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成最受农村老百姓欢迎的事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意义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只有近8 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为此,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早在上世纪50 年代,我国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时,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低,广大农民的温饱还难以保障,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解决农民的穿衣吃饭和粮食需求问题,建设新农村就是要维持农村和全社会的安定。
正当几亿农民所关心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 ,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农村各项事业都获得了飞速进步,农民一直盼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都成了现实。
这个时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两个文明一齐抓。
这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而提出来的。
上世纪80 年代初,我国又提出“小康社会” 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
<一>是基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
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举步维艰、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重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任务艰巨,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也是最关键的任务在农村,在农业,在农民问题上。
党的基于这一基本国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深刻理解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精神,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把解决“三农”问题始终不渝地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实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方略,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重大战略决策。
一定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从十六大到十六届三中、四中、,党中央进一步深化了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新阶段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形成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总的思路、措施、目标和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思路的集中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吃透中央精神,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始终不渝地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切实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真正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都曾从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注意对资本主义时代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总体要求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
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
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及重要意义
1.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2.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任务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要解决好这个任务,要做好“五个必须”:1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4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5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3.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到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应主要用于“三农”;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4.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五要五不要”,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5.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6.新农村建设必须建立的长效机制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途径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是要建立好五大机制:一是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财政支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金融资金;二是建立党和政府各工作部门合力、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三是建立引导农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四是建立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五是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新平台,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促进农村经济更大更快更好发展的新载体;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区域;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没有全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方针,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农村与城市统筹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联动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必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经济,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鲜明特征,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代下,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
近年来,我所在的农村也在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我对此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首先,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但很多人的理解却是“规划大、投资大、浪费大、利益小、效果不明显”。
实际上,这个看法是十分片面和错误的。
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它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保障,也是保障城乡统筹的需要。
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和贯彻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本地发展的规划,科学调配资源,加强治理,使之真正成为具有原创性、创新性的发展战略。
其次,我们应该强化产业发展,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链。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产业兴旺。
针对目前我所在农村存在的问题,我们要积极发展适合当地的产业,挖掘本地优势,发挥农村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潜力,建立健全优秀的生态农业产业,推动绿色食品的生产和销售。
