力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攻 击。她(也就是陆萍)想挣脱环境的束 缚,想改变现状,于是举起了投枪,但 她最终落败而逃。这部作品充满了压抑、 阴郁的氛围,可视作是丁玲曾有过的沙 菲心境的再现。
《三八节有感》片段
高中语文 《女性文学 呼兰河传 》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呼兰河传》第五章解读:
• 大神打着鼓,命令她当众脱了衣裳。衣裳她是不肯脱的, 她的婆婆抱住了她,还请 了几个帮忙的人,就一齐上 来,把她的衣裳撕掉了。 她本来是十二岁,却长得十 五六岁那么高,所以一时看热闹的姑娘媳妇们,看了她。 都难为情起来。 很快地小团圆媳妇就被抬进大缸里去。 大缸里满是热水,是滚熟的热水。 她在大缸里边,叫 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她的旁边站着三四 个人从缸 里搅起热水来往她的头上浇。不一会,浇得 满脸通红,她再也不能够挣扎了,她安稳地 在大缸里 边站着,她再不往外边跳了,大概她觉得跳也跳不出来 了。 那大缸是很大的,她站在里边仅仅露着一个头。 我看了半天,到后来她连动也不动,哭也不哭,笑也不 笑。满脸的汗珠,满脸通红, 红得像一张红纸。 我跟 祖父说: “小团圆媳妇不叫了。” 我再往大缸里一看, 小团圆媳妇没有了。她倒在大缸里了。
代表作:
《呼兰河传》 《生死场》 《小城三月》 《马伯乐》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她的一生基本上在漂泊中度过,没有一个 固定的温暖的家庭。尽管曾经与三个男人 共同生活过,但她说:“我总是一个人走 路。”(引用萧红的遗言:女性的天空是 低的)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 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 张爱玲)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 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 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 坷之中,可谓是不幸精选中课件 的更不幸者。
女性文学—— 《呼河兰传》
精选课件
女性小说的发展及特点
20世纪20年代初,“五四”时期开始相 继出现一批女作家如庐隐、冰心、陈 衡哲等表
1949——1966年,在战争、家庭一类社 会性、革命性主题下,中国女作家作 品呈现“中性化”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PPT课件
4.莎菲的抉择
• 但是我不愿留在北京,西山更不愿去了,我决计搭车南 下,在无人认识的地方,浪费我生命的余剩;因此我的 心从伤痛中又兴奋起来,我狂笑的怜惜自己:“悄悄的 活下来,悄悄的死去,啊!我可怜你,莎菲!”(三月 二十八晨三时)
5.评 价
“丁玲是近代中国文学中最早 而且尖锐地提出关于‘女人’的 本质、男女的爱和性的意义问题 的作家……敢于如此大胆地从女 主人公的立场寻求爱与性的意义,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丁玲是第一 人。”
挑战封建家规; 率先剪发; 拒绝包办婚姻; 考入共产党人陈独秀、李达等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
丁玲的寻爱之旅
1926年6月丁玲与胡也频在北京
• 胡也频 • 冯雪峰 •冯 达 •陈 明
1927年与胡也频在北京
冯雪峰 (1903-1976)
不算情书(节选)
一夜来,人总不能睡好……
因为这里是满占据着你的影子,你 的声音和一切形态,还有你的爱, 我们的爱情,这只有我们两人能够 深深体会的好的,没有俗气的爱情!
==内容提要==
1.思想内容 2.莎菲的形象 3.莎菲的情感世界 4.莎菲的抉择 5.评价
1.思想内容
整篇小说以日记体 (共34篇)的形式,呈现 了“五四”落潮后、一个 知识女性孤寂与窒息的日 常生活图景。
你写过日记吗? 当小说遇上日记...
