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绪论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产生
❖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T.Preyer, 1842——1897)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他对自己的 孩子从出生到3岁每天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进行一些实验 性的观察,最后把这些观察记录整理成一部有名的著作《儿 童心理》(1882),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普莱尔则成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奠基人。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跨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两大领域的交叉学科。
❖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中专门研究儿童时期身心发展 特点和规律的科学,也称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之一;
❖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即与学生学习 及品格形成有关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注重解决教育实践领 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属于心理学的应用学科之一。
2、情绪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
3、意志过程:人自觉确定目的,有意识地组织、 调节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
第一章
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展开时刻与 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状况和相对稳 定的状态。
特点有:综合性
动态性
个性心理
第一章
1、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 机、和价值观
测验法
❖ 测验法是指采用一套标准化的测验题目,按 规定的程序,对个体心理的某一方面进行测 量,然后将测量结果与常模作比较,对心理 发展水平或特点作出评定或诊断的研究方法。
测验法
❖ 现有的儿童心理测验包括动作技能测验、智 力测验、语言能力测验、个性测验等等。测 验大多采用纸――笔方法,也有一些采用操 作或投射方法。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伍新春)
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研究儿童心里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
2.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是围绕学生的学与教室的教这一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2. 教师是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室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3.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策略,能力和品德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品德等。
3.人格的结构:1.本我属于无意识层面,是原始的,本能的,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他有事最强有力的部分。
2.自我是人格中有意识的成分,是实现化了的本能,是在与现实世界反复作用的过程中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
3.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部分,他能够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4.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小学儿童6-12岁心里危机,勤奋对自卑。
主要发展任务,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重要时间和影响,儿童必须要掌握重要的交往和学习技能。
这个时期孩子常常会将自己与同伴进行比较,如果孩子足够勤奋他们在这个时期中能够掌握大量的交往学习技能,如果不能掌握这些技能,孩子就会感到自卑这是老师和同伴是个体的重要社会他人。
5.埃里克森对教育启示:小学教育的启示,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论,小学儿童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勤奋与自卑,之间的冲突在这一阶段,他们的主要发展任务是活的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而学生成人后对于学习和工作的态度都与这个阶段所获得的勤奋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体验通过艰辛努力而获得好成绩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 教育启示: •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由浅
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到繁,循序渐 进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
编辑ppt
• 心理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不平衡性)。 • 如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出生后的第五
个月到第十个月之间,其后,脑的发展又经 历了两个显著的加速期,一个在五、六岁之 间,另一个在十三、十四岁之间。而在其它 时期,大脑的发育则相对平稳。可见,大脑 的发育是不平衡的。因此,依赖于大脑发育 程度的心理发展也具备了不平衡性。
完成了整个登梯动作。
编辑ppt
• 心理的发展也是有连续性的。 • 前后相邻的阶段有规律地更替着,前一阶
段的发展为后一阶段准备了条件,后一阶 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和发展。 • 抽象思维的发展离不开前一阶段形象思维 的发展。
编辑ppt
• 教育启示: • 教育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注重前
一阶段与后一阶段的衔接,既不要“拔苗 助长”、“陵节而施”,也不要压抑学生 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
编辑ppt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编辑ppt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 一、发展及心理发展概述 • 1.何谓“发展”? • 发展,从哲学意义上说,是指事物有规律
的运动变化过程,这种变化,既有量的, 又有质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 变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都有着从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 到高级、由封闭到开发、由旧质到新质、 由成长到衰亡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编辑ppt
• 教育启示: • 教育教学工作要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
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
编辑ppt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 1.遗传——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 提,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授儿童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以适应不同的情 境和需求。
社会性发展
社交技能
培养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性别角色认知
帮助儿童了解并接受自己的性别角色,形成健康的性别认同。
道德发展
道德认知
培养儿童对道德规则和价值观的理解,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应用
在儿童教育中,人本主义理论被广泛 应用于个性化教育和特殊教育。例如 ,在个性化教育中,教师可能会根据 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风格来制 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以促进他们的 学习效果。在特殊教育中,教育者会 根据每个特殊儿童的需求和能力来制 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以促进他们的 身心发展。
05
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实践 策略与方法
道德情感
激发儿童对道德行为的积极情感,如责任感、正义感等。
道德行为
引导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04
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 与应用
行为主义理论与应用
总结词
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详细描述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通过奖励和惩罚等外部强化手段来塑造儿童的行为。这种理论认为,通 过积极的强化(如奖励)和消极的强化(如惩罚),可以有效地控制儿童的行为,使其符 合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心理辅导的策略与方法
