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民经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新闻报道:张广宁在市委九届十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广州市委九届十次全会张广宁主持会议广州市委九届十次全会昨日下午在广州开幕,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主持会议并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工作。
据悉,会期两天半,会议将总结2010年工作,部署2011年工作,审议《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广州市依法治市第五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广州建设文化强市和世界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年)》、《广州市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的决定》等文件,进一步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和全省宜居城乡‚首善之区‛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开创广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张广宁在报告中指出,2010年是广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成功举办了第16届亚运会和首届亚残运会,使‚两个亚运,同样精彩‛,全城激情迸发,并实现了城市环境面貌‚大变‛工程,城市形象显著提升。
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000亿元,进出口总值突破1000亿美元,全年和‚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全面实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全省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迈出了坚实的新步伐。
张广宁说,过去的一年,是难忘的一年,也是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的一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我们收获的不仅有城市环境‚大变‛的‚面子‛,还有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的‚里子‛,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今后发展所需要的软实力:广州亚运精神和广州市民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这是用多少金钱也换不来的最大收获。
‚十二五‛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
张广宁在报告中提出,要以‚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为核心任务,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好‚十二五‛发展: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一总目标;以加快建设国际商贸中心为突破口率先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把打造世界文化名城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把建设幸福广州作为‚十二五‛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坚定不移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作为‚十二五‛发展的根本动力。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4.30•【字号】穗府办〔2024〕11号•【施行日期】2024.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穗府办〔2024〕1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4月30日广州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目录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三章优化数字经济空间布局第四章提升数字底座支撑能力第五章激发数字产业发展活力第六章释放产业数字化潜力第七章提升数智治理能力第八章凝聚数字生态合力第九章保障措施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决策部署,高质量推动广州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根据《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以及《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参照《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等文件精神与要求,结合广州实际,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基准期为2022年,规划期为2023年至2025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
第一章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以来,广州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全面发展,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数字创新能力,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路径,数字经济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中的引擎功能更加凸显。
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目 录前 言 (I)第一章 总则 (1)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4)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 (4)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 (5)第三节 土地利用目标 (6)第三章 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调整 (8)第一节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8)第二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2)第四章 农用地保护利用 (15)第一节 耕地保护 (15)第二节 基本农田保护 (16)第三节 其他农用地保护 (17)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用地 (17)第五章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19)第一节 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19)第二节 新增建设用地节约利用 (19)第三节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分类引导 (20)第六章 土地利用分区 (26)第一节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6)第二节 土地利用管制分区 (27)第七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30)第一节 中心城区控制范围 (30)第二节 中心城区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30)第三节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管制分区 (33)第八章 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35)第一节 生态用地保护 (35)第二节 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35)第三节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36)第九章 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 (38)第一节 土地整治 (38)第二节 “三旧”改造 (40)第三节 重点发展区域和建设项目 (40)第十章 区、县级市土地利用指导 (42)第一节 区、县级市规划指导原则 (42)第二节 区、县级市规划指引 (43)第三节 各区、县级市指标分解 (46)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8)第十二章 附则 (53)附表: (54)图 录1、土地利用现状图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3、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4、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5、土地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图6、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7、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8、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9、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管制分区图前言广州市地处东经112°57′~114°3′,北纬22°26′~23°56′,是广东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辖十区两县级市。
关于修建道路的请示
关于修建道路的请示关于请求__驻广州总领事馆无偿援助修路资金的申请__驻广州总领事馆:我*地处__市市区南郊,辖区人口大约3万人。
我*下辖的__居委会,管理三个自然村,共1450人。
该社区位于__市郊区,地理位置偏僻。
社区居民多以种植蔬菜等农作物、养殖虾鱼等水产品为生,总体经济实力薄弱。
特别是由于交通不便,极大地影响了该社区的产品运输、居民出行、环境建设,严重地制约了该社区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日益严重阻碍新村发展的问题,我们决定为该社区修建一条横跨新村生活区和种养区、连通__大道的道路。
根据调研论证,这条道路修好后,将给该社区带来全方位的促进。
主要体现在:一、促进种养业的发展。
生产区内有虾塘、鱼塘1000多亩,甘蔗、木薯近千亩,以及多个养猪点。
一直来,由于道路狭窄崎岖、雨天泥泞,车辆几乎无法通行,直接影响了生产资料和产品的运输,增加了生产成本,影响了种养户的生产和再发展的积极性。
道路修好后,将彻底地改善交通运输环境,以上各种问题也同时迎刃而解。
一旦降低了生产成本,将会极大地刺激新村的经济主体——种养业的高速发展。
二、加强招商的吸引力。
新村拥有较为廉价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但由于交通不便,其有利资源一直未能充分利用,错过了很多发展机会。
道路建设完成以后,将能为外来投资者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
通过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形成配套的农产品种植、加工体系,从而带动新村乃至镇辖区的。
