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案

一、课程目标

1、理解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则。

2、掌握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的形式、内容和期限。

3、了解劳动争议的解决机制和劳动监察制度。

4、掌握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

5、熟悉社会保障法的实施和监督机制。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

1、1劳动法的定义和调整对象

2、2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3、3劳动法的历史和发展

第二章劳动合同法

2、1劳动合同的定义和性质

21、2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和终止211、3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形式2111、4劳动合同的期限和试用期第三章劳动争议解决与社会监察

3、1劳动争议的定义和类型

31、2劳动争议的解决机制

311、3劳动监察制度及其实施

第四章社会保障法概述

4、1社会保障的定义和原则

41、2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和内容411、3社会保障法的历史和发展

第五章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4111、1社会保险法

2社会救助法

3社会福利法

4社会优抚法

第六章社会保障争议处理与法律责任

1社会保障争议处理

2社会保障法律责任

3社会保障监督与行政执法

第七章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国际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发展趋势。

1、2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展望。

11、3本课程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法、比较分析法等。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01

一、引言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关系到社会公正、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法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将探讨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主要内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定义与内容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

一、引言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是国家法律中关于劳动关系以及保障劳动者权

益的重要法律体系。本教案旨在通过深入理解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

基本原理和适用规定,使学生对劳动关系有更清晰的认识,增强其法

律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2. 掌握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相关规定,包括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争议解决等;

3. 培养学生对劳动关系的法律意识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

1.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规定;

2. 劳动合同的要素和基本内容;

3. 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和保障措施;

4. 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和程序。

四、教学内容

1.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1.1 劳动法的定义和作用

1.2 社会保障法的定义和作用

1.3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

2. 劳动合同的要素和基本内容

2.1 劳动合同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2.2 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变更

2.3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2.4 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

3. 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和保障措施

3.1 劳动报酬的确定和支付方式

3.2 劳动报酬的保障措施和权益保护

4. 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和程序

4.1 劳动争议的来源和解决途径

4.2 劳动争议解决的程序和机构

4.3 劳动争议解决的相关规定和保障措施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规定,引导学生思考,

并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实际案例,加深对劳动关系法律保护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过程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案

上编劳动法

第一章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劳动法学的研究对象、本位思想、基本范畴和体系结构,从而认识劳动法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节劳动法学的研究对象

劳动法学以劳动法作为研究对象。我国的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为实现劳动关系而产生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劳动法产生的历史条件。

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劳动力与劳动者在自然状态上和经济状态上都是完全统一的,商品经济是伴随着劳动力与劳动者在经济状态上的分离而发展起来的,劳动法是适应这种分离而产生的。它是要解决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那种劳动力与劳动者在经济上分离(形成财产关系)而在自然状态上又是统一的(形成人身关系)的矛盾;这种矛盾使劳动关系建立时是平等关系,而建立后却转化为隶属关系,产生了内在不平衡。而劳动法的作用正是在于通过倾斜立法来解决这种矛盾,不仅把劳动力当作个别劳动力,而且作为企业的劳动力、社会劳动力来加以关注,以克服这种内在的不平衡。

第二节劳动法学的本位思想

本位思想是权利义务观念的重心所在,是由法律所体现的利益所决定的。正是这种本位思想构成一个法律部门区别于另外一个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志。从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的演变来看,存在着国家本位、个人本位、社会本位。与三种本位思想相对应,在法律结构上存在着一元法律结构、二元法律结构和三元法律结构。

一元法律结构,这是一种以国家为本位构建的法律制度,即公法上的权力渗透到社会一切领域的一种法律结构;二元的法律结构是以公法与私法的区分为特征的法律结构;三元的法律结构是指公法、私法与社会法并存的法律结构。劳动法作为社会法的一部分,兼有公法和私法的性质。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主要内容。

2. 使学生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定义与特征

2.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

3.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主要内容

4.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5.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适用范围和实施情况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主要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件,让学生了解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实际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4. 小组研究法:分组研究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相关教材或著作。

2. 案例资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

3. 教学课件:制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教学课件。

4.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

1. 导言:介绍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定义与特征,让学生了解其基本概念。

3. 讲解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让学生理解其核心理念。

4. 讲解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权利、劳动义务、社会保障制度等。

5. 分析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其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的重要性。

