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含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6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涵盖了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

本课是学生对北宋时期的历史知识的深入学习,对于学生掌握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的繁荣和五代十国的混乱有所认识。

但在对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深入学习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掌握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了解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策略,北宋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故事、图片、视频等,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故事、案例、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宋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北宋的政治背景,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引出北宋的建立。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宋的政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及其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宋朝的建立和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北宋政治制度的细节和特点,以及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了解北宋政治的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掌握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以及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北宋与其他朝代的政治制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论文3.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引出北宋的建立。

提问内容可以包括:五代十国的时期,哪个朝代建立了北宋?北宋的建立者是谁?北宋建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的史料,引导学生阅读并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5篇模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5篇模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5篇模版)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北宋建立、杯酒释兵权的史实。

②掌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③知道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和表现,知道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②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②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

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PPT播放宋太祖赵匡胤画像)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2.黄袍加身(PPT播放黄袍加身视频)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经过半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缺乏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唐朝统治瓦解后,分裂割据局面又一次出现。

宋、辽时期政权并立,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政权并立和民族关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上册已经学习北朝时期,对民族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

二、教材分析1、本课地位: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2).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3).措施导致的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

同时也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

2、本课的新课标要求是: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

3.教材的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有和有战的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尝试设计知识结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首先,通过提前下发预习案,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小组合作,完成基础知识部分;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正确认识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性质,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互相促进的能力。

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步形成运用辨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民族战争,使学生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3)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3)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主要讲述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改革。

本课内容较为复杂,涉及到北宋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政治改革等方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把握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引导学生了解北宋政治的特点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唐朝的兴衰,对历史事件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鉴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改革,掌握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改革。

2.教学难点: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提前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宋的建立,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北宋政治制度的相关图片、文献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北宋政治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有: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太宗统治、真宗统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状况,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北宋的政治状况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2.教学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引出北宋的建立。

提问:北宋建立后,政治状况如何?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学生可通过讨论、举例等方式进行阐述。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新人教版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北宋政治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问题驱动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北宋政治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讨论和合作中分析史料、解读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2年3月25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北宋的政治,学生能够掌握北宋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重要事件等,培养时空观念;通过分析史料,了解北宋政治的实际情况,提高史料实证能力;通过对北宋政治的解释,锻炼历史解释能力;同时,通过学习北宋政治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北宋政治内容做好准备。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新教材七年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陈桥驿兵变及北宋的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作用和影响,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作用及影响为立足点,以史导论,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教学难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正确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影响。

【教法学法】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隋唐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特点,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人本课。

二、讲授新课(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并局部统一中原及南方地区。

学习这一内容时要注意结合《北宋形势图》讲清,北宋的统治区只占有原来的五代十国范围,并未统一全国,当时仍然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收三权(1)军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杯酒释兵权”。

经常调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讲述此节内容时要注意分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必然性:首先,唐朝后期藩镇势力的扩张,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其次,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要巩固统治,扩大势力,铲除其他割据政权,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再次,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

为了防止类似兵变的重演,也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形成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相互制约,两者都由皇帝直接管辖。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的政治体制、政治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历史知识,如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宋朝的建立等。

但学生对于北宋政治体制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状况。

2.掌握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北宋的政治制度。

2.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状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2.相关的历史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引出北宋的建立。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状况,让学生对北宋的政治有直观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宋太宗的“潜龙勿用”等,让学生深入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北宋政治制度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北宋政治制度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8.板书(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以上是本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在教学《北宋的政治》这一课时,我深感教学设计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部编人教版7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含板书及反思第06课 北宋的政治

部编人教版7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含板书及反思第0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哈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得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力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

