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配套课时作业:14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十四 第1讲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
第1讲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2)政治: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3)导火线:一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
2.进程(1)二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3月。
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结果: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局面。
(2)《四月提纲》①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夺权。
(3)七月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4)武装起义①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
②攻占冬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结果(1)颁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2)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
4.意义(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2)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俄国十月革命的创举十月革命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客观经济前提尚不成熟的特殊情况下,面临现代化严重受阻和因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国家局势日益恶化的俄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以推进文明进一步发展而进行的一次尝试。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核心论点:俄国十月革命是在经济现代化受阻和一战影响下为推进现代化而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尝试。
二、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1.背景(1)政治上: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措施(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将粮食无偿借给国家。
(2)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3)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质是否定货币、价值规律。
2018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专题1专题过关训练含答案
专题过关训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延边质检)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西方人喜欢说“天上”,而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 “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
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A.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B.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C.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D.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C[古代中国的“天下”与近代“国家”概念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故A项错误;古代中国的“天下"并非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故B项错误;据材料“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西方人喜欢说‘天上’,而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可知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故C项正确;古代中国的“天下”并不是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故D项错误。
]2.(2017·合肥二模)《国语·鲁语上》曰:“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规定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
”这主要表明“先王制诸侯”()A.以血缘关系为核心B.具有制度性保障C.以礼乐制度为基础D.提高了行政效率B[材料的意思是说天子规定诸侯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事毕就集中在一起讲习礼仪,用以厘正爵位的尊卑,遵循长幼的次序,明确上下的法度,确定纳贡的标准,在这期间不能缺席或怠慢。
材料中没有反映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意思,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天子通过各种角度的规定来规范诸侯的活动,故B项正确;按照材料意思,礼乐制度是维护君臣关系的一种外在手段,不能视为基础,故C项错误;材料看不出来是否提高行政效率,故D项错误。
(精校版)2018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3.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4.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5.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6.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附录 通史整合 Word版含解析
3
(581- 618 年) 农业 三省六部制 唐朝 (618—9 07 年) 唐太宗开创 “贞观之 治” 商业 手工业 出现曲辕犁、 筒车 制瓷业成为 独立的生产 部门:青瓷、 白瓷 柜坊、飞钱 ①兴修水利; ②奖赏制度 ①棉花种植 和棉纺织技 手工业 宋朝 (960—1 279 年) 术推广到闽 粤地区; 二府三司制 王安石变法 ①海运发达; ②交子出现; 商业 ③市突破了 时间和空间 限制 科技 ②五大官窑 ①指南 针: 航海; ②火药的 应用; ③活字印 刷术 思想 程朱理学 陆九渊创 立心学 文艺 科技 思想 儒学复兴 运动 868 年, 雕版印刷 《金刚 经》 文人画、 唐诗、词 宋词;行 书四大家
001|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勃兴(公元前 2070 年夏朝建立—公元前 221 年秦朝 统一) 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 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 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 经济模式确立; 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 神。 时间 政治领域 距今五千 年左右, 新石器时期 黄河和长 江流域出 现了早期 国家 从禅让制 夏朝 到王位世 袭制 农业 宗法制 商朝 神权与王 权密切结 合 分封制 宗法制: 嫡长子继 承制 手工 业 商业 农业 手工 业 商业 商业 出现早期商 业交换 井田制 青铜器铸造 工艺高超 商业有了初 步发展 井田制 纺织业地位 非常重要 商贸频繁骨
