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财税政策激励企业研发创新

合集下载

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财税激励选择与企业突破式创新

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财税激励选择与企业突破式创新

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财税激励选择与企业突破式创新一、本文概述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模式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及其背后的财税激励机制选择。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技术快速迭代的大背景下,企业独立研发面临诸多挑战,而产学研合作作为整合高校科研资源、企业实践能力和市场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聚焦于企业在寻求技术突破时如何通过构建与学术界及研究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创新效率,并在此过程中,如何借助科学合理的财税政策激励,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与转化能力。

论文首先系统梳理了产学研合作的基础理论及其在驱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机理,进而深入分析不同类型的财税激励措施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及其效果影响。

通过对大量实证数据的挖掘与研究,我们将揭示财税激励选择对企业产学研合作程度以及突破式创新成果产生的深层次关联,并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制定更有效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和企业战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的重要性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企业要想在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实现突破式创新,单纯依靠自身的研发力量已显得捉襟见肘。

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产学研合作,即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能够将各方的优势资源有效整合,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

产学研合作能够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源泉。

学术界和研究机构拥有深厚的理论积淀和前沿的科研成果,而企业则更贴近市场需求和产业化应用。

通过合作,企业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从而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提升市场竞争力。

产学研合作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创新风险。

科技创新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而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将风险分散到多个主体上,减轻企业的负担。

同时,合作中的知识共享和资源整合,也有助于提高创新活动的成功率。

产学研合作还能促进企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通过与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企业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科研人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

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

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一、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为加快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政府将加大对国有企业的科技研发支持力度。

鼓励国有企业在关键领域投入更多的研发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政府将通过建立创新券、创新补贴等政策,鼓励国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为其提供财税、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和优惠政策,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三、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政府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高国有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国有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和保护力度。

四、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政府将加强对国有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通过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培训优秀人才,加强与国际创新人才的合作与交流。

五、促进企业间合作创新政府将鼓励国有企业之间开展合作创新,推动联合研发和共享创新资源,提高国有企业的创新效益。

同时,鼓励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进行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创新发展。

六、加强创新评价机制政府将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创新评价机制,通过评价结果对企业进行奖惩,激励企业积极投入创新领域,提高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将着重考核企业的技术创新、市场开拓、成果转化等方面。

七、完善金融支持体系政府将加大对国有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为其提供创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

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为国有企业提供贷款、风险投资、担保等多元化金融支持,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八、优化政府服务政府将优化国有企业的创新环境和政府服务,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为企业提供便利化的创新服务。

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创新管理水平。

九、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政府将建立风险投资基金,为国有企业提供风险投资支持,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基金将重点支持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

十、强化创新文化建设政府将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创新文化建设,推动企业建立创新文化、加强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创新环境。

激励企业创新的科技税收体系研究

激励企业创新的科技税收体系研究
快 速发 展 时期 的 发 展 中 国家 ,税 收政 策是 最 能 够 调 动 企 业 在技 术 长期 科 学 与 技 术 发 展规 划纲 要 》指 出 科 技体 制 改 革 的 重点 任 务 之
创新上积极性的一种手段。直接影响企业技术进步的因素主要有
技 术 人 才 和 资金 ,而 税 收 通 过 利 益 机 制影 响这 三 个 因 素 ,来 间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 主体 的重要含义体 现为 它是整个国家 的投资行为。如果人力资本 的外部效应非常大 政府就应该对人
创新工作的核心 1科学技术支撑 、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可持 续发展
我 们 必 须 下 更 大 的气 力 、做 更 大 的努 力 .进 一 步 深 化 科 技 改
3 通过税 收优 惠一定程度上引导金融 资本 流向 .
新 成 果 的产 业 化 。
第二个偏差 ,在 整体设计上缺乏系统 性、专门性考虑 ;第三个偏 差 ,在优 惠环节上偏重于产业下游 .偏重于盈利企业 ,偏重于成
二、税收激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 的主体
国内外实践经验表 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尤其对处于经济 果应 用 ;第四个偏 差 .在具体 规定上欠缺 应有灵活 性。《 国家 中
结 合 ,我们 需 要 在 重 新 审 视 以 往政 策 的基 础 上进 行科 技 税 收 体 系 再 构 造 。我 们 考 虑 从 财 政 、产 学 研 、高 新技 术 、风 险投 资 中 小
研发和创新活动具有高度的风险 确定性和显著 的外部性 不
外国各政 府为支持本 国风险投资事业 的发展 ,纷纷采取优惠的税 收政策 ,建立 了比较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
因此 制定 和完善科技税收政策,是经济转型时期 ,建立国家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及财税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及财税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及财税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我国政府一直重视技术创新,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支持企业的创新活动。

