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莒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答案 .doc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答案1.【答案】C 2【答案】B3.解析:选A。
从中世纪到近代初期,科学依附或受制于基督教神学,人们不能科学地认识与把握物体运动的相关问题,直到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才破解这一问题。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A 7.【答案】C8.解析:选D。
由“1819年”和“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判断这位伟人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解决了机械的动力问题的相关人物,即瓦特。
他改良了蒸汽机,推动了动力机械的普及。
9.解析:选B。
A项发生在1571年,所以首先排除;C项发生在1687年(或是17世纪),所以排除;D项是从解剖学的角度证明了B项达尔文进化论的正确性,只有达尔文的进化论发表于1859年,所以应该选择B项。
10.解析:选B。
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1870年以后”石油消费比重不断增加,再分析“石油”是由于内燃机的创制,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成为了重要的能源。
11.解析:选B。
互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结果,它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
12.解析:选A。
13.解析:选B。
牛顿研究的是经典物理学,达尔文研究的是生物学,故A、C两项错误。
由于研究领域不同,所以不能说达尔文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比牛顿要大,所以D项错误。
14【答案】A 15.【答案】B 16.【答案】D 17【答案】D 18.【答案】D 19.【答案】B 20.【答案】A21.【答案】B【点拨】根据中国革命的历史来看③选项与当时实际情况是不符合的,因为就是共产国际的指导让中国革命遭受了许多的挫折与困难。
只有①②④三项才是“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结合”,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22.【答案】B【点拨】A项是胡适的观点,提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这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的观点,不可能是毛的观点;C项所理解的“具体”是不对的,这地方毛指的“具体”应指中国具体的国情。
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面哪些是孔子思想的内容()①“仁者,爱人” ②“无为而治”③“兼爱”④“克己复礼”A.①②④B.①④C.①③D.①②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应当出自春秋战国时的()A.儒家B.道家C.发家D.兵家3.“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下列对先秦儒家思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仁”强调个人修养,规范社会伦理B.《诗经》部分内容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C.它关注社会和自然,重视人的能力D.它在当时利于结束分裂,实现统一5.下列不是董中舒的新儒思想的观点的是A.“春秋大一统”B.“天人合一” C.“天人感应”D.“四心”6.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B.民贵君轻主张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7.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8.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9.主张通过内心的反省以“致良知”的是()A.程颢、程颐B.朱熹C.孟子D.王阳明10.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11.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新儒学。
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理是万物的本原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等级秩序D.主张“心外无理”“致良知”12.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13.“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
2019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机读卡上。
)1.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A.夏朝的建立 B.启继承父位C.夏桀确立暴君地位D.盘庚迁都2.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
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
”材料最能表明唐太宗()A.对中书省的工作不满意 B.十分重视门下省的职能发挥C.希望三省之间友好合作,和谐共处 D.认识到三权分立民主政治的重要性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的,伴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
由此可以推断出()A.学者认为古代监察制度属于应该摈弃的糟粕B.古代监察制度完善要求统治阶级内实现民主C.古代监察制度体现了皇权控制下的权力制约D.监察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的核心4.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5.史学家吕思勉认为:“自秦统一全国起至东汉分裂以前止,这一时期是中国初入于平民政治的时代。
”此“平民政治”在当时实际是指()A.分封制 B.军功授爵制 C.三公九卿制 D.郡县制6.《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书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卷(A)(解析版附后)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卷(A)(解析版附后)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浏阳一中月考)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这种新现象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是A.强调“重义轻利”B.心学由此产生C.有学者否定君主专制D.市民文化中出现京剧2.(2018唐县三中月考)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派的思想,到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A.它主张“仁政”B.它主张“天人感应”C.它融合了阴阳家及黄老之术D.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3.(2018芝华中学月考)明朝天顺年间,山西的一个正五品官员刘翀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在重视贞节的当时是违背道德规范的,因此被人检举了,一直告到了京城。
就这么一件小事,就引得明英宗亲自干预,下令将刘翀逮捕来京城,下狱审讯,最后将刘翀削职为民。
这里的“道德规范”应是A.民族气节B.克己复礼C.宋明理学D.依法治国4.(2018芝华中学月考)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最大差别是前者A.认为道掌握在儒家而非皇帝手里B.批判帝王为无道之君C.否定帝权D.提倡法治和众治5.(2018航天中学月考)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
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