手工 人工冶铁、 淬 业 火工艺 出现巨商和 商业中心科技文艺 Nhomakorabea楚辞
002|秦汉、魏晋时期 ——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 公元前 221 年秦朝统一 —589 年隋灭陈)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 王朝所沿袭;秦汉时期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 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时期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融合的局面;江南经济得到 开发,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时间 秦朝(公 元前 221—公 元前 207 年) 西汉(公 元前 政治领域 建立了君主 专制中央集 权制度(皇帝 制、三公九 卿制、郡县 制等) ①汉承秦 制; 农业 牛耕逐渐普及 全国 纺织技术发达、 丝国、 铁业官营 思想 独尊儒 术 造纸术 产生
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配套课时作业:15 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十五)一、选择题1.下图是文物拍卖市场上展出的某时期的钞票,从中反映出的信息是( )A.中共领导工农革命的开始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D.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开展答案:B 解析:图中的“一九三一年”“浏阳工农兵银行”表明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钞票,故选B项。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之后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图中的“一九三一年”说明已经不是工农革命的“开始”,A项错误;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与图中“一九三一年”“工农兵银行”的信息不符,C项错误;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始于1935年,与图中“一九三一年”“浏阳工农兵银行”的信息不符,D项错误。
2.1935年,中央红军在川西地区发布的政策中规定:“大家来成立合作社,贩卖布匹、盐巴、粮食,使赤区穷人个个不愁吃穿”,“商人无论大小在服从苏维埃法令下可自由发展工商业”。
该政策( )A.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B.强化了共产国际对中共的影响C.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D.体现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答案:D 解析:据材料“大家来成立合作社,贩卖布匹、盐巴、粮食,使赤区穷人个个不愁吃穿”和“商人无论大小在服从苏维埃法令下可自由发展工商业”可知,材料体现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故选D项。
材料信息符合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实际,脱离的说法有误,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强化了共产国际对中共的影响,B项错误;国民革命是在1924~1927年,与材料的时间不符,C项错误。
3.1927年8月20日毛泽东在代表中共湖南省委致中央的信中说:“中国客观上早已到了1917年”,“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
”“工农兵苏维埃完全与客观环境适合,我们此刻应有决心立即在粤湘鄂赣四省建立工农兵政权;此政权既建设,必且迅速地取得全国的胜利。
”据此可知( )A.该信件应写于湘赣边秋收起义以后B.该信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毛泽东对八七会议的决策有所突破D.毛泽东的主张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
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2018·某某某某一模]秦汉时期,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被授予职务。
这主要表明,秦汉时期( )A.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B.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C.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D.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2.秦始皇始置某一官职,权重而秩尊。
西汉沿置该官职,以监察、执法为主要执掌,位上卿。
此官职应该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3.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
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
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A.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D.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4.秦简《语书》中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
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 )A.社会秩序比较稳定B.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C.已经确立官僚政治D.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5.秦初,丞相王绾献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秦始皇请群臣议。
李斯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
”秦始皇纳其言。
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 )A.秦统一之后始行郡县制B.秦统一后全境推行郡县制C.战国时各某某用分封制D.战国时各国已实行郡县制6.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
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地理方位或俚俗等。
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 ( )A.宗法观念的弱化B.中央集权的强化C.风俗观念的演化D.社会治理的僵化二、非选择题7.秦汉王朝是中国官僚政治发展的重要时期。
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复习配套课时作业:33含答案
课时作业(三十三)一、选择题1.上海《川沙县志》记载:晚清“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
