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的鉴赏
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
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高考阅读2012-01-07 07485d56b7b40102dty0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系列之-表达特色类
三、表达方式
2、抒 情
散文是抒情的艺术,自然成了考查重点。尤其是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直抒胸臆: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感染读者, 引起共鸣,坦率真挚,朴质诚恳。
间接抒情:借助景或物抒情,含蓄隽永,令人回味,给读者 留下想象的空间。
3、议论 能起到强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4、夹叙夹议 “记叙”是 “议论”的基础, “议论”是 “记叙”的深化、升华, 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写法上灵活多变,生动活泼,有助于作者自由 自在的表情达意。
2、要特别注意提问用语。题干中“表达特色”、“表现手 法”、“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概念的异同,因为它们决定 了答题的方向。前三个概念问的是同一回事,要各个角度去考虑。 如只问“修辞手法”,只能答“修辞手法”。
运用提示
3、切记使用专业术语。一定要熟记各种表达技巧及 其表达效果的术语名称,呈现答案时最好用术语,这样 能更多的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再者,熟练地使用术语 能给人专业、严谨的感觉,自然可以赢得高分。例如: 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 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 抒情”等。
阅读写作手法赏析现代文阅读写作手法赏析
鉴赏要点:
1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简要分析如何体现. 2表达了什么内容, 3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描写
1、细节描写 2、心理描写 3、景物描写 4、侧面描写 :通过他人写“某个”,通 过人的感受写物 5、白描:指的是不加任何修饰,可以 体 现事物本色美的描写语句。不尚华丽 ,务 求朴实
例证法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
分析例证法的作用,首先明确作者列举了一 个 什么典型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然后加 上 “事实胜于雄辩,能增强文章说服力。”
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 论 是为了从理论上证明什么,再加上“使论 证具有权威性”。
分析喻证法的作用,明确是把什么比喻成什 么 用来证明什么论点。加上“使论证深入浅 出地 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
语言运用角度:
幽默、 辛辣、 平实、 自然、 简洁明快、 含蓄深沉 寓庄于谐
寓庄于谐
适度夸张, 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 出来在笑声中受到启迪, 达到批判 的目的。夸张变形地达到喜剧性 效 果。含怒骂于嬉笑之中
作者以漫画式、喜剧性的艺术手法生 动 地描述了赛艾姆“一本正经”地完 成了 滑稽可笑的“自我认识”过程, 尤其是 对赛艾姆的外貌、动作、语言 等描写更 是幽默风趣,从而引导读者 更深刻领会 作者寄寓在这一人物形象 上的严肃的人 生思考。
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 朴素的语言写出真情。
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气氛。 (抚今追昔、物是人非、深 沉悲凉)
写“壶口的黄河”为什么要写“主观感受”, 两者的关系
(1)主要是运用侧面烘托(或侧 面 描写、衬托)的手法。 (2)此处通过渲染主观感受(如心跳、 耳聋、眼花、脑子空白等)来写壶口 的黄河,好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 二是从侧面烘托壶口黄河的气势与 主 命力。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附答题模板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附答题模板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这是小说命题方面的重点内容。
【设问方式】1.第×段中对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作品运用了××手法,请谈谈其艺术效果。
3.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主要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
就小说来讲,叙述与描写是其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1.叙述(1)叙述人称(2)叙述视角(3)叙述顺序2.描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
(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使文章整体或部分给人留下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小说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下表:下面是对几种易混手法的辨别:1.烘托与衬托,衬托与对比烘托是一种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但所要表现的对象不出场;而衬托则是两个对象都出场,其中一个做陪衬,用以突出另一个。
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要事物,两者主次分明;对比则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的双方不分主次。
2.象征和比喻象征和比喻的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1)两者的表现手段不同。
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
(2)两者表现的对象不同。
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得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具体人。
(3)两者范围大小不同。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是整篇文章,至少是文章的一部分;比喻的范围较小,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
三、结构技巧主要指构筑情节、营造环境等方面的技巧。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览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览1一、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特别是那些体现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
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
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二、认真审题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
