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目录《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1)-、课程设置 (1)(一)设置依据 (1)(二)课程定位 (1)(三)设计思路 (2)1.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2.教学模式与方法 (2)3.教学效果评价 (2)二、课程目标 (3)(一)知识目标 (3)(二)技能目标 (3)(三)素质目标 (3)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4)四、实施建议 (16)(一)教学基本要求 (16)1.师资要求 (16)2.实训基地要求 (17)3.仪器设备要求 (17)4.课程资源 (17)(二)教学建议 (18)1.教学模式 (18)2.教学方法 (18)3.教学手段 (18)(三)教材选用 (18)五、学生考核与评价 (18)六、教学项目设计 (19)教学设计一: (19)教学设计二:....................... 2 1 教学设计三:........................................... 2 2教学设计四............................................. 2 4教学设计五:........................................... 2 6《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参考学时:68学时适用专业:三年制中职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先修课程:《解剖学基础》、《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编制团队:外科教研室一、课程设置(一)设置依据《妇产科护理》课程是在充分调研护理工作岗位、工作任务,明确了职业能力,进行了工作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

并且,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兼顾执业护士考试要求的基础上设置。

(二)课程定位《妇产科护理》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以《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病理学》、《药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的《急救护理学》、临床实习等期课程的学习奠定护理理论、护理知识与护理技能的基础。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5 适用专业:护理培养层次:大专课程类别:专业课修课方式:必修课教学时数: 64学时总学分数: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课程定位《妇产科护理》是专科及高职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专业必修课。

《妇产科护理》内容涵盖女性一生中不同时期生殖系统生理、病理变化以及计划生育,提供相应护理、健康指导及保健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知妇女妊娠生理产科(妊娠、分娩、产后)、病理产科、妇科疾病、计划生育及妇女保健的相关知识,在临床实践中能正确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对女性生殖系统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计划生育妇女提供正确管理,结合护理对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提供个性化护理。

由于本课程具有的特殊性,涉及到病人的隐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

课程授课类型:理论课46学时,实践课18学时,共64学时。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在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计划生育指导站从事妇产科护理、计划生育指导及妇女保健工作。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见表)2.设计思路(1)本课程根据妇产科护理工作特殊性进行课程设计。

1)妇产科护理工作责任重大,事关母婴两条人命,关系到家庭幸福,提高产科质量,增进人口素质,肩负民族、国家的未来。

2)护理隐私性强:妇产科护理涉及女性生育隐私,话题隐秘敏感。

3)护理对象脆弱:胎儿、新生儿生命脆弱,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流产、畸形、死胎、死产、新生儿后遗症、死亡等等。

孕产妇尤其产褥期妇女,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迫切需要更多关心、帮助。

因此,妇产科护理教学设计中注重加强对学生责任心、爱心和耐心等人文素养的培养、强化职业护理技能的训练。

(2)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构建护理课程体系。

本课程立足于护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妇产科护理_课程标准

妇产科护理_课程标准

《妇产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编号::16030031总学时数总学时数::64学时 理论:46 实践:18学分学分::3.5学分一、 课程性质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目的和要求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诊断并处理女性对现存和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为女性健康提供服务的科学,是现代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妇产科护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命各阶段不同健康状况的女性,以及相关的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

研究的内容包括孕产妇的护理、妇科疾病患者的护理、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指导。

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提供妇女们自我保健及疾病预防知识,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帮助他们维持健康,增进健康,减轻病痛,促进康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 运用护理程序对早、中、晚期的孕妇实行整体护理,并协助医生进行孕期检查。

2. 运用护理程序对分娩期、产褥期的孕产妇实行整体护理,并能协助医生完成接生。

3. 运用护理程序对伴有妊娠期或/及分娩期常见并发症或/及合并症的孕产妇实行整体护理。

4. 制定新生儿护理计划,教会产妇护理新生儿的技巧、常识和方法。

5. 运用护理程序,对妇科常见疾病患者提供整体护理。

6.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在教学实践中以职业伦理道德作为指导行为的准则,并认真完成个案护理计划。

