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简要框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一、大体框架1.古代文学史的划分: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2.文学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修辞手法的逐渐成熟、文体多样化、作家人物形象逐渐丰满二、夏商周文学1.夏代文学:《夏小正》、《史记》中记录的文学成果2.商代文学:甲骨文、《诗经》3.周代文学:《周易》、《尚书》三、秦汉魏晋文学1.秦汉文学:《楚辞》、史书体裁的发展2.魏晋文学:建安文学、乐府诗、骈文、魏晋之难3.创造性的文学理论:刘勰的《文心雕龙》四、南北朝隋唐文学1.南北朝文学:乐府民歌、士人诗、佛教文学2.隋唐文学:唐诗的发展、辞章体诗、玄宗时期的文学繁荣3.文化交流与诗歌的发展:唐代与西域的交流、唐代与日本的交流、诗歌和绘画的结合五、宋元明清文学1.宋代文学:唐宋八大家、宋词的发展、宋代戏剧3.明代文学:洪武年间的文艺运动、明代小说的发展4.清代文学:四大传奇、三言、八旗文学六、文学理论1.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观念:治身、齐家、治国、和天下2.文学批评的发展:修辞手法的研究、文体论争、诗歌的审美标准3.审美观念的转变:宋代理学对文学的影响、《红楼梦》的写作风格对小说的影响七、作家人物1.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屈原、诗经的作者、严子陵、张衡、刘勰、杜甫、李白、李商隐、苏东坡、白居易、王安石、辛弃疾、杨万里、陆游、曹雪芹等2.文学作品的背后人物:《红楼梦》的曹雪芹与高鹗、《水浒传》的施耐庵与罗贯中、《西游记》的吴承恩、《活佛骑鲸记》的吴祯八、中国古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比1.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与世界文学的异同2.中外文学作品的交流与影响3.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九、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1.对文学文本的解读与分析2.对历史背景的研究3.对文学理论的研究4.文学批评和评价方法的探索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复习提纲,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详细拓展和调整。

最后,希望你能够有效地复习,顺利通过考试!。

中国文学史框架

中国文学史框架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总绪论第一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文学史与文学史学文学本位史学思维文化学视角文学史著作的当代性文学史史料学第二节中国文学的演进文学演进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中国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俗与雅各种文体的渗透与交融复古与革新文与道第三节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三古、七段文学发展变化的九个方面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传说时期的文学早期文字与书面文学的産生诗乐舞紧密结合第二节先秦文学的形态文史哲不分成熟的文学作品的出现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第三节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由巫到史贵族文学的兴起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第四节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楚地文化与楚辞第一章上古神话(过常宝撰)第一节中国神话的産生和记录神话的概念、産生和功能出土资料和文献资料《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第二节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反抗精神第三节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己观物、以己感物具体、形象的思维情感体验隐喻和象征第四节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神话历史化神话发展爲仙话神话作爲文学的素材神话原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二章《诗经》(锺涛撰)第一节《诗经》的编定和体制《诗经》的编定风、雅、颂用诗和传诗第二节《诗经》的内容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燕飨怨刺战争徭役婚姻爱情《诗经》的现实精神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点赋、比、兴的手法句式和章法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第四节《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抒情诗传统风雅与文学革新比兴的垂范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锺涛撰)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第二节《左传》的叙事和记言《左传》的成书《左传》的叙事特征《左传》的记言文第三节《国语》的文学成就成书及体制记言爲主记事爲辅第四节《战国策》的文学成就成书过程和纵横家思想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第五节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爲史传文学直接祖述散文创作的楷模奠定了小说的叙事传统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锺涛撰)第一节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对话体和寓言体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第二节《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孟子和《孟子》一书缜密纯熟的论辩技巧气势浩然的文风第三节《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庄子和《庄子》一书寓言爲主的创作方法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形象恢诡的论辩富有诗意的语言第四节《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严谨详密的论证犀利峭刻的议论植根现实的寓言第五节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回响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和形象化的说理方式影响后世的创作风格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语言范式第五章屈原与楚辞(过常宝撰)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中国文学史框架

中国文学史框架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总绪论第一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文学史与文学史学文学本位史学思维文化学视角文学史著作的当代性文学史史料学第二节中国文学的演进文学演进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中国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俗与雅各种文体的渗透与交融复古与革新文与道第三节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三古、七段文学发展变化的九个方面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传说时期的文学早期文字与书面文学的産生诗乐舞紧密结合第二节先秦文学的形态文史哲不分成熟的文学作品的出现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第三节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由巫到史贵族文学的兴起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第四节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楚地文化与楚辞第一章上古神话(过常宝撰)第一节中国神话的産生和记录神话的概念、産生和功能出土资料和文献资料《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第二节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反抗精神第三节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己观物、以己感物具体、形象的思维情感体验隐喻和象征第四节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神话历史化神话发展爲仙话神话作爲文学的素材神话原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二章《诗经》(锺涛撰)第一节《诗经》的编定和体制《诗经》的编定风、雅、颂用诗和传诗第二节《诗经》的内容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燕飨怨刺战争徭役婚姻爱情《诗经》的现实精神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点赋、比、兴的手法句式和章法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第四节《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抒情诗传统风雅与文学革新比兴的垂范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锺涛撰)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第二节《左传》的叙事和记言《左传》的成书《左传》的叙事特征《左传》的记言文第三节《国语》的文学成就成书及体制记言爲主记事爲辅第四节《战国策》的文学成就成书过程和纵横家思想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第五节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爲史传文学直接祖述散文创作的楷模奠定了小说的叙事传统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锺涛撰)第一节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对话体和寓言体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第二节《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孟子和《孟子》一书缜密纯熟的论辩技巧气势浩然的文风第三节《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庄子和《庄子》一书寓言爲主的创作方法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形象恢诡的论辩富有诗意的语言第四节《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严谨详密的论证犀利峭刻的议论植根现实的寓言第五节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回响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和形象化的说理方式影响后世的创作风格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语言范式第五章屈原与楚辞(过常宝撰)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纲

