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概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简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资源配置及资源的配置方式?答:资源配置指由资源的稀缺性引发的三大问题,被称为资源的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资源的配置方式主要有两种:计划配置方式及市场配置方式。
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他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市场配置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2、比较计划配置方式与市场配置方式。
答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它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是中央计划机构,配置的手段是以行政指令形式层层下达的计划指标,产品稀缺程度的显示信号是计划平衡决算的差额或缺口。
为了保证资源的计划配置的实行,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供销、劳动工资、投资、物资、统计、商业、技改、福利、医疗等机构。
它的优点是可以集中资源发展国民经济急需项目,完成总体战略;有利于迅速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并在国民经济粗放经营阶段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在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时,有利于解决群众温饱问题。
它的缺点是:1、信息问题,难以及时把握市场信息;2、动力问题;3、失衡问题,经济过程中失衡得不到及时调整;4、配置成本问题,暨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下降;5、条块分割和政企不分问题,降低效率。
市场配置是指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市场配置方式有三大特征:(1)决策的分散化;(2)资源流动和生产结构及规模的市场化;(3)资源和产品的分配竞争化(资源所有者收入的多少由要素的供求决定)。
但也有其局限:3、简述价格机制及其作用。
价格机制是指价格变化同商品或资源的供求之间的有机联系。
价格机制有四大作用:第一,传递信息功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系统化、具体化、并提出了我国到世纪末初步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动纲领。
.经济体制最根本的问题是资源(或称生产要素)的配置问题。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的配置方式,存在自身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市场调节具有不确定性。
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再次指出: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没那么回事。
.选择和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人类进行选择的过程也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因为选择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资源配置方式。
财产关系。
决策结构。
信息结构。
竞争与垄断。
(经济学根据竞争与垄断的程度,把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竞争与垄断的程度对资源配置效率有重要的影响。
).市场配置的定义及市场配置方式的特征市场配置是指以市场和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三大特征:决策的分散化资源流动和生产结构及规模的市场化资源和产品的分配竞争化(资源所有者收入的多少由要素的供求决定)。
.市场配置方式的局限市场配置难以实现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对宏观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市场调节过程较长市场配置不能解决经济的外部效应问题、垄断问题、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市场机制的特征:市场机制作为由价格、竞争、供求、利率、工资等市场要素形成的有机制约体系,主要包括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利率机制和工资机制等。
构成市场机制的这些机制,在其相互作用过程中具有下述特征:关联性制约性客观性内在性动态性。
.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市场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点
名词解释按劳分配:在社会总产品中由社会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按照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按要素分配:投入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本身按自己在生产中的作用,参与生产成果的分配。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所有制结构:社会中的各种所有制及其具体形式的比例和相互关系。
社会保障制度: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在劳动者或全体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其他社会诸项困难时向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或帮助而建立的一种社会制度。
渐进式改革: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特定的步骤,逐渐打破旧制度的主题地位,培育、确立、完善新制度的主要经济作用。
激进式改革:通过政治变革进而自上而下的在短期内完成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从旧制度的抛弃、崩溃到新制度的建立不需要长时间的过渡。
市场体系:在社会化大生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由各类市场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既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1、自主性自由的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
企业的自主性要求企业拥有权、责、利。
权要求企业拥有明确独立的财产,这是前提和保证。
责是企业必须承担经营风险和责任,能自负盈亏,这是对权力的约束和限制。
利是指企业要有独立的利益,这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动力和激励。
2、平等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平等竞争和等价交换。
平等竞争包括:机会均等的进入市场并自主的经营决策按统一的市场价格取得生产要素平等的承担赋税和其他方面的负担竞争主体在法律上和经济交往中处于平等的地位。
3、竞争性竞争的充分性和有序性使得市场经济在充分保证效率优先的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社会公平。
4、开放性包括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两个方面。
5、法制性现代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规范市场主体的法律制度,如《公司法》,《破产法》等,规范市场客体的法律,如产品质量法等,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规范政府管理行为的法律,如税收征管法,宏观调控法。
(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简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资源配置及资源的配置方式? 答:资源配置指由资源的稀缺性引发的三大问题,被称为资源的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资源的配置方式主要有两种:计划配置方式及市场配置方式。
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他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市场配置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2、比较计划配置方式与市场配置方式。