参考参考,把实际困难如实反映网上的写作都是要收费的,不嫌弃的话把你的材料告诉我我帮你整理一下,不过要下周一,或者和这个网友联系一下请她帮帮忙:/s/blog_4a69ab0b0__nl.html 是村里修路,先看村委经济建设,有钱的话只要有提议,我想村委会修的,不需要哪些条条杠杠,如果是修交通要道,申请书需要一级级向上报,称呼要写明白,修路的原因及用途,涉及有力的各个方面,有利于群众利益的情况,这种事也需要根据当地视情而定题目:关于修建某某公路的请示主送单位名称:__开头提出要修路的原因:如:为改善交通状况,促进我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建议对路进行整修,现请示如下:修路的目的和理由及依据修路带来的作用修路的初步方案经费来源及施工请求政府解决的问题当否,请批示。
广州开发国际会议市场的SWOT分析
广州开发国际会议市场的SWOT分析广州开发国际会议市场的SWOT分析1.优势分析:( 1) 区位优势。
广州位于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珠三角核心经济圈, 是中国华南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主要枢纽, 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是“珠江三角洲———华南会展经济产业带”的核心。
广州毗邻中国香港、中国澳门,连接东南亚, 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贸易口岸, 其市场辐射能力近至广东省、华南地区, 远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各国, 中国经济可以通过广州及整个珠三角地区走向全世界。
广州会展会议经济面向的市场空间大,区位优势明显。
( 2) 雄厚的经济实力。
经济实力是承接会议的重要物质基础。
广州经济总量居华南之首, 2007 年广州市生产总值( GDP) 突存7000 亿元大关, 达7050.78亿元, 比上年增长14.5%, 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位居第三, 仅次于北京、上海。
因此, 广州具备开发国际会议市场的雄厚经济实力。
( 3) 良好的会议场所条件。
广州拥有国内一流的会议基础设施,大中小各类会议场所、会议型酒店设施体系齐全, 可满足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会议市场的需求。
目前,广州地区的会议场所众多。
其中,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尤为突出,其总建筑面积31.6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包括BCD三栋会议展览中心和A、E两栋东方国际会议酒店。
会议中心拥有17万多平方米的会议场地,其中包括6万平方米的展览场地及各类会议厅堂共65个,包括2500座世纪大会堂、250座主席团专用会议厅和中型会议厅,一间1200座岭南会议厅、两间500座国际会议厅、21个地级市命名的中型会议厅及其他中小型会议室,东方宴会厅等。
会场内配备同声传译系统、电子表决系统,中央控制系统,会议发言系统和声控系统、会议音视频电子刻录系统等国际先进设施、设备,能够满足不同规模、类型的会议需要。
东方国际会议酒店分为南座(A 栋)和北座,两座酒店占地14万平方米,拥有1112座客房,配套设施完善,服务项目一应俱全。
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之选择题
近现代史纲要复习之选择题单选题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B)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半资本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A)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A)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D)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5.我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C)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D.《天津条约》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B)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C.中日甲午战争D.义和团运动2.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在于(C)A.列强之间的矛盾B.国际舆论谴责列强侵略中国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D.中国的实力3.被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A.林则徐B.魏源C.郑观应D.康有为4.“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出自(B)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C.《天演论》D.《盛世危言》5.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C)A.帝国主义的强大B.经济技术的落后C.社会制度的腐败D.中国军队军事素质差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地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C)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四洲志》2.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D)A.富国强兵B.均贫富、等贵贱C.维新变法D.中体西用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A)A.资产阶级改革运动B.资产阶级革命运动C.地主阶级改良运动D.工人运动4.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C)A.民用工业B.新式学堂C.军用工业D.新式农场5.戊戌维新运动中维新派主张建立的政治制度是(B)A.封建君主制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D.议会民主制6.提出“三纲四维之道不可变",ldquo;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的主张是nbsp; (B)A.维新派B.洋务派C.革命派D.立宪派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B)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华兴会D.中国国民党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五五宪草》C.《中华民国约法》D.《变法通议》3.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D)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4.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B)A.要不要向西方学习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D.要不要社会革命5.标志着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重大事件是(C)A.新文化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创立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 9 1 9—1 9 4 9)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1919—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是(A)A.反对帝国主义B.反对封建主义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D.反对民族资本主义2.1919—1949年,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依旧占优势的是(C)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封建经济D.官僚资本主义经济3.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在哪方面开始的(B)A.交通业B.金融业C.农业D.工业4.在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建国方案是要(B)A.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D.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C)A.科学、进步B.独立、富强C.民主、科学D.自由、民主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B)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北伐战争3.中国共产党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是在(B)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4.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C)A.中共杭州西湖会议的召开B.中共“三大”的召开C.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D.中国国民党“二大”的召开5.俄国十月革命后,最早在我国宣传马克思主义、赞扬十月革命的是(D) A.陈独秀B.毛泽东C.李达D.李大钊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1927年4月建立的国民党南京政府所代表的阶级是(B)A.工人阶级B.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C.农民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2.中国共产党开创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A.井冈山B.湘鄂西C.左右江D.鄂豫皖3.中国共产党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是在(B)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4.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于(A)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百色起义5.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C)A.议会斗争B.经济斗争C.武装斗争D.文化斗争6.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根本的原因是(D) A.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B.创建了新型的人民军队C.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D.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革命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于(A)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华北事变D.西安事变2.全国性抗战开始于(C)A.华北事变B.皖南事变C.七七事变D.西安事变3.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B)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大捷D.阳明堡大捷4.