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

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

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

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这段历史,为多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成为一个成语“黄袍加身”,在此之后,赵匡胤是怎样统治宋朝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了解一下宋太祖的政策得失。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北宋的建立1.(多媒体展示宋太祖的画像)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目标导学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1.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多媒体展示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2.教师需要讲讲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教学设计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北宋政治的相关内容。特别是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可以通过动画形式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针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北宋政治制度变革的历史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较为浓厚,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缺乏批判性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能存在分工不明确、讨论效率低下等问题,教师需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3.介绍北宋政治中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如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阐述他们的政治主张和贡献。
4.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北宋政治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北宋政治制度变革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北宋政治的PPT,要求包含以下内容:
a.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
b.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北宋政治中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
d.北宋政治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4.收集有关北宋政治的图片、故事等资料,进行课堂分享,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
5.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份历史知识问答卷,要求涵盖重点知识点,以检测学生对北宋政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习题,巩固对北宋政治制度、事件和人物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二、内容分析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时期。

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擅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

同时,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还促进了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

但是,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诸如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弱等社会弊端。

王安石变法虽然去的一些成效,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没有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情况。

三、教学目标时空观念:了解北宋的建立者、时间、都城,看图知道北宋的地理位置。

历史解释:知道北末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

史料实证:运用史料,探究并理解北末加强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影响。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宋朝加强集权与重文轻武的影响,以及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家国情怀:明白北宋文治局面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提升对宋朝文化及中华文化的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王安石变法。

难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图史互证法。

教学手段:历史图片、多媒体、新教材等。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以“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为导入,联系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建立历史联系,落实时空观念。

(二)讲授新课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教师活动通过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小故事,了解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2)学生活动通过情景再现,问题引领、故事叙述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

(3)教师活动(4)学生活动通过教材研读,概况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形成重证据的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2.重文轻武的政策(1)教师活动首先是“轻武”从原因、措施及结果三方面进行叙述。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视频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记住北宋建立的时间、都城和建立者;②知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其对北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影响;③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通过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实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原因和结果的概念,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通过运用动机与后果的概念,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北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产生的影响。

通过补充史料,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和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学习,认识到制度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②重文轻武的时代特征。

2.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实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下载截取视频:纪录片《陈桥兵变》与《杯酒释兵权》片段。

2.制作课件《北宋政权示意图》、《宋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四、教学方法师生讨论,讲解,举例,综合分析归纳。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时代,智者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和昏庸;名将云集,却抵挡不住西蜀小国的进攻;人才济济,却热衷于无休止的内讧;富裕的经济,却用来购买和平;文化繁荣,却无法扭转腐朽的国运。

有人说这是最好的时代,有人说这是最坏的时代。

教师:同学们知道这说的是哪个时代吗?这个王朝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社会局面?我们今天通过学习来了解。

2.学习新课:(一)北宋的建立(课件展示)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陈桥兵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

老师提问:你们通过视频和课本知道陈桥兵变后建立的政权的名称、时间、首都和创始人吗?学生回答:960年,赵匡胤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建立宋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技能目标:知道北宋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
教学难点:能辩证的看待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宋这个朝代吗?它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北宋的政治》;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
师:课件出示北宋政治的内容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北宋为什么能统一全国?它都采取了哪些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重文抑武的国策:
师:课件出示北宋重文抑武的内容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重文抑武有哪些益处?重文抑武又给北宋带来了哪些弊端?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的政治制度、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的政治历史,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北宋政治制度的细节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进而引出北宋的建立。

教师简要介绍北宋的政治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宋政治制度的相关图片和资料,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同时,教师讲解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形势图(1111年)》与相关文献,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2)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3)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或表演课堂剧等形式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

难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两个子目的内容: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是本课的核心,重文轻武既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延伸,也是其结果。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等。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与统一建立:960年赵匡胤开封统一: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2.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方面:解除将领对军队的控制权在中央:采用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和地方官的权力在地方:任用文官并通过分化事权的方法制约地方官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地位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1.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镇是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地。与此地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玄武门之变 B. 陈桥兵变 C. 大泽乡起义D. 淝水之战
2. 宋太祖取代哪一朝代的统治,建立北宋( )
A. 唐朝 B. 后梁 C. 后周 D. 北汉
3. 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
北宋的建立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述了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分析其原因,阐明其影响。北宋时期虽然军事积弱,但经济文化发达,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
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2.板书设计】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升华学生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课后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将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这些措施又是一把双刃剑,宋朝重文轻武,所以,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它所导致的“冗官、冗费、冗兵”现象,也为北宋种下“贫弱”的祸根,导致了后来严重的社会危机。
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 比较法、图示法、视频分享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史料、视频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视频导入:播放《黄袍加身》的相关短视频
师:“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变革。