同时,需要探索转型升级思路,着力打造集绿色生态养殖、高效农业种植以及生态旅游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态链,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们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同样重要。
在我所在的农村,我们先是在良好的外部环境基础上,大力提升治理水平,并对泥浆滥堆、垃圾乱堆、水污染等重点治理,给人们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
同时,我们加大道路建设,修建了一些重要的农村公路,并提高网络通讯条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总之,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实现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密切结合实际,适时调整策略,不断追求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贡献力量。
中考政治专题复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注三农问题
中考政治专题复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注三农问题【时政热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某某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X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新农村相关问题】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什么?新农村建设包括哪些方面?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某某。
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
2、请你展望下若干年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
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工厂林立,特色农业活跃,家家户户有了宽敞的住房,拥有小轿车,人们重视生活质量。
②乡风文明:人人安居乐业,农民的孩子免费教育,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自主创业、创新、创优能力增强。
③村容整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繁荣,绿水清山与人相伴。
④管理某某:人民积极参与政治、关心政治,某某管理得到有效的落实与保障。
3、你是怎样理解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某某”,这个目标充分表明,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某某、富强的新农村。
4、你是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呢?(或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国情依据:①我国生产力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没有改变,城乡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
把新农村建在农民心坎上
把新农村建在农民的心坎上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实现村容整洁是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一项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实际工作中,天台县以加强“村容村貌整洁”为突破口,从农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大力实施“以绿填空”空心村改造和“小街巷治理”两项工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取得了初步成效。
认准一条理——要让农民得实惠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各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
但同时,也有的地方出现了脱离实际,盲目建设新农村的反面典型,给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敲响了警钟。
新农村到底应该怎么建,应该建成什么样子?结合外地经验和教训,**县经过反复论证,深入调研,得出结论:“新农村建设不管怎样建,不管怎样抓,最终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农民得实惠”。
近年来,**县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但由于长期遗留原因和多种因素的交织,在“村容整洁”方面还不容乐观,已成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思想因素。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
由于长期遗留的生活陋习一时难以改变,老百姓思想和行动不能保持一致,往往只片面地追求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忽视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更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由于卫生习惯差,农村大部分家庭都是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直接采取“就近原则”往小河或路边倒,造成农村街道的脏乱差。
二是村庄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大部分村没有进行规划建设,一些农民追求马路经济效益,舍弃自己的老宅基地,想法设法在公路两边建新房。
在加上封建迷信思想的束缚,择地另建的现象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旧宅的产生,产生了大量的“空心村”。
三是干部示范带头作用不明显。
部分农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工作责任心,认识上有偏差,错误地认为实现村容整洁是一项软性工作,可抓可不抓;有的认为难度大,无政绩,吃力不讨好,抑制了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主观能动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篇一: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一、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性和前瞻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具备了“用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的基础和条件。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战略目标的难点是“三农”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没有广大农村的发展和面貌的改变,就没有社会的全面进步。
因此,“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已经成为农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近几年来,农村先后进行了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两税”、“两工”、“三提五统”以及乡镇综合改革,全面清理涉农收费,大力减轻了农民负担;全面清理锁定并化解了部分村级债务;实行了种粮、农机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制度;落实了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发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和林权证;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步伐加快,“三通”建设已经稳步实施,扶贫济困、医疗救助、养老统筹等正在积极推行之中。
所有这些举措,一方面使我区广大农民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另一方面拉开了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序幕。
全党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主题实践活动。
紧接着,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适时的,是符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的。
因此,我们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而且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地方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及农民的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还要认识到,没有农村稳定持久地发展,就不可能从整体上消除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因此只有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会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化进程,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国力更加强大,城乡面貌才会发生巨变,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众所周知,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2006年2月中央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中央1号文件)。