(1)通往心灵的捷径 (2)以情绪线索为主导的结构方式 (3)当下叙述的魅力
1977年《时间中的关系》, 时长:17小时
1980《潜能》Rest-Energy, 时长:4分钟
1988《情人·长城》 The-Lovers,时长:90天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这段12年的感情最终因“艺
术观念和生活上的分岐”宣告结束。
第八讲丁玲1
1)都会色情视窗:《梦珂》
#主题: 通过知识女性梦珂一步步所遭受的污辱, 揭示现代 都市社会中男性色情奴役者与被 奴役的女性之间的矛盾。梦珂的故事象征了 走入资本主义都市生活的女性的共同命运: 从乡村到都市,从反封建到就自由,非但是 一个解放的过程,反而是一个从封建奴役走 向资本主义式性别奴役的过程,也是女性从 男性所有物被一步步出卖为色情商品的过程。
1、《韦护》写的是瞿 秋白与王剑虹的爱情 故事 人物:韦护—知识分 子气质的职业革命家 丽嘉—莎菲式 的个人主义者,正在 转向革命的自由女性
作品意义: 作品写的是革命者的爱情,它的突出意 义即是转变,以及表现转变时期的真实:爱 情从封建礼教的冲突转到与革命的冲突,人 物从个性主义转向大众革命信仰. 展示个人幸福、文明自由与大众身上的 封建观念、狭隘阴暗心理的冲突。 表层的革命与爱情的冲突之下,潜藏着 深层的五四叛逆精神与社会保守成见的冲突。 指出革命大众身上封建保守观念对个性、自 我的压抑,对新女性的冷漠、怀疑、敌意。
2)异化与走出异化:《莎菲女士日记》
茅盾:“莎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 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 * 人物: 苇弟:老实、懦弱、不能懂得莎菲的心 凌吉士:漂亮、高贵,有着骑士般的 风度,传奇中理想的情人,但是精神灰色, “这个高贵的美型里,是安置着一个卑劣的 灵魂。”
* 作品分析:
莎菲的苦闷包含了时代的苦闷,即觉醒 了的叛逆一代个性解放与封建礼教束缚之 间的冲突,具体地说追求深刻真诚的爱情 而不可得。
• 过程:艺术梦幻破灭,艺术只不过是满足色欲的 手段——情感被出卖, • 少女的爱情成为都市纨绔子弟的上等玩物——尊 严被出卖, • 电影界的人士当着她的面像谈论商品一样对她评 头论足——色相出卖,梦珂的形象成为满足男性 色情的想象物。 • 在这纯肉感的社会里,梦珂只有异化为资本主 义市场上的色情商品才能生存下来。
教学课件第十讲二ppt
杨沫 (1914~1995)
原名杨成业,曾用名杨君默、 杨默、杨慧梅等。原籍湖南湘阴, 生于北京。1928年入北京温泉女子 中学读书,因家庭破产而失学,曾 任小学教员、书店店员。1934年在 《黑白》上发表处女作。抗战爆发 后,在晋察冀边区做妇女工作和报 刊编辑工作。1952年起先后担任中 央电影局剧本创编室、北京电影制 片厂编辑。1963年起为北京市文联 专业作家,任北京作协副主席、北 京文联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青 春之歌》等。
二、革命历史的温情回顾
1、成长中的置换与重构——一个范本, 凸显了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化的强烈诉求。 2、战火中的插曲与温情——《百合花》:战争 生活中的个体生命体验,清新柔美,别有韵味。 3、怀旧中的忧伤与诉说——《红豆》:揭示了 在爱情与政治信仰发生冲突时人生抉择的主题。
性别与文学
第四单元
中国当代女性的文学创作
第十讲 政治意识形态主导时期的女性创作
性别意识的萎缩与消解 革命历史的温情回顾
一、性别意识的萎缩与消解
1、“男女都一样”的神话想象:“男女都一样” 既是对性别歧视的颠覆,也意味着对两性之间差异 的抹煞与取消,同时是对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性别 群体的否认。 2、家庭观念的改写:在女作家笔下,所有被颂扬 的女性,无论年龄、职业、教育程度有多大悬殊, 都有着为人民服务、为国家集体做出贡献的革命激 情,陶醉在“主人翁”的社会性角色中,积极而主 动地将自我改造成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颗螺丝 钉”。
1966年到1976年的 “文革”十年是整个文 学荒漠化的灾难季节,极左政治的写作环境不仅 窒息了作家的思想,也扼杀了艺术生命。那些在 三四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女作家,那些从战火硝烟 中走进新中国的文学女性,那些建国后跨入文坛 的新秀,几乎全部被政治运动的浪潮所吞没,或 被迫辍笔。
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小说-丁玲
