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课件第三章藏象.pptx
合集下载
(医学课件)藏象学说课件PPT演示课件
奇恒之腑
阴阳
表里
阴
里
阳
表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 3五藏别论》 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素问·
五脏
“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脏病多
虚
六腑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腑病多
实
“六腑以通为用”
脏实者可泻其腑,腑虚者可补其脏
4
一、心系统
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五行属火
上部为上脘,包括贲门
中部为中脘,即胃体
下部为下脘,包括幽门
13
肝系统
一、肝的主体功能、联属功能 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 二、肝的生理特性
14
肝系统
肝为将军之官
肝的主体功能
一、肝主疏泄 二、肝藏血
肝的联属功能
①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② 在志为怒 ③ 开窍于目 ④ 在液为泪 肝五行属木,外与春气、青色、酸味相应 肝与胆相表里
司呼吸,肺气清肃下降
传导糟粕 主燥化
20
主行水,通调水道
肾系统
一、肾的主体功能、联属功能 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 二、肾的生理特性
21
肾的阴阳气血失调
肾病常见症 腰膝酸软而痛,耳鸣耳聋,发白早脱 齿牙动摇,阳萎遗精,精少不育,女子经少经闭 以及水肿,二便异常 1. 腰膝酸痛,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阳萎,妇女宫寒 不孕,或五更泄泻,或浮肿尿少 2. 腰膝酸痛,失眠多梦,阳强易举,遗精早泄,潮热 盗汗,咽干颧红,溲黄便干 3. 痿软,成人精少,经闭,发脱齿摇,健忘耳聋,动 作迟缓,足痿无力,精神呆钝,性功能下降。小儿 生长发育迟缓 4. 腰膝酸软,听力减退,小便频数而清,余沥不尽, 遗尿失禁,滑精早泄,胎动易滑。 5. 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息益甚,自汗 神疲声音低怯,腰膝酸软。 6. 舌淡或胖苔白,或舌红少津 7. 脉沉弱或沉细或细数
中医学-藏象学说-PPT课件
(3)心在窍为舌:即心开窍于舌,是指通过对舌的观察,可以了 解心主血脉和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状态。 舌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司味觉和表达语言,故(《灵枢·忧恚无言 》)说:“舌者,音声之机也”。“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 五味矣”(《灵枢·脉度》)。 心的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润、柔软,运动灵活,语言流利, 味觉灵敏。 若心有病变,如心阳不足,可见舌质淡白胖嫩;心阴不足,则可 见舌质红绛;心血不足,可见舌体瘦薄,舌质淡白;心火上炎, 可见舌质红赤,甚则生疮;心血瘀阻,可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可出现舌卷、舌强、失语等现象。
(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即是心脏精气的盛衰,可以从面部的色 泽变化显露出来。由于头部血脉极其丰富,全身气血皆上注于面,故心 的气血盛衰及其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故《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 走空窍”。所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面部红润有光泽;若心气血不足 ,则可见面色晄白、无华、晦滞;心血瘀阻则面色青紫。
的作用。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神志。心在志为
喜,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手少阴 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心与小肠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 肠相表里。
(1)心主血脉: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有推动血液在脉中循行,周 流全身的作用。心、脉、血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循环于全身的系 统。这个系统的生理功能,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 为基本条件,其中心气起着主导作用。《素问·痿论》说:“ 心主身之血脉”。 主血:是指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 体官窍。 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 通利,血流通畅。