虽然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除了技术创新本身的挑战外,财税支持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针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及财税支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尽管我国企业在研发投入上有所增加,但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一些企业往往只停留在仿制和跟随的层面,缺乏真正的自主创新能力。

这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2. 财税支持不够完善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财税政策来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时需要满足复杂的审批流程和条件,缺乏针对性;一些企业由于财务状况不佳或者规模较小,无法充分利用财税政策来支持技术创新。

3. 缺乏综合性的政策体系我国的财税支持政策相对分散,缺乏整体性的规划和统一的标准。

企业在享受财税支持时往往需要面对不同的政策和要求,这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风险。

二、建议1. 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为了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和创新。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培训,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素质。

2. 简化财税政策政府应该简化企业享受财税支持政策的审批流程,减少企业申请的时间和成本。

政府还应该建立一套灵活的财税支持政策,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支持政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 建立综合性的政策体系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财税支持政策体系,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这不仅包括财税支持,还应该包括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推广的支持。

4. 改善企业创新环境政府应该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可预期的创新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企业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

用好财税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用好财税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用好财税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作者:王建鸿来源:《财会通讯》2010年第10期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国家核心竞争优势,其基础和重点在于培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和中坚力量。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等具体制度,按照“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税收优惠原则,实行鼓励发展高新技术等以产业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财政税收的调控作用,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笔者参加了财政部组织的对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在理解认同政策目标的同时,深感要发挥好财税政策作用,真正实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尚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一、肯定政策目标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我国企业研发机构少,研发投入强度低,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受到外部关键技术封锁和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的双重制约,企业普遍面临着低端锁定困局。

要真正形成“后发优势”,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在税收优惠政策上对高新技术产业予以倾斜,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意愿,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企业自主创新集群,促进技术进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为了实现以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目标,落实新企业所得税法“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税收优惠政策,具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有一些明显的进步。

一是以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采用“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认定条件之一,突出技术创新导向。

二是引入企业研究开发活动及费用归集标准等关键数据指标,对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等关键认定指标和测度依据作出相应规定。

同时,对科技人员、研究开发人员、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等相应指标也给予了说明。

三是引人中介机构实施专项审计,研发费用和三年财务报表必须由中介机构提供相关报告,以增强数据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双创”战略下激励河南省企业创新的财税政策研究

“双创”战略下激励河南省企业创新的财税政策研究

“双创”战略下激励河南省企业创新的财税政策研究当前,“双创”战略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意味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抓手。

河南省也在积极探索实施“双创”战略,加强财税政策方面的支持,推动企业创新加速发展。

本文将探讨“双创”战略下河南省企业创新的财税政策研究。

一、建立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河南省财政部门在财政预算中对创新型企业给予积极支持,其中包括对创新型企业给予财税减免、融资支持等政策的实施。

同时,河南省税务部门也出台了“减税降费、优化税收服务”专项行动,为企业减轻税收负担、提供多种税收优惠政策。

为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河南省财政部门在政策中规定,对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企业,每年可享受超过200万元的省财政补助和优质服务。

同时,还建立了科技创新贷款制度,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

此外,河南省还组织和支持企业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为企业提供展示和合作机会。

二、针对不同阶段的企业,设立不同的财税政策为更好地支持企业创新,河南省制定了一系列财税政策,针对不同阶段的企业设立不同的政策。

对于创业初期和创新型企业,鼓励直接补贴、免税、减免税收、提供科研基金等政策;对于发展中期的企业,鼓励领军企业加强研发投入,推广和应用创新成果;对于已经成为产业龙头、为河南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企业,还可获得一些其他优惠政策。

同时,河南省还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申报海外知识产权,参加专利攻关项目等,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完善经济状况监管,有效防范税收风险虽然财税政策的实行可以为企业创新提供一定的帮助,但企业在享受政策支持的同时,也要注意遵守法律法规,留意自身的财税状况,避免造成税收风险。

因此河南省税务部门通过加强税收治理、完善发票监管等方式,有效地防范了企业的不合规行为,保护了税收安全。

在实现企业自主创新的同时,河南省也适时修订财税政策,以更好地配合“双创”战略,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财税激励政策: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助推器

