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和灵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对社会现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察和分析,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这两个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实践的指导原则。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复习,重点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一、辩证唯物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重要理论。
它认为世界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系统,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辩证唯物主义通过对矛盾的认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存在。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衡和和谐。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这一矛盾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会引发各种次要矛盾,推动社会的不断变革。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指的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和过程中,没有例外;特殊性则强调每个矛盾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最后,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
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通过矛盾的斗争,事物得以发展和进步。
矛盾的斗争是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和改造社会的基础。
同时,矛盾的统一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概念。
矛盾的统一指的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核心观点,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种认识论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
社会存在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它们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和结构。
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包括人们在生产中使用的工具、技术和资源。
马哲的基本观点
马哲的基本观点马哲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者之一,其基本观点围绕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展开。
以下将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角度,介绍马哲的基本观点。
一、唯物主义观点1. 唯物主义的本质:马哲认为,唯物主义的本质是基于物质存在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论,它强调物质是客观实在的,是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基础。
2. 物质决定意识:马哲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即人的思维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的认识活动受制于物质条件和社会实践。
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马哲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地改造和认识客观世界。
4.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马哲坚持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5. 矛盾普遍存在:马哲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中。
二、辩证法观点1.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马哲认为,辩证法是思维方法和认识论,它以辩证思维为基本方式,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矛盾的认识。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马哲指出,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3.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马哲强调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指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4. 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马哲认为,质变和量变是事物发展的辩证关系,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推动事物的进一步发展。
5. 发展的辩证法:马哲强调发展的辩证法,指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和外部条件的改变而实现的。
三、唯物辩证法观点的意义1. 指导实践:唯物辩证法观点能够指导实践,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事业。
2. 解决问题的方法:唯物辩证法观点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人们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索。
3. 探索世界规律:唯物辩证法观点能够帮助人们深入探索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
4. 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观点能够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促进科学思维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马哲的基本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马哲,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
马哲的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原则。
本文将从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阶级斗争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来探讨马哲的基本原理。
一、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灵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矛盾又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在发展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辩证逻辑是认识和思维的基本规律。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三、实践论实践论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真理的标准。
实践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为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通过实践检验和发展。
实践论还强调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改造世界的关键。
四、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阶级斗争理论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五、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建设强调在无产阶级领导下,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社会主义建设强调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以及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马哲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
这些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对于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作者陈晓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论四个方面。
具体如下:一、辩证唯物论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
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
二、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2.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马哲的建构原则。
1.马哲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做实践去理解。
2.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
3.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
4.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
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同旧唯物主义的分界线,并由此终结了传统哲学。
二、辩证唯物主义1.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这是一切唯物主义都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2.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是唯物的、辩证的,也是社会的、历史的。
马哲在实践的基础上揭示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从而正确地、彻底地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
3.普遍联系,变化发展马哲同时代的步伐保持密切的联系,以强烈的历史感和责任感,严格依据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及时修正某些被实践证明业已陈旧的个别观点和结论,以保持和发展自己学说的科学性、真理性;同时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鲜明的党性原则,对来自各方面的反马克思主义的和其他的辩证观点和理论,进行毫不含糊的批判与斗争,指导现实以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并在同各种错误的批判和斗争中丰富和发展自己。
4.可知论与历史唯物论马哲是开放的理论体系,不仅要吐故还要纳新。
马哲的理论活力来自实践。
是对以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的批判继承,随着发展会不断总结新经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内容及其相应理论形式。
马哲是不断发展的,把马哲看作是活生生的发展的学说,使之永远同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相一致,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绝对化和僵化的倾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进行复习。
一、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之一是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物质决定意识。
它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斗争、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于内在的矛盾推动。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正确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的方法论,它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历史发展和革命斗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它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阶级斗争,而阶级斗争又是由于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能最终消除阶级斗争,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
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一种必然性。
它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历史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价值观和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解放是其核心目标之一。
它强调价值观的重要性,认为人的价值和自由应该是社会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鼓励人们摆脱资本主义的束缚,推动人类的自我解放,并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