今年春节过后,中央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专题研讨班。
在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温家宝总理都作了重要讲话,他们的讲话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意义、主要任务、目标措施、要把握的重点及切实加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等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为我们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2月28日上午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传达了胡锦涛和温家宝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对如何推进湖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中国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全国人民广泛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西方舆论对此也十分关注。
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及原因中国是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就有9亿农民。
农业是个弱势产业,农民是个弱势群体,农村是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但是,由于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解决,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仍然处在爬坡过坎阶段,“三农”问题依然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
现在农村的现状是: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用农民的话说,当年城里人高唱“走进新时代”,而我们乡里人却感到很无奈。
农村村官面试题库
农村村官面试题库2007年03月12日10:44 [] [字号:]来源:千龙网1、最能概括自己的三个词考查内容:考查求职者对自己的了解程度。
思路:介绍内容要与个人简历一致;表述上尽量口语化;切中要害,不谈无关、无用的内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事先最好以文字形式写好背熟。
2、谈谈家庭情况考查内容:了解应聘者所受的教育,以及未来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思路:简单罗列家庭人口;强调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父母对自己教育的重视,家庭成员的良好状况及其对自己工作的支持,以及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3、有什么业余爱好考查内容:业余爱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
思路:最好不要说自己没有业余爱好;不要说那些庸俗、令人感觉不好的爱好;最好不要说爱好仅限于读书、听音乐、上网,否则可能令面试官怀疑应聘者性格孤僻;最好能有一些户外业余爱好来“点缀”形象。
4、最崇拜谁考查内容:应聘者未来的发展方向。
思路:不宜说自己谁都不崇拜或崇拜自己,也不宜说崇拜一个虚幻或不知名的人;不宜说崇拜一个明显具有负面形象的人;所崇拜的人最好与自己所应聘的工作能搭上关系;最好说出所崇拜的人的哪些品质、思想感染、鼓舞着自己。
5、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哪些大学课程考查内容:应聘者的知识结构与个性偏好。
思路:一般而言应实事求是。
6、谈缺点考查内容:应聘者的诚信度和自信心思路:不宜说自己没缺点;不宜把那些明显的优点说成缺点;不宜说出令人不放心、不舒服的缺点。
7、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考查内容:应聘者的求职动机、愿望及对此项工作的态度。
思路:宜从行业、企业和岗位三个角度来回答,如“我十分看好贵公司所在的行业,我认为贵公司十分重视人才,而且这项工作很适合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
”8、如果录用你,你将怎样开展工作。
考查内容:应聘者处理事情的基本能力。
思路:如对应聘职位缺乏足够了解,最好不要直接说出自己开展工作的具体办法;可尝试采用迂回战术来回答,如“首先听领导的指示和要求,然后了解和熟悉有关情况,接下来制定一份近期工作计划并报领导批准,最后根据计划开展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
在这个阶段,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
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
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
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导致农村经济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植新的消费热点,扩大内需,广大农村潜力巨大。
因此,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
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方面的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的政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应立足于我国的国情。
我国农村处于劳动力绝对过剩和无限供给的现实,完全依靠市场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惠及到农村的前提条件下,针对农村土地分散现状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土地自由流转,能够实现土地集中,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
笔者认为这一发展模式具有远期可行性,但不是一蹴而就,围绕这一目标,必须从政府政策方面实施创新,逐步过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自然水到渠成。
新农村建设要成为惠及农民的民心工程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 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 培育造就新型农民。五是要坚持以解决
好农民群众最关心、 最直接 、 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 最现 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关心农村 困
难群众生活, 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六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改革方向,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 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
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 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三是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搞好村民自治, 村务公开, 普法教育, 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四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 ! l l l l s e l s e | | | l l s e s e s e | | j l e r ! I s e s e s e s e | | 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首钟精神 , 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
1
农村版
2 OG - 3
新农村建设要成为 惠及农 民的民心工程
本刊评论员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5 日 月14 日 娜涛总书 和2 ,胡 记在中 共中央 局第 政治 二十八次集体学习 和省部级主
