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闻篇章中转喻的语用功能研究

合集下载

英语新闻中转喻的语境顺应

英语新闻中转喻的语境顺应

e t ,h g k wi i es lec g iv d 1l n t t et c t n t an o n t emo e.】 i y r a h h i 【
2顺 应 论
人们使用 语言并非任意 的, 目的, 盲 而是一个不断选择 的过程 , 这种过程 可能是无 意识的 , 也可能是有 意识 。V 卜 e sur (99在《 he n 19 ) 语用学新解》 e 曾就此进行研究 , 并提出了在 语用学研究 领域颇具影响力的顺应理论 。 其理论从语境因素
t junlta d edr‘ e i w d ,oil o d dp yi w r . h o ras n aesm n o d scaw r a hs a ol e is r l a ln c l d K yW rs me nm ; nlhnw ;o mu i te o t t e Od : t y y E gi e scm nc i ne o s av c x
语境顺应视 角对 英语新 闻中转喻现 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释。 明转喻在英语 新闻 中的运 用不是任 意 表
的, 而是顺应 了读者及新闻工作者的心理世界 、 交世界和物质世界。 社 关键字 : 转喻 ;g q S q 英语新闻; L 交际语境 中图分类号 : 0-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3 5 ( 0 0)4 0 5 - 3 H- 0 A 1o 982 1 0— 13 0
e p a a o o emeo y cp e o n n s e s I i i e t e a e u  ̄ a o f tn myi o r i a y b t d p o x l n t n frt t n mi h n me a i E h n w . t s d ni d t t h t z f n o o y n t bt r , u a t t i h n i f h t i i me s a r a s

从英语阅读理解看转喻的重要性

从英语阅读理解看转喻的重要性

从英语阅读理解看转喻的重要性转喻是指在表达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原本难以理解的概念或情感。

在英语阅读理解中,转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转喻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抽象概念。

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爱情、友谊、时间等等。

这些概念本身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来解释,容易让读者感到困惑。

但是通过使用转喻,作者可以将这些抽象概念比喻成易于理解的事物,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这些概念的含义和情感。

转喻可以帮助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反应。

当作者使用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来描述某个情景或者感受时,读者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通过比喻,读者可以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与作者所描述的情景联系起来,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情感上的共鸣。

转喻还可以帮助读者深入思考和理解文字的含义。

通过比喻,作者可以向读者传达一种含蓄或深刻的意义,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和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读者可以通过比喻来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和主题,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转喻还可以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美感。

通过精心选择和运用比喻,作者可以在文章中创造出丰富多样、生动优美的形象和语言。

这些精美的比喻可以使文章更加有趣、吸引人,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

转喻在英语阅读理解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抽象概念,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深入思考和理解文字的含义,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美感。

读者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应注意并体会其中的转喻,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隐喻在英语新闻语篇中的连贯功能研究

隐喻在英语新闻语篇中的连贯功能研究

隐喻在英语新闻语篇中的连贯功能研究语篇连贯性影响语篇的生成和读者的理解,在英语新闻中,为了使得整篇报道的连贯性更强,作者会使用隐喻这种修辞手法。

本文探讨了英语新闻语篇中隐喻的功能,利用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分析英语新闻语篇,有助于新闻读者理解语篇。

标签:隐喻;英语新闻;语篇连贯隐喻在语篇中具有衔接以及连贯的作用,尽管当前语言学界针对隐喻以及隐喻在语篇的连贯性方面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实践过程,但是却很少以英语新闻语篇作为研究对象。

为了深入研究隐喻手法在英语新闻语篇中的功能的作用,应该加强英语新闻中的隐喻和语篇的连贯性和衔接性研究與分析。

一、隐喻的重要性隐喻是语言学中的一种修辞手法,隐喻的实质是用一类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

在隐喻的表达手法和结构中,隐喻中相关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定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存有联系,而且这两种不同的意象的连接是对语言表述加以升华的一种重要渠道。

近年来,随着各方对隐喻研究的深入,研究的重心已经逐步从词汇语法层面转移到语篇层面。

在文学创作、影视创作中,隐喻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修辞手法,此外,在很多新闻报道中,隐喻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在英语新闻的报道中,应用隐喻手法可以增强语篇报道的说服力,用人们已知的思维方式来阐释未知领域的信息,用具体的形象来说明抽象的概念,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和认识那些不易通过直观手段直接理解和认识的事物,使得读者对报道内容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二、英语新闻语篇中隐喻的连贯性功能1.语法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1)概念语法隐喻的连贯功能。

概念语法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主要体现在语篇中前后文的照应上。

有学者认为,语法隐喻中的名词化的隐喻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一种主要手段,这种隐喻是一种语义压缩,可对上文或者下文所提到的语义概念进行指示。

在英语新闻中,名词化隐喻所连接的两方在语义上可以不用完全对等,在语法层上也可以不用对应,只要实现语义上的对应即可,而且大多数时候只要实现逻辑语义上的对应就可以起到语篇连贯的作用。

英语体育新闻语篇翻译的转喻现象探析

英语体育新闻语篇翻译的转喻现象探析

英语体育新闻语篇翻译的转喻现象探析李淑康;李克【期刊名称】《厦门理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9)004【摘要】As an important cognitive tool of human beings, metonymy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language at various levels, including lexicon, grammar, text, etc. This paper aims at demonstrating the important role metonymy plays i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sport texts by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versions of sport texts. It suggests that reader subjectivity and textual coherence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translating English sport new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and efficiency.%作为人类的一种认知模式,转喻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词、语法以及语篇等层面上,转喻都有所表征。

