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乘车2
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乘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乘车》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4页、45页“乘车”。
教学目标: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培养数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运算顺序,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利用乘车和看马戏表演的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二、探究新知
1、研究连加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名乘客?”通过加法计算2+3+2,让学生理解连加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研究加减混合
出示课件和录音,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现在车上有多少名乘客?”通过小棒或画圆圈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且可以用不同的列式解决问题。
三、拓展应用
出示更多情境,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四、归纳总结
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掌握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培养数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9 乘车 ︳北师大版(秋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9 乘车︳北师大版(秋)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说出一些常见的交通工具的名称和特点。
2.学生能够识别“小汽车”、“公共汽车”、“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并简单描述其特点。
3.学生能够掌握交通工具的安全乘坐方式,了解正确的交通安全知识。
4.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各种常见交通工具及其特点。
2.掌握交通工具的安全乘坐方式。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设计能培养学生思维的课堂活动和任务。
教学内容1.交通工具的名称、图片及特点。
2.交通工具的安全乘坐方式及交通安全知识。
教学准备1.带有各种交通工具图片的幻灯片。
2.不同种类的小车模型。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打开幻灯片,在让学生观看各种交通工具图片的同时,口头介绍各种交通工具的名称及特点。
2. 知识探究通过模型展示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猜测模型代表的交通工具,然后逐一展示与介绍各种交通工具的名称、图片及特点。
3. 听听交通安全知识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交通安全知识的短小视频,然后通过询问问题,让学生了解乘坐不同交通工具时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4. 讨论交通工具的分类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将各种交通工具进行分类。
然后,让每组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分类方式。
5. 交通安全知识应用教师可以利用所选定的交通工具,设计一系列穿插了交通安全知识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
6. 课堂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简单总结本节课中所介绍的交通工具及其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安全乘坐。
总结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各种常见交通工具及其特点,并掌握交通工具的安全乘坐方式以及交通安全知识。
本节课通过课堂游戏、模拟乘坐等形式,加深了学生对交通安全知识的认识,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分类、分析问题的能力。
《乘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乘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三章《有趣的图形》展开。
具体包括对简单图形的认识、分类和组合,以及图形的对称、旋转等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识别和分类常见的基本图形,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现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的特征,难点则是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物模型、对称和旋转的动画演示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准备自己的学具,如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学生发现和识别各种基本图形。
2. 基础知识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基本图形的特征,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的对称和旋转。
例如,剪出两个相同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它们的对称和旋转关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尝试做一些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用学具创作出具有对称和旋转特点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基本图形的名称、对称和旋转的定义和特点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纸剪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观察它的对称和旋转特点。
2. 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这是基于我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
我发现,通过学生熟悉的环境和物品,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同时,这个环节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基础知识讲解在基础知识讲解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基本图形的特征。
这是因为我深知,一年级的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帮助他们直观地认识和理解基本图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车》|北师大版(2023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认识交通工具:区分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交车等,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点。
举例: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能够识别并说出各种交通工具的名称和特点。
