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_第十章_2011年版
社会工作师中级法规考点记忆
第九章我国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1、居委会的设立、撤销、规模调整,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决定。
2、新建住宅区居民入住率达到50%的,应及时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
3、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5-9人组成。
培训:主任1次/年,其他1次/2年。
4、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居民委员会或者它的下属委员会协助进行的工作,应当经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同意并统一安排。
5、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形式:直接选举:(居民会议)居住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选举(趋势)间接选举:a.(居民代表会议)居民小组选举代表2-3人选举产生;b.(户代表会议)每户派代表选举6、居委会每届任期3年,可以连选连任;7、人户分离的一般在经常居住地登记选民,户籍地也可以,尊重意愿,但不可重复登记。
8、流动人口居住1年以上,可以讨论同意在本地登记9、居民会议的三种方式(与居民选举一致):a.年满18周岁的居民;b.每户派代表参加;c.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2~3人参加规定:会议的决定,由出席人的过半数通过提议召开居民会议:a.1/5以上18周岁以上居民、户b.1/3以上的居民小组提议10、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3-7人组成,有妇女成员。
(少数民族)11、委托投票(办理委托手续,可委托本村由选举权的近亲属代为投票,受委托不得超过3人)12、新一届村委会产生10日内颁发当选证书。
13、罢免:1/5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或1/3以上的村民代表联名提出,投票双过半通过。
14、召开村民会议组成:年满18周岁村民召开:村民过半、户代表2/3参加决策:过到会人数半数通过召集:村委会召集。
1/10村民、或1/3村民代表提议15、村民代表会议组成:由村委会和村民代表组成。
村民代表:超过4/5(含妇女1/3以上);村民代表产生:5-15户选1人。
召开:村委会召集。
1次/季度。
1/5以上村民代表提议,召集;2/3以上成员召开。
中级社工法规与政策笔记
中级社工法规与政策笔记
1.社工职业道德规范:社工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尊重人权、维护公正、保护隐私、保密工作等。
2. 民法典:民法典规定了个人权利、财产权利、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法律原则,社工需要了解相关条款并遵守。
3. 婚姻法、收养法、家庭暴力防治法等:这些法规涉及到家庭关系、儿童保护、妇女权益等方面,社工需要了解和熟悉相关法规,为家庭服务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
4. 社会救助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条例等:这些法规主要涉及到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福利等方面,社工需要了解并为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相关服务。
5. 公民身份法、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等:这些法规主要涉及到个人身份和移民等方面,社工需要了解并为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服务和支持。
6. 国家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等:这些法规涉及到教育、残疾人权益保障等方面,社工需要了解相关法规,为相关人群提供支持和服务。
7. 其他相关法规和政策:社工需要了解其他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如社会组织法、中心城市发展规划等,为社会工作提供全面的法律支持。
- 1 -。
中级社会工作者《政策与法规》笔记第十章-社会工.doc
2014中级社会工作者《政策与法规》笔记第十章-社会工作者考试为大家推荐2014中级社会工作者《政策与法规》笔记第十章,希望大家在学习愉快!1、我国2007年通过并于2008年开始实施《劳动合同法》。
2、劳动者的劳动权利:①平等就业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⑦得请劳动的争议处理的权利⑧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3、劳动者义务:①完成劳动任务②提高职业技能③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④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4、《劳动法》提出了国家和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的责任:①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举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③国家支持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从事个人经营实现就业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多种类型的职业介绍机构提供就业服务。
5、《劳动法》对用人单位招工作出了明确规定:①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②女孩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③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退出现役军人的就业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④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6、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7、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自用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
8劳动合同分为国定期限无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三种合同。
9、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①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其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②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律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③违返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④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10、劳动合同内容包括(必备条款)和(约定条款)两部门。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政策与法规笔记整理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政策与法规笔记整理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概述一、法规的主要种类1、国家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2、行政法规: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条例、规定、办法)。
根据人大授权制定的是“暂行条例”或“暂行规定”。