肝系统
脾系统 肺系统
胆
胃 大肠
筋
藏象(图表) PPT课件
影响生育能力——不孕 或不育等
筋骨强健 身体 幼年 肾中精气 → 真牙生, ↓ 主生长 盛壮 发生极 逐渐充盛 发 育 青年
肾 中 精 气 的 生 理 作 用
壮年 肾中精气 面憔筋软 → 身体 ↓ 自然衰减 发脱齿摇 衰老 老年
儿童——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病理:肾精亏损 成人——未老先衰,神疲健忘
肾 中 精 肾阴 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具有推动激 气 的 发作用 生 五脏之阳,非肾阳不能发 肾 阴 、 肾 阳 为 各 脏 阴 理 五脏之阴,非肾阴不能滋 作 阳的根本 用 二者关系:互根互制 相互协调促进 维持全身阴阳 互相承制约束 的和谐与平衡
二、脏腑的分类方法 分类依据:依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分为五脏、 六腑和奇恒之府。
脏 生理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气 藏精气而不泻 , 腑 五脏 形态特点:中满、实质性脏器 满而不能实。 的 即指:心、肝、脾、肺、肾 分 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 类 传化物而不藏 , 六腑 形态特点:中空、管腔性器官 方 实而不能满。 即指:胆、胃、大肠、小肠、 法 三焦和膀胱
4. 肾封藏之性的体现:
生理:以肾中精气为基础,对呼吸生殖及 二便具有摄纳封藏作用。 肾 精关不固 —— 遗精、滑精、 封 早泄等 藏 病理:肾气虚 之 失于固摄 —— 冲任失固——带下绵绵、经 性 漏不止、滑 肾气不固 的 胎、漏胎等 体 遗尿、尿失禁、 现 二便失控 小便清长。 夜尿频繁、大便 失禁等
(2)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 ——肾阴及肾阳: 肾阳 具有促进机体的温煦、运动、兴奋 生理 和化气作用
肾 中 精 气 的 生 理 作 用
肾阳虚 病理
阳虚内寒 形寒肢冷、腰膝冷痛、 疲惫乏力
温化失职 水肿尿少或小便清长、 阳痿等
阴不制阳 潮热心烦、腰膝酸软、 口干咽燥 肾阴虚 阴虚内热 耳鸣眩晕、遗精早泄、 舌红少津等
筋骨强健 身体 幼年 肾中精气 → 真牙生, ↓ 主生长 盛壮 发生极 逐渐充盛 发 育 青年
肾 中 精 气 的 生 理 作 用
壮年 肾中精气 面憔筋软 → 身体 ↓ 自然衰减 发脱齿摇 衰老 老年
儿童——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病理:肾精亏损 成人——未老先衰,神疲健忘
肾 中 精 肾阴 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具有推动激 气 的 发作用 生 五脏之阳,非肾阳不能发 肾 阴 、 肾 阳 为 各 脏 阴 理 五脏之阴,非肾阴不能滋 作 阳的根本 用 二者关系:互根互制 相互协调促进 维持全身阴阳 互相承制约束 的和谐与平衡
二、脏腑的分类方法 分类依据:依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分为五脏、 六腑和奇恒之府。
脏 生理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气 藏精气而不泻 , 腑 五脏 形态特点:中满、实质性脏器 满而不能实。 的 即指:心、肝、脾、肺、肾 分 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 类 传化物而不藏 , 六腑 形态特点:中空、管腔性器官 方 实而不能满。 即指:胆、胃、大肠、小肠、 法 三焦和膀胱
4. 肾封藏之性的体现:
生理:以肾中精气为基础,对呼吸生殖及 二便具有摄纳封藏作用。 肾 精关不固 —— 遗精、滑精、 封 早泄等 藏 病理:肾气虚 之 失于固摄 —— 冲任失固——带下绵绵、经 性 漏不止、滑 肾气不固 的 胎、漏胎等 体 遗尿、尿失禁、 现 二便失控 小便清长。 夜尿频繁、大便 失禁等
(2)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 ——肾阴及肾阳: 肾阳 具有促进机体的温煦、运动、兴奋 生理 和化气作用
肾 中 精 气 的 生 理 作 用
肾阳虚 病理
阳虚内寒 形寒肢冷、腰膝冷痛、 疲惫乏力
温化失职 水肿尿少或小便清长、 阳痿等
阴不制阳 潮热心烦、腰膝酸软、 口干咽燥 肾阴虚 阴虚内热 耳鸣眩晕、遗精早泄、 舌红少津等
藏象学说ppt演示课件
肾不纳气——动辄气喘,呼多吸少
.
34
肾的系统连属 在志为恐,恐伤肾 在液为唾 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开窍于耳和二阴
.
35
六 腑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泻而不藏,通降为顺
.
36
(一)胆
肝和胆互为表里 2、主决断: “胆者,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 判定力、决断力
1、贮存和排泄胆汁 “胆者,中精之腑” 有赖于肝的疏泄功 能的调节
肝血不足——视力减退、筋脉挛急、月经量少 防止出血 肝不藏血——吐血、咯血、月经量多
.
