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实做好全市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合集下载

1例输入性恶性疟调查处置报告

1例输入性恶性疟调查处置报告

xx区关于和庄镇草庙村1例输入性恶性疟调查处置报告我区已连续20年无本地感染疟疾报告,2013年2月8日通过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xx镇xx村1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

疫情发生后,区疾控中心立即派专业人员到患者家中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处置,切实落实综合防控措施。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xxx,男,36岁,xxx镇xx村人。

2011年10月份到非洲尼日利亚出国劳务,患者在尼日利亚期间身体状况良好。

2013年1月26日回国,入境时身体无恙,没有出现发热等症状。

2月2日患者开始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在xx卫生室以“感冒”治疗4天,2月7日到xx人民医院就诊,2月8日xx人民医院实验室确诊为恶性疟。

二、疫情分析经调查,该患者在非洲尼日利亚的务工地位于城郊,居住条件相对较差,附近有森林,蚊子较多,当地有疟疾流行。

出境前未在当地检验检疫部门进行健康检查和旅行卫生咨询,也未携带抗疟药物。

三、患者治疗情况患者在xx医院住院治疗,使用抗疟药物青蒿琥酯注射液(60mg/支)首日1次2支,第2-7日,1日1次,1次1支,肌肉注射共7天。

区疾控中心在病人用药期间进行跟踪督导,每日电话随访,保证治疗效果。

四、同行人员情况与患者同批次回国的该公司劳务人员共2人,均为xx村人。

区疾控中心立即对同行人员进行了追踪调查,目前2名同行人员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无发热等不适。

区疾控中心同时向他们发放宣传材料,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告知如出现有寒战、高热等症状立即去医院进行诊治,并公布了防治咨询电话。

三、处置措施1、确定疫点对该患者及家属居住地在我区所有疫点(自然村或居民点),由区疾控中心及卫生院在该村组织开展病例搜索,要求对有发热史者进行血片镜检,根据情况进行室内滞留喷洒和/或人群预防服药,并发放疟疾防治宣传材料,提供疟疾咨询服务信息。

2、加强媒介防制在我区所有疫点根据媒介的特性和疟原虫虫种按需进行药物室内滞留喷洒,杀灭蚊虫、消除蚊虫滋生地,开展疟疾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居民的防蚊意识,鼓励使用纱门纱窗等防蚊设施,防止疫情再蔓延。

《2024年北京地区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范文

《2024年北京地区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范文

《北京地区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篇一一、引言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特别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国际交流的增加,输入性疟疾成为了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近年来也不断出现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报告。

因此,本文将对北京地区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疟疾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了北京地区近三年内报告的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

数据来源包括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

所有病例均经过实验室检测确诊,并按照国际统一的疟疾诊断标准进行分类。

三、病例特征1. 地区分布:本组病例主要分布在北京市的各个区县,其中朝阳区、海淀区和丰台区的病例数较多,占到了总病例数的近一半。

这可能与这些地区的国际交流活动较为频繁有关。

2. 人群特征:病例以青壮年为主,其中男性略多于女性。

患者大多具有国际旅行史或居住史,特别是来自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地区的病例较多。

3. 传播途径:本组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

在发病前,患者大多有在疟疾流行地区的居住或旅行史,且未采取有效的防蚊措施。

4. 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例在发病初期有发热、寒战、头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其他症状如乏力、恶心等。

病程长短不一,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可迅速康复,但也有部分患者病情较重,需要住院治疗。

四、讨论通过对本组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地区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工作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首先,病例主要分布在青壮年人群中,且以男性为主,这提示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一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其防病意识。

其次,病例主要来自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地区,这表明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些地区的防控措施,减少输入性病例的发生。

此外,由于疟疾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防蚊措施,特别是在疟疾高发地区的居民和旅行者。

疟疾的应急预案

疟疾的应急预案

一、背景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严重传染病,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

我国是全球疟疾高发区之一,输入性疟疾病例时有发生,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疟疾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相关单位,在应对疟疾疫情时,按照预案要求进行应急处置。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疟疾防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疟疾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疟疾防控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医疗救治组:负责疟疾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工作。