答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它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是中央计划机构,配置的手段是以行政指令形式层层下达的计划指标,产品稀缺程度的显示信号是计划平衡决算的差额或缺口。
为了保证资源的计划配置的实行,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供销、劳动工资、投资、物资、统计、商业、技改、福利、医疗等机构。
它的优点是①可以集中资源发展国民经济急需项目,完成总体战略;②有利于迅速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并在国民经济粗放经营阶段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③在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时,有利于解决群众温饱问题。
它的缺点是:1、信息问题,难以及时把握市场信息;2、动力问题;3、失衡问题,经济过程中失衡得不到及时调整;4、配置成本问题,暨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下降;5、条块分割和政企不分问题,降低效率。
市场配置是指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市场配置方式有三大特征:(1)决策的分散化;(2)资源流动和生产结构及规模的市场化;(3)资源和产品的分配竞争化(资源所有者收入的多少由要素的供求决定)。
但也有其局限:3、简述价格机制及其作用。
价格机制是指价格变化同商品或资源的供求之间的有机联系。
价格机制有四大作用:第一,传递信息功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练一练 C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 )
(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2)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3)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4)以市场调节为基础 (5)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免农业税 以保护价收购粮食 平价供应化肥、农 药等农资 给种粮农民补贴
这些措施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
特征二: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根本目标)
资本主义:
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先富带动后富 共同富裕
西气东输工程是把我国塔里木、柴达木、鄂尔多斯盆地等西部丰 富的天然气,输送到经济发达和急需清洁能源的华东地区的宏大 工程。整个工程包括上游气田开发,输气管道干线建设和下游利 用配套设施建设。西气东输上游已探明的天然气资源地质储量 4126亿方,可采储量2925亿方,年供气120亿方规模的储采比达 到22.8,全长4000公里,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 河南、安徽、江苏、上海,工程总投资1200亿元人民币。
存在固有的弊端
②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必然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 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市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
2、宏观调控的含义
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3、宏观调控的手段 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理解:宏观调控经济手段
西1上电、。我东国送为总什投么资能规建模设就这将么巨达大52的65工亿程元?以 青藏铁路:262亿元 南2水、北这调反映第出一我期国:市1场54经8亿济元的什么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选择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选择题
摘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点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五、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
正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经济形态。
它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同时又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各类市场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是与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分不开的。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逐渐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而国家则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既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所有制结构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而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基础,生产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在于,它能够在保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
先,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同时要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其次,中国在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性,需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最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也表明,市场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例题
1、证券市场按交易内容划分,可分为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和交易市场(二级市场)。
错误2、恩格尔系数是指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比例。
错误2、如果生产规模扩大的幅度小于产量增长的幅度,即规模经济。
错误3、在考虑机会成本的情况下,经济利润为零并不意味着企业的投入没有得到回报正确4、产权流动是指财产所有权、占有权、控制权、收益权在不同主体间的转换,是一种权利的变更。
正确5、市场经济中的产权绝大多数是完全产权。
错误6、健全的市场体系就是指健全的生产要素市场。
错误7、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是指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即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
正确。
8、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市场进行中各要素间内在的、普遍的联系,或者说是市场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
正确9、所有的公共物品都应该由政府来生产和提供。
错误10、所谓市场,就是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有形场所。
错误11、资源指的就是用于生产满足人类需要的有形产品的物品。
错误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那些方面?答:对。
“一个基础,五跟支柱”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2分)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宏观调空体系、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支撑这个“大厦”的五根支柱。
(3分)2、计划经济的实践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弊端,所以计划经济理论也是不科学的。
答:错。