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
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题型特征及解题技巧(四)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题型特征及解题技巧(四)教学园地05-11 1447题型四:“赏析”题——对文章表达技巧的分析【命题依据】根据高考说明中的“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考点。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题例1】2007年安徽卷17.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
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②⑤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
(6分)②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
我们虽然好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
(拟人)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尾的小花狗,(比喻)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
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醉意,好像一个去镇上的打酒的孩子,(比喻)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⑤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
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
(对偶)在这回黄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
一拨又一拨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
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发情,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排比)(散文《乡村的风》内容有删节)【试题分析】这道题要求考生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从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修辞格并加以赏析。
文段中涉及到拟人、比喻、对偶等修辞格。
可先在文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②第一自然段“用顽皮的小手……尘土与细碎的草屑”一句运用拟人修辞格,写出风的轻柔,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暖、亲切。
(举出“风就像一只摇尾的小花狗……”或“好像一个去镇上的打酒的孩子”等句,并指出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并进行赏析均可)⑤第二自然段“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发情,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句运用排比,描绘风中的动人景象,使读者感受到风中的勃勃生机。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方法、技巧、建议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方法、技巧、建议现代文阅读中的题目中,除了很明显的让考生发挥的题外。
绝大部分题目都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
尤其是选择题、解释词语的特定含义等题型。
同学们答题时切勿天马行空。
先在原文找到对应处,增删修改即可得到对应答案。
而对科技文阅读来说,这一个原则更是至高无上的。
所有的选项都应该在文中找到支撑。
所有问题都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
选择题的原则:部分省市的现代文阅读中会有一道多选题。
这道题可能放在前面,也可能放在后面。
给同学们的建议是阅读完文章后,先做这道选择题。
这样可以利用客观题的文字描述去回答其它的主观题。
此为答题技巧。
答选择题时同学们要记住三点1。
答案都在文中,一定可找到对应处。
2。
答案为积极、正面的,和作者观点一致的。
(但不一定为褒义的)。
如06北京卷中的选择题,即使对原文没有太深的把握,也容易判断出选项B和D均为负面意义的,即为错误判断。
一定要看清题目,是要选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要拿笔把题目要求划出,切记)。
每年都有同学在此因失误而选了相反的选项,懊恼不已。
积极向上原则这在语文和英语阅读中是通用的,由于高考具有社会导向型,因此积极向上不难理解。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同学们都应注意,积极向上的基调不能变。
这个原则可用来在选择题中排除选项和为答案把关。
阅读中常常会碰到要归纳段落主旨大意的题。
此时一定要注意,开头结尾是重点。
该段开头的前两句和结尾的倒数两句都是归纳的重点。
同学们常常可利用其的描述归纳出段落大意。
理解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的题,注意答题的套路。
基本套路是用了什么方法。
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答题建议:同学们拿到题后,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先做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的题。
尽量在原文中找到答案。
如遇发挥题和概括题请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
找到原文中出处,前后兼顾,整体把握。
▼有资深教师认为,做阅读主观题能抄原文答题是上策,能概括原文答题是中策,离开原文答题是下策。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反复的表达效果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反复的表达效果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反复的表达效果现代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反复的表达效果反复的赏析要点1、定义:反复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到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个意思、如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
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2、反复的类型A、连续反复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叫连续反复。
例如: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纪念刘合珍君》)B、间隔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叫间隔反复。
例如:我们还在这样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必要了。
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个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纪念刘和珍君》)3、反复的作用A、连续反复一般都是为了能够强调突出某种意思。
