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6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三、强化中央集权
宋太祖是怎样解决的?他用什么方法 扭转了这种被动局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
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
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1、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2、北宋吸取五代藩镇的教训,怎样“尽夺藩镇之权”的?
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三、强化中央集权
三步走策略:
1、收精兵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 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更戍法), 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 将,将不识兵。
四、重文轻武的政策
措施:
1、文人统兵,武将受限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太祖: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
科举取士
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人
宋真宗:(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录取进士 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
曾因国难披金甲, 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曹翰《退将诗》
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宋)谚语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 朝 武 将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宋 代 文 臣
四、重文轻武的政策
Q1:宋朝为什么要重文轻武? 原因:防止武将专权、篡权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精品课件

变革 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贤才,重视农业生产,
降低赋税,使晋国国力大增。
城濮大战 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
进行了争夺中原霸权的大战,楚军大败。
称霸 践土会盟, 成为春秋的第二位霸主。
晋文公
(前697-前628)
姬姓,名重耳, 晋国第22任君主。 春秋第二位霸主。
吴王阖 闾
越王勾 践
4、小结: 春秋霸主
难点解析 请你思考,东周王室衰微的根本原 因、表现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1)王室衰微的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使得原来公田以外大量开
垦荒地成为可能,导致不向国家纳税的私田大量出现。
诸侯国不再分封土地,而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致使
分封制逐步分解。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
范蠡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人物,他协助勾践彻底击败吴王夫差而雪耻复国,继而 助勾践北向称霸中原。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务农经商,创造了人生的辉煌,为历史发 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把握行情,“人取我予”
范蠡商业经营的最主要目标是“人取我予”,即满足人们生活与生产的需求,这种需 求不仅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且与时令、季节的关系也很密切。他能把握时机,能提供 市场最需要的东西,当然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难点解析
2、齐国率先强大基于哪些因素?
地理优 地势处山东,盛产鱼盐。
政治优 势
尊王,贤才管仲执掌国政。
经济优 发势展生产,重视工商业。
外交优 势
亲邻、攘夷。
山东临淄春秋殉马坑 反映出齐国国力强盛
3、一代霸主——晋文公
逃亡 骊姬之乱时,重耳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一路上
吃尽苦头。前636年在秦穆公支持下回晋夺权。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包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包含答案)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预习笔记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农业:春秋时期,出现了________农具和________,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手工业:手工业的规模扩大,________业、冶铁业、________业、________业以及________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商业: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________货币也越来越广泛地流通。

二、王室衰微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________制逐步遭到瓦解。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所能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________一带。

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天子甚至要依赖________的经济支持。

三、诸侯争霸诸侯争霸: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取得优势,以“_____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________和________也先后北上争霸。

影响: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使一些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同时,也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___。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知识点1.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2、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①出现铁质农具和牛耕;②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③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出现金属货币。

3、王室衰微(1)原因:社会动荡,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2)表现:周王室势力大减,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3)结果:诸侯争霸4、诸侯争霸(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2)争霸战争的影响:消极影响: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积极影响:①A.加快了统一的步伐②.促进了民族大规模的民族交融5、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社会特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习题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 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剧B.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 王室采取有力措施而中兴D. 霸主联合,与王室争权2.管仲改革的内容不包括()A. 发展生产B. 改制军制,组建军队C.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D. 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和功臣3.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原因不包括()A.铁制农具的应用B.牛耕的推广C.水利工程的修建D.金属货币的流通4.《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公开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公开课教案_1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2.了解周王室衰微的史实.3.识记诸侯争霸的人物,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社会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让学生观察分析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变化,对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初步掌握基本社会发展规律.教学重难点1.农业2.诸侯争霸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

师: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之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东迁,史称东周。

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动荡的春秋时期。

同学们,前面我们讲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人们都使用什么样的生产工具?(石制工具、磨制骨工具和铜制工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到了春秋中期,我国出现了铁制农具,铁农具的出现是我生产工具的重大的变革。

因此,铁农具的经广泛使用就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由于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就使得深耕细作成为可能。

此外,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使用牛耕,到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并出现了用两头牛牵引的耕作方式。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它促进了耕作方法的改进,使深耕细作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而铁器牛耕的普遍推广,更为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自主预习时间:前770~迁476年1、生产力发展状况:青铜工具广泛使用,铁器开始出现。

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

政治局面:2、周王室日渐衰微,无力控制局面。

3、较大的诸侯国不断发动战争,先后起来争霸。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生产工具的改变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的影响有那些. 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使用牛耕,到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并出现了用两头牛牵引的耕作方式。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它促进了耕作方法的改进,使深耕细作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金属货币被更多使用
的 政治:王室衰微 春
分封制逐步瓦解,周天子地位下降, 大诸侯势力崛起