当时,冯雪峰针对丁玲的创作指出:《莎菲 女士的日记》对于丁玲来说,既是她创作上 的“危机”,也是她创作的上的“转机”。 如果作者继续沿着这篇小说的路子走下去, 就将“越写越无力,再也无法写出第二 篇”“同样有力的东西来” 。但是,如果作 家能够从那个伤感、空虚、绝望的圈子和氛 围中走出来,而和人民大众的革命力量结合, 那么,就能找到自己创作的“真的出路”。 丁玲一九三0年的长篇小说《韦护》和《一 九三0年春上海》(一)、(二)显示出创 作上的发展。
一九二一年春天,年仅十六岁的丁玲,在 母亲的帮助下,对封建集权的家族发起了 一次进攻。废除和舅舅家的婚约,并在长 沙报纸上发表文章,痛斥舅舅和他所在的 整个社会阶层。 于是,丁玲作为一种“流放的叛徒”, “象一只放出笼的鸟”同王剑虹、王一知、 杨之华等七人结伴离开了湖南到上海。由 于她年少幼稚,共产主义思想虽然在以后 对丁玲发生过深远影响,但在当时却并没 有吸引住她。
丁玲的创作道路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丁玲(1904-1986) 一鸣惊人、异军突起、成就卓越。她实现 了从启蒙文学形态向革命文学形态的成功 转变,为现实主义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0年代末,丁玲崛起于文坛,以《莎菲女 士的日记》为代表,书写青年女性的性格 心理,典型的启蒙文本的悲剧风格。 30年代,丁玲加入左联,转向革命文学, 初期的尝试粗犷质朴,不太成功。直到40 年代,在解放区表现土改中的劳动者,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成为革命现实主义 经典。
一、青少年时期
一九0四年,丁玲出生于湖南西部常德地区一 个没落的封建贵族家庭。祖父做过大官。父亲 曾留学日本,但一无作为,性格洒脱大方,喜 欢挥霍,不会管理家务,公子风度,生平极爱 骑马。在丁玲四岁时他就因病死去,留给丁玲 母亲的,是一个遗腹子和还不清的债。在封建 的旧中国,寡妇的地位是低下的。三十岁的母 亲带着六岁的女儿,从族人虎狼般的包围中, 勇敢地走上了自主的道路,进常德第一所女子 学堂师范科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
英国女作家和女权主义者,现代女性主义文 学批评的重要先驱。她指出“女权主义斗争的最 终目的是解构男女两性之间的二元对立”,提出 了“双性同体”的理论观点。伍尔夫是把“双性 同体”引入女权批评的第一人,在《一间自己的屋 子》里,就借双性同体探讨了创作问题。伍尔夫关 于女权主义文学的有关论述,在女权主义文学理论 史上起了开启先河的作用。
一、丁玲的女权思想
丁玲一生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探索中国女性 的生存、地位、价值等问题。不论个人人生 经历如何坎坷,她都怀着对千千万万中国女 性的至爱深情,以杜鹃啼血的执著顽强探求 中国妇女解放之路。她让女性成为文本中的 观察、思维主体,改变了女性被男性言说、 阐释、评判的被动地位和局面,给读者以全 新的女性的体验和感悟。特别是莎菲系列形 象,反映了走出男权传统的现代知识女性在 精神和人格上的超越。
4、独异现象——还原写女人,以张爱玲、苏 青为代表的世情小说,尖锐地剖析出旧时代女 性的内心世界,是解读女性心灵隐秘的极至。
这一时期,孤岛上海出现了张爱玲现象 (同时期,在上海还有以写“自己”生活为主 的苏青以及潘柳黛等人),在日本占领的特殊 时期和环境里,张爱玲也许是对现实的逃离, 她们在“旧事”之中,以其才华找到了文学。 她们在创作上的独异现象,填补了战争岁月里 中国文学比较单一的状况。她们的作品,描写 社会世态和人性、人情,是社会史、人性史的 昭示,文学语境丰富多彩,风格细腻、真切而
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发展产生重大 影响的三位理论家
法国的西蒙·波伏娃,代表作是《第二 性》;
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代表作是《一 间自己的屋子》;
美国的贝蒂·弗里丹,代表作是《女性的 奥秘》。
西蒙娜·德·波伏娃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被誉为 “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女性之一”以其《第二 性》震撼了欧美乃至世界,并确立了她在西方 女权运动及女性主义研究中的先驱者地位。 波伏娃不仅是一位妇女活动家,而且是一位关 注女性命运与生存境遇的著名作家与文学理 论家。她一生都在探索和实践着女性解放的 理论和出路, 《第二性》是其探索女性处境 和出路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波伏娃 以女性后天形成论为基础,阐述了她的女性主 义文学理论。