要领导干部建设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两次发表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讲话。 他强调指出, 要羊重农民意愿, 维护农民利益, 增进农民福社, 统一思想 科学规划 扎实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国有13 亿人口, 农村人口占大多 “ 数, 三农” 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 问 性和根本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 全面把握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 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 发确定的一项重大的长 期的历史 任务。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质尚未消除, 目 促进 农民持续穗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变, 统 筹城乡 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巨、 最艰 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 十一五” 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健时期, 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 我 们必须下更大的决心、 拿出更多的投入、 进行更扎实的努力, 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方面取得突 破性进展,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 “ 把 三农” 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 要深入实际、 程, 调查研究, 广泛听 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深入掌握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使建设新农村 的各项工作切实符合实际、 符合农民意愿;要因地制宜、 搞好规划, 坚持从实际和现有条件出 发, 充分车重自 然规律、 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 科学确定发展目 标和实施步骤, 指导新农村 建设有计划、 有步骤、 有重点地逐步推进;要坚 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 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为农民群众多办好 事、 实事, 做到不急于求成, 不搞一刀切, 不强迫命令, 更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完善机制、 形成合 力, 建立党委领导、 政府负 部门齐抓共管、 责、 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 加强民主决策、 民主 管理.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全党全国以及全社会共同关心和热情参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总结经验、 分类指导, 注重抓好试点, 及时总结实践, 发现典型经验, 指 导面上工作, 不断开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局面。 当 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注意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全面加强农村生 产力建设, 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转变 农业增长方式。二是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 挖掘农业内 部增收潜力, 广辟农村富余
精神文明建设知识题库二
精神文明建设知识题库二精神文明建设知识题库(二)2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21、1996年10月10日,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确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明确培养“四有”新人,确定了1996-2010年精神文明建设的阶段性目标。
《决议》指出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
22、2003年7月,河南省委召开七届五次全会,通过了《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主要内容是: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统一,协调发展。
23、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
24、创建文明景区德基本要求是什么?答:文明开放、文明经营、文明服务、文明管理。
25、文明单位分为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四档。
26、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
27、《文明单位奖惩办法》规定,凡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的单位每年评选一次,要实行动态管理,并实行年度复查制和五年届满制。
省级文明单位匾牌挂在单位门楼前。
对全体干部职工向上浮动一级工资或增发1-2个月的奖金;凡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增发1/2个月标准工资;凡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的增发1/3个月的标准工资。
28、省级文明单位是由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29、我省文明单位实行“逐级升格制”即由县区级文明单位到省级文明单位逐级产生。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同时,中国也加快了农村发展的步伐,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指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农村发展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新农村建设致力于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传统农村社区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公共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利,依然存在很大的发展差距。
通过新农村建设,能够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增强农民的满意度和参与感。
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将重点关注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基地,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工商业化。
同时,发展农村旅游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农村就业,还能够带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城乡差距的拉大导致了农民工大量外出打工,农村人口减少,社会资源分配不均。
通过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村居民享受到更多城市公共服务,促进人口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四、保护农村传统文化新农村建设不仅关注物质建设,还重视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传统农村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风俗习惯。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重视挖掘和保护农村文化遗产,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提高农民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新农村建设旨在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
过去长期以来,农村土地使用规模小,利用方式单一,存在闲置农地和低效农地较多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可以引导农民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产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地产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六、促进农村社会公平发展新农村建设将改善农村社会公平环境。
2019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培训之乡村振兴战略考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之乡村振兴战略考试题及答案单选题:1、()是由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集成,在经济社会发展特定领域的应用。
C、智能化2、美国()的智慧电网项目,将智慧农村建设融入项目。
A、佛罗里达州3、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年。
B、304、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一方面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
D、农业生产性服务业5、根据本讲,()创造了一个变沙漠为绿洲的奇迹,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
A、塞罕坝6、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面积约占陆地的()C、27.4%7、根据本讲,我国森林资源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相差很远,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A、1/48、我国传统牧区草原以集中连片的天然草原为主,主要分布在、、新疆、、、等省(区),其中面积最大的是()。
B、9、根据本讲,规划编制改革要()规划数量,()规划容。
B、减少,精简10、本讲提到,多规合一坚持以()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运营规划。