计划经济理论是科学的,计划经济是一种理想的合理而有效配臵资源的方式,决不能因为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实践中由于条件不具备所产生的种种弊端而否定计划经济。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必须允许各种生产要素取得相应的收入。
答:对。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是指按各种生产要素在参与创造社会财富中的贡献分配。
从其本质上讲,就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另一种概括或表述。
(因为上述多种分配方式除按社会保障原则分配外,都可以归结为是按生产要素分配)②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调动各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把各种生产要素投入于各项事业,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2)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臵;(3)有利于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4)有利于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育和成长,促进生产经营效益的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概论第一章导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的必然性
一、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的根本动力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实现现代化,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实现现代化,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 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的根本动因。 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的根本动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本 质的一个要求。 质的一个要求。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只有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才能从 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 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 为了改变我国落后局面,赶上发达国家, 为了改变我国落后局面,赶上发达国家,实现经济现代化这 一进程,必须逐步达到两个层次的要求: 一进程,必须逐步达到两个层次的要求:
(三)生产经济的现代形式 18世纪到 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完全由市场 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 世纪到 世纪上半期, 自发调节引发了经济危机。 自发调节引发了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市场经济进入了现代市场经济阶段(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市场经济进入了现代市场经济阶段( 政府对市场经济实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控制和引导, 点:政府对市场经济实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控制和引导, 形成一种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 形成一种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 战后,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队国际经济关系的共同调节不断加 国与国联合而成的经济一体化国际联盟日益强大, 强,国与国联合而成的经济一体化国际联盟日益强大,形 成了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统一法规和惯例等。 成了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统一法规和惯例等。
市场经济概论 第四章 市场客体和市场结构
空间内的范围。 一般来说,按照商品流通地域,可将市场
划分为区域市场、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 1.区域市场 (1)区域市场的含义:就是商品交换 关系以地区为活动空间的市场,反映的 是市场客体运动的空间局部性。 (2)区域市场的特点: 第一,区域市场形成的依据是客观经济
因素。 第二,区域市场运行的空间是开放的, 因而并不存在严格的、固定的边界。 第三,区域市场内存在一个或数个流通 中心。 第四,区域市场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第五,区域市场与经济区有着稳固的对 应关系。 第六,市场效率的标志是经济效益最大 化。
(2)劳动力商品的消费使用是劳动,因而 是价值的创造。
(3)劳动力商品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要 素。
(4)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只是单纯使用权的 让渡。
(五)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是重要的交换客体。 2.土地资源这种客体具有以下特征:
(1)交易没有物流形态。 (2)具有不可替代性。 (3)土地资源价格是地租收益的资本化。 (六)资本
(二)物质商品的特点 1.物质商品的交换是价值和使用 价值运动的统一。 2.交易活动频繁不断。 3.使用价值在消费之前可以测定。
(三)服务
1.含义:服务,亦称劳务,是指劳动者 运用服务设备、工具及其他生产资料, 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以活动形式所提供的 效用。
2.服务商品的特征:
(1)生产、流通与消费在时间上的一致性。
二、市场客体的构成要素
(一)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或效用是市场客体的首要的构成
要素。市场客体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以 下几.价值实体:人类劳动。 2.价值量:价值量的大小由劳动时间的多 少来决定。
3.均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市场价值。 分为三种情况: (1)供给等于需求时均衡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和市场价值的形成。 (2)需求大于供给时均衡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和市场价值的形成。 (3)需求小于供给时均衡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和市场价值的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作业广西大学院系:姓名:学号:导论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什么关系?市场经济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完全形成?答:市场经济,是指依靠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市场机制实现各类经济资源配置的一种社会经济运行方式。
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以市场为中心;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即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以市场为导向;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通过市场竞争来配置,市场决定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向,并依靠市场力量形成均衡价格;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是调节经济运行的主要机制。
而商品经济是一种经济形式,它与自然经济的产品经济相对称;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它与计划经济相对称。
商品经济按发展程度来区分,可以分为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