二、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和生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骨盆的组成和标记;2.熟悉内生殖器的组织结构特点和功能;比较内生殖器与邻近器官的关系;3.掌握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的相互作用关系及月经周期的调节;4.熟悉卵巢分泌的性激素的功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内外生殖器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月经的周期性调节机制。

(三)课时安排:理论课时2学时(四)主要内容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1.骨盆的组成;骨盆的分界;骨盆的标记。

2.内外生殖器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子宫四对韧带及功能。

《妇产科护理》教案-课程标准

《妇产科护理》教案-课程标准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一、教学对象本课程大纲适用于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及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学员使用。

二、学时分配《妇产科护理》知识模块与课时设置如下:课程总数为60学时。

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本课程为必修课程,是内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将在以往所学医学基础课程及内、外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讲述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强调以临床症候群和病原微生物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鉴别诊断能力。

本课程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传染病护理专业护理人才的整体素质水平,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性质:《妇产科护理》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任务:《妇产科护理》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病人的护理需求。

目的:(一)知识目标1.掌握妇产科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

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妇产科护理技术操作。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_1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_1

---------------------------------------------------------------最新资料推荐------------------------------------------------------《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妇产科护理适用专业:中职护理专业开课学期:第四学期第一部分课程安排 1、课程名称《妇产科护理》 2、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 72 学时,其中理论 40 学时、实训 12 学时、护士执考强化 20学时,本标准适用于三年制中职护理专业。

3、课程性质和地位 3.1 课程性质妇产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研究女性非妊娠期、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生理病理变化,计划生育及妇女保健,对妇产科病人进行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一门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它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同时与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学等课程有密切的联系,是一门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随着人们对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及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强,妇产科护理引起更加广泛的重视,因此妇产科护理学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3.2 课程的任务通过《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以所学的妇产科基本知识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方法,对孕妇、产妇、妇科患者及新生儿进行整体护理,并能够对个体、家庭、社区进1/ 17行保健指导和健康教育。

前导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

后续课程:《急救护理学》、临床实习。

4、课程设计思路和学时安排设计理念:为适应现代护理学要求发展的需要,按照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特点,根据护理专业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护理岗位的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教、学、做一体为教学方法。

《妇产科护理学》的课程标准

《妇产科护理学》的课程标准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学时:136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高专护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妇产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较强的课程,它以妇产科的系统理论为基础,是研究妇女在非妊娠期、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胎儿及新生儿的生理、病理变化,还包括心里、社会与优生优育等综合性内容。

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事实整体护理。

《妇产科护理》课程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依据医学学科设置的护理临床课程。

(二)课程定位《妇产科护理》课程在人体解剖与生理、护理人文课程、基本护理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护理程序、专科护理技术对孕妇、产妇、胎儿、新生儿及其家庭实施针对个案特点的整体护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为将来从事妇产科护理或实施社区母婴保健工作打下基础。

《妇产科护理》课程力求突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注重自己的特色,从正常到异常、从保健预防到疾病护理、从生理到心理及社会、从个体到家庭与群体,提倡实施个性化整体护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临床护理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设置,经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妇产科护理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和依据。

课程设计主要按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工—学融合、院—校联动的深度递进式结构组合教学内容,并通过技能训练、案例分析、临床见习、模拟妇产科护理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实训、见习、实习要求与岗位技能一体化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妇产科护理的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总学时136,理论学时46,校内实训学时10,临床见习学时8,顶岗实习学时72。

二、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学会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