财税激励政策: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助推器
3 政 府 采 购 准入 门槛 较 高 , 中 小 企 业 自主 创 新拉 动 作 用 . 对
有 限。
中图分 类号 :2 o 文献标识码 : F7 A
文 章编 号 : N 3 12 / (0 0 0 -0 6 0 C 4 — 07F 21)4 5- 2 作 者 : 瑞 娟 , 南省 电 力 公 司凤 滩 水 力发 电 厂 , 南 , 陵 , 唐 湖 湖 沅
4 90 ; 1 6 0 黄永忠,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国际所; 湖南 , 沙,10 0 长 4 0 0 创新是一个 民族进步 的灵 魂 , 一个 国家 兴旺发达 的不竭 是 动力。一个 国家或地区 国际竞 争力 的提升 , 键在 于其 自主创 关
在我国政府 采购整体 规模偏低 的情况下 , 必然 限制了政府 采购潜在的促进作用 。虽然我 国法律法规对政府采购促进 中小 企业发展作 出了原则规定 , 由于政府采 购实施条例 迟迟没有 但 出台 , 缺乏扶持中小企业的配套措施 , 法形成统一 的对 中小企 无 业进行扶持 的方式 、 配额 。政府采 购活动 中对提高效率 和节约
得信息 的“ 搭便车 ” 象 。这就 存在 仅靠 市场 自身难 以克服 的 现 “ 市场失灵” 因此必须借助政府这只“ , 看得见的手” 来弥补“ 市场
5 企业 家 天地 ・2 1 6 0 0年 4月号
财税激励政策: 中小企业 自主创新的助推器
唐瑞 娟
摘 要: 自主 创 新 能 力 是 中小 企 业 形 成核 心 竞 争 力 的 关键 , 财 而
黄 永 忠
重点扶持 的高新技术企业 的税 收优惠政策 取消 了行业 限制 、 取
消 了技术开发经费增幅限制和取消 了对 当年应税所得限制 。在
入 尚未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 。此外 , 国家财政科技 投入 的结 构

促进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解读及完善意见

促进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解读及完善意见


财 税 政 策 介 入 企 业 自主 创 新 的 理 论 分 析
企业是 自主创新 的主体 , 因而许 多人认 为 , 技进 步 、 科 科技创新完 全是企业 的行 为, 但这是一种认识 上的误 区 , 因
为 技术 创新 作 为一 种 知 识 产 品 , 有公 共 产 品 的特 征 : 非 具 即
21 年第 5 00 期
山 东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总第 11 4 期
促 进 我 国企 业 自主创 新 的财 税 政 策 解 读 及 完 善 意 见
曲 岩 周新 竹 张 占涛
( 齐鲁 师 范 学 院 经济 与 管理 系 , 东 济 南 2 0 1 山 5 0 3)
摘要 : 主要 解读了我 国现行为促进企业 自主创新颁布的财税政 策, 在此 基础上 , 借鉴 国际经验 , 出继续改 革和 完善我 国 提
投入 、 收激励 、 税 金融 支持 、 府采 购 、 政 引进 消化 吸收 再创 新、 创造和保 护知识产权 、 人才队伍 、 教育与科普 、 科技创新 基地与平 台在 内的十个 方面 6 o条的激励 自主创新 的政策
措 施 。财 政 政 策 主 要 通 过 三 种 途 径 介 入 科 技 创 新 活 动 : 一 是 通 过 政 府 财 政 投 入 对 科 技 活 动进 行 资 助 、 贴 或 引导 ; 补 二 是 通 过 政 府 采 购 政 策 推 动 技 术 创 新 、 品创 新 和 产 业 结 构 产 升 级 ; 是 通 过 政 府 税 收 优 惠 活 动 激 励 科 技 创 新 。这 里 主 三
要从后两个方面分析激励 自主创新 的财政政策 。
( )用 政 府 采 购 促 进 企 业 自主 创 新 一 1《 . 配套政策》 明确提 出给 予 自主创新 产 品优先采 购 权 。 一 是 在 政 府 采 购 的 财 政 预 算 中 优 先 安 排 自 主创 新 产 品 ; 是 在 国家 重 大 建 设 项 目 、 大 装 备 和 产 品 的 项 目采 购 二 重 中 , 使 用 部 门承 诺 采 购 自主 创 新 产 品 作 为 申报 立 项 的 硬 把

财税政策的改进与创新

财税政策的改进与创新

浅谈财税政策的改进与创新摘要: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财税政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支持创新的财税政策还不尽完善,在许多方面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因此需要对我国现行税收政策改进和创新。

本文主要探讨了财税政策的改进与创新。

关键词:财税政策经济发展改进创新措施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财税政策在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促进体制和机制转变,以及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政策,还是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科技投融资政策等,对提高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企业的创新能力,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我国财税政策的不足之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科学发展的鲜明主线,这就必须切实贯彻落实统领全局的科学发展观,依靠大力自主创新,坚持走创新型国家建设之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能动作用。

即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节能降耗、实现低碳增长的中心环节和重要支撑。

财税政策则应充分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实施重点突出、方式灵活、成效显著的杠杆式支持。