五、实践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它认为真理的标准是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检验和实践验证,才能真正认识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理论要从实际出发,回归到实际,以推动实践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六、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终追求的是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旨在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社会公有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致力于消除剥削、消除阶级差别和实现公平社会的理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最新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唯物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必须以承认自然和社会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而且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立足点。
立足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坚持唯物主义的重要表现。
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种多样的。
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因果联系。
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
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发展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过程。
判断新事物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无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定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和指导社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唯物史观,它认为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了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2.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与矛盾运动,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3.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重要内容,它强调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4. 阶级斗争和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和革命是历史的主要推动力,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它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唯一彻底的革命形式,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 实践论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论,它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它包含着对认识过程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强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从具体认识到抽象认识的转化。
3. 阶级分析法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用于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阶级分析法强调通过揭示社会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洞察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4. 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用于研究历史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强调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和归纳,揭示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哲学体系,是对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和改造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劳动价值论等内容。
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它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物质的发展,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在唯物史观中,历史被看作是一种物质实践的过程,人类社会通过不断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本身而发展。
唯物史观认为,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都是由于社会矛盾的存在和解决而推动的。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统一和超越来实现的。
在辩证法中,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对立的两个方面,通过斗争解决矛盾,并实现新的统一和发展。
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和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这导致了阶级斗争的产生。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内部矛盾所必然引发的,通过阶级斗争的胜利,新的阶级将取代旧的阶级,社会将向着更高阶段发展。
四、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济学基础。
它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价值是通过劳动的时间来衡量的。
劳动价值论从劳动的角度分析商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它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价值论强调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的价值由劳动者维持自身生存和繁殖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和劳动价值论等。
它们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精髓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精髓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马克思在思辨自然和人类社会存在及其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的与哲学相关的观点和理论。
其基本观点和精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论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唯物论是指认为物质是基本的、根本的客观存在,精神现象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辩证法是指对立统一的法则和质量互变的观点。
唯物论和辩证法相互补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论是依据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矛盾和斗争。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存在着不同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
无产阶级作为历史发展的先进阶级,可以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
四、实践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是唯一的客观的认识来源,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是从实践中得出结论。
因此,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理论必须符合实践的要求。
五、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根本目标。
这不仅包括人的物质生活的改善,还包括人的思想、文化、自由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重要的观点之一。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发展、人类认识、阶级斗争、实践论等诸多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观点,这些观点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影响。
当代中国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加快推进着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精髓,也为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认识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我们可以从历史唯物论中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从实践论中认识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从唯物辩证法中理解世界的本质,从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基本观点中认识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现实意义,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中认识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它包含了政治、经济、历史、哲学等多方面的理论内容。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展开,以助于读者更好地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之一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思想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这一观点强调了社会的物质基础对社会现象的决定作用,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2.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进步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了阶级斗争的产生,社会的演变过程就是通过阶级斗争的推动而实现的。
3.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了剩余价值,而这部分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
这造成了阶级之间的对立,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4.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项重要理论。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就是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解决来推动的。
这种辩证思维方式强调了事物的全面性、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5. 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提供了实现社会变革的革命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无法持久存在的,社会主义革命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该理论强调了工人阶级作为历史潮流的推动力量,通过革命方式改变社会结构。
6. 人的自由与解放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自由与解放。
通过消除阶级剥削和压迫,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建立一个人人平等、自由发展的社会。
正如马克思所说,“个人唯有在社会中才能自由发展”。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其中包括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理论、辩证法、革命理论以及人的自由与解放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反映客观规律、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研究和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一门学科,是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核心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原则,下面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阐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它的核心观点主要包括唯物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坚持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体,意识是由物质活动产生的。
辩证法是指马克思主义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统一规律,认为世界是由矛盾和对立面相互斗争、相互转化推动发展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关注历史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观点主要包括剩余价值理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剩余价值理论是指马克思主义认为剥削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家通过剥夺工人剩余价值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无产阶级革命是指马克思主义主张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建设是指马克思主义追求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共产主义社会。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观点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其核心观点主要包括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无产阶级专政是指马克思主义主张无产阶级通过国家权力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削弱和消灭剥削阶级的反抗,实现无产阶级对社会的管理和领导。
