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护理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基本护理技术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刖言 (一)课程性质《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 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课程内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 教学内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 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
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 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 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 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 病人的护理需求。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 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
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三)素质目标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该门课程总学108学时。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Fundamental Nursing)学时数:152其中:实验学时78课外学时0学分数:9.5课程类别:专业课程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执笔者:陈希萍副教授审核人:保颖怡副教授系主任;詹海涛教授副院长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基础护理学》的教学,不仅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内容:绪论,环境,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感染,患者的安全与护理职业防护,患者的清洁卫生,休息与活动,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冷、热疗法,饮食与营养,排泄,给药,静脉输液与输血,标本采集、疼痛患者的护理、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临终护理,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等。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它是在学习《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的基础上,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提供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基础护理学》是一门以护理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为主要内容,护理人员必修的专业课程。
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通过护理学基础的学习,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护理实践中,牢固树立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思想和决心。
用娴熟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结合护理理论知识,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也将为今后学习各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主要教授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学的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教材的知识框架和理论是建立在新的护理观的基础上运用整体护理的理念,以护理程序的思维方式为基本框架,介绍了护理专业基本操作技术的有关内容,以构筑学生的现代护理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打造娴熟的职业能力,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临床各科常用的一般生活护理技术、与诊疗相关的护理技术、危重病人抢救配合技术、病情观察、临终病人护理以及护理文件的书写等。
护理学基本技术 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本技术》教学大纲适用于3年制高职高专教育护理专业课程编号:035 编写时间:2013年课程名称:护理学基本技术英文名称:Basic of Nursing学时:144 学分:10课程类型:必修课课程性质:职业技术课适用专业:护理开课学期:第一、二学期一、教学大纲制定的基础和依据护理专业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具有职业道德素养的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
《护理学基本技术》课程在充分调研临床护理岗位需求和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明确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并深入分析出护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确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为使学生通过开展教学活动掌握这些核心能力,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并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兼顾执业护士考试要求,形成包涵四个模块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其中“专业支撑课程”模块主要是为护理专业提供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生命周期课程”的学习搭建知识和技能平台。
《护理学基本技术》作为专业支撑课程之一,以技能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紧紧围绕护理岗位对知识、技能与素质的要求,根据护理岗位工作任务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在课程剖析和广泛征求校内、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参考2008版的教学大纲后制定的,最终经过专业指导委员会可行性论证。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护理学基本技术》课程是护理专业的职业技术课,其授课对象是高中、中职毕业生。
作为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是学生学习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等各专科护理的基础,是临床护理工作者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以《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异常人体结构与功能》等“专业支撑课程:为基础,为后续的《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等“生命周期课程”的学习奠定了护理理论、护理知识与护理技能的基础。
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护理基本知识、具备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锻炼敏锐的观察分析和正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在正确的护理理论指导下,使用护理程序这一科学的工作方法,独立完成护理技术操作,以解决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
护理技术的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标准一、本课程教学目标概述《基础护理技术》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基于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过程,对应护理岗位能力需求、护士执业资格标准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在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等岗位必需的常用护理能力。
二、本课程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护理专业以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满足护理岗位及岗位(群)任职要求为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临床护理、家庭护理、社区护理岗位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毕业时参加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能在各级医疗卫生保健和服务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和健康保健工作。