目的:争夺利益
旗号:“尊王攘夷” ;

军事:诸侯争霸
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争霸 影响:
1了材0一多料些个一疆诸:域侯春较国秋趋(大。初势利的在期:)国争的民家霸1族0,过0交多加程流个快中加小了,强国统有逐,一些步由步诸归伐侯分并;国裂成此被走战间消向国各灭统初族,一期交出的流现
与交往不断加强。
各材诸料侯二国:为春了秋不战被各国吞诸期并侯间,国的纷变混纷法战实图就行强是改,一革个推来弱动提肉社高强会自食变己的革的过(国程利力,)。
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变化2 手工业上:青铜 业、冶铁业、漆器制作 等有所发展
变化3 商业上:出现了商 品 交换市场,金属货币的 使用
先进的冶铁业 精美的漆器
金属货币
交换市场
1 探春秋之变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农 业: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手工业: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 漆器制作等有所发展
著名的有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
大材量料人三口:失春去秋生战命国或混流战离期失间战所,争。人带同民来时长了战期巨争处对大于生的分产灾裂的难和破(动坏弊乱也),
是空前的,大量的田地荒芜。
课堂小结
农业: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
手工业: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
等均有发展
动 经济:经济发展 商业:商业活动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交换市场,
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手工业:
商 业:
阅读课本
变化1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基础知识背记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基础知识背记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6 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1. 战国七雄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性质由春秋时期的争霸转变为兼并结果魏、楚、齐、秦等先后崛起,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易误警示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废除旧的土地制度;对奴隶主贵族打击最大的是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确立县制和统一度量衡。

2. 商鞅变法背景各诸侯国为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开始公元前356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内容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影响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3. 经济发展战国七雄:兼并战争商鞅变法:政治变革都江堰:水利工程农业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使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等手工业发展可观商业货币流通广泛,出现中心城市水利工程(都江堰)修建公元前256 年, 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岷江上修建影响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地位2 200 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图A 春秋争霸形势图图B 战国形势图解读:从两幅图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从春秋到战国,大部分中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政局,国家统一趋势增强,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

6课笔记初一

6课笔记初一

6课笔记初一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第六课的笔记可能涉及不同的主题,因为第六课的内容可以因不同的课程大纲和教材而异。

然而,我可以为你提供一个关于初一历史第六课《三国鼎立》的笔记样本。

初一历史第六课《三国鼎立》笔记
一、导言
1. 三国时期的时间:公元220年至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

2. 三国的基本情况:这一时期主要包括三个主要的政治实体——魏、蜀、吴。

二、魏、蜀、吴的形成
1. 曹操的崛起:东汉末年,曹操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逐渐控制了北方的大
部分地区,建立了魏国。

2. 刘备的蜀汉:刘备在西南地区建立了蜀汉,他是汉朝的远亲,也是三国
中唯一自称为“汉”的国家。

3. 孙权的吴国:孙权在东南地区建立了吴国,他的父亲和兄长已经为吴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的局面
1. 地理位置与经济基础:魏国有最好的农业基础,蜀汉有丰富的资源和人力,吴国有优良的港口和丰富的水路交通。

2. 文化与科技:这一时期,尽管国家分裂,但文化与科技仍然有显著的发展。

例如,著名的《三国演义》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四、战争与外交
1.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决定了三国的势力分布,此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2. 连环计与借刀杀人: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和外交策略,显示了这一时期的复杂性和策略性。

五、结论
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展示了策略、智慧和力量在政治和战争中的重要性。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初一历史第六课《三国鼎立》的笔记样本。

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教材和课程大纲有所不同,但这个框架可以为你提供一个基本的笔记结构。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精品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精品课件

问题1: 春秋时期的各地经济的发展对当时 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各地的经济得到发展,实力得到增强。 各诸侯国 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
除了发展经济以外,各诸侯国还通过什么 方式说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春秋时期的各地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社 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各地的经济得到发展,实力得到增强。 各诸侯国 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
仔细观察表格,能否从中得出周王室 的困境是什么?
二、王室衰微
周王室的困境:
1.王畿的面积大为缩小。 2.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 的军事力量也益丧失。 3.经济贫弱。
周王室势力大减
三、诸侯争霸
阅读下列资料:课本28页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 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从越王勾践身上能得到什么 启发(意义)?