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体育新闻语篇中的英汉文本,阐述转喻在英语体育新闻语篇的翻译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研究表明,在翻译体育新闻语篇中的转喻现象时应充分考虑读者的主体地位和语篇连贯性因素,以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总页数】5页(P94-98)【作者】李淑康;李克【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山东烟台264005;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2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59【相关文献】1.照应衔接与英语体育新闻语篇翻译 [J], 孟蓓2.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英语体育新闻标题中的转喻翻译研究 [J], 袁议娟3.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英语体育新闻标题中的转喻翻译研究 [J], 袁议娟4.一词多义现象中认知隐喻与转喻思维的探析 [J], 彭艳虹5.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英语体育新闻标题中的转喻翻译研究 [J], 袁议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语政治新闻语篇中转喻的关联性研究

英语政治新闻语篇中转喻的关联性研究
第 4卷 第 8 期
21 02年 8月
当 代 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
Th o ya d P a t e o ne o a yEd c t n e r n rci fCo tmp r r u ai c o
V 1 . o .4 No 8
Au .2 1 g 02
英 语 政 治 新 闻语 篇 中 转 喻 的 关 联 性 研 究

的一 部 分 这 一 相 关 性 进 行 推 理 , 且 Mr b a 是 一 个 并 .A bs又 人 的名字 , 因此读者很 容易 推断 so l r hud 其实 是 以部分代 e 整体指人 的转喻 的使用情况 , 读者还 可以从 cl o d一词 的使 用看 出这个人 的态度是冷淡的 。同理例( ) ha 一词也 2 中 ed 可 以推断其指代政府首脑 这一概念 。因为 H a 人最 突 ed是 出最重要 的部 位 , 据 转 喻 的突 出性 原 则 , 根 我们 可 以用 ha ed指代人 。因此 ha s f lGeegpli at s ed l ree oic pre 最恰 o a ta l i 当的解释为希腊政党 的重要人物或首脑 。 马克思告诉我们经济 基础决定 上层建 筑 , 济能力 是 经 个 国家综合国力的首要标 志 , 治新 闻语 篇 中也 经常用 政 经济来指代 国家 , 如新 闻例 ( ) 3 所示 :

( ) h d e : We y o G e c , e e r g cn — 3 S ea d d ” e t ree w a s o o o a n y a tn e
my e a e t e w rds eg t ag s e o o .We h v n ,w h ol , ih h lr et c n my y a e ma y s t s esa d h v oso oe t .B t e h v u vv hs t e as t n a elt f p tn i a 1 a u a e t s r iet i w o

转喻的语用功能及对英语学习者的启示

转喻的语用功能及对英语学习者的启示
们 的思想和行为 。 认 知语 言学基 于概念之 间的普遍联 I
例2 :
He c h o s e a g u n i n s t e a d o f a c a p a n d g o wn .
该句 中 t h e g u n和 c p a a n d g o w n ( 大学方帽 和长
行。转喻表达 的用法唤起了一种生动鲜活 的意象 , 能 代替。 在语言表达中, 转喻的准确使用可使语言别致、 I
生动 、 形象, 突出事物 的特 征 ; 从认 知角度来分 析 , 转 { 发挥更大的感染力 和说 服力 ,取得 艺术 性 的表 达效
喻表达中指称对象的转换涉及认知域的转移, 而认知 J 果。 此处的转喻表达相比于直义表达具有“ 言近意远 ” 域的转移、变换往往能够提升言语接受者的视角, 使 { 的效 果 。
殊语 境下 ,医护人员最关 注 的并非病人 的姓 名 l
“ S m i t h ” , 相 比之下 , 转 喻表达式 m y h e a t r p a t i e n t ( 心 {
有的典型性的语用 功能 , 同时探讨各种功能对英语学 一 美学功能。 习者的启 示。


例3 :
T h e e n e my s o l d i e s r p u t ll a t o i f r e a n d s w o r d .

修辞功能

转喻 的修辞方 式是故意不 用需要说 明的人或 物 :
本例中用 f i r e a n d s w o r d转 指 d e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的本称, 而是借用与该人或物密切相关的事物名称来 I d e a t h 。突出了敌军穷 凶极恶 , 到处杀人放火 的滔天罪

英语新闻语篇中的语法隐喻探究

英语新闻语篇中的语法隐喻探究

244教研前沿英语新闻语篇中的语法隐喻探究曹 晨(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7)摘 要:根据韩礼德的观点,语言是用来表达他们的经验世界,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并创建一个文本。

根据这种语言的概念,韩礼德将语言的功能划分为概念、人际和文本的元功能。

英语新闻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段,通过它的隐喻来传达功能和意义,为读者和观众提供丰富的内涵及美感,从而为读者和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关键词:新闻;语篇;语法隐喻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8)06-0244-01一、语法隐喻的发展状况在1985年的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一书中,Halliday 系统地提出了功能语法理论,他对这一理论也作了许多解释。

在人们的现实世界中,三种元功能是语言的产物,并且他还解释了这三种元功能。

第一,概念功能。

概念功能可分为两类,即体验功能和逻辑功能。

第一个功能是关于语言的内容或思想,另一个功能是关于子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因此,概念功能与我们理解、表达和组织感知外部世界有关。

第二,人际功能。

人际功能是指使用语言来建立社会和个人的关系。

这个功能涉及我们使用语言来进入交流情境,扮演角色并进行话语的行为。

第三,文本功能。

语篇功能可以使语篇连贯相关,区别于随机罗列的句子与合理进行段落布局。

二、英语新闻语篇功能英语新闻有以下四个功能:信息传达功能、表达功能、娱乐功能、呼吁功能。

(一)信息传达功能语言的信息功能以外部环境为核心。

外部环境,指的是一个主题的事实而非语言,包括新闻报道的想法或理论。

英语新闻信息功能的发挥,有助于读者了解新闻事实和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包括新闻类型,新闻中提到的事件和新闻的主要情节。

