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教程讲义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提升课件人民版
(1)在费正清和赖肖尔合著的《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关于宋朝的标题 (该书在
第六章第四节)就是“商业革命”四个字。他们写道,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 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迅速发展使中国经济发展 水平显然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至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
2.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普遍看法及争论
观点一 王仲荦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丝织业,已由家庭生产转为商品生产,由
家庭的两性分工转为社会分工,手工业工场已经出现。
观点二
彭泽益等学者认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是行会手工业老板和帮工之
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把这说成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乃是对史实的误解。 观点三 徐新吾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前中国民营丝织业并未存在手工工场,机
户一般还只是属于个体经济的小业主。
运用生态史观分析古代中国农业的利弊得失 生态史观主张从地理环境的生态结构出发,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与解
释人类文明发展模式。古代中国在特定的地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发达
而牢固的农本经济,并促使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对天、地和人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 产生了朴素的辩证自然观,构建了优秀的生态文化,提出了许多生态经济思想, 成功地创造了一些生态经济模式、生态生产技术。
2.生态史观下“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刀耕火种 ”是中国古代人们在茫茫原始山林中利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进行最 基本的种植经营的一种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为人类生存、原始农业的发展创造 了条件,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采用铁犁牛 耕、精耕细作式的农业生产技术,彰显了人类的进步。
地域;铁制工具促进了排水工程、运河、灌溉工程等水利工程的修建,从而为农业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题7 重农抑商——中国古代商业、手工业发展和经济政策
B.安史之乱造成经济萧条
√D.漕运与战争影响其兴衰
结合材料及史实可知,交通运输(漕运)和战争等影响扬州经济的繁荣 与衰败,故选D项; A项没有谈及扬州的衰落,概括不全面,排除;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经济萧条,北方人民南下,促使扬州更加繁荣,与 材料不符,排除B项; 南宋时金兵两次大举南攻而不是辽兵南下,排除C项。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主题7 重农抑商
——中国古代商业、手工业发展和经济政策
主题解读
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农耕经济,农业是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仅仅作为农业的 补充而存在。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古代就奉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虽 然在个别朝代这一政策有所松动,但是重农抑商的基本基调并未发生变化,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但其限制了中国 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社会发展是不利的。
3.(2023·湖南教研联盟模拟)关于扬州的诗词很多,据下表可知
时间 诗人(词人)
诗(词)
盛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晚唐 徐凝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晚唐 杜牧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宋代
姜夔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 月无声(《扬州慢》)
A.交通便利推动经济繁荣 C.辽兵南下影响经济发展
考向二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1.(2022·辽宁高考,3)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 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 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 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
高考历史总复习 13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课
①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
况
考
对外
明清 易渐趋萎缩。②只开广州一处通商,规定由政
点 突
破
贸易
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巩
朝贡贸易,“厚往薄来”,“倍偿其价”。其目的不在于
固 落
特
实
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
点
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
► 思维启迪 1: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 明清
易发展较快,货币作用越来越大。④一些地方出现了地
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以徽商和晋商最为著名。
①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
宋朝 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② 基
础
以前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
落 实
城
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汉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
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基
础
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朝廷
落 实
对海外贸易的鼓励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
考
发展
点
“重农
商人地位得以提高。(岳麓版)
突 破
抑商”
明清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
巩
固
落
品的经营,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破坏工商
实
业的正当经营,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固
落
交通便利之处。
实
考点二 古代的经济政策
基
础
落
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实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版): 第14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课件
2.“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 “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 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主要是防内。闭关锁国是 指明清时期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规定一切对外 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主要是防外。
轻巧识记——1.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的关系
2.资本主义萌芽
概念阐释——广州十三行 十三行是清代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 又叫“洋行”或“洋货行”。十三行反映了清朝政府实行 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对外国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 用,但也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与经济往来,使中国逐 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①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商周时 期的 井田制 是一种国有土地所有制。从春秋战国起 土地私
有制 逐渐取而代之,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②“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 护 农业生产 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
相对稳定 ,都起过积极作用。但是,封建社会后期,也抑制
古代的经济政策
辨析比较——1.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地主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 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占 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国有土地所有制的具体 形式包括屯田制、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广泛而分散地 存在,但由于农民经济力量薄弱,土地往往被兼并。