五四时期,是中国女性文学的生发期, 也是开拓和成熟期。所谓成熟,是因为,中 国女性文学一开始就有一个比较整齐的作家 群,她们的创作都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占有一 席之地,或是占有重要地位。与男性作家相 比,她们的人数虽然还少,但是她们第一次 从真正意义上打破了文学垄断,成为中国文 学史上重要的成员。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汹 涌的社会大潮中,她们与中国革命和历史发 生了直接的亲密联系。
“女性写作”在西方与“女性文学” 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不同概念,它不但不 遮蔽反而强调女人的生理特征。在中国 , “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学”比较接近, 其区别仅仅在于前者常常局限于文学, 而后者则包含着更为广泛的内容,因为 在中文里,“写作”的内容并不仅仅是 “文学”。
二、中国女性文学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女作家寻踪 人性意识的觉醒——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打
纯净。
5、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女性文学空前萎 缩
6、五六十年代的女性文学的成就不能低估, 但更加“无性化”。
冰心、丁玲、陈学昭、白朗、草明、葛琴、 袁静和菡子、黄庆云、韦君宜、李纳、宗璞、 柳溪、李建彤、郁茹、季康、杲向真、葛翠 琳、黄宗英、柯岩等,都以出色的成就和影 响,为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 的作用。
二是专指女性作家的作品; 三是限指女作家创作的有关妇女问
题的作品,特别是那些具有明显 “女性意识”和“女性特征”的作
请大家思考:
哪一种说法比较合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辞典》
“关于这个概念的含义,说法不一, 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泛指一切女 作家的作品;狭义的专指那些从妇女的 切身体验去描写妇女生活的作品。可见 女性文学的创造主体就是女性本身;之 所以有广义狭义的区别,只在于它的表 现对象不同。”
“女性文学是以女性作为自觉写作 主体的,并以与男权世界抗辩作为写作 姿态,以解构男权文化秩序为要旨的, 表达女性独特经验的一种文学形态,它 改变了并还在改变着女性作家及其文本 在文学传统中的‘次’类地位,体现着 一种批判性的精神立场。”
赵树勤《找寻夏娃》
结论:
女性文学指一切女作家的作品,特别是以女性的 眼光,女性的切身体验,女性的表现方式,专注于 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妇女命运的探索,寻求妇女彻底 解放的作品。它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尽管男 性作家也曾经创造了并且今后仍可以继续创造比出 自女性作家手笔更真实、更丰满的形象,譬如曹雪 芹笔下的林黛玉,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鲁迅笔下 的祥林嫂等等,尽管这些女性形象极深地抵达了女 性心理,但他们不可能介入女性文学,这是一个话 语权的问题。
女性文学创作进入黄金时期,重又认识 到女性这一性别存在的独特价值,对女性人 生观、爱情观、价值观做出了新的思考,女 性作家大量涌现,最有代表的女性作家有张 洁、张辛欣、铁凝和王安忆,以及张抗抗、 残雪、陆星儿、池莉、方方、蒋子丹、迟子 建等。
2)九十年代,陈染、林白等人的“身体叙 事”——20世纪女性文学创作的第三次高潮,
3、三四十年代——以丁玲、萧红为代表;从 最初对女性性爱要求、个性张扬等的呼唤,发
展为左翼文学,表现出大女性精神。 在动荡时局的催促下,丁玲、萧红、谢冰莹、
罗淑、罗洪、杨刚、赵清阁、草明、白朗、关露、 曾克、张秀亚、杨沫、杨绛等作家,在“政治” 上乃至信仰上尽管有大同、小同或不同之分,在 当时她们的文学成就也有高低之别,但是在国家 面前,她们都是赤诚的爱国主义者。和五四时期 的女作家们相比,她们大多自觉地逃离“自己的 房子”,只身闯荡严酷的现实,在时代的炼狱中 艰难成长。她们的作品女性意识淡出,几乎无不 打上时代和阶级的烙印,富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女 性文学诞生于“五四” 时期。这是一个不争的 历史事实。
2、五四时期——20世纪女性文学创 作的第一次高潮,主要特点是人性意识 的觉醒,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打破了文 学垄断。
