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东莞年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01年3月28日
2000年,东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三讲”、“两思”教育为动力,以“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总目标总任务统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努力扩大社会总需求规模,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发展。国民经济持续稳健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实现了发展和改革的各项预期目标,超额完成了“九五”计划的主要任务。
二、农业
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调整。针对全国性的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总量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情况,加大了对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力度。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2.77万亩,比上年调减9.88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46.56万亩,调减9.29万亩;粮食总产量20.41万吨,调减17.45%,其中稻谷产量18.35万吨,调减17.87%。主要经济作物保持稳定。蔬菜种植结构明显优化,名优、新特、精细品种增加,反季节和无公害化生产加强。全年蔬菜面积40.73万亩,蔬菜总产量65.82万吨;水果总面积29.76万亩,水果总产量12.94万吨。
国企改革成果显著。2000年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关键一年,我市把推进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实施关闭、停产和重组作为扭亏脱困工作的重要手段。在把好资产处置关、职工安置关、债务落实关,多渠道筹集资金,及时发放解困金的前提下,全市关停并转了18家包袱重、产品无市场、职工人数较少、扭亏无望的国有小企业。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加快优势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2000年,有13家大中型国有企业作为我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示范点,逐步完善了“三会四权”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2000年这13家企业实现利润7.4亿元,比上年增长25%。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市经贸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顺利地接管了179家国有、二轻及市属集体企业,国有工业企业基本完成了转制任务。
广州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广州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作者:来源:发表日期:2002-04-28浏览次数:保护视力色:字体大小:大中小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州市抓住机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促进出口,积极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全年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台阶。
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和人均GDP跃上新的台阶。
据初步统计,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001.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保持了“九五”时期以来年均经济增长13%左右的增速,广州已成为国内GDP总量超3000亿元的三大城市之一。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4.19万元,增长11.7% ,按当年国家平均汇率计算,突破5000美元,在国内大城市中位居前列。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从三次产业情况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2.05亿元,比上年增长8.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31.09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68.55亿元,增长14.1%。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62∶41.89∶54.49 调整为3.40∶41.01∶55.59。
价格总水平微幅下降。
2002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7.6%,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4%,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3.1%,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5%。
在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中,除烟酒用品类和居住类价格分别上升0.5%和0.1%外,其余类别价格均下降。
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6.9 %,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1%。
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3.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9%。
房地产销售价格总指数为99.6%,房地产租赁价格总指数为102%。
劳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2002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12.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51.9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34万人。
2000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00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2001年2月22日)2000年,全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总要求,坚持“开拓进取、稳中求快、加强管理、有效增长”的经济发展思路,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有效需求扩大,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目标提前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预期目标,“九五”计划目标圆满完成,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广州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据初步统计,2000年广州市国内生产总值238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42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1041.11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1247.54亿元,增长16.0%;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51: 45.67:49.82调整为3.96:43.69:52.3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45万元,增长12%,按当年国家平均汇率计算,达到4175美元,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居于前列。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提前实现了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
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列入国家考核的122户重点脱困企业脱困率为93.4%,高于考核目标27.4个百分点;市考核的275户大中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制率为80.7%,高于考核目标10.7个百分点;757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面为11.1%,低于考核目标8.9个百分点;648户中小型企业转制率为87.5%,高于考核目标2.5个百分点。
2012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公布日期】2013.03.18•【字号】•【施行日期】2013.03.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12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2013年3月18日)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和“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核心任务,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综合经济经济总量2012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551.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0.5 %。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72亿元,增长3.3 %;第二产业增加值4713.16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8617.33亿元,增长11.1%。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63∶34.78∶63.59。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5%、35.2%和64.3%。