”由此可见,魏晋玄学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B.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C.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6.(2018东阳中学月考)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这体现了A.民贵君轻的主张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克己复礼的思想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7.(2018绥德中学月考)明末清初,关于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传统儒学地位被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8.(2018临川一中月考)明末思想家唐甑说:“儒者不言事功,以为外务。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5
2018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一次收藏品拍卖会上展示了一张股票证,上盖“洛阳市制粉合作坊”的公章,发证日期为“公元一九五六年八月廿四日”。
此股票的历史价值在于其见证了()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C.新中国改造民营资本的史实D.新中国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经济2.1962—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进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人从头有了自留地,很多农村乃至开始了包产到户。
这一现象说明了()A.中央已经纠正了“左”倾的指导思想B.调整在农村取得了必然的成效C.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那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转变3.1984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提出“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关分红”,并指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可以“运用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B.改变分派方式C.增强企业活力D.强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4.据《票证旧事》记载,复旦大学研究生王春瑜决定昔时成婚的因素之一是因为婚后才有副食物供给证,凭此每周才能买到几块豆腐干、半斤豆芽之类。
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已经大体完成B.计划经济体制下仍然存在商品交易C.俭仆与奉献成为那时社会风尚的主流D.“文革”骚乱致使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5.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份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需从事劳动”。
这说明()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己经成立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冲破6.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此是()①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③农业合作化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7.有俄罗斯学者以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山东省莒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含答案 师生通用
山东省莒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1.有学者把西周的分封制比作“一只装满马铃薯的大口袋”,说它“使松散的马铃薯有了较多的接触和联系”。
这体现了西周分封制( )A.强化了周王与诸侯国的关系B.消除了王权走向衰微的因素C.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权力结构2.北京地区在周朝属于燕国。
下表是周朝《燕国国君世系表》(部分),它能够反映出( )A.父死子继的继位模式B.分封制遭到破坏C.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D.世卿世禄制实行3.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与晋侯朝拜周简王,会同刘康公、成肃公准备共同伐秦的时候,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他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由此推断当时的情况是(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君主直接控制地方C.分封制已彻底瓦解D.宗法制受到了挑战4.有学者指出:封土赐民之制,是造成春秋以来割据局面的基础。
谷禄官俸制度兴起后,“臣下无土地人民以为抗上之资,任之即官,去之即民。
”这一转变( )A.逐渐动摇了世卿世禄制B.巩固了西周的宗法制度C.防止了地方势力的勾结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5.表1表1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统计表。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A.知识分子参政规模不断扩大B.科举制度促进教育发展C.社会等级秩序日益走向瓦解D.理学正统地位渐趋确立6.1895年4月中旬到5月初,清廷各级大小官员500余人次,就“割台”问题上折、上书共100余件次,为清朝前所未有。
他们有的还提出了如迁都再战、凭险据守等对策。
据此可知( )A.清政府对《马关条约》持否定态度B.割让台湾引发了清政府内部的纷争C.反割台斗争激发了民族的初步觉醒D.《马关条约》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7.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规定,以后两国在与中国的交涉中,分别只使用英文和法文;如以后有关交涉文件中发生文词争议,均以外文为准。
1862年英文同文馆设立,随后法文同文馆也设立。
山东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山东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Xi: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不正确的理解是A.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这样才能使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
B.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思想基本一致C.“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D.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3.封建教育以儒学为主,由此对中国步入近代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A.许多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了大官B.用思想统一巩固了政治统一C.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D.儒家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阻碍社会进步4.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在A.春秋战国时期B.汉朝以后C.唐朝以后D.明清以后5.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