C、主体功能区11、下列哪个不是生态文明典型实践创新基地?()B、塔克拉玛干沙漠12、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国家重点战略是哪次会议提出的?()B、十七大13、1 “风萧萧兮易水寒,众生一去兮不复还”指的是对我国何种生态资源减少的感叹?B、生物多样性14、根据本讲,我国可用于工业化城镇化及其他建设的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C、30%15、根据本讲,以下哪项是补齐发展短板,打造幸福小康路的措施()。
B、加强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16、本讲指出,在城乡客运一体化方面,省市舒城县城乡公交采取(),执行“全县一个价,上车一块钱”D、公益化定价模式17、())人民政府2018 月刚刚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构建“以省级奖补为引导、市县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参与为补充”的“四好农村路”多元化投资长效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让农民做主角
空心村 , 引导农民在规划区修建各具特色的住宅 , 形
成不同风格的村落, 决不能搞成千村一面。 二要做好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一是加强普通农
民实 用技术 方面 的培 训 。农 民缺 乏 相应 的技 术 , 无
于困境。土地等产权 明晰, 不仅可 以激发农 民的积 极性 , 也能保障农 民在土地被征用后得到相应 的补
相统一、 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相融合 的科学完整 的
性, 新农村建设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而 , 建 设新农村 , 保障农 民的民主权力 , 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
目 标体系, 如何创造性地把“ 二十个字” 的总体 目标
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 面, 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的重 前提。事实上 , 我国法律也 明确 了村民的民主权利。 大课题。立足多年的基层工作实践 , 我认为 , 当前推
让农 民做主角 。 要还权于民
任村委会主任的事情时有发生 、 村务公 开不能得到
执行 、 村干部的腐败问题依然严重 , 这极大地抑制了
新农村建设 , 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决策, 一旦
得到切实执行 , 广大农 民将深深受益。但是 , 也有农 民朋友表示 了 自己的担忧 :建设 新农村好是 当然 “ 好, 可是就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 好经可别念歪 了。
Jn.0 6 u 2o
Ⅷ . . 8No6
建设社 会 主义新农 村要 让农 民做 主角
张 欣
“ 生产发展 、 生活宽裕、 乡风文 明、 村容整洁 、 管 理 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 , 农村的总体 目标 , 内容 丰富、 内涵深刻 , 既注重发展
首先 , 要发扬民主真正实现村民 自治。没有一 个农 民不希望建设好 自己的家园 , 尤其近年来 , 随着 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 和电视普及带来的信息量的增
乡村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例子
乡村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例子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让农民更加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2、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3、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完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
4、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5、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农民参与到乡村建设的决策和管理中来。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的面貌也在不断改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强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我国提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以现代科技、现代装备和现代管理为手段,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农民幸福为目标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改革和发展。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
这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农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口庞大,农村人口占比极高,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我们正处于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的时代,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乡村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3. 提高农民收入和福利。
新农村建设所涉及的产业、公共设施、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发展,都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与生活环境。
4. 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乡村振兴不仅仅关乎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提高文化教育、科技创新、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发展,使农村生态、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既适应国家发展需要,也适合农民的需求。
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1. 提高农业生产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机械,加强科技创新,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交通、通信、水利、电力、公共设施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为农业生产和乡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3. 加强农村环境建设。
包括农村垃圾处理、水污染治理、土壤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制,创造良好的农业生产与生活环境。
4. 确立农民参与权利。
要推动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扩大农民参与市场经济的支持政策,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归属感,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知识选择题
8:在下列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 政治法律制度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9:“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
( )
A: 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
B: 真理木是抽象不变
的公式
C: 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D: 真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
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运动与物质是不
可分割的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精神是运动
14: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因为:(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运动和物质实际
上是一个东西
生产的重要源泉
C: 资本主义生产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
D: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
累的唯一源泉
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A: 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 B: 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过
程中起不同的作用
C: 资本各部分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D: 资本各部分的流
通速度不同