由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B.上海一带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C.洋货入侵压制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中国人民抵制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答案:B 解析:从“自洋纱盛行……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可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故选B。
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较慢,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题干只是提及上海的某个县,不能以此代表整个中国,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业受压制的内容,C项错误;从“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可知,中国人逐步接受西方工业文明,D项错误。
2.学者杨师群在完成专著《中国历史的教训》后说,到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开始时,人们在努力转换传统的制度建构与思想文化之际依然很难摆脱沉重的包袱。
其根本原因是( )A.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B.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D.封建思想的束缚答案:B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在努力转换传统的制度建构与思想文化之际依然很难摆脱沉重的包袱”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依然占据统治地位,故选B。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外因,不是根本原因,A项错误;“努力转换传统”“很难摆脱沉重的包袱”侧重于传统的包袱,是突出旧而不是新,C项错误;封建思想束缚是直接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D项错误。
3.1873年,唐廷枢辞去熟练、待遇极厚的买办,出任困难重重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
郑观应在致张振勋的信中解释其原因称:“观应前闻唐君景星云,伊昔年由沪返港,其船避风,(洋)船主限每客水一铁壳,约重一磅,日中解渴、洗面均在内。
唯船中有羊百余头,则满桶水任其饮,待人不如羊,殊为可恨。
”材料反映出洋务派的形成( )A.为了抵御西方文化入侵B.为了与洋人争夺权益C.得益于买办阶级的转化D.因民族自尊心受到伤害答案:D 解析:由“观应前闻唐君景星云……约重一磅,日中解渴、洗面均在内。
2018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专题6专题过关训练含答案
专题过关训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下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农事安排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A.注重创新农业生产工具B.精耕细作模式形成并发展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D.注重农业经验总结及推广B[表格中“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选种、育秧"等不属于生产工具,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科技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春秋战国借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开始形成并日益完善,故B项正确;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都属于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内容,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许多农业科技属于首创发明,故D项错误。
]2.白居易在《朱陈村》中提到:“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这体现出( )A.古代农民具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B.经营农业是当时农民的毕生追求C.小农经济有利于宗族的连续性D.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D[材料主要讲述的古代的小农经济与农民的集体荣誉感强弱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的主旨并不在于强调农民的毕生追求是什么而是强调古代小农经济的状况,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有利于宗族的连续性,但和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状况,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故D项正确。
] 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逐渐发展出登录全户家口的“户籍",户籍中详细编录家口与土地资料,是为“编户”;将人民编进户籍、纳入统治,身份大致平等整齐,称为“齐民”,合称为“编户齐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调度人力资源服务争霸战争B.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差异C.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坚实基础D.打击贵族势力消弭阶级差别A[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建立较为完善的户籍管理制度旨在将有限的人力资源捆绑到争霸战争的战车,谋求战争的胜利,故A项正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因户籍管理制度的强化身份差异更加固定化,故B项错误;户籍管理制度的发展完善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中央集权,但不是制定户籍管理制度的初衷,故C项错误;贵族与平民身份差别不会因为户籍管理制度的推行而消除,故D项错误。
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复习配套课时作业:40含答案
课时作业(四十)一、选择题1.经济学家诺思认为:“没有国家办不成的事,但有了国家又有很多的麻烦。
”下列经济思想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A.企业的生产和分配由市场调节,无须政府干预B.政府减少限制性规章制度以提高企业积极性C.政府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刺激或抑制消费D.创新思想和技术是创造就业机会的关键答案:B 解析:“政府减少限制性规章制度以提高企业积极性”说明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故选B项。
“企业的生产和分配由市场调节,无须政府干预”突出的是市场的作用,与材料中的观点不符,A项错误;“政府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刺激或抑制消费”体现了政府的积极作用,没有体现市场的作用,C 项错误;“创新思想和技术是创造就业机会的关键”主要体现了政府投资的主要目标,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2.马克思曾作出过这样的论述,即“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有( )A.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推动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的兴起D.建立福利国家制度答案:D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民众消费,提高民众的购买力,开始建立并完善福利制度,保障低收入者阶层的生活水平,故选D。