市场经济则是商品经济发展到发达阶段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的现代化形式和发达形态。
也就是说: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只有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才能成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市场化的商品经济,只有建立了统一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商品经济,才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货币化的商品经济,只有商品经济关系货币化,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全面介入经济运行,才能形成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开放化的商品经济,当一个国家的商品经济全面对外开放,参与世界市场,融会于世界经济之中,才能形成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在什么社会是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方式?它又有哪些缺陷?答:在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一方面,由市场机制来决定资源的配置,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市场上的商品供求,使市场上长线商品的生产得到控制和缩减,短线商品的生产得到发展和扩大,在各市场要素正常作用的前提下,经过一段较长的时期市场竞争、资源流动,使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大体上的平衡,从而市场机制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受竞争规律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还是有利提高市场竞争主体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所以,只要是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市场经济就是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方式,除此以外的资源配置方式,都不能使社会资源实现有效而合理的配置。
__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__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
4、产权:指拥有某种财产或资源的所有者所享有的权利和责任,包括使用权、收益权、支配权和转让权等。
5、恩格尔系数:指家庭在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所占比例的指标,可以反映家庭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6、价格弹性:指价格变化引起需求量变化的程度,分为价格弹性和价格不弹性两种情况。
7、市场中介组织:指在市场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各种中介机构,如经纪人、代理人、批发商、零售商等。
8、市场进出规则:指市场中各种市场主体的进入和退出所遵循的规则和制度,包括准入门槛、资质要求、退出机制等。
9、宏观经济调控:指国家对经济总量和结构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行为,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
10、社会保险:指国家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和社会福利而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11、市场主体:指在市场经济中参与市场交易的各种经济主体,包括企业、个人、政府等。
12、现代企业制度: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经营理念等方面的现代化改革。
13、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一定资源约束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或服务的组合情况。
14、社会救助:指国家对生活困难的人员给予的一定救济和帮助,包括低保、特困人员救助等。
15、价格机制:指市场经济中通过价格的变化来调节供求关系的一种机制。
二、___答题1、企业应该通过对生产要素的成本和效益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佳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以达到生产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2、效率和公平是市场经济中两个重要的价值取向。
效率强调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公平则强调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公正。
两者并非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3、市场经济的特征包括资源配置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起决定性作用、市场主体自由选择和竞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政府宏观调控等。
4、市场失灵表现在市场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价格机制失灵、市场竞争不充分、外部性问题等方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选择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选择题一、选择题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什么?A) 个人私有财产权的保障B)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C) 劳动者的自主选择D) 把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计划相结合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什么?A) 政府的引导和调节B) 市场自由竞争C) 劳动者的努力和创造力D)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形成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A) 市场供求关系B) 政府调控C) 生产成本D) 社会需求决策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什么?A) 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B) 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C) 实现雇员的福利D) 以国家利益为重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的作用是什么?A) 资源配置的机制B) 平衡生产与消费关系C) 维持社会秩序D) 保护消费者权益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区别是什么?A) 所有生产要素归私人所有B) 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C) 劳动者享有自主创业权利D) 企业自由竞争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角色主要是什么?A) 保护私有财产权益B) 控制市场价格C) 提供公共服务D) 限制企业竞争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满足哪些条件?A) 政府的引导和调控B) 良好的法制环境C) 劳动者的创造力D) 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案例是什么?A) 中国的改革开放B) 苏联的计划经济C) 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模式D) 欧洲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收入分配不均B) 社会福利保障不足C) 政府干预过多D) 私有企业发展困难二、简答题1.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模式。