用于写人,强调人物心理状态或思想感情用于写事,强调事件结果或意义用于抒情,强调作者思想感情用于议论,强调作者观点和看法B、间隔反复的作用除能表达强烈的情感之外,还能起到分清层次脉络,增添旋律美,加强节奏感的作用。
用在抒情文字中能达到反复咏叹,回环起伏抒情效果,充满语言美。
例如:“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
”(铁凝《哦,香雪》)这里连续三次反复使用“原来是这样的”,表明了香雪此时的快乐心情。
再如:忘掉她闻一多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那朝霞在花瓣上,那花心的一缕香──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象春风里一出梦,象梦里的一声钟,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听蟋蟀唱得多好,看墓草长得多高;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这是闻一多悼念自己不幸夭折的女儿的诗,“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在诗的每一节的开头和结尾反复出现,意在反复强调“忘掉她吧”这是痛极之语,中年失女的巨大哀痛始终包裹着诗人的心,诗人始终都是既努力超脱,又始终无法超脱,只能这样来安慰自己。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常见表达技巧及题型总结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常见表达技巧及题型总结高考研究2014-02-17 2017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是现代文阅读部分考查的重要内容,在各类试题中,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历来是得分较低的题型。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阅读基础差,阅读能力不高,另一方面是对文学作品常见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所知甚少。
基于以上原因,学生做题时,或者张冠李戴,或者云山雾沼。
所以掌握常见的、必要的文学作品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并熟悉高考常见题型,有针对性的加以训练,会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常用术语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
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的鉴赏
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的鉴赏鉴赏是人们通过特定媒体与艺术形式,逐步进入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
它既受作品本身特性的规X,又调动鉴赏者本身的想像力,因而具有再创造的性质。
鉴赏表达技巧在高考的现代文阅读和古诗词鉴赏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会答题,答好题。
下面结合高考中现代文的阅读,谈一谈对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鉴赏。
一、表达技巧的类别一般说来,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大致包括四个方面:1.作品中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如描写的技巧、表达的技巧、抒情的技巧等。
2.作品中运用的某些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抑扬(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庄谐,以及人称的运用等。
3.作品布局谋篇的技巧,如构思的技巧、线索设置的技巧、交待和照应的技巧等。
4.语言表达的技巧,如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风格的特色等。
二、鉴赏表达技巧的要求鉴赏表达技巧的要求,概括起来说有两个层面,一是揭示作品运用某种表达技巧所表达的内容,二是阐述运用某种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和好处。
第一层面的,如1999年全国卷《创造宣言》第2题,“第四自然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那么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又如2001年春季招生卷《黄土》第1题,“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像这样的设题只要这样作答:“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的教育对象。
“万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后一题只要答出“象征父亲,象征老一代农民,象征宽容〞就可以了。
这类试题基本上还在“理解〞的X围内。
纵观考查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全国卷,横向比较2004年15套试卷,更多的是属于第二层次的试题,即要求分析运用某种表达技巧的“作用和好处〞。
如2003年全国卷《乡土情结》第3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
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作用”题目的特点与答题技巧(精)
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作用”题目的特点与答题技巧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作用”题目的特点与答题技巧“表达作用(表达效果、好处)”是高考、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十分常见的一个考点。
这类题目几乎涉及到字、词、段落、篇章结构等各个方面,题型设计也是多彩多姿、异彩纷呈。
下面两文分别以2006年全国高考卷和上海中考卷为例作了比较详尽的解析,大家可以据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一、从题目涉及的内容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设计: 1.词语从锤炼语言的角度,通过具体的语言分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引导学生深刻地感受文本。
【例1】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2006年全国Ⅰ卷第14题) 本题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想”与“听”的区别对比,把握文章的深刻内涵。
植物突破土地的声音我们不易察觉,只能想,而且“想”加入了主观思考的意味,可以凸现作者对自然的品味探索。
【例2】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夕照的动态,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
(4分)(2006年广东卷第16题) 这是从炼字的角度考查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如文中“它最后抛给人间的光芒最依恋也最夺目”一句的“抛”,有“扔,投掷之意”,表现了夕阳慷慨地、毫不吝啬地将它所有的光芒送给人间。
2.句子从分析句子本身结构(如句式、语序)以及句子在文章结构中作用来设计题目,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或表达效果。
【例3】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6分)(2006年全国Ⅰ卷第15题) 这是考查句子作用的典型题目。