因此,读者与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分享新闻内容。

(二)表达功能表达功能的核心是读者和作者的思想,他们是话语的发起者。

具有表达功能的语言通常具有自我表现性、创造性、具象性、主观性。

英语新闻标题中的隐喻及其传播功能

英语新闻标题中的隐喻及其传播功能

英语新闻标题中的隐喻及其传播功能摘要本文以China Daily(《中国日报》)为例,分析英语新闻标题制作中的隐喻现象,重点揭示了英语新闻标题中使用隐喻的特点及其功能。

关键词英语新闻标题隐喻传统的修辞学里,隐喻(metaphor)被定义为一种修辞格,多用于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当中,凸现主体与喻体间的相似性。

权威的《韦伯斯特新世界词典》(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认为,隐喻是“一种隐含着对比的修辞格,它通常的基本用法是,表述某一事物的词或短语被用来表述另外的一种事物”。

20世纪80年代初,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George&Johnson,Mark)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开辟了一条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隐喻的全新路径,他们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且是一种认知手段。

在莱考夫和约翰逊看来,隐喻是两个不同领域——源域(source domain)和目的域(target domain)——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领域之间的映射(mapping)和意象图示(image schema)来解释隐喻的意义生成和功能发挥。

换句话说,隐喻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概念之间的跨界搭配。

当谈起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事件时,隐喻的使用可以传达情绪感受,源域的经验被映射到目的域,可起到简化理解靶域特征的作用。

我国语言学家胡壮麟认为,隐喻是两个相关因素之间的比较,“允许人们以一种整体的方式进行交际。

通过张力情绪的激发,让人们感知符号之间的总体关系,给这些动态关系提供确切的意义,而不是对符号本身”。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人们往往参照已知的、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去认知或思考未知的、陌生的、抽象的概念,其中的关系不是直接表述出来,而是暗示出来的。

一、英语新闻标题中隐喻的使用特点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眼”。

从结构上看,标题是一篇新闻报道中和导语、主体相互倚重的主要成分;从功能上讲,标题浓缩新闻内容,体现着新闻的要义和记者的观点。

英语政治新闻语篇中转喻的关联性研究

英语政治新闻语篇中转喻的关联性研究

英语政治新闻语篇中转喻的关联性研究摘要:过去对于英语政治新闻语篇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其结构,意识形态,语篇功能这三方面。

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最佳关联性和相互认知环境两方面对新闻英语中转喻的运用进行研究,为新闻英语的研究提供不同的视角,同时也能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英语政治新闻语篇中的转喻现象。

关键词:新闻英语;关联理论;转喻英语政治新闻语篇是一种有关政治新闻的语篇,也是一种最常见的新闻语篇。

政治新闻主要以大众、简洁、时效、客观著称,但语篇中也常存在一些以甲事物代乙事物的情况。

Lakoff& Johnson认为,人们用一事物来指称另一相关事物就叫转喻[1]。

关联理论作为解释人类交际的一种有效理论对英语政治新闻语篇及其转喻的运用也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因此本文旨在从关联理论角度对英语政治新闻语篇中的转喻进行研究。

一最佳关联性与英语政治新闻语篇的转喻关联理论认为每一个明示交际行为都应设想其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2]。

所谓“最佳”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方面:(1)明示刺激具有足够关联性,值得听话人付出一定努力进行加工处理;(2)明示刺激与说话人的能力和偏爱相一致,因而最具关联性。

英语政治新闻作为一种人类交际活动,是现代人获取周围信息的重要途径,其语言具有大众、简洁、时效和客观等特性。

为了使更多的人理解其中复杂的政治厉害,语篇中存在大量以人们熟悉的简单事物代替陌生的复杂情况的例子,如下:Shoulder原意为肩膀,是人身体的一部分,但在例(1)中的shoulder不能理解为肩膀,cold shoulder也不是指the shoulder is cold,因为如果是这样,此新闻就没有多少报道的价值,并且这个人的肩到底冷不冷记者一般也是不知道的。

根据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性,记者的明示行为是其根据自己对读者的认知能力进行了一定假设和推测得出来的,具有足够关联性,于是读者可以根据shoulder是人身体的一部分这一相关性进行推理,并且Mr. Abbas又是一个人的名字,因此读者很容易推断shoulder其实是以部分代整体指人的转喻的使用情况,读者还可以从cold一词的使用看出这个人的态度是冷淡的。

转喻的语用功能及对英语学习者的启示

转喻的语用功能及对英语学习者的启示

转喻的语用功能及对英语学习者的启示作者:关家玲刘雯芳马杰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年第10期转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有力工具,是人类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根植于人的经验之中,受认知原则的制约,并且组织和构成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认知语言学基于概念之间的普遍联系揭示了转喻认知的特征,为意义的多样性提供了可以选择的基础。

同时,作为认知机制的转喻出现在特定的话语或语篇中,又是一种语用策略,具有丰富的语义和语用内涵,其理解和使用受语境因素的制约并产生相应的语用功能。

本文将着重探讨英语转喻所具有的典型性的语用功能,同时探讨各种功能对英语学习者的启示。

一、修辞功能转喻的修辞方式是故意不用需要说明的人或物的本称,而是借用与该人或物密切相关的事物名称来代替。

在语言表达中,转喻的准确使用可使语言别致、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的特征;从认知角度来分析,转喻表达中指称对象的转换涉及认知域的转移,而认知域的转移、变换往往能够提升言语接受者的视角,使其更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并能根据事物间的相关性更准确地理解其内涵。