社会主义改造是指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改变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形式,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马克思主义主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唯物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必须以承认自然和社会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而且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方法论: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立足点。
➢立足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坚持唯物主义的重要表现。
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种多样的。
➢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因果联系。
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活动的自觉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发展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过程。
判断新事物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无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定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社会经济学的分析手段,擅长于用矛盾冲突的观点分析社会中利益存在冲突的社会群体,是一套“经典”的社会学理论。
马克思采取了唯物的看待历史的观点,假设社会变化的原动力在于阶级之间的冲突。
认为历史有其客观的支配规律,认为社会变化是辩证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阶层冲突的分析来帮助理解系统性的经济社会变迁。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冲突是由于资产所有者所拥有的高生产率生产资料与无产者从事的社会化劳动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导致的。
由无产者劳动所得的价值剩余未能公平的分配给劳动者而集中在资产所有者手上。
冲突的后果便是劳动所有者的“异化”,这将导致社会动荡引发革命。
革命的最终结果便是社会主义的建立——一种基于社会公有产权的生产模式,基于个人贡献所得的分配模式以及按需生产的经济模式。
尽管马克思并未预言共产主义社会的模样,但他指出基于科技及生产率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将会过渡到共产主义。
到那时阶级,国家,社会将被公有制取代。
各尽其用,各取所需。
马克思其实也是一种早期的社会经济学理论,其供需理念分析了物质条件即生产中的生产资料,经济活动以及社会需求的关系。
认为这些关系组成了社会结构的基础以及其上层建筑。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生产要素在一个社会政治体制安排下没能被很好的利用是阶级冲突产生的一个原因。
其基本观点如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做实践去理解。
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
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
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同旧唯物主义的分界线,并由此终结了传统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批判性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
它对世界观、方法论和解释力度等方面都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本文将从形而上学、唯物史观、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角度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一、形而上学和唯物史观作为一种反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论,形而上学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唯物史观,即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发展具有根源于物质生活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而不是超自然力量或个人意志的导致。
基于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思想观念是受到他们所处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阶级地位的制约和影响。
这一观点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和阶级斗争的普遍性,激励着人们进行社会变革和推动社会进步。
二、辩证法和矛盾统一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倡导辩证法作为思维和认识世界的基本规律。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矛盾,而矛盾的斗争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辩证法中最重要的是矛盾统一规律。
这是指矛盾的双方在斗争和对抗中,通过矛盾的斗争和转化达到一种新的统一状态。
这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发展的辩证性和复杂性,为我们正确把握事物本质和动态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历史发展是社会经济条件、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阶级对立和斗争的历史过程。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成为马克思主义宏观战略的基础。
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可以归纳为唯物史观、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方面。
它所提出的形而上学的批判、矛盾统一规律和阶级斗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认识社会和历史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核心观点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原理,形成了一系列核心观点。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世界的方法是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对事物发展的全面、系统的观察和研究,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形态的演变和社会制度的变革,通过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
四、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基础。
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是客观的、现实的,是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阶级斗争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的进步是通过阶级斗争来推动的。
阶级斗争学说指出了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强调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
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七、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替代品,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立的新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
八、结语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阶级斗争学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核心观点。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总结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哲学思想体系,它继承了古代哲学思想并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解释社会历史和现实问题的理论框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和阶级斗争理论。
下面,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唯物论的基本原则。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现实的和基本的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强调了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这种唯物论观点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准确把握社会历史的基本规律。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历史唯物论。
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驱动这个过程的关键力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并最终推动社会历史朝着共产主义的方向发展。
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为后来的社会历史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是由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推动发展的。
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决定了社会历史的走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与压迫现象,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提出了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路径。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才能得出真理。
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指导实践并实现社会的改造。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批判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对社会实践的不断批判和改造。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
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类才能充分实现自己的潜力和个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制度和文化环境,使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思想体系,不仅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也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革命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旨在回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唯物主义的思想基础。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社会的物质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把人类观察物质世界的要素分为两个方面:物质与意识。
物质尺度的实践活动是发展人类社会的基础,通过物质生产的改变,推动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活动是物质世界的反映和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经济基础以及社会制度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二个基本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经济领域的矛盾和冲突,历史的推动力在于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主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味着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取决于经济基础的变革。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将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强调历史的必然性。
第三个基本观点是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上的社会进步一直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阶级斗争的本质是从社会经济基础的矛盾和冲突中产生的,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的剥削关系,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第四个基本观点是人的自由和解放。
马克思主义坚信,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才能真正实现自由和解放。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被束缚于经济利益、私有财产和阶级压迫之下。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消除一切剥削和压迫,创造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社会环境。