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妇产科护理教学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与护理技能对母婴的健康问题、疾病问题提供服务。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目录《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1一、课程设置........................................ 1(一)设置依据.................................. 1(二)课程定位.................................. 1(三)设计思路.................................. 21.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 22.教学模式与方法........................... 23.教学效果评价............................. 2二、课程目标........................................ 3(一)知识目标.................................. 3(二)技能目标.................................. 3(三)素质目标.................................. 3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4四、实施建议...................................... 28(一)教学基本要求............................ 281.师资要求............................... 282.实训基地要求........................... 293.仪器设备要求........................... 294.课程资源............................... 30(二)教学建议................................ 301.教学模式............................... 302.教学方法............................... 303.教学手段............................... 30(三)教材选用................................ 30五、学生考核与评价................................ 31六、教学项目设计.................................. 31教学设计一:................................... 31教学设计二:................................... 35教学设计三:................................... 38教学设计四..................................... 42教学设计五: .................................... 45《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参考学时:68学时适用专业:三年制中职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先修课程:《解剖学基础》、《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编制团队:外科教研室一、课程设置(一)设置依据《妇产科护理》课程是在充分调研护理工作岗位、工作任务,明确了职业能力,进行了工作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目录《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1一、课程设置....................................... 1(一)设置依据................................. 1(二)课程定位................................. 1(三)设计思路................................. 21.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 22.教学模式与方法 .......................... 23.教学效果评价 ............................ 2二、课程目标....................................... 3(一)知识目标................................. 3(二)技能目标................................. 3(三)素质目标................................. 3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4四、实施建议..................................... 16(一)教学基本要求........................... 161.师资要求.............................. 162.实训基地要求 .......................... 173.仪器设备要求 .......................... 174.课程资源.............................. 17(二)教学建议............................... 181.教学模式.............................. 182.教学方法.............................. 183.教学手段.............................. 18(三)教材选用............................... 18五、学生考核与评价............................... 18六、教学项目设计................................. 19教学设计一:.................................. 19教学设计二:.................................. 21教学设计三:.................................. 22教学设计四.................................... 24教学设计五: ................................... 26《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参考学时:68学时适用专业:三年制中职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先修课程:《解剖学基础》、《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编制团队:外科教研室一、课程设置(一)设置依据《妇产科护理》课程是在充分调研护理工作岗位、工作任务,明确了职业能力,进行了工作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妊娠期妇女的评估与保健
活动一:
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录像、等教学形式让学生理解妊娠期妇女的护理的基本情况。
活动二:(校内实训) 实训使学生能够对孕期的护理评估技术进行训练与掌握。(四步诊、骨盆的外测量、听诊胎心音)ﻫ活动三:(校外实训)
通过医院见习使学生能够对孕期的情况进行现场的评估与指导,演讲妊娠期营养指导。
●能应对妇女不同生理时期的护理对象提供保健指导。
三、内容标准
(一)课程内容
按照护理专业课程目标和妇产科护理临床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护士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安排
递进
内容
时数
学习情境划分
1、妊娠期护理
妊娠生理与保健、妊娠异常护理、妊娠期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14
2、待产期护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临床护理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设置,经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妇产科护理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和依据。课程设计主要按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工—学融合、院—校联动的深度递进式结构组合教学内容,并通过技能训练、案例分析、临床见习、模拟妇产科护理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实训、见习、实习要求与岗位技能一体化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妇产科护理的基本职业能力。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 作者:
———————————————————————————————— 日期: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学时:136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高专护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妇产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较强的课程,它以妇产科的系统理论为基础,是研究妇女在非妊娠期、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胎儿及新生儿的生理、病理变化,还包括心里、社会与优生优育等综合性内容。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事实整体护理。《妇产科护理》课程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依据医学学科设置的护理临床课程。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目录《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参考学时:68学时适用专业:三年制中职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先修课程:《解剖学基础》、《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编制团队:外科教研室一、课程设置(一)设置依据《妇产科护理》课程是在充分调研护理工作岗位、工作任务,明确了职业能力,进行了工作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

并且,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兼顾执业护士考试要求的基础上设置。

(二)课程定位《妇产科护理》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以《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病理学》、《药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的《急救护理学》、临床实习等期课程的学习奠定护理理论、护理知识与护理技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孕产妇、妇产科病人及新生儿实施整体护理,并初步具备开展妇女保健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能力。