6:资本家竞相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因是:
A、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C、农业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人力
2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国家在此行使的是:( BD )
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对外交往
职能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农业部•【公布日期】2015.02.05•【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即使将来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生活在农村。
农村决不能成为人们记忆中的故乡,无处寄放的乡愁。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亮点一:缩小城乡差距2015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开展新农村建设这些年,比起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农村发展依然滞后,其中最直观的体现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城乡居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大。
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坚定不移地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如何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欠账?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水电路气房网作出了系统全面的部署安排。
提出了要确保如期完成“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任务;2015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加强农村客运和农村校车安全管理;完善农村沼气建管机制;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统筹搞好农房抗震改造;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普及,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等。
如何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首先,在农村教育事业上,一号文件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方面做出了部署,并提出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逐步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等利好措施。
其次,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上,一号文件提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筹资机制,同步提高人均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进一步提高实际报销水平,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利好措施。
此外,在农村社会保障上,文件提出要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管理,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
落实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新农村建设做成最受农村老百姓欢迎的工程——佛山市三水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佛山市三水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三水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通过积极实施“工业强区”发展战略,近年来三水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步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200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4.6亿元,工业总产值914.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05亿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823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873元。
2005年三水区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21位。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三水区委、区政府本着让改革发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人民群众的执政理念,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村容整洁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农村面貌,促进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的延伸,当地农村群众由衷地发出了“新农村建设是最受农村老百姓欢迎的工程”赞誉。
现将三水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成效2007年以来,三水区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政策引导、规划先行、试点起步、尊重农民意愿,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区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取得了初步成效。
通过新农村建设的带动,农村地区实现了“五个新提升”。
(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新提升。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在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水区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没有单一地进行大拆大建,而是因地制宜,宜拆则拆、宜改则改,引导农民走集约节约用地的道路,将更多的土地用于发展经济。
仅2007年,全区通过新农村建设,就节约农村建设用地上千亩,不但有效解决了农村偏、远、散的问题,而且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
(二)农村环境有新提升。
全区113自然村开展了新农村达标村、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共投入9,031万元,实现村道硬底化150公里,新建下水道122公里、垃圾屋(池)216个、化粪池3922个,新铺自来水管61公里,新装路灯4648盏,新建文化站72个,新建村内绿化公园(500平方米以上)56个,绿化面积34.6万平方米,新建体育运动场所92个,添臵体育设施131套,新增(换)村务公开栏133个,维修历史文物及祠堂48处,拆除违章建筑2184间15.1万平方米。
通过一系列的整治和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三)农村基础设施有新提升。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三水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要达到“四个五”标准,即:“五村”(省卫生村、市文明村、区民主法治村、省生态示范村、先进农村基层党组织)、“五通”(通水泥路、通公交车、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通光纤)、“五化”(布局优化、村道硬底化、路灯亮化、村容美化、环境净化)、“五有”(有文化室、有卫生服务站(3000人以上的村居委会)、有体育运动场所、有村内绿化公园、有村务公开栏),有效地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城乡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村居民真真正正从新农村建设中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四)农民素质有新提升环境造就人、环境改变人。
虽然改革开放后,广大农村居民都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但生活的变化只体现在自家屋内和围墙内,屋外和围墙外依旧是垃圾随处扔、污水随处流,农村的脏乱差现象与以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多数农村劳动力都参与了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对于自己亲手建设和改造出来的美好环境,大家都非常珍惜,不忍心再破坏,从此,乱扔垃圾、乱倒污水等不文明现象从根本上没有了容身之所,文明的乡风也随之得到了体现。
(五)基层组织建设有新提升。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新农村建设不但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得到了检验,也为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提供了科学选拔人才的阵地。