先秦文学史大纲第一讲绪论第一节中华文明的产生与文化的发展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启建立夏朝,创立了中国最早的国家形态。

公元前十六世纪,汤建立商朝。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自商朝。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形态。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建立周朝。

中国社会进入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

春秋时期,诸侯壮大,周天子权威衰落,由分封制度奠定的政治关系也遭到破坏。

史官以及史籍的载录成了此时期重要的文化现象。

战国时期,周王室沦落为普通的小诸侯国,又被吞灭。

礼乐文化分崩瓦解。

士阶层迅速发展,百家争鸣。

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百家争鸣也告一段落。

自周朝建立以来,楚国地处偏远,信巫重祀,具有很强的非理性特点,形成多重文化交融的特征。

第二节先秦作者的流变和文体的衍生巫师与巫文化:周代以前,巫师是最重要的社会角色之一。

用于占卜的甲骨文,有记事,也有韵语,本身就具有文学价值。

商周之交出现的《易》卦爻辞,也产生于巫官的占卜活动中。

巫术祭祀活动还产生了歌谣和神话。

史官与史官文化:大约从西周时开始,史官由颁朔告时、记录重大的祭祀活动,而逐渐开始记录社会事件。

到春秋时期,史官创造出基本的载录规范。

现存的《春秋》一书就是在鲁国史官载录的基础上删削编定的。

《左传》、《国语》等书的原始材料也出现于春秋时期。

贵族文化:贵族在社会政治和文化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早在西周时期,朝廷就建立了学宫制度,贵族子弟开始学习“ 六艺” 。

贵族士大夫在春秋时期已经成了文化的主要承担者和创造者。

史官的载录也越来越理性化。

士文化:春秋时代,官学之外,私学开始发展兴盛,士阶层逐渐壮大,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

“ 礼贤下士” 之风大盛,比如齐国设稷下学宫。

策士们发展了游说技巧。

第三节先秦审美精神和文艺观念殷商:早期音乐主要是作为祭祀仪式的一部分,乐器也是礼器的一部分。

人们在春秋时期通过音乐所认识到的“ 和” ,对中国美学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战国时期:儒家和道家的观点对后世影响最大。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以诗、词、曲、小说等文体为主,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这片广阔而悠久的文学土地上,不仅孕育出了无数经典之作,更呈现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学风貌和文化精神。

本文将针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演变和主要流派进行一些知识点整理,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演变历程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不仅蕴含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也呈现出了不同文体、不同风格的特点。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历史阶段:1、古代先秦时期的文学:从《诗经》、《楚辞》到《左传》、《史记》,这一时期的文学以诗歌为主,以及历史记载、典籍等文体。

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以歌颂爱情、祭祀等日常生活及其向往为主。

2、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以《红楼梦》为代表,以小说为主,兼有诗歌、散文等文体。

其特点是注重形象和意境的表现,强调文学作品的艺术性。

3、唐代文学:以诗歌为主流,有诗歌辞、歌、赋等文体,以及散文。

唐代文学的特点是兼容并蓄,兴于诗歌,以太宗李世民为主导,充分发挥了汉唐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4、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学:以《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小说为代表,同时也有散文、戏曲等文体。

这一时期的文学以艺术性为重,特别是在小说创作上,呈现出了丰富的魔幻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流派1、诗歌流派: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大代表,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诗人,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如唐代的“长安派”“洛阳派”“杨州派”等,它们各有其特点,如“长安派”注重气势磅礴,描写宏大的场景与壮美的事物;“杨州派”主张淡雅诗风,崇尚清新朴素的生活风貌。

2、文言文流派:文言文是中国传统的文学语言,历史上也形成了不少流派,如汉代的“刘向流”“班固流”等官方历史记载的文言文流派;唐代的“碑帖派”“题跋派”等,这些文言文流派各有各的特点,但都注重辞章的理性与规范。

3、散文流派:散文是不限文体结构的一种文学形式,也有不同的流派。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分数: 3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适用层次本科应修基础课程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文学史》是四年制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其中“宋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之一,宋代文学包括诗、词和散文,而以词为代表。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最灿烂的明珠。

其教学的主要内容宋代各时期的诗歌流派与诗歌创作,前者如欧阳修诗文改革、江西诗派、江湖诗派等;后者如欧阳与苏轼诗歌、陆游等中兴四诗人创作。

宋词为宋代文学之重点,前有柳永苏轼后有李清照辛弃疾等的词作。

宋代散文创作,它们构筑了我国古代传统文学最辉煌的时期,是我国传统文学的典范之作。

为了完成“宋元文学史”的教学,要以文学史为线索,突出文学史论的学术性、前沿性、理论性,并有重点的讲授和评价文学史中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作品。