28
肝的系统连属 在志为怒
在液为泪
在体合筋,其在华为爪 开窍于目
.
29
(五)肾
在五行属水,与膀胱互为表里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先天之本 ” 1、主藏精 2、肾主水 3、主纳气
——《素问.六节藏象论》
.
51
1、与神志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 A.肝 B.肺 C.肾 D.脾 E.心 2、具有“藏而不泻”特点的是( )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五体 E.五液 3、有“华盖”之称的是( ) A.肾 B.心 C.肝 D.脾 E.肺 4、肺主气功能的核心是( ) A.主气的生成 B.主呼吸 C.调节气机 D.主宣发 E.主肃降
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 起温煦、推动、兴奋和 化气的作用
肾阳不足:面色苍白、畏 寒、肢冷、脉无力迟缓
.
32
2、肾主水
主持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
生成尿液 推动膀胱贮尿和排 尿 推动肺通调水道和 脾运化水液
尿少、尿闭、水肿
多尿、遗尿、尿有 余沥
.
33
3、主纳气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 阴阳相交,呼吸乃和。
三章藏象-PPT精选文档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肺主气,人体呼吸之节律及全身气机受控于肺
肺主治节 肺朝百脉,人体心律(血)与肺的功能密切相关
肺宣发肃降,调节人体津液代谢
肺主治节是对肺的一切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二)系统联系
1.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生理:
(1)肺宣发卫气,外达皮肤。 (2)肺输布精气,充养皮肤;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必须明确:
中医的藏概念与西医的脏器概念有很 大不同,它不全是一个解剖学概念,而 是生理、病理概念,两者绝不可以等同。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能六藏︽ 满腑精素 也者气问 ”︐而五 ︒传不脏 化泻别 物也论 而︐︾ 不故︓ 藏满“ ︐而所 故不谓 实能五 而实脏 不︒者 ︐
病理:
肺气虚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2. 肺开窍于鼻
鼻 --- 司嗅觉、通气。
生理:
肺之精气上通于鼻 →嗅觉灵敏,通气畅顺。
病理:
肺失宣肃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3. 肺在志为悲
生理:
病理:
肺气充足,宣降有度 → 悲忧适度
肺气不足 肺气消耗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4. 肺在液为涕
涕 --- 鼻粘膜的分泌液。
呼出体内浊气 宣散卫气外达肌表 布散精微于脑及皮毛 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下达于肾
肃降: 肺气向下向内的通降与清 肃的作用
布散津液及精微于其他脏腑
将体内代谢浊液下输膀胱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一)主要生理功能
1. 肺主气、司呼吸
主呼吸之气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主一身之气 气的生成(宗气)
中医学基础课件-藏象
津氣下行,助大腸傳導,並排出部分水液
意義:參與體內津液代謝,維持其動態平衡
向下向內 布散津液
生理 表現: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宣肺利水
主要病變:痰飲、水腫(顏面尤著)、小便不利等。治當 降氣利水
故 稱: “肺主行水”,“肺為水之上
(三)朝百脈、主治節
含義:指全身的血液通過百脈會聚於肺,經肺的呼濁 吸清將含有清氣的血液通過百脈輸布到全身。
病理意義:秋季氣候涼燥,肺體清虛,喜潤惡燥,秋季易見秋燥
之證。
治療肺病時,秋季不可過分發散肺氣,而應順其斂降 之性。
• “象”,是這五藏的生理現象、病理徵象及 外在物象,其涵義有三:一是指臟腑的解 剖形象;二是指表現於外的生理現象、病 理徵象;三是指內在以五臟為中心的五個 生理病理系統與外在自然環境的事物與現 象類比所獲得的比象。“藏象”把形與象 有機地結合起來,較確切地反映了中醫學 對人體生理活動的認識方法。
為 涕
肺寒——鼻流清涕。 病理意義 肺熱——流黃濁涕。
肺燥——鼻幹
(五)與秋氣相通應
含義:五臟與自然界陰陽相通應,肺主秋。
肺
生理意義:時令至秋,暑去而涼生,草木皆凋
氣
肺與秋同屬五行之金,同氣相求,故以肺應秋。
通
肺主清肅下行,為陽中之陰
於 秋
秋季肺的制約和收斂功能強盛,養生當順應秋氣而 使人氣漸收。
(二)肺在竅為鼻
含義:鼻為呼吸之氣出入的通道,與肺直接相連,故 稱鼻為肺之竅。
在
肺氣和利 鼻的功能正常 嗅覺靈敏
竅 生理意義 肺津滋潤 氣道通暢
為
鼻
外邪襲肺,多從口鼻而入 鼻塞流涕
病理意義 肺臟有病,多反映於鼻 鼻癢氣熱
咳喘等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
ppt课件
1
第三节 藏象
概念
1.概念: 脏腑: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大类。 2.共同生理功能: 五脏:“藏精气” 六腑:“传化物”
ppt课件
2
第三节 藏象
ppt课件
3
第三节 藏象
五脏示意图
ppt课件
4
第三节 藏象
心→君主之官,生之本
ppt课件
5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1.生理功能 1)主血脉: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
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A主血.B主脉
血脉
心气
全身
ppt课件
6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1.生理功能 1)主血脉:
B. 脉管 通畅
A.
