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6课北宋的政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
——《续资治通鉴》 1、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定都开封
北
军事:“杯酒释兵权”; 统调分离;更戍法
宋
的 强化集权 行政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政
地方:文官任知州,知州三
治
年一换,设通判
财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重文轻武:文臣统兵,压抑武将;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王安石变法 背景,内容,评价
课堂练习
1、“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这一诗句中的
武
做铁莫做针。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将
”
——(宋)谚语 (2)起义军在
的率领下,攻入长安,给唐朝以
的打击。
统调分离: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经过:(1)755年,节度使
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
”。
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二、重文轻武政策 评价
材料3: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 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 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2)政治方面: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好社会的安定。
宋太祖: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宋的政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当上皇帝的赵匡胤当然他希望这个江山,一直是赵氏的江山,所以他自己的成功不可复制,他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大多数都有他根据自身经历得出历史经验的影子。首先让我们来看,作为后周殿前都点检——禁军首领的他,肯定会想再来一次“黄袍加身”怎么办?赵匡胤又是如何解决的呢?让我们通过一个课本剧来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
师:赵匡胤就是通过“陈桥兵变”的方式“黄袍加身”。他所建立的王朝叫做(学生回答:北宋)我们来一起根据教材P28-29的内容,概括北宋建立的基本信息(板书)
生:
回答问题:宋太祖赵匡胤
聆听、观看视频并思考
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经过: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
都城:开封
黑板、PPT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师通过情景创设教学策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宋太祖赵匡胤制定加强中央集权政策的历史必然性;以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和问题探究教学策略等方式,使学生了解“重文轻武”政策的意义,客观评价“重文轻武”政策的历史影响。
媒体选择与设计
PPT、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教学重点:赵匡胤强化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及其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强化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及其后果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但是他们比较擅长形象思维,而分析、理解能力稍差。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古代史知识,可是不善于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学生此时已经具备对于朝代更迭等问题的理解能力,但是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前朝历史教训对后世统治者制定政策的影响等问题并没有很好的把握能力。具体到本课,即学生较难理解自唐中晚期以来的藩镇格局以及武将擅权局面对于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形成“重文轻武”局面的重要意义。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有: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太宗统治、真宗统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状况,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北宋的政治状况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2.教学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引出北宋的建立。
提问:北宋建立后,政治状况如何?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学生可通过讨论、举例等方式进行阐述。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新教材七年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陈桥驿兵变及北宋的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作用和影响,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作用及影响为立足点,以史导论,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教学难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正确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影响。
【教法学法】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隋唐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特点,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人本课。
二、讲授新课(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并局部统一中原及南方地区。
学习这一内容时要注意结合《北宋形势图》讲清,北宋的统治区只占有原来的五代十国范围,并未统一全国,当时仍然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收三权(1)军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杯酒释兵权”。
经常调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讲述此节内容时要注意分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必然性:首先,唐朝后期藩镇势力的扩张,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其次,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要巩固统治,扩大势力,铲除其他割据政权,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再次,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
为了防止类似兵变的重演,也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形成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相互制约,两者都由皇帝直接管辖。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精品教案【推荐】.doc
1 第6课 北宋的政治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
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
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
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
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这段历史,为多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成为一个成语“黄袍加身”,在此之后,赵匡胤是怎样统治宋朝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了解一下宋太祖的政策得失。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北宋的建立1.(多媒体展示宋太祖的画像)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目标导学二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1.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多媒体展示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2.教师需要讲讲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多媒体链接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提示: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多媒体展示以下三则材料)史料解读材料一:军权的集中。
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技能目标:知道北宋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
教学难点:能辩证的看待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宋这个朝代吗?它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北宋的政治》;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
师:课件出示北宋政治的内容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北宋为什么能统一全国?它都采取了哪些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重文抑武的国策:
师:课件出示北宋重文抑武的内容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重文抑武有哪些益处?重文抑武又给北宋带来了哪些弊端?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的政治制度、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的政治历史,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北宋政治制度的细节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进而引出北宋的建立。
教师简要介绍北宋的政治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宋政治制度的相关图片和资料,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同时,教师讲解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标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学习目标】①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②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③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利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学习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左右滑动查看教材图片【教材学习】一、新课导入—武林高手赵匡胤武林高手赵匡胤太祖长拳源于赵匡胤祖训练士卒的遗法真传,综合士卒在战场上真拼实杀的格斗经验编制成三十二势长拳。
赵匡胤对中国武术的另一大贡献就是以他命名,其首创的,伴随他打遍天下,开山立国的“太祖盘龙棍”。
知识点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北宋建立概况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分裂割据局面的结束北宋形势图(1)背景: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局势。
(2)方针: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
(3)结果: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注意:北宋没有实现全国的统一,主要是结束中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北宋强化中央集权(1)措施:①加强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隔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北宋军队•北宋的军队分为禁军、厢军和乡兵。
•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又称上军,由各地军队的精壮者抽调而成。
《北宋的政治》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时期。
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专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
同时,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还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但是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弱等社会弊端。
教学目标:1.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中央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2.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提高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3.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使我们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与影响。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材料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封建王朝,它最多时拥有120多万的大军,但却以打了不少的败仗而出名,它拥有一大批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治国良才,如包拯、王安石、欧阳修,但在历史上却以腐败而著称;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却给人留下贫弱的印象。
展示图片:《唐末到北宋演变图》教师:通过材料描述,我们知道这说的是宋朝。
那么,为什么北宋有如此数量庞大的军队,如此发达的文化,却被称为“贫弱”呢?北宋是如何建立的?它将如何巩固自身的统治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一起来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
(设计意图)从材料介绍和时代演变图说起,进而引出北宋这个朝代,同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问学生为什么北宋有如此数量庞大的军队,如此发达的文化,却被称为“贫弱”呢?北宋是如何建立的?它将如何巩固自身的统治呢?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学习内容。
七下历史第06课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6课北宋的政治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北宋建立和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学习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学习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影响【自主学习】●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后周大将发动陈桥兵变,时间年,改国号为,史称北宋,建立者是(宋太祖),都城在。
2.结束分裂: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民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局面。
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军事方面:①首先解除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②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③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定期换防。
行政方面:中央,宋太祖采取的办法,削弱相权;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大权。
②在地方,派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以分知州的权力;还取消收税的权力,陆续在地方设置,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的弊端重现2.措施:①宋太祖有意重用掌握军政大权。
②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提升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的格局逐渐形成。
③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行军布阵。
④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增加,提高地位。
3.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的风气,杜绝了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和社会的安定。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代谚语(1)这则谚语反映了北宋时期实行的什么政策?(2)宋朝采取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3)这一政策在宋代产生了什么影响?●知识建构。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A. 玄武门之变 B. 陈桥兵变 C. 大泽乡起义D. 淝水之战
2. 宋太祖取代哪一朝代的统治,建立北宋( )
A. 唐朝 B. 后梁 C. 后周 D. 北汉
3. 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
北宋的建立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述了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分析其原因,阐明其影响。北宋时期虽然军事积弱,但经济文化发达,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
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2.板书设计】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升华学生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课后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将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这些措施又是一把双刃剑,宋朝重文轻武,所以,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它所导致的“冗官、冗费、冗兵”现象,也为北宋种下“贫弱”的祸根,导致了后来严重的社会危机。
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 比较法、图示法、视频分享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史料、视频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视频导入:播放《黄袍加身》的相关短视频
师:“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
部编版7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重点梳理
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识框架】北宋的政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重点梳理】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北宋建立和统一(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他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①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②政治: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③财政: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2)作用: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2.重文轻武的政策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措(1)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施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知识延伸】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利与弊。