元代文学主要包括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而曲是代表,出现了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名家,并出现了《窦娥冤》、《西厢记》、《梧桐雨》、《汉宫秋》等经典作品。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宋元文学各时期各类型文学的介绍和分析,以及文学史发展的系统讲授,并精要评价重要文学现象,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使学生全面了解唐宋文学的发展状况,熟悉这一时期的文学流变线索,理解唐宋文学显示的民族文化精神,从而培养和提高阅读古代文学的能力和运用正确的观点、适当的方法分析认识唐宋文学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1)掌握宋元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和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2)配合“作品选”课程,能够凭借工具书或注解阅读一定难度的文学作品;3)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适当的方法分析评述文学现象、作家、作品,把握其思想、情感、审美、艺术等特征;4)能够熟读并背诵一定数量的作品。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述1、教学基本要求。

(1)识记:宋诗的特点(2)领会:宋代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3)应用:宋人的忧患意识和审美情趣对文学的影响2、教学内容(1)基本内容:宋代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忧患意识和爱国主题的弘扬;文人性格和审美情趣;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宋诗的特点(2)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宋代的社会背景对宋代文学的影响;宋诗的特点;难点是:宋人的忧患意识和审美情趣对文学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要框架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要框架

《诗经》《楚辞》屈原:《离骚》《天问》《招魂》《九歌》《九章宋玉:《九辩》《高唐赋》《神女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叙事散文记言文之祖《尚书》叙事文之祖《春秋》编年体《左传》—叙事散文成熟的标志国别史《国语》《战国策》说理散文语录体《论语》韵散结合体《老子》对话体《孟子》《墨子》—说理文体形成抒情性《庄子》专论体《荀子》《非子》—说理文章体制成熟《吕氏春秋》斯《谏逐客书》西汉文:陆贾贾谊安董仲舒向歆桓宽朔赋:司马相如邹阳枚乘王褒雄《史记》东汉《汉书》《吴越春秋》、《越绝书》政论三大家:王充、王符、仲长统文:瑗胡广蔡邕马第伯《封禅仪记》——最早的游记赋:杜笃班固衡班彪蔡邕衍壹诗歌:乐府诗、《古诗十九首》,嘉、郦炎晋南北朝建安文学三:操丕植七子:王粲孔融桢琳阮瑀徐干应玚向秀思想家:何晏夏侯玄王弼正始文学阮籍嵇康应璩西晋太康诗风陆机岳左思琨郭璞东晋王羲之玄言诗:绰支遁慧远渊明南北朝元嘉三大家: 灵运颜延之鲍照惠连眺体:约王融何逊阴铿萧统萧纲萧绎庾肩吾徐陵北地三才:温子升邢邵收王褒庾信文:傅亮晔《后汉书》勰《文心雕龙》江淹任昉孔稚珪萧悫丘迟吴均弘景北地三书:郦道元《水经注》衔之《伽蓝记》颜之推《颜氏家训》小说淳《笑林广记》华《博物志》干宝《搜神记》义庆《幽明录》裴启《语林》义庆《世说新语》隋代文学文帝时:卢思道素薛道衡炀帝时:虞世基广唐代文学贞观诗风师道百药虞世南许敬宗王绩上官仪——宫廷诗人创作的最高水平初唐四杰: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炯高宗武后时期宋:宋之问、佺期文章四友:杜审言、峤、味道、融子昂若虚希夷盛唐:王湾说九龄贺知章王孟诗派:王维孟浩然常建裴迪储光义昚虚子容北方刚健派:王翰王昌龄颢颀祖咏边塞诗:高适岑参王之涣翰元结白杜甫大历诗风韦应物长卿大历十才子:钱起翃司空曙卢纶端、苗发、吉中孚、峒、耿湋、夏侯审顾况益孟诗派:愈孟郊贺卢仝马异叉皇甫湜樊宗师禹锡柳宗元吕温德裕元白诗派籍王建绅元稹白居易晚唐诗歌:杜牧许浑沧商隐苦吟诗人:贾岛合偓吴融隐逸词人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乱世之音谷韦庄罗隐敦煌词《云谣集杂曲子》志和《渔父》五首词温庭筠《花间词》——最早的文人词总集欧阳炯珣延巳璟煜传奇《古镜记》《补江总白猿记》《游仙窟》《离魂记》《任氏传》《柳毅传》《娃传》《霍小玉传》《枕中记》《南柯太守传》《长恨歌传》《虬髯客传》杜光庭宋代宋初文:柳开穆修铉诗:白体:王禹偁晚唐体:九僧林逋野阆寇准西昆体:亿钱惟演词:晏殊欧阳修仲淹先中期柳永梅尧臣舜钦王安石王令曾巩门词人群轼洵辙晁补之晏几道观贺铸周邦彦派黄庭坚师道吕本中与义曾几南渡前后清照朱淑真朱敦儒元干叶梦得南宋四名臣纲鼎光胡铨岳飞文天祥中兴四大词人陆游万里成大尤茅辛派词人:孝祥辛弃疾亮过克庄人杰辰翁派词人:夔史达祖高观国吴文英周密王沂炎捷《须溪集》永嘉四灵徐照徐玑师秀翁卷江湖诗派:允平叶绍翁戴复古宋末翱汪元量枋得林景熙思肖文罗大经《鹤林玉露》洪迈《容斋随笔》吕祖谦叶适朱熹汪藻陆秀夫辽代:耶律倍萧观音萧瑟瑟《醉义歌》延寿金代:借才异代:宇文虚中吴激国朝文派:蔡珪王庭筠末期: 秉文王若虚纯甫元宋九嘉元好问元代前期方回戴表元耶律楚材因中期元诗四大家: 虞集载梈揭傒斯后期王冕维桢萨都剌话本小说小说话本:《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错斩宁》讲史话本:《梁公九谏》《宣和遗事》《五代史平话》《全相平话五种》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诸宫调:《知远诸宫调》《天宝遗事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现存唯一完整诸宫调北方杂剧圈大都作家群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单刀会》《西蜀梦》《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纪君祥《氏孤儿》显之《临江驿潇湘秋夜雨》石子章《竹坞听琴》王仲文《救孝子烈母不认尸》作家群文蔚的燕青戏尚仲贤《柳毅传书》戴善甫《学士醉写风光好》廷玉《看钱奴》作家群康进之《逵负荆》高文秀《双献功》好古《生煮海》武济臣《老生儿》作家群石君宝《秋胡戏妻》潜夫《灰栏记》吴昌龄的西游戏南方戏剧圈锺嗣成《录鬼簿》周德清《中原音韵》光祖《倩女离魂》乔吉《两世姻缘》《金钱记》《梦》宫天挺《鸡黍》《七里滩》金仁杰《萧何月下追信》梓《敬德不伏老》《豫让吞炭》《霍光鬼谏》简夫《东堂老》《剪发待宾》南戏《协状元》——唯一完整保存的南宋戏文《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屠》《贞女蔡二郎》《王魁》《琵琶记》四大南戏《荆钗记》《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散曲王和卿卢挚燧可久时中贯云石、徐再思《酸甜乐府》乔吉[中吕.满庭芳]《渔父词》养浩[中吕.山坡羊]《瞳关怀谷》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课程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课程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课程分析一、教材内容及知识逻辑架构1、《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所述文学史包括5大历史史段:宋、辽金元、明、清、近代。