需要制定有效的心理辅导策略和方法,为儿童提供个性化 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记忆发展
短期记忆
儿童出生后不久就能够记住一些 信息,但这种记忆通常是短暂的
。
长期记忆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长期记忆 能力逐渐增强,他们能够记住更多 的信息并保持更长的时间。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307003学时:51学分: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面向对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课程英文名称:Children Development and Related Psychology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任务:本课程属于师范类核心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在于揭示儿童的认知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特点,探索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和创意、形成态度和品德、激发动机和兴趣的心理规律。
从而使小学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小学教育的科学性,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学实践,使学生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把握学与教互动中的基本规律,并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存在于教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以便适应21 世纪对小学教师素质与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绪论第一节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性质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3.教育心理学的历史演进第二节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与作用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2.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第三节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论原则2.几种主要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要求:了解小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明确其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任务,掌握其主要的研究方法,大致知道其发展历程与趋势。
教学重点: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教学难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节遗传、成熟、环境与心理发展1.遗传与心理发展2.成熟与心理发展3.环境与心理发展第二节教育与心理发展1.个体心理发展的指标2.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3.教育促进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第三节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实质2.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3.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和转折期4.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教学要求:明确遗传、环境、成熟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掌握基本概念;领会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认识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第一章:儿童发展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
2. 掌握儿童发展的主要方面,包括认知、情感、社会性和道德发展。
3. 理解儿童发展的理论模型,如皮亚杰、维果茨基和埃里克森的理论。
二、教学内容1. 儿童发展的定义和意义。
2. 儿童发展的主要方面:a) 认知发展:感知、记忆、思维、语言等。
b) 情感发展:情感识别、情感表达、情绪调节等。
c) 社会性发展: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社会技能等。
d) 道德发展:道德观念、道德判断、道德行为等。
3. 儿童发展的理论模型:a)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b)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c)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模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儿童发展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促进学生思考。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提问。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儿童发展案例的分析能力。
第二章:儿童认知发展一、教学目标1. 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2. 掌握主要认知发展理论,如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理论。
3. 分析儿童认知发展的实际案例,提出教育策略。
二、教学内容1. 儿童认知发展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过程:a) 感知和动作发展。
b) 认知结构发展:图式、同化、顺应等。
c) 逻辑思维发展:具体运算、形式运算等。
3. 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a)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b)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认知理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提出教育策略。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提问。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儿童认知发展案例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儿童情感发展一、教学目标1. 了解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P11。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
P1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是基础,②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的揭示是重点,③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是目的。
P14。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①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②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P17。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①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描述性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c。
个案法;②实验性研究方法:a.实验室实验法,b.自然实验法(特殊形式教育实验)。
P25。
华生的心理发展环境决定论:①否定遗传的价值,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②行为主义对心理发展的解释(思维的发展、情绪的出现、人格的发展)。
P30.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①本我(属于无意识层面,原始的、本能的、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最强有力的部分),②自我(人格中有意识的成分,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与现实世界反复作用的过程中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③超我(从自我分化出来的部分,能够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反映着儿童生长的社会所具有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是父母权威和职责的内化)。
P34。
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理论的联系与区别:①联系:精神分析学说,②区别:弗重视性冲动的作用,埃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弗认为人是生物冲动的奴隶,埃将孩子看做是自发地去适应环境的积极的探索者强调自我的作用。