当前在体制、机制和政策上,我国的创新政策支持体系,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基础性、共性技术研究提供不足,原创性成果较少,缺乏有效的技术转移和扩散机制,导致产学研结合效率较低;一些政策在执行中还存在抑制创新动力的效果;企业创新的微观基础和激励机制还不健全;政府资源配置导向与自主创新不协调,创新政策的动员效力还较弱;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投融资政策、贸易政策、人力资源和人事管理制度衔接不足,存在相互抵触的现象;有效的创新风险分担机制和鼓励创新成果应用的需求政策缺乏;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融资难的问题久而难决;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决策体制机制不健全,行政主导项目立项和经费配置的现象仍较为严重;财政科技经费财务管理僵化,不适应新时期突出”人才为本”、科技创新、智力创造贡献的要求。

完善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

完善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
税政策。因此 , 自主 创 新 与 各 级 政 府 的
( 有效提高 自主创新收益 二) 从本质上看 , 积极 的财 税政策是政
府 将 一 部 分 应 得 的 税 收 收 入 让 渡 给 了
企业 。从企业 的角度 来看 , 则表现为成 本的节省和利润的增加 。积极的财税政 策在影 响企 业 自主创新 的成 本和 收益

权使用费” 等不得在进项税额中抵扣 , 这
又 进 一 步 加重 了企 业 的税 负 。这 导 致 了
资产价款 , 这对于高科技企业而言 , 是一
部分额外的税 负, 相当于多付 了一笔“ 投 资税” 从而影 响了企业科技投入 和技术 ,
改 造 的进 行 。另 外 ,无 形 资 产 ” “ 许 “ 、特
没有考虑科技人才教育投资成本大的情 况, 没有实行税前足额扣除 的优惠。 对技 术人员的发 明、 成果转让收益征税 , 削弱 了技术人才投身技术创新 的积极性 和对 成果进行转化 的热情。
方面有非常重要 的作用 , 尤其是对 于高
科技 领域的 中小企业 来说 , 积极 的财税 政策在降低其 自主创新 风险的 同时 , 为 其 积累资本 , 速发展壮大创造 了 良好 迅
的 条件 。
( 有效激励创新活动 三) 我 国市 场机制 日趋完善 , 企业逐 步
担 当着 国家 创 新体 系主 力 军 的 角色 。创 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统不 健全 , 技投入 不足 , 研机 科 科
只 能是 微 不 足 道 的 。
利企业大量存在的情况下 ,以所得税为
主 的优 惠措 施 ,对 大多 数 企 业 而 言 形 同
虚设 , 无法起 到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 、 生 产新 产品的作 用 ( 中国税 务学会 学术研 究委员会第一课题组 ,0 7。 20 ) ) 政策导向的偏差