教材在编排上分别按照这5大史段划分为5编。

2、以纵向代表史段,以横向代表文学体裁,以教材所划分的编为单位,可将课程内容所涉文学体裁的覆盖面,表格图解如下:3、上述文学体裁,根据其内容和发展特点,笔者将其进一步划分为3大类:①传统文学类:诗歌、散文、词、散曲等;②曲艺文学类:戏剧(包括北杂剧和南戏等)、传奇、民歌、各种讲唱文学形式等;③小说文学类:话本小说、拟话本小说、长篇白话小说、长篇文言小说、短篇文言小说、短篇白话小说等;作出上述划分,是因为从课程教材上来看,较之以传统文学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史段内的文学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其中,最显著的是通俗文学的迅速崛起及其深广影响。

小说、戏剧、各种讲唱文学的勃兴,都和民间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在担负明言载道的同时,其满足大众娱乐和消遣的功能也日益发达。

这种特点造就了文学史发展演变的群众基础性和集体创作累积性力量更为强大,文人独创的代表作家和杰出作品都有着更为深广的时代背景。

这种自下(民间文学)而上(文人士大夫文学)的发展特点明显不同于传统文学自上而下的特点。

事实上,如果说,传统文学是由文人士大夫独领风骚、代表了道统学统的正声雅调的话,宋代以后迅速崛起的各种通俗文学,则是不断从民间文学汲取新鲜血液,并给予日渐萎缩的传统文学的创作以灵感的滋养。

因而,非常明显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课材中的文学史重心,也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转移——除宋代依然以诗词为主要内容外,元明清文学基本全是戏剧和小说的天下。

因此,教材依然沿用历史朝代断限的方法对文学史进行分段编排和叙述,虽然从行文的角度来讲无可厚非,但事实上,元明清是戏剧和小说这两大文学体裁创作不断探索、演进、分化乃至最终逐步定型的历史阶段,需要进行蝉联学习,如果按照自然朝代更替的人为划分,反而使我们在理解和记忆上很不方便。

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要点(精 心整理,考前必背)

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要点(精    心整理,考前必背)
《史记》开创我国的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鲁迅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现实主义的杰作,描绘了波澜壮阔的历史风貌。弘扬人文精神,如积极入世精 神,进取精神,勇于牺牲精神,人道主义精神,人格自尊精神。强烈的抒情色彩,常 常夹叙夹议,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语言朴拙浑厚、气势沉雄,富表现力。许多故事 题材广为流传,成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
互见法:是《史记》选材写人方法。写人物并不是有事必录,而是有所选择。为 了既不伤害人物形象的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 到别的篇章中,为突出人物的特征服务。
《汉书》。东汉班固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大略与《史记》相同, 惟改书为志,废世家入列传,并创《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 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准绳。它叙述汉高祖至王莽的断代史。笔法以谨严取胜。
《战国策》是西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定名。记战国谋臣策士言论。属纵横家思想。 战国民族精神:崇谋尚士重利尊时。
四、诸子散文(说理、政论) 孔墨孟庄荀韩。 孔子。《论语》。学说核心是“仁”与“礼”。文学主张:(1)重视文学的政治教化 作用,兴观群怨。(2)主张文质兼备,文质彬彬。 《老子》。韵文为主,韵散结合体。老子自撰。集中反映老子哲学思想,常用比 喻来表现深刻哲理。奠定先秦说理文基本特征。 墨子。墨翟,战国初期人。学说主要有十项内容:兼爱、非攻、尚贤、向同、节 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思想核心是“兼爱”,神髓是“平等”,代表了农与 工肆阶层的利益。有些篇章是讲逻辑学和自然科学的。散文质朴、逻辑严密、类喻丛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儒家大师。思想核心是“仁义”。哲学上倡导“性善论”,政治 上主张“王道”“仁政”,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进步观点。《孟子》气势 浩然,善于类比推理,长于譬喻。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览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览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览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学传统。