6.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案

第一篇: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授课人:许培资

共19周,38个学时

通过系统、深入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就业能力。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教学重点:

1、劳动关系的概念及其内涵。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具有法律规定性。实现劳动过程在抽象意义上是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交换过程,在具体意义上是劳动力与劳动报酬的交换过程。劳动过程强调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以及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人身依附属性。

2、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它社会关系的概念及其内涵。

教学难点:

1、劳动关系与非劳动关系的区分。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强调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其体现的本质是实现劳动过程,即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交换过程。与劳动关系相区分的其它社会关系(比如承揽关系)不具有实现劳动过程的本质特征,而强调劳动结果的实现。

2、正确理解并区分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有两类调整对象,一是劳动关系,二是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它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内涵和本质已经说明。着重把握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它社会关系,其要么是劳动关系的发生前提,要么是劳动关系的必然结果,或者是劳动关系的附随关系。

1、通过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深化对劳动法调整对象的认识,提高其对劳动关系本质的把握能力。比如,区分在招聘过程中所发生关系

的性质,其与劳动关系有什么区别;在劳动者退休后其与原用人单位之间所发生的关系的性质,其与劳动关系有什么区别。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案

教案

系(部)室政法系

课程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主讲教师佘艺颖

长沙学院教务处

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训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教案可以按每堂课(一般以2节课为宜,最多不超过4节课)设计编写。教案编写说明如下:

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每堂课一个序号)。

2、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3、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4、教学重点、难点。

5、教学方式、手段和媒介。方式和手段指讲授、讨论、实验等。教学媒介指教科书、多媒体、模型、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6、教学过程(含引入新课、组织教学、启发思维等)。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

7、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8、参考书目: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9、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长沙学院教案

编号: 1

长沙学院教案

长沙学院教案编号:2

长沙学院教案

编号: 3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历史演变

第三章劳动法主体

第四章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

第五章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

第六章工资制度

第七章劳动保护

第八章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上)

第八章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下)

第九章劳动争议的处理

第一章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概述

第一节劳动与劳动法

一、劳动与劳动力

劳动,是一个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的概念。

一般意义的劳动,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过程中,使用(消费)劳动力,动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创造使用价值以满足人们需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是人类生存的首要和最基本的条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作过精辟的揭示,“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的物质变换的过程。”简言之,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消费)。

劳动法中的劳动,是指劳动力的所有者将其劳动力有偿提供给他人使用。区别于自我使用劳动力的劳动。

劳动力,指为人所具有的并在生产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的特征是:存在具有人身性、形成具有长期性、储存具有短期性、再生产具有不可间断性、投入具有不可分割性、支出具有可重复性和不可回收性。因此,劳动法对其保护有其特殊性。

二、劳动法及其适用范围

劳动法又称劳工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或总称。

1、劳动法立法现状

我国劳动法包括促进就业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工作时间法和休息休假时间法、工资法、劳动安全卫生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法、职业培训法、劳动纪律法、社会保险和福利法、职工民主管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劳动监督检查法等现行劳动法律规范

2024版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

2024版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
2024/1/25
调整对象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 劳动关系,即劳动者与用 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 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基本原则
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 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 益的原则;劳动力资源合 理配置原则。
8
劳动合同制度
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 征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 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它具有主体特定性、内容劳动权利义 务的统一性和单一性、客体劳动力具 有人身属性、是诺成、有偿、双务合 同等特征。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
2024/1/25
1
目录
2024/1/25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劳动法基本原理 • 社会保障法基本原理 • 劳动争议处理与劳动监察 • 违反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法律责任 • 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2024/1/25
3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概述
劳动法的基本概念、 调整对象和基本原则
包括公平原则、安全原则、效率原则 和法定原则。
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
社会保障法调整的对象是社会保障关 系,即社会保障主体间,在社会保障 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2024/1/25
12
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制度的概念
社会保险制度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在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 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专款基金制度。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优秀课件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优秀课件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优秀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一)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
相结合的原则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在我国劳动法
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法律、法规明 确规定了劳动者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在各个 劳动环节中的具体权利。另一方面,《劳动 法》具体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劳动义 务。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优秀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优秀
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源
劳动法产生的前提: 劳动力所有者与使用者的分离
劳动力的所有者
劳动力的使用者
劳动关系
劳动法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优秀
一、中世纪以前
虽然存在局部的、小范围的劳动关 系,但这些劳动关系要么被完全的 财产法所调整,要么被完全的身份 法所调整,由于劳动力不是完全意 义上的法律人格,因此,这些调整 劳动关系的法只能属于奴隶社会性 质或封建性质的法。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优秀
3.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国家社会保险机构与用人 单位及职工劳动者之间因执行社会保险制度而发 生的关系。
4.工会活动方面的关系:工会代表职工整体利益在 开展各种活动中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关系。
5.监督劳动法律执行方面的关系:国家劳动行政部 门、卫生部门等与用人单位之间因监督、检查劳 动法律、法规的执行而产生的关系。
动关系是劳动法规范调整的主要对象。 (2)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通过与劳动者签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学设计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学设计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学设计