这就是转喻在语言表达中所起到的修辞功能。

例1:Her purse would not allow her that luxury.此例中以purse转指the money in the purse。

该转喻用法能激起读者产生与所谈话题最为相关的联想,即由钱包联想到“钱包里的钱”。

这种语言表达式言简意赅而又形象生动,隐含了钱包里钱少的事实,与后者luxury(奢侈品)能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出了更强的语用效果和更大的语力。

例2:He chose a gun instead of a cap and gown.该句中the gun和cap and gown(大学方帽和长袍)转指career of a soldier和higher learning。

大学生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不断地丰富拓展自己的知识。

从隐喻角度探析名动转用的修辞效果--以cnn新闻语篇为例

从隐喻角度探析名动转用的修辞效果--以cnn新闻语篇为例

2015年第14卷第17期从隐喻角度探析名动转用的修辞效果以CNN新闻语篇为例Ѳ于婷婷ʌ内容摘要ɔ名词动词化现象在英语语篇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其对汉语的影响也日益显现㊂名动转化体现了语用学中 语言经济原则 和 效率原则 ,使文本达到了简洁有力㊁生动传神的修辞效果㊂本文以新闻语篇CNN为语料,从隐喻角度探析名动转化所体现的修辞效果,并从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其所达到的修辞效果的原因进行探析㊂ʌ关键词ɔ名动转用;语言经济原则;隐喻;修辞效果ʌ作者简介ɔ于婷婷(1990~),女,山东泰安人;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法㊀㊀近年来,现代英语中的名动转用名词转用现象呈现上升趋势,名动转类词越来越多,已成为转类法中构词力最为活跃的方法之一,而我们可以在各种不同语体中发现㊂名动转用为不同的语言环境创造了良好的修辞效果㊂究其原因,名动转用源于隐喻㊂朱永生(2006)指出名动转用不属于语法隐喻现象,但是本文发现,名词转化为动词亦体现了隐喻,正是语法隐喻才使得名动转用达到了简练㊁生动的修辞效果㊂新闻语篇往往短小精悍,名动转用在该类语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㊂本文将以CNN新闻语篇为语料,探讨名动转用的修辞效果,并进一步从隐喻的角度探讨其原因㊂一㊁文献综述国内外关于名动转用的研究很多,Jespersen(1942)对名动转用进行了历时性的研究,探究了从古代英语开始一直到其同时代人的文学作品,进而总结出名动转用的类型,并提出了 非名物化动词 (de-substantival verb)这一概念,Jes-persen的研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托㊂徐盛桓(2001)提出了 名动互含 假说,将名词㊁动词分别含有表动作㊁表事物的语义成份这一假说称为名动互含㊂他还指出:名动互含是名动转用的语义基础㊂周领顺(2001)总结了名动专用的类型,他指出名转动词实际上包含名转动词的活用词㊁兼类词㊁惯用词和非常态转性词㊂高芳(2002)讨论名动转用中的含意化问题,认为原生名词用作句子动词时,会衍生出动作义及其他一些附加义,这(些)就是含意㊂含意作为隐性表述内化于表达式中,同表达式的显性表述协同,共同达成相对完备的话语表达㊂原生名词衍生出动作义,在形式上表现为指称转化为陈述㊂这个过程要受常规关系的规范,而且离不开含意思维的运作㊂她进一步指出名动转用的本质是指称向陈述的转化,或者说在指称中寄寓了陈述的含意㊂朱永生(2006)探讨了名词化㊁动词化与语法隐喻的关系㊂名词化包括把特征看作事物,把评价看作事物㊂动词化包括把时间关系看作过程,连接关系看作过程等㊂他指出名动转用只是词汇层次的隐喻,而不是语法隐喻㊂笔者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名动转用也是语法隐喻的一种㊂二㊁概念阐述(一)名动转用㊂对于名词转动用的科学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仍有异议,如:名源动词(刘正光2000);名动转用(N-V shift徐盛桓2001);名转动词(noun-converted verb司显柱1996)等,本文采用徐盛桓的说法㊂黄任(1996)认为名动转用指的是一个属于名词范畴的词,不经过任何形态变化获得动词的句法特征,并衍生出相应的动作意义,成为一个新的动词㊂也就是说,原来的名词形式不变,但语义特征发生改变,在句子中形式同相应的动词变化一致㊂例如: (1)He bicycled off to the country.(bicycle N V went to the country by bike)(2)Martin planned to room with him this summer.(N room V live with him in a room).在第一个句子中,bicycle本来是名词自行车,但在句子当中动词化,承担了动词的功能㊂在第二个句子中,room本来也是名词房间的意思,但是在句子中被转类为动词,代替了live with,这些都是名动转类的用法㊂对于名动转用的分类,Quirk et al(1972)分析名词转化为动词以及该名词本身,把名动专用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put in/on N;二是give/provide with N;三是deprive of N;四是V with N as instrument;五是be/act as N with respect to;六是make/change...into N;七是send/go by N等(N表示名词)㊂2015年第14卷第17期(二)隐喻及其修辞效果㊂传统修辞学将隐喻认定为一种修辞现象,从广义上讲,它就称作 比喻 ,指两种事物在某方面具有相似性,我们就用它来代替另一种事物,来增加语言的趣味性或者提高文章的美感㊂从狭义上讲归类于 暗喻 ,是比喻中的一种类型㊂因此隐喻(metaphor)无论是作为比喻还是作为暗语,它在语言学以及修辞效果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㊂下面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1)The audience came in like a flood.(2)The audience flooded into the theater.例句(1)是明喻,虽然生动表现了观众的人数之多,但与例句(2)比起来要逊色的多,后者更加含蓄㊁有力㊂近年来对隐喻的研究已远远超出传统修辞学的范畴, Halliday提出语法隐喻对传统的隐喻进行了极大的补充㊂Halliday(2000)将语法隐喻划分为人际隐喻和概念隐喻㊂Halliday(1989)认为在leave a kiss within the cup中kiss是隐喻的用法,因为kiss本身是动词,在这句话中却用作名词,这属于隐喻的范畴㊂因此笔者认为,名词用做动词也属于隐喻的用法㊂隐喻的修辞效果主要包括:能使事物描写更生动形象,将抽象的语言用隐喻的例子来解说,从而语言变得浅显易懂㊂暗喻具有含蓄的修辞效果可以使文章显得更加简洁㊁老练㊂例如:(3)A great number of people came into this theater.与例句(2)比起来,例句(3)是一致式,前者是非一致式㊂所谓一致式(congruent),也就是常规的语法:用名词来表示过程的参与者(participant),用动词来体现过程本身(process),形容词表示事物特征(quality),副词或介词词组表示环境意义(circumstances),连词体现逻辑关系等方式㊂非一致式(non-congruent)Halliday(1985)指出语法隐喻这一概念,也就是动词㊁形容词㊁介词等转化为名词;介词,连词转化为动词等㊂例句(2)用flood代替a great number of people更加简洁㊁形象,句子读起来也更加琅琅上口,文章的文采也随之提升,这就是语法隐喻产生的效果㊂三㊁名动转用的语用原则名动转用在实际生活以及写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㊂动词化更加生动形象地传达语义,该类词语发挥着双重作用,既发挥了名词参与者的功能,又发挥了动词本身的过程功能㊂这样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名动专用在提高表达效率上得到了大大的体现,我们将其总结为经济原则和效率原则㊂请看下面的句子:(1a)I was sandwiched between two very fat men on the bus.(1b)Two fat men crushed me on the bus.公交车上,两个胖子把我挤住了㊂(2a)The boy thanksgivinged with his girl friend.(2b)The boy spent Thanksgiving with his girl friend.这男孩和他的女朋友一起过感恩节㊂(3a)Napoleon was Waterlooed in1813.(3b)Napoleon was defeated in1813.