P35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①0-1岁:信任对怀疑,②1—3岁:自主对羞怯,③3—6岁:主动对内疚,④6-12岁:勤奋对自卑,⑤12-20岁(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⑥20—40岁(成年初期):亲密对孤独,⑦40-65岁(成年中期):繁殖对迟滞,⑧65岁之后(成年晚期/老年期):自我完善对绝望。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如何发展,以及教育活动如何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科学。
近年来,随着人们普遍关注儿童健康成长问题,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从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探讨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应用。
儿童生理发展儿童生理发展是儿童发展领域中最基础的方面。
在生命的最初阶段,儿童的生长速度非常快,身体各系统的功能也在不断发展。
出生后的第一年特别关键,这段时间内的生长和发育对于后面儿童身体和智力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因此,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来衡量婴儿的生长和发育情况。
此外,儿童的生理发展与其智力和学业成绩也有密切关系。
例如,成年后身高较高的人普遍有较好的智力和学业表现。
因此,婴幼儿期的“营养”和“照顾”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儿童在思维、情感、意识和社会行为方面的发展。
儿童的心理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发生变化,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意识感知与情感互动阶段:出生至1岁左右,儿童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外部世界的各种刺激信息上,开始有基本的情感互动。
2. 运动语言能力阶段:1岁至6岁,儿童进入了运动与语言阶段,能够较为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语言发展和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和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3. 思维抽象阶段:7岁至12岁,儿童的思维逐渐提高,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看待问题更为全面和深入,意识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都是可以被影响和改变的。
4. 独立自主阶段:12岁至18岁,儿童进入青春期,开始逐渐具备自我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同时也更加希望得到社会认同和交往。
儿童社会发展儿童社会发展是指儿童在社会化进程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和变化。
在社会交往中,儿童逐渐学会与人交流、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得成长和提高。
幼儿园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场所之一,通过与同伴互动和与老师的教学交流,幼儿开始学会分辨善恶、尊重他人、分享等基本行为规范。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全览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概念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教育规律以及教学应用的科学,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二、识记1、心理学发展史中的一些历史事件:(1)1879年,心理学之父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最早提出系统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推广幼儿园,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代表作《人的教育》。
(3)普莱尔,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1882年,著作《儿童心理》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成为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奠基人。
(4)霍尔,美国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称号。
提出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
在儿童研究中发明了研究儿童的新技术——问卷法。
(5)IQ最早由施太伦提出,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制定“斯坦福-比奈量表”中引用IQ,并加以改进。
比奈夫妇主张用精确的数量化方法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别是智力发展。
(6)格赛尔,婴幼儿发展量表。
(7)华生(美),行为主义创始人,把实验法引入儿童心理学研究领域,进行了著名的儿童情绪条件反射实验。
(8)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儿童个性及心理治疗有着重大影响。
(9)皮亚杰(瑞士),发生认知论提出者,系统的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创造性的用弗洛伊德的“临床法”研究儿童,提出认知发展的四阶段和道德认知发展阶段(三阶段)。
(10)布鲁姆,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1)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提出者,提出了及时强化的概念和强化的事件规律。
将程序教学用于教学实践。
(12)桑代克,1903年《教育心理学》被看做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确立的里程碑。
(13)陈鹤琴,最早开创我国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他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
2、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以儿童心理学为经,以教育心理学为玮,把两门学科交织在一起,是一门兼跨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两大领域的交叉学科。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PPT课件
2。肛门期(1-3岁)
性兴趣集中在---肛门区域, 排泄活动—--产生区域愉快、满足感觉。
3。前生殖期(性器期)(3-6岁)
性兴趣集中在---性器官。 有性别意识 变得依恋异性父母一方-“恋父、母情结”。
4。潜伏期(6-12岁)
* 性发展呈现一种停滞或退化的现象;相当平静 * 主要活动是学习——获得快乐。
1。 优点: (1)开创了无意识研究的新纪元。
(2)关注个体早期经历的研究
(3)关注人类情感的研究
2。局限:
• 把个体发展的基本动力归为性本能,过分 强调性本能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忽视意 识的作用。
• 把变态心理普遍化绝对化。
• 忽视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
三、弗氏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1。引导学生把精力用与学习游戏等活动 在活动中体验快乐、释放精力
2.狭义的(儿童) 人从出生—›心理成熟心理积极变化.
3。人的心理的组成
认识\ 心理过程 情感\
意志过程 心理 注意
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
二。 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 人的心理发展在 环境与教育
个体主观能动性
共同作用下发展起来的
(一)遗传素质-----物质基础
1、遗传与成熟-------------提供可能性,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伍新春教材 2012.3 ***
第一章 儿童心理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 •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一节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概念p11
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 .
兼跨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两大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儿童从出生到成年的发展阶段,探索他们的认知、情感、社会和语言等方面的变化。
这个领域的研究涉及到儿童脑部结构和功能的发展、学习、记忆、语言习得、社会互动和个性特征等多个方面。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于教育者和专业人士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首先,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关注儿童在各个发展阶段的认知过程。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和运用不同的认知能力,从感知到思维,再到解决问题和逻辑推理。
研究表明,儿童在不同的年龄段具有不同的认知发展特点。