前言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法律,关乎劳动者的福利与合法权益,也是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的重要依据。本文将会介绍一份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教授这门法律课程。

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们全面了解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法律规定和实际应用,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该法进行维护自己的权益。

教学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劳动合同法

1.1 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和要素 - 签订劳动合同的主体资格要求 - 合同的形式和内容要素

1.2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 劳动合同的履行与违约责任 - 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1.3 劳动合同的终止 - 用人单位辞退、解雇工人的条件 - 工人自行离职的规定

第二章:社会保障法

2.1 养老保险 -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 - 参保、缴费、领取养老金的规定

2.2 医疗保险 - 医疗保险的基本制度 - 门诊和住院医疗保险报销规定

2.3 失业保险 - 失业保险的基本制度 - 失业保险金和其他失业待遇的领取规定

2.4 工伤保险 - 工伤保险的基本制度 - 工伤认定和工伤待遇的领取规定

第三章:工资支付

3.1 工资标准与支付 - 工资的计算方法和基本标准 - 工资的支付时间和方式

第四章: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

4.1 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 - 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 - 劳动争议的诉讼程序和

规定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传统课程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授课及案例讲解,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各项规定,并通过实例探讨如何运用该法律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授课人:许培资

共19周,38个学时

通过系统、深入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就业能力。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

教学重点:

1、劳动关系的概念及其内涵。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具有法律规定性。实现劳动过程在抽象意义上是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交换过程,在具体意义上是劳动力与劳动报酬的交换过程。劳动过程强调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以及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人身依附属性。

2、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它社会关系的概念及其内涵。

教学难点:

1、劳动关系与非劳动关系的区分。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强调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其体现的本质是实现劳动过程,即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交换过程。与劳动关系相区分的其它社会关系(比如承揽关系)不具有实现劳动过程的本质特征,而强调劳动结果的实现。

2、正确理解并区分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有两类调整对象,一是劳动关系,二是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它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内涵和本质已经说明。着重把握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它社会关系,其要么是劳动关系的发生前提,要么是劳动关系的必然结果,或者是劳动关系的附随关系。

1、通过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深化对劳动法调整对象的认识,提高其对劳动关系本质的把握能力。比如,区分在招聘过程中所发生关系的性质,其与劳动关系有什么区别;在劳动者退休后其与原用人单位之间所发生的关系的性质,其与劳动关系有什么区别。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

1.1 劳动法的定义与作用1.2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1.3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1.4 劳动法的制定与修订过程第二章: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2.1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2.2 劳动者的基本义务

2.3 特殊劳动者的权益保护2.4 劳动者权益的实现与保障第三章:劳动合同

3.1 劳动合同的定义与类型3.2 劳动合同的订立与生效3.3 劳动合同的内容与效力3.4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第四章:劳动争议处理

4.1 劳动争议的定义与类型4.2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4.3 劳动仲裁的组织与程序4.4 劳动争议的司法处理

第五章:劳动保护与职业健康

5.1 劳动保护的基本要求

5.2 劳动保护的主要内容

5.3 职业健康与职业病防治

5.4 劳动保护的监督与法律责任

第六章:工资与工时制度

6.1 工资制度的基本原则

6.2 工资的支付与计算

6.3 工时的规定与计算

6.4 加班加点工资的支付与管理

第七章:劳动安全与卫生

7.1 劳动安全的基本要求

7.2 劳动安全的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7.3 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健康检查7.4 安全事故的处理与法律责任