在新农村建设中,村“两委”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班子的群众基础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各镇(街道、经济区)通过干部挂钩农村基层,拉近了地方党委政府与农村基层群众的距离,广大农村群众深深感受到,党委政府是真心实意为基层群众服务的,消除了机关与基层的隔阂。
与此同时,通过在新农村建设大舞台的锤炼,一批年富力强、素质较高、群众基础好、能团结带领村民奔康致富的带头人脱颖而出,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主要做法与快速推进的城市建设和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相比,三水区的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而且城市发展得越快、建设得越漂亮,城乡的反差就越大。
在这个问题上,三水区委、区政府没有回避,而是以积极的态度正视问题,并通过新农村建设这一有效手段去解决问题,具体做到“五个有”。
(一)有组织领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民心工程,三水区在推进过程中,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负总责,区直局以上单位和中央、省、市驻三水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各镇(街道、经济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主体,分别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专门落实各项推进任务。
事实证明,领导重视,组织到位,是新农村建设成功推进的关键。
(二)有工作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村居民的长期任务。
为此,区委、区政府从三水实际出发,树立城乡“一盘棋”的思想,把农村建设纳入全区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提出从2007年开始,每年抓好10%左右的村,通过不懈努力,到2015年全区农村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达标村、示范村。
从去年的完成情况来看,已经超额完成10%的任务。
(三)有工作重点。
针对在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工业化水平过程中农村存在“五个滞后”(农村规划滞后、农村环境建设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转变滞后、政府指导服务滞后)的实际,三水区委、区政府作出以“村容整洁”为突破口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决策,以村容整治带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这条路子是完全符合三水实际的,符合农民群众愿望要求和长远利益的,也是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的,得到了广大农村居民的支持和欢迎。
(四)有扶持政策。
在摸清本地农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三水区积极借鉴江浙等新农村建设先进地区的经验,于2007年3月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印发了《关于加强村容整洁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及8个配套文件,明确新农村建设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达到“五村、五通、五化、五有”标准,并决定从2007年开始,区、镇除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资金对新农村建设进行补助外,还对新农村规划编制、用地、农民建房和农民公寓建设、垃圾集中处理清运,以及长效机制的建立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
2007年,三水区区、镇两级共投入财政资金1000万元,带动全区投入9031万元,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五)有学习典型。
从去年开始,三水区每年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区、镇两级集中财力给予重点扶持,以摸索经验,以点带面,有计划逐步推进。
从去年的实施情况来看,每个镇(街道)都建设了1条以上的示范村,并通过到工作推进好、成效显著的镇、村召开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交流新农村建设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使创建村学有榜样,并在全区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使新农村建设始终在高潮中推进。
三、主要体会既要积极主动,又不能急躁冒进,要积极稳妥、规范有序、扎实有效地推进。
三水区形成的以下几方面的经验体会值得总结:(一)找准一个突破口。
新农村建设,既是一件好事,又是一件难事,既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又是一件惠及老百姓的实事。
怎样把这件好事、难事、大事、实事办好?三水区的实践表明,新农村建设要把农村居民的想和盼放在首位,要在节奏上做到积极稳妥,在工作上做到规范有序,在效果上做到扎实有效。
三水区坚持以村容整洁为突破口,同时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贯穿始终,这种立足区情、镇情、村情,结合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等实际的做法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
(二)体现两个关键。
一是“新”。
新农村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村落,而是现代的新农村,要把现代文明的成果运用和体现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体现出以新环境培育新农民、营造新风尚、实现新发展,把新农村建设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生产与生活之间的和谐典范。
二是“建设”。
硬件上,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包括公园、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医疗设施,等等,有效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让农民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软件上,要把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等城市社区管理中形成的适合农村实际的做法延伸到农村,形成有新农村特点的管理模式,体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三)把握三个重点。
一是科学规划。
三水区建设新农村的出发点是改变农村长期以来环境脏乱差的局面,科学合理地改变农村面貌,使广大农村居民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日子。
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把基础工作做好,当务之急是要做好规划工作,按照统一规划中心村、逐步缩减自然村和加快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搞好村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村庄规划编制要始终坚持人与环境的和谐,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区域特色,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等规划相衔接。
村庄规划的生活、生产区布局合理,体现乡村特点,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统一。
二是严格政策。
要确保新农村建设不走样、不走过场,就必须按照已出台的政策文件不折不扣地开展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把党委、政府对农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落到实处、传递到农民的心坎上,才能把新农村建设打造成为农民办实事的惠民工程。
三水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意志抓好落实,凡是党委、政府承诺的工作,就要认认真真地贯彻到底,既确保了工作质量,又得到了群众的支持,更在农村居民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为其他工作的开展扫清了障碍,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三是全民参与。
三水的新农村建设,不但农民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各个部门的协助、社会各界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全区上下形成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派出宣讲组,对1700多名镇、村干部进行了相关业务培训,各级各部门也层层发动,向广大村居民宣传有关政策措施,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
为落实工作责任,三水区政府与各镇(街道、经济区)签订了责任书,将该项工作作为考核基层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制定了区、镇两级领导挂钩包点工作责任制以及区直单位和各镇(街道、经济区)每季度工作汇报制度,全区27名区领导、51个区直单位和87名镇级领导班子贴身扶帮扶46个村委会161条自然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