拿破仑1813年遭到惨败㊂(4a)He Parised in a747.(4b)He went to Paris by the plane747.他乘747去的巴黎㊂上述例句是名词动用的典例,a与b表达的意思大同小异,但是a句所呈现给读者的感觉和修辞效果却大不一样㊂原因很简单,a句下划线部分既具意象性,又含有动作义;而b句却是直陈其事,传达信息谈不上绘声绘色的修辞效果㊂很明显,含有名动转用的句子的修辞效果更好㊂四㊁名动转用与新闻报道新闻报刊的英语词汇不断涌现新的词汇,主要是与当代科技以及人们的生活节奏有关系㊂本文之所以选择该类语篇在语言要求上比较高,在名动转用方面尤为突出㊂新闻用语的特点是:真实准确㊁简洁凝练㊁大众通俗㊂而名动转用在新闻语篇得到很好的体现,使新闻语篇具有简洁㊁直接㊁生动的效果㊂张传彪(2006)认为它体现语言的经济原则和效率原则,并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语义㊂下面来看一下具体的应用实例和分析:(1)Hillary Clinton About to Be Watergated(=investiga-ted). 希拉里㊃克林顿将接受调查 (杨永林,2008)㊂这是一则新闻的题目,watergate原为名词,意义为:水门,水门事件;在这里作动词意思为: 调查 ㊂名动转用的一个效果是:既保留了名词的参与者功能,又添加了动词的过程功能㊂watergate经过动词化后,以具体代抽象,增加了描述性和过程化意味㊂相比investigated,watergated对于读者来说更具直观性,使该则新闻更具有吸引力㊂(2)Session moderator Lisbet Sunshine,the director of Gov-ernment and Community Relations at 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zeroed in on innovation advancements,changing financial models and shifting student-consumer demographics(=achieve nothing)(From CNN).zero本是名词,但在此句中暂时动词化,意思是毫无所成㊂zero更具体形象,读者可以联想到毫无成就,零㊂与a-chieve nothing来比,zeroed对读者来说更具有冲击力,更简短㊁有力㊂(3)Chris Christie,who will ceremonially sign a New Jersey version of the DREAM Act this week,must face if he decides to seek the Republican presidential nomination in2016(=con-front)(From CNN).Chris Christie本周将正式签署新泽西 梦想行动 ,他会面对自己是否决定寻求2016年共和党的总提名㊂face在此句中用作动词 面对 ,属于人体器官的名动转用,给人以一种问题迎面扑来之感,用作动词使该句内涵丰富,语义增值2015年第14卷第17期明显,极易激活读者的心理认知图示,confront则没有这种效果㊂(4)But it s unusual for the government to weed out weak-performing players and hinder their continuation(=eliminate) (from CNN).但是,政府除去收益差的企业并抑制其发展这是不正常的㊂名词weed是杂草的意思,在本句中做动词 除去 ,激活了读者心理认知图示,杂草应该被剔除,使读者更直接地联想效益差的企业是杂草,应该被去除,很好地体现了 语言经济原则 ,而eliminate则没有这种效果㊂(5)The Mayor tried to Richard Nixon the tape of the meet-ing(=erase).市长尽力抹掉会议的录音记录㊂在该句中,人名Richard Nixon动词化㊂读者通过联想Nixon这个人物形象可以联想到其政客身份,因此Richard Nixon用作动词比使用erase更加形象㊁生动㊂读者对Nixon有着较大的兴趣,将此人名动词化,题目更加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达到了新闻的目的㊂(6)They are being taught how to brainstorm their way to conclusions concerning subjects ranging from world affairs to spe-cific engineering problems(=use one s head).他们正在学习如何把个人的智慧集中起来去解决各种问题,其中包括世界大事和专门的工程技术问题㊂brainstorm (集思广益,头脑风暴)作动词(动脑筋㊁集体讨论)用后,其语义便从 抽象的概念 行为变成了 具体 的行为过程或行为状态描述㊂另外,复合名词有时也被动词化使用,多用于口语和报刊文章中,其特点是富有生气,灵活简便,带有诙谐幽默色彩,使句子的结构更为精练㊂如:So far I have press-shown 18films.迄今为止我向报界预映了十八部影片㊂五㊁名动转用的隐喻原因探析对于名动转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语义和语法方面,系统功能语言学上这一现象归类为:语法隐喻㊂传统的英语的视角是从上而下的,词语不同,意义相同;语法隐喻是从下而上的,词语相同,但表达的意义不同㊂名词转化为动词以后,具有了双重语义功能:一是保留了名词的指称功能,二是兼具动词的过程表达功能㊂名词具有指称功能,确指某种东西,在指称事物时,人们通常会联想到某一具体的物体,也就是意象(image),此意象能帮助读者在脑海中形成基本的认知,这就为隐喻的产生打下了基础㊂而动词描述外部世界的存在和运动,既具有抽象意义,同时也兼具动词的含义㊂抽象是因为它表达了与外部世界的某种关联,具体是因为它描述生命体的某个具体的可视的动作或者生命活动现状㊂名动转用的很多词语正是具有这一特点,本文在显得生动传神,读者在脑海中激发起意向图示㊂如:He foxed me with a diffi-cult trouble.fox本身是名词狐狸的意思,在句中担任了过程动词的功能,看到该词语,读者首先在脑海中激起的是狐狸的意象,随后引申到其代表的 狡猾㊁诡计多端 的性格特点,然后才是其动词化后的引伸义:问题棘手或者难以理解后解决㊂此种表达要比:He troubled me with a difficult problem.简洁形象得多,这便是名动转用修辞效果㊂此外,张传彪(2005)指出:英语名词动词化的语义增值,除了增加原名词所没有的描述性和过程化动作意味之外,更主要的还在于它能激发读者存储在大脑中的记忆联想㊂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意象图示理论指出语言信息是以意象的形式储存于记忆之中㊂名动转用的最大特点在于名词能激发起读者储存在大脑中原有的意象图示,进而在句子中体会其表达的物质过程的具体行为和事件含义,达到了省力经济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文本显得栩栩如生,这就是名动专用修辞效产生的原因㊂六㊁结语本文对名动转用进行了历时的研究,并对其修辞效果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名动转用可使语言更加简洁㊁生动,不仅仅在文学作品,而且在新闻㊁教学㊁词典编撰及翻译方面都有极大的贡献㊂名词的动词化现象既是达到特定修辞效果的需要,也是适应语言学中的 经济原则 和 效率原则 语用效果的需要㊂本文还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名动转用现象,发现这是名动专用也是语法隐喻的一个重要形式,语法隐喻使词汇兼有双重功能,从而使语言更加简洁生动㊂从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示理论来看,名词具有的意象图示有助于人在脑海中形成基本的认知,从而激发起人们记忆中的动作图像,达到生动传神的修辞效果,这对今后的写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㊂ʌ参考文献ɔ[1]黄任.英语修辞与写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2]高芳.名动转用与含意[J].外语教学,2002[3]阚哲华,姜孟.名源动词与翻译[J].中国翻译,2005[4]徐盛桓.名动转用的语义基础[J].外国语,2001[5]赵爱萍.网络新名词为主的名动转用探析[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张彩霞.名-动转类构词法在英语词汇发展中的作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张传彪.论名词动词化与 语言经济原则 [J].中国科技翻译,2006[8]杨永林.千门万门,同出一门 从美国 水门事件 看文化 模因 现象[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9]周领顺.名转动词再研究[J].外语学刊,2001[10]朱永生.名词化㊁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从顺应论角度分析英语新闻中的转喻