突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宗旨,在临床实践中为妇女健康提供服务。

《妇产科护理》开设于第三学期,共68学时,其中理论授课50学时,实训课18学时,理论与实训课时比例为2.8:1。

(三)设计思路1.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根据护理工作发展和完成护理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与临床护理专家、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发、选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以妇产科护理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妇产科护理课程内容重组,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基础知识、产科护理、新生儿护理、妇科护理、计划生育护理、妇产科手术护理等学习项目。

通过技能训练、案例分析、临床见习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实训、见习、实习要求与岗位技能一体化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妇产科护理的职业能力。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目录《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1一、课程设置......................................... 1(一)设置依据 .................................... 1(二)课程定位 .................................... 1(三)设计思路 .................................... 11.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12.教学模式与方法.............................. 13.教学效果评价................................ 2二、课程目标......................................... 2(一)知识目标 .................................... 2(二)技能目标 .................................... 2(三)素质目标 .................................... 2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3四、实施建议....................................... 28(一)教学基本要求 .............................. 281.师资要求.................................. 282.实训基地要求.............................. 283.仪器设备要求.............................. 294.课程资源.................................. 29(二)教学建议 .................................. 291.教学模式.................................. 292.教学方法.................................. 303.教学手段.................................. 30(三)教材选用 .................................. 30五、学生考核与评价................................. 30六、教学项目设计................................... 31教学设计一: ..................................... 31教学设计二: ..................................... 35教学设计三: ..................................... 37教学设计四 ....................................... 41教学设计五: ...................................... 45《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参考学时:68学时适用专业:三年制中职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先修课程:《解剖学基础》、《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编制团队:外科教研室一、课程设置(一)设置依据《妇产科护理》课程是在充分调研护理工作岗位、工作任务,明确了职业能力,进行了工作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目录《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1一、课程设置....................................... 1(一)设置依据................................. 1(二)课程定位................................. 1(三)设计思路................................. 21.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 22.教学模式与方法 .......................... 23.教学效果评价 ............................ 2二、课程目标....................................... 3(一)知识目标................................. 3(二)技能目标................................. 3(三)素质目标................................. 3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4四、实施建议..................................... 29(一)教学基本要求........................... 291.师资要求.............................. 292.实训基地要求 .......................... 293.仪器设备要求 .......................... 294.课程资源.............................. 30(二)教学建议............................... 301.教学模式.............................. 302.教学方法.............................. 303.教学手段.............................. 31(三)教材选用............................... 31五、学生考核与评价............................... 31六、教学项目设计................................. 32教学设计一:.................................. 32教学设计二:.................................. 35教学设计三:.................................. 38教学设计四.................................... 42教学设计五: ................................... 45《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参考学时:68学时适用专业:三年制中职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先修课程:《解剖学基础》、《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编制团队:外科教研室一、课程设置(一)设置依据《妇产科护理》课程是在充分调研护理工作岗位、工作任务,明确了职业能力,进行了工作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_0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_0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1.《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妇产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中等职业卫生教育职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

是研究女性在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妇女和胎儿、新生儿的生理、病理、心理变化,计划生育及妇女保健,对妇产科病人进行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一门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孕产妇、妇产科病人及新生儿实施整体护理,并初步具备开展妇女保健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能力。

突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宗旨,在临床实践中为妇女健康提供服务,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同时与《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急救护理技术》等课程一起培养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为其今后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妇产科护理及母婴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前导课程:《德育》、《语文》、《体育与健康》以及护理人文学等公共必修课和《解剖学基础》、《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医学机能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等专业1/ 23基础课;同期课程: 《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专业课;后续课程:《急救护理技术》、《临床实习》、《执业护士资格考试》。