”其主要依据是A.孔子的思想被当时的统治阶级广泛采用B.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基本上没有变化C.孔子所创立的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D.孔子创立的儒学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统治思想6.《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主要是因为它A.最早阐明了天赋人权的政治纲领B.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C.是争取民族独立战争的旗帜D.与法国《人权宣言》目标一致7.在华盛顿的首届任期内,他创立了A.君主立宪制B.护国主制度C.三权分立制度D.总统否决权制度8.下列史实属于华盛顿为美国的民主建设做出贡献的是①主持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②接受约克镇英军投降③主持召开制宪会议④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决然引退A.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④D.①③9.华盛顿被誉为“18世纪离去的最后一位伟人”,人们在他的遗嘱中发现一条规定,要求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
山东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山东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刘邦称帝后,大封刘姓子弟为王,“自为枝辅,以卫王室”,允许后代继承封号,并规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由此可见当时存在着()①分封遗风②宗法观念③皇权思想④世袭制度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的列国纷争、一个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以下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是()A.王位世袭制度B.皇帝制度C.“推恩令”制度D.郡县制度3.学者李国祁等曾对清朝五万余名地方官的任期做了量化分析,发现50%的地方官任期只有一年左右,75%~80%的任期在三年以下,这表明()A.清朝吏治腐败,官员更替频繁B.中央王权对官僚控制相当有效C.中央已对地方失去了有效控制D.皇权的强化使地方失去积极性4.“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一邦。
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
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
”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周天子与诸侯政治权利平等B.盟约是维系天子与诸侯关系的根本纽带C.周初政体易于导致分裂割据D.周初政治状态的基础是分散的小农经济5.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封建的元素,本有两个,一为爵禄,受封者与凡官吏同。
一为君国子民,子孙世袭,则其为部落酋长时固有的权利,为受封者所独。
”下列有关其表述最准确的是A.封建社会存在世官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威胁国家的统一C.后者有害于统一前者则不然D.封建社会中,分封制长期存在6.据史载,年幼的周成王与弟弟叔虞玩耍,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
”辅政的周公人贺,成王曰:“吾与之戏耳。
”周公曰:“天子不可戏。
”遂封叔虞于唐。
这反映出当时A.周公权倾朝野飞扬跋扈B.注重维护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C.分封制度己经遭到破坏D.己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礼乐秩序7.王谢是南北朝时期的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的合称,后成为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
玉山二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50分)1、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 a处:秦朝“焚书坑儒”B. 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D. 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3、《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
”荀子论证的是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B.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C.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4、“董仲舒是汉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5、宋明理学家“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捍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
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A.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融合C.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D.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6、李贽在《藏书》中说道:“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这表明李贽A.认为世上根本没有所谓的是非差别B.坚决反对孔子的是非观C.主张人应该独立思考D.与儒家学说势不两立7.“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其中“经”的地位较高。
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
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
学校18—19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试卷时量50分钟满分100分。
注:请考生规范书写!阅卷结束后,对不规范的试卷,作归零处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用笔把正确答案涂黑为■,)1.针对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礼崩乐坏”现象,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其实质是A. 维护封建制度B. 维护传统礼制C. 提高个人修养D. 规范人际交往2.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
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
这种现象A. 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B.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 体现古代思想有一定的借鉴融合D. 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3.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谏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
”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A.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 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C. 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D. 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4.墨家的“兼爱”,强调“爱”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对一切人都是一律同等之爱,即“爱无等差”。