4. 疾控监测组:负责疟疾疫情的监测、报告、分析和预警工作。

5. 预防控制组:负责开展疟疾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等工作。

6. 应急物资保障组:负责调配、供应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

四、疫情监测与报告1. 各级疾控机构应加强疟疾疫情的监测,对疑似病例进行及时采样检测。

2. 发现疟疾疫情时,各级疾控机构应按照规定时限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

3. 健康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五、应急处置措施1. 隔离治疗:对确诊的疟疾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2. 病例调查:对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

3. 环境卫生整治:对疫点进行灭蚊、灭鼠等环境卫生整治,切断传播途径。

4. 疫苗接种: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性疫苗接种,降低感染风险。

5. 健康教育: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六、应急响应1. 疫情发生时,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各级疾控机构应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报告疫情动态。

3. 医疗机构应做好疟疾患者的救治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4. 应急物资保障组应确保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供应。

七、总结评估1. 疫情处置结束后,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组织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5武汉市输入性疟疾

5武汉市输入性疟疾
传染源,防止疟疾复发。休止期治疗对象为2016 年有间日疟、卵形疟及含间日疟或卵形疟混合感 染病史的病人,全市应休治数4人,实际休治数及 全程服药数均为4人,休治率和正规休治率为 100%。

• 3、消除疟疾后传染源监测 • (门诊发热病人疟原虫镜检)
• 2017年全市开展发热病人血检7222人次,完成全年任务 的133.59%,血检阳性率0.32%。复核各区全部阳性血 片和部分阴性血片,结果判定均相符。全市实验室检测 率100%,实验室确诊病例100%,门诊发热病人疟原虫 镜检成为疟疾病例发现的主要途径。

• 7、媒介按蚊调查暨输入性疟疾相关流行因素监测
• 2016-2017年,以原来有嗜人按蚊分布的高再传播风险的黄 陂区为省级调查点,新洲、蔡甸、江夏、东西湖、江岸、武 昌为市级调查点开展媒介按蚊调查。其中江岸区和东西湖区 金银潭周边未查到按蚊,黄陂、新洲、江夏、蔡甸、东西湖 区农村均查到按蚊,经鉴定全部为中华按蚊。

• 武汉市虽然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但输入性疟 疾病例逐年在增加,各郊区传疟媒介也并没有 消除,疟疾传播条件依然存在,由输入性疟疾 病例造成本地二代病例的潜在危险因素依然存 在。

70
60
疟 50 疾 病 40 例 数 30
本地 输入性
20
10
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 3、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涉及多部门,相关部门之间难以协调, 开展工作困难较多,使得部分区防治工作弱化。

• 4、我市外派单位、出国务工人员较多,信息难以准确掌握, 外地到汉就诊患者较多,病情复杂,给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 带来较大压力。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文件卫办疾控发[2007]60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了科学、规范地开展疟疾防治工作,认真组织实施《2006-201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经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有关专家意见,我部组织制定了《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参照执行。

二○○七年三月二十七日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试行)根据《2006-201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确定的防治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以疟疾发病率为依据,并结合当地的主要传播媒介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为了规范全国疟疾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传染源控制措施(一)病例发现。

1. 发热病人血检。

凡具备显微镜诊断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均应开展显微镜检查疟原虫(以下简称镜检);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或村卫生室,也可使用快速诊断试剂盒进行疟原虫抗原检测(血检方法详见《疟疾诊断标准》(WS259-2006),下同)。

各类地区发热病人血检应达到以下指标:(1)发病率在10/万以上的乡镇:年发热病人血检人数不低于乡总人口数的5%;(2)发病率在1/万-10/万的乡镇:年发热病人血检人数不低于乡总人口数的2%;(3)发病率在1/万以下的乡镇:年发热病人血检人数不低于乡总人口数的1%;(4)近3年无当地感染病例的乡镇:应结合本地实际,重点对来自其它疟区的发热病人开展血检。

2. 主动病例侦查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疟疾传播季节组织开展。

实施范围包括疟疾发病率大于20/万的行政村,以及在近3年无当地感染病例的乡镇发现当地感染病例的自然村。

采用入户调查等方式了解当地疟疾发病情况,对遇到的发热病人或者近2周内有发热史者进行登记,并采集制作血片,进行检查。

(二)疫情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包括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及时发现并报告所有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