(1)利: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消除分裂割据,维护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的愿望。
(2)弊:守内虚外,边防力量削弱,军队人数增加,军队开支日益膨胀。
官僚机构臃肿庞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地方经费减少,不能调动地方积极性。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宋的政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北宋的政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主要讲述了北宋的建立、统一及政权的巩固。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北宋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完善的重要时期,北宋统治者在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后,建立了一个新兴的封建王朝。
宋太祖为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并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
经过北宋统治者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专权、地方割据的局面得到一定控制。
同时,这一时期在历史上建立的文官制度,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宋朝科技文化的繁荣,但与此同时,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很多社会弊端。
二、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对历史学科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
本节课他们需要通过学习,了解北宋的建立及统治者所采取的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理解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北宋统治者实施这些政策的原因和影响,对他们来说,这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七年级学生对历史图片、历史小故事、历史视频等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历史上关于宋太祖和宋朝的故事又非常多,比如“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雪夜定策”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历史故事,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三、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北宋的建立和统一,理解北宋在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后的局部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教师通过讲述,引导学生联系五代十国以来的政治特点和宋朝建立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通过史料研读,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弊,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史料呈现,阅读并提取有效信息,使学生掌握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理解这些措施的采取给北宋带来的两方面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反思历史,吸取历史教训。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堂笔记北宋的政治第一部分:北宋的政治基础1.北宋的统治者北宋是一位强大的政治统治者,其统治时间为960年至1279年。
在这个时期,北宋的统治者通过实施有效的行政、经济和军事政策,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
2.官僚体系和科举制度北宋的统治者采用了官僚体系和科举制度,使其成为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
他们通过制定一系列有组织的法律和规定来保持社会秩序,并建立了规模庞大而有效的官僚体系,以管理政府和国家机构。
3.科举制度的重要性科举制度是北宋的政治基础之一。
在此制度下,每个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且没有不正当行为的男子都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在这个制度下,贫穷和平民出身的人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国家高层。
第二部分:北宋的行政管理1.政治中心政治中心是北宋行政管理体系的核心。
它由皇帝和他的行政机构组成,其负责各个行政部门的协调和统一。
皇帝是北京的唯一统治者,他通过各种方案和战略决定治理中国的方式。
2.中央和地方政府北宋的政府行政管理机构被分成中央和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由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和机密院组成。
地方政府被分为府、州、县和镇,由由地方行政官员管理。
3.税收和财政北宋在税收和财政管理方面非常繁荣。
国家设立专门的财政部门,颁布各种税收政策和措施,以确保财政收入和稳定。
在此期间,中国的经济繁荣状况强烈地影响到国家税收和财政稳定。
第三部分:北宋的军事战略1.边境防御北宋的统治者非常重视边境地区的长治久安,他们采取了相应措施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防卫关系。
首先,他们设立了与外国接壤的边境战略区域,组织和管理了一个强大和有能力抵御入侵者的军队。
2.军事基础北宋的军队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的基础。
这个时期的北宋统治者很重视军事力量的提高,他们使用最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武器,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3.使用武力并与其他国家进行外交谈判北宋的统治者也在国外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维护其国家利益。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设计第6课北宋的政治含答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核心目标课标要求核心提要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的特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思维导学课堂突破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
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1)材料一中的“太祖”指的是谁?材料中指出“兵革不息”,其原因是什么?(2)针对材料一中“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4)材料二中“做人莫做军”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何影响?即时训练1.北宋的建立者、都城分别是()A.杨坚、长安B.朱温、洛阳C.赵匡胤、开封D.赵构、开封2.历史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历史。
下列历史故事与宋太祖有关的是() A.礼待隋朝降臣B.“杯酒释兵权”C.安史之乱D.精忠报国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①兵不识将,将不专兵②分化事权,削弱相权③文臣为官,通判监督④设转运使,中央掌控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4.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政策B.重文轻武政策C.重武轻文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5.设置进士科、迅速提高了进士地位的朝代分别是()A.隋朝北宋B.唐朝北宋C.北宋南宋D.唐朝南宋课后作业基础过关1.下图中是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节度使权力,从而加了中央集权。
他是()杯酒释兵权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高宗2.京剧《铡美案》有句戏词:“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尊一声驸马爷细听端底。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下册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 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难点解析
中央集权消极影响
增设 官僚机构
措施
措施 措施 措施
冗官 冗兵
冗费 军队战 斗力弱
积弱 局面 积贫 局面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目的
军 事
消除武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 将专权 控制了军队 的积弊 2、控制军队调动,统兵 权和调兵权分离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职权:通判的的职权涉及地方一切行政 与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 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 作用:通判的作用是分散知州的权利并 对其行为实行有效监督。
(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重点、难点)
3.财政方面:加强财(政)权
①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 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 收由中央掌控。 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四).作用(影响)
A
)