据材料“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可知,出现危机的根源在于民众购买力低下,材料不能体现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A项错误;为扩大消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减少国家干预经济是1973年经济“滞胀”后才出现的,B项错误;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的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民众的购买力无关,C项错误。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分之一世纪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在这些年以5.6%和7.3%的前所未有的增长率增长。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中等生训练14及答案 精品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中等生训练(14)及答案1.(2016·江苏南通、扬州三模,2)2016年3月,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
据史书记载,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荒唐事,从而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罪名。
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
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说明( )A.文献史料真伪难以辨别B.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C.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D.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答案 B解析孤证不立,多种史料的互证更能接近历史的真相,与材料中“考古专家”“据史书记载”相符,故B项正确。
2.《起居注》是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了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朝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撰《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 )A.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权力不再受到制约D.记注官的设立削弱了相权答案 B解析史官记录皇帝言行并传之后世,对皇帝日常行为有一定约束作用,但到后来,皇帝干涉《起居注》的编撰甚至停止编撰,说明史官对皇帝的制约逐渐消失,皇权不断加强,故B项正确。
3、出身的官僚和士大夫,重视工商业,有些人还到官督商办或商办企业任职。
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B.社会风气与价值观念发生变化C.近代工业生产方式开始产生D.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解析:选B。
材料信息“很少涉足商界。
洋务运动时期,……重视工商业,有些人还到官督商办或商办企业任职。
”可见社会风气与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故选B项。
4.1915年,陈独秀认识到:“要救中国,先要从思想革命开始,否则政治革命就只能是走形式,辛亥革命推翻皇帝却换上另一个独裁者就是例证。
”这反映出()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B.陈独秀全盘否定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D.新文化运动从反对尊孔复古逆流开始解析:选C。
2018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专题7第14讲课时限时训练含答案
课时限时训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买办原意是采买人员,指清朝末期的1800—1910年,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经理人。
买办是外国资本家认为忠实、得力的人物;买办为外国资本家服务,受到外国资本家的“培育”;买办违法犯罪,因受雇于外商企业,可以在治外法权庇护下,逃避中国法律的制裁。
据此可知买办()A.只存在于中国近代史上B.充当了列强侵华的工具C.在政治、经济、法律上都是独立的D.不受领事裁判权保护B[买办存在于清朝末期的1800-1910年,在鸦片战争前已经存在,故A项错误;买办为外国资本家服务,充当了列强经济侵略的工具,故B项正确;买办在经济上依赖外国资本家,不是独立的,故C 项错误;买办违法犯罪时,可以在治外法权即领事裁判权的庇护下,逃避中国法律的制裁,故D项错误.]2.(2017·黄冈质检)下表为晚清时期清政府财政收入变化情况(单位:百万两白银).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B.苟捐杂税日益沉重,人民苦难加深C.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D.卖官鬻爵越来越严重导致世风日下C[20世纪初,在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构成中,外贸关税的比重超过了农业税,故A项错误;苛捐杂税比重和增加幅度不大,故B项错误;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外贸关税,意味着进出口贸易的大幅增长,说明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卖官鬻爵导致世风日下,故D项错误.]3.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这种方法使得政府既是裁判又是球员。
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当时中国()A.资本原始积累具有专制性B.官商一体有悖经济规律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出现D.近代化需突破体制束缚D[洋务运动属于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企业,不存在资本原始积累,故A项错误;官商一体有悖经济规律的说法错误,故B 项错误;洋务企业不属于资本主义企业,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官僚资本,故C项错误;从材料“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说明近代化需突破体制束缚,故D项正确。
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复习配套课时作业:24含答案
课时作业(二十四)一、选择题1.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
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
”明显体现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A.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确立“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C.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D.提出“打倒美帝苏修”的主张答案:C 解析:毛泽东“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说明了“敌人的敌人是我的朋友”的外交战略。
联合美国对抗苏联,正是利用了美国对苏联的敌意,中苏关系恶化之后,中美的共同敌人是苏联,符合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故选C。