(2)认识车票:学会读取车票上的基本信息,如车次、座位号、票价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读取车票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如何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车辆和座位。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认识交通工具和读取车票信息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比较车辆大小和数量统计,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了很好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他们在讨论乘车规则的实际应用时,提出了许多有趣的观点和解决方案。这表明,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问和表达自己的看法,以提高课堂的活跃度。
2.注重个别差异,对于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支持。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乘车相关的问题,如乘车规则、如何数车上的乘客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模拟乘车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在实际中应用乘车规则和进行数量统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模拟活动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增强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各种交通工具,提高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激发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在数车上的乘客和比较车辆大小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乘车》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运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乘法的含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乘法概念和运算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乘法的意义,逐步引导学生过渡到抽象的乘法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含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的乘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乘法的意义,逐步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乘法的概念、运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如果有3个小朋友,每人分2个糖果,一共需要多少个糖果?”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乘法。
同时,给出一些实际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问题可以涉及乘法的应用,如“如果一辆公交车可以坐4个人,那么3辆公交车一共可以坐多少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乘法。
4.巩固(5分钟)对学生在操练环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乘车》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乘车》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乘车》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乘坐交通工具时如何计算票价和找零的问题。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票价计算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材中,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乘坐不同交通工具时票价的计算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能够掌握票价计算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乘坐交通工具的经验,对票价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可能对票价计算的方法不够清楚,缺乏具体的操作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票价计算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乘坐交通工具时票价计算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坐交通工具时票价计算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票价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交流讨论法。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乘坐交通工具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乘坐交通工具时票价的计算方法。
2.基本概念:介绍票价、座位数等基本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票价计算的基础知识。
3.票价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探索票价计算的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和演示。
4.实际应用:提供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票价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如计算不同交通工具的票价、找零等。
5.总结与拓展: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票价计算的方法和实际应用。
同时,可以提供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9《乘车》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9《乘车》 |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乘车对于出行的便捷性和速度提升的意义。
2.认识交通工具的分类及其特点。
3.掌握简单的乘车方式和乘车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1.交通工具的分类及其特点。
2.乘坐公交车的方式和注意事项。
3.观看乘车安全教育视频。
4.制作乘车安全宣传海报。
教学重难点1.交通工具的分类及其特点。
2.各种交通工具的优缺点。
3.公交车的乘坐方式和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海报制作材料:纸张、颜料、画笔等。
2.乘车安全宣传视频。
3.PPT教学课件。
4.学生课桌椅。
5.标注各种交通工具视频或图片。
6.手绘图片展板。
第一步:交通工具知识讲解(20分钟)1.展示标注各种交通工具的视频或图片,讲解交通工具的分类及其特点。
2.分类展示各种交通工具,通过讲解和问答加强学生对于交通工具的认知和记忆。
第二步:公交车乘车方式(20分钟)1.讲解公交车乘车的方式和注意事项,如交通规则、安全、乘车准备等。
2.指导学生对公交车各部分的命名和乘坐流程的模拟操作,提升学生乘坐公交车的自信和安全意识。
第三步:乘车安全教育视频观看(15分钟)1.播放乘车安全教育视频。
2.反复强调乘车的注意事项和安全。
第四步:制作乘车安全宣传海报(25分钟)1.给学生讲解海报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指导学生分组制作乘车安全宣传海报,鼓励创造性思维和艺术天赋的发挥。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1.通过问答、提问、点名等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