中国共产党在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A)A.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B.斗争到底的原则C.实事求是的原则D.团结合作的原则5.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是(D)A.没收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B.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归国家所有C.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D.减租减息6.日本制定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去,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以图将来”的侵略方针,表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目的是(D) A.让东北三省独立出去,建立新的国家B.实现东三省自治C.更好地帮助东三省发展D.侵占东北,进而侵占全中国7.中共全面抗战路线与国民政府片面抗战路线的最大区别在于(C)A.要不要抗日B.在正面战场,还是在敌后战场抗日C.依靠哪些力量抗日D.采取哪种方法抗日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B)A.七七事变的爆发B.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播发《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C.红军改编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B)A.中共五大B.六届六中全会C.中共七大D.七届二中全会2.整风运动的最主要的任务是(A)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D.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3.提出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的会议是(B)A.1947年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4.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执政党建没问题的是(B)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七届三中全会D.中共七届四中全会5.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A)A.中原解放区B.山东解放区C.东北解放区D.西北解放区6.中国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指(B)A.统一战线、群众路线、党的建设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C.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党的建设D.群众路线、武装斗争、土地革命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7)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性质是(D)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新民主主义社会2.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全国人民集中力量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中不包括(B)A.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B.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C.恢复国民经济D.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3.1951年底到1952年,党和政府开展了(A)A.“三反”、“五反”运动B.镇压反革命C.土地改革D.抗美援朝4.建国之初,新中国同苏联订立的中苏同盟条约是(D)A.《中苏北京条约》B.《中苏莫斯科条约》C.《中苏军事协议书》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5.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定位是(C)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C.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与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矛盾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标志着20世纪中国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的重大事件是(C)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3.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的赎买政策是(B)A.“四马分肥”B.定股定息C.加工订货、统购包销D.国家资本主义4.我国在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的方针是(A)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逐步过渡B.利用、限制、改造C.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D.鼓励、支持、扶助5.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A)A.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辩证统一C.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D.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是(B)A.和平赎买B.国家资本主义C.利用、限制、改造D.互助合作7.我国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是(C)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C.全行业公私合营D.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C)A.解决敌我矛盾B.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D.解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A)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3.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的八字方针是(B)A.调整、改革、整顿、提高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C.调整、巩固、改革、提高D.调整、改革、充实、提高4.毛泽东系统论述社会主义矛盾问题的著作是(D)A.《反对本本主义》B.《论十大关系》C.《矛盾论》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5.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是(D)A.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B.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消极影响C.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集体领导原则遭到破坏D.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思想认识上没有完全弄清楚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新时期的标志是(C)A.中共十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大2.标志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任务的是(B)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1980年邓小平所作的关于《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D.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3.下列会议中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D)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三大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C)A.中共十四大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六大D.中共十七大5.首次将“和谐”列入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的文件是(B)注:答案确实是B,但原书上写的D,用哪个大家自己斟酌好了,感谢热心的同学发现问题。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本次《总规》规划区范围为广州市域,包括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萝岗10个市辖区以及增城、从化2个县级市,面积7434.4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和规模一、城市性质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省会,我国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南方国际航运中心。
二、发展目标坚持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城市发展理念。
大力推进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实现重大突破。
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水平、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将广州建成广东省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和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全面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
三、城市规模根据国家住建部对《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的批复,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17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管理服务人口2000万人(包括户籍人口、非户籍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在内)。
四、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从城市到区域,强化区域中心在全国层面,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在泛珠江三角洲层面,加强区域合作,拓展腹地,成为广东服务泛珠江三角洲的集聚辐射中心。
在珠江三角洲层面,深化粤港澳合作,携领珠三角一体化发展。
在广佛肇经济圈层面,加快广佛肇经济圈建设,重点推进广佛同城化发展。