这与孔子主张的“仁爱”思想是有所不同的,儒家主张的“爱”是有等级的,即“爱有差等”。
造成儒墨两派观点不同的根源是两者A. 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B. 代表阶级利益不同C. 受统治者关注度不同D. 对爱的理解不同5.“春秋末到战国时代,人文思潮达到了全面兴盛时期”,各学派纷纷“提出各自的要求与愿望”。
这种“人文思潮”的兴盛是指A. 三教合一B. 百家争鸣C. 春秋大一统D. 学在民间6.《墨子》一书指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这体现出墨子的主张是A. 非攻B. 尚贤C. 非乐D. 节用7.即位之初,汉武帝虽然遭受挫折,但在选取贤良方正时,留意收揽儒生,授以官职。
同时,鼓励学者研读儒家典籍,使五经传习更有系统。
山东省莒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2分,共6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
”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B.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C.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D.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2.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 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 有利于家族凝聚力的加强D. 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3.战国时庶民要求参政的呼声很高,一个很平凡的士,通过游说,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擢拔为执政大臣。
商鞅本是魏相国公叔痤的家臣,入秦后说动了秦孝公,当上了秦的大良造(相国)。
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转型加速 B.贵族政治没落 C.改革变法兴起 D.诸侯争霸激烈4.钱穆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
”古代中国“政制演进”反映了( )A.血缘关系对政制的影响日益减少 B.地方由分裂割据走向国家统一C.商品经济日益占居社会主导地位 D.专制集权逐步确立与不断加强5.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能对得起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
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 )A.盟约对春秋各诸侯的政治约束 B.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C.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 D.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心理渊源6.判断下表文献史料,它们最有可能性用来辅证哪个方面的研究()A.诸侯国之间的征伐战争 B.郡县行政制度的出现C.宗法制下的分封关系 D.国家统一趋势的发展7.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山东省莒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莒县二中高二级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2018。
9。
30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
"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A.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C.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2. 孟子认为:“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卫上》)对此阐释,最准确的是A.政治生活是伦理道德生活的廷伸B.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C.重视德教在仁政施行中的作用D.德行是王位继承的主要考量因素3.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4.下图表达了政治、教育、思想、儒学四位一体的主张,这一主张最早可能出现在A.《史记·孔子世家》B.《史记·秦始皇本纪》C.《汉书·董仲舒列传》D.《旧唐书·韩愈列传》5.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董仲舒意在强调A。
“天人合一”思想 B.“君权神授”思想C。
“天人感应”思想 D.“弃恶从善”思想6。
山东省莒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参考答案)
二中1说明第一卷第:共要求的。
1.至A .儒CB D.儒家.2.〔A .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C德教在仁政施行中的作用 D .期,人,法家是 解释家思期思想B .儒C .思D .人4.最早可能呈此刻A .B .C· 董仲舒传记? D .5.善A. “天人合一〞思想 CB .神授〞思想 D6.序以A .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CB .三教D .儒学思想内部危机重重 7.一说明王阳明践良 CB.现良知的独一途径 8.画深无疑工蕴含的理学思想是 A .“C B .“格物致知〞 D .“知行合一 在 ?官方里的A .儒学C“自由〞 “平等〞思想 儒家10.语:A. 以“异端〞自居,倡导工商皆本 C.致B . “D. 注重 学以11代是A .秦朝 C .唐朝 朝 D. 宋朝12术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文学的主流形式 ③昆曲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13、?言?、准确的是 A. 社会普及开展个性解放运动 制下 B. D.表级的不异 14我的思想体系的核 〞〞 , 心是“仁〞和“礼〞 , “仁〞就是“仁 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从道的; 好是一个人在社交 场所中所能穿戴的最 。
A.二者的B .二C .D 15—A .表达C .忽略了道德的作用 具理性思维D .深刻批判了民主政治16〞的这段话A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识自我〞的重要性 B .重申了“美德〞的重要意义 D17逝了〞A .是CB D .1克他成了 〞据A .B CD 图19该的〞由宗教鼎新是 B .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D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相存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C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20也存统段脱了宗教思想的影响 C B. 受到自然科学的启示 D融合自然与社会法那么21的理人权 ②理性主义 在民 ④社会契约 A .①② B .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22开始A .敦CB .脱了神学的束缚D 23. 由、平特征是 A .迫求个人独立自由 C B .注重国家打点民主化 D24物学A.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C B .因斯2察A用应用性强C .D综研究第二二:共2材料一 信道是 “正然国以礼〞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暗示形式— — 礼的力量。
山东省莒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莒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检测题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关于百家姓中的许姓,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因神农氏的后代文叔知礼守节,勤勉有功,便将其封于许,建立许国。
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