3、国务院部门规章: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在部门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章。
(规定、办法)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实施办法、条例)1)一方面是为了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需要。
2)另一方面是针对地方性事务制定在本行政区内有效的法规。
5、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二、法律的责任主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法规制定的程序:提出、审议、表决通过、发布立法者:人大代表及相关机构行政主体: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等司法主体:高法高检等法律案具有权威性、规范性、严肃性。
审议环节具有民主性、严肃性、充分性。
表决和发布:人大法案由主席团提请,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
常委会法案由委员长提请,委员会组成人员过半数通。
两法案通过均由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发布。
三、社会政策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社会政策是为了:满足民生需求、维护社会公平、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社会政策的主体:党和国家的政治组织、政府行政部门、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广义上的全体民众。
社会政策的对象:普惠型(义务教育、所有老人、儿童的生活费补贴)优点:对象覆盖面广、社会效益大、不需要复杂的对象资格甄别程序,可以避免“贫困烙印”。
特惠型(低保、为困境儿童提供社会保护)优点: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对解决贫困问题的针对性强。
四、社会的资源调动方式:1、公共财政:税收2、社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境上的组织和个人。
社会政策与法规笔记整理(社工师中级)
社会政策与法规第一章社会政策的特点、目标及体系一、①公共政策是面向一般公众的(社会政策)面向弱势群体系特殊公众的。
②(政策)一词是当今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最常用的术语之一。
③政策除了包含规则体系的含义之外,还包括政府或政党在某一行动领域的(基本方针和具体行动)。
④政治特点是(有组织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是规则体系和行动体系的结合)。
⑤所谓(公共政策)是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和调节社会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⑥公共政策的特点是具有(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
⑦比较重要的政策类别有(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国防政策)和(外交政策)等几大类。
二、1、社会政策起源于欧洲,实质是政府在为老百姓(提供社会保障和其他各种社会服务)的社会事务方面承担责任的行动。
2、社会政策特点①是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而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行动。
②具有社会性的特征包括社会性目标和社会性价值。
③是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体系。
④坚持福利性的原则。
⑤具有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的特征。
3、“福利”一词常常指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良好的状态和总体上的利益。
4、社会政策以国家干预的方式去满足下层居民的需要而社会工作则以民间行动的方式去实现相似的目标。
5、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间的关系是:二者有共同目标、共同原则以不同方式运行,但又密切关联的两个行动体系,从制度和组织体系看二者同属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体系,从功能关系上看二者相互信赖相互促进。
三、1、法规是指国家立法机构和政策行政机关为规范社会秩序和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制度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正式的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地方法规以及政府及其行政部门制定的其他各种规范性文件。
2、社会政策和法规的关系:①社会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而法规是社会政策的规则体系。
②法规规范着社会政策运行的全过程。
2011社会法规与政策真题及答案解析(中级)
2011年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真题及详解一. 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 某社区有一下岗工人,家庭生活较困难。
后来经社区服务中心介绍参加了就业技能的培训,并找到一份工作。
此处涉及的是( )社会政策内容。
A. 失业保险B. 公共医疗卫生政策C. 劳动就业政策D. 公共住房政策【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
社会政策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政策、公共医疗卫生政策、公共住房政策、公共教育政策、劳动就业政策、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以及其他内容。
其中,劳动就业政策一般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的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依据题意,下岗工人获得了就业援助,这个是属于劳动就业政策的范畴。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 小黄是某地一个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服务于一个老年社会福利机构。
一天,他上班时,机构负责人告诉他区里下发了一份文件,征求人们对政府提供购买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小黄坐到办公桌前,研究文件后提出了六点修改的意见建议。
此后他离开办公室到多功能室为老年人开展自我认知的小组活动。
在此,社会工作者扮演的角色是( )A. 倡导者B. 评估者C. 服务提供者D. 信息提供者【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角色。
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扮演着倡导者、实施者和评估者的角色。
其中,倡导者是指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角色。
题中政府出台文件并征求社会的意见建议,小黄作为机构的专职社会工作者,研究文件后提出了六点修改的意见建议,正好符合该定义。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 确定城市低保对象的关键是( )A.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人均货币收入B. 有无稳定的生活来源C. 是否非农业户口D. 家庭成员收入多少【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城市低保对象的确定依据。
家庭成员收入是确定城市低保对象的关键,它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包括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扶养费或者抚养费,但不包括优抚对象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第十章含解析