A、B两项体现了寻找“共同利益”来达到外交目的的方法,错误;“打倒美帝苏修”体现了我国20世纪60年代“两个拳头出击”的外交政策,使中国在国际上比较孤立,与题干中的寻求合作无关,D 项错误。
2.下表是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关于美国报道的不同态度的文章数量统计表。
该表可以说明( )A.B.国家实力成为新闻报道的基础C.新闻报道追求客观性和时效性D.新闻报道中意识形态观念消除答案:A 解析:1960年对美国的报道没有积极报道是由于中美关系对立,1975年以后对美国的态度日益改善,原因是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A。
国家实力决定国家政策,但与新闻报道内容没有绝对关系,B项错误;C 项表述正确,但材料中未体现出以客观态度对待美国,故排除;从材料中对美国持消极态度的报道所占比重较大,可知不能体现新闻报道中意识形态观念消除,D项错误。
3.有学者认为:“从1972年起,我国的外贸、金融及与之有关的其他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引进技术设备、开展经济交流的第二次高潮。
”这一局面的出现得益于( )A.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D.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答案:C 解析: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及中日邦交正常化,有助于改善中国的外交环境,加强国家间的交流合作,故选C。
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配套课时作业43含答案
课时作业(四十三)一、选择题1.“当成员国发生金融危机时,承担起‘救火队’的任务;当国际债权人与债务人谈判时,充当‘调解人'角色”的国际组织是()A.经济互助委员会B.世界银行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责是稳定国际汇率并提供短期贷款,确保国际金融体系运作正常,符合题意,故选C。
经济互助委员会是由苏联组织建立的、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世界银行的使命是帮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破坏的国家重建,后来其主要任务转变为资助贫困国家克服穷困,在减轻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主要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2.某国际经济组织称,已向莫桑比克批出5 000万美元贷款,以增加该国的食物供应及改善人民的营养.该笔贷款将由国际发展协会批出,目的是促进以市场为基础的农业和私营部门投资。
材料中该组织的宗旨还有( )A.提供技术援助B.减少贸易壁垒C.稳定国际汇率D.调解贸易纠纷答案:A 解析:由“目的是促进以市场为基础的农业和私营部门投资”可以判断出这个组织是世界银行,结合所学可知,其宗旨还有提供技术援助,故选A项.减少贸易壁垒是关贸总协定的宗旨,B项错误;稳定国际汇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C项错误;调解贸易纠纷是世贸组织的宗旨,D项错误.3.当今世界贸易分成几类:一类为美国出口金融产品、印钞票和“生产"股票、债券……美国生产100美元的成本是5美元,利润为95美元……对美国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各国拿着美元但不到美国买东西,美元永远在美国境外流通。
材料反映了()A.美元是当今世界唯一的国际货币B.美国利用美元优势掠夺世界财富C.美国利用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操纵世界经济D.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答案:B 解析:材料显示了美国依靠出口金融产品、印钞票和“生产”股票、债券赚取利润,反映了美国利用美元优势掠夺世界财富,故选B.美元是当今世界唯一的国际货币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操纵,C项错误;材料与经济全球化无关,D项错误。
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配套课时作业54含答案
课时作业(五十四)一、选择题1.某学者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观点D.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共和思想答案:B 解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战败导致民族危机出现,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代表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以务实的态度提出学习西方以摆脱危机,故B项正确.明末清初还未出现民族危机,“工商皆本"意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与“为民族生存而激发……意识"无关,故A项错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观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虽然也是以摆脱危机为目标,但都出现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之后,故C、D两项错误.2.“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①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知识分子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②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
”“工具方面的西方化”主要是指( ) A.出版《海国图志》B.设立总理衙门C.开展洋务运动D.戊戌变法答案:C 解析:从题干材料“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可知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工具方面的西方化”是指中国人开展了在器物层面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故C项正确。
出版《海国图志》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的反思,故A项错误;设立总理衙门属于外交方面的近代化,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属于政治制度的近代化,故D项错误.3.③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我国欲安内攘外,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备有形之战以治其标;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
”在这里,郑观应最想表达的观点是()A.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B.将发展工商业与增强军力相结合C.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应采取妥协政策D.主张发展军事工业以维护封建制度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和“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可知,郑观应主张将发展工商业与增强军力相结合,故B项正确。
2018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专题4专题过关训练含答案
专题过关训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公元前6世纪后,雅典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一经颁布,立刻成为法律,并马上执行。