二、课程基本理念《妇产科护理》是以妇产科护理岗位(群) 任职需求为前提,以护士资格考试大纲为标准,以案例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法为主线,重在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妇产科护理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临床实际案例,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情景法、角色扮演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早熟悉临床环境和护理工作流程,为今后从事临床妇产科护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教学学时:72课程学分: 4适用专业:三年制护理参考教材:1.《妇产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年02月(主编:夏海鸥)2.《妇产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11月(主编:郑修霞)3.《妇产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02月(主编:乐杰)一、课程性质《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诊断并处理女性对现存和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为妇女健康提供服务的重要课程,是护士执业考证的重要项目之一,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及护士晋升职称的重要考试内容。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职业技能目标、素质养成目标,三位一体,相互支撑: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妇女进行整体护理,对各个体、家庭、社区开展保健服务,指导计划生育。

2.职业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操作动手能力,掌握妇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防治原则、护理原理及指导病人进行自我护理。

3.素质养成目标:运用沟通技巧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护生具有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养成正确的护理行为意识。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要点:项目一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教学学时数:2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外生殖器的结构及特点。

2.理解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的解剖位置及与内生殖器的关系;会阴的结构、特点。

3.掌握内生殖器的结构与功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内生殖器的结构与功能。

(二)教学难点:1.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的解剖位置及与内生殖器的关系;会阴的结构、特点。

三、主要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1.外生殖器;定义、特点;2.内生殖器;结构、特点;3.邻近器官;结构、功能;4.血管、淋巴及神经;功能;5.骨盆;结构、特点。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内生殖器的结构。

2.内生殖器的功能。

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生理教学学时数:2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妇女一生中各阶段的生理特点;阴道及宫颈的周期性变化。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_2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_2

---------------------------------------------------------------最新资料推荐------------------------------------------------------《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课程性质:《妇产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及护士晋升职称的重要考试内容。

授课对象为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

前承课程有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医学免疫与病原微生物学、病理学、护理药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基本技术等,后续课程为毕业实习。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以人为本,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遵从工作过程,兼顾护生素质培养,重实践、重体验、重反馈、重考核。

课程知识围绕岗位能力需求确定,内容的筛选和组织遵从工作过程,课程目标强调培养素质与发展能力的结合,课程实施手段为教、学、做合一,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教学内容::成立课程设计小组,并进行市场调研,评估学生情况,明确课程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知识目标:1 / 3掌握妇产科常见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掌握高危孕产妇的急救原则与护理措施,掌握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知识,熟悉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的相关政策及法规,了解妇产科护理的范畴及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完成妇产科基础护理操作;能对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妇女及妇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能够指导产妇自我保健,并进行产后随访和计划生育宣教;具有对妇产科常见病人病情观察、疾病初步判断及观察治疗效果的能力;具有对难产及产科危重病人识别和配合应急处理的能力。

素质目标:具备人文关怀、和谐生育、自然分娩的理念和关注女性,热爱生命的职业精神;具有责任心、同情心,善待孕产妇、胎婴儿及家属,富有爱心、耐心、细心;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与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法律意识。

课程的教学层次及适用对象: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

《妇产科护理学》的课程标准

《妇产科护理学》的课程标准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学时:136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高专护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妇产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较强的课程,它以妇产科的系统理论为基础,是研究妇女在非妊娠期、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胎儿及新生儿的生理、病理变化,还包括心里、社会与优生优育等综合性内容。

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事实整体护理。

《妇产科护理》课程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依据医学学科设置的护理临床课程。

(二)课程定位《妇产科护理》课程在人体解剖与生理、护理人文课程、基本护理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护理程序、专科护理技术对孕妇、产妇、胎儿、新生儿及其家庭实施针对个案特点的整体护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为将来从事妇产科护理或实施社区母婴保健工作打下基础。

《妇产科护理》课程力求突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注重自己的特色,从正常到异常、从保健预防到疾病护理、从生理到心理及社会、从个体到家庭与群体,提倡实施个性化整体护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临床护理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设置,经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妇产科护理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和依据。

课程设计主要按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工—学融合、院—校联动的深度递进式结构组合教学内容,并通过技能训练、案例分析、临床见习、模拟妇产科护理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实训、见习、实习要求与岗位技能一体化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妇产科护理的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总学时136,理论学时46,校内实训学时10,临床见习学时8,顶岗实习学时72。

二、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学会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