由此可知,与许姓来历有关的制度是A. 世袭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礼乐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便将其封于许,建立许国。
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说明与许姓来历有关的制度是分封制。
故答案为C项。
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2.《洪范》说:“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
”这里所说的“诸侯”①臣服于商王朝②相对于材料中的武王是小宗③可以拥有军队,可以自己任命官员④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A. 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D【解析】材料中“邦诸侯”属于分封制内容,“武王既胜殷”说明武王打败了商王,故①错误;分封制下周天子是大宗,故②正确;分封制度下可以拥有军队和世袭统治权,故③正确;分封制维系的基础是宗法制,故④正确,选择D符合题意。
3. 有学者指出,(西周)几乎所有主要封国都有其不同于周文化的土著的立国基础,在分封制度实行以前……其他的封国基本上没有被融入……中原文化系统之内。
因此,分封制度实际上是通过分封地区上层统治阶层的周朝化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中原文化运动。
这一论述意在强调分封制A. 扩大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疆域范围B. 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C. 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D. 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侧重于强调不同文化基础的封国与周文化之间的关系,未体现疆域问题,因此排除A;根据所学可知分封的诸侯国在地方上享有世袭的统治权,因此具有较强的政治独立性,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地区上层统治阶层的周朝化”,并非全部文化,因此排除D ;B通过分封制,把不同文化基础的地方诸侯国联系起来,并使得周文化得到传播。
山东省莒县一中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山东省莒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
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2分,共50分。
1.《左传》记载,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
孔子对此评论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这主要表明了()A.孔子的正名主张得以实施B.诸侯可在本国再分封C.卫国的专制君权面临冲击D.礼乐制度已趋于崩溃2. 某学派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又认为“是故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该思想属于()A.墨家B.儒家C.法家D.道家A.刘贺昏庸无道不重礼制B.当时皇室重视儒学教育C.汉代四书地位超过五经D.儒学思想注重民间传播4. 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
这反映,汉武帝时期()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B.儒法思想并行发展C.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D.君相之间矛盾尖锐5.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缪作《钱氏家训》,提出“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信交朋友,惠普乡邻”“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的治家思想。
这表明()A.受到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 B.体现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C.彰显学优则仕的理想追求D.蕴含儒家学说的思想精华6. 1227年,宋理宗发布诏书,追赠朱熹为太师、信国公,提倡学习他的《四书集注》。
此后,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成为声誉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
据此可知,当时() A.理学成为了社会的主导思想 B.儒家思想已完成思辨化C.格物致知成为官民行为准则D.理学是儒佛道融合产物7.王阳明认为,“五经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恶,示训诫”“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
这表明了王阳明()A.弘扬托古改制的精神B.意识到良知的普遍性C.否定儒家经典的价值D.敢于挑战儒家的权威8. 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山东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山东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康熙皇帝亲自编纂指导的《御制百家姓》,以孔、孟开头,“孔师阙党孟席齐梁。
”这反映出A.满洲贵族势力日益衰微B.认同儒家思想的基本主张C.对汉族儒家文化的尊崇D.孔孟成为人数最多的姓氏2.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
孔子的下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A.“为政以德”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因民之所利而利之”D.“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3.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4.在《唐代墓志汇编》的志文中,常见墓主蒙童(初入学塾的儿童)时“幼挺岐嶷(幼年聪慧)”、“宣慈惠和(博爱众人)”、“弱不好弄(弄:玩耍)”、“蔚然老成”的表现,同样的描述在唐代高僧传中也比比皆是。
由此可见唐代()A.志文往往夸大墓主的品德言行B.佛教思想深刻影响日常生活C.儒家的礼教规约备受社会推崇D.儒佛两种文化已完成了融合5.元代净明道创始人西山道士刘玉提倡用“日知录”“功过格”一类善书规范自已的日常行为,希图通过格守道德而成仙得道。
这反映了A.道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道思想开始合流C.道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6.“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7.《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对当日政治之狂澜不能挽救,只能使明达的人退而为隐士”。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元旦竞赛试题
山东省莒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元旦竞赛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第Ⅰ卷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1.孔子曾说:“为国以礼”。
在古代社会,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不仅是对祖先的庙祭,还是对天地诸神的社祭。
材料反映孔庙“祭祀之礼”的主要作用是A.礼仪教化与政治分离B.凸显宗族、亲族关系C.以礼制巩固国家制度D.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2.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C.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认为自然是不可以认识的3.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诗》《书》《论语》等七部经典。