财政收支全年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00亿元,增长8.1 %。
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2533亿元,增长6.7%;地税部门组织收入1219亿元,增长6.2 %。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102.25亿元,增长12.5 %。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343.76亿元,增长13.3%。
价格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3.0%,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4.3%,服务项目价格上升0.2%。
表1:2012年广州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3%。
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下降1.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升0.7%。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6%。
广州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广州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作者:来源:发表日期:2001-04-28浏览次数:保护视力色:字体大小:大中小2001年,面对世界经济增势放缓、外需拉动明显减弱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采取了调整结构、扩大内需、深化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上下同心协力,努力克服困难,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市环境面貌实现“三年一中变”目标,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据初步统计,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684.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5.73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136.51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1452.59亿元,增长13.5%;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97:43.44:52.59调整为3.57:42.33:54.10。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8万元,增长10.5% ;按当年国家平均汇率计算,达到4586美元,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居于前列。
物价水平相对稳定。
2001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8.9%,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1%,其中消费品价格水平下降3.1%,服务项目价格水平上升4.0%。
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食品、衣着、耐用消费品等价格下降较大,其降幅分别为2.4%、3.7%和5.3%。
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7.9%,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1%。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0.5%,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1.4%。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
2001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07.7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1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38.6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64万人。
年末职工总人数172.2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07万人;全市私营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62.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52万人。
2004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广州市统计局【发布日期】2005.02.25【实施日期】2005.02.2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04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 2005年2月25日)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市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综合经济经济实力: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初步统计,200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115.81亿元,比1999年翻一番;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5.0%,高出预期发展目标3个百分点。
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年人均GDP为5.63万元,增长13.7%;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约合6800美元,在国内大城市中位居前列。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继续向“二、三”产业并重、“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方向调整优化。
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5.50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817.71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2182.60亿元,增长13.8%。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上年的3.02∶43.13∶53.85调整为2.81∶44.16∶53.03,第二产业提高了1.03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51.2%和47.7%。
财政收支:经济增长有效带动财政收入的增加。
全年广州地区组织的财政收入达1307.98亿元,增长17.3%。
其中,国税收入776.37亿元,增长21.3%;地税收入363.51亿元,增长10.7%。
全年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302.82亿元,增长19.2%。
其中,含增值税52.84亿元,增长40.8%;营业税79.35亿元,增长22.1%;房产税16.89亿元,增长15.5%;企业所得税32.66亿元,增长21.7%;个人所得税16.74亿元,增长9.3%。
2007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07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2008年2月29日)2007年,广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一、综合经济经济总量初步核算,2007年,广州市实现生产总值(GDP)7050.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4.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09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816.89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4072.80亿元,增长14.1%。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2.29∶39.95∶57.76。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8%、43.1%和56.1%。
财政收支全年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16亿元,增长22.4%。
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1295亿元,增长21.1%;地税部门组织收入595亿元,增长23.4%。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523.79亿元,增长22.6%。
其中,营业税123.54亿元,增长20.2%;增值税111.50亿元,增长15.3%;企业所得税59.67亿元,增长30.9%;个人所得税29.53亿元,增长27.4%;房产税26.21亿元,增长9.5%。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支出623.69亿元,增长23.1%。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2.16亿元,增长28.1%;环境保护支出4.86亿元,增长29.1%;教育支出80.77亿元,增长11.3%。
2010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以筹备和举办第16届亚运会和首届亚残运会为重心,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全市经济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任务。
一、综合经济经济总量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发展。
2010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604.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3.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05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3950.64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6464.79亿元,增长13.2%。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8∶37.2∶61.0。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38.4%和61.2%。