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第十章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和《全国性社会团体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初审暂行办法》,下列捐赠中,捐赠人可以获得应纳税所得额扣除税收优惠的是()。
A.某企业向某“自行车骑行协会”捐赠30万元B.某家电企业法人代表向某“电商经理人联谊会”捐赠20万元C.某企业向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留守儿童暑假看妈妈”活动经费60万元,该企业年利润7000万元D.某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资助一名贫困大学生每月500元生活费,其同年已经向灾区捐款10万元,该捐赠人年应纳税所得额为30万元2.根据《公益事业捐赠法》,下列受赠人的做法,正确的是()。
A.某集团向甲村捐资改善村民饮水条件,甲村用此款偿还修路贷款B.某民营企业家向乙大学捐资兴建体育馆并提出以其本人名字命名,乙大学同意后未经报批直接公布C.进城务工青年向丙基金会捐赠200元,丙基金会向该青年通告捐款使用情况D.某海外老华侨匿名向丁市博物馆捐赠100万元,丁市政府查实捐赠人后,未征求老华侨意见直接对老华侨公开表彰3.某市民政部门对辖区内公益慈善基金会进行检查后,对一些违规基金会责令限期改正,但下列基金会逾期未改。
根据《慈善法》,民政部门应吊销其登记证书并予以公告的是()。
A.甲基金会,泄露受益人个人隐私B.乙基金会,未按慈善宗旨开展活动C.丙基金会,擅自改变捐赠财产用途D.丁基金会,将不得用于投资的财产用于投资4.根据《慈善法》,“中华慈善日”为每年的()。
A.3月3日B.3月5日C.9月3日D.9月5日5.根据《志愿服务条例》,下列关于志愿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志愿者的年龄不得低于18周岁B.志愿者必须通过志愿服务组织注册C.志愿者因故不能按照约定提供志愿服务,应当及时告知志愿服务组织或志愿服务对象D.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不得从志愿服务组织领取补貼,但可向志愿服务对象收取适当费用6.国内某大学于2005年经登记成立校友基金会,多年来一直利用校友捐款开展公益服务,社会反响良好。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
• 知识点二:志愿服务
• 1.权利和义务 • 2.管理规定:注册 培训管理 服务记录制度
激励保障制度 • 3.志愿服务基金:来源 管理
• 第十一章 社会组织 • 知识点一:社会团体 • 1.登记:免予登记 条件 • 2.管理:
• 知识点二:民办非企业 • 1.分类: • 2.成立条件 • 3.登记程序: • 4.管理:变更登记 财务制度 税收政策 年检
• 合法权益:生存权 发展权 受保护权 参与权
• 方法: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
• 孤儿和流浪未成年人:未满18岁、县级以上 民政部门
• 知识点四:残疾人
• 合法权益:康复权 劳动就业权 教育权 文化生活权 社会保障权 无
障碍环境
第五章 我国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 知识点一:婚姻(2011 2011—— 1.结婚的必要条件:自愿 法定婚龄 一夫一妻 2.结婚的禁止条件:近亲 疾病 3.家庭成员间的权力义务:夫妻 父母子女 *离婚的特别规定: 1.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但
•
家庭赡养与抚养:享受家庭赡
养与抚养 抚养与监护 婚姻 财产与继承 赡养 家
庭养老
• 老年人权益保障 社会保障:
•
社会服务
•
社会优待
•
宜居环境
•
参与社会发展
• 知识点二:妇女
•
政治权利
•
文化教育权利
•
劳动与社会保障权利
• 妇女合法权益 财产权利
•
人身权利
•
婚姻家庭权利
• 知识点三:未成年(18岁以下)
• 知识点二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主要内容
• 1.五位一体: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重点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重点
1. 社会工作法规
社会工作法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社会工作法律法规
包括《社会工作法》、《社会保障法》、《儿童福利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
(2)社会工作实践指南
包括《社会工作实践指南(试行)》、《新社会阶层人士服务指南》、《城市社区社工服务行动计划》等。
(3)社会工作标准
包括《社工职业认证标准》、《土著女性社会工作员培训要求》等。
2. 社会工作政策
社会工作政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社会保障政策
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2)儿童保护政策
包括儿童福利、儿童教育等。
(3)残疾人保障政策
包括残疾人康复、残疾人就业等。
(4)妇女保障政策
包括妇女权益保障、妇女创业等。
(5)扶贫政策
包括扶贫开发、社会救助等。
以上政策均需要社会工作者积极参与和推进,以实现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
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
1、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法规、政策和制度体系,
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建设,使之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满足人 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 2、具体目标 (1)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 (2)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结够不断优化。 (3)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素质不断提升。 (4)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效能不断增强。 (5)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提 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 略决策。
2、《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将社会工作人才提升为国家六 支主体人才队伍之一,确立了社会工作人 才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
五、我国在社会工作主要业务领域中的相关法 规与政策
三、我国有关社会建设的一般性法规与政策
1、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2、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三个基本维度 3、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 4、社会建设的基本任务 5、社会建设的主要领域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 7、社会建设两大任务 8、社会建设领域改革的总体思路 9、社会治理 10、民生事业和社会治理法制化建设
(8)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课程和教材体系。 (9)支持社会工作专业的相关研究 (10)促进社会工作学术团体和平台建设。 (11)加强对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的社会工作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培训
统筹规划 职业道德 专业培训: 三项工程:职业能力、高层次专业人才、管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讲义(中级)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课程介绍一、课程特点《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以与社会工作有关的社会政策为主要内容,即主要是关于民生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章。