儿童的认知发展与其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学等因素密切相关。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了解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其次,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也关注儿童的情感和社会发展。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体验,并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社会互动。
研究表明,儿童的情感发展与其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支持性的社会环境可以促进儿童积极的情感发展和健康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给予儿童关爱、理解和支持,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和社会技能,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还关注儿童的语言习得和教育过程。
语言是儿童表达思想、交流和学习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掌握语言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
研究表明,儿童语言习得与其环境刺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学等因素密切相关。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激励,创造积极的语言学习氛围,促进儿童的语言习得和交流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涉及到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会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
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可以帮助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儿童开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儿童开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根底知识与及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开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根底知识和技能。
3、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促进学生开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第一节儿童开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西方诸多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略去。
1.2中国古代开展与教育心理学思想受儒家教育思想影响,我国自古重视教育。
【人性本质与教育功能】开展与教育心理学思想的根本问题之一是:探讨人性本质与教育功能的关系。
对这一观点: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说明人性包括本性和习性方面。
本性来自遗传,习性成于环境。
教育对人是必要的,具有使人改变性情的功能。
孟子认为〔性善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强调:人性之中本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根,顺乎人性本质开展,即可形成符合教育理想的仁、义、礼、智的行为。
孟子视教育功能为人性开展的思想。
荀子:根本理念是:“人之性恶也,其善者伪也〞——指有学习而矫正其本来恶性的意思。
强调教育具有“化性起伪〞的功能。
认为:“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指人的本性是不学而能的,但本性中的恶劣成分是可以改善的。
认为教育的力量可以改变人性。
【道德教育〔德育〕与知识学习〔智育〕】道德教育上:孔子持有的知、情、意、行四者并重的理念,可视为最完整的德育心理思想。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以“仁〞为中心,认为“克己复礼为仁〞——指能克制私欲而实践礼的人,就是有道德的人。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随笔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书籍简介 (3)1.2 研究背景与目的 (4)二、儿童发展理论 (5)2.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6)2.1.1 感觉运动期 (7)2.1.2 前运算期 (9)2.1.3 具体运算期 (10)2.1.4 形式运算期 (11)2.2 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12)2.2.1 婴儿期 (13)2.2.2 早期童年 (15)2.2.3 学龄前期 (16)2.2.4 青春期 (17)三、教育心理学基础 (18)3.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0)3.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1)3.3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22)3.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四、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5)4.1 教学策略与方法 (26)4.2 学生评估与反馈 (28)4.3 教育环境设计与优化 (29)4.4 教师专业发展 (31)五、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32)5.1 情绪障碍儿童 (33)5.2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 (35)5.3 学习障碍儿童 (36)5.4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 (38)六、结论 (39)6.1 研究成果总结 (41)6.2 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42)6.3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43)一、内容概述书中详细介绍了儿童发展的理论基础,包括遗传与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以及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作者通过对这些基础理论的阐述,为读者理解儿童成长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
书中深入探讨了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的发展。
这些内容揭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书中强调了社会性发展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作者详细阐述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各个方面,如情感发展、道德发展、人际关系等,并探讨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书中还涉及了儿童学习的心理机制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作者提出了如何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和建议,对于指导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
第一章
第一节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一节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一、古代哲学心理学时期 二、教育科学取向 三、心理科学取向
四、认知发展与教学心理取向
五、社会性发展与成就动机研究
一、古代哲学心理学时期的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思想 (一)西方古代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思想
知识窗:赫尔巴特介绍
(一)西方古代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思想
• 福禄贝尔(F.Froebel)
(1)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父母的爱是子女人格发展的动力。 (2)自由与创造是人类的天性,前者使人选择向善,后者使人得 到智慧。 (3)重视团体游戏的社会化教育功能,儿童在游戏中既可以学到 与人合作,也可以学到遵守道德规范。 (4)重视儿童感觉与知觉发展,并进而达到认识周围环境、发展 儿童美感的目的。
• 目的:从人或动物的行为变化中发现普遍的原 理原则,异于在教育情境中开展的研究 • 典型代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斯金纳、赫尔——极端行为主义
三、心理科学取向使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 究偏离正轨 • 结果与评价
1、完全丧失了传统教育中重视“人教育人”与“人 感化人”的教育理念 2、心理学研究演变到了既“非人”又“无心”的地 步,其研究所得原理原则难用于解决现实教育问 题
(二)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的揭示是重点
2、揭示学生学习的规律,即学习的发生、变化及发展 的必然性 ——使教师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习和教学,优化 教学系统、提高教学成效。
• 揭示学习规律:兼顾过程和条件 • 学习的一般规律VS.特殊规律:
一般规律——各种不同的学习所共有的规律 特殊规律——某种学习所特有的规律
儿童心理学入门知识儿童发展和教育
儿童心理学入门知识儿童发展和教育儿童心理学入门知识──儿童发展与教育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发展的科学领域。
从孩子出生开始,他们的大脑就像一张白纸,会不断受到环境的影响,并逐渐塑造成独特的个性和特质。