它的基本特征包括: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于公有制经济为基础,注重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公共利益。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价格决定资源配置的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第一章市场经济基本原理一、资源的稀缺性:在现实生活中,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可分为两类自由物品(可以无代价地自由取得的物品)和经济物品(必须付出代价才能获得的物品)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来说,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是不足的(稀缺性)经济物品的稀缺性不是物品或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进行选择的过程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
资源配置过程是指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在各种不同德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
任何社会都必须对三大问题做出选择: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即在特定资源水平条件下,在可供选择的物品而后劳动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2、如何生产,即使用何种资源,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这些产品。
3、为谁生产,即谁来享用或受益于所生产的商品,或社会总产品通过何种途径,按什么比例分配给不同的单位,家庭和个人。
二、机会成本(选择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机会成本(选择成本)是指做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的资源用途。
把机会成本的方法用于整个社会生产的分析中,是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而后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
三、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按西方经济学家的划分,经济体制分为:1、自给经济,其特征是每个家庭生产她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只有极少数的是购买的。
2、计划配置和计划经济体制3、市场配置和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消费者在每天的购买中,对该商品的货币选票,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为了应付价格竞争和获得最大的利润,生产者需要采取效率最高而成本最低的生产方式。
为谁生产。
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市场配置有其局限性(P20):4、混合经济体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一般国家都是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三大问题的决策基本都是在市场中由私人做出,政府则监督市场的运行。
在市场经济下,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配置为基础。
教学课件市场经济概论
• 2.产权交易是产权的有偿转让,是广义财产权 (所有权、占有权、控制权、处置权、收益权) 的经济性流动。产权交易包括以交换、经营、承 包、租赁、拍卖、托管、兼并、收购、出资入股、 组建股份公司、改组、改制、改造等等方式获得 或转让的财产权利。
• 4.合作制企业制度:这种企业制度最初是在资本 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为避免资本剥削或商业中间 盘剥而兴办的一种劳动合作企业,即合作社。这 种合作企业,最初在消费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 生产及信用等领域。
• 5.我国企业产权制度及其产权重组:企业成为产 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
约束的独立的经济实体。
• 二、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
•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表现在: • 1.内涵不同。 • 2.依存的生产力发展阶段不同。 • 3.理论层次不同。
第四节 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
• 一、产权及在市场经济中的意义
• 市场经济存在的最基础、最本质、最关键的因素 是产权和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性因素,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企业制度 的核心。
• 1.个人私有产权制度:这种小生产者企业,是简 单商品经济阶段以小商品生产为特征的经济单位, 是企业的初始形式。
• 2.自然人企业制度:这种产权制度最初表现为独 资企业,后来发展为合资企业,或者家族式控股 公司。
• 3.法人产权制度:法人产权制度以法人企业制度 的形成为前提,以股份有限公司为其典型形式, 法人产权制度的典型特征是产生了原始产权(表 现为投资人股权)与法人产权的双重产权结构, 从而引起一系列企业制度的根本变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毛泽东在国民经济完全改造以后,倡导的一种由政府配置资源,工作之间相互交换的经济体制。
它的核心有三个:一是政府如何有效地调节经济发展;二是个人在此经济体制下如何努力致富;三是社会各部门(包括企业、农村和其他经济组织)如何发挥其作用。
政府调节经济发展的方式几乎分为两大类——宏观调节和微观调节。
宏观调节是指政府对经济发展状况采取一般性措施,包括定量管制、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等。
例如,政府可以调整通货膨胀水平以及实行价格管制等政策,以稳定经济发展。
微观调节则是指政府对个人经济行为采取措施,使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这包括企业管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能源管理、金融管理等。
个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努力致富,与一般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相同,即努力工作、节约消费和正确发展精神文明。
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人因该尊重社会利益而不能成为“毛利”,应主动担负起责任,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高度自觉地实行节约,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社会各部门(包括企业、农村和其他经济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是把控住总体经济发展。
企业在此体制下要正确理解市场法则,实施激励机制,改善工资和社会保障制度,拓宽销售渠道,丰富产品结构,稳定实施合同,促进企业效益,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农村的作用是保证粮食的供给,而其他经济组织则要做好供应服务,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充满诱惑的经济体制,但它也有自身的特点:政府负有调节全局经济责任,个人可以自主发展,社会各部门发挥各自作用,并调和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如果所有人都能正确理解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个方面,这种体制就会走上正确的路,为实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物质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第七版)杨干忠知识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第七版)杨干忠知识点
哇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第七版)杨干忠》这本书啊,那可真的是太重要啦!就好像是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为我们点亮了一盏明灯!
先来说说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吧。
就好比一个人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爱好,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不也是能自主地做出各种决策嘛!比如企业可以自主决定生产什么产品,这多酷啊!