疟疾防治应急预案

疟疾防治应急预案

一、前言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主要由雌性按蚊叮咬传播。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疟疾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疟疾防治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疟疾防治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社区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参与疟疾防治工作。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1. 各级疾控中心要加强对疟疾疫情的监测,建立疫情报告制度,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准确上报。

2. 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对疑似疟疾病例要及时报告。

3. 对疫情高发地区,要定期开展疟疾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疫情动态。

四、疫情处置1. 对疑似疟疾病例,医疗机构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报告当地疾控中心。

2. 疾控中心要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观察。

3. 对疫情高发地区,要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疟疾传播风险。

五、预防措施1.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对疟疾的认识,普及疟疾防治知识。

2. 采取蚊帐、蚊香、防蚊剂等物理防蚊措施,降低蚊媒密度。

3. 开展室内外环境整治,消除蚊媒孳生地。

4. 对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

六、应急物资保障1. 建立疟疾防治应急物资储备库,确保应急物资的充足。

2. 定期对应急物资进行清点、维护,确保物资质量。

七、经费保障1.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疟疾防治工作的投入,确保防治经费的落实。

2. 各级疾控中心要合理使用防治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八、应急响应1. 疟疾疫情发生时,各级疾控中心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

2. 各级政府要按照预案要求,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疫情处置工作。

3. 各级疾控中心要加强对疫情处置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评估。

九、总结与改进1. 疟疾防治应急指挥部要定期总结应急工作,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各级疾控中心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

疾控传控字07 规范疟疾管理工作通知指导

疾控传控字07  规范疟疾管理工作通知指导

咸疾控传控字[2013]07号咸阳市疾控中心关于规范疟疾病例管理工作的通知各县市区疾控中心:为规范我市疟疾病例个案流调、疫点处置、血样送检复核及休止期治疗工作,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依法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11年版)的通知》(中疾控发〔2011〕441号)、《〈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填报使用说明》要求以及《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规范疟疾病例个案流调处置及血样送检复核的通知》(陕疾控流病发〔2013〕9号),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个案流调及疫点处置1、从2012年10月1日起,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网报系统)所报告的疟疾病例自动推送至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专报系统),专报系统疟疾病例的上报只需对推送病例进行修改并上报,不必另外添加病例。

2、疟疾病例的上报要做好“1、3、7”三个关键点,即医疗机构发现疟疾病人后必须在24小时内上报大疫情网,病例报告地县级疾控中心必须在3日内完成疟疾病例的个案流调,上报专报系统,并在7日内完成疫点处置,上报专报系统;若病例现住址地与病例报告地不一致,疫点处置由病例现住址地县级疾控中心完成,并上报专报系统。

3、县级疾控中心在完成疟疾病例个案流调和疫点处置之后,需撰写疟疾病例报告,上报至市级疾控中心。

“疟疾病例报告撰写提纲”见附表1。

二、血样复核及报告县级疾控中心要进一步做好疟疾实验室检测工作,完善血样采集、检测、复核和保存工作。

1、对于大疫情网上报的每一例疑似、临床、确诊疟疾病例,县级疾控中心必须及时采集疟疾病例的抗凝血3~5ml,制作带有薄厚血膜的玻片1张,吉氏染色后镜检。

无论镜检结果阴或阳性,均需将此血片与抗凝血一起在2日内送至市级疾控中心复核。

县级疾控中心若需留存血片时,可多做几张,上送血片一般不予返还。

2、县级疾控中心定期对开展“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检”医疗机构的血涂片镜检质量进行抽查复核,从2013年1月起,每月10日前将复核结果上报专报系统“疟原虫血片镜检复核汇总表”。

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

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

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标题: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引言概述:输入性疟疾是指由于人员的跨国流动引起的疟疾病例在其他地区的传播。

为了有效应对输入性疟疾疫情,制定和实施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的五个部份。

一、预警机制建立1.1 疟疾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疟疾监测系统,包括实时监测疟疾病例、病原学监测和药物抗性监测等。

1.2 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与国际组织、各地区卫生部门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及时获取输入性疟疾疫情信息。

1.3 预警机制:制定预警指标和预警等级,根据疟疾疫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风险,及时触发相应的预警措施。