从制造到创造,发展现代产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推进产业高端化、集群化、融合化发展。
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从实力到魅力,建设文化名城保护历史传统文脉。
重点保护与修复反映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岭南文化中心地、中国近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的“四地”特色的空间载体。
凸显现代特色风貌。
广州市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印发《广州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方案》的通知
广州市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印发《广州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01.11.14•【字号】穗退管字[2001]3号•【施行日期】2001.1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离退休人员管理正文广州市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印发《广州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方案》的通知(穗退管字〔2001〕3号)各区、县级市退管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广州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方案》业经10月31日市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全委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市退管办反映。
二00一年十一月十四日广州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方案为积极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加快建设我市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党十五大的要求,以及《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国发〔2000〕42号)、《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党十五大提出建立一个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宏伟目标,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密切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加快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步伐,力争在2-3年内,将我市企业的退休人员转由社会化管理,努力开创退管工作的新局面。
二、发展目标“十五”时期,重点抓好建立和完善各级退管机构和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网络的建设,加快推进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进程,争取在2-3年内建立起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管理服务体系,将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
(一)在思想认识观念上,实现退休人员向适应新管理体制的转变。
加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宣传,明确社会化管理的目的和意义,使退休人员自觉接受新的管理体制。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4.20•【字号】穗府〔2021〕7号•【施行日期】2021.04.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穗府〔2021〕7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广州市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批准。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州市人民政府2021年4月20日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目录第一章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第一节发展环境第二节指导方针第三节主要目标第二章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市第一节以“一区三城”为主阵地打造科技创新轴第二节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第三节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型企业第四节建设全球人才创新创业高地第五节创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第三章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一节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节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第三节促进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第四节加快建设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第五节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第六节优化产业发展战略布局第四章加快数字化发展,建成国际一流智慧城市第一节建设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第二节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第三节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第五章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城市第一节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第二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第三节着力拓展投资空间第四节积极融入和推动国内大循环第五节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第六章构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增创改革发展新优势第一节优化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第二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第三节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第四节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第五节建设社会信用样板城市第六节提高创造型引领型改革综合效能第七章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第一节深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第二节积极拓展全面开放空间第三节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第四节加快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第八章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引领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第一节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建设第二节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第三节引领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第九章强化全周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品质第一节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第二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第三节建设安全韧性的市政基础设施第四节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质增效第五节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第十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第一节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第二节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第三节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第四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十一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广州样本第一节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第二节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第三节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第四节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第十二章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城市范例第一节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第二节打响“四大文化品牌”第三节构建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四节打造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第五节建设世界体育名城第十三章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打造现代化教育高地第一节提升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第二节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创新发展第三节加快高等教育高水平特色化发展第四节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第五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第十四章完善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国际一流健康城市第一节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第二节全面推进医疗高地建设第三节打造中医药强市第四节发展高水平健康服务产业第五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第六节实施健康促进行动第十五章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第一节