启发/意义: 只要发愤图强,弱国就有 可能打败强国;一个人有理想, 又能艰苦奋斗,定能成就一番 事业。
三、诸侯争霸
评价春秋争霸的影响?
消极: 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1)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国家出现了走 向统一的趋势。; 积极 (2)促进了民族融合,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交融的高潮 (3) 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春秋争霸的实质: 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 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
管仲 改革 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认。 影响: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

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
3.提出“尊王攘夷”口号,获 得政治上的优势。
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三、诸侯争霸 晋 文 公 称 霸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重文轻武政策: 文人统兵,改革科举制
三、北宋政治的特点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随堂练习
1、“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这一 诗句中的“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两位皇帝。
C [ ] A.唐高祖、宋太祖 B.唐高宗、宋太宗 C.唐太宗、宋太祖 D.唐太宗、宋真宗
武举
每3年一次,每次最多30人。后来逐渐增额,以至 于3取1。1110年规定限额,每次考试只能取10人。
安书中居不自用有架黄高金堂屋,。重视文教,人人有责 文治局面形成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是宋真宗 《劝学诗》 中的语句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在客 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强化了 为当官而读书的观点
(2)宋太宗:继续采取 __抑__制_武__将__、__提__升_文__官__地__位___的政策,使 _文__臣_统__兵___的格局逐渐形成。
2.表现: (1)__文__官_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 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2)武将的指挥权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_科__举__制__。增加 科举取士名额。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 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课件《北宋的政治》
•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 •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 •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 •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 •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陈桥兵变成君主 限制武功向文治
(1)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2)促进宋朝科技、文化的发展;
(3)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 定。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大家好
14
相关史事
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 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 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 极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 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 到120多万。
大家好
15
材料研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 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 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 做针。”。
大家好
19
知识拓展
重文轻武的弊端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对政权的稳 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 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 ,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 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 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 朝廷的财政支出。
大家好
2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宋太祖像
960年,后周大
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
动兵变,他的部下拥
立他当皇帝。赵匡胤
随机回师夺取后周政
权,改国号为宋,以
开封为都城,作为都
城,史称北宋。赵匡
胤就是宋太祖。
大家好
3
建立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 开封
大家好
4
相关史事
赵匡胤是后周禁
军的统帅,负责防守
京师。960年初,朝廷
派他北上抵抗辽军。
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
陈桥驿时,谋士和诸
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
袍披到赵匡胤身上,
叩头便拜,口称“万
岁”,赵匡胤就这样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当了皇帝。
大家好
5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代 (共24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代 (共24张PPT)

答案:B
考点二
的地位

归纳总结 春秋争霸再分析 项目 根源 背景 目的 因素 结果 意义 内容 分封制 周王室衰微 争夺霸主地位决定性 诸侯国势力的强弱 诸侯国数量减少 有利于国家统一
☆分封制瓦解的原因。 (1)生产力的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
(2)周王室衰微,不能控制诸侯是分封制瓦解的主要原因。
诸侯争霸
(1)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 背景
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2)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特点
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 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
霸主
霸中原 (2)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 上争霸
表现
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 图中两个农具从左至右分别为斧和犁铧。铁器的推 广,便利了人们砍伐树木、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和深耕
细作等活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铁器的优点及广泛使用的意义。 (1)铁器坚硬、韧性好、锋利,胜过石器和青铜器。
(2)铁器的广泛使用,使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方法技巧 图示归纳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的变革。
观察图片可知,春秋时期主要 的诸侯国有燕、齐、鲁、宋、吴、 越、楚、晋、秦、卫等国。在这些 诸侯国中,齐国位于东方,有鱼盐
之利,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推
行变法,使齐国成为东方的大国。 从图片上还可以看出,晋和楚之间 在城濮之间展开过大战,通过这一 战役晋文公成为春秋霸主。
春秋争霸形势图
1.春秋时期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
考点一 春秋时期的社会概况 例1(山东临沂)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
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6课 戊戌变法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6课 戊戌变法

第6课戊戌变法【教材分析】《戊戌变法》这一课,主要介绍近代中国戊戌变法从准备、变法到失败的艰难历程。

教材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突出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

【知识梳理】戊戌变法(1898年)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

2、序幕: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4、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5、戊戌变法: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实行变法。

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百日维新”。

6、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思想、文化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等。