心气 充沛
血液 充盈 C
ppt课件
血脉
7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1.生理功能
2)藏神:
神
广义: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
ppt课件
32
第三节 藏象
五、肾→先天之本
ppt课件
33
第三节 藏象
五、肾
1. 生理功能 (1)主藏精 (2)主水 (3)主纳气
ppt课件
34
第三节 藏象 五、肾
1.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
主呼吸之气
肺主气
主一身之气
ppt课件
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气的生成(宗气)
12
第三节 藏象 二、肺
2. 生理功能
2)主宣发肃降
宣发: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
ppt课件
1
第三节 藏象
概念
1.概念: 脏腑: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大类。 2.共同生理功能: 五脏:“藏精气” 六腑:“传化物”
ppt课件
2
第三节 藏象
ppt课件
3
第三节 藏象
五脏示意图
ppt课件
4
第三节 藏象
心→君主之官,生之本
ppt课件
5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1.生理功能 1)主血脉: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
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A主血.B主脉
血脉
心气
全身
ppt课件
6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1.生理功能 1)主血脉:
B. 脉管 通畅
A.
心气 充沛
血液 充盈 C
ppt课件
血脉
7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1.生理功能
2)藏神:
神
广义: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
ppt课件
32
第三节 藏象
五、肾→先天之本
ppt课件
33
第三节 藏象
五、肾
1. 生理功能 (1)主藏精 (2)主水 (3)主纳气
ppt课件
34
第三节 藏象 五、肾
1.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
主呼吸之气
肺主气
主一身之气
ppt课件
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气的生成(宗气)
12
第三节 藏象 二、肺
2. 生理功能
2)主宣发肃降
宣发: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
第三章-藏象PPT课件
感恶寒,大便稀溏,舌质淡、苔厚腻,脉缓弱。曾服中西 治药疗,症情时轻时重。小便常规:蛋白长期微量或阴性。 综合脉证,诊为水满,乃由湿邪困脾所致。遂投五皮饮合 五苓散加减治之。 二诊:三剂药后,浮肿即消,但药停则肿起,细询病史,已 有两年之久,结合患者脘腹胀满,全身浮肿,四肢肿甚等 症状,本例当辨为牌阳虚,气不化水,水湿泛滥于肌肤之 阴水证。
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毛 --- 指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 生理:
(1)肺宣发卫气,外达皮肤。 (2)肺输布精气,充养皮肤。
病理:
肺气亏虚 → 皮肤疏松,易感外邪;或皮 --- 司嗅觉、通气。 生理: 肺之精气上通于鼻 →嗅觉灵敏,通气畅顺。 病理: 肺失宣肃 → 鼻塞流涕,嗅觉失灵。
-
17
心藏神的临床例证
芬兰一项由8 000人参加的流行病学调查予以证实,调查 发现,心血管病与抑郁的发生有关,特别是严重的心血 管疾病。不同疾病并发抑郁情绪的比例亦不相同:心 肌梗死为45.0%、冠心病为40.0%、高血压为20.0%。其 中冠心病患者的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国 外另有文献报道:冠心病抑郁发生率为45.0%,轻度抑 郁为30.0%,重度抑郁为15%~30%。
-
50
临证医案(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
按:本例患者,始服五皮饮合五苓散,不效,原因何在?