2.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教学评价1.通过反复的问答、提问和模拟操作,检查学生的乘车意识和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2.通过乘车宣传海报的制作和展示,检查学生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发掘情况。
1.本节课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实践能力。
2.确保学生在感性认识智能、科学问题的探究中已经获得了丰富的体验,为下一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乘车》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乘车》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能力.3.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教学重点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活动一:导入1.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吗?2.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时也有关于数学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乘车二、活动二:乘车(一)教学主题图11.出示图片:乘车图1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驶来了,驶向白石桥站.2.教师提问.(1)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2)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3)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3.小组讨论.4.集体反馈.2+1+4=7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二)教学主题图21.出示图片:乘车图2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上现在有7人.2.出示图片:乘车图2教师说明:车继续向前开,到百万庄站.后门下去3人,前门上去2人.3.小组讨论:看了刚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4.集体反馈7-3+2=6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三)教学主题图31.出示图片:乘车图4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继续向前开,到总站白云路站前门和后门都下去3人.2.小组讨论:现在车上还有乘客吗?你会解决吗?3.全班交流教师板书:6-3-3=0小结:通过乘车活动,我们计算了乘车中的几个问题,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吗?三、活动三:动手摆(一)摆圆片列式1.5个红圆片、再摆两个蓝圆片、拿走3个.列式:2.根据列式动手摆:4+1+5=3.同桌互相出题摆圆片、列式.(二)两人一组,一人说,另一人摆.并说出算式.四、活动四:日常生活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能提出哪些与今天所学的知识有关的问题?怎样解决?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同学和老师说些什么?六、板书设计乘车2+1+4=7 7-3+2=6 6-3-3=0教案点评:课堂的导入,直入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会,新课的教学整个贯穿在此条线索中,各个环节的教学线条流畅,学生在每个环节的情境中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共同探索,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每个孩子发挥、展示自己的空间。
《乘车》(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乘车》(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位置与方向》,具体是第二节《乘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上下车的位置和方向,以及通过实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来巩固这一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上下车的位置和方向,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这一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上下车的位置和方向,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这一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方面,我准备了一个公共交通工具的模型,以及一些小卡片,上面分别写有“上车”和“下车”的字样。
学具方面,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用于画出自己上下车的位置和方向。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先让学生观察公共交通工具的模型,然后提出问题:“大家看看,这个公共交通工具的上下车位置在哪里呢?”学生们通过观察模型,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3. 练习:接着,我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轮流扮演乘客和司机,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上下车的位置和方向。
4. 应用:我让学生们用自己的白纸和笔,画出自己上下车的位置和方向,并写上相应的文字说明。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公共交通工具上下车位置: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画出你自己上下车的位置和方向,并写上相应的文字说明。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上下车的位置和方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也能够应用这一概念。
不过,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上下车位置和方向还不够清晰,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观察身边的公共交通工具,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上下车的位置和方向。
也可以让学生们尝试自己设计一些公共交通工具的模型,来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案《乘车》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不仅是教学的核心,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所在。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车(二)课件
变式训练
1.算一算。 9-4+2= 7 10-2-5= 3 5+3+2= 10 3+1+3= 7 6-6+6= 6 2+6-4= 4
变式训练
2.学校有5只白兔,4只灰兔,拿走了3只,还剩下 几只?
5+4-3=6(只) 答:还剩下6只。
填一填。
思维训练
2+2+2+2+2= 10
9人
第一排 第二排 第三排
2人 3人
?人
9-2-3=4
课堂练习 1.(1)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1)水中的鱼儿在游动,原来 有8条红金鱼,游走3条红 金鱼,又游来2条黑金鱼。