这样的社会环境将使每个人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潜力,实现个体自由和社会和谐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观点辨正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观点辨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观点主要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主义的本体论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体,一切现象和现象背后的本质都是物质的存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强调,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主观意识的存在。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具有自己的规律性和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的思维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反映和表现,不能脱离物质的基础存在和发展。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观点强调辩证法。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论,也是对世界本体的认识和描述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辩证法的“五对范畴”,即矛盾、对立统一、运动、否定和超越。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本质上是矛盾的、运动的、发展的,并在矛盾的斗争中不断地前进和推动。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其内部矛盾的斗争推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的解决和超越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目标。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观点是基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强调物质的存在和发展是决定一切现象和现象背后的本质,同时也强调事物的矛盾和发展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把握世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结1.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指导马克思主义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
2.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实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并强调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论。
3.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认为人类历史是一种物质生产的历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对物质、运动和意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是无限发展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并通过对矛盾的分析来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5. 阶级斗争和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和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然趋势。
6. 实践和革命实践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概念,实践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革命实践论,强调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实现人类解放。
7. 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是指将来实现的一种无阶级社会,实现每个人按需取用的原则。
8. 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基础,通过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革命实践论揭示了宇宙、社会和思维发展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唯物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必须以承认自然和社会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而且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立足点。
立足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坚持唯物主义的重要表现。
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种多样的。
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因果联系。
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
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发展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过程。
判断新事物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无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定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
矛盾双方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并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正确对待矛盾,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
矛盾具有特殊性。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对事物的具体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在事物的多种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
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由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
主要矛盾之间,矛盾的主次方面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看问题办事情要抓住重点,统筹兼顾,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体现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典范。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我们必须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争取处理坚持自力更生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
要求坚持适度原则,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重视量的变化,还要学会优化结构。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
事物的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我们应当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正确对待个人成长中经历的曲折,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切忌孤立的,静止的,片面地看问题,努力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认识论主观能动性区别于物的特点。
表现为想和做,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主观能动性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制约。
我们要充分的、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想问题不能停留在事物的现象上而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与规律,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实践。
真理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对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实现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比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实践;二是认真思考,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制作,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
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一个艰苦的反复的过程。
人们应当不断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必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要坚持以矛盾分析法为核心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在认识中有特殊的作用,要重视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征。
生产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科学实验活动是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生产活动是其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实践的作用:生产活动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科学实验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的最终目的,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认识指导实践。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
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是知识青年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要在“情”“理”“行”三方面来一个转变。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改造世界有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两个方面,改造主观世界主要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改造主观世界,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也是个人在社会中的活动。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都离不开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价值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达县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人们的价值观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我国现阶段存在着各种价值观。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原则,道德原则,又是社会普遍倡导和人们应当遵循的正确价值观和价值取向(1、反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2、正确解决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互促进而共同发展。
3、使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
)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关系,坚持为人民服务,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核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集体主义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总的要求: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国家。
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尊重人,主动关心人,尊重他人正当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从整体着眼,坚持集体主义。
我们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应当做到心中有国家集体和他人,确立社会主义主人翁的思想意识,反对和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倾向。
人生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性自私论,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的。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
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两种形式。
人生贡献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尤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奋斗精神)。
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想。
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都有重要作用。
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的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
要实现理想,必须把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
要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要艰苦奋斗,发挥主观能动行,在奋斗讲理想转化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