乃因五皮饮、五苓散为水肿之实证而设,而此例患者属 脾虚不运,湿邪停留而为肿,治疗必以健脾温阳化气利 水之法,使脾阳健运,水湿得行,则肿满自消。故笔者 认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一理论是指导临床治 疗水肿、胀满之准绳之一。
-
五脏之精 五脏之气
阴气、 阳气
6
中医脏腑与西医脏器
虽然名称相同,但其涵义并不完全一致。中医某一脏腑的功 能可以包含西医数个脏器的功能;而西医某一脏器的功能, 又可分散在中医的数个脏腑之中。
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毛 --- 指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 生理:
(1)肺宣发卫气,外达皮肤。 (2)肺输布精气,充养皮肤。
病理:
肺气亏虚 → 皮肤疏松,易感外邪;或皮 --- 司嗅觉、通气。 生理: 肺之精气上通于鼻 →嗅觉灵敏,通气畅顺。 病理: 肺失宣肃 → 鼻塞流涕,嗅觉失灵。
-
17
心藏神的临床例证
芬兰一项由8 000人参加的流行病学调查予以证实,调查 发现,心血管病与抑郁的发生有关,特别是严重的心血 管疾病。不同疾病并发抑郁情绪的比例亦不相同:心 肌梗死为45.0%、冠心病为40.0%、高血压为20.0%。其 中冠心病患者的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国 外另有文献报道:冠心病抑郁发生率为45.0%,轻度抑 郁为30.0%,重度抑郁为15%~30%。
-
50
临证医案(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
按:本例患者,始服五皮饮合五苓散,不效,原因何在?
乃因五皮饮、五苓散为水肿之实证而设,而此例患者属 脾虚不运,湿邪停留而为肿,治疗必以健脾温阳化气利 水之法,使脾阳健运,水湿得行,则肿满自消。故笔者 认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一理论是指导临床治 疗水肿、胀满之准绳之一。
-
五脏之精 五脏之气
阴气、 阳气
6
中医脏腑与西医脏器
虽然名称相同,但其涵义并不完全一致。中医某一脏腑的功 能可以包含西医数个脏器的功能;而西医某一脏器的功能, 又可分散在中医的数个脏腑之中。
第三藏象
4
练习: • 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各体现在哪些方面?
练习:
• 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其主升清 表现在哪些方面?
练习: • 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练习: • 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2、以“象”来考证“脏”的功能活动 “有诸内必形于诸外”“司外揣内”
3、解剖、生理、病理学的统一体
心脏 正常 搏动 推动 血液 循行
附:心包
心包是心外的包膜,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练习:
• 1、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 2、血液运行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2、主宣发肃降
练习:
• 六腑的概念与共同生理特点; • 六腑各自的生理功能。
练习: • 什么叫“心肾相交”
第三章 藏象
关键性问题:
• 藏象的概念 • 各脏腑的生理病理 • 脏腑间的关系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 藏象的概念 • 脏腑的分类及各类脏腑的生理特点 • 藏象学说的形成 • 藏象学说的特点
以“象”考证“脏” 的功能活动
解剖、生理、 病理学的统一体
藏象学说的特点
1、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的五脏中心论 (以五为中心的整体观)
第三章第一节藏象PPT课件
-
胃功能失调
口臭,脘腹胀闷或疼痛,大便秘结; 或嗳气酸腐,恶心,呕吐,呃逆等。
胃的通降相对脾的升清而言,则是降浊。胃的通降还 包括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以及大肠传化糟粕 的功能在内。
-
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呕吐 酸水,胃脘满闷,四肢倦怠。慢 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消化性 溃疡见上述症状表现者均可服用。
③其华在毛 ④在志为悲 ⑤在液为涕
-
1、肺主气司呼吸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 断地呼浊吸清,吐谷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 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主呼吸之气
肺主气
主一身之气
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气的生成(宗气)
-
• 宗气十足
-
2.主宣发和肃降
宣 发
肺气
肃 降
A.排出体内的浊气 B.向上向外输布水谷精 微和津液。 C.宣散卫气,将代谢后 的津液转化为汗液排出 体外
A.吸入自然界清气 B.将津液、水谷精微向 下布散 C.清除呼吸道异物
-
3、肺通调水道
肺的宣发肃降作用能疏通调节水液运行的道路,
推动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宣发
外达皮毛,汗、呼气
脾胃
水谷
津液 脾
肺 肃降
肾(膀胱)
尿
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
肾主纳气的功能是肾主封藏功能在呼吸运动中 的具体表现。
肾主纳气 功能失调
呼吸表浅,或呼多吸少,动则气短。 (肾不纳气)
-
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 发的生长,赖血以养,故称“发为血之余”。但
胃功能失调
口臭,脘腹胀闷或疼痛,大便秘结; 或嗳气酸腐,恶心,呕吐,呃逆等。
胃的通降相对脾的升清而言,则是降浊。胃的通降还 包括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以及大肠传化糟粕 的功能在内。
-