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和财税政策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和财税政策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和财税政策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这是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的基本要求.当前,科学技术作为生产率的最重要决定要素之一,对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的经济增长极限、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不断被技术革命的进展所突破和扭转.特别是二战后全球经济的增长奇迹,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科技发明应用的大发展.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而在20世纪初,这一数字仅为5%.“十一五”期间,财政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部门和工具,通过财政投入机制和财税政策创新,运用财政支出、税收、补贴、投资、采购等多种政策方式,对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2009年,国家中央财政科技资金大概投入了1540亿,带动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支出达到5700多亿.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已经达到了35亿元的经费规模,比2005年增长了5倍.中央财政在科研上的投入基本上保持了20%的增长速度.2009年推出的创业板已经有130多家企业,90%以上是由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成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80%以上得到了各类科研计划、创新基金和各级政府基金的大力支持.“十一五”期间,我国先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对高新技术企业减征收企业所得税、所得税额中加计扣除企业研发费用等多项支持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财税政策.尽管如此,我国科技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美、日等世界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只有2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明显滞后,高新技术成果商品转换率和产业化率分别只有20%和7%左右;高新技术的产业关联度过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平均水平.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落后,已经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和方式转变的瓶颈,成为我国“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制约条件.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我国所形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过度依赖资本、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实现经济增长.应该说这是每个经济体发展必须经过的初级阶段,但是当今天面临着经济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时,经济运行体系中科学技术力量的储备和积累不足的问题就逐渐凸显.二是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主体—企业,利用科技创新推动生产进步和企业发展的意识不足,动机不强,能力有限.“产、学、研”三者之间相互脱节,不成体系,尚未形成良好互动.企业研发和引入科技科研成果的市场转换率不高,从而导致对科技研发行为的激励不足.三是政府在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过程中,存在错位和缺位,挤占了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空间,存在着科研经费投入机制以行政为主导、教育科研体系行政化等诸多问题.政府内部,地方政府在以GDP为导向的政绩评价体系下,对于当地科学技术尤其是基础科研事业的发展自然缺乏热情和动力.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的发展机遇期中,财政服务和支持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任务重要而紧迫.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和财税政策,服务于科技进步和创新,必须把握好三个原则:第一,处理好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是核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技创新主导权,政府必须让位于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内在的创新动力、活力和能力,让其成为科学技术市场化、商品化的第一主体.政府则致力于营建有利于市场主体科技创新的机制和体制,为企业创新做好“守夜人”.同时,政府发挥政策引导和推动作用,引导各种科研资源流向国家支持产业.第二,建立和完善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服务机制是方向.通过行政、财税、立法等手段,积极营建有利于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市场环境和氛围,财政部门积极同其他有关部门配合,研究、制定并创新服务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政策手段,服务于以技术研发为目的的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整合,以制度创新服务科学技术创新.第三,加强财政科技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是关键.只有着力推进“科学化”和“精细化”,才能有效克服当前财政科技资金使用中存在的交叉分散、浪费严重等制约科技进步和创新的种种问题,提高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把握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我国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基于财政视角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进一步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结构,突出支持重点.政府科技投入要特别注重划清和市场科技资本作用范围,可以着力突出两个“重点”,强化一个“整合”:重点加大对基础研究领域投入、重点保证对战略研究型高技术领域的支持,整合财政科技投入.第一,加大对基础研究领域投入.基础研究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研究成果正外部效应较强,所以应该在财政科技投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美国联邦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投入经费约占整个财政科技投入的20%,而我国这一指标为10%,与我国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要求是不相符的.在保证财政科技投入正常增长的情况下,应着力提高这一比重.第二,保证对战略型高技术等领域的投入.发挥高新技术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和提升作用,着眼于抢占未来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集中力量攻关战略型高技术和共性关键性技术,努力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增加中央财政投入,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至于基础研究与战略型高技术领域之间的应用科技研究的创新,具有非公共产品性质,政府应该逐步降低其占科技投入中的比重,把空间留给企业和市场的风险资本,让市场机制更充分地发挥作用.第三,强化各级、各部门科技投入的整合,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科技投入结构和机制.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统一规划,总体设计,分项实施,形成合力,努力改变资金分散、重复立项、交叉投入等现象,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2.变主导为引导,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和财税政策.改变行政手段主导办科研的状况,变行政导向为市场导向的科研经费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科技创新的激励作用.一是注重将行政力量和市场力量巧妙结合,充分发挥并放大财政政策效能,使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二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管理,支持创新”的原则,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资金渠道的基础上,继续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战略型新兴产业;三是加强财税政策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例如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机制等等.四是在全面落实现行各项促进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税收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税制改革方向和税种特征,研究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3.支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市场环境.一是努力促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要求,大力支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完善国家资助开发的科研成果权利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的应用和产业化,缩短产业化周期.二是在创新路径上,对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财政要大力支持集中力量组织公关推进原始创新,努力取得突破;对能够引进的技术,要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作用,进行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缩短创新的进程,获得最大的国家利益.三是进一步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孵化器所具有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科技企业家培育的三大功能,为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华为、中兴、奇瑞等许多的着名企业最初都是诞生于高新区.“十二五”期间,科技服务体系仍需财政资金和财税政策的有力支持,从而更好地服务科技进步和创新.4.加强财政科技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首先,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确保财政支出效果.只有完善了“科学技术评价体系”这把标尺,才能有效衡量科研绩效评价与预算绩效评价,追求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其次,完善财政部门与科技部门等的协调机制,整合科技资源,立足国家层面统筹规划财政科技资金的配置和投向,确保财政科技资金的效用和引导作用的发挥,减少投入的盲目和浪费;第三,健全财政科技资金的监管机制,努力使科学监管和精细监管覆盖科研项目的立项、运行、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查学术科研腐败,确保财政科技资金的安全使用.。

优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研究

优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研究

优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研究作者:徐风英来源:《经营者》2020年第05期摘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蜂拥而至,给众多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科技创新。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下,我国企业与全球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增强企业的技术竞争,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下各国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技术创新财税政策高新技术企业一、引言企业的正常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尤其在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

新技术的研发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失败就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极大影响,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其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但是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如果缺少技术研发资金,加上技术研发风险,对企业的发展将造成极大阻碍。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惯常使用的方法是利用财税政策来引导企业的技术创新,促进社会经济的转型,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国也要积极研究优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更好地增强企业的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

二、我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的现状(一)财政支出政策对我国现阶段的财政支出进行分析,发现科技经费支出大多数都集中在项目与课题方面,所占比例达到90%左右。

同时,我国对一些企业进行了政策性补助,通过这些方式来促进企业的技术研发与创新。

当企业研发出新产品之后,政府率先进行采购,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但经市场调查发现,企业在实际进行技术研发与创新时,政府给予的支持或补助资金往往仅占研发资金总支出的10%~30%,且资金到位严重滞后,对企业的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二)税收激励政策国家利用税收激励的方式,激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与创新,具体的税收激励内容有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对于技术创新,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减免部分税费。