财政收支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全年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48亿元,增长26.1%。
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2057亿元,增长28.0%;地税部门组织收入887亿元,增长17.6%。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872.65亿元,增长24.2%。
其中,营业税177.73亿元,增长17.2%;增值税159.42亿元,增长15.9%;企业所得税93.52亿元,增长27.7%;个人所得税47.22亿元,增长21.1%;房产税41.70亿元,增长19.3%。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支出978.22亿元,增长23.8%。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4.12亿元,增长11.8%;环境保护支出24.33亿元,增长184%;教育支出112.63亿元,增长2.5%。
价格消费市场价格:消费价格明显上升。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3.2%,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4.1%,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2%。
生产领域价格:生产价格持续上涨。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2.4%。
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升4.6%,生活资料价格上升0.2%。
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上升10.9%。
X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X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经济经济总量初步核算,2008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215.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2.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72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3198.96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4849.14亿元,增长13.6%。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2.04∶38.94∶59.02。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3%、35.1%和64.6%。
财政收支全年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77亿元,增长17.1%。
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1495亿元,增长15.4%;地税部门组织收入727亿元,增长22.2%。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621.96亿元,增长18.7%。
其中,营业税127.98亿元,增长3.6%;增值税128.72亿元,增长15.5%;企业所得税75.63亿元,增长26.8%;个人所得税35.34亿元,增长19.7%;房产税31.05亿元,增长18.5%。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支出713.0亿元,增长14.3%。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9.32亿元,增长23.8%;环境保护支出7.39 亿元,增长52.2%;教育支出95.72亿元,增长18.5%。
2008年财政用于支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资金2.41亿元。
价格消费市场价格: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5.9%,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7.7%,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7%。
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9.9%,其中,生活消费价格上升9.1%,服务项目价格略升0.8%。
表1: 2008年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生产领域价格: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3.7%。
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升5.4%,生活资料价格上升1.8%。
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上升9.4%。
其中,黑色金属材料类、钢材类、化工原料类购进价格分别上升16.4%、13.1%和5.9%。
2001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2002年3月17日)2001年,面对世界经济增势放缓、外需拉动明显减弱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采取了调整结构、扩大内需、深化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上下同心协力,努力克服困难,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市环境面貌实现“三年一中变”目标,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据初步统计,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684.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5.73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136.51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1452.59亿元,增长13.5%;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97:43.44:52.59调整为3.57:42.33:54.10。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8万元,增长10.5% ;按当年国家平均汇率计算,达到4586美元,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居于前列。
物价水平相对稳定。
2001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8.9%,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1%,其中消费品价格水平下降3.1%,服务项目价格水平上升4.0%。
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食品、衣着、耐用消费品等价格下降较大,其降幅分别为2.4%、3.7%和5.3%。
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7.9%,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1%。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0.5%,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1.4%。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
2001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07.7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1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38.6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64万人。
年末职工总人数172.2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07万人;全市私营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62.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52万人。
年末我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6 %。
深圳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深圳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培育现代金融业和现代物流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
这一年,深圳顺利完成了“九五”计划的主要任务,经济总量比“八五”末期的1995年翻了一番,各项社会事业欣欣向荣,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容环境日趋优美,城市综合实力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进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
一、综合初步统计,200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65.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高出预期目标2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7.71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74.14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73.39亿元,增长9.9%。
三次产业结构为1.1∶52.5∶46.4。
按现行汇率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亿美元。
物价水平适度上升。
2000年,深圳物价总水平结束长达两年多的下降势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8%。
分项目看,服务项目上涨14.0%,居住上涨5.6%,其中水电、燃料上涨15.3%。
食品中水产品上涨4.7%,鲜菜上涨6.7%,植物油、肉禽及制品、鲜果等的价格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劳动就业工作加强。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08.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45万人,增长4.6%。