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妇产科护理教学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与护理技能对母婴的健康问题、疾病问题提供服务。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目录《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1一、课程设置....................................... 1(一)设置依据................................. 1(二)课程定位................................. 1(三)设计思路................................. 21.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 22.教学模式与方法 .......................... 23.教学效果评价 ............................ 2二、课程目标....................................... 3(一)知识目标................................. 3(二)技能目标................................. 3(三)素质目标................................. 4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4四、实施建议..................................... 29(一)教学基本要求........................... 291.师资要求.............................. 292.实训基地要求 .......................... 293.仪器设备要求 .......................... 294.课程资源.............................. 30(二)教学建议............................... 301.教学模式.............................. 302.教学方法.............................. 303.教学手段.............................. 31(三)教材选用............................... 31五、学生考核与评价............................... 31六、教学项目设计................................. 32教学设计一:.................................. 32教学设计二:.................................. 35教学设计三:.................................. 38教学设计四.................................... 42教学设计五: ................................... 46《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参考学时:68学时适用专业:三年制中职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先修课程:《解剖学基础》、《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编制团队:外科教研室一、课程设置(一)设置依据《妇产科护理》课程是在充分调研护理工作岗位、工作任务,明确了职业能力,进行了工作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1一、课程设置......................................... 1(一)设置依据 .................................... 1(二)课程定位 .................................... 1(三)设计思路 .................................... 11.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12.教学模式与方法.............................. 13.教学效果评价................................ 2二、课程目标......................................... 2(一)知识目标 .................................... 2(二)技能目标 .................................... 2(三)素质目标 .................................... 2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3四、实施建议....................................... 28(一)教学基本要求 .............................. 281.师资要求.................................. 282.实训基地要求.............................. 283.仪器设备要求.............................. 294.课程资源.................................. 29(二)教学建议 .................................. 291.教学模式.................................. 292.教学方法.................................. 303.教学手段.................................. 30(三)教材选用 .................................. 30五、学生考核与评价................................. 30六、教学项目设计................................... 31教学设计一: ..................................... 31教学设计二: ..................................... 35教学设计三: ..................................... 37教学设计四 ....................................... 41教学设计五: ...................................... 45《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参考学时:68学时适用专业:三年制中职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先修课程:《解剖学基础》、《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编制团队:外科教研室一、课程设置(一)设置依据《妇产科护理》课程是在充分调研护理工作岗位、工作任务,明确了职业能力,进行了工作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

并且,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兼顾执业护士考试要求的基础上设置。

(二)课程定位《妇产科护理》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以《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病理学》、《药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的《急救护理学》、临床实习等期课程的学习奠定护理理论、护理知识与护理技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孕产妇、妇产科病人及新生儿实施整体护理,并初步具备开展妇女保健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能力。

突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宗旨,在临床实践中为妇女健康提供服务。

《妇产科护理》开设于第三学期,共68学时,其中理论授课50学时,实训课18学时,理论与实训课时比例为2.8:1。

(三)设计思路1.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根据护理工作发展和完成护理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与临床护理专家、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发、选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以妇产科护理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妇产科护理课程内容重组,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基础知识、产科护理、新生儿护理、妇科护理、计划生育护理、妇产科手术护理等学习项目。

通过技能训练、案例分析、临床见习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实训、见习、实习要求与岗位技能一体化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妇产科护理的职业能力。

2.教学模式与方法《妇产科护理》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完成。

在教学模式的设计方面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临床实际护理工作的一致性。

采用理实一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模拟教学、演示法、多媒体教学、行动导向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等。

实践教学的安排主要有3种形式:校内实训室实习;临床见习;医院实习。

改变以往只在模型人身上模拟,重视操作程序、缺少语言沟通的教学方法,现在采取标准化模拟病人、角色扮演、模型人身上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教学,重点强调人的整体性和护理的整体性,并根据临床的变化及时调整,补充了部分教材内容滞后于临床实践的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同时使学生更能体会到人性化的护理,使他们对人的情感关怀、语言的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助的能力得到最佳的发挥,保障学生毕业时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符合当今临床工作需要。