关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分析

关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分析

其次 , 明确 提 出建 立 自主 创 新 产 品 的首 购 制度 。产 品第 一 次 投放 市 场
时往 往 不 为人 们 所 认 识 , 尤其 是 高 科
1 .加 大 对 企 业 自 主 创 新 投 入 的
所得 税 前 抵 扣 力度 的 政 策 。允许 企 业
按 当年 实 际 发 生 的 技 术 开 发 费 用 的 10 5 %抵 扣 当 年应 纳 税 所 得 额 。实 际 发 生 的 技 术 开 发 费 用 当 年 抵 扣 不 足 部 分 , 按 税 法 规 定 在 5年 内结 转 抵 可
第 三 , 确 提 出 优 先 购 买本 国产 明
品。 在 这 一 部 分 里 , 配 套 政 策 》 出 《 提 若 “ 购 人 需 要 的 产 品 在 中 国境 内无 采 法 获 取 或 者 无 法 以合 理 的 商 业 条 件 获 取 的 ( 中 国境 外 使 用 除外 ) , 在 ” 则 “ 采购 活 动 开始 前 ,需 由 国家 权 威 在
新 产 品的 识 别 方 法 , 以此 认 定 哪 些 产
值 税 转 型 改革 。国家 高新 技 术产 业 开 发 区 内新 年 度 起 两 年 内 免 征
2 0 . 0a8
秉攮
2 7
维普资讯
元 以上 的 , 可采 取 适 当缩 短 固定 资 产 折 旧年 限 或加 速 折 旧 的政 策 。 3 .完 善 促 进 高 新 技 术 企 业 发 展 的政 策 。推进 对 高 新 技术 企 业实 行 增
r 创 J
首 先 ,配套 政策 》 明确 提 出给 予 《 自主创新 产 品优 先采 购权 。一 是在 政 府采 购 的财政 预算 中优先 安 排 自主 创 新 产 品 ; 是在 国家 重 大建 设 项 目、 二 重 大 装备 和产 品 的项 目采购 中 ,把 使 用 部 门承诺 采 购 自主创 新产 品作 为 申报

关于财政补贴对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研发影响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财政补贴对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研发影响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财政补贴对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研发影响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撑。

目前,我国在企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科技创新水平低、企业竞争力弱、科研人才匮乏、科研投入不足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因此,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科技创新研发的问题,从不同角度给予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从财政补贴对我国企业科技创新影响为切入点,对科技创新投入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企业科技创新投资绩效、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归纳,以利于更进一步对企业科技创新问题的研究。

同时,提出了为发挥政府财政补贴对于企业科技创新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应保证相应的配套措施及知识产权的保护等的观点。

关键词:财政补贴创新研发文献综述1、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的比较分析研究关于财税政策对企业科技创新研发的影响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

在税收政策方面,布朗温·霍尔(Bronwyn Hall)和约翰·范·瑞农(John Van Reenen)(2000)提出了三种评估税收优惠绩效的方法。

一是衡量税收优惠是否能增加社会科技创新活动并使其达到私人收益等于社会收益时的最优水平;二是比较增加的工业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收益和税收损失;三是私人科技创新投入支出方面与政府补贴的比较。

在研究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是否促进企业研发投入活动方面,众多学者得出了一致的结论。

布鲁姆(Bloom,1998)等人利用来自8个国家的数据,对税收优惠政策的成本利润率进行了研究;古莱克(Guellec)和范·波特尔斯伯格(Van Pottelsberghe)(2003)使用17个OECD国家的数据继而扩展了这项研究。

这两项研究的结果均表明,税收对于科技创新投入支出的价格弹性为负,即税收优惠带来的税额的减少促进了科技创新投入支出的增长。

简述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

简述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

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引言中小企业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和推动创新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为了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潜力,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财税政策来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本文将简述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包括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和研发支出的奖励。

税收减免税收减免是一种常见的财税政策,旨在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刺激企业增加投资和研发的积极性。

常见的税收减免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企业所得税减免:许多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利润进行减免或降低税率。

例如,降低企业所得税率、提高起征点、减少税收申报要求等。

2.增值税减免: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许多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研发设备、技术服务等增值税进行减免或降低税率。

3.关税减免:在进口设备、原材料或技术方面给予中小企业关税减免,降低创新成本,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税收减免政策能够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财务压力,提高企业对创新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

财政补贴除了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也是一种常见的财税政策手段,旨在直接向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支持,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财政补贴可以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持:1.研发补贴:政府可以向中小企业提供研发项目的财政补贴,帮助企业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鼓励企业进行更多的创新研发活动。

2.技术转化补贴:中小企业在技术转化和商业化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成本压力。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来支持企业进行技术转化和市场推广,促进创新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3.人才引进补贴: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常常面临竞争不足的局面。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来鼓励企业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财政补贴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更好地参与创新活动。