常用护理技能是护理专业培养职业能力的基石,是连接专业通用能力和专科护理技能之间的桥梁,涵盖了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岗位最常用的技术,在整个任务引领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如果没有掌握常用护理技能,将无法完成各种临床专科技能学习。
学生只有经过规范的《基础护理技术》课程的学习,才能胜任不同护理岗位常见的护理工作。
三、本课程培养目标(一)能力目标:1.具备规范应用基础护理技术的能力。
2.具有无菌意识,能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
3.具备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通过《基础护理技术》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获得关于铺床、搬运患者、测量生命体征、书写医疗文件、规范给药、注射法、静脉输液与输血、胃肠道护理、泌尿道护理、氧气吸入、吸痰、临终护理等22个项目的知识。
(三)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操作习惯与正确的护理行为意识,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与细心。
(四)终极目标:具备临床护理、家庭护理、社区护理岗位必备的《基础护理技术》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毕业时参加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胜任临床护理、家庭护理、社区护理等岗位最常见的护理工作。
五、教学进度及学时安排《基础护理技术》在第二、第三学期开课,第二学期主要学习入院护理和用药护理,第三学期主要学习生活护理、专项护理、出院护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一、前言(一)课程性质《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课程内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
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病人的护理需求。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
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三)素质目标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该门课程总学 108学时。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XXX学院《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专业:教学承担单位:执笔人:审定人:制定日期:修订日期:二〇一X年X月《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标准本该课程标准是以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护士执业资格证考核大纲、医院临床需求,再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编制。
1. 课程性质《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一门集自然科学、医学科学、社会与人文科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理论知识丰富、临床实践性强,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及行为学等学科领域。
它是护理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今后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主要课程。
345678910五、教学实施建议1.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考核法、情景模拟演练法。
2113. 师资要求:本课程需要教师具备本科或以上学历,并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广泛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以便解决教学、实践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同时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良好的知识传导能力和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力;还要求教师具有护理行业的临床实践经历或经验,具备善于实践并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自身优势,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教学能力、实践能力。
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和爱心,对学生负责,为学生解决学业上、心理上的问题。
通过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以及示范等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自如,提高专业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临床工作做好准备。
六、课程资源1.教材选用与编写(含实训指导书)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张连辉和邓翠珍主编的《基础护理学》,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由本校老师编著的《基础护理实训指导书》2.参考资料《基础护理学》十三五规划本科教材《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人卫版《护士资格考试历年真题》人卫版3.网络资源12爱课堂教学视频、中国大学MOOC、百度教学视频七、考核方式总成绩=线上平时成绩30%+线上测验成绩30%+线下测验成绩40%考核标准:(一)线上平时成绩30%,按百分制计算,六十分增减扣分项:1.签到,少签一次扣5分2.课间活动少做或乱做扣5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标准所属系部:护理系适用专业:护理专业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基础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课程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教学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
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病人的护理需求。
二、课程培养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
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二)能力目标1.能规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三)素质目标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三、课程容、要求及教学设计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教材选用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护理工作岗位要求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照护士执业职格考试大纲,以优质教材为蓝本,在此基础上编写《基础护理技术》讲义。
基础护理学课程实用标准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标准所属系部:护理系适用专业:护理专业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基础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课程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教学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
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病人的护理需求。
二、课程培养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
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二)能力目标1.能规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三)素质目标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三、课程容、要求及教学设计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教材选用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护理工作岗位要求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照护士执业职格考试大纲,以优质教材为蓝本,在此基础上编写《基础护理技术》讲义。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基础护理学所属系部:护理学院课程类型:护理专业课适用专业:护理本科学(四年制)课程学时:162学时(理论学时:81,实践学时:81)二、课程描述《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专业必修课,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能充分认识护理专业的职业道德及其重要意义,具有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2.能系统全面地描述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3.具有较扎实的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职业防护意识与知识;4.全面掌握护理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5.了解国内外护理学最新发展状况及有关知识获取途径。