采取分化事 权的办法, 削弱相权
中 央 地 方
大程 到 中 加强了对军队的控 制 加度 前 央 但是削弱了军队的 战斗力 强, 所 集 未 皇 。 权 1.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 加强了皇权 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有 权 强 2.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 但造成了机构臃肿 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大的化
措施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一)、北宋的建立 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 开封
陈桥兵变, 建立事件: “黄袍加身”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 统帅,负责防守京师。960 年初,朝廷派他北上抵抗 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以北 的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 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到 赵匡胤身上,叩头便拜,口 称“万岁”,赵匡胤就这 样当了皇帝。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堂实录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堂实录5月20日,是周三,下午第三节课,七年级全体同学按时来到历史课堂,开始了第六课《北宋的政治》的学习。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北宋的政治。
请大家回想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什么是北宋?北宋时期是什么时期?学生A: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从960年到1127年。
教师:很好,不错。
北宋的政治,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发展中的一次重要变革,它对后续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北宋时期的政治体制包括了哪些内容呢?学生B:有皇帝、中央官府、地方政府。
教师:不错,基本上涵盖了北宋的整个政治体系。
对于皇帝,中央官府以及地方政府,它们各自的职责是什么?学生C: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中央官府负责领导国家政治、军事和文化事业,地方政府负责各地区的政治管理和经济发展。
教师:不错,大家都掌握得很好。
那么,北宋时期的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府制度有什么特点呢?学生D:北宋时期的皇帝制度采用了诸侯相和的制度,意味着皇帝必须和诸侯互相妥协和协商。
而中央官府制度强调了“三难制”,即三个难以处理的事情必须由中央官府去处理,这就要求中央官府具有很高的政治能力。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对北宋的政治体制掌握得很好。
那么,北宋的政治制度给中国历史带来了哪些变化呢?学生E:北宋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带来了良好的条件,它促进了政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繁荣,增加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到位。
北宋的政治制度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三难制”、“诸侯相和”等制度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大家要在历史学习中多思考,多探究,为将来的成长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整个课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回答的积极性,同时让同学们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实现了掌握知识与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和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提高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教学重点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与影响。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北宋的政治》导入小视频,引出学习内容。
呈现本课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一、北宋的建立(一)北宋的建立----讲述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老师讲述:北宋建立的方式(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开封)、国号(宋)(二)局部的统一教师设问:北宋建立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有没有结束?对于藩镇割据局面,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都做了哪些努力?学生根据书本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北宋完成的是局部的统一。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出现统一趋势。
宋朝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针,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展示地图)二、强化中央集权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让学生分析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原因是什么?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教师归纳: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
为了防止类似兵变的重演,也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导入,宋太祖都有从哪些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课件展示:措施(1)、军权(削其精兵)①、“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②、统调分离,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日期
第 周建立北宋、赵匡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其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三、课堂总结
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
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
时代。宋朝创造了辉煌的经济文化,从太祖立国,到逐步加强君主权力,重文
轻武,开创了繁盛的经济文化时代,但也因为重文轻武,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
的社会状态,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5.读材料,说说宋朝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有利有弊,这启发我们国在实施大政方针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提示:(1)状况:宋朝经济发展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原则: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②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现阶段的改革开放就是成功的范例: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国家林立、局部地区战火不断的时代,造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
(2)行政方面:削弱宰相权力,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等。
(3)财政、司法方面:设置转运使: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
5.教师提问:结合五代十国的历史,说说在宋代,节度使的权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唐朝:权朝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五代十国:节度使除本州府外,还统领一州或数州府,称为支郡,辖区内的军、政、财权,由节度使独揽,实际上是个半组立的小王国。
宋朝: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权收归中央。
材料:宋朝重文轻武,重内轻外。所以,今天看宋朝历史,就会觉得奇怪。
宋朝文化兴盛,经济繁荣,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可实际上,宋王朝这
种枳贫枳弱的局面却是其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到的长治
久安的理想状态。
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讨论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提示:
(1)经济文化兴盛,但军事上却软弱至极。(2)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3)遇有战事,也由文官挂帅出征。(4)科举考试,文举兴盛,武举录取人数少。
6.教师提问:宋太祖的改革给宋朝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教师过渡]宋太祖原是后周大将,通过兵变当上了皇帝,他做了皇帝后,深知武将的专横跋扈的弊端。
【重文轻武的政策】
1.学生阅读材料,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局面: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维”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
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材料二: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
这段话出自司马光《涑水纪闻》,反映的是宋太祖召见大臣赵普,向他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唐末以来,战争连年不断的原因:二是要战事平息,使赵氏天下长久有何办法?对此赵普做了以上的回答。宋太祖采取赵普的建议后,是否真达到“天下自安矣”?