从顺应论角度分析英语新闻中的转喻

从顺应论角度分析英语新闻中的转喻摘要:转喻作为一种语言手段被广泛的运用于新闻中。

本文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将英语新闻中的转喻进行了研究。

顺应论强调语言的使用就是选择的过程。

表明了转喻在英语新闻中的运用是经过慎重的选择的,并非任意的。

最后作者从非交际语境视角分析了转喻在英语新闻中是如何顺应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质世界的。

关键词:转喻,顺应论,英语新闻1.概念转喻转喻被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是一种语言手段,它源于希腊的单词“metontmia”。

传统语言学家认为转喻就是用一个单词或一个词组来代替另一个单词或词组。

但是它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

比如:代替的这个单词和被代替的这个单词必须有一定概念上的联系。

dirven &verspoor提出一些典型的代替转喻。

用地点来代替人、用人来代替人名、用作者来代替他的出版物、用容器来代替容纳的东西等等。

lakoff &johnson在他们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大篇幅的解释了隐喻顺便提及了转喻。

他们认为转喻允许我们根据与其相关的单词概念化这个单词。

所以他们所提到的转喻不用于传统修辞学中的转喻。

他们认为转喻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单词替换,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说话方式以及理解方式。

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认知语言学家认识到转喻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从转喻理论框架中,radden & kovecsees对转喻提出三个假设。