(2)现在一共有多少条金鱼? 8-3+2=7(条)
(所提问题不唯一)
选自教材第59页练一练第2题
2.算一算。 10-8+5=7 10-7-3= 0 4+2+1=7 2+7+1= 10 6-3+7=10 3+5-6=2
选自教材第59页练一练第3题
3. 10个小朋友做游戏。
尝试提出数学问题, 并解答。 3个藏在树后。
有多少人藏在房子后面? 10-3-1=6(人) (所提问题不唯一)
剩下的藏在这里。
9-2-2-2-2= 1
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先弄清图中有 哪些信息,再把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最后提出求总数的加法问题或求数量差的 减法问题。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板书设计
乘车(2)
第一排人数 第二排人数 第三排人数
+
+
2+3+4=9
北师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乘车》课堂实录与点评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乘车》课堂实录与点评教学目标:1.在模拟上下车的情境中,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10以内的两步式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生对本课掌握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后面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是数学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教材设计了乘车这一情境,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兴趣,并在具体的上下车情境中体悟到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刚学完10以内加减法,在之前没有真正接触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运算符号的计算题,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对于他们是较陌生的。
这批一年级学生成长于热闹繁华的市区,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并且家长文化修养较好,使得他们有着宽阔的视野、敏捷的思维和良好的学前教育,大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好,表现欲极强。
对于他们来说10以内的加减法并不困难,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重点及难点就是运算顺序。
当然,和所有的小朋友一样,班上的学生爱卡通图像,爱小动物,更好胜,所以本课教学设计采用童趣与竞争相结合的方式。
童趣,趣在由看马戏贯穿全课;竞争,争在小魔女奖励的智慧星,既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学设计: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小魔女!生:(发自内心的感叹)好漂亮啊!师:跟她打个招呼吧。
生:(踊跃地)你好!嗨!……师:小魔女的小魔杖可以变好多的智慧星,准备送给上课特别棒的小朋友和表现最好的小组,最后哪一组得到的智慧星最多,哪一组就是今天的冠军!(一)创设情境,模拟演示,探索新知12345>>>。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乘车》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乘车》教学设计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段公交车停靠站点,乘客上下车的视频片段。
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了公交车在站点的情况,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车上和车下的人数是怎么变化的呢?”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公交车乘客上下车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这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容易引起共鸣,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人数的变化,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做铺垫。
2. 请几位学生简单说一说自己看到的人数变化情况,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点评并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讲授新课1. 理解乘车情境中的数量变化(1)教师展示一幅公交车乘车情境图(车上有 3 人,车下有 2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说出图中的人数情况。
设计意图:情境图能更清晰地呈现乘车场景中的人数,让学生准确说出人数情况是后续理解数量变化和进行数学运算的基础。
(2)教师接着说:“如果车下的 2 个人都上车了,那车上现在有多少人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简单的人数变化问题,引出加法运算,让学生初步理解在乘车情境中人数增加可以用加法计算。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示意图,用圆圈代表乘客,演示车上人数的变化过程,同时列出算式“3 + 2 = 5”,并解释算式中每个数字的意义,3 表示车上原有人数,2 表示上车的人数,5 表示现在车上的总人数。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和算式解释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加法运算在乘车情境中的应用,以及算式中数字与实际人数的对应关系。
2. 连加运算一站下去 1 人,第二站上来 3 人,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计算,同时解释运算顺序和每一步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多个例子的练习,强化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5. 小组合作探究(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5 人。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乘车情境卡片(卡片上有不同的乘车人数变化情况,如车上有 3 人,第一站上来 2 人,下去 1 人,第二站又上来 3 人,下去 2人)。
3.9乘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3.9 乘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和教案。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3.9课《乘车》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39页的例题和练习题。
例题描述了小明和小华乘坐火车去旅行的情景,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将乘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乘法表格、小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引入一个小明和小华乘坐火车去旅行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乘法的概念。
2. 讲解例题:我会通过讲解教材第39页的例题,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和性质。