能力目标1. 能规范熟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能对操作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价;2. 能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有效干预患者的健康问题,提供适合患者身心需要的整体护理;3. 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心理护理的能力;4. 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具备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能力;5. 运用所学知识,发展独立思考、分析、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1. 确立积极的专业态度、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级职业情感;2.养成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吃苦耐劳、严谨慎独的系统性思维能力;3. 培养较高的人文及社会科学素养及良好的护士职业礼仪;4. 树立高度的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与同情心,体现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5. 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奉献精神;6. 具备获取新知识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理念。
四、课程内容五、课程考核本课程过程考核(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阶段测验、案例讨论及作业的完成情况综合而成)占总成绩的20%,实践考核(采用技能操作考核形成,依据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形式,根据试题的参考答案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50%。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专业课程适用专业:护理专业总学时:108学时;理论学时:54学时,实践学时:54学时一、课程地位《护理学基础》是高等职业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护士素质与角色、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相关理论、护理程序、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以及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等。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护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掌握护理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使之具备初步护理工作的职业能力,为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掌握护士素质与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掌握护理基本知识,具备初步护理工作的职业能力;熟悉护理的基本概念,初步掌握护理的基本理论,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并能应用护理程序理论指导实践;熟悉护理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护理法律意识;了解护理学的形成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的观念,具备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具有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的护理问题的专业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具有良好的护士职业素质、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修养。
三、学习内容项目一:绪论项目二:护士素质与角色项目三:护理学的基本概念项目四:护理相关理论项目五:护理程序项目六:护理安全与防护项目七:医院与住院环境项目八: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项目九: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项目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项目十一:病人清洁的护理项目十二: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项项目十三:饮食与营养项目十四:排泄护理项目十五:药物疗法项目十六:静脉输液与输血法项目十七:冷热疗技术项目十八:标本采集项目十九: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项目二十:临终护理项目二十一:护理相关文件记录四、教学评价课程考核标准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试卷成绩占60%。
基础护理学课程大纲
基础护理学课程大纲健康学院二〇二〇年十一月本科《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基础护理学》2.课程代码: 0801ZB153.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4.课程学时:160学时5.课程学分:10学分6.开课学期:第2、3学期7.先修课程:《护理学导论》、《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8.后续课程:《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9.适用专业:护理10.课程简介:《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职业能力最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
是护理学历教育与老年照护职业技能(初级、中级)融合、对应实施的重点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明确护理在国家健康战略中的地位,明确全生命周期和全疾病阶段护理的功能定位。
使学生了解护理与人、环境、健康的基本关系。
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评估患者并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满足患者的基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要。
通过实训大纲的实施,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的基本操作和老年照护职业技能初级、中级的基本技术操作;掌握临床急救技术和老年人噎食、外伤止血、骨折固定与转运等紧急救护技术。
能正确记录和书写各种护理文书与表格。
11.选用教材:《基础护理学》李小寒、尚少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06月第6版12.参考资料:《基础护理学》、《护理学基础视频教材》李小寒、尚少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基础护理技术》(临床案例版)王静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理论方面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最新的护理进展;教学目标2:树立整体护理观,能熟练、灵活运用本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病人提供较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二)技术技能方面教学目标1: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教学目标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教学目标3:根据照护计划,完成生活照料、常见救护等作业。
三、课程学时分配四、课程教学内容、要求、重难点及设计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2.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3.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教学要求】1.能正确陈述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学习内容。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适用专业:护理专业学时:164学分: 10开课学期:第二、三、四学期第一部分前言1.课程性质与地位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以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生化、组织胚胎学等医学基础课程为基础,其后续课程有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临床课程,是衔接基础与临床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课程的设计思路基础护理学课程设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健康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结合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基础护理学的学科特点,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强化应用、注重实用,渗透人文,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实践,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