第一个假设为转喻是一种概念现象。

第二个假设为转喻是一个认知过程。

第三个假设为转喻在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式中运作。

lakoff认为理想化认知模式是一种框架,一种可被选择的模式,与域名相似。

转喻的运作机制就是在理想化认知模式中,一个相对凸显的概念实体通过思维通向不太凸显的目标实体。

2.顺应论比利时语用学家索绪尔在他的著作《语用学新解》中用一种新的视野来理解语用学。

他提出一个新的语用学理论-顺应论,并且促进了语用学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发展。

顺应论认为,语言就是一种选择的过程。

转喻视角下的英语语篇连贯研究

转喻视角下的英语语篇连贯研究
一 一
接》 17 ) ( 96 一书中他们提出 了英 语语篇 连贯 中的五种衔 接手段 , 即指称 、 替代 、 略 、 省 连接 、 汇衔接等 , 词 标志着衔 接理论的创立 。之后 , 国内外众多学者如 H ldy H sn a i & aa 、 la Wi o sn N. .E ki 、 壮麟 、 d wo 、 E n v t胡 d s 张德禄 、 廖美珍等 均对 语篇 的衔接与连贯做 了深入 系统 的研究 , 努力 探寻促 进 语篇连贯 的衔 接手段。其中 , 国内学 者胡壮麟在 19 94年 出版 的《 篇的衔接 与连贯》 书中, 出语篇衔接 和连 语 一 提 贯 的多层次 的思想 , 进一步扩 大了衔接 的范围 : 1 把及 () 物性结构关系作为一种衔接手段 , 同时附加 了同构关 系 ; () 2 把语调语音模式纳入衔接 范围 ;3 把语篇结构 作为 () 种衔接手段 ;4 提 出了语 篇连贯 涉及多层 次的观点 , () 认为社会符号层对语篇连贯起重要作用。张德禄 ( 00 20 , 20 ) 04 在其研究中又先后提出 了( ) 类衔接机 制概念 , 1跨 () 2 外指衔接概念 ,3 隐性衔接机制 的概念 ,4 多元意 () ()
第 1 1卷
第 3期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0UR NAL OF JXIUNI t VER r Y Sr
Vo . l No 3 1 I . Ma . 0 1 r2 1
21 0 1年 3月
文章 编 号 :62— 7 8 2 1 ) 3— 0 4— 17 65 (0 10 0 究
曾 倩
摘 要: 在传统修辞 学研 究中, 转喻通 常被 看作是一种辞格 。转喻研 究的认 知转 向不仅使 我们对转喻 的 理解上升 到 了一个新的高度 , 更为传统的语言研 究提供 了一 个崭新 的视 角, 同隐喻 一样 , 转喻从 传统的词格 提升 为人 类赖 以生存 的基本认知过程 , 它既是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 , 同时在语言 的运 用过程 中又起 着 重要 的衔接作 用。在 实现语篇连贯 的众 多机制 中, 转喻是 一种重要 的深层 或隐性衔接 手段 , 它在语 篇层 面上 制约 着语 言运 用的深层 次连贯性 。

转喻在新闻语篇的语义表征及语用功能

转喻在新闻语篇的语义表征及语用功能

第5期2010年5月当代外语研究No.5 Ma y2010转喻在新闻语篇的语义表征及语用功能朱东华(广东肇庆学院,肇庆,526061)摘要:转喻在人类语言创造的过程和人类交际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基于转喻的最佳关联原则,本研究从认知语用角度分析转喻在新闻语篇中的语义表征及语用功能。

归纳了新闻语篇中转喻语义表征的两种类型:旧词新意和新词创造,从而佐证了转喻思维在人类认知结构中比隐喻更具本源性的观点。

同时分析了转喻在新闻语篇中的四种语用功能:政治功能、经济省力功能、人际功能和修辞功能,为转喻识解提供了一种推理途径。

关键词:转喻,新闻语篇,语义表征,语用功能[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21(2010)050051051.引言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研究者们越来越认识到转喻同隐喻一样,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作者简介:朱东华,广东省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语篇分析和英语教学。

电子邮箱:z dhz r @本研究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英汉词汇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编号:08GK0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种有力的认知机制和思维方式。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转喻研究的不断深入,认知语言学家在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发现,转喻在一定程度上比隐喻更具本源性(Koch1999:139)。

基于此点认识,我们认为有必要进行转喻研究,以期进一步识解转喻机制。

目前,国内的转喻研究基本是从理论介绍、专题研究和应用研究三个方面进行,这些研究涉及了转喻的类型、认知理据、生成机制、构词特点、语用功能of complement izers from verba dicendi in Sinitic languages[J].Linguistic Typ ology(12):4598.Comrie,Ber nar nguage Univer sa ls and Ling uistic Typology[M].2n d Edition.Chicago:U niversit y of Chicago P ress.Dixon,R.M.W.1997.The Rise a nd F al l of La ngua ges [M].Cambridge:Cambr idge Univer sity Press.Dryer,Matthew.S.1991.SVO languages and the OV:VO typology[J].J our nal of Ling uistics(27):443482. Dryer,Matthew.S.1992.The Greenbergian word or der corr elations[J].La ngua ge(68):81138.Dryer,Matthew.S.2003.Wor d order in Sino Tibetan languages from a typ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per spective[A].In Gr aham T hur good&Randy LaPolla(eds.).Sino Tibetan La ngua ges[C].Richmond:Curzon Pr ess:4355.Dryer,Matthew.S.2005a.Relat ionship between t he or der of object and ver b and the or der of adposition and noun phr ase[A].In Ma rtin Haspelmath,Matthew S.Dryer, David Gil,&Ber nar d Comr ie(eds.).Worl d Atla s of Languag e Str uctur es[C].Oxford Univer sity Pr ess: 386389.Dryer,Matthew.S.2005b.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 der of object and verb and the order of relative clause and noun[A].In Mar tin H aspelmath,Matthew S.Dryer,D G,&B()W fL S[],Oxf U y333D y,M S5Rf j f j[A].In M artin H aspelmath,Matthew S.Dr yer,DavidGil,and Bernard Comrie.W or ld Atlas of La ngua ge Str uctur es[C].Oxford Univer sity P ress:394397. Dryer,Mat thew.S.2007.Wor d Or der[A].In T imothy Shopen(ed.).Clause S tructur e,La ngua ge Typology and Syntactic Descr iption[C].Cambridge Univer sity Press:61131.Greenber g,Joseph H.1963.Some universals of grammar with part icular r eference to the order of meaningful elements[A].In Joseph Gr eenberg(ed.).Univer sals o f Language[C].Cambridge,Mass:MIT Press:73113.H aspelmath,Mart in,Matthew S.Dryer,David Gil&Bernard Comrie(eds.).2008.The W or ld Atla s ofLanguage Str uctur es Onl ine[C].Munich:Max P lanck Digital Libr ary.R osenbach,Anette.2008.Animacy and grammatical variation:F indings fr om English genit ive var iation[J].Lingua(118):151171.Sun,Chao F en,&T.Giv n1985.On the so called SOV word order in Mandarin Chinese[J].La ngua ge(61): 329351.李金满.2006.话题跟主语和题语[J].现代外语(3):239247。