公元前399年开始,雅典公民大会每年对所有法律进行审核并组成一个专业的立法委员会裁决有争议的法律。
这表明雅典( )A.民主政治更加理性B.民主政治已被破坏C.人文主义思想产生D.法律体系逐步形成A[后来的法律每年都要通过公民大会的审核,并有立法委员会裁决有争议的法律,使不适应实际的法律被修改和废除,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走向理性,故A项正确;材料表明民主政治完善而不是破坏,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人文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法律体系的形成,故D项错误。
]2.“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
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材料中的“不满意测试”()A.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B.使地域政治开始取代血缘政治C.开启了希腊历史的古典时代D.易导致公民权利的滥用和误用D[根据材料描述“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可以判断是克利斯提尼时期推行的“陶片放逐法”.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A项错误;雅典的五百人会议用地域取代血缘政治,故B项错误;希腊的古典时代是公元前5-前4世纪,与题干所述史实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陶片放逐法”以民主的方式对待民主的敌人,属于雅典的直接民主形式,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容易导致公民权利的滥用和误用,故D项正确.]3.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 )A.参政议政的权利B.公共事务的意识C.公民的义务责任D.公民的身份特权D[古希腊的公民是指拥有城邦祖籍、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性,妇女、奴隶、外邦人、未成年人是被排除在外的,只有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可以通过公民大会享有参政议政、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
2018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专题12专题过关训练含答案
专题过关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梅州质检)孔子说:“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荀子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上述义利观()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源B.是先秦儒学批判现实的产物C.体现先秦儒学对利的完全否定D.直接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B[材料重点强调的是义利观,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故A项错误;孔子、孟子和荀子批判当时社会上一些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行为,是先秦儒学批判现实的产物,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等可知,先秦儒学并没有完全否定利,故C项错误;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的是宋明理学,故D项错误。
]2.南宋马端临在《通考·职役考》指出:“秦人所行什伍之法与成周一也。
然周之法则欲其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是教其相率而为仁厚辑睦之君子也。
秦之法,一人有奸,邻里告之,一人犯罪,邻里坐之,是教其相率而为暴戾刻核之小人也。
”这说明秦什伍制()A.融合了儒家思想B.体现了法家思想C.是西周之制的传承D.是郡县制度的完善B[材料未体现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主要讲“什伍之法",即连坐法,是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采纳的是法家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周之法教民为君子,而秦法教民为小人,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体现郡县制,故D项错误。
]3.(2017·济宁模拟)汉代桑弘羊认为:“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杀藏,利以施刑。
”其观点()A.体现了汉初无为而治的理念B.表达了对独尊儒术的强烈不满C.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经济观念D.反映了汉代法律儒家化的特点D[汉初的无为而治思想强调的是“以静制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独尊儒术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法律观念,不是重农抑商的经济观念,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西汉桑弘羊认为春夏是万物生长时期,应该实行仁政,而秋冬则是生命蛰伏时期,适合实行刑法,体现的是汉代法律与儒家思想的结合,故D项正确。
2018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专题7专题过关训练含答案
专题过关训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图是1652-1888年清政府财政税收结构变化示意图.该图最能说明()A.国际贸易的发展B.近代工业的兴起C.传统农业的解体D.经济结构的优化A[根据材料图可以看出,当时的田赋税收额下降,而关税收入增加,特别是厘金在1842年后出现。
鸦片战争后,我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对外贸易有所发展,故A项正确;近代工业指的是使用机器进行生产,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我国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从鸦片战争后开始的,但是在近代社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经济机构的优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2.从1888年至1911年,除了1899年一年外,中国原棉的出口大于进口。
与棉花出口增加一起出现的情况是原棉价格的稳步上涨,同时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
这一现象( )A.扭转了中国贸易的入超局面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D.加强了工业国产品竞争优势C[根据题干中“原棉出口”“进口机制纱”可知,打破了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题目中只说明了1899年原棉出口大于进口,并不代表说明扭转了中国贸易的入超局面,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政府财政收入,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C项正确;题目中只说明了从印度和日本进口低廉纱,并不能说明工业国产品竞争优势的加强,故D项错误。
]3.有学者认为,通过本国金融体系及设立股份制公司等手段募集社会资金从而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保障,是西方工业近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国的洋务运动偏偏这两条路都行不通,从而决定了它最终崩溃的命运。