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第二节促进高质量就业和收入稳步增长第三节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第四节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第五节保障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第六节建设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第十六章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最具安全感城市第一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第二节保障经济安全第三节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第四节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第五节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广州第六节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第十七章加强规划实施保障,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第一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第二节健全统一规划体系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目录第一章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节发展环境第二节指导方针第三节主要目标第二章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一节以“一区三城”为主阵地打造科技创新轴第二节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第三节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型企业第四节建设全球人才创新创业高地第五节创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第三章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第一节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节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第三节促进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第四节加快建设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第五节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第六节优化产业发展战略布局第四章加快数字化发展,建成国际一流智慧城市第一节建设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第二节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第三节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第五章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大循环第一节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第二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第三节着力拓展投资空间第四节积极融入和推动国内大循环第五节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第六章构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增创改革发展新优势第一节优化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第二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第三节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第四节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第五节建设社会信用样板城市第六节提高创造型引领型改革综合效能第七章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第一节深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第二节积极拓展全面开放空间第三节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第四节加快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第八章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第一节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建设第二节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第三节引领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第九章强化全周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第一节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第二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第三节建设安全韧性的市政基础设施第四节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质增效第五节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第十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第一节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第二节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第三节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第四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十一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一节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第二节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第三节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第四节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第十二章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一节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第二节打响“四大文化品牌”第三节构建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四节打造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第五节建设世界体育名城第十三章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第一节提升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第二节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创新发展第三节加快高等教育高水平特色化发展第四节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第五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第十四章完善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第一节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第二节全面推进医疗高地建设第三节打造中医药强市第四节发展高水平健康服务产业第五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第六节实施健康促进行动第十五章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第一节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第二节促进高质量就业和收入稳步增长第三节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第四节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第五节保障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第六节建设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第十六章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最具安全感城市第一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第二节保障经济安全第三节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第四节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第五节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广州第六节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第十七章加强规划实施保障,第一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第二节健全统一规划体系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机制附件1 广州市“十四五”时期十大工程表附件2 名词解释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重点明确“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必须遵循的原则、主要目标、重大任务,并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展望,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重要依据,是我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岭南文化产业园策划方案
第三部分
核心项目
核心项目设计
岭南民俗风情主题公园 岭南民间/民俗主题博物馆 岭南画家村 岭南民间工艺美术品街区 岭南文化主题酒吧街 岭南风味美食街
项目总体规划图
岭南民俗风情主题公园 岭南民间/民俗主题博物馆 岭南画家村 岭南民间工艺美术品街区 岭南文化主题酒吧街 岭南风味美食街
把原“世界大观”公园内外的景点进行主题改建:如“客 家
二. 广州市环境
实现广州市“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目 标 天河区面临结构调整的战略转型期 推进广州市东部建设的要求 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天河区综合竞争力 发挥文化产业集聚区的集群优势
三. 消费市场分析
本项目为全国首个以“岭南文化”为主题的产业园,原 创性和个性化的文化项目对市场竞争具有制高优势。 根据文化消费的演进规律,岭南特色文化娱乐项目是 将来一段时期内文化市场的主流。 通过对广州市以及周边城市消费者消费习惯和经济收 入水平调查分析,文化消费有较大空间,也有较大的 群体。发展此类项目的商业风险不大,预期效益较高。
项目总述