3.教学效果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笔试与操作考试、过程评价与终末评价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方式。

将岗位工作标准转化为教学评价标准,强化实践技能考核。

引入多元主体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具实用性、客观性。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妇产科护理的概念及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及其一生各阶段的生殖周期的变化。

2.掌握(生理/病理)妊娠、分娩及产褥期母体生理心理变化,熟知相应的护理措施。

掌握产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常见病病人的护理措施,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满足产科护理对象各项需求的护理知识。

3.掌握产前检查的时间和内容,并识别高危妊娠个案。

4.熟悉妇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评估要点,并为护理对象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知识。

履行护理人员“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的重要职责。

5.熟悉宫内节育器的种类、放置时间、并发症;了解避孕药物的种类、服用方法、不良反应;了解人工流产常见并发症。

6.了解妇产科护理范畴和发展趋势。

(二)技能目标1.能够及时、准确、客观完整的记录患者病情的变化。

2..能指导孕妇进行孕期保健,会评估胎儿在宫内安危。

3.具有发现异常妊娠能力,能对异常孕产妇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

4.会对分娩期和产褥期孕产妇及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

5.会对妇科常见疾病患者提供有效护理措施和制定康复计划。

6.会进行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妇女保健知识宣教。

7.会独立并规范完成妇产科护理文书的书写。

制定妇产科病区护理管理的计划。

灵活应用护理管理方法,合理管理科室的物品、仪器设备,节约有效使用资源。

(三)素质目标1.具有优秀的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与健康心理。

遵守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母婴保健等相关的伦理、法律法规,遵守管理规范,参与护理管理,建立自觉管理意识。

2.具有医疗安全、护患交流、团队合作的职业意识及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

关注护理对象的情感需求,关心体贴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医护合作、护护合作。

3.具有热爱护理专业、不断进取、刻苦学习的精神,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工作作风严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珍爱生命的职业情感。

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养成正确的护理行为意识。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基本要求1.师资要求以班为单位,本课程需配备主讲教师1名,实训教师1名。

师资队伍依托行业,聘请有五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具有医师或护士资格证,中级以上职称, 经过学校审核并进行试讲合格后参与教学和临床带教。

建立一支知识、能力结构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课程教学团队。

主讲教师要具备教学经验和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实训教师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2.实训基地要求校内实训基地需设有多媒体教室、妇产科护理实训室、无菌室、隔离室和模拟产房、模拟待产室、模拟母婴同室、模拟妇科手术室等.以满足教学并贴近临床实际,共需实训室7间。

多媒体教室设有多媒体主控台、摄录系统。

每间实训室设有女性模型(腹腔可以充气)、女性内外生殖器模型、女性骨盆、产前检查的各种器戒、计划生育相关工具(各种节育环,人流器戒、引产器戒……)、胎监。

多普勒胎心听诊仪等。

建立仿真的模拟病房实训环境,满足《护理学基础》示教、实训、自主练习的需要。

校外实训基地应有不同级别医院,院内应有良好的实训环境,能够满足本课程实训需要。

3.仪器设备要求4.课程资源课程应具备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进度、教案、多媒体课件、案例、校本教材、理论试题库、习题及答案、实训技能库、实训指导、教学视频等基本教学资源。

同时,还应开发适合网络教学的资源。

(二)教学建议1.教学模式在学校教务科统一领导下,教研组长的协助下,由课程负责人负责,成立课程教学团队。

在行业专家的参与下,开展集体备课和跨学科备课,实施理论知识讲授、实训操作指导、实习指导、执业护士考前强化培训、考核等教学活动。

根据学生特点,开展适宜的第二课堂活动,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实施“理实一体、课证融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程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导入、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微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

如“分娩期的护理”,教师为学生创设临床问题的真实情境模拟,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体验护理工作的性质和作用。

“各种妇科疾病”,教师安排学生分别扮演护士和患者的角色,使其了解护理对象的身心痛苦以及渴望帮助的心态,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