这一现象反映了()A.洋务运动资金保障严重短缺B.洋务运动背离了近代化潮流C.晚清经济管理体制的落后D.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思想C[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发起的自救运动,是通过政府财政拨款,给予资金保障,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B 项错误;洋务运动没有通过本国金融体系及设立股份制公司等近代化的手段来募集社会资金,说明晚清的经济管理体制落后,故C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在立足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基础上(不触动封建根基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的器物,但是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1轮复习配套课时作业:37 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三十七)一、选择题1.“文革”结束后,中共领导人逐渐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失败,社会主义时期依然存在着前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从而使“封建主义的残余”而不是资本主义成为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因而也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这表明( )A.中共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文革”后党内仍有“左”倾错误C.封建制度是新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D.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不可跨越的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了中共领导人对符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而不再是单纯地照搬苏联的做法,故选A。
材料体现了一种对中国国情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而不是“左”倾错误的体现,B项错误;封建制度已经消失,C项错误;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社会形态的演进可否跨越,D项错误。
2.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我国农业产量迅速增加。
而在1953年我国从个体生产变成集体生产时,农业生产率也快速增长。
这是因为二者都( ) A.进行了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调整B.建立在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上C.满足了当时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D.顺应了当时国际经济发展潮流答案:C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3年的社会主义改造集中了农民的力量,二者都满足了当时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故选C。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对生产关系进行根本性调整,依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A项错误;1978年中国的经济并未从“文革”中完全恢复,B项错误;1953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当时的国际经济发展潮流无关,D项错误。
3.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的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
这反映了我国( )A.劳动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B.政府职能部门权限逐步扩大C.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趋向D.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价格双轨制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过程中采取的一项措施,曾经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也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十四)
一、选择题
1.漫画折射了历史。
下列选项反映的历史事件由下图引发的是( )
A.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B.北上八国联军众,把我江山又赠送。
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
C.学子斗争惊列寇,豪杰攻打震华庭。
反封反帝风云涌,休课休劳波浪凶。
D.血肉之躯筑铁墙,平原斩倭声名扬。
纵然汗简无司马,寸土皆碑记国殇。
答案:C 解析:“学子斗争惊列寇,豪杰攻打震华庭”反映的是五四运动,而五四运动的背景就是在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与漫画反映的事件一致,故选C项。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中国割让台湾给日本,而题干中的漫画表现出的事件与山东省有关,A项错误;“北上八国联军众”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事件,与日本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没有关系,B项错误;“血肉之躯筑铁墙,平原斩倭声名扬”反映的是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事件,D 项错误。
2.“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①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②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③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该纲领表明中共( )
A.第一次确定了自己的社会主义革命纲领
B.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C.对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了正确的认识
D.是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答案:C 解析:中共二大确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目标是反帝反封建,体现出中共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正确认识,故选C项。
社会主义革命是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是在秋收起义后找到的,B项错误;中共走向成熟的标志是遵义会议的召开,时间不符,D项错误。
3.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国民党人因不得不继续努力,以求中国民族解放。
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
”这表明中国国民党( )
A.政党性质发生彻底改变
B.意识到革命成功必须依靠民众
C.放弃了原来的革命目标