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呕吐 酸水,胃脘满闷,四肢倦怠。慢 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消化性 溃疡见上述症状表现者均可服用。
③其华在毛 ④在志为悲 ⑤在液为涕
-
1、肺主气司呼吸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 断地呼浊吸清,吐谷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 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主呼吸之气
肺主气
主一身之气
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气的生成(宗气)
-
• 宗气十足
-
2.主宣发和肃降
宣 发
肺气
肃 降
A.排出体内的浊气 B.向上向外输布水谷精 微和津液。 C.宣散卫气,将代谢后 的津液转化为汗液排出 体外
A.吸入自然界清气 B.将津液、水谷精微向 下布散 C.清除呼吸道异物
-
3、肺通调水道
肺的宣发肃降作用能疏通调节水液运行的道路,
推动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宣发
外达皮毛,汗、呼气
脾胃
水谷
津液 脾
肺 肃降
肾(膀胱)
尿
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
肾主纳气的功能是肾主封藏功能在呼吸运动中 的具体表现。
肾主纳气 功能失调
呼吸表浅,或呼多吸少,动则气短。 (肾不纳气)
-
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 发的生长,赖血以养,故称“发为血之余”。但
第三章藏象PPT课件
“君主之官” 心的重要性
“五脏六腑之大主”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
1、心的主要功能 (1)主血脉 心主血脉包括
主血 主脉
心
行血
相
生血
连
养心
通
滋养脉
血
脉
约束血
生理病理意义:
面色红润光泽
【生理】
心气血充盈 阴阳平衡
舌色淡红荣润,柔软灵活 脉搏和缓有力,节律均匀
【病理】 心血、心气不足 失于荣养可见
皮毛包括
皮肤 毫毛 汗孔
皮毛功能
防御外邪 排泄汗液 调节体温 辅助呼吸 感觉功能
肺功能正常 肌表得养
皮肤致密 毫毛润泽 抗邪有力 感觉灵敏
肺功能失常 肌表失养
易患外感 多汗或自汗 皮毛憔悴枯槁 触觉迟钝
(2)肺开窍于鼻,喉是肺的门户
鼻道通畅 肺气宣降正常 呼吸调匀
嗅觉灵敏
外邪犯肺 肺气失宣
鼻塞 流涕 喷嚏 嗅觉失灵
心主血脉
物质基础 主宰
心主神志
【生理病理意义】
【生理】 心血充盈 神得所养
精神饱满 神志清晰 思维敏捷 反应灵敏 情志调和 痦寐正常
【病理】
心血不足 心神失养
邪热扰神
心悸失眠 多梦健忘 精神萎靡 反应迟钝
神昏 谵语 狂躁不安
2、心的系统联系
(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2)心开窍于舌
【生理】 心主血脉、主神志功能正常
面色苍白无华 舌色淡白
脉象细弱无力
心气不足 行血无力 血脉瘀阻
轻者:面色晦暗, 唇舌青紫有瘀斑、瘀点, 脉象涩、结、代, 心胸憋闷或刺痛。
重者:面色发青, 唇舌俱紫, 大汗淋漓,甚则死亡。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 体内外的器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 学的或实体性的结构,而其功能是 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 得。
9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藏 (一)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象
学
说 (二)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的
形 成
(三)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基
础 (四)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12:02
10
藏象学说
想的深刻影响,中医学藏象学说还有从宏观、
功能、外象来把握脏腑的特点。
12:02
12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 理特点
脏 腑 形态结构 功能特点
五 脏 实体性脏器
六腑
中空有腔性脏 器
奇恒之 中空有腔性脏
腑
器
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 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藏精气而不泻
12:02
13
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论
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般说来,病理上“脏病多虚”, “腑病
多实”,治疗上“五脏宜补”、“六腑宜 泻”。
12:02
14
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 述
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是研究人 体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内涵、生理功 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系统理论, 是中医学藏象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也是五脏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 解释性模型。人体各脏的生理功能, 虽部分可从观察其形态结构来获得, 但主要的是以各脏精气阴阳的运动变 化来认识的。
❖ 掌握六腑的主要生理机能和生理特性。 ❖ 掌握脑和女子胞的主要生理机能。 ❖ 掌握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脏与奇恒
之腑之间的关系。 ❖ 了解藏象学说的形成和特点。 ❖ 了解心包和命门学说的梗概。
12:02
3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那什么是藏象呢?