岭南文化产业园是由广东省文化厅/广州市文化局/天河区人民政府等单 位的专家共同规划的,利用原天河区”世界大观”改建而成,占地面积48万
平 方米 。岭南文化产业园是在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的前提下,在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建设经济和文化强省的目标激励下, 在政府出台文化产业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引导下,实现天河区经济结构调整 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下开发建设的,积极迎合了形势
第二部分
项目宗旨和原则
一. 项目的指导思想
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扶持相结合 坚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促进
二.项目宗旨
提高广州的城市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改善广州的城市投资环境. 提升广州的城市的文化品位. 满足和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促进广州的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新兴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穗府办规〔2017〕7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新兴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新兴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穗府办规〔2017〕7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新兴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发展改革委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5月18日广州市新兴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充分发挥我市新兴产业发展资金的产业引导和激励作用,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市产业向高质高端高新方向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和我市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市新兴产业发展资金的预算、申报、审批、监督检查等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新兴产业发展资金,是指市本级财政从公共财政预算资金中安排,按法定程序纳入市发展改革委部门预算管理,用于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财政资金。
资金来源包括:(一)2013年开始,连续安排共计40亿元用于设立广州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的财政专项资金;(二)2016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安排12亿元用于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共计60亿元。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新兴产业,是指《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领域居于主导性地位、处于高成长过程中的产业。
第五条新兴产业发展资金使用遵循以下原则:(一)分类扶持。
根据项目不同类型和资金支持方式,分类征集和遴选优质项目,提高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珠江三角洲村庄规划公众参与的形式选择与实践_许世光
P u b l i c P a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2年 第36卷 第2期VOL.36 NO.2 FEB. 201258【作者简介】许世光(1981-),男,硕士,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工程咨询师。
魏建平(1971-),男,硕士,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南沙分院院长,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曹 轶(1972-),男,硕士,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南沙分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魏立华(1977-),男,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修改日期】2011-04-15【文章编号】1002-1329 (2012)02-0058-08【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 【摘要】村庄规划是协调城乡发展矛盾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农村民主制度的框架下,公众参与是农村民主实践在村庄规划中的重要体现。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村庄规划公众参与方面的突出特征,结合项目的实践对村庄规划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形式进行分析,提出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是现阶段切合珠江三角洲实际情况的公众参与方式。
【关键词】村庄规划;公众参与;形式;珠江三角洲ABSTRACT: Village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way to coordinate the urban-rural contradiction.Under the framework of democratic system inrural china,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village planningis a significant form of democracy. Based on thestudy ove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lementation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village planning in PearlRiver Delta, this paper argues that at present villagercongress is a suitable for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Pearl River Delta.K E Y W O R D S : v i l l a g e p l a n n i n g ; p u b l i cparticipation; form; Pearl River Delta 1 引言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
广州十二五规划
广州十二五规划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
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
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4.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
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明显,现代产业体系初具雏形,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预计为5.0∶50.4∶44.6,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40∶60。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形成规模化、高级化发展格局。
现代服务业加快壮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农业稳步推进。
——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三旧”改造全面推进,宜居城乡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
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预计2010年城镇化率达64.0%。
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取得一定成效,珠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提速。
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4.27•【字号】穗府[2006]14号•【施行日期】2006.04.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穗府[2006]14号)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州市人民政府二○○六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序言“十一五”时期乃至2020年,是广州精心打造经济中心、文化名城、山水之都,建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
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本纲要对“十一五”时期全市发展的方向、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作出了总体部署,是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也是编制本级和下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依据。
第一篇全面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五”时期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挑战和考验的五年,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
广州坚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提前实现“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现代化大都市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十五”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8%,高于计划目标1.8个百分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16.8%。
2005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5115.75亿元,比2000年接近翻一番,在国内城市中居第三位;按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分别达到8393美元和652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由2000年的0.91吨标准煤下降为2004年的0.78吨,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广州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广州港“十一五”发展规划实施意见》