二、应急响应机制2.1 紧急调配资源: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及时调配人力、物资和药品等资源,确保疟疾疫情的快速处置。

2.2 疫情调查与溯源:组织专业团队进行疟疾疫情调查和溯源工作,确定病例来源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3 紧急采取控制措施:根据疫情特点和传播风险,采取紧急的控制措施,包括病例隔离治疗、疫区封控和灭蚊灭孑等。

三、卫生教育与宣传3.1 疟疾知识普及:开展疟疾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知水平,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3.2 旅行者健康教育:加强对出境旅行者的健康教育,提醒他们注意疟疾的预防措施,如使用蚊帐、避免蚊虫叮咬等。

3.3 媒体宣传:利用各类媒体渠道宣传疟疾的防控知识,提高公众对疟疾疫情的关注度和应对能力。

四、国际合作与交流4.1 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应对输入性疟疾疫情。

4.2 经验交流与培训:定期组织国际疟疾防控经验交流会议和培训班,分享成功案例和最佳实践,提升各国的防控能力。

4.3 资源共享:加强疟疾疫苗、药物和检测试剂的研发和生产,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全球疟疾防控水平。

五、评估与改进5.1 演练评估:定期组织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评估演练效果和应对能力,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突发疟疾应急预案

突发疟疾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疟疾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突发疟疾疫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疫情分级根据疟疾病情严重程度和传播风险,将疟疾疫情分为以下三级:1. 一级疫情:出现疟疾病例,且有证据表明存在传染源。

2. 二级疫情:出现疟疾病例,疫情在一定范围内扩散,存在较大传播风险。

3. 三级疫情:出现疟疾病例,疫情迅速扩散,传播风险极高。

四、应急组织与职责1. 成立突发疟疾疫情应急指挥部,负责本地区疟疾疫情的应急管理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信息收集、物资保障等工作。

3. 各相关部门职责:(1)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病例救治、健康教育、疫苗接种等工作。

(2)疾控中心:负责疫情调查、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分析、疫情报告等工作。

(3)医疗机构:负责病例救治、疫情报告、健康教育等工作。

(4)宣传部门:负责疫情宣传、健康教育、舆论引导等工作。

(5)交通运输部门:负责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旅客健康监测等工作。

五、应急预案启动程序1. 疫情监测:卫生健康部门、疾控中心等部门密切监测疟疾病例,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

2. 疫情报告:发现疟疾病例后,医疗机构应在24小时内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

3. 应急响应:根据疫情分级,应急指挥部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4. 应急处置: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疫情调查、病例救治、健康教育、疫苗接种等工作。

六、应急处置措施1. 疫情调查: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暴露人群。

2. 病例救治:医疗机构对疟疾病例进行及时救治,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3. 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4. 疫苗接种:加强疟疾疫苗的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力。

5. 传播控制:采取隔离、消毒、封锁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2024年北京地区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范文

《2024年北京地区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范文

《北京地区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篇一一、引言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严重传染病,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

近年来,北京地区因人口流动及对外交流的增加,输入性疟疾病例逐渐增多。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预防和控制疟疾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

二、资料与方法2.1 病例来源本研究所选病例均为北京地区近两年内报告的输入性疟疾病例,共计336例。

2.2 数据收集收集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时间、发病地点、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等资料。

2.3 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3.1 基本情况本组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中,男性患者占比较大,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职业以务工人员和旅游者居多。

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与蚊虫活动高峰期相吻合。

3.2 感染途径本组病例中,通过蚊虫叮咬感染的病例占绝对多数,其中以境外旅游带回的病例为主。

此外,还有少数病例通过血液传播途径感染。

3.3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寒战、头痛、乏力等。

实验室检查显示,大部分患者疟原虫检查结果呈阳性。

3.4 治疗及转归本组病例均接受了抗疟治疗,大部分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治愈率较高。

但仍有少数患者因病情严重,出现并发症,治疗难度较大。

四、讨论通过对本组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地区输入性疟疾病的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