一方面,社会政策是涉及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以及公益慈善事业、民间组织培育、医疗卫生等多方面的内容。
本门课程十三个章节,除前两章是讲社会政策的一般理论外,其余十一章的内容是相对独立的。
因此,本门课程的学习基本是各章节之间是没有特别的联系,涉及到不同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另一方面,《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考试题型都是选择题(其中,单项选择60题,每题1分;多项选择20题,每题2分),80个考题就是80个考点,基本正态分布在每一个章节中,并没有特别的所谓重点章节和非重点章节。
另外,大部分的选题以测试对法律的理解为主,一个考题可能涉及对一部法律的整体把握。
因此,考生在复习准备该门课程的考试的时候不能靠死记硬背,必须是要真正懂得和理解法律规定。
举例分析举例分析:某村召开村民会议进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其中该村有选举权的选民1000名。
选举大会召开,有501名选民参加了大会选举。
候选人至少得到()张赞同票,选举才算有效。
a 500b 501c 250 d251二、课程结构《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以与社会工作有关的社会政策为主要内容,即主要是关于民生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章。
其主要内容体系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第一章、第二章)二是社会保障方面的法规与政策社会保险(第十三章)社会福利(第四章)社会救助(第三章)军人保障(第七章)三是社会工作实务各领域所涉及的法规政策除救助社会工作、特定群体(老年、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军人)的社会工作外,还涉及:婚姻家庭社会工作(第五章)矫治社会工作(第六章)社区社会工作(第八章)医疗社会工作(第十二章)四是社会政策运行、社会工作推进、发展所需要依赖的非政府资源公益慈善事业、志愿服务(第九章)民间组织(第十章)五是涉及对象范围最广的劳动就业方面的政策法规(第十一章)三、与《社会工作实务》的关系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是社会工作得以开展和不断推进的保障和依据;社会工作的实践要担负促进相关法规政策完善的任务。
2011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
2011年度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试卷(社会工作师)2011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D2C3C4B5D6D7B8B9A10C1.在社会服务提供中,由服务使用者支付部分费用,这种社会服务付费模式称为(D)。
A. 福利性模式B.准福利性模式C. 市场模式D. 准市场模式2.评估一项社会政策已投入资金是否完成了既定计划,通常采用的标准是(C)。
A. 事实标准B.收效标准C.行动标准D.效率标准3.下列机构和组织中,管理审批机关可以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委托给(C)承担。
A. 街道办事处B.镇人民政府C.居民委员会D.企事业单位4.刘女士离婚时,10岁女儿经人民法院判归前夫抚养监护。
后经与前夫协商,实际由刘女士自己抚养监护女儿。
刘女士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时,管理审批机关以刘女士女儿不是其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为由,不予批准其享受低保待遇。
刘女士不服,可以依法(B)。
A. 提起民事诉讼B.提起行政诉讼C.申请行政复议D.申请仲裁5.根据《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D )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
A. 个人月人均纯收入B.个人年人均纯收入C. 家庭月人均纯收入D.家庭年人均纯收入6.老孙是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守着自己的老房子,平时种菜、喂鸡,感觉生活很安逸。
县里推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后,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动员老孙入住敬老院集中供养。
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下列关于老孙供养形式的说法,正确的是(D).A. 老孙应当在敬老院集中供养B.老孙应该在家分散供养C. 老孙应当放弃农村五保供养待遇D.老孙可以自行选择供养形式7.老李属于城市医疗救助对象。
根据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对老李到开展即时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正确的处理方式是(B)。
中级社工政策与法规
中级社工政策与法规一、引言社会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职业,旨在通过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发展与福祉。
为了保障社会工作者的权益,维护社会工作服务的质量和规范,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社工政策与法规。
本文旨在探讨中级社工政策与法规的相关内容,包括政策的主要内容、政策实施带来的影响以及对社工从业者的要求等。
二、中级社工政策与法规的主要内容2.1 政策制定背景和目的社工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和推动社工服务的发展,并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明确的职业准则和规范。
中级社工政策与法规的制定背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化与多元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问题也日益增多和复杂化,需要有专业的社工人员来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支持。
2.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需求: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服务职业,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为个体和社区提供支持和服务。
3.部门管理和监督的需要:政府需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规范和管理社会工作服务,确保其质量和规范。
2.2 政策的主要内容中级社工政策与法规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工作服务的范围和对象:规定社会工作服务的范围和对象,明确社工服务的定位和目标。
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咨询与支持、家庭辅导与治疗、社区发展与组织、社会政策与计划。
2.社工专业资格与培训要求:规定社工人员的专业资格和培训要求,明确社工人员的职业准则和技术标准。
包括但不限于社工专业学历要求、职业道德规范、继续教育要求等。
3.社会工作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制定社会工作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制度,确保机构的规范运行和服务质量。
包括但不限于注册和认可制度、机构评估和监督制度、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等。
4.社工服务的质量和评估标准:明确社工服务的质量和评估标准,维护服务的质量和规范。
包括但不限于服务评估和监测、服务质量控制和改进、客户满意度调查等。
三、政策实施带来的影响中级社工政策与法规的实施对社会工作者、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服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