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被称为“熹平石经”。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B.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开始进人自觉阶段C.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D.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4.王阳明提出“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府它深?”等主张。
据此可知,王阳明A.主张格物致知B.反对“天人合一”C.关注人的主体地位D.主张克服私欲5.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2019学年山东省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山东省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选择题1. 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是迄今为止国内购买海外模式制作的众多电视节目中最成功的个案。
而“达人”一词的出现,有人考证该词最早见于《论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下列言论与《论语》中“达人”的意思有直接关联的是A . “仁者爱人”B • “克己复礼”C • “制天命而用之”D • “有教无类”2. 成语故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积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汉语语言的精华下列成语与诸子百家对应正确的是①“舍生取义”②“塞翁失马”③“守株待兔”④“田忌赛马”A •①道家②法家③兵家④儒家B •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兵家C •①兵家②法家③道家④儒家D •①法家②道家③儒家④兵家3.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下列四位同学的说法对应的思想流派正确的是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
”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
”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
”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
”A •甲一儒、乙一墨、丙一道、丁一法B •甲一儒、乙一法、丙一道、丁一墨C •甲一道、乙一法、丙一儒、丁一墨D •甲一墨、乙一法、丙一道、丁一儒4. 《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 •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 •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 •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5. 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
”这种现象始于A. 秦代 __________B. 汉代___________C. 唐代 ___________D. 宋代6.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莒县二中高二级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2018.9.30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
”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A. 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B. 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C. 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D. 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答案】C【解析】儒家的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的思想在李约瑟看来是理性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儒家不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家崇尚理性但不讲求民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家思想也吸收佛教道教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对儒家的思想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例如,儒家思想并非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2.孟子认为:“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孟子·公孙卫上》)对此阐释,最合题意的是A. 政治生活是伦理道德生活的廷伸B. 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C. 重视德教在仁政施行中的作用D. 德行是王位继承的主要考量因素【答案】B【解析】材料“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侧重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仁政、王位继承等问题,故C、D不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点睛:材料“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3.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 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 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 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答案】D【解析】据材料“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将孔子法家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思想界百家争鸣,不是统一趋势,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当时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故C项错误;各派将孔子任意塑造,说明当时思想比较自由,故D项正确。
故选D。
4.下图表达了政治、教育、思想、儒学四位一体的主张,这一主张最早可能出现在A. 《史记·孔子世家》B. 《史记·秦始皇本纪》C. 《汉书·董仲舒列传》D. 《旧唐书·韩愈列传》【答案】C【解析】【详解】图片中体现出儒家思想成为治国思想,学校教育和学术思想都与儒家思想相结合,这一状况应该是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
《史记•孔子世家》主要记载孔子生平事迹,故A项错误。
《史记·秦始皇本纪》主要记载秦始皇历史事迹,故B项错误。
《旧唐书•韩愈列传》记载的是韩愈的事迹,故D项错误。
5.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董仲舒意在强调()A. “天人合一”思想B. “君权神授”思想C. “天人感应”思想D. “弃恶从善”思想【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啊,这是董仲舒的人性三品论,可知其主张是君权神授,B项正确。
A项天人合一是指认为天有意志,人事是天意的体现;天意能支配人事,人事能感动天意,与材料人性论不符,排除A。
天人感应是指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
古代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与材料人性论不符,排除C。
弃恶从善是指丢弃邪恶行为去做好事,与材料人性论不符,排除D.所以选B点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和选项中涉及的概念“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弃恶从善”,根据概念联系材料意思即可得出答案。