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3.87万人,下降8.6%;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75.78万人,增长2.6%;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28.89万人,增长7.8%。
完善并落实优惠扶持政策,促进下岗、失业员工再就业。
有就业愿望的登记失业员工再就业指导率达100%,全年通过各种途径使6207人实现了再就业,组织下岗、失业员工参加强制性培训4320人次。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45%。
2002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广州市统计局【发布日期】2003.03.02【实施日期】2003.03.0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02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 2003年3月2日)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州市抓住机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促进出口,积极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全年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台阶。
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和人均GDP跃上新的台阶。
据初步统计,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001.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保持了“九五”时期以来年均经济增长13%左右的增速,广州已成为国内GDP总量超3000亿元的三大城市之一。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4.19万元,增长11.7% ,按当年国家平均汇率计算,突破5000美元,在国内大城市中位居前列。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从三次产业情况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2.05亿元,比上年增长8.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31.09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68.55亿元,增长14.1%。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62∶41.89∶54.49 调整为3.40∶41.01∶55.59。
价格总水平微幅下降。
2002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7.6%,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4%,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3.1%,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5%。
在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中,除烟酒用品类和居住类价格分别上升0.5%和0.1%外,其余类别价格均下降。
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6.9 %,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1%。
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3.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9%。
2009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经济总量:2009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112.76亿元,增长11.5%。
第一产业增加值172.55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94.65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5545.56亿元,增长13.6%。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9∶37.2∶60.9。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6%、29.3%和70.1%。
二、投资1.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59.85亿元,增长22.3%;新增固定资产1564.19亿元,增长23.1%。
全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90.26亿元,增长27.7%;更新改造投资541.72亿元,增长40.4%;房地产开发投资817.34亿元,增长7.1%。
市属单位(含区、县级市及其他)完成投资2138.73亿元,占80.4%;中央、省属单位完成投资521.12亿元,占19.6%。
2.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49亿元,增长1.1倍。
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45.32亿元,增长18.0%;其中,工业完成投资537.61亿元,增长20.4%,工业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55.75亿元,增长3.5%。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111.04亿元,增长23.4%。
三次产业投资额的比例为0.13∶20.50∶79.37。
三、主要行业1.都市型农业:都市型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农业全年都市农业总收入1350亿元, 增长2.6%。
都市农业总产值1026亿元,增长4.5%。
其中,加工本地农产品产值730亿元,增长5%。
反映都市农业生产水平的特色农业产值和高新技术农产品产值分别达到2.5亿元和39亿元,分别增长12.5%和2.5%。
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8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19家,都市农业示范区30个。
农业产业化产值70亿元,增长4%;农业产业化规模达23.6%。
2.工业工业生产增速回升。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106.84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4.1%,增长9.0%,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7%。
2000年年报资料(汇总)修.doc
广州市地铁总公司2000年年报文字资料目录总经理年度报告 (2)重要经营数据 (5)地铁运营 (8)工程建设 (12)多种经营 (17)企业改革 (21)人力资源 (26)党群工作 (29)前景展望 (31)先进人物 (32)2000年总公司大事记 (34)企管总部企划部编制2001年3月12日总经理年度报告2000年,对地铁总公司来说,既是地铁二号线建设全面推进的一年,又是地铁一号线运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的一年,也是资源开发经营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一年,更是企业改革稳步推进的一年。
一年来,总公司围绕创建优秀现代企业的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贯彻“业务工作和改革工作两手抓”的方针,在按计划做好运营、建设及多种经营等各项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00年总公司实现经营收入40296万元(其中运营收入19199万元,多种经营收入21097万元),较1999年增长103%,如果不考虑地铁一号线资产折旧的因素,实现利润总额4987万元。
2000年各项工作的推进,使总公司的各种内外关系得以理顺,内部管理得到加强,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为总公司实行授权经营、实现企业化经营的战略目标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地铁建设〗一号线国家验收准备工作成绩显著。
在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总公司组织专门力量,全面展开地铁一号线国家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需整改的项目已全部整改完毕,在总共十一个专业验收项目中,已有档案、统计、卫生防疫、供电、劳动安全、工程质量、环保、通讯和规划等九个项目通过了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验收,消防和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两个专业的验收工作也已准备就绪,将于2001年初完成。
二号线工程建设全面推进。
全年完成工程实物量1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的4%,完成投资17.4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的20%。
全线土建工程33个工点全部开工,机电设备招标基本完成,工程投资控制成效显著,工程质量有所提高,安全生产连续达标,文明施工大为改观。
2004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2005年2月25日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市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综合经济经济实力: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初步统计,200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115.81亿元,比1999年翻一番;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5.0%,高出预期发展目标3个百分点。
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年人均GDP 为5.63万元,增长13.7%;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约合6800美元,在国内大城市中位居前列。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继续向“二、三”产业并重、“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方向调整优化。