“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整个句子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
3.段落主要从段落在文章布局谋篇中的作用,如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卒章显旨、总管全篇等角度设计题目。
表达技巧的鉴赏
批注——阅读密码 ⑦片段三:挑灯剪烛, 诗意无限。 ⑧因“煤油灯的火焰很 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 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 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 ”,为下文的“移灯护火” 情景的描写做铺垫。 ⑨片段四:提灯护火, 惜灯如宝。 5-12段是第三部分,是 文章的主体部分,写了 对儿时灯下生活片段的 回忆。本部分由四个温 馨美好的儿时的生活片 段组成。
⒀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 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五烛光的灯泡, 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 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 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⒁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 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 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 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 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 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 灯光下写作。 ⒂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 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 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 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 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⒃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 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 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1、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 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案】 ①寄托作者对童年时光、童年生活的深切留恋和 怀念;②使童年的生活图景更真实、具体、生动,给人以身 临其境的感受;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答案】 (1)①即使普通的煤油灯,在贫困的年 代里也是很宝贵的;②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更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得珍惜的人生的宝贵财富。 【答案】 (2)①曾经拥有的灯下的温馨已经逝去, “我”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怅惘;②社会进步的同 时,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了一些美好的东西。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拟人拟物的表达效果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拟人拟物的表达效果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拟人拟物的表达效果现代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拟人拟物的表达效果比较的赏析要点1、定义:比较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事实上 ,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 ,后两种形式那么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种类:①、拟人。
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 ,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跳跃着。
②、拟物。
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3、比较的作用:第一,比较的主要效果是使表达形象生动.比较可以让静的变成动的,让死硬呆板的变成活泼和有生气的,让无性格的变成有性格的,让抽象的变成具体形象,活灵活现的.客观事物经过人们合理的属性转移和符合规律的创造性想象,而变得富有艺术魅力.比方:沙果笑得红了脸,西瓜笑得比蜜甜,花儿笑得分了瓣,豌豆笑得鼓鼓圆.?红旗歌谣?将植物"沙果""西瓜""花儿""豌豆"等都人格化了,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丰收的景象.第二,通过比较,还可以表现人们的想象力,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并创造某种意境,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例如秦淮河失去了往日的欢笑,莫愁湖发出了撕胆的哭声.(张天明?按照人民的命令?)用拟人方法描写了中国人民失去总理的悲哀,连江河湖泊也发出了悲哀的哭声,表达出了人民对周恩来同志无比热爱的真挚感情.4、总体把握同比喻类似 ,把握“比较〞类修辞的表达效果时 ,要先弄清楚本体和拟体 ,然后分析拟体的特点 ,再结合这个特点来考虑作者所要表现的本体的特征。
5、分类指导第一拟人把事物当成人来写 ,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活动 ,这样的修辞方法就叫拟人。
人具有会说话,会思想,会劳动,会创造和富有感情的本质特点,人类对自己的这些本质特点最为熟悉,最为理解,最易接受,最易产生共鸣.为了表达的需要,将人的本质特点转移于其他事物,让它们具有人的某些特点,可以将事物描写得具体,生动,形象,使人感到亲切,容易受到感染.以动物拟人:例如一只探险的蜜蜂正绕着布满的柳树枝头的金色的花朵嗡嗡着.看不见的云雀在天鹅绒般的绿油油的田野和盖满了冰的,收割后的田地上颤巍巍地歌唱着;田凫在那积满了塘水的洼地和沼泽上面哀鸣;鹤和鸿雁高高地飞过天空,发出春的叫喊.脱落了的毛还没有全长起来的家畜在牧场上吼叫起来了;弯腿的小羊在它们那掉了毛的咩咩地叫着的母亲身边跳跃;……真正的春天已经到来了.②(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简析]上述文字具体地,有层次地描写了春天给动物带来的变化.作者将动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品格.蜜蜂在"探险",云雀在"歌唱",田凫在"哀鸣",鹤和鸿雁发出"叫喊",小羊在"母亲"身边跳跃.作者将这些动物写得栩栩如生,画面洋溢着春天到来的蓬勃生机.从而让人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抚慰,希望和信心.以植物拟人:例如: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简析]诗人满怀激情,以拟人的方式描绘了团泊洼色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动人秋景:高粱在"悄悄""观察",向日葵"微笑"着,"望"着,"年高"的垂柳"抚摸"着庄稼,芦苇"细心地护卫"着"偷偷开放的野花".