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发展不均200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产业的角度讲,中国经济体存在着显著的以农业为代表的传统部门和
以工业为代表的现代部门的二元经济结构反差。

利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二元反差指数等指标测度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二元经济结构并不是沿着一条平滑轨道在持续转化,而是经常表现出波动、迂回、反复甚至强化的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不考虑物价的名义人均收入差距、剔除物价的实际人均收入差距以及人均消费差距,这三个指标均体现为以1984年、1993年和1997
年为拐点的“W型”变动轨迹。

由于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公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
之间,因此可以理解中国的基尼系数在2004年为0.46,在2005年升至0.47,远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0.40的警戒线。

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伴随着城乡居
民收入的相对收敛,因此我们尤其要关注类似于沃尔芬森的警告:“今后10年内,如果以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中国在10年―15年时间内面临的最大挑战基本上是社会正义。


2.从地区的角度讲,中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没有伴随着理论预期的区域发展收敛倾向。

在一定意义上,改革开放之后各省区的经济差距以1990年为拐点经过了一个“先减后增”的变化轨迹,而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东部地区的有限“俱乐部趋同”,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地区间收入差距实际上是逐渐扩大的。

1978年―2005年东部、中部和西部的GDP占全国比重的平均值分别为56%、26%和18%,1978年收入最高的上海人均GDP 是收入最低的贵州的14.3倍,2005年收入最高的上海人均GDP是收入最低的贵州的14.1倍。

在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水平和结构的情形下,不同区域居民的消费
水平差距和消费格局差距不仅没有缩减,反而有相对拉大的趋势。

如果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与世界其他114个经济体1965年―1997年的平均增长速度进行比较,可知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差距从全球范围来看也是极高的。

国家统计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