第八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8.1 女职工的特殊保护

8.2 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8.3 特殊保护的实施与监管

8.4 违反特殊保护规定的法律责任第九章:社会保障法基本制度

9.1 社会保障法的定义与作用

9.2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9.3 社会保险的管理与运行

9.4 社会保障法的实施与监督

第十章:法律责任与争议处理

10.1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法律责任

10.2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争议处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详细教案 Microsoft Word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详细教案 Microsoft Word

学期成绩评定:一般情况下

学期总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的70﹪﹢平时成绩的30﹪

注:平时成绩主要是上课考勤、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

整个学期全出勤的平时成绩给90分;旷课一次扣5分;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在答对的前提下每次加2分,直至加到平时成绩100分时止。

劳动法上的劳动概念

劳动者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法规以及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所规定义务的集体劳动。

劳动法上的劳动关系概念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二、劳动法的概念

一般认为,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附随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上的劳动法也称为形式意义上的劳动法,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颁布的关于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附随关系的综合性法律,即法典式的劳动法。1994年7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

法》。

广义上的劳动法也称为实质意义上的劳动法,是指所有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附随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它不仅包括狭义的劳动法,还包括其他各种规范性文件中调整上述关系的所有法律规范,具体是:除法典式的劳动法之外,还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颁布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中的相关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布的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中的相关规定,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部门规章,地方性劳动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等。

三、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以及劳动附随关系。其中,劳动关系是劳动法的主要调整对象。

(一)劳动关系

1、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与社会保障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劳动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3.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态度和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劳动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与体系

a. 劳动法律法规的定义和作用;

b. 劳动法律法规的体系和层级;

c. 《劳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概述。

2. 劳动关系的基本要素和形式

a. 劳动关系的概念和要素;

b. 劳动合同的基本约定和要求;

c. 劳动关系的解除和终止。

3.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a. 社会保障的概念和作用;

b. 社会保障制度的层级和组成;

c. 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保障对象。

4. 劳动与社会保障实践案例分析

a. 分析典型的劳动纠纷案例,了解劳动纠纷的原因和处理方式;

b. 分析社会保障案例,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效果和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劳动法律法规的体系和层级;

2. 劳动合同的基本约定和要求;

3. 社会保障制度的层级和组成;

4. 劳动与社会保障实践案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教学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基本

概念和法律法规的内容。

2. 互动探究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

考和理解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实际问题。

3. 视频展示法:通过播放相关案例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

劳动纠纷和社会保障的实际情况。

五、教学资源

1. 《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文本资料;

2. 典型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实践案例资料;

3. 相关视频资料。

六、教学评估

1. 平时学习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案
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劳动者违约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 ,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03
工资法与社会保险法
Chapter
工资法概述
01
02
03
工资法定义
工资法是调整工资关系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保障劳 动者获得合理报酬的权利 。
终止
劳动合同期满的;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 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
用人单位违约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 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二)拒不支付劳动 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四)
向法院起诉。同时,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如一方
不履行,另一方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05
劳动监察法
Chapter
劳动监察的对象与内容
劳动监察的对象
用人单位、职业中介机构、职业 技能培训机构等。
劳动监察的内容
遵守劳动法的情况,包括劳动合 同、工资、工时、休息休假、安 全卫生等。
劳动监察的方式与程序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案

教案

系(部)室政法系

课程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主讲教师佘艺颖

长沙学院教务处

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训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教案可以按每堂课(一般以2节课为宜,最多不超过4节课)设计编写。教案编写说明如下:

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每堂课一个序号)。

2、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3、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4、教学重点、难点。

5、教学方式、手段和媒介。方式和手段指讲授、讨论、实验等。教学媒介指教科书、多媒体、模型、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6、教学过程(含引入新课、组织教学、启发思维等)。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

7、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8、参考书目: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9、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长沙学院教案

编号: 1

长沙学院教案

长沙学院教案编号: 2

长沙学院教案

编号: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大学教案

[首页]

XX大学教案

XX大学教案

XX大学教案

XX大学教案

XX大学教案

XX大学教案

XX大学教案

XX大学教案

XX大学教案

XX大学教案

XX大学教案

XX大学教案

XX大学教案

XX大学教案

XX大学教案

XX大学教案

XX大学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