如此拟人,使画面上的这些自然景物静谧美好,多情和谐,栩栩如生,使诗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满腔情怀形象化了.以无生物拟人:枪口对准星星,星星大吃一惊!看它呀,躲躲闪闪,看它呀,跳跳蹦蹦.星星,不要害怕,战士的眼睛最清!我们揍的是空中强盗,瞄你,只是练功.星星笑了,笑着跳上了准星.眼睛——星星,一条线,牵来了多少黎明!(石祥?瞄星星?)[简析]星星,怎么会"大吃一惊"怎么能"躲躲闪闪","跳跳蹦蹦"又怎么会"笑"怎么会"跳上准星"因为战士在用枪口瞄准他,然后作者又解释这是练功.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展开想象之翼,根据星星的形象特征,让其人格化,赋予它以人的动作和情态.以事理拟人:这里叫洋八股废止,有些同志却实际上还在提倡.这里叫空洞抽象的调头少唱,有些同志却硬要多唱.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简析]"教条主义"是个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可是时行起来,害人不浅.许多反对教条主义的同志要它罢休,有的同志却偏要推之以出.作者将教条主义人格化,形象地说明:它躺着休息,便安然无事;假设是活动起来,害人至深.第二拟物各类事物无不具有自己的"个性".如鸟会飞,虫会鸣,树会开花,水会奔流,太阳会发出光和热,真理会被传播……拟物常常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的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拟物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把人当作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来描写,赋予人以动物,植物或无生物的某些特征.人拟为动物:例如金色的太阳照耀着金色的麦浪,丰收的歌儿在田野里荡漾;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阿不都热西提?女拖拉机手?)[简析]翅膀是属于鸟类的.作者却赋予维吾尔族姑娘以翅膀,并热情地讴歌:维吾尔族女拖拉机手驾驶铁牛,在肥沃的田野上自由地奔驰.人拟为植物: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了人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便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孙犁?荷花淀?)[简析]几个妇女去前方看望丈夫.在荷花淀,看见荷叶下面的人"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人拟为荷,将隐蔽在荷叶下面的战士物化了,显得那么清新,美丽,可爱.二是将物拟为物.包括以生物拟为无生物,以无生物拟为生物,以物拟为抽象事理,以抽象事理拟为物.拟无生物为动物: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简析]"衔"与"吞"都是动词,可以表示人或动物的动作.根据文意,作者是将"洞庭一湖"拟为动物.巍巍群山,能"衔"住,滚滚长江,能吞吐,可见八百进里洞庭之阔大,气垫之宏伟.拟抽象事理为物:三百年过去了,台伯河还像当年一样淙淙地流着,亚平宁半岛上的阳光也像当年一样温暖.罗马经历过战争,流血,唯物主义者——战士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郑文光?火刑?)[简析]"翱翔"是鸟特有的本领."思想"不是鸟,是个抽象的概念,可以在人民中迅速传播.作者抓住这一点,运用比较手法,赋予布鲁诺的思想以雄健的翅膀,把"思想"写活了,形象地说明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力量.【典型例如1】阳光 ,是一种语言雷抒雁①早晨 ,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 ,绿色的叶子 ,立即兴奋地颤抖 ,通体透亮 ,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 ,炫耀在枝头。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夸张的表达效果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夸张的表达效果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夸张的表达效果现代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夸张的表达效果夸张的赏析要点1、定义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夸张。
2、作用夸张的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夸张写人:突出人物心理品质,性格遭遇等;夸张写事:突出事物性质意义;夸张写景:突出景物特征;夸张抒情:使感情更强烈;夸张议论:突出作者观点;3、夸张的类型(1)扩大夸张为了达到生动幽默效果,我们往往人为拔高事物特点,使之更高,更强,更快,更多,甚至达到排山倒海、翻天覆地的神奇效果。
我们先看《景阳冈》中夸张手法的运用:“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课文把老虎的吼声惟妙惟肖地写出来了。
这种在古诗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它的踪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例如在《我能行》中,“我捋起袖口,将锅凑到水龙头,冲满水,然后张开“如来神掌”先给它来一招“倒转乾坤”,再来招“天昏地暗”,最后来个“荡气回肠”。
一番折腾,累得我“气喘如牛”。
”(2)缩小夸张缩小夸张与扩大夸张相反,这类夸张是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处说,使之更低、更弱、更慢、更少,达到数倍缩小作用。
如“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就是缩小夸张的使用。
又如毛现代文阅读网主席在《长征》中写道:“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把五岭山、乌蒙山分别视为细浪、泥丸,藐视它的小,突出红军的高大光辉形象。
许多影视、文学作品大量地使用缩小夸张,甚至把人缩小成比蚂蚁还小的人,从而展开神奇的故事。
高中语文:【12】表达效果
1)运用排比、比喻,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2)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中药”的含义。
3)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
4)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 的依存关系。
⑥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
烧它,它们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们 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 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就看见了。它们根部的茬头 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 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
高考现代文阅读涉及的表达技巧,归纳起来说, 有下列三方面:
1.熟悉表达方式的技巧:①叙述的技巧,如顺序、 倒叙、插叙、补叙;②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 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③抒情技巧,如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议论、说明的技巧。