藏象学说是
藏象的概念内涵,
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病理变化 研究 脏腑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
第 三 章
藏
象
12:02
1
第三章 藏 象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第二节 五脏 第三节 六腑 第四节 奇恒之腑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12:02
2
【目的要求】
❖ 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及奇恒之腑 的生理特点,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
❖ 掌握五脏的生理机能、生理特性,及与形、 窍、志、液、时的联系。
12:02
17
3.五脏之阴阳
五脏之阴,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有凉润、宁静、 抑制等作用的部分;
五脏之阳,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有温煦、推动、 兴奋等作用的部分。
五脏之阴与五脏之阳皆是五脏之气中的一 部分,两者协调平衡,则五脏之气冲和畅达, 各发挥应有的功能。
12:02
18
五脏之阴虚衰,凉润、宁静等作用 减退,阴虚不能制阳,阳气相对亢盛, 则生虚热性病证。
20
第二节 五脏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在 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又称为六脏。
【主要内容】: 1 五脏的主要生理机能和生理特性; 2 五脏与形体官窍及情志、五液、五时等的 关系。
12:02
21
中医藏象学
心 肺
肝 脾
肾
12:02
五脏 系统
22
12:02
7
藏象——又作“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
表
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
的事物和现象。
12:02
8
“藏”与脏器的区别
藏
脏器
12:02
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察和 “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藏”的 结构 是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 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
“藏象”二字,首见于 《素问·六节 藏象论》: “帝曰:藏象何如?”12:02 Nhomakorabea6
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 生理病理系统。
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
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
象之涵义有二
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 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 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
归纳
概括、抽象、推理 观察到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
察
取
整
外
象
体
知
类
观
内
比
察
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
古代解剖知识
12:02
藏 象 学 说 的 形 成
11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二)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由于整体观察和类比思辩等思维方法的应
用,以及古代哲学“重道轻器”、“重无轻有” 思
五脏之阳虚衰,温煦、推动等功能 减退,阳虚不能制阴,阴气相对亢盛, 则生虚寒性病证。
五脏之阴虚与五脏之阳虚,是五脏 之气虚的不同表现。
12:02
19
(二)五脏精气阴阳的关系
1.五脏藏精 2.精化为气 3.气分阴阳
即五脏之精化 生五脏之气,五脏 之气分为五脏之阴 和五脏之阳。
12:02
气分阴阳
气
精化 为气 五脏藏精
12:02
15
(一)五脏精气阴阳的涵义
1.五脏之精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合化为一身 之精,
一身之精分藏于五脏,则为五脏之精。
12:02
16
2.五脏之气
五脏之气,是指分布于五脏之中的 无形而运行不息以推动和调控脏腑生 理机能的极细微物质。一身之气分布 于五脏,则为五脏之气。故脏气,既 可以说是由五脏之精所化生的比精更 细微的运动不息的物质,也可以说是 由一身之气按其不同的成分构成分布 到五脏而形成不同结构和功能的气。
的学说
脏腑之间的
的相互关系
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
它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论, 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12:02
4
【主要内容】: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述
12:02
5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9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藏 (一)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象
学
说 (二)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的
形 成
(三)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基
础 (四)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12:02
10
藏象学说
想的深刻影响,中医学藏象学说还有从宏观、
功能、外象来把握脏腑的特点。
12:02
12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 理特点
脏 腑 形态结构 功能特点
五 脏 实体性脏器
六腑
中空有腔性脏 器
奇恒之 中空有腔性脏
腑
器
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 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藏精气而不泻
12:02
13
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论
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般说来,病理上“脏病多虚”, “腑病
多实”,治疗上“五脏宜补”、“六腑宜 泻”。
12:02
14
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 述
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是研究人 体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内涵、生理功 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系统理论, 是中医学藏象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也是五脏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 解释性模型。人体各脏的生理功能, 虽部分可从观察其形态结构来获得, 但主要的是以各脏精气阴阳的运动变 化来认识的。
❖ 掌握六腑的主要生理机能和生理特性。 ❖ 掌握脑和女子胞的主要生理机能。 ❖ 掌握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脏与奇恒
之腑之间的关系。 ❖ 了解藏象学说的形成和特点。 ❖ 了解心包和命门学说的梗概。
12:02
3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那什么是藏象呢?