教材通过介绍北宋的建立、政治制度、太宗和真宗的统治、王安石变法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发展脉络。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历史资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对宋朝的建立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北宋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变革的理解程度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变革,掌握北宋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变革。

2.难点: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北宋政治。

4.对比分析:将北宋政治与五代十国等其他时期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北宋政治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宋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变革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对北宋政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含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含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或表演课堂剧等形式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民间流行的俗话则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为什么两宋时期重文轻武的风气如此突出呢?我们首先来了解北宋的建立概况。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一目,了解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2.结合《北宋形势图》,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

3.表演历史故事——杯酒释兵权。

说说宋太祖为什么要这样做。

(备课素材附历史剧本——杯酒释兵权)提示: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所以他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4.史料解读材料一:军权的集中。

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材料二:行政权的集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北宋的政治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或表演课堂剧等形式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民间流行的俗话则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为什么两宋时期重文轻武的风气如此突出呢?我们首先来了解北宋的建立概况。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一目,了解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2.结合《北宋形势图》,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

3.表演历史故事——杯酒释兵权。

说说宋太祖为什么要这样做。

(备课素材附历史剧本——杯酒释兵权)
提示: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所以他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4.史料解读
材料一:军权的集中。

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材料二:行政权的集中。

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

材料三: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

主要是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
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

教师归纳宋朝政治的特点: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这是宋朝统治制度最明显的特点。

(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分权”是宋太祖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不仅分武将的权,也分文官的权,避免任何一个官职、官员权力过重。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这有利于镇压地方和农民反抗,但造成边防空虚,成为宋朝在对辽、西夏等战争中多次失败的原因之一。

目标导学二:重文轻武的时代
1.史料解读
宋朝重文轻武,重内轻外。

所以,今天看宋朝历史,就会觉得奇怪。

宋朝文化兴盛,经济繁荣,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

可实际上,宋王朝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却是其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到的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

2.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讨论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

提示:(1)经济文化兴盛,但军事上却软弱至极。

(2)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3)遇有战事,也由文官挂帅出征。

(4)科举考试,文举兴盛,武举录取人数少。

3.宋太祖重文轻武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4.宋代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说说由此带来了哪些影响。

提示:科举制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5.重文轻武政策给宋朝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提示:(1)积极影响: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消极影响: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6.史料解读
据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的2.88两,要到19世纪的晚清,才追得上宋代水平。

英国的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认为:“在960-1280年间,尽管中国人口增加了80%,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1/3;以后一直到1820年都保持着此水平。

欧洲在960-1280年间,人口增加了70%,人均国内总值则从400美元增至500美元,只增加了1/4。

”也就是说,宋代的经济与生活水平,不但在纵向上优于其他时代,而且在横向上也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

——关于宋朝GDP的统计
7.读材料,说说宋朝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有利有弊,这启发我们国家在实施大政方针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提示:(1)状况:宋朝经济发展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2)原则: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
②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现阶段的改革开放就是成功的范例;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国家林立、局部地区战火不断的时代,适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

三、课堂总结
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时代。

宋朝创造了辉煌的经济文化,从太祖立国,到逐步加强君主权力,重文轻武,开创了繁盛的经济文化时代,但也因为重文轻武,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社会状态,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再现了宋朝的建立和建立后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及其造成的社会影响,重点是识记宋太祖采取的措施,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

在本课中,以材料为突破口,重在突出宋朝采取的那些集权措施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效果,让学生在阅读材料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和启示。

因为本课采用了强烈的材料对比,为学生创设了可思考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宋朝强与弱的反差,使其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误区,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