再讲讲市场经济的开放性。
这就如同一个热闹的集市,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和商品,大家在这个开放的环境中交流、竞争,共同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你想想,世界各地的商品都能在我们这里出现,多有意思呀!
还有市场经济的平等性呢。
就像一场公平的比赛,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大家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有机会去拼搏、去争取成功。
难道不是吗?
然后是市场经济的竞争性。
这不就是学校里的考试嘛,大家都努力学习争取考个好成绩,企业也一样呀,在竞争中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不是冰冷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经济充满活力和创造力。
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通往繁荣富强的大门。
我们要好好去理解它、运用它,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好和机遇!
这就是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点感悟,相信你读完这本书也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哦!。
对市场经济的再认识市场经济学陈红
第一节 市场经济概论
一﹑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旳构 成部分
二﹑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旳根本 之一
– (一)企业体制改革 – (二)金融体制改革
– (三)财税体制改革 – (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 (五)农业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节 市场经济旳性质
一﹑改革开放前对市场经济旳认识
(一)社会保障体系必须覆盖全社会
(二)社会保障基金应实施社会化管理
(三)社会保障机构逐渐发展为非国有 化
第三节 市场经济作用旳再认 识
一﹑事后调整旳变异——事前调整 二﹑两极分化旳变异 三﹑社会动荡旳变异 四﹑利益最大化旳变异 五﹑非公平性旳变异
十一﹑市场经济旳法制性原则
– (一)法律要反应市场经济旳要求 – (三)法律要调整经济关系 – (三)法律应该具有它旳权威
十二﹑要建立以利益为导向旳市场经济 道德原则
– (一)市场经济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旳构 成部分
– (二)处理好现实性道德和非现实性道德 之间旳关系
十三﹑市场经济还要强调保障弱势群体 旳社会保障原则
八﹑坚持优胜劣汰原则
– (一)效率性原则 – (二)成本原则
九﹑坚持机会均等原则
– 信息资源均等 – 资金资源均等 – 人力资源均等 – 政策资源均等
十﹑信用经济原则
– (一)实现信用旳对称性 – (二)要有严格旳法律保护,提升犯罪成
本
– (三)形成诚信理念 – (四)造就一种良好旳社会环境 – (五)建立维护信用经济旳内在机制
五﹑坚持互利性旳等价互换
– (一)消除行政性物资调拨 – (二)加强利益损益约束 – (三)资源配置旳互利性
六﹑坚持市场主体旳自主性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经济发展的方向,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已经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市场为基础,以国家宏观调控为手段,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优化和协调化的一种经济体制。
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求国家在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保障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
与计划经济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变化,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调节资源配置,保障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推进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需求,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配置经过十余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经济转型成就,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下,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具经济活力的国家之一。
正确的实践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我国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亿万人民伟大的社会实践,要求有科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形式,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合理的做法,反映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我们可以借鉴。
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是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市场经济,必然有着自身的特征。
因此,必须将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同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结合起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经济概论讲义第一章市场经济概述第一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一、资源的稀缺性任何社会都离不开生产活动。
没有生产活动,人类生活就难以得到保障,现代社会也一样。
然而,任何生产活动都需要消耗一定的社会资源。
这些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生产技术、生产资料、生产资金和自然资源等基本要素。
在社会生产中,通常要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何时生产以及如何把生产资源配置到不同的商品生产中去。
这是因为,在任何社会,经济资源都是有限的,而生产与生活需要又是多方面的。
某一方面资源消耗过多,就会影响其他方面资源的需要与生产的发展。