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 资本主义萌芽 的滋长。
③闭关锁国政策尽管曾起到一定的 民族自卫 作用,但它 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 于 世界潮流 。 ④由于清朝统治者实行 重农抑商 、禁海闭关政策,抑制 和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直接导致了清王朝在世界 工业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专题15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课件
2.(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 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 象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析:根据图示,陶、曹、鲁均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经 济相对发达且相距较近,有利于商贸发展,故A项正确;争霸 战争导致的是社会生产的破坏,影响经济的交往,故B项错 误;图示中没有陶、曹、鲁之间的相关交通信息,故C项错 误;材料主要讲述范蠡和子贡经商致富,没有涉及城市规模的 扩大,故D项错误。
答案:A
6.(2016·天津卷)右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 “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一铜 版( )
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 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 ③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 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该铜版可以证实宋代发行了纸币,①正确;该铜版 可以反映宋代的印刷技术,②正确;纸币铜版不是纸币交子本 身,不能视为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③不正确;纸币的发行是 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该铜版见证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④正 确。故B项符合题意。
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 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 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 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解析:明朝“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 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反映的应是君主专制统 治的削弱而不是加强,故A项错误;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 的迅速发展,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玉制器皿数量随之 大大增加,以至于“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 皿”,也说明经济的发展对等级秩序形成冲击,故B项正确; “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使用玉制器 皿并非局限于市民,且材料并没有涉及伦理观念,故C项错 误;“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说明当时 使用玉制器皿的现象非常普遍,并非仅限于低级官员,故D项 错误。
(江苏专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2019·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交子”广泛使用B.坊市界限严格C.商业发展繁荣D.商帮活动频繁答案 C解析据材料信息扬州在唐代“雄富冠天下”可知其商业发展繁荣,故C项正确;“交子”是在宋代出现的,商帮是在明清出现的,故排除A、D两项;“坊市界限严格”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B项。
2.(2019·江苏连云港学业水平测试模拟)有史料记载,汉代“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因而出现一些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
此现象说明当时()A.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需迫切实行盐铁官营C.商人地位高且势力大D.实行阶段性惠商政策答案 D解析从战国至清,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盐铁官营与材料“纵民”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财或累万金”,不能表明汉代富商大贾社会地位的高低,故C项错误;材料“纵民”,体现了汉文帝时期对商人采取放任的态度,故D项正确。
3.(2019·嘉兴期末)杜牧曾说,“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由此可见唐代() A.“市”突破了时空上的限制B.经济重心转移到了江淮地区C.都市中形成了繁荣的商业区D.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答案 D解析“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反映出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故D项正确。
4.宋代出现了“交子”。
“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
据此可知“交子”() A.具有一定“防伪”功能B.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C.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D.源于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可知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5.(2019·江苏南通学业水平模拟)下侧宋石刻反映了苏州古城的城市布局。
西北角的“平权坊”和“西市坊”一带,只有坊名,没有坊门、坊墙。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7讲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17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商业的发展1.(2017·课标全国Ⅰ,27)经济发展对等级秩序的影响2.(2017·课标全国Ⅱ,24)春秋战国之际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3.(2017·课标全国Ⅱ,26)唐朝时江南经济文化的发展4.(2015·课标全国Ⅰ,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5.(2015·课标全国Ⅱ,27)明朝前期对商品发展的影响6.(2014·课标全国Ⅱ,26)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交子”)7.(2013·课标全国Ⅱ,26)明朝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2017·课标全国Ⅱ,41)清雍正时期的经济政策2.(2016·课标全国Ⅱ,26)宋代土地政策3.(2014·课标全国Ⅰ,27)清代对外贸易与商品经济的发展4.(2013·课标全国Ⅰ,40)中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和政策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材补充『历史概念』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一条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主要有三条线路:即青藏线(唐蕃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其中青藏线兴于唐朝,发展较早。
『史论观点』宋朝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考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材补充『历史概念』1.朝贡贸易:主要指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
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要地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第17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教案含解析
第17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1.商业的发展。
2.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名师导语』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源远流长,不断发展,尤其是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市与坊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发展是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全国卷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包括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性成就及影响,属于高频考点。
从考查方式来看,一直寻求创新突破,或采用文字、图片和表格等多种材料创设情境,或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和社会热点话题,并从历史视角审视热点话题。
知识点一商业活动1.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________流通。