6. 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
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A. 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B. 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C. 理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D. 儒学思想内部危机重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唐代初年的统治者”“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世界的权威”中可以看出唐代思想文化领域中政治色彩比较浓厚。
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唐朝·唐朝的思想7.王阳明《传习录》中载:“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
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这一主张表明王阳明A. 强调以实践去促进良知的发展B. 不再认同内心自省的认知途径C. 片面强调用良知指导实践的开展D. 强调实践是实现良知的唯一途径【答案】A【解析】【详解】“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可以看出王阳明强调以实践促进良知的发展,故A项正确。
王阳明属于心学家,一直强调内心反省的作用,故B项错误。
材料不是强调良知指导实践作用,故C项错误。
材料说明是实践促进良知发展,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故D项错误。
8.宋代绘画深受理学思想影响。
李公麟画马,则对名马细心观察、研究,直至有人疑其取走了马之魂魄:无疑工画草虫,自少时便取草虫,笼而观之,穷昼夜不厌:文同画竹,于竹林之间,朝夕游走。
这段材料蕴含的理学思想是()A. “存天理,灭人欲”B. “格物致知”C. “发明本心”D. “知行合一”【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细心观察、研究”“穷昼夜不厌”等信息,反映出理学思想中的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特点,故答案为B项。
“存天理,灭人欲”是将天理与人欲对立的道德观,材料没有反映,排除A项;“发明本心”是指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C项;“知行合一”是指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D项。
9.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的“反动”是指A.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 倡导“自由”“平等”思想D.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解读材料。
材料主要是讲官方正统思想是程朱理学,非官方出现了有悖于程朱理学的思想。
联系明清时期的史实可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实际上是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而不是彻底否定,也未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A、B、D三项而选择C 项。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0. 明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
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他专教些实用的东西,还让学生猜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
这体现了李贽A. 以“异端”自居,提倡工商皆本B.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C. 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 注重学以致用,挑战正统思想权威【答案】D【解析】“工商皆本”和“天下为主,君为客”是明代黄宗羲提出的思想,排除AB。
李贽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与题意无关,排除C。
“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君不君,臣不臣”,这些言论反映了李贽对传统封建秩序的批判和对儒家正统思想权威的挑战,D正确。
11.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解析】宋朝时期,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中唐以后,重农抑商政策比较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汉代时开始有煤燃料,发明“水排”来提高炉温,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使炼钢铁的硬度和质量大大提高。
故选D。
12.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
下列哪些文化现象能佐证上述观点①书法艺术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②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③昆曲、京剧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D【解析】“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指的是宋代市民阶层的兴起。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书法艺术追求个性、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故①②④正确;昆曲、京剧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在清代,故③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BC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判定错误的项目,然后排除含有该项目的选项即可。
13.明清之际,我国文学成就斐然,涌现出大量追求个性解放的名作,如《西厢记》、《牡丹亭》、《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西游记》、《红楼梦》等。
对此现象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 社会普遍开展个性解放运动B.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文化倾向C. 专制下思想解放的理想诉求D. 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相同【答案】C【解析】明清之际涌现大量追求个性解放的名作,应该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大家在专制统治束缚之下,期待能够有个性解放,只能说是一种理想诉求,故选C;当时处在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条件下,社会不可能出现普遍的个性解放运动,故A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国并没有资产阶级存在,故BD的说法错误,排除BD。
14.下面两位伟人分别是东西方文明的奠基者。
关于二者主要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A. 二者的思想后来都成为正统思想B. 二者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完全相反C. 二者都强调加强个人修养的重要性D. 二者的主张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思想家左图是孔子,右图依据“道德”可知是苏格拉底。
从材料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苏格拉底思想可知二者均强调道德修养的作用,故C项正确。
苏格拉底的思想没有成为后来社会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
二者都强调道德修养作用,主张并不是相反,故B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