这种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社会产品数量的有限性,显然,这种有限的产品与资源不可能完全满足人类无限的需求欲望,在经济学上,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通常被称为稀缺性。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资源的稀缺性制约着整个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进而成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而且,正式这种稀缺性的存在,才促使人们去专门研究如何在各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中进行资源的配置,进而进行成本核算、价格制定和生产决策。
二、机会成本如果把全部社会资源投入到某一产品的生产上,那么这种产品就会有一个最大的生产量。
一般说来,这个生产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该社会整个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及其生产效率。
反之,如果把全部社会资源投入到另一产品的生产上,那么也会有一个最大的生产量。
另一方面,如果在这两种产品之间作选择,则存在着不同的资源配置与产品组合。
然而,在不同的时期,社会对不同产品的需求程度是不同的。
同时,各种社会资源也都有不同的用途,这些用途在多数情况下往往又可以相互替代。
特别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这种替代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人们必然对资源的配置做出自己的选择。
选择是指人们在多种不同的可能性中做出决策,决定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
不仅企业要把资本和生产要素分配到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创造上,而且每个家庭也要作出决策,把其有限的收入分配到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上,以满足其不同的需要。
在这里,几乎每个选择或决策都会涉及到产品间的替换关系,在每一个选择中都要进行优劣对比,即进行成本和收益方面的经济分析,以此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
在进行选择与决策分析时,人们通常会遇到机会成本这一重要概念。
机会成本是指把某一资源投入某一方面时所放弃的投入其他方面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只要人们对稀缺资源的使用进行选择与决策,都会遇到机会成本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机会成本和一般意义上的财务会计成本是不一样的。
它不是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而是从事某一活动所放弃的从事其他活动的机会损失,属于一种观念上的成本。
比如,一个农民外出打工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种地所带来的损失。
存款与投资也基本如此。
三、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个社会把全部资源投入大炮生产,可以生产15万门;如果全部投入黄油生产,则可生产5万吨。
在这两种产品之间,还存在着不同的生产组合。
如果有A、B、C、D、E、F六种可能的组合,那么,可以选择的生产可能性有:(4~5页)。
这种生产的可能性可以用曲线连接起来,进而形成生产可能性边界,这种生产可能性边界可以用图表表示出来:(第5页)。
这实际上是全部社会资源合理利用时所能够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全部组合。
当经济运行处于曲线上时,则标志着生产经营的运行是有效率的。
在这里,有效率意味着一个社会在不减少某种产品生产就难以扩大其他产品的生产。
换句话说,在边界之内说明社会资源尚未充分利用,生产组合尚未达到最大化,其生产活动是低效率的;而在边界之外的组合则是在现有资源约束下难以达到的;只有在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或曲线上,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才是最大的。
四、经济学所涉及的基本问题经济学研究所涉及的问题数不胜数,但在微观领域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有以下三个:①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这是产品品种和数量的选择。
②如何生产?即到底用那些人力、资源或技术进行生产,是小批还是大量生产的问题。
③为谁生产?即产品到底有谁来享用,怎样进行配置。
此外,还有一些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第二节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一、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1.市场经济的形成市场经济是指社会经济通过市场运行、由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
它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支配地位。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商品生产日趋发达,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渐渐占据了支配地位。
价值规律成为社会经济的基本规律,并以价格机制的形式参与社会资源的配置。
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历史性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古典市场经济,从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第二阶段为现代市场经济,从20世纪30年代到现在。
按照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理论,由自由竞争形成的价格机制,可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
因此,市场上的供求失衡是暂时的,可以依靠市场机制恢复均衡。
对此,国家不必进行干预,那样会导致市场失衡。
由此所建立的是一种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对外实行自由贸易。
亚当·斯密是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理论的创始人,他把价格机制当作是“看不见的手”,他认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会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的实现。
在亚当·斯密看来,只要依靠这种价格机制的作用,就可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所以,应该实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对外实行自由贸易。
据此,他认为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保护社会、公民和公共机关的安全。