本文将以概览的方式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分为四个主要时期进行讲述:先秦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以及现代时期。

一、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时期,其中最重要的是诗经的创作与收集。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古代民歌的代表作,雅是描述宫廷生活的诗歌,颂则是颂扬君王功德的歌颂之作。

此外,先秦时期还涌现了众多的散文作品,如《孟子》、《庄子》等。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发展阶段,此时出现了以骈文为代表的文学形式。

骈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以其句式工整、辞章华美而著名。

此时期的代表作家有曹操、曹丕、陆机等,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影响。

三、唐宋元明清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各个朝代都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文人才子。

这个时期的文学以诗、词、曲为主要形式。

其中,唐诗被誉为中国诗歌的巅峰之作,代表作家有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宋代则以词为主要表达方式,代表作家有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等。

四、现代时期现代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时期的文学呈现出多元化和包容性。

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文学也日趋多样化,包括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种文体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家有鲁迅、茅盾、莫言等,在文学创作上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还有很多重要的作品和作家没有在本文中一一列举。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代文学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为世界文学史贡献了独特的一笔。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容吸引着世界的关注。

从先秦时期的诗经到现代的多元化创作,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百川归海般的发展过程。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概览,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1.文学的起源:劳动说,游戏说,宗教说2.没有文字的传说文学:原始歌谣,古代神话{远古歌谣he 神话,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字}3.远古歌谣:诗乐舞三位一体4.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夏商时代he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着《》有受教育的权力,文化为贵族所垄断。

随着贵族阶段的衰落,于是民间聚众讲学之风应运而生,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式的手里。

5.先秦文化大致可以划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夏商:巫史文化西周春秋:礼乐文化战国:多种文化同时兴起6.诸子十家:西汉初,司马谈曾把诸子百家总括为:阴阳家,墨,道,儒,名,法等六家。

西汉末,刘歆与于六家之外增加了:纵横,杂,农,小说四家第一章上古神话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是通过对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学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具有的特征:现实性,幻想性,不自觉性(神话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如西游记不是神话,它是作者自觉地创造,是神魔小说2.中国神话和西方神话的不同中国神话记载零散,记载在不同的书籍上;西方神话有固定的故事集3.《山海经》最具有神话价值的著作,《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其内容驳杂,出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有地理,历史,医学等方面的资料。

4.上古神话的分类: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造人洪水神话:鲧禹治水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5.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①以己观物,以己感物②具体,形象③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④象征性和隐喻性6.上古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先民们的反抗精神7.影响: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或直接载录,或利用神话情节和神话形象再创造;直接影响文学的创造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效果等。

第二章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总共有305篇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一·<唐>诗歌诗词:诗初唐(618~713):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

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

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

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盛唐(713~765):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

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2、高、岑边塞军旅诗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中唐(766~859):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

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

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诗歌诗词:词中唐前早期文人词:文人词初起李白、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尝试写词,把这一文体初步引入了文坛。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先秦六朝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先秦六朝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先秦六朝部分《中国文学史》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使用教材: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汉魏六朝文学总绪论1、中国文学的基本特点。

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模糊;文学与政治、礼教关系密切;两大永恒的文学主题:用世与隐逸。

2、中国文学的演进:文学演进的两种基本因素。

第一,外部因素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民族矛盾的影响;种族、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内部因素的影响:文学发展的不平衡的影响(文体发展、朝代、区域的不平衡);文学演进过程中相反相成因素的互动(俗与雅、复古与革新、文与道的互动)。

3、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三古七段的分期。

上古期(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期、第二段秦汉期。

中古期(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期(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

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编定与流传《诗经》的产生时间与区域《诗经》的编纂三家诗毛诗第二节《诗经》的分类“六义说”风、雅、颂第三节《诗经》的表现手法与艺术特色赋、比、兴句式和章法颂的不同语言风格。

思考题:(1)《诗经》的分类与表现手法。

(2)《诗经》的艺术特点。

第三章《楚辞》第一节“楚辞”的产生“楚辞”的基本含义多种文化的交融楚地文化风俗“楚辞”产生与文学自身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屈原与楚辞其他作家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辨析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

第三节《诗经》、《楚辞》的影响对后世文人精神的影响两种艺术风格的影响比兴与象征手法的影响思考题:(1)“楚辞”的含义。

(2)《诗经》与《楚辞》的影响。

第四章先秦叙事散文(历史散文)第一节散文的萌芽与形成甲骨卜辞铜器铭文从《尚书》到《春秋》——散文的形成第二节《左传》的叙事与记言以记事为纲结构特点叙事特点人物形象记言特点。