D.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可知,国民党认识到民众对革命的重要性,故选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始终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国民党放弃了原来的革命目标,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中国共产党,D项错误。
4.1926年7月,中共号召全国民众推翻国内军阀与打倒帝国主义,迅速扩大民众运动。
此号召有利于( )
A.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B.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
C.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D.缓和国共两党的矛盾
答案:B 解析:材料提到,1926年7月,中共号召全国民众推翻国内军阀与打倒帝国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北伐战争开展,故此号召有利于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所以B项正确。
革命统一战线形成于1924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项错误。
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
当时国共合作,材料无法体现缓和国共两党的矛盾,故D项错误。
5.“它的成功是因为它为爱国和革命的目标出色地动员了人力和物力资源。
期间,一批坚定的中国人……组织了一个旨在统一国家、战胜外国特权和改变形形色色的不平等状况的爱国运动。
这些人得到一批俄国专家的建议和支援,原来以南方为根据地的军队一路打到北京。
”材料描述的事件( )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C.体现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成果
D.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国民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代理人,动摇了列强在华统治的根基,故选D项。
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是国民党右派背叛了革命,致使国共合作破裂,A项错误;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B项错误;土地革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
6.1923年陈独秀指出,“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瞿秋白在同年提出:中国的民族运动“得最宜于组织、最宜有团结的无产阶级之猛进”,要“联合小资产阶级”,“督促
资产阶级而行向民族革命”。
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
B.是否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孰先孰后
D.民族资产阶级是否具有双重性
答案:A 解析:根据“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可见,陈独秀认为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处于领导地位,而无产阶级处于从属地位;由“得最宜于组织、最宜有团结的无产阶级之猛进”,要“联合小资产阶级”,“督促资产阶级而行向民族革命”可见,瞿秋白认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应处于领导地位,因此两人的主要分歧在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故选A项。
两人的主要分歧在于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而非是否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排除B项。
C、D两项显然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
7.据郑超麟回忆:“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
”“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
A.爱国救亡精神B.自由开放意识
C.民主法治观念D.实业救国愿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时空观念、历史价值观)。
民国八年即1919年,中国的集体意识意指五四运动爆发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袁世凯政府于1914年8月6日宣布严守中立,然而9月日本便登陆山东与德开战,很快取代德国占领青岛,中国政府屡次要求其撤军均被无视。
袁世凯急召在欧洲休假的陆征祥回国,组织全国一流的外交家和国际法学者,包括曹汝霖、顾维钧等,研究怎样解决青岛问题,至袁氏倒台之前,他们召开了数十次研究会议。
此外,政府还委派驻外使节与欧美日俄各国首脑及公法家联系,取各方建议和支持。
——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材料二日本意识到,中国势必在战后提出山东问题,遂抓紧进行秘密外交,寻求霸占山东的法理依据。
英法希望日本向地中海派遣舰队护航,日本趁机要求英法保证,在将来的媾和会议上,支持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以及占领南洋德属诸岛;英国提出,日本应以同样精神支持英国对赤道以南德国各岛屿的领土要求,两国一拍即合,达成密约。
随后,日本以类似手段,与法、俄、意签订了有关山东问题的密约。
——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材料三关于五国暂管青岛之议,以外交上急遽之变化,未必能见实行,本社昨已报告。
兹确闻某方面接到巴黎紧要可靠消息,言意大利之出和会,我国外交大受其恶影响。
因意国如不出会,则日本之态度尚不敢过于强硬,亦不敢轻言脱离和会以要挟也。
自意大利有此一举,日本乃声言如不彻底其所主张,即将仿照意大利之办法。
美总统与英法等对于意国之出会已极感其困难,今见日本态度如此,则和会殆有动摇之虞,山东问题或将因此而生极大之变化。
明知日本利用机会,而三国不能不有所踌躇。
至日本最近所借口者,为四年五月二十五日中日间二十一款及去年九月之中日协定,此种条约如不废除,日本即永远据为外交口实。
一方又有可惊之消息,英法因山东问题其先亦与日本订有密约,故英法虽明知日本之野心欲对我国有所尽力,然为条约所束缚,亦甚难于为力。
我国代表奔走呼号,请求各国主持正道,亦已力竭声嘶。
国内若再无一致之精神以对外,则此次外交之失败殆足以亡国云。
——1919年5月1日天津《大公报》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北洋政府对1919年巴黎和会的态度如何。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日本妄图侵占中国山东的因素。
(3)结合所学,指出《大公报》对“山东问题”的报道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1)态度:积极准备(或应对)。
说明:北洋政府从日本与德国在青岛开战那一刻起,就认识到战争结束后将召开和会,中国需要向国际社会发言,解决青岛问题;最终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并非仓促成行,而是经历了四年的充足准备。
(言之有理即可)
(2)因素:日本与英、法、俄、意订有密约;意大利态度的变化;日本的要挟;英、法、美态度的转变;日本所谓的借口。
(3)影响:《大公报》对“山东问题”的报道使中国民众比较详细、全面地了解了巴黎和会的情况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反映了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爱国民众的呼声和要求;报道助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总之,其对当时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和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