7、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重点、难点讲解】一、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1、公车上书〈1〉经过: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2〉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1)时间 1898年6-9月(2)内容:a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官吏,打击封建官僚,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B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文化: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活动规则:两名同学中一 人需背对屏幕,另一人面向屏 幕向对方描述关键词。描述中 不得出现任何与字幕相同的语 言,否则以放弃该题处理。)
事件 人物
成语
周幽王
北京人
黄帝
半坡人
大禹
启 商纣王 秦始皇 姬发
神农氏
春秋战国 烽火戏诸侯 牧野之战
殷墟
人文初祖
涿鹿之战
甲骨文
禅让制
姬发
半坡人
• 钟馗赴任(打先秦一诸侯国)魏 • 走错了(打先秦一诸侯国)赵 • 桃李花开日,梧桐叶落时 春秋 (打一历史时期)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周幽王
褒姒
烽火戏诸侯 西周灭亡
东周开始
周幽王死后,各国 诸侯迎立周幽王太子为 周朝天子,这就是周平 王。 由于镐京已残破不堪, 又处在戎人的威胁之下, 周朝兵力不强,因此平 王于公元前770年在各 国诸侯的帮助下,东迁 洛邑。 因为洛在镐京以东,故 称东都,史称东迁后的 周王朝为东周。
纸上 • 《孙子兵法》(打一成语) 谈兵
望梅止渴
悬梁刺股 画蛇添足 返老还童
唇亡齿寒 鸡鸣狗盗 老马识途 乐极生悲
探究活动
活动主题:成语故事会 活动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动荡,英雄人
物层出不穷。大量历史故事流传后世, 形成了丰富的成语故事。 活动安排: 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在班级活动中组织一次成语故事会。 各小组报名参加,请历史、语文等 学科的老师担任评委。 公布比赛结果,给予奖励。
桂陵之战 魏—赵齐 马陵之战 魏—齐
长平之战
秦—赵
纸上谈兵
东方六国无力 抵御秦军
长平之战
秦赵长平之战
史书记载:长平之战, 秦将白起坑杀赵国降 卒四十多万人,真够 狠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共34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共34张PPT)

铁锄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1220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122021/8/122021/8/128/12/2021 5:32:57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122021/8/122021/8/12Aug-2112-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122021/8/1220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越王勾践
春秋末年,吴越经常交锋,互有胜负, 到吴王夫差时,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被迫向 吴王称臣,越王勾践为报国耻卧薪尝胆,终 灭吴国,成为春秋末期最后的一个霸主。
吴越争霸
吴 王 夫 差 矛 越王勾践剑
极消: 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积极
利于局部地区的统一 促进了民族融合 推动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 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越齐
主要霸主:
王桓公 勾



桓 公晋文Biblioteka 庄 王秦 穆公

吴 王 阖

齐桓公首霸原因:
• ①齐国位于今山东北部;近海,盛 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 大国。(资源优越)
•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 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 国很快就国富兵强。(实力雄厚)

③提出“尊王攘夷”口号,号
从春秋霸业兴替的探究, 对我国在当代的国家生存和 大国崛起有何启示?

人教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人教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同步随堂检测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基础过关(每题2分,共10分)1.★★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关于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厉王D.周幽王知识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西周灭亡的识记和掌握。

为了博得王妃褒姒的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因此正确答案为D 。

2.★★齐国之所以最先强大得益于A.伊尹改革B.姜尚改革C.管仲改革D.李悝改革知识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争霸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相关知识的体了解和掌握。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

因此正确答案为C。

3.★★★“三家分晋”的三家是A.齐、楚、韩B.赵、燕、魏C.韩、赵、魏D.楚、魏、秦知识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战国七雄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家分晋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

因此正确答案为C。

4.★★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东周开始的国王是()A.周平王 B.周文王 C.周武王 D.周幽王知识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争霸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东周相关知识的了解。

通过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正确答案为A。

5.★★在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强大,经过哪一次战争之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抗衡?()A.牧野之战 B.围魏救赵 C.桂陵之战 D.长平之战知识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战国七雄答案:D。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长平之战的掌握和了解。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

赵军大败。

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因此正确答案为D。

二.能力提升(每空2分,共10分)6.★★★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①齐②燕③楚④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知识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答案:D。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知识梳理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知识梳理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乱的春秋时期知识梳理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的开展。

2、商业活动逐渐活泼,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3、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权力大减,诸侯崛起,不再听从王命,王室财政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支持。

4、春秋时期著名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春秋末期的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5、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是齐桓公。

6、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开展消费,训练军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第一霸主。

7、春秋争霸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开展农业开展的原因: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手工业开展:规模不断扩大,青铜冶、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开展。

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泼,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二、王室衰微原因: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乱状态,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表现: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权力大减,诸侯崛起,不再听从王命,王室财政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支持。

结果: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权力崛起,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一些强大的诸侯为获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展征战,夺取霸主的地位。

春秋时期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春秋末期的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春秋时期第一霸主:齐桓公。

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原因:任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开展消费,训练军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春秋争霸与民族交融:春秋争霸,有的诸侯国被灭,有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大。

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