本文将介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儿童发展和教育的关键要素。
一、儿童心理学基本概念1. 儿童认知发展: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是指他们对于世界的感知、理解和思考的过程。
从婴儿期开始,孩子通过感官经验、观察和模仿等方式不断增加对事物的认知。
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2. 儿童情感发展:情感是人类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
儿童的情感发展关系到他们的自我意识、情绪调节和社交能力。
从婴儿开始,孩子通过与父母和其他照顾者的互动来建立情感联系,并逐渐发展出对他人的情感理解和同情心。
3. 儿童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指的是儿童在社交互动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在幼儿园和学校等环境中,孩子学会与同伴相处、分享和合作,同时也开始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
二、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1. 婴儿期(0-2岁):在这个阶段,婴儿通过感知和动作来与环境进行互动。
他们开始通过触摸、听觉和视觉等感官方式来探索世界,并逐渐建立起与父母的情感联系。
2. 幼儿期(2-6岁):在幼儿期,孩子的语言和运动技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他们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逐渐理解社会规则和行为准则。
3. 儿童期(6-12岁):儿童期是孩子的学习和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
他们开始进入学校,学习阅读、写作和数学等基本技能。
同时,他们也开始与同伴建立深层次的友情,并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
三、儿童教育的重要原则1. 爱与关怀:教育者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有助于儿童树立自信、积极参与学习。
2. 尊重与自主:教育者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能力,帮助他们发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
(4)经验系统就是传递的对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等。
这三个系统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这个系统的核心是教与学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心理学正是研究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反映了心理现象研究的独特领域。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1. 基本理论2. 学习心理学3. 教学心理4. 群体心理5. 个体差异6. 学生心理健康7. 教育、教学的测量与评定8. 教师心理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 开创阶段2. 发展阶段3. 成熟与完善阶段(一)开创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1.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孔子的智商四分法;启发式教学思想 ,学记:喻的原则2.两大支柱学科的推动163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879年,自然科学引入心理学研究。
3.教育理论们卓有成效的工作(1)瑞士教育学家裴斯塔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运动”、“教育要依靠心理学”(2)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进行了心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尝试(3)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认为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是教育学的三个重要基础,而且心理学应放在首位(4)卡普切列夫1877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5)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20年代后期的行为主义:桑代克、华生、赫尔、斯金纳苏联教育心理学界:以维果斯基和鲁宾斯坦等为代表我国教育心理学界1. 房东岳于1908年翻译了日本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2.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3. 在本世纪50年代主要学习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儿童发展和学科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成熟与完善时期(60年代到现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于1994年在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近十几年来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1)主动性 :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更多的控制(2)反思性从个体内部强调知识的获得和建构,研究元认知和自我调节学习(3)合作性强调共享教学中的人类资源,重视在一定背景下组织起来学习,如合作学习,把个人的思维与群体工作相结合,交互式学习和同伴辅导等(4)社会文化性强调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任何学习的发生不是在白板上进行的,而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建构产生的。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心理与行为变化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和道德发展,以及如何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干预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以及它对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
一、儿童发展阶段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的发展可以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任务。
这些阶段是: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中学期和青少年期。
在每个阶段,儿童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都会发生明显变化,需要不同形式的教育和支持。
二、儿童认知发展儿童认知发展是儿童在认知和思维方面的发展过程。
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认知发展的重要理论包括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列维·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通过这些理论,心理学家们研究了儿童的感知、注意力、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规律。
教育者可以根据儿童的认知能力,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其更好地适应学习和成长的需求。
三、儿童情感发展儿童情感发展是指儿童在情感认知、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方面的发展过程。
情感发展对儿童的社交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儿童学会识别和表达情感,以及理解他人的情感,是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调节的基石。
教育者在儿童情感发展方面的工作包括培养儿童的情感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以及提供支持和倾听。
四、儿童社交发展儿童社交发展是指儿童在与他人互动、建立友谊和理解社会规范方面的发展过程。
在早期,儿童学会与家人建立情感联系,逐渐扩展到与同伴的互动。
社交发展对儿童的学习和适应性具有重要影响。
教育者可以通过组织合作活动、培养合作技能和促进积极社交关系来支持儿童的社交发展。
五、儿童道德发展儿童道德发展是指儿童在道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判断方面的发展过程。
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被广泛应用。
这一学说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了从奉献主义到法律秩序的演变。
儿童心理学理解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儿童心理学理解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的行为和情感变化的学科。
对儿童心理学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提高教育者和家长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满足儿童的需求和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几个关键阶段,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和青少年期。