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5.50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817.71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2182.60亿元,增长13.8%。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上年的3.02∶43.13∶53.85调整为2.81∶44.16∶53.03,第二产业提高了1.03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51.2%和47.7%。
财政收支:经济增长有效带动财政收入的增加。
全年广州地区组织的财政收入达1307.98亿元,增长17.3%。
其中,国税收入776.37亿元,增长21.3%;地税收入363.51亿元,增长10.7%。
全年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302.82亿元,增长19.2%。
其中,含增值税52.84亿元,增长40.8%;营业税79.35亿元,增长22.1%;房产税16.89亿元,增长15.5%;企业所得税32.66亿元,增长21.7%;个人所得税16.74亿元,增长9.3%。
全年一般预算财政支出408.24亿元,增长10.3%。
2007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发布日期】2008.02.29【实施日期】2008.02.2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07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 2008年2月29日)2007年,广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一、综合经济经济总量初步核算,2007年,广州市实现生产总值(GDP)7050.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4.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09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816.89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4072.80亿元,增长14.1%。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2.29∶39.95∶57.76。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8%、43.1%和56.1%。
财政收支全年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16亿元,增长22.4%。
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1295亿元,增长21.1%;地税部门组织收入595亿元,增长23.4%。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523.79亿元,增长22.6%。
其中,营业税123.54亿元,增长20.2%;增值税111.50亿元,增长15.3%;企业所得税59.67亿元,增长30.9%;个人所得税29.53亿元,增长27.4%;房产税26.21亿元,增长9.5%。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支出623.69亿元,增长23.1%。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2.16亿元,增长28.1%;环境保护支出4.86亿元,增长29.1%;教育支出80.77亿元,增长11.3%。
价格消费市场价格: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3.4 %(见表1),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4.4%,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1%。
2000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遵循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全国经济环境好转的机遇,积极扩大内需,增加投资,促进开放,国民经济形势稳步好转,经济增长速度逐月上升,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保持了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综合2000年,我市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提高。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588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598亿元,增长11.7%。
三大产业比例关系为:9.5:44.9:45.6,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继续居首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2990元。
市场物价继续在低位运行,呈现略有回升的态势。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2,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98.2。
社会保障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2000年末,全市福利机构350个,拥有床位9803张;共有4571个村开展社会养老保险,投保农民83.7万人;国有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金收缴率86.7%。
当前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引进外资规模偏小,合同外资下降;民间投资启动较慢;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较多,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城乡低收入家庭生活尚有困难。
二、农业2000年,我市加大“科技兴农”的力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4亿元,比上年增长3.1%。
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全年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245.0亿元,增长17.5%。
全市已有产值或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组织42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35%。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粮食总产量363.7万吨,比上年下降8.4%;全年油料产量20.9万吨,增长28.8%;肉类总产量68.6万吨,增长6.4%;蔬菜产量402.8万吨,增长1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作者:来源:发表日期:2000-04-28浏览次数:保护视力色:字体大小:大中小2000年,全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总要求,坚持“开拓进取、稳中求快、加强管理、有效增长”的经济发展思路,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有效需求扩大,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目标提前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预期目标,“九五”计划目标圆满完成,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广州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据初步统计,2000年广州市国内生产总值238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42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1041.11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1247.54亿元,增长16.0%;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51: 45.67: 49.82调整为3.96:43.69:52.3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45万元,增长12%,按当年国家平均汇率计算,达到4175美元,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居于前列。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提前实现了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
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列入国家考核的122户重点脱困企业脱困率为93.4%,高于考核目标27.4个百分点;市考核的275户大中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制率为80.7%,高于考核目标10.7个百分点;757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面为11.1%,低于考核目标8.9个百分点;648户中小型企业转制率为87.5%,高于考核目标2.5个百分点。
成功实施了一批大型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组建了广州机电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广州轻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四个资产授权经营机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完善。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3%,初步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初步构筑起类型相对齐全、辐射面较广、开放程度较高的市场体系。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就业机制市场化、社会保障社会化和服务体系网络化有新的突破。
2000年末广州全地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过200万人,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已达100%。
年末广州地区企业下岗职工1.47万人,占全市职工总数的0.8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5%。
全年已分流安置下岗职工5228人再就业,安置城镇失业人员13.48万人就业。
价格总水平稳中趋升。