男性、青壮年、务工人员和旅游者是罹患疟疾的高危人群,应作为重点防控对象。

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蚊虫活动高峰期,提示应加强夏季和秋季的防控措施。

此外,蚊虫叮咬是主要的感染途径,因此加强环境卫生整治、防止蚊虫滋生和传播是预防疟疾传播的关键措施。

同时,对于境外旅游带回的病例,应加强监测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五、结论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男性、青壮年、务工人员和旅游者是罹患疟疾的高危人群,应作为重点防控对象。

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

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

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引言概述:输入性疟疾是指由于人员跨境挪移引起的疟疾病例传入某一国家或者地区。

为了有效应对输入性疟疾疫情,各国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置演练方案。

本文将详细阐述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的五个部份,包括预案制定、应急响应、疫情调查、病例管理和宣传教育。

一、预案制定:1.1 确定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的指导原则:包括早期发现、迅速报告、及时隔离、有效治疗等。

1.2 制定预警机制:建立输入性疟疾疫情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1.3 制定预案:明确输入性疟疾疫情的应急响应流程,包括人员调度、物资储备、医疗救治等。

二、应急响应:2.1 疫情快速反应:一旦发现输入性疟疾疫情,即将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紧急处理。

2.2 隔离措施:对输入性疟疾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2.3 资源调配: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及时调配医疗人员、药品和设备等资源,确保有效的救治措施。

三、疫情调查:3.1 病例追踪:对输入性疟疾病例进行追踪调查,了解其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3.2 病媒监测:加强对疟蚊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泯灭疟蚊,防止疟疾传播。

3.3 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疫情的传播规律和风险区域,为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四、病例管理:4.1 诊断和治疗:对输入性疟疾病例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

4.2 疫情报告:及时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疟疾病例,确保信息畅通和上报准确。

4.3 病例追踪和监测:对输入性疟疾病例进行长期追踪和监测,确保治愈后再也不传播疟疾。

五、宣传教育:5.1 公众宣传:通过媒体、宣传册等方式,向公众普及输入性疟疾的预防知识和应对措施。

5.2 培训和教育:针对医务人员、边境执法人员等关键人群,进行输入性疟疾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应对能力。

5.3 国际合作:加强与邻国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应对输入性疟疾疫情,分享经验和资源。

结论: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及时控制和消除输入性疟疾具有重要意义。

淄博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全市疟疾防治督导检查的通知-淄卫字[2010]162号

淄博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全市疟疾防治督导检查的通知-淄卫字[2010]162号

淄博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全市疟疾防治督导检查的通知正文:---------------------------------------------------------------------------------------------------------------------------------------------------- 淄博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全市疟疾防治督导检查的通知(淄卫字[2010]162号)各区县卫生局、高新区卫生处,市疾控中心: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各项疟疾防治措施的落实,有效控制疟疾的传播,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全省疟疾防治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鲁卫疾控函[2010]41号)要求,决定于8月5日-15日对全市疟疾防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督导检查内容(一)2010年疟疾防治工作及各项疟疾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包括疫情报告、现症病人治疗及休止期根治等;疟防措施及人员培训;疟疾镜检站及各级监测站(点)工作开展情况;发热病人登记及血检情况;流动人口疟疾管理情况。

(二)中央补助淄博市疟疾防治项目执行情况每区县抽查2个乡镇(社区),每个乡镇(社区)检查1个乡镇卫生院和2个村卫生室或社区街道诊所,每村(街道)走访群众200人以上。

二、督导检查方法(一)张店区(含高新区)、桓台县在自查的基础上,由市督导检查小组进行检查;其余区县进行自查。

(二)通过听汇报、查资料、考核镜检人员、抽查血片、现场调查、走访病人等方法全面掌握近两年疟疾疫情及疟防措施落实情况。

(三)通过查阅乡镇卫生院和卫生室诊疗处方,了解法人病人诊疗情况,发现疑似疟疾病人进行现场访问。

三、督导检查时间2010年8月5日至15日。

市督导检查组对张店区(含高新区)、桓台县进行现场督导检查,其他区县开展自查。

张店区(含高新区)、桓台县的督导检查时间分别为8月12日、13日。

四、督导检查人员市督导检查组由市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疟防专业人员共同组成。

《2024年北京地区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范文

《2024年北京地区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范文

《北京地区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篇一一、引言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通过按蚊传播的寄生虫病,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输入性疟疾的病例逐渐增多。