2.熟悉文中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 烘托、反衬、铺垫,以及人称的变化和修辞手法。
中心之间的关系。
• ③文章结尾“……有什么作用”的题型: • 【作用】A、照应题目、开头,B、拓宽内容,C、总结全文,点明主
旨,D、深化主题,E
《母亲的中药铺》
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 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 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在 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 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 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 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 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刘亮程《柴火》 第6自然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5分)
成人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1)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2)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3、充分利用文本所提供的相关资料,调动自
。
我掌握的知识,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里所说的相关资料和背景知识,主要包括: 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 写作时间和时代背景,以及有关的注释等
第六节
1、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
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
倒叙:将结局突出醒目地呈现给读者,使其 得到有效的强调,并由此产生巨大的心灵震 撼力量和强烈的悬念感。吸引读者的兴趣, 使得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2.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画龙点晴,点明题旨; ①用在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达,同时能使文章条理分 明,层次清楚。是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重要句子的类型:
(1)结构复杂,意思含蓄的句子。 (2)使用了修辞格的句子。 (3)在篇章结构上有重要作用的句子 (4)含有指示代词的句子。 (5)高度概括、揭示中心、深寓情感的句 子。
怎么理解重要句子呢?首先在原文找到 1、从句子的含义上去分析,包括: ①句子的基本义(表层含义) ②句子的延伸义(深层含义) 要善于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语。(代词、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的鉴赏概述一篇文章,无非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作者要向读者传达什么意思,二是如何把这些意思表达得准确、生动形象、富有韵味,使文章能吸引读者。
后者即是所谓的“表达技巧”,它既涉及文章整体,如文章体裁(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的选择,材料的选用,材料先后顺序的安排,线索的设置,各部分之间的过渡、照应等,也涉及文章的局部,如修辞格的使用,还涉及语言运用的技巧。
必须牢记:无论何种技巧的运用,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更好地表达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服务,为更好地打动读者、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读者深思服务。
这是考虑表达技巧作用的大方向。
分述一、表达方式:指的是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一篇文章常常综合运用若干种方式。
(一)描写:就是对人或物进行细致的刻画,其目的就是将所写的对象(人、物、景物或场景)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有如见其人(物),身临其境的感受。
描写分为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1、直接描写①肖像描写:又称外貌描写,其基本的写法是刻画人物的面容、体态、衣着等,也就是用文字给人画像,但是其目的是以形传神,即读者不仅可以从人物的外部特征了解其长相、身份地位、经济状况,更能考察其性格、品质。
②动作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行为的内在原因。
③心理描写:直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精神。
④白描:简笔勾勒人或物的主要特征,准确传神。
示例1:2004年全国卷二孙犁的《老家》:“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巳不在。
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陋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问:“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答案:“白描手法”。
作者用河流“已经干了”、炊烟“不见了”、做饭的人“早已不在”、“破陋不堪”这些朴素的词语,简练传神地描绘出一种萧条破败的情景,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气氛,体现了作者抚今追昔的深沉悲凉。
⑤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
如写鲁迅:“他的面孔黄黑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⑥景物描写:A描写景物的角度:从形与神方面写,即摹形传神;从人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方面写,即绘声绘色;从人的心理感受方面写。
B描写景物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远近高低;俯瞰、仰视)C描写景物常用的方法:动与静;虚与实;点面结合;使用各种修辞格(这部分内容见下文)D景物描写的作用:为人物设置活动的空间;渲染气氛,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衬托人物的品质、性格;(在小说中,还常有①烘托或暗示人物的心境②暗示人物的命运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作用。
)注意:如果问“景物描写有什么特色?”,要综合上述ABCD四方面作答。
⑦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如:鲁迅《故乡》开头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这一段描写自然环境,严寒,深冬,阴晦,冷风,苍黄,萧索,没有一些活气。
通过对故乡阴冷天气和萧条景象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萧条的气氛,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情,为下文目睹故乡人的变化,心生悲哀作铺垫。