1.北宋的建立
设问一:北宋建立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发生于何时?定都何处?被黄袍加身的人物是谁?
材料三: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主要是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
设问一: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概括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目的、措施影响。
(1)军事方面:皇帝直接统辖禁军;设枢密院和三衙掌管军务,枢密院有权调兵,无权领兵,衙有领兵权力,却无调度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造成对外防守空虚无力,北宋积贫积弱。
生:陈桥兵变。960年,后周统领禁军的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年号建隆,定都开封。他就是历史上的宋太祖。
设问二:北宋建立的方式与西汉、唐朝有何不同?
通过对知识的回忆比较,师生共同归纳:西汉、唐朝是借农民战争之机建立的,而北宋王朝是通过兵不血刃的兵变而建立的,社会未经大的动乱。
设问三:北宋的建立,标志着五代十国中哪一部分历史的终结?(五代)(多媒体播放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
英国的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认为:“在960-1280年间,尽管中国人口增加了80%,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1/3:以后一直到1820年都保持着此水平。欧洲在960-1280年间,人口增加了70%,人均国内总值则从400美元增至500美元,只增加了1/4。”也就是说,宋代的经济与生活水平,不但在纵向上优于其他时代,而且在横向上也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关于宋朝GDP的统计
由此可见,赵匡胤在“释兵权”时,表现得非常慷慨----当然是慷国家、民族之慨。用《宋史》的原话说就是“赏赉甚厚”众武将开出了极为优厚的价码。透过现象看本质,所谓的“杯酒释兵权”其实不过是宋太祖赵匡胤“以腐败换兵权"罢了。今天就来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
二、讲授新课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唐末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己矣。今所以治之无它奇巧也,惟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教学资源
教学用书 配套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图示归纳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拓展延伸
板
书
设
计
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宋朝的建立
二、强化中央集权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课
后
反
思
教研组长
签 审
教务处
签 审
月 日
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问题与情景)
师生活动(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新课
听老师讲杯酒释兵权故事,了解北宋。
4.学生阅读材料,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军权的集中。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兵权:设立枢密院
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二者互相
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成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
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
2.宋太祖重文轻武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3.宋代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说说由此带来了哪些影响。提示:科举制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4.重文轻武政策给宋朝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提示:(1)积极影响: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2)消极影响: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材料:据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的2.88两,要到19世纪的晚清,才追得上宋代水平。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年七月初九晚上,宋太祖宴请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饮到一半,宋太祖说:“要不是靠众将拥立;我不会有今日。但是,当了天子,日子也实在难受,还不如当节度使逍遥自在。如今我几乎没有一夜睡得安稳石守信等人问道:“陛下如今贵为天子还有什么忧虑?"宋太祖道:“我这个位置,谁不想坐啊。”石守信等听出话中有话,忙表白说:“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太祖苦笑着说:“你们虽然不会有异心,但是,假如有朝一日部下将黄袍披到你们身上,你们即使不想做皇帝,恐怕也不行吧!"石守信等一听,大惊失色,慌忙跪拜叩,流着泪说:“我们实在愚蠢,没有想到这一点,请陛下为我们指出一条生路。
赵匡胤说道:“一个人的寿命,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人生在世,不过是为了荣华富贵,享受安乐罢了。我为你们打算,不如交出兵权,去地方上当官,购置些良田美宅,为子孙后代留下份产业,自己也可以天天饮酒作乐;快活一辈子。我再与你们联姻。这样,在君臣之间就没有了猜疑,上下相安,岂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人听了这一番恩威兼施的话,第二天就知趣地称病辞职,交岀了兵权。
师:北宋初期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外部:南有十国,北的大辽,北宋生存于夹缝之中:内部:赵匡胤靠政变夺权起家,统治基础不稳。
2.对此,如何才能稳固赵宋江山呢?分裂局面如何结束?
宋太祖和他的弟弟宋太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北宋建立以后,宋太租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进行统一南北的战争。
3.师:宋太祖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战略方针的原因?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北宋统治者认为,北宋当时的军事力量对辽朝还没有必胜的把握,只能在边境上采取守势,而南方几个割据政权军事实力较为薄弱且统治区域大多物产丰富,因此其战略部署是先消灭南方割据政权,然后北上消灭北汉以及收复幽云地区。979年宋太粗的弟弟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对内一一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从兵*权*钱角度思考)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一一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利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