体, 自北 向南依次是环渤海地区 、 长江三角洲地 区 、 东南沿
海 地 区 、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和 西 南 沿 海 地 区 :各 大 域 沿 海 珠 港 口群 将 通 过 各 自区 域 内外 的 多 种 运 输 方 式 构 成 的 综 合
交通 部综 合规划 司司长 董学 博等 会上 , 翁孟勇 、 王庆云 、
运输 网络 , 促进 沿海 港 口向规模化 、 集约化 、 现代化方向发
展 , 应 国家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需 要 , 通 部 与国 家 发 改 委 联 适 交 合 编制 了《 划 》并 于 今 年 8月 l 规 , 6日经 国 务院 审 议 通过 : 《 划 》 确 中 国沿 海 将 逐 步 形 成 五 大 区域 的 港 口群 规 明
的发展 目标 , 划“卜 谋 一直” 间的重点项 目建设 。张广 宁 期
指 出 , r对 服 务 广 州 市 经 济 发 展 大 局 、 固 经 济 中心 地 港 I 巩 位 具 有 重 要作 用 ,意 见 》 合 广 州 经 济社 会 发 展 的 实 际 需 《 符 要 , 利 于更 好 地 推 动 广 州 港 的 下 一 发 展 , 州 m 委 、 有 步 广 市 政 府 将 全 力支 持 广 州 港 做 大 做 强 。 ■ ( ) 琼
副 部 长 翁 孟 勇 介 绍 , 着 我 国经 济 的 快 速 发 展 , 国 随 我 沿 海 港 口的 建 设 和 发 展 也 取 得 了 巨大 成 绩 : 截 至 20 0 5年
f 最后强渊 , 国沿海港 口布 局规划作为 国家级 的布 t k 仝
局 规 划 , 务 于 田家 经 济 安 全 、 会 进 步 、 易 发 展 、 构 服 社 贸 结 调 整 , 现 了 家 发 展 现 代 化 港 口 和 综 合运 输 的 意 志 。住 体 中央 干地 方 各 级 政 府 的共 同 努 力 下 ,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指 导 u 在 下 , 循 市 场 发 展 规 律 , 挥 企业 住 港 口建 设 、 营 中 的 主 遵 发 经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广州政报》
【年(卷),期】2016(000)010
【摘要】<正>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2016]6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已经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6年3月16日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第一节过去五年发展成就第二节认识新常态新特征第三节把握新机遇新挑战第四节精准发力重点突破
【总页数】128页(P1-1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25
【相关文献】
1.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土地利用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J], ;
2.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科技创新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J], ;
3.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消防工作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J], ;
4.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J], ;
5.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麻涌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麻涌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189.93亿元。
目前,已经形成粮油加工和港口物流两大主导产业和造纸、化工、电子、纺织、建材等支柱产业。
拥有一批具备国际、国内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和优势企业,如以统一嘉吉、华南油脂、中谷油脂、中盛粮油等为主的粮油加工企业群,以玖龙纸业、中成化工、奇声电子、德永佳纺织为龙头的优势企业等,正在形成以南玻、蓝星为主的玻璃建材企业群。
3、稳步推进镇、村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
稳步推进镇、村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强化镇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进一步健全村级民主决策、党务村务公开制度,不断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和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
加快农村各项体制改革。
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和“村改居”工作。
至2005年基本完成了全镇14个村(社区)的股份合作制改革,顺利完成了麻二的“村改居”试点工作,以改革促进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以第三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农村集体资产审计制度、公示制度和考核制度,以点带面推进了农村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乘着“十县百镇千村示范工程”的东风,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大力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基本建立了公共财政框架。
4、社会稳定,各项事业平稳发展。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实施“全民安居”等十大工程。
配合市“科技东莞”、“商贸东莞”、“创业东莞”、“平安东莞”四项工程,推动全镇各项事业平稳发展。
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民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障体系,落实解决贫困村组“一保五难”问题。
进一步完善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低保和五保对象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保率达到100%。
2000年、200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 6.64‰和8.04‰,计划生育率89.24%和92.48%,均控制在预定目标内。
“平安东莞”工程使我镇治安有明显好转。
“科技东莞”和“创业东莞”工程加大了我镇人才培养和镇村政权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人民政府(2006年3月23日)《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是我市在党中央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是新时期广州全面推进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的规划纲要。
市委、市政府对《纲要》草案的编制工作高度重视,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编制工作的领导。
市委、市政府对《纲要》的编制进行了多次反复研究,形成了《纲要》草案。
现对《纲要》草案作如下说明:一、《纲要》草案的编制过程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从2004年上半年至今,《纲要》草案编制工作扎实稳步推进,编制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前期调查研究阶段。
2004年初,开始组织市“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前期研究工作,对涉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的26个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课题大体可分三类:一是具有战略性、综合性和政策性的课题,如“十一五”时期广州总体发展思路研究;二是破解影响广州中长期发展难题的课题,如广州建设现代化大都市进程中的城市管理问题研究;三是增强政府执政能力方面的课题,如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等。
前期课题研究成果为《纲要》草案的编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基本思路》起草阶段。
在充分吸纳前期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起草形成了《广州市“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并于去年3月21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之后印发全市各级相关部门,要求依据《基本思路》抓紧推动15个专项规划和各区(县级市)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纲要》草案编制阶段。
去年4月以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基本思路》为基础集中精力起草《纲要》草案,8月上旬形成了《纲要》草案的基本框架。
10月以来,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学习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努力把握林树森书记和张广宁市长在市委八届五次全会上所作报告的精神,全面系统地对《纲要》草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并先后经2005年12月31日市政府第94次常务会议和2006年2月14日市委常委会2006年第三次会议讨论通过。
在《纲要》草案编制的过程中,领导小组办公室多次与市人大和市政协专门委员会沟通,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
另一方面,加强与国家和省“十一五”规划纲要衔接,力求使《纲要》草案的主要内容和重大项目在国家和省的纲要中得以体现。
经衔接,南沙开发被列为省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广州100万吨/年造纸基地、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工程、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广州地铁项目等数十个重大项目新增到省的“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表中。
二、《纲要》草案编制的出发点《纲要》草案的编制,始终紧扣市委《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市委《建议》)精神,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与广州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把握广州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基本特征,紧紧围绕广州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总体上遵循以下五个要求:(一)充分体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要求。
改革开放26年来,广州抢抓机遇,积极发挥先行优势,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但经济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仍然存在,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还需努力。