第三节《国语》与《战国策》记言中叙事《国语》的特点《战国策》的特点第四节先秦叙事散文的影响史传文学的源头叙事散文的楷模小说的雏形。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纲
孙绰
许洵
5.元嘉诗坛
谢灵运
鲍照
延颜之
谢惠连
谢庄
6.永明体诗
谢脁
沈约
7.梁陈诗歌
分类一
裴子野
分类二
吴均
何逊
阴铿
宫体诗
8.北朝诗歌
温子升
刑劭
魏收
庾信
王褒
9.南北朝民歌
《乐府诗集》
10.辞赋
建安时期
王粲
曹植
正始时期
向秀
阮籍
两晋时期
张华
左思
潘岳
陆机
陆云
傅玄
挚虞
成公绥
南朝
鲍照
江淹
北朝
庾信
11.散文
建安时期
曹操
7.道法自然
自然之道;人性也应该是自然的;“贵真”说。
8.“大音稀声”和“大象无形”
含义
具体的声音、形象不是完美、全面的形象,只有道的表征——“大音”、“大象”才是完美的。
有无相生
道与实有事物之间相互依赖。
9.“养气”说
含义
培养浩然之气。
10.“虚静”说
含义
体“道”的一种方式,即“涤除玄览”,也即洗涤内心,使之无杂念后,诉诸内心超感觉的体验方式。
《霍小玉传》
《潇湘录》
《玄怪录》
《河东记》
《续玄怪录》
《博物志》
《纂异记》
《甘泽谣》
《传奇》
《虬髯客传》
9.变文和俗讲
10.唐五代词
《云谣集杂曲子》
《花间集》
温庭筠
韦庄
冯延巳
李煜
五、宋代文学
1.散文
北宋初期
刘开
田锡
穆修

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脉络概括

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脉络概括

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脉络概括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若论历史悠久,只有古希腊文学、古印度文学可以与之相比。

它与中国大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发展的脉络,显示出特有的民族性、传承性、时代性的特征。

它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同时有兼容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学,构成蔚为大观的中国古代文学。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诗歌,还是散文、戏曲、小说都有着明显的可以追寻的历史。

并且呈现着在创作和理论上的不断发展,丰富,日臻完善。

每种题材的演进都是一部历史,而且脉络清晰。

充分体现并显示着它的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文学深受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每一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并且与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

各种文体互相渗透、影响,互相借鉴,有交融的特点。

在文学的内涵中,又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字的特殊魅力,显示出以中国古代文字为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学在内涵上极大的丰富和巨大的张力。

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

中国文学各种文体齐备,诗歌、散文、词、戏曲、小说等无不涵盖,且各具时代特色。

就文学的历史分期来看,它可以分为先秦文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及近代文学几个部分。

各部分精彩纷呈,各有千秋。

先秦文学包含着原始社会和夏、商、周三代以来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期)的三个阶段。

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先秦文学以诗歌、散文等为主要文体。

诗歌又以《诗经》、《楚辞》为代表。

《诗经》以风、雅、颂、赋、比、兴之“六义”传播影响后世。

散文以《左传》、《国语》、《战国策》、和诸子散文等为最佳。

同时先秦文学也孕育着很多其他文学题材的萌芽。

其中神话传说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散文是小说的源头,辞赋可以追溯到楚辞。

《九歌》中已有戏曲的萌芽。

中国文学的思想也孕育在先秦、秦汉时代。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杂家、农家等“诸子百家”,流派纷呈,形成百家争鸣。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框架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框架

绪论1. 文学与外在环境之关系2. 中国文学与宗教之关系3. 「文学通史」、「文学断代史」、「文学专史」的特性与重要著作4. 民间文学与文人创作的关系5. 历代文体兴盛与帝王提倡之关系6. 中国「文体」观念的演进与代表著作7. 「文学运动」的特质先秦诗经1. 简述诗经的作者与时代。

2. 孔子删诗之说的商榷。

3. 何谓「六义」,试举例说明。

4. 何谓「四始」?各家说法中裴普贤先生认为《史记》的四史说最为乎实,何故?5. 试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

先秦散文1. 请简述先秦散文的发展梗概。

2. 先秦散文中,《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文章有何特色?先秦楚辞1. 何谓「楚辞」?楚辞的艺术特色与成就为何?2. 何谓「离骚」?〈离骚〉写作的时代背景与情志内容为何?3. 何谓「九歌」,九歌的文学特征为何?4. 试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

先秦神话1. 何谓「神话」?中国神话的类型与题材有哪些?2. 请介绍几本保存中国古神话的重要典籍。

先秦文论1.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莫不同祖风骚」,李白〈古风〉:「劣于汉魏近风骚」,何谓「风骚」?其代表的文学精神为何?汉赋1. 「赋」的文学特征如何?赋体文学发展的源流与演变如何?2. 汉代辞赋分「写物」、「言志」两大系统,请举例说明。