北京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城市,其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北京地区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疟疾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

二、方法本研究收集了北京地区近五年内确诊的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通过查阅病例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对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感染途径、发病时间、地域分布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1. 性别与年龄分布在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中,男性病例略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2:1。

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其中20-50岁年龄段患者最多,占总病例的68.7%。

2. 职业分布患者职业分布广泛,以商务人员、游客、务工人员等为主,其中外国游客占比较高。

这可能与北京地区的国际化程度及旅游业发达有关。

3. 感染途径本组病例主要通过按蚊叮咬感染疟原虫,其中以境外旅游回国后感染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8.9%。

此外,部分病例通过境外务工或居住期间感染。

4. 发病时间与地域分布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与蚊虫活动高峰期相吻合。

地域分布上,以北京市区及周边地区为主,其中郊区病例数略高于市区。

四、讨论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地区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

首先,患者以青壮年为主,这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活动范围广、出行频率高有关。

其次,感染途径以境外旅游回国后感染为主,这提示我们要加强对从疟疾高发地区归国人员的监测和防控。

再次,发病时间与蚊虫活动高峰期相吻合,这表明防蚊灭蚊工作在预防疟疾传播中的重要性。

最后,外国游客在患者中占比较高,这可能与北京地区的国际化程度及旅游业发达有关,因此要加强对外国游客的宣传教育工作。

五、结论通过对北京地区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输入性疟疾患者以青壮年为主,男性略多于女性;患者职业分布广泛,以商务人员、游客等为主;感染途径以境外旅游回国后感染为主;发病时间与蚊虫活动高峰期相吻合;地域分布以北京市区及周边地区为主。

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

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

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标题: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引言概述:输入性疟疾是指患者在疟疾流行区域外感染疟疾后返回本地区的情况。

输入性疟疾疫情的发生可能对当地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及时有效的处置演练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进行详细探讨。

一、建立完善的疟疾疫情监测机制1.1 制定明确的监测指标和标准,包括输入性疟疾病例的定义、诊断标准等。

1.2 建立疟疾病例的实时报告和信息共享机制,确保信息畅通。

1.3 建立疟疾疫情监测网络,包括各级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等的参与。

二、建立应急响应机制2.1 制定输入性疟疾疫情应急响应预案,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

2.2 建立疟疾疫情处置指挥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2.3 开展定期的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三、加强疟疾病例排查和隔离措施3.1 对输入性疟疾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及时排查密切接触者。

3.2 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确保病例不会传播给他人。

3.3 对病例进行治疗和康复管理,防止疟疾复发和传播。

四、加强疟疾疫情的宣传和教育4.1 制定宣传教育计划,向社会公众普及疟疾的预防知识。

4.2 加强对入境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醒他们疟疾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4.3 利用各类媒体和社交平台进行宣传,提高社会对疟疾疫情的关注度。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5.1 与疟疾流行地区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应对输入性疟疾疫情。

5.2 加强国际间的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提高疟疾疫情处置的效率和水平。

5.3 参与国际疟疾防控组织的活动,积极推动全球疟疾防控合作。

结语:输入性疟疾疫情的发生对当地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峻挑战,建立完善的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监测机制、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病例排查和隔离措施、宣传教育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输入性疟疾疫情的处置能力,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愿我们共同努力,共同防控疟疾,共建健康社会。

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

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

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标题: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引言概述:输入性疟疾是指由国外输入的疟疾病例引起的疟疾疫情。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输入性疟疾疫情,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处置演练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

一、预警机制1.1 建立输入性疟疾疫情监测网络:通过与国际卫生组织和周边国家的合作,建立输入性疟疾疫情监测网络,及时获取国外疟疾疫情信息。

1.2 完善疟疾病例报告制度: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测和指导,确保各级医疗机构能够及时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

1.3 强化边境卫生检疫工作:加强对入境人员的疟疾检测和筛查,及时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

二、应急响应2.1 成立应急指挥部:建立输入性疟疾疫情应急指挥部,明确各部门职责,协调处置工作。

2.2 制定应急预案:制定输入性疟疾疫情应急预案,明确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和处置措施,确保应急工作有序进行。