2000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2.8%,扭转了上年的下降态势,其中居住类价格和服务项目类价格分别上升5.3%和17.4%。
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6%,降幅比上年收窄2.6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仍下降3.9%;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3.2%,降幅比上年收窄1.4个百分点。
二、农业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除粮食因结构调整和部分水果因自然灾害及季节性原因减产外,大部分经济作物产量有所增长。
蔬菜供应充足,花卉生产发展较快,畜牧、水产等各业也有所增长。
2000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9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农业总产值163.05亿元,增长2.0%,其中花卉总产值7.02亿元,增长24.1%。
全年蔬菜总产量306.49万吨,增长15.4%;肉类总产量32.77万吨,增长3.1%;水产品总产量32.52万吨,增长2.4%;牛奶总产量4.15万吨,增长12.1%;生猪出栏量191.44万头,增长4.4%。
水果产量32.97万吨,增长2.4%,其中全年荔枝总产量2.95万吨,比上年的6.81 万吨下降56.7%,影响农业总产值回落4.8个百分点。
都市型农业有新的发展。
优质品种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示范基地和特色品牌农产品生产区建设富有成效,带动农业生产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农业商品率达85.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乡镇企业稳步发展。
全市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634.58 亿元,比上年增长9.3%;乡镇企业总产值1567.5亿元,增长8.2%。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
2000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89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工业总产值3088.79亿元,增长14.7%。
其中,轻工业总产值1836亿元,比上年增长11%;重工业总产值1252.79亿元,增长21.8%;重工业增速高于轻工业,轻、重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59.4%和40.6%。
按注册类型分,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473.76亿元,增长7.8%;集体企业工业总产值336.69亿元,增长7.2%;股份合作制企业工业总产值15.97亿元,增长0.5%;股份制企业工业总产值211.06亿元,增长20.8%;“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1472.33亿元,增长21.9%;其他类型企业工业总产值578.98亿元,增长2.8%。
工业出口生产有较大发展。
全市工业出口产品产值712.68亿元,增长20.4%,比上年增速提高11.5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快速增长。
2000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487.3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5.78%,比上年提高3.44个百分点。
其中电子计算机及信息处理设备比上年增长51.9%,光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增长21.5%,新能源产品增长16.4%,新型材料产品增长12.6%。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改善。
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8.46%,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
成本费用利润率5.28%,上升0.6个百分点;企业盈利大幅增长,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21.58亿元,增长73.5%;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7.3%。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
全市建筑安装工作量536.23 亿元,比上年增长7.6%。
按隶属统计口径,建筑业单位施工项目个数为9587 个,比上年增加359 个;工程结算收入311.56 亿元,增长9.7%,实现利税总额15.77亿元,增长9.2%。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2000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4.19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09.07亿元,下降12.5%;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57.92亿元,增长10.2%;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56.05亿元,增长20.3%,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8.5%,近年来首次超过基本建设投资比重。
全市新增固定资产571.6亿元。
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制造业完成投资84.53亿元,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业完成投资24.74亿元,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完成投资103.16亿元,批发零售及餐饮业完成投资8.66亿元,社会服务业完成投资178.09亿元,卫生体育及社会福利业完成投资15.34亿元,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业完成投资21.48亿元。
重点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额114.74亿元,占全市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额的比重为24.6%。
其中列入市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额99.11亿元,占重点建设项目投资额的86.4%。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社会服务业和卫生体育及社会福利业重点项目投资分别占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投资的15.6%、66.0%和7.9%。
新增的生产能力和效益主要有:发电机组容量30万千瓦;变电设备能力(11万伏及以上)87万千伏安;输电线路(11万伏及以上)长度 20公里;新建公路5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7公里;长途电话交换设备40000路端等。
以推进“三年一中变”,建设适宜创业发展与生活居住的城市为目标,全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47.01亿元。
重点构建城市主骨架路网,完成了环城高速公路、内环路、广园东路一期工程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的建设和旧广从公路、广州大道、机场路、芳村大道等一批交通主干道的改造;地铁2号线、新机场高速公路、广园东路二期工程、内环路4条放射线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顺利推进。
全面推进以商业旅游中心区、珠江边、主干道边和内环路边为重点的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城市面貌又有新的改观。
商品住宅建设加快发展。
全年完成商品住宅投资249.04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占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70 %,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商品住宅施工面积2513.8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5%,占商品房施工面积的68.5%;商品住宅竣工面积673.16万平方米,增长0.6%,占商品房竣工面积的81.4%。
商品住宅实际销售较好。
全年商品住宅实际销售面积547.91万平方米,增长15.2%,占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的90.7%;全年商品住宅实际销售金额209.63亿元,增长11.7%,占商品房实际销售金额的82.1%。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综合运输能力得到加强。
全年货物运输量2.46亿吨,比上年增长1.4%,其中公路运输1.25亿吨,航空运输19.9万吨,分别增长4.5%和7.0%;铁路运输2017.6万吨,水路运输9569.16万吨,分别下降1.2%和2.3%。
旅客运输量2.34亿人次,增长6.5%,其中除水路运输下降外,公路运输19964万人次、铁路运输2817.5万人次和航空运输458.34万人次,分别增长6.9%、7.3%和10.4%。
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12454.8万吨,增长9.9%。
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127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机场货物吞吐量49.19万吨,增长9.3%。
移动电话、互联网络、数据通信等邮电通讯业务快速发展。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72.09亿元,比上年增长42.6%。
年末电话机数达329.38万部,新增49.35万部,增长17.6%;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47.38万门,新增31.68万门,增长14.7%;移动电话用户新增127.62万户,增长73.8%,年末总用户数达300.58万户;至2000年末,通过市电信部门网络线路作为出口的因特网用户达82.59万户,新增72.04万户。
城市电话普及率(含移动电话)达到117部/百人,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居于前列。
六、国内贸易市场需求趋向活跃,节假日消费成为亮点,消费结构升级加快。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2.7%。
按行业分,贸易业零售额783.78亿元,增长12.8%;餐饮业营业额208.15亿元,增长14.3%;其他行业零售额129.04亿元,增长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