4.春秋战国: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5.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6.唐代:商船以规模宏大著称;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
7.宋元(1)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________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2)随着商业的发展,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
8.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在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中,晋商和________势力最强。
明清时期商人的营商致富动机(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知识点二“市”的发展1.秦代:以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________”。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精品课件:2-6-17 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目录CONTENTS @《创新设计》第17讲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010204自主复习•对接高考•专家史论•易中天: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古代货币的发展与演变;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变化考点一手工业的发展03核心素养•史学研究:清代票号与汇票考点二古代商业的发展自主学习1.我国古代手工业基本经营形态有:官营手工业、手工业和手工业。
有人说,一直占据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的主导地位的是官营手工业,你怎样理解这种说法。
答案明代前期前,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它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并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为特征的雇佣关系。
答案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
私营家庭3.[史料]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问]据史料可见家庭手工业在小农经济中占有的地位是什么?2.以纺织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产品投放市场。
私营家庭4.唐李贤《后汉书》:“……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
”描写的生产工具是,主要功能是。
水排水力鼓风冶铁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
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B.井田制的瓦解C.冶铁技术的进步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5.商周时代,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品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青铜礼器等;南北朝时期出现。
C 青铜三星堆灌钢法7.古代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是在;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五大名窑”出现是在;出现于元代,明宣德年间尤为珍贵;明清、珐琅彩大放异彩,江西是著名的瓷都。
宋代彩瓷景德镇青花瓷唐代10.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这表明()A .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 .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 .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 .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8.(2013•天津高考改编)“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起,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7课时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7课时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古代商业:①商业发展的表现;②市的演变;③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2.古代的经济政策:①全面评价“重农抑商”;②“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③制约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因素。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古代商业经济的概貌(1)春秋战国:出现繁荣的商业中心。
(2)汉代:商运活跃。
(3)唐代:商船中有所谓“俞大娘航船”。
(4)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5)明清⎩⎪⎨⎪⎧①出现会馆,它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
②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
其中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大。
2.“市”的发展(1)秦代:对“市”进行严格管理。
(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草市”出现,政府设“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
(4)唐朝:乡村集市“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5)宋朝:“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3.商业都会的崛起(1)战国时期:城市已经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代: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扬州、杭州、湖州也是商业发达的都会。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
(5)清代:苏州、盛泽镇非常繁荣,还有汉口镇、佛山镇等。
古代城镇发展的特点:由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经济职能逐渐增强;政府的限制逐渐放松,但“重农抑商”的政策没变;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学法点睛古代商业的三“先”与三“后”巧记速记史观史论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既要看到它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明,又要看到它蕴含的使中国由先进变为落后的消极因素。
江苏省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9.16+商业和主要经济政策
资本主义
2.“海禁”与“闭关锁国”:
原因 明朝 “海 禁” 明太祖担心流亡 海上的敌对势力 勾结_____,危及 统治 倭寇 表现 影响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 海外 与外国互市,对外贸 (1)妨碍了_____ 的开拓,抑 易只能在_________ _____ 市场 官方主持 制了资本原始积 下进行 累,阻碍了_____ 为对付东南沿海 资本 _________的滋长 的抗清斗争;政府 使中国与世界 厉行_____,禁止官 (2) 主义萌芽 认为天朝大国无 隔绝,中国逐渐落 民私自出海 海禁 所不有,无需与外 后于世界潮流 国进行贸易
(2)城市发展。 ①北方:长安、_____、开封、_____等既是不同时期的 洛阳 大都 政治中心,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南方:临安、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 “_________”说法。
扬一益二
二、主要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 (1)原因。 ①商周社会上出现了商业与农业争夺_______,影响农 劳动力 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的问题。 ②封建统治者以此保护农业生产和_________,确保赋 役征派,巩固封建统治。 小农经济
市的位置、时间 ①城中_________ 坊和市的 _____被打破,市 界限 宋朝 分散在城中 时期 ②经营时间限制 被打破,早市、 _____昼夜相接 夜市
政府监管 市场交易 活动不再 受政府的 直接监管
设市表现
全国出现数十 座较大的市 镇。其中以 _______、佛 汉口镇 山镇、景德镇 及朱仙镇最 著名
第16讲
商业和主要经济政策
一、商业
1.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
(1)春秋战国。
①_____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官府 ②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 _______。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
由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及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
【点题训练2】 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如图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巧学识记
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
考点三“重农抑商”政策
发展阶段
商人
城市
商路
政策
兴起
发展
繁荣
,
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产生
私商,
整齐划一、
逐渐繁荣、
经济功能
不强
自由繁荣,
国内商路
丝绸之路,
重视鼓励
“重农抑商”
全面控制
中唐后有
所松动
鼎盛,明清,商帮,工商业市