1.素质培养贯穿课程始终:良好的护士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态度是从事护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因此,应从培养护士素质入手,将现代护理学的专业理念、职业宗旨、素质要求、伦理道德、法律法规通过教学和训练内化为护生自觉的职业仪表、情感和行为,并体现在具体的护理实践中,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前沿理论引导、注重实践训练:基础护理学是一门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因此,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应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能在护理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调操作规范、引导灵活运用:基础护理学所涉及的基本操作技能直接关系到服务对象的生命和健康,因此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规范要求。
对初始接触基本护理技能的护生应按正确的操作规范进行严格训练和要求。
同时,为避免学习过程中护生的思维禁锢和僵化,应促进护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
4.科学合理评价、促进融会贯通:基础护理学的学习评价体系应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基础护理技术》(含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五年)
《基础护理技术》(含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基础护理技术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Nursing课程代码:032013X学时与学分:108 学时,6学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开课单位:护理学院适用专业:五年制护理专科先修课程:病理学、生理学、解剖学、药理学等基础课程后续课程:临床各科护理课程二、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讲授护理学基础理论,使学生能够运用护理基本知识,联系实际,应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中。
能力目标:在护理理论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规范地、熟练地进行各项基本护理技能操作,学会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为护理对象服务,以适应整体护理的要求。
素质目标:通过理论、实践及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教育,使学生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愿意为护理事业奉献一生。
关心、爱护和尊重病人,有诚信与慎独的品行,有刻苦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学时安排四、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核类型:考试考核形式:闭卷成绩的构成:(一)出勤成绩占20%(二)平时成绩占10%(三)期末考试成绩占70%五、建议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课程教材:程玉莲,王春筠.基础护理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参考资料:[1]崔焱,姜安丽.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何国平,喻坚.实用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姜安丽.Fundamentals of Nursing[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刘纯艳.临床护理操作技术规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刘胜文.现代医院感染管理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六、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护理学导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护理学的定义、护理实践的范畴;理解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组成;目标的制定;掌握护理学的相关理论。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基础护理学(Basic Nursing)课程代码:26410042学分:7学时:108(其中:课堂教学学时:54实验学时:54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等适用专业:护理学教材:《基础护理学》,李小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11月第5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基础护理学》主要介绍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注重培养学生关怀和照顾患者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学习各门临床护理课程及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课程目标2:理解常用基础护理技术的操作原理和应用范围;课程目标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课程目标4:熟练掌握各项基本护理操作技能并能综合运用。
注:工程类专业通识课程的课程目标应覆盖相应的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通用标准;(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1•毕业要求3-1:具备扎实的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毕业要求3-2:具备熟练的临床护理技能;3•毕业要求4-1: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及技能的能力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三)重点与难点L重点:常见医疗护理文件的书写要求;2.难点:准确记录医疗护理文件。
三、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注:1 ,“类型,,填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等;2.“要求”填必做、选做。
实验1:各种铺床法、运送患者法1.掌握各种铺床术的方法: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卧有患者床;2,能将人体力学原理与护理相结合,做到护理操作中节力省力;3.明确搬运患者的目的与要求;4.掌握搬运患者的方法与技巧;5.能正确搬运不同疾病的患者,使患者安全舒适;6.能正确指导患者在搬动过程如何配合,提高患者主动参与搬动的积极性。
实验2:洗手、无菌技术和隔离技术1.掌握各项无菌技术操作法(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无菌容器的使用、无菌包的使用、无菌盘铺法、倒无菌溶液、戴无菌手套);2.理解无菌技术在预防控制感染中的作用;3,了解常用物品的消毒方法、化学消毒剂的配制方法;4,了解常用检测灭菌效果的方法;5,掌握穿脱隔离衣技术;6.了解洗手、刷手、手的消毒和避污纸的使用。
《护理基本技术》课程标准
《护理基本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地位和特点护理学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范畴,《护理基本技术》是护理学实践范畴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护理学科与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内涵和技能性很强的特点,对培养具有扎实基本知识和娴熟基本技能的合格护理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一)思想教育目标护理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护理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新;护理是一项事业,事业的价值在于奉献。
在思想教育中教师要把求真、创新与奉献精神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专业,认识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严谨求实与创新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这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原动力。