研发支出的奖励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的创新,政府可以通过奖励研发支出的方式来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创新的投入。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研发支出奖励方式:1.税收抵免:政府可以通过给予企业研发支出的税收抵免来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企业创新的财税政策支持研究

企业创新的财税政策支持研究

企业创新的财税政策支持研究
财税政策是国家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企业创新财税政策支持的研究内容:
1.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国家通过减免企业所得税、加速折旧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2. 研究与开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活动,可以按一定比例计入当期费用,减少当期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3. 技术创新资金支持:国家通过投资基金、科技创新基金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4. 知识产权税收优惠政策:国家鼓励企业申请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对于已认定的知识产权,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5. 奖励政策:对于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企业或个人,国家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

总之,财税政策为企业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促进了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

激励财税方案

激励财税方案

激励财税方案在现代社会中,财税政策是国家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鼓励投资和创新,政府推出了各种激励财税方案。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激励财税措施,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减税政策减税是最常见的激励财税方案之一。

通过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率,可以减轻纳税负担,鼓励投资和消费。

对于企业来说,减税意味着更多的资金可以用于扩大生产和创新研发,增强竞争力。

对于个人来说,减税则可以提高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政策。

即对企业的研发支出进行一定比例的税前扣除,以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

这种政策鼓励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三、优惠税收地区为了吸引外资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一些地区采取了优惠税收政策。

这些地区通常降低了企业所得税率或者给予税收减免。

这样做的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刺激当地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

四、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来说,政府通常会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以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比如给予税收优惠、提供贷款支持、设立研发资金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一方面可以吸引企业投资和创新,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五、资源税优惠政策资源税优惠政策主要针对能源、矿产等资源类企业。

为了鼓励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政府会给予这些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以降低其生产成本和经营压力。

这样可以促进资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并且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六、就业税收优惠为了鼓励就业和刺激企业招聘,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比如给予企业对雇员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个人所得税的一定比例税前扣除或减免。

这可以减轻企业的用工成本,增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就业局势。

总结起来,激励财税方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减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税收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政策、资源税优惠政策和就业税收优惠等措施,可以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创新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保护环境、稳定就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善财税政策激励企业研发创新
作者:张继良
来源:《唯实》2015年第07期
近年来,江苏围绕创新型省份建设,从财税政策实施上对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呈现出政府研发投入结构不断优化、税收优惠政策效果不断提升、研发政策享受范围不断扩大等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着加计扣除政策不给力、申报要求及成本过高、政策支持具有偏向性、中介服务市场不规范等问题。

因此,要改革政府科研资金管理方式、构建政策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对科技中介服务管理、增加对小微企业研发补贴等,以进一步激活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切实把创新驱动战略落到实处。

一、江苏财税政策的基本状况
政府研发投入结构不断优化。

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政府资金支持重点从大企业逐渐向中小企业转变,据统计,大型企业使用政府科技资金从2012年超过50%下降到2013年的44.7%,小微企业获得支持资金首次超过中型企业;另一方面,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鼓励企业研发的起步阶段,我省政府研发资金占比较高,随着企业创新环境的不断改善,政府科技资金也适时调整方向,着重对中小企业、公共技术平台和企业孵化等加大投入。

税收优惠政策效果不断提升。

加计扣除政策被认为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创新活动的最为直接和有力的扶持政策之一。

据统计,2010~2013年间,江苏狠抓国家优惠政策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应纳所得税额,年均递增32.3%,高于同期企业研发投入增幅1.3个百分点。

同时,2013年江苏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总数的1/9,但获得减免税额占到1/7,比2012年增长31%,增速在沿海发达省市中居首位。

研发政策享受范围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3年,江苏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企业为3828家,占开展研发活动企业总数的23.1%,较2010年提高4.2个百分点,并高出全国2.8个百分点。

同时,小微企业获得研发政策支持份额也较全国高出9.4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江苏研发减免政策落实较好,有利于激发小微企业从事研发的积极性。

二、江苏财税政策存在的不足
加计扣除政策不给力。

2013年,江苏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虽居全国第一,但所获得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总额却居全国第三,落后广东和浙江,且仅相当于广东同期水平的58%。

从落实力度来看,江苏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强度(加计扣除额/企业R&D)仅为3.4%,低于上海(7.4%)、浙江(6.2%)、北京(4.2%)、广东(5.8%)。

如果按照高新技术企业15%、其他企业25%的所得税率匡算,2013年浙江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相当于在税前直接抵扣了研发投入的72.4%,而江苏仅抵扣了39.6%,这意味着江苏约有60%的研发投入没有享受到国家减免税的优惠政策。