镇,经济功
能为主,清朝只保
留广州十
三行,抑商锁国
【典例训练1】 宋太宗浮化二年诏:“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材料反映出宋代()
巧学识记
商业的发展
【点题训练1】 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
考点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及古代商
【点题训练3】 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八单元第17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教程讲义
第八单元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考情分析引领考试的风向标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考点一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巧学识记商业的发展【点题训练1】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考点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及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设市。
市与⑤________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
(2)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⑥________”也更加普遍,出现四大商业名镇。
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3)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是不同时期的政治、军事和商业中心。
(4)唐朝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至出现“⑦________”的说法。
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点题训练2】 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如图场景的是( )A .“……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 .“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 巧学识记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考点三 “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⑨________,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1)战国:⑩________时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展。
(2)西汉: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⑪________、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实行⑫________,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4.评价(1)积极⎩⎪⎨⎪⎧①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②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③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2)消极:强化了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和⑬______________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的落后。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整合+要点探究+高考透析)6.2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
③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___均___田_,制限制土地买卖。
④明朝政府,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但未能真正 (zhēnzhèng)阻止土地兼并。 2.“重农抑商” (1)原因:商业与__农__业_争(n夺ón劳g动y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 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第五页,共40页。
(7)明清时期 ①城镇商业依然繁荣。 ②棉花等农副产品成为商品,大量进入市场。 ③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快,出现了“商帮”,实力最强的是徽商 和_____。晋商 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①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位置设市。市与坊严格 分开,官府设_____或市市令长(shì chánɡ)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 理,按时开市、闭市。
观察图片可知北宋出现“夜市”“鱼市”“
变化
晓市”,对比文字材料可得出宋代的“市” 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城市商品经济发
展迅速,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
第二十二页,共40页。
【结论】 春秋战国至唐代的“市”为政府所设,设置专门 官吏管理,有固定区域,交易有时间限制;宋代的“市” 突破了时间与空间(kōngjiān)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 有所放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第二十四页,共40页。
5.城市职能: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zhújiàn)向商业化、专业 化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规 模不断扩大。 6.交易范围:由地区贸易向全国性贸易、国内贸易向对外贸易 扩大。
第二十五页,共40页。
要点二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史料】(雍正帝)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 ,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nóngmín)竭力耕耘,兼 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士之 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 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 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 耕稼之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第17讲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考情分析引领考试的风向标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考点一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巧学识记商业的发展【点题训练1】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考点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及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设市。
市与⑤________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
(2)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⑥________”也更加普遍,出现四大商业名镇。
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3)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是不同时期的政治、军事和商业中心。
(4)唐朝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至出现“⑦________”的说法。
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点题训练2】 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如图场景的是( )A .“……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 .“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 巧学识记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考点三 “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⑨________,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1)战国:⑩________时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展。
(2)西汉: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⑪________、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实行⑫________,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4.评价(1)积极⎩⎪⎨⎪⎧①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②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③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2)消极:强化了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和⑬______________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的落后。