藏象学说是
藏象的概念内涵,
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病理变化 研究 脏腑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
第 三 章
藏
象
12:02
1
第三章 藏 象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第二节 五脏 第三节 六腑 第四节 奇恒之腑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12:02
2
【目的要求】
❖ 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及奇恒之腑 的生理特点,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
❖ 掌握五脏的生理机能、生理特性,及与形、 窍、志、液、时的联系。
12:02
17
3.五脏之阴阳
五脏之阴,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有凉润、宁静、 抑制等作用的部分;
五脏之阳,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有温煦、推动、 兴奋等作用的部分。
五脏之阴与五脏之阳皆是五脏之气中的一 部分,两者协调平衡,则五脏之气冲和畅达, 各发挥应有的功能。
12:02
18
五脏之阴虚衰,凉润、宁静等作用 减退,阴虚不能制阳,阳气相对亢盛, 则生虚热性病证。
20
第二节 五脏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在 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又称为六脏。
【主要内容】: 1 五脏的主要生理机能和生理特性; 2 五脏与形体官窍及情志、五液、五时等的 关系。
12:02
21
中医藏象学
心 肺
肝 脾
肾
12:02
五脏 系统
22
12:02
7
藏象——又作“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
表
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
的事物和现象。
12:02
8
“藏”与脏器的区别
藏
脏器
12:02
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察和 “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藏”的 结构 是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 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
“藏象”二字,首见于 《素问·六节 藏象论》: “帝曰:藏象何如?”12:02 Nhomakorabea6
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 生理病理系统。
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
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
象之涵义有二
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 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 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
归纳
概括、抽象、推理 观察到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
察
取
整
外
象
体
知
类
观
内
比
察
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
古代解剖知识
12:02
藏 象 学 说 的 形 成
11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二)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由于整体观察和类比思辩等思维方法的应
用,以及古代哲学“重道轻器”、“重无轻有” 思
五脏之阳虚衰,温煦、推动等功能 减退,阳虚不能制阴,阴气相对亢盛, 则生虚寒性病证。
五脏之阴虚与五脏之阳虚,是五脏 之气虚的不同表现。
12:02
19
(二)五脏精气阴阳的关系
1.五脏藏精 2.精化为气 3.气分阴阳
即五脏之精化 生五脏之气,五脏 之气分为五脏之阴 和五脏之阳。
12:02
气分阴阳
气
精化 为气 五脏藏精
12:02
15
(一)五脏精气阴阳的涵义
1.五脏之精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合化为一身 之精,
一身之精分藏于五脏,则为五脏之精。
12:02
16
2.五脏之气
五脏之气,是指分布于五脏之中的 无形而运行不息以推动和调控脏腑生 理机能的极细微物质。一身之气分布 于五脏,则为五脏之气。故脏气,既 可以说是由五脏之精所化生的比精更 细微的运动不息的物质,也可以说是 由一身之气按其不同的成分构成分布 到五脏而形成不同结构和功能的气。
的学说
脏腑之间的
的相互关系
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
它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论, 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12:02
4
【主要内容】: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述
12:02
5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