《纲要》草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内容安排上,更加突出营造“两个适宜”的城市环境;更加突出促进产业协调发展;更加突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加突出统筹城乡发展;更加突出深化改革开放;更加突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力求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各个领域,贯穿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二)充分体现抢抓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的要求。
《纲要》草案在全面分析我市“十一五”时期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市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必然性:一是面对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经济科技上整体占有优势的压力,广州要加快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必须靠发展。
二是面对国内各地区抢抓本世纪头20年战略机遇期,深化改革、积极开放、竞相发展的势头,广州要继续巩固和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必须靠发展。
三是解决我市自身存在的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发展尚需进一步协调,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还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还是要靠发展。
因此,《纲要》草案通篇体现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三)充分体现现代化大都市战略取向的要求。
《纲要》草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战略定位和功能要求,立足广州实际,面向珠三角、华南乃至东南亚,精心谋划广州的发展思路,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城市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创新能力和文化名城建设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强化中心城市地位的重大举措。
(四)充分体现以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推动发展的要求。
自主创新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是一个城市获取强大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市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刚刚超过50%,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还有差距,因此,《纲要》草案突出强调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的强大推动作用,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机结合,着力构筑具有领先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坚持集中力量,跨越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尽快培育一批生产规模大、自主创新能力强、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坚持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战略,充分发挥科教和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五)充分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纲要》草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实践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纲要》草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通过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通过强化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动力保障,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活力,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同时,突出强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广州的和谐社会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三、《纲要》草案的主要内容《纲要》草案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我市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纲要》草案以序言开篇、规划实施结尾,主体内容分为六篇二十六章,内容大体上与市委《建议》相呼应。
序言,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乃至2020年,是广州建设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
《纲要》草案根据市委《建议》编制,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全市加快推进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重大举措。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3号)要求,《纲要》将作为编制本级和下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依据。
第一篇是全面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
《纲要》草案总结了我市“十五”时期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发展站在新起点,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年均增长13.8%,高于计划目标1.8个百分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16.8%;二是产业发展呈现新格局,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城市发展取得新成就,行政区划结构日益优化,特别是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工程(首期),广州大学城一期工程,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工程,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地铁二号线、三号线首段、四号线大学城专线段,南沙港快速路等一批事关我市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相继建成使用,广州陆海空交通枢纽齐备,已完成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空间结构支撑体系的战略布局;四是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中介服务与信用体系建设、政府职能转变、市场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对外开放进入了依靠结构和质量取胜、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的新阶段;五是社会发展取得新进步,教育事业实现大跨越,文化体育卫生事业全面进步,中国音乐“金钟奖”永久落户广州,成功举办全国“九运会”,顺利取得2010年亚运会主办权;六是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总体上达到了比较宽裕的小康水平,正向富裕型小康转变。
《纲要》草案综合分析我市“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环境,归纳出了“六大机遇”和“四大挑战”。
从机遇看,我们将恰逢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全面实施,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速的良好氛围,特别是2010年主办第16届亚运会蕴藏着我市新一轮发展的契机。
同时,我们也面临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性转变、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资源环境制约日益突出、和谐社会建设任重道远的压力和挑战。
《纲要》草案基于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新环境和新特征的把握,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为充分体现市委《建议》的精神,《纲要》草案的发展原则全面贯彻市委《建议》提出的六个“更加突出”的提法和精神;提出的指导思想完全与市委《建议》确定的指导思想一致。
《纲要》草案从广州实际出发,结合现代化大都市的功能要求提出了六大建设目标,即:经济中心、国际都会、创业之都、文化名城、生态城市、和谐社会。
每个目标都有定性描述和定量指标,使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目标更加具体化和明晰化。
围绕这六个目标,《纲要》草案共设臵了27个定量指标。
我们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指标设臵上,要符合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时代要求,要突出结构和效益的指标,突出人文的、社会的指标,突出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指标,突出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指标,突出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的指标,《纲要》草案中直接与生态环境、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相关的指标就有16个。
二是指标测算上,注重历史经验数据分析、模型分析和趋势分析相结合,注重专家观点与相关研究成果相结合,注重有效促进发展与保留适当余地相结合。
三是指标分类上依照国家规划的做法,把指标属性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
其中,预期性指标是政府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并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臵,努力争取实现;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责任的目标,是市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众利益领域对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过合理配臵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