在这些阶段,儿童经历了身体和认知能力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交和情感的成长。
了解每个阶段的特征和需求,有助于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适应和引导儿童的发展。
1. 婴儿期(0-2岁):婴儿时期是人类生命中最关键的发展阶段之一。
在婴儿期,儿童通过探索和互动来认识世界。
他们对主要照顾者的依恋非常强烈,需要安全、关爱和稳定的环境来促进情感和社交的发展。
2. 幼儿期(3-6岁):在幼儿期,儿童开始发展更多的社交技能和认知能力。
他们开始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并逐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自尊心,同时提供愉快和安全的学习环境。
3. 青少年期(12-18岁):青少年期是儿童心理发展中最具挑战性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儿童经历身体和情感上的巨大变化,他们开始探索自我身份和建立独立性。
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理解和支持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变得尤为重要。
二、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联系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帮助儿童充分发展他们的潜力。
1. 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儿童在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都需要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来促进他们的成长。
这包括提供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提供机会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等。
2. 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积极的激励和鼓励,培养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要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创造积极、有助于情感发展的学习氛围。
3. 建立积极的教育关系:儿童的心理发展需要得到教育者和家长的支持和引导。
建立积极的教育关系可以帮助儿童建立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从而更好地发展他们的认知和社交能力。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第一章:儿童发展概述1.1 儿童发展的定义与意义解释儿童发展的概念探讨儿童发展的重要性1.2 儿童发展的理论模型介绍心理发展理论:如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等分析各种理论的优缺点1.3 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探讨生物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讨论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作用第二章:儿童认知发展2.1 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解释认知发展的定义与重要性探讨认知发展的发展过程2.2 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模型介绍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分析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2.3 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教育方法探讨适应儿童认知水平的教育方法分析如何激发儿童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第三章:儿童情绪与社会发展解释情绪发展的定义与重要性探讨儿童情绪的发展过程3.2 儿童情绪发展的理论模型介绍情绪社会化理论分析情绪认知理论3.3 促进儿童情绪与社会发展的教育方法探讨培养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教育方法第四章:儿童语言发展4.1 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概念解释语言发展的定义与重要性探讨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4.2 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模型介绍语言习得理论分析语言发展中的关键期概念4.3 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教育方法探讨丰富的语言环境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分析如何通过阅读与交流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第五章:儿童行为发展与教育5.1 儿童行为发展的基本概念解释行为发展的定义与重要性探讨儿童行为的发展过程介绍行为主义理论分析儿童行为发展的心理动力学理论5.3 促进儿童行为发展的教育方法探讨正面增强与积极反馈在教育中的应用第六章:个体差异与特殊需求儿童6.1 个体差异的认识解释个体差异的概念探讨个体差异在儿童发展中的表现6.2 特殊需求儿童的识别与支持介绍特殊需求儿童的常见类型,如智力障碍、自闭症等分析如何识别与支持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需求6.3 包容性教育与差异化教学探讨包容性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分析差异化教学策略在促进个体差异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第七章:家庭教育与父母角色7.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解释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探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7.2 父母角色的认识与实践介绍父母在不同阶段的角色变化分析如何建立积极的父母-子女关系7.3 家庭教育策略与亲子沟通探讨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分析如何提高亲子沟通的质量第八章:学校环境与教育实践8.1 学校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解释学校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探讨积极的学习环境与教学空间的创设8.2 教育实践与教学方法介绍各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分析如何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促进儿童全面发展8.3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评价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分析教育评价的类型与实施策略第九章:文化与社会背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9.1 文化背景与儿童发展解释文化背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探讨多元文化环境下的教育策略9.2 社会背景与儿童发展分析社会经济状况、社会政策等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探讨如何应对社会背景下的儿童发展挑战9.3 培养儿童的社会意识与公民素养探讨社会意识与公民素养的培养方法分析如何通过教育实践促进儿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第十章: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10.1 儿童心理健康的认识解释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与重要性探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与影响10.2 心理健康教育与支持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分析如何为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支持与干预10.3 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探讨营造积极心理环境的策略分析如何通过教育实践培养儿童的抗压能力与心理韧性第十一章:游戏与儿童发展11.1 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解释游戏对儿童发展的意义探讨游戏在不同领域(如认知、情感、社交)中的作用11.2 游戏的类型与指导策略介绍不同类型的游戏:如创造性游戏、规则游戏、角色游戏等分析如何有效地引导儿童进行游戏活动11.3 游戏环境与玩具的选择探讨游戏环境设计的原则分析如何选择合适的玩具与材料支持儿童游戏第十二章:艺术教育与儿童创造力发展12.1 艺术教育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解释艺术教育在儿童创造力发展中的作用探讨艺术教育如何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12.2 艺术教育的方法与实践介绍不同的艺术教育方法:如视觉艺术、音乐、戏剧等分析如何通过艺术教育实践培养儿童的创造力12.3 艺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探讨艺术教育活动的原则与设计方法分析如何评估和反思艺术教育活动的效果第十三章:科技与媒体对儿童发展的影响13.1 科技与媒体在儿童生活中的角色解释科技与媒体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探讨如何合理利用科技与媒体资源13.2 数字素养与儿童教育介绍数字素养的概念与重要性分析如何培养儿童的数字素养与网络安全意识13.3 