陈衡哲、冰心、庐隐、冯沅君、袁昌英、 凌叔华、苏雪林、陆晶清、石评梅等,她们 开始用文学对女性所处非人地位的经济的、 物质的反抗,大胆表现女性对人性自由的追 求和向往,从而探索与寻求一种合适而合理 的生命方式。她们的创作,有着中国古代女 性写作中从来没有的新精神。
恩格斯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 女性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 中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 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 的简单工具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 出版社,1972.52)
③西方女权主义——西方妇女解放
运动的产物。
西方女权主义思想也称女性主义思想。 它是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其特点是, 争取男女平权,强调在传统的男权社会中, 女人的权益受到了损害,才能受到了压抑, 女人应该从传统男性中心社会给她的角色派 定中解放出来,获得受教育权、工作权、参 政权,以及在婚恋、性爱上的自决权。
女性主义文学实际上是“女权主义文学” 的一种变通说法。从本质上讲,是对男性社 会的一种反抗,是“女权运动”在文学上的 一种表现形式。“女性主义文学”具有极大 的挑战性和攻击性,其作品不仅仅是通过对 女人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展示,来引起人们的 喜爱和怜惜,而常常是通过对女性意识的展 现,来破坏现存的社会意识,起到惊世骇俗 的阅读效果。在西方,“女性文学”与“女 性主义文学”是一回事;但在中国,“女性 文学” 则比“女性主义文学”具有更广泛的 含义,或者说,更多一些文学意义,更少一 些政治意义。
新时期是中国女性 文学的狂欢节
新时期和新时期后的中国女性文学 的高峰是五六代女作家“多元共荣”的 共同创造。她们以多种艺术创作手段, 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无论是新写实、 意识流还是黑色幽默,她们都有过尝试 和实践,并且都创作出了具有广泛影响 的文学作品。
1)八十年代——20世纪女性文学创作的第二 次高潮,主要特点是“女性意识的觉醒”
丁玲文学研究之一:
丁玲与女性文学
主要内容
女性文学及其发展轨迹 丁玲女权思想和女性文学
创作 丁玲在女性文学中轨迹
一、女性文学、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应该是指一种由女作家创作 的主要表现女性意识的文学。
一是泛指一切描写妇女生活的作品 (作家不分性别);
1、丁玲女权思想的产生不是个别的、 孤立的现象,它是西方人权思想影 响下,中国现代女性意识觉醒的必 然反映。
①性别本质主义——中外传统性别文 化的理论核心
性别本质主义是传统性别文化的理论核 心和控制女性的最得力手段。它是将社会性 别制度和社会性别文化造成的男女在群体特 征、行为方式、性别分工、社会地位等方面 的社会差异或社会不平等(如男刚女柔、男 优女劣、男强女弱、男外女内、男主女从、 男尊女卑等等)归因于其生物本质差异,尤 其将女性的从属地位和低素质归结于她们与 男性不同的生物特征。
②儒家家庭伦理——儒家文化体系中
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乾坤正位说认为天尊地卑、阳主阴次是 宇宙最基本的秩序;因此,男主女从、男尊 女卑的两性关系是先天注定的。这样,传统 家庭伦理就规定了“夫为妻纲”的基本原则。 “夫为妻纲”权利倾向“夫”权,对“妇” 权却提出了“三从”“四德”的要求。男子 可以妻妾成群,女子则必须“从一而终”; 男子可以随意“休妻”,女子则不能犯“七 出”。
破了文学垄断
大女性精神——在国家面前,她们都是赤诚 的爱国主义者。
独异现象——“南玲北梅” 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女性文学空前萎缩。
五六十年代的女性文学的成就不能低估,但 更加“无性化”。
新时期是中国女性文学的狂欢节。
1、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汪洋大海里,也散落着 不少女性作者,比如西汉的卓文君、王嫱、 班婕妤,东汉的班昭、蔡琰、曹大家、魏晋 的左芬、谢道韫、刘令娴、苏小小、唐朝的 上官婉儿、李冶、薛涛、鱼玄机,宋朝的李 清照、朱淑真、唐婉,元朝的管道升、郑允 端,明朝的朱仲娴,端淑卿、徐媛、商景兰, 清朝的徐灿、倪端璇、吴藻、邱心如等人。 仅就能查到的资料,有作品传世的,不下数 百人之众。这些多为帝王后妃、女官宫娥, 名媛闺秀、娼妓卑妾等阶层的妇女,其作品 所包容的生活空间、思维空间、心理空间一 般来说比较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