(二)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护理基本技术》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为患者提供安全与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患者的清洁卫生,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休息,用药护理,胃肠道护理,泌尿道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各种注射术,输液与输血的观察及护理,预防医院感染,临终关怀,病情变化的观察及医疗文件的记录和书写等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逐渐树立整体护理观念,提高沟通交流技巧,为以后学习临床各专科护理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技能培养目标通过《护理基本技术》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铺床技术、无菌与隔离技术、清洁、消毒与灭菌技术、生命体征测量技术、鼻饲法、导尿术、各种注射术、输液与输血技术、氧气吸入疗法等技能,同时能规范地进行其它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在实验课中教师要善于将临床常见问题摆在学生面前,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应用能力、观察与沟通能力等,同时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及与每位学生的密切接触,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树立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与细心,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技能基础。
三、课程对象本课程是护理专业及助产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用于护理专业与助产专业学生使用,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本课程也可作为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建设内容与设计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建设内容与设计《基础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护理技术,以提高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下面是对《基础护理技术》课程的内容和设计进行的详细介绍。
一、课程内容1. 护理基本技术知识:介绍护理基本理论和原则,包括卫生护理、伤口护理、危重病人护理等。
2. 护理设备和器械使用:介绍常用的护理设备和器械的使用方法,包括输液泵、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
3. 生命体征观察与记录:介绍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和记录要求,包括体温测量、脉搏测量、血压测量等。
4. 基本护理操作技术:介绍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包括洗澡、更衣、餐辅护理、床位翻身、压力性损伤防治、各种管道护理等。
5. 急救技术与护理:介绍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技术,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创伤处理等。
6. 疾病护理技术:介绍常见疾病的护理技术,包括糖尿病护理、高血压护理、肺炎护理等。
7. 病人心理护理:介绍病人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情绪疏导、沟通技巧、使用音乐疗法等。
8. 安全护理技术:介绍安全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预防跌倒、预防感染、安全用药等。
二、课程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护理技术和操作,提高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3. 教学内容组织:将课程内容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4. 课程评估方式:采用考试、操作技能评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考察学生对基本护理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教学资源与环境:提供适当的教学资源和环境,包括教学实验室、虚拟实验室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
6. 注意事项:课程设计要注意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护理操作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基础护理学》人卫版课程标准sqyz
《基础护理学》人卫版课程标准sqyz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及代码中文名称:《基础护理学》英文名称:《Basic Nursing》课程代码:630201 (二)学时及适用对象课程总计 136 学时,其中理论课 56 学时,实验课 80 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三年制护理专业。
(三)课程的地位及性质基础护理学(basic nursing)是护理、助产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研究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是现代护理教育中一门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是护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及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学会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并能运用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卫生保健指导和各项护理操作中,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教学中应突出理论基础、技术操作,并贯穿职业素质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1/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增强护理工作中的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职业修养及初步的沟通能力。
(四)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教学根据《基础护理学》的特点及护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护理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思想,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基本原则包括:1.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主导作用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结果和教育质量评估方法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适时必要的引导下,积极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已学的知识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确保教学活动顺利高效的完成,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并使智力和素养得到发展,完成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护理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基本护理技术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助产士1、课程的性质
《基本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课程的基础。
课程内容主要为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必备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本课程
突出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以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培养为目标,围绕护理岗位实际需要,通过工作任务与情景、情境设计,将
基本护理技术融入到护理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提升能力,为
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现代高职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护理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护理人才为目标,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标准,按照护理
职业岗位需求进行工作任务引领、职业能力导向的设计课程内容;按照护理
职业岗位的特点,临床主要以门诊、急诊和住院方式为患者提供服务,设置
门诊护士、急诊护士与病区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针对每个
护理岗位的工作任务,采用工—学融合、院—校联动的深度递进式机构设计
教学活动,通过基本护理技能仿真或全真实训、技能考核、见习与顶岗实习
等教学活动,实现理—实一体化、实习与岗位技能一体化训练,强调护士执
业资格考试大纲规定本课程的全部执考点,培养护士职业生涯所需要的基本
素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本课程学时安排:总学时,理论学时72,校内实训学时72,临床见习学时
顶岗实习学时。
(见图1)
“工学交替, 递进式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
临床见习
技能强化性教学
图1《基本护理技术》课时安排
校内生产实训
学时为
学校教学、临床 教学相结合
校外顶岗实习
学时为 学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