2.3 加强人员培训: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培训,提高应对输入性疟疾疫情的能力和水平。

三、疫情防控3.1 加强病例追踪和流行病学调查:对输入性疟疾病例进行追踪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感染源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2 强化疟疾病媒防控:加强对疟疾媒介蚊虫的监测和防控,采取灭蚊措施,减少疟疾传播风险。

3.3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开展疟疾预防知识宣传,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输入性疟疾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四、信息发布与协同合作4.1 及时发布疟疾疫情信息:建立健全输入性疟疾疫情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社会发布疟疾疫情信息,避免造成恐慌和误导。

4.2 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国际卫生组织和周边国家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共同应对输入性疟疾疫情。

4.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加强与卫生、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输入性疟疾疫情的处置工作。

结论: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是应对输入性疟疾疫情的重要保障。

通过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应急响应、强化疫情防控和信息发布与协同合作,能够有效地控制输入性疟疾疫情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

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

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标题: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引言概述:输入性疟疾是指疟疾病例通过国际旅行或移民进入本国境内的情况。

如何有效处置输入性疟疾疫情成为防控疟疾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的演练方案。

一、建立联防联控机制1.1 制定输入性疟疾疫情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协作机制。

1.2 建立输入性疟疾疫情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1.3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邻国的合作,共同应对输入性疟疾的挑战。

二、加强疟疾病例监测和排查2.1 建立疟疾病例监测体系,及时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

2.2 加强对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排查和追踪,确保病例不会传播给其他人。

2.3 提高医护人员对输入性疟疾的识别和报告能力,确保病例得到及时处理。

三、强化边境口岸检疫措施3.1 加强边境口岸的疟疾病媒介监测和防控,减少输入性疟疾的传播风险。

3.2 提高边境口岸工作人员对输入性疟疾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确保疫情得到及时处置。

3.3 加强边境口岸的卫生设施建设和卫生宣教,提高旅客的防疫意识。

四、加强社区宣传和教育4.1 制定输入性疟疾的宣传教育计划,提高社区居民对疟疾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4.2 加强对输入性疟疾的宣传报道,引导公众正确应对输入性疟疾疫情。

4.3 建立输入性疟疾疫情的社区监测体系,提高社区的自我防范能力。

五、定期开展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5.1 制定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目标和流程。

5.2 定期组织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5.3 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处置方案,提高疟疾疫情处置的应对能力。

结论:通过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疟疾病例监测和排查、强化边境口岸检疫措施、加强社区宣传和教育以及定期开展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可以有效提高输入性疟疾疫情的处置能力,减少疟疾的传播风险,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

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

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标题: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引言概述:输入性疟疾是指由国外输入引起的疟疾病例,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一定的传播风险。

为了有效处置输入性疟疾疫情,制定并实施演练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一、预警机制建立1.1 确定预警指标:明确输入性疟疾的疫情预警指标,包括疫情地区的传播风险、输入疟疾病例的来源和数量等。

1.2 建立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输入性疟疾监测体系,包括对来自疫情地区的旅行者进行健康监测和病例报告。

1.3 预警响应机制:建立预警响应机制,明确各级卫生部门的职责和协作机制,确保及时有效地响应疫情预警。

二、疫情调查和溯源2.1 快速响应:一旦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即将启动疫情调查和溯源工作,追踪病例的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

2.2 采取措施:对输入性疟疾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同时对可能存在传播风险的区域进行消毒和封控。

2.3 加强信息共享:及时向公众发布疟疾疫情信息,提高公众对输入性疟疾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三、医疗救治和防控措施3.1 确保医疗资源:加强对输入性疟疾病例的医疗救治,确保有足够的医疗资源和药品供应。

3.2 防控传播: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包括病例隔离、密切接触者追踪和健康监测等,阻断疟疾的传播链。

3.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输入性疟疾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减少疟疾的传播风险。

四、卫生监测和评估4.1 监测疫情动态:持续监测输入性疟疾疫情的动态变化,及时评估疫情控制效果。

4.2 评估风险等级:根据疟疾疫情的传播风险和操纵情况,评估疫情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4.3 提升应对能力:根据疟疾疫情处置演练的经验教训,不断提升卫生部门的应对能力和处置水平。