3. 汉赋全盛时期,重要赋家及其作品介绍。

4. 汉赋兴盛的的原因为何?5. 汉赋受到儒家何种理念的支持?此理念与实际相符的情形如何?6. 两汉赋体的演变与发展。

汉散文1. 两汉散文概述。

2. 请概述汉代散文的成就。

3. 试述《史记》的文学成就。

4. 史记的文学价值。

5. 王允说:「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王固认为:「司马迁著书,……微文刺讥。

」《史记》是否为谤书?试抒己见。

6. 试比较司马迁《史记》与班固《汉书》文章风格、取材、内容之异同。

7. 试述王充之文学见解。

汉代诗歌1. 何谓「乐府」?乐府官署的兴废时期为何?与文学的关系如何?2. 郭茂倩《乐府诗集》有关汉乐府之分类如何?试列举诗例说明。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中国古代文学史要点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中国古代文学史要点

先秦——唐1、所谓“先秦”,即秦朝统一之前,包括“三皇”“五帝”时代,夏、商、西周时代,春秋时代、战国时代。

商朝的文献保留到今天篇幅最长的是《尚书》里的《盘庚》三篇。

西周初期的文献资料保留到今天的较多,如《诗经》中的一部分《周颂》和《大雅》,《尚书》中的《牧誓》、《大诰》、《无逸》等,及《周易》中。

战国时期的“士”人,大都思想积极,勇于建功立业,他们敢想敢说,也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对于不同学派的主张敢于争辩,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百家争鸣”。

所谓“纵横家”,其实就是政治活动家,是另一类相当活跃的“士”人,他们在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穿梭往来,到处兜售他们的政治主张,如张仪、陈轸、苏秦、苏代等。

战国时期的文学,从中原地区来说主要是散文,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两大类。

历史散文有《国语》《左传》《战国策》;哲理散文有《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战国文章的特点,一是“重民”思想大大增强,在《孟子》里达到了高峰;二是作品主人公的身份、地位不断下移。

2、在所有的文学形式中,诗歌是最早发生的一种。

现存比较成熟的原始诗歌大都与巫术信仰有关。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出自《吴越春秋》。

《周易》是专为巫卜所用的系统的卜筮著作,分为《经》和《传》两部分。

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

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和《穆天子传》、《庄子》等。

《淮南子》中对后羿射日的神话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他收录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或稍后大约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其中风包括15“国风”,共160篇;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

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武》、《载芟》),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之中;颂赞诗,颂扬祖先功德,(“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桑柔》、《节南山》、《小弁》)、《北山》)等;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静女》、《野有蔓草》);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载驰》、《采薇》、《无衣》)。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饭粒小童鞋的心血呦~一、总绪论问题中国文学演进的特点:1.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

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

二、朝代的不平衡。

三、地域的不平衡。

2.其次,一些因素的互动作用对文学演进的影响。

雅俗、文体之间的渗透、复古与革新、文道的离合。

二、中国文学史分期上古期:先秦、两汉中古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中叶近古期:嘉靖初期至五四运动爆发三、上古神话1、神话概念:“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注:人民的幻想:神话思维。

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后来的文学家有意识使用的塑造文学形象的方法:夸张、变形、拟人等。

神话对于原始先民的意义是生存性的。

)2、神话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注:会举例说明)3、中国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先民的反抗精神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已观物,以已感物、具体、形象、伴随强烈的情感体验、隐喻性、象征性四、《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

2、整理方式:献诗、采诗、删诗3、《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释义:风:“风”为音乐曲调。

“国”为地区、地域。

“国风”即地方音乐曲调。

诗经有十五国风105篇。

雅:正。

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大雅31篇,是西周作品。

大部分作于西周初年,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

大雅多为上层贵族之作。

小雅74篇,西周晚期作品居多,也有东周作品。

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还有地位卑微者。

颂:宗庙祭祀之乐。

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4、《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诗(武功诗、徭役诗、厌战诗)、婚姻爱情诗5、《诗经》艺术特点:(1)赋比兴(注:赋——铺陈直叙比——比方兴——触物兴词)(2)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文学
《诗经》
《楚辞》
屈原:《离骚》《天问》《招魂》《九歌》《九章
宋玉:《九辩》《高唐赋》《神女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
叙事散文记言文之祖《尚书》
叙事文之祖《春秋》
编年体《左传》—叙事散文成熟的标志
国别史《国语》
《战国策》
说理散文语录体《论语》
韵散结合体《老子》
对话体《孟子》
《墨子》—说理文体形成
抒情性《庄子》
专论体《荀子》《韩非子》—说理文章体制成熟