科技辅助教学与学习探讨科技在教学与学习中的应用: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等分析如何有效结合科技与教育实践第十四章:儿童权利与道德教育14.1 儿童权利的认识与保障解释儿童权利的概念与重要性探讨儿童权利的保障机制与教育实践14.2 道德教育与儿童价值观培养介绍道德教育在儿童价值观培养中的作用分析如何通过教育实践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与责任感14.3 道德困境与伦理决策教育探讨道德困境在儿童教育中的意义分析如何引导儿童进行伦理决策与道德判断第十五章:儿童发展与教育的未来趋势15.1 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探讨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与挑战分析教育创新与变革的趋势15.2 终身学习与儿童发展解释终身学习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培养儿童的终身学习习惯与能力15.3 教育政策与儿童发展分析教育政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探讨如何制定和实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政策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内容涵盖了儿童发展概述、认知发展、情绪与社会发展、语言发展、行为发展与教育、个体差异与特殊需求儿童、家庭教育与父母角色、学校环境与教育实践、文化与社会背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游戏与儿童发展、艺术教育与儿童创造力发展、科技与媒体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儿童权利与道德教育以及儿童发展与教育的未来趋势等十五个章节。
儿童发展及教育心理学
儿童发展及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生理、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理论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行为和发展特点,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教育策略。
教育心理学则关注如何通过教育促进儿童的发展,包括学习过程、学习动机、学习障碍等方面。
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研究者们发现,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从出生到青春期,儿童经历了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特点。
例如,婴儿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学龄期是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教育心理学则强调,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进行。
例如,对于婴儿期的儿童,教育应该注重感官刺激和身体运动的发展;对于幼儿期的儿童,教育应该注重语言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对于学龄期的儿童,教育应该注重抽象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还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动机。
学习过程包括信息的接收、处理、存储和提取等环节,而学习动机则是推动儿童进行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了解儿童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动机,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儿童的学习效果。
然而,教育心理学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如何处理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问题,如何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如何应对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
这些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儿童发展及教育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儿童行为和发展特点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制定教育策略的指导。
只有深入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儿童发展及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是两个紧密相关的领域,它们共同关注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探讨了儿童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目: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填空题1.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2.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
3.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
4.是美国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享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的称号。
5.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的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选择题1.()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一书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
A黄翼B孙国华C陆志伟D陈鹤琴2.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和表格,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从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叫()。
A问卷法B观察法C个案法D书面调查法3.在一特定时间同时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方法称为()。
A纵向研究B追踪研究C横向研究D横断研究4.我国第一份公开发表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术杂志()在1985年创刊。
A《心理发展与教育》B《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C《心理发展》D《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学》5.根据观察的时间安排可以把观察法分为()。
A全面观察B集中观察C重点观察D分散观察三、判断题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2.普莱尔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
()3.美国的格塞尔把实验法引入儿童心理学领域,进行了有名的儿童情绪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4.自然实验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控制比较严格,所获得的数据的可重复性高,数据比较可靠,结论经得起考验。
()5.以赞科夫为代表进行了“教育与发展”的实验研究,使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日益相结合。
()四、思考题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是什么?2.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答案一、填空题1.《一个婴儿的传略》2.19世纪后半期3.普莱尔4.霍尔5.《教育心理学》二、选择题1.D2.AD3.CD4.A5.BD三、判断题1.√2.×3.×4.×5.√第二章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一、单选题1.“如果给我十几个健康的婴儿,我可以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医生、律师或是乞丐,无论他们的出身及种族是什么。
”这个论断说明了()。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2.埃里克森强调人格结构中理性()的调节作用,他认为,通过这种调节作用,个体可以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危机,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A自我B本我C超我3.()认为,自我对话是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过渡的中间形式。
A皮亚杰B维果斯基C乔姆斯基D班杜拉4.根据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小学生正面临()心理危机。
A信任对怀疑B勤奋对自卑C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D亲密对孤独5.()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难接近的最基本的成分。
A.自我B.超我C.道德伦理D.本我6.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是()A形成了守恒概念B自我中心C能够进行系统性的逻辑推理二、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2.最近发展区:3.年龄特征:三、分析题1.几个3岁的孩子在一起玩捉迷藏。