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重点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道德规范,人与人的关系。
社会环境是人物性格产生的基础,决定人物的命运。
小说的任务之一就是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揭示人物命运产生的原因。
(二)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委婉含蓄。
在散文中,有少量直接抒情的语句,这是理解作者情感的关键,一定要特别注意。
小说中,几乎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主要靠人物的言行举止、性格来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议论:散文中有少量议论的句子,一定要重视。
叙后议论,表明态度观点;或画龙点睛,点明主旨。
(四)说明:散文中,有时需要对涉及的物进行必要的介绍,其目的是使读者对不熟悉的物有必要的了解。
如2010年全国卷《灯火》对煤油灯的构造、使用方法作了说明。
二、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1、象征:⑴概念: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光明、舍己为人、甘于牺牲自己精神的象征。
⑵作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的基本作用是以具体的物象寄托作者的情感,从而使抽象的..具体化、形.........情感象化............................................;.还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扩展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注意:象征是散文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基本手法,有时通篇采用,如《岳桦》,那些勇敢地把自己置于一定高度、生存环境异常险恶的岳桦,已经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树了,它象征生活于困境中的人,它的命运象征着一种人生,它的努力,它的拼搏,它的抉择,就是一种人生智慧。
有的文章中的个别物象具有象征意义,如《总想为你唱支歌》中以戈壁石的美来象征大西北的美,将作者热爱大西北的感情浓缩于一块戈壁石上。
⑶如何理解物象的象征意义:首先,要善于联想和想像。
一般的思路是:注意文章所写物象的特点,将其与人、人生经历、人的精神与性格品质相联系,悟出其象征义。
2009年全国卷Ⅱ的《岳桦》,作者在文中描写“那些树,纷纷沿着山体将身躯匍匐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接着这样议论“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上,使这些倔强的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一种人,一种人生经历,一种在逆境中顽强抗争的精神。
其次,充分关注行文中作者的抒情、议论,或者是抒情性议论,甚至不妨将文本中作者的所有抒情、议论连缀起来作整体上的思考。
如209年全国卷Ⅱ的《岳桦》一文,比较明显的议论就有这些:“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上,使这些倔强的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那么,构成这个巨大阵营的,到底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它们到底肩负怎样的使命?”“而岳桦却命里注定难逃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路,是道不尽的苍茫、苍凉与沧桑”“岳桦,之所以看起来倔强而壮烈,正是由于它们所处环境的残酷”“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
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挺拔而明快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
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
而今,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岳桦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比,岳桦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把这些抒情性的议论连缀起来,“岳桦”就不是只生长于长白山靠近天池北麓的一种树,而是活生生的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它们的“人生”就是人类的人生。
另外,理解文章中个别物象的象征含义,还需和文章描写的主要对象联系起来,并结合全文的主旨加以考虑。
2、对比:绝大多数文章常常使用的一种高频手法。
①概念:是将两种不同性质的人、事物(或者同一个人或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在比较中描写。
②对比的作用:A使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更为突出、鲜明。
B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
C使对比的两个事物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
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任林举《岳桦》:“白桦树生在山下,与溪水、红枫相伴,过着养尊处优、风流浪漫的日子,风来起舞,雨来婆娑,春天一顶翠绿的冠,秋日满头金色的发,享尽人间的艳羡,占尽色彩的风流,如幸运的富家子弟,如万人追捧的明星。
而岳桦却命里注定地难逃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路,回首一生的境遇,却是道不尽的苍茫、苍凉与沧桑。
有人断言:“性格决定命运”。
暂不说这句话用于人是否准确,但用到树上,肯定是不准确的,实在讲,应该是命运决定了性格。
岳桦,之所以看起来倔强而壮烈,正是由于它们所处的环境的残酷。
”这两段就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②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③它们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
在对比中凸显各自的特点,突出了岳桦在残酷的环境中顽强抗争的精神。
表达了作者对岳桦的赞美之情。
3、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人、事物作陪衬。
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衬托有主次之分。
如“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海燕》高尔基)这一段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反衬海燕的勇敢。
4、烘托:①概念:原是指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彩点染所要刻画的物象以外的部分,使物像鲜明。
在文章中,烘托应属于侧面描写。
②常见两种情况:一是以景物衬托主要人物或重点要表现的事物,使其形象更明显突出。
如《琵琶行》,白居易对琵琶女弹奏的娴熟、技艺的精湛,有着精彩的正面描写。
之后,写道“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周围的一切都沉浸在音乐所创设的氛围中,侧面烘托了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写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而远逝……”写鱼在水中历历可数,连鱼的情态也清晰可见,从侧面烘托出水的清澈、透明。
二是以人的行为烘托,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