申报要求及成本过高。

据调研观察,企业在向税务机关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时需要提交比较多的材料,手续也较为繁琐,需要财务、研发、人事、管理等多部门的协同完成,这就使得完成一项税收优惠申报,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同时,由于申报税收优惠的专业性较强,需要具备扎实的财务专业知识,但由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流动性普遍较大,且大多数对科技活动并不熟悉,因而在研发费用的归集过程中容易出错,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申报优惠税收的时间成本。

上述两方面都导致了申报税收优惠的成本过高,因此,很多企业主动申报的积极性并不高,甚至有些小微企业因优惠数额较小而宁愿放弃。

据统计,在江苏中型企业中,享受到优惠政策的企业所占从事研发活动企业总数的比重为1/4,而小微企业仅占到1/5。

政策支持具有偏向性。

由于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是当年获利,因而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偏向于那些具有一定科技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有研发成果收入的企业,且主要侧重于研发创新成功企业的终端环节和高新技术的引进。

而对正在进行科技研发的大部分初创企业,因其正处于研究开发、设备投入、风险投资或技术孵化等的起步阶段,往往很难获得税收优惠。

据对常州武进区高新技术企业税收风险的调查显示,2013年该区82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只有39户享受到了高新企业减免税政策,45户享受到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能够获得税收激励政策惠及企业不足总数的50%。

中介服务市场不规范。

由于税收优惠申报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很多中间活动需要外包给有资质的中介服务机构。

然而,受利益驱动,一部分非专业中介服务机构(除税务、会计、知识产权等事务所之外)纷纷挤入研发加计扣除政策服务市场中。

这些机构往往只专注于事后包装,通过采取按定额或按比例分享扣税金额,缺少必要的事前辅导和事中指导,这就在客观上助长了部分企业为获得税收优惠,只注重认定过程,而不对规范管理进行系统研究。

在调研中也发现,甚至有个别中介组织以提供立项申请服务为名,在项目获准后,即按立项金额比例收费,这也容易滋生个别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的腐败行为。

三、完善江苏财税政策的对策建议
改革政府科研资金管理方式。

优良的科研资金管理方式,是有效激励企业研发创新的关键。

对此,可借鉴研发加计扣除减免税政策普惠性的优点,将当前的科研资金管理方式由“事前”拨付改为“事后”报销。

具体而言,即将每年一定数额的科研经费不直接拨给项目,而是用于对企业上年度科研投入的资助;企业在科研上的投入,经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评估审计通过后,政府再按比例给予报销。

这不仅能形成以业绩来获得科研投入的补偿机制,而且还可以杜绝项目申报中的拉关系、走后门的不良现象,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资金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引导功能。

构建政策信息化服务平台。

由于税收优惠申报涉及很多的信息,对此,建议建立由企业、科技主管部门、税务部门等参加的加计减免税政策信息服务平台。

借助该平台,一方面能帮助企业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包括申报条件、操作流程以及所需提供的相关材料等,实现企业申报信息与享受政策情况能即时提供给各部门分享。

另一方面,能及时、准确、高效地做好对企业
研发的鉴定、受理和兑现等工作,将在申报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企业,并对企业进行在线答疑和指导,实现无障碍沟通。

通过构建该信息服务平台,主要是使申报流程能够更公开、更清晰和更便捷,从而降低企业申报成本,提高企业申报的积极性。

加强对科技中介服务的管理。

由于申报财税激励政策是一项非常繁琐的事务,对于单个企业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高效完成申报工作。

因而,为了能充分利用研发加计扣除政策,建议在各省市县科技主管部门内部设立专门咨询服务部门,专门负责对研发企业进行专业培训指导、申报资格审核和中介服务市场准入管理等。

通过集中培训辅导和“零距离”指导等方式,帮助企业正确归集、分配和核算研究开发费用,以此科学界定研究开发活动,进一步规范申报程序。

同时,制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准入规则,严格规范中介服务的内容及其边界,消除中介服务机构“鱼龙混杂”的现象,确保企业可以在具有资质的中介服务机构中自主选择,获得应有的增值服务。

增加对小微企业的研发补贴。

针对一些进行研发活动的小微企业或研发亏损的企业因不符合政策规定无法获得税收支持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为了能最大限度地鼓励和保护这些企业的研发积极性,可对其中符合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根据生产技术和经营状况,由地方财政酌情给予一定的补贴,并根据补贴所反馈的情况,适当再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即如果所给补贴确实帮助企业改善了生产经营状况,提升了企业研发水平,则可在相关财税优惠政策方面进一步再给予扶持和帮助;如果所给补贴没有起到应有的扶持效果,则可停发。

〔本文系南京财经大学张继良教授承担的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政府R&D政策对企业创新研究”成果〕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供稿)
责任编辑:钱国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