五、国际合作和交流5.1 加强合作机制:与国际卫生组织和邻近国家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应对输入性疟疾疫情,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

5.2 提升应对水平:借鉴国际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我国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的水平和效率。

《2024年北京地区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范文

《2024年北京地区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范文

《北京地区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篇一一、引言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入,输入性疟疾病例在我国时有发生。

北京作为我国的重要城市,其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对于预防和控制疟疾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疟疾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资料与方法本研究收集了北京地区近三年内报告的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感染途径、发病时间、地区分布等。

数据来源为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区县医院。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三、结果1. 患者基本情况本组336例疟疾病例中,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患者,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职业分布广泛,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学生、商人等。

2. 感染途径与发病时间所有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感染途径主要为境外旅行和外来务工人员。

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与蚊虫活动高峰期相吻合。

3. 地区分布病例地区分布以城市郊区、农村地区为主,其中某区县病例数占比较高,可能与该地区外来人口较多、蚊虫密度较高有关。

4. 实验室检查与诊断所有病例均经过实验室检查确诊,其中以血涂片检查为主,部分病例进行了血清学检查。

诊断依据为疟原虫阳性。

四、讨论1. 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北京地区输入性疟疾病例以青壮年为主,感染途径主要为境外旅行和外来务工人员。

病例多集中在城市郊区和农村地区,可能与这些地区外来人口较多、蚊虫密度较高有关。

此外,发病时间与蚊虫活动高峰期相吻合,表明疟疾的传播与蚊虫活动密切相关。

2. 防控措施建议针对北京地区输入性疟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以下防控措施建议:(1) 加强国际旅行健康宣教,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知度和防范意识;(2) 对外来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和监测;(3) 加强蚊虫防控工作,减少蚊虫密度;(4) 完善疟疾诊断和治疗体系,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5) 加强跨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形成防控合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办〔2010〕23号
关于切实做好全市输入性疟疾防控
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县(区)卫生局,开发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有关医疗机构: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骤加快,国际间往来交流频繁,各种劳务输出也日益增多,输入性疟疾发病数明显增加。

近期,我市又接连报告数例输入性疟疾,均为非洲等高疟区国家务工返乡人员。

春节临近将迎来出国务工人员返乡高峰,为切实做好输入性疟疾尤其是恶性疟防控工作,现结合我市实际紧急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
我市输入性疟疾中约40%为恶性疟,恶性疟发作时体温高、症状重,短期内能导致昏迷,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导致死亡。

因此,各级卫生部门要高度重视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抓住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年这一关键期,主动与当地质检、商务、公安、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联系,制定摸排方案,掌握高流行区务工返乡人员基本情况,建立健康档案。

同时,做好与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络工作,及时通报输入性恶性疟疫情,联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加强发热病人血检,及时诊断报告治疗病例。

二、加强血检和报告工作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就诊的“三热”病人(不明发热病人、疟疾及疑似疟疾病人)血检工作,主动询问有否赴高疟区旅游、务工史,对有流行病学史的发热病人应高度重视,不具备诊疗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及时将病人转诊至具备诊疗条件的上一级医疗机构,不得截留病人。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发现恶性疟病例应及时报告,并按卫生部《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修订稿)》(卫办疾控发〔2009〕106号)的要求,做好恶性疟和重症疟疾病例的规范治疗。

三、疾控机构加强监测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网报的输入性恶性疟的审核,及时开展追踪随访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准确掌握相关信息。

对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流行区务工返乡人员要定期随访,掌握健康动态,必要时开展返乡人员疟原虫带虫率调查和预防性服药。

四、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各县(区)特别是三县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渠道,从今年2月份起,在当地电视滚动播出字幕,针对重点人群广泛宣传疟疾防治知识,提高群众尤其是外出务工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要求务工返乡人员主动到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登记和体检。

五、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各县(区)要明确职责,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相应的防控机制,组织好各部门的防控协调工作。

对瞒报疫情或因工作不作为、不到位造成恶性疟疫情蔓延和扩散的,将依法追究单位负责人和责任人的责任。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转发输入性疟疾通知
抄送:市卫生局。

合肥市旅游局2010年2月1日印发
共印10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