考点四 “海禁”与“闭关锁国”,(1)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⑮________,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2)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点题训练3】 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巧学识记三种主要经济政策的关系要点一全面认识古代商业的发展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的影响①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③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变化。
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有何阶段性特征,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产生私商,整齐划一、逐渐繁荣、经济功能不强自由繁荣,国内商路丝绸之路,重视鼓励“重农抑商”全面控制中唐后有所松动鼎盛,明清,商帮,工商业市镇,经济功能为主,清朝只保留广州十三行,抑商锁国【典例训练1】宋太宗浮化二年诏:“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
宜令诸路转运使……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 材料反映出宋代( )A.商业政策比较宽松 B.设有专职征税官员C.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地方官员与民争利要点二全面认识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的长期的经济政策,什么是重农抑商,历代统治者从自身利益出发,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前期起着积极的作用,后期则起着阻碍作用。
1.含义: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商业的发展。
农业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农民又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担者,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重农”。
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因此“抑商”。
2.历代统治者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生计。
(2)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
(3)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4)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社会问题。
(5)商品交换不发达,经营店铺、作坊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更有保障。
(6)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
3.影响:(1)积极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2)消极方面:①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明清时期,加剧了土地兼并,使农业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上。
③抑商的结果是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典例训练2】商鞅说:“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
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
”“三官贫,必削。
”这表明商鞅认为( )A.秦国的经济政治贫弱,必须实行变法B.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C.只有实行“重农抑商”,国家才能富强D.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要点三全面认识闭关锁国政策1.原因:①经济原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是最好印证。
②政治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维护其统治。
③客观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扩张,侵扰我国东南沿海。
④主观原因:与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有一定关系。
2.评价:①积极:作为一种消极的防御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②消极: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闭关锁国的政策,也导致了中国航海造船事业的衰落和在海洋时代的落伍。
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内容,相同点,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同点,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影响,相同点,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同点,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典例训练3】乾隆九年制定的《管理澳夷章程》规定: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夷人有事不能面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
清政府制定这一章程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澳门管理 B.取消外交活动C.严控中外交往 D.禁止海外贸易史料研读通向成功的试金石地图探史——唐宋时期城市发展变化的例证图一唐朝的长安城布局图二北宋的东京城布局抓住图说“唐朝长安城”“北宋东京城”的布局,再结合图右侧的文字以及图示进行说明。
根据图一、二分析,这两座城市的政府所在地都在城市的中央,向南都有宽敞的大道与城外相连,这种建筑格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政治理念?图二与图一相比,在城市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随堂验收学以致用的训练营考点一春秋战国以来的的古代商业1.《史记·平准书》:“(汉兴)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
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材料反映了( )A.汉高祖开始实行盐铁官营B.汉代因势调整商业政策C.汉高祖废除秦朝经济政策D.抑商导致汉代物价飞涨2.著名学者黄仁宇在《放宽历史的视界》中提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
”这表明明清时期晋商徽商( )A.重视道德操守看淡商业利润B.商业资本成为经济运行主流模式C.传统观念固化影响商业发展D.缺乏制度的保障而导致发展困难考点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及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3.学者余英时先生考证过,“在唐宋读书人的文章里,看不到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但明代中叶以后,商人在文集中大量出现”。
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并宣称“古世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
”这种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是( )A.自然经济瓦解的反映 B.封建制度衰亡的写照C.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D.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证考点四“重农抑商”政策4.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
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
”这表明( )A.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D.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5.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写道:“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以下对班固经济思想的理解准确且全面的是( )A.重视农业生产 B.承认商业的重要性C.继承重农抑商思想 D.提出农商并重思想考点五“海禁”与“闭关锁国”6.乾隆二十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今番舶既已来浙,……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
材料表明( )A.清初注意防范中外交往B.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C.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D.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7.江南地区市镇的发展,始自宋元时代,反映了中国传统文明内在结构的调整。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市镇到南宋时普遍呈现出兴盛的景象。
临安城郊的市镇“商贾骈集,物货辐萃”,江阴的江夏市“商船倭舶,岁常辐凑”,嘉兴的濮院市“机杼之利,日生万金”。
在南宋江南那些繁荣的市镇中,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
如吉州的永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
——摘编自陈国灿《略论南宋时期江南市镇的社会形态》材料二明清中叶之后,江南市镇人口的主体部分是商人、手工业工匠及脚夫、游民。
市镇也吸引着邻近地区的士大夫阶层向它聚集。
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即便是中小型市镇,无不是文人学士丛集,如浙江湖州的南浔镇,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的民谚,入清以后保持着“书声与机杼声往往夜分相续”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