2.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该说,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曾经起到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每隔十年就会爆发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
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彻底摧毁了过去自动均衡的理念,宣告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理论的破产。
由此,国家干预的呼声日渐高涨,相应的经济政策与经济理论也应运而生。
凯恩斯是国家干预理论的创始人,其宏观经济理论的提出集中反映了国家干预的呼声,标志着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终结和有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的开始。
凯恩斯认为,影响社会就业的关键因素是有效需求,能否实现充分就业,关键就在于有效需求的大小。
所以,经济生活中的有效需求不足就成为诱发经济危机和严重失业的主要原因。
那么,要解决危机和失业问题,就必须通过政府干预,刺激有效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
在凯恩斯看来,非自愿失业和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是资本主义的正常现象,认为供给不能自动创造需求,危机和失业是客观存在的,其根源就在于有效需求的不足。
并认为市场不能自动趋于均衡,国家必须进行干预。
在政策上,凯恩斯把国家干预的重点放在需求管理方面,主张采取各种措施,增加货币支出与社会需求,以消除危机,实现充分就业。
尽管反对自由放任,但这种理论仍然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国家干预只是必要的补充。
二战后,国家干预理论在西方普遍推广,成为促进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形成的主要原因。
此外,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管理和福利政策、社会民主主义、战时经济体制、社会资本的集中、垄断资本的发展、贫富差距的扩大、经济与科技竞争的计划等等,也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战后,虽然各国都相继推行了这种市场经济,但由于国情不同,市场经济的特点与具体模式也不尽相同。
其中,美国实行的是政府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日本实行的是“官方或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法国实行的是“国家计划指导下的市场经济模式”,德国实行的是市场效率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战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借助于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当代和平环境,现代市场经济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
可以说,现代市场经济是一个世界性的潮流,除了西方发达国家外,在许多战后独立的国家,市场经济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后来,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也都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部分国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整个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
二、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一是计划方式,一是市场方式。
其中,计划起基础作用的是计划经济,市场起基础作用的为市场经济。
1.计划配置方式以计划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在经济运行方式上,主要依靠事先预定的计划在各个经济主体间配置社会资源;在经济运行状态上,可以有意识地保持国民经济的平衡,实现按比例发展。
在计划体制下,要合理配置稀缺资源,中央计划机关首先要掌握有关稀缺资源的状况与相关信息,然后再计算资源如何配置才能取得最佳效益,最后再以此制定统一的国民经济计划,并层层分解到每一个基层单位。
这些一般都是实物量的计划。
计划配置方式的特点是,先用一套预定的计划来进行资源的配置,这些主观编制的计划能否反映客观实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决定着这一配置方式的成败。
显然,要进行有效配置,中央计划机关必须都一切经济活动了如指掌,全社会的利益主体和价值判断是统一的,否则,这一配置方式难以有效运转。
但是,这一配置方式在信息上、利益关系及其激励与约束机制上存在着三个难以克服的障碍。
所以,这一配置方式的效率是十分有限的。
2.市场配置方式市场配置的基本概况是,每个商品生产者都要根据社会分工和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生产要素由市场来配置,资源配置是否合理,要由市场来检验,各个商品生产者都分散经营,独立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
市场配置方式的特点是:①市场通过自我运行与价格波动自发调节企业经济行为,以适应资源配置的要求。
②价格与供求关系的变化是许多经济主体经济活动的结果。
③资源的配置是在经济波动与危机中实现的,企业的自发行为也由此受到约束。
④市场信息是通过价格波动来传递的,企业以此进行经济决策,最终可以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与节约。
3.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区别(1)资源配置的主体不同。
市场经济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只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计划经济以国家为主体,企业缺乏必要的的自主权与独立性。
(2)资源配置的依据不同。
市场经济主要根据市场供求来配置资源,计划经济以计划指标来配置,但计划往往会脱离实际。
(3)信息传递的方式不同。
市场经济以横向传递为主,在经济运行中配置资源。
计划经济以垂直传递为主,但由于环节重叠,信息失真现象在所难免。
(4)资源配置的结果不同。
市场经济可以确保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而计划经济容易导致官僚主义,使资源配置脱离实际。
此外,计划与市场还有一些区别:(1)市场作用的空间大小不同。
在计划经济下,市场的作用空间是极其有限的。
(2)企业的独立程度不同。
在计划经济下,企业是政府机构的附属物,缺乏必要的独立性与自主权。
(3)人们选择的自主权不同。
在计划体制下,企业的人财物都由上级安排,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的生活必需品也都由计划配给,生产者、消费者都没有选择权。
(4)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