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例题中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基本性质。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我会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包括乘法的概念、乘法的基本性质等,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小明有5个橘子,每个橘子可以分成3个瓣,他们一共有多少个瓣?2. 答案:(1)3 × 2 = 6(个苹果)(2)5 × 3 = 15(个瓣)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景引入的实践性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环节。
小学数学北师大一年级上册三加与减《乘车》教案
《乘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解决简单的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乘车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仔细思考的品质,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的数学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难点: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一)复习老师用口算卡片以开火车的方式带学生做口算练习(二)创设情境师:孩子们坐过公共汽车吗?每当汽车一到站,就会有上车、下车的人。
那我们来做一个“乘车”游戏,你愿意吗?(板书:乘车)(三)探究新知1.活动一:学习连加师:现在我请几个乖孩子来合作表演上车的情境。
咱们把讲台看作是公共汽车,谁愿意来当司机,谁愿意来当乘客呢?师:现在汽车上有2个人,我们要出发了。
滴---花牌坊站到了,请要上车的乘客有序上车。
我先请左边的2个乖孩子上车,再在右边请3个乖孩子上车(左边先上来2人,右边再上来3人)师:现在请孩子们观察他们刚刚上车的这个情景,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车上原来有2个人,又上来了5个人。
师:这5个人是一起上来的吗?生:不是师:那我们要分开说,车上原来有2个人,左边上来2人,右边上来3人(板书:原来有2人,左边上来2人,右边上来3人)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生:车上原来有2人,左边上来2人,右边上来3人,请问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师:那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呢?生:7人师:你是怎么得到车上现在有7人的?生:把它们加起来师:也就是把这三个部分的人数合并起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就是2+3+2=,2表示车上原来有2个人,加3表示左边上来了3个人,加2表示右边上来了2个人(板书2+3+2=)师:谁再来说一说这个算式中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生:2表示车上原来有2个人,加3表示左边上来了3个人,加2表示右边上来了2个人师:像这样三个数连续相加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加(板书:连加)师: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用得数再跟第三个数相加,就能算出结果了。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乘车2教案
课题乘车(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情境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进行正确计算;3、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学会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手段从发现问题中让学生体会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
教学过程教学手记(教学生成预设\教学意图\组织教学推进等)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师: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运用我们上节课学到的技能,来把课本里的大怪兽们都消灭掉好不好?(好)(出示PPT课件)二、发现问题并提出(PPT出示试一试的情境图)师:你们看,这些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唱歌)哦,原来是我们智园小学的同学在学校参加了合唱队,现在在练习唱歌等到元旦节的时候给我们表演呢!1、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合唱队里有4个男生,5个女生。
)(第一排有2人,第2排有3人……)只要学生发现了有关的数学信息,就应给予肯定。
2、想一想,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有学生可能会说:“一共有多少人?”“第x排有多少人?”……答案比较广泛,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解释得合理,就可作为问题来解答。
3、解决“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如果学生未提出,就可以说那老师来提一个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然后让同学把式子列在课本上,然后请学生回答。
三、课堂练习做P47练一练第3、4、5、7题并讲解(做练习时可以适当玩一些抢答游戏激发学生兴趣)第3、4题只要学生提问恰当就可以一起解决。
第5题:巩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第7题:这是一道扩展题,本题让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可以多个数之间的运算。
作业布置做P47练一练第6题(做在本子上)板书设计乘车一共有多少个学生?① 2 + 3 + 4 = 9 ②5+4 = 95教学反思(感悟)。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3单元第18课时 乘车(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3单元第18课时乘车(2)一、背景知识回顾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了解了如何通过乘法来计算多个数的总数量,以及在乘法中的加法分配律和乘法分配律。
在这一课时中,我们将继续学习乘法,但在不同的环境中应用。
二、乘车中的乘法我们经常需要在出行中使用乘法,尤其是在坐公交车或地铁时。
例如,我们要从A点到B点,需要乘坐车辆,每辆车上能够容纳一定数量的乘客,每一次上下车操作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为了了解搭乘时间的长短以及需要多少辆车,我们就需要使用乘法。
我们可以将乘车的问题抽象为以下数学模型:•需要运载的乘客数 = 出行总人数•容纳乘客的车的数量 = 总车次数•每辆车的容纳人数 = 车辆载客量•每人上下车所需时间 = 单位时间内的上下车人数通过使用乘法运算,我们可以计算出需要多少辆车以及总的运行时间。
例如,假设我们需要将100名乘客从A点运送到B点,每辆车能容纳20名乘客,每人上下车都需要5秒,那么我们需要多少辆车,以及运行时间是多少呢?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需要多少辆车,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总车次数 = 需要运载的乘客数÷ 每辆车的容纳人数。
总车次数= 100 ÷ 20 = 5因此,我们需要5辆车。
其次,我们需要计算总的运行时间。
每位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是5秒,那么每辆车的停靠时间是多少呢?可以使用乘法运算得到:每辆车的停靠时间 = 每人上下车所需时间× 每辆车的容纳人数。
每辆车的停靠时间= 5 × 20 = 100秒因此,每辆车需要停靠100秒,我们需要5辆车,那么总的运行时间是多少呢?可以使用乘法运算得到:总的运行时间 = 每辆车的停靠时间× 总车次数。
总的运行时间= 100 × 5 = 500秒因此,我们需要5辆车,总的运行时间为500秒。
三、练习题1.小明需要去医院看病,他需要搭乘两趟公共汽车。
第一趟公共汽车能容纳30人,第二趟公共汽车能容纳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