其中的一个孩子将自己的头梦在被子中,而整个身子都露在外面。
但是,他相信自己藏得非常好,小伙伴是不可能看到他的,因为他自己看不到他们。
请你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用什么理论或观点可以解释孩子的这种想法?你能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2.有些小学生有“说谎”、“偷东西”的现象,作为教师的你如何来看待这些问题?四、研究与设计皮亚杰的活动教学法有什么特点?请你根据皮亚杰的心理建构理论,为小学低年级设计一堂活动课,并说明理由。
五、论述题1.如何依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教学?2.结合所学理论,谈谈你对心理发展的认识。
一、B、A、B、B、D、A二、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2.最近发展区是指介于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认知任务与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够完成的认知任务之间的差距。
3.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所表现出的质的特征,就是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
它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三、1.(供参考)可以运用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来解释。
因为3岁儿童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儿童凭借表象来进行思维,并开始使用符号来表现和理解环境中的事物。
能够根据物体和事物的不同性质来对他们做出不同的反应。
他们的思维有着明显的自我中心的特点,认为别人所看到的世界与他们所看到的完全一样。
当注意集中在问题的某一方面时,不能同时将注意转移到其他方面。
因此,他们自己不能看见了,就认为小伙伴都无法看见他。
类似这样的例子有:例如孩子将自己喝水杯里的开水倒入鱼缸,并说:“鱼儿也要喝水。
”等。
2.(供参考)对于小学生所出现的一些缺点、错误,要注意积极引导,而不能一味地惩罚,更不能以此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定性。
因为小学生的自我和超我都还在发展,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行为很容易受到本我的控制,因此容易出现一些所谓的“道德问题”,如说谎、偷东西等。
而对于小学教师来说,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应把这种问题的性质看得过于严重,不要因此而否定孩子的品德和人格,但同时要注意及时地发现、规范孩子的行为,不要使这种行为逐渐成为习惯。
要特别重视关于纪律、规则等方面的教育,使这些东西逐渐内化到学生的超我中,以此指导他们一生的行为。
四、(供参考)。
在活动课设计中应注意几点:1.重点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而不只是被动的听讲,并鼓励学生从实践中学习、手脑并用,强调思考、分析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将知识学习与生活需要相互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2.提供有教育价值的各种活动,配合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的需要,使学生依照自己本身的能力来选择所从事的活动,重视学生的个别能力、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3.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尽可能地照顾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让他们置身于较轻松的自然环境下和鼓励、合作的气氛中,按照各自能力的发展水平来参与学习活动,形成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
(活动设计方案略)。
五、略。
第三章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一、填空题1.据调查显示80%幼儿、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胆小、人际关系不佳、语言发展迟缓等都是由于________失调引起的。
2.观察是一种有________、有________、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3.小学生善于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记忆策略来增强记忆的效果。
4.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三种思维的基本单位。
5.通常以词的出现为界将整个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划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阶段。
6.根据新形象的形成有无目的性,可以把想象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选择题1.儿童三岁时,立体视觉的建立已接近完成。
5至7岁时正常视力应为1.0。
()岁时视力发育已基本完成,不会再有大的变动。
A 5~7B 6~7C 7~8D 8~92.小学低年级儿童()已相当成熟,但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还处于正在发展阶段,儿童常常会不清楚或忘掉由他人给定的目的。
A 有意注意无意注意B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C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D无意注意无意注意3.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记忆要明显优于()记忆,他们擅长记忆具体的事物,而对于公式、法则、规律等还不善于记忆。
A 具体形象语词B 语词具体形象C 语词语词D 具体形象具体形象4.小学生的思维结构包括()。
A思维的目的B思维的自我监控C思维的材料,D思维过程5.认为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这种观点是()理论的说法。
A社会学习论B环境论C先天决定论D环境与主体相互作论6.想象的构成方式有()A黏合B夸张与强调C拟人化D典型化三、思考题1.论述学习活动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向儿童出示两张相似的图片,要求儿童找出两张图片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浅谈儿童在观察图片中的特点,讨论如何培养儿童的观察力?3.随着儿童的发展,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语词记忆和形象记忆有些什么变化规律,在教学中如何应用这些规律?4.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什么?5.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想象力?6.你如果是小学低年级教师,将怎样考虑儿童注意的特点,组织教学工作?7.为什么说直观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8.小学儿童对堆积在一起的立方体数目,常常不能正确辨认,这是为什么?答案一、1.感觉统合,2.目的、计划,3.复述、动手操作、组织,4.语言的准备期、语言的发展,5.表象、概念、语言,6.无意想象、有意想象。
二、1.D 2.B 3.A 4.ABCD 5.B 6.ABCD三、(略)第四章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一、填空题1.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和四个方面。
2.小学生在班集体中选择朋友,表现出明显的和特点。
3.自我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从形式上看包括、、三种心理成分。
4.小学生自我评价的性、性和性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发展。
5.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选择题1.小红在小学二年级时,常因小事与同学吵架,升入三年级后,这种现象便逐渐减少了,这说明小红的情感()得到发展。
A、丰富性B、深刻性C、稳定性D、可控性2.小学五、六年级的儿童,择友的标准主要是()。
A、直接接触关系B、接受关系C、敬慕关系D、其它关系3.下列人际关系属于小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是()。
A、亲子关系B、同学关系C、师生关系D、领导关系4.自我评价属于()范畴。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自我调节5.小学生评价自己的言行时,更多地看见自己的优点,忽视自己的不足,这表明儿童的自我评价缺乏()。
A、独立性B、全面性C、社会性D、稳定性三、判断题1.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人际关系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
2.在人际交往中,小学生普遍倾向于选择异性同伴。
3.自我意识各成份之间的发展是同步的。
4.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呈现出一条非常理想的上升曲线。
5.性格是个性的核心。
四、思考题1.小学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有何特点?2.小学教师中普遍有这样的议论:“小学儿童越小越讨喜,好管;越大越讨厌,难管。
”这是为什么?3.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自我意识?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小学儿童良好的性格品质和积极的社会性品质?一、填空题1、内容、深刻性、稳定性、可控性;2、同质性、趋上性;3、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4、独立、稳定、全面;5、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