《吕氏春秋》
李斯《谏逐客书》
西汉
文:陆贾贾谊刘安董仲舒刘向刘歆桓宽东方朔
赋:司马相如邹阳枚乘王褒杨雄
《史记》
东汉
《汉书》《吴越春秋》、《越绝书》
政论三大家:王充、王符、仲长统
文:崔瑗胡广蔡邕马第伯《封禅仪记》——最早的游记
赋:杜笃班固张衡班彪蔡邕冯衍赵壹
诗歌:乐府诗、《古诗十九首》,秦嘉、郦炎
魏晋南北朝
建安文学
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
王粲孔融刘桢陈琳阮瑀徐干应玚
蔡琰
向秀
思想家:
何晏夏侯玄王弼
正始文学
阮籍嵇康应璩
西晋
太康诗风
陆机潘岳
左思刘琨
郭璞
东晋
王羲之
玄言诗:孙绰支遁慧远
陶渊明
南北朝
元嘉三大家: 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谢惠连谢眺
永明体:沈约王融何逊阴铿
萧统萧纲萧绎
庾肩吾徐陵
北地三才:温子升邢邵魏收
王褒庾信
文:
傅亮
范晔《后汉书》
刘勰《文心雕龙》
江淹任昉孔稚珪萧悫
丘迟吴均陶弘景
北地三书:
郦道元《水经注》杨衔之《洛阳伽蓝记》颜之推《颜氏家训》小说
邯郸淳《笑林广记》张华《博物志》干宝《搜神记》
刘义庆《幽明录》裴启《语林》刘义庆《世说新语》
隋代文学
文帝时:卢思道杨素薛道衡
炀帝时:虞世基杨广
唐代文学
贞观诗风
杨师道李百药虞世南许敬宗王绩
上官仪——宫廷诗人创作的最高水平
初唐四杰:
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
高宗武后时期
沈宋:宋之问、沈佺期
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陈子昂张若虚刘希夷
盛唐:王湾张说张九龄贺知章
王孟诗派:
王维孟浩然
常建裴迪储光义刘昚虚张子容
北方刚健派:王翰王昌龄崔颢李颀祖咏
边塞诗:高适岑参王之涣陶翰
元结
李白杜甫
大历诗风
韦应物刘长卿
大历十才子:钱起韩翃司空曙卢纶李端、苗发、吉中孚、崔峒、耿湋、夏侯审顾况李益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皇甫湜樊宗师
刘禹锡柳宗元
吕温李德裕
元白诗派
张籍王建李绅元稹白居易
晚唐诗歌:杜牧许浑刘沧李商隐
苦吟诗人:贾岛姚合
韩偓吴融
隐逸词人
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
乱世之音
郑谷韦庄罗隐
敦煌词《云谣集杂曲子》
张志和《渔父》五首

温庭筠
《花间词》——最早的文人词总集
欧阳炯李珣冯延巳李璟李煜
传奇
《古镜记》《补江总白猿记》《游仙窟》《离魂记》《任氏传》《柳毅传》《李娃传》《霍小玉传》
《枕中记》《南柯太守传》《长恨歌传》《虬髯客传》杜光庭
宋代
宋初
文:柳开穆修姚铉
诗:
白体:王禹偁
晚唐体:九僧林逋魏野潘阆寇准
西昆体:杨亿钱惟演
词:
晏殊欧阳修范仲淹张先
中期
柳永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王令曾巩
苏门词人群
苏轼苏洵苏辙晁补之
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
江西派
黄庭坚陈师道吕本中陈与义曾几
南渡前后
李清照朱淑真朱敦儒张元干叶梦得
南宋四名臣
李纲赵鼎李光胡铨
岳飞文天祥
中兴四大词人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茅
辛派词人:张孝祥辛弃疾陈亮刘过刘克庄陈人杰刘辰翁姜派词人:姜夔史达祖高观国吴文英周密王沂孙张炎蒋捷《须溪集》
永嘉四灵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
江湖诗派:陈允平叶绍翁戴复古
宋末
谢翱汪元量谢枋得林景熙郑思肖

罗大经《鹤林玉露》洪迈《容斋随笔》
吕祖谦叶适朱熹
汪藻李刘陆秀夫
辽代:耶律倍萧观音萧瑟瑟《醉义歌》赵延寿
金代:
借才异代:宇文虚中吴激
国朝文派:蔡珪王庭筠
末期: 赵秉文王若虚李纯甫赵元宋九嘉元好问
元代
前期方回戴表元耶律楚材刘因
中期元诗四大家: 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后期王冕杨维桢萨都剌
话本小说
小说话本:《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错斩崔宁》
讲史话本:《梁公九谏》《宣和遗事》《五代史平话》《全相平话五种》
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诸宫调:《刘知远诸宫调》《天宝遗事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现存唯一完整诸宫调
北方杂剧圈
大都作家群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单刀会》《西蜀梦》《窦娥冤》
王实甫《西厢记》
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
纪君祥《赵氏孤儿》
杨显之《临江驿潇湘秋夜雨》石子章《竹坞听琴》王仲文《救孝子烈母不认尸》
河北作家群
李文蔚的燕青戏尚仲贤《柳毅传书》戴善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郑廷玉《看钱奴》
山东作家群
康进之《李逵负荆》高文秀《双献功》
李好古《张生煮海》武济臣《老生儿》
山西作家群
石君宝《秋胡戏妻》李潜夫《灰栏记》吴昌龄的西游戏
南方戏剧圈
锺嗣成《录鬼簿》
周德清《中原音韵》
郑光祖《倩女离魂》乔吉《两世姻缘》《金钱记》《扬州梦》
宫天挺《范张鸡黍》《七里滩》
金仁杰《萧何月下追韩信》
杨梓《敬德不伏老》《豫让吞炭》《霍光鬼谏》
秦简夫《东堂老》《剪发待宾》
南戏
《张协状元》——唯一完整保存的南宋戏文
《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赵贞女蔡二郎》《王魁》
《琵琶记》
四大南戏
《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散曲
王和卿卢挚姚燧张可久刘时中贯云石、徐再思《酸甜乐府》乔吉[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张养浩[中吕.山坡羊]《瞳关怀谷》
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