英语新闻中的隐喻及翻译研究

英语新闻中的隐喻及翻译研究

英语新闻中的隐喻及翻译研究近年来,英语新闻中的隐喻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在英语新闻中,隐喻是一种充满着色彩和情感的语言表达方式,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往往非常丰富和深刻,跨越了语言的界限和文化的差异。

本文旨在对英语新闻中的隐喻及翻译研究进行浅谈。

一、英语新闻中的隐喻隐喻是一种将两个或更多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启示或暗示某种事物的本质或特点。

英语新闻中的隐喻往往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内涵。

通过隐喻的使用,英语新闻可以更好地传达某种事件或现象的真正含义和价值,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1.生命如此脆弱在英语新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关于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的报道。

这些报道中往往会使用到一些比喻和隐喻,以表达灾难的严重性和破坏力。

比如,“地震如天崩地裂,以毁灭性的力量威胁着整个地球。

”这句话中,地震被喻为天崩地裂,强调了地震对地球的威胁和破坏力。

2.强调合作者重要性除了灾难事件,英语新闻中还经常出现一些关于社会舆论、政治事件和环保等方面的报道。

在这些报道中,隐喻通常被用来强调某种行为,例如合作者的重要性。

比如,“只有抱团取暖,才能克服眼前的难关。

”这个隐喻意味着在某些困难的场合,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能够克服这些困难。

3.描述比较的场面此外,在英语新闻中,隐喻也经常被用来来描述一些类比的场面,比如,“生命单薄如蛛丝,爆发力量如狼牙棒却寻不到愿望深处”这句话充分地描述我们人类的无力,还有生命脆弱的一面。

读完这句话,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感受生命的可贵。

二、隐喻翻译研究隐喻的翻译是一个艰巨的工作。

在英语到中文的翻译过程中,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很多隐喻无法一一找到中文的对应词。

这需要翻译者用心去理解原文的隐喻含义,然后用适当的中文表达方式来传达它的精神蕴含和价值。

在隐喻翻译中,首先要理解原text所蕴含的隐喻含义,然后通过合理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将其翻译成中文。

一些较为常见的翻译方式包括直译、比喻、转换和解释等。

从英语阅读理解看转喻的重要性

从英语阅读理解看转喻的重要性

从英语阅读理解看转喻的重要性转喻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通过比喻的方式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联系,从而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英语阅读理解中,转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讨论转喻的重要性。

转喻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很多时候,抽象概念(如爱、友谊、自由等)往往难以直接理解和描述。

通过转喻,可以将这些抽象概念与读者熟悉的具体形象进行联系,从而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这些抽象概念。

在一篇文章中,作者可以说:“家庭是一个温暖的避风港”,通过将家庭与温暖的避风港进行比喻,读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与安全。

转喻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生动性。

通过转喻,可以为写作增添各种色彩和形象,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生动性。

在一篇描述春天的文章中,作者可以说:“春天是大自然的画笔,用鲜花和新绿给世界涂上一幅美丽的画卷。

”通过将春天与画笔和画卷进行比喻,读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多彩。

转喻还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通过转喻,作者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与读者熟悉的事物或概念进行联系,从而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中,作者可以说:“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应该像照顾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好她。

”通过将大自然与母亲进行比喻,作者希望读者能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就像照顾母亲一样去爱护大自然。

转喻还可以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

通过转喻,可以为读者带来一种新鲜和有趣的感受,使阅读更加有趣和愉悦。

在一篇关于音乐的文章中,作者可以说:“音乐是灵魂的语言,可以抚慰人心,疗愈人的情感。

”通过将音乐与灵魂的语言进行比喻,读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魅力。

转喻在英语阅读理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生动性,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同时也能够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

我们在学习英语阅读理解时,应该重视转喻的运用,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从顺应论角度分析英语新闻中的转喻的开题报告

从顺应论角度分析英语新闻中的转喻的开题报告

从顺应论角度分析英语新闻中的转喻的开题报告【摘要】转喻是英语新闻中经常出现的修辞手法,随着时代变革和交流深入,转喻已成为英语新闻中的常态。

本文从顺应论角度对英语新闻中的转喻进行分析,旨在探求转喻在英语新闻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转喻;顺应论;英语新闻一、引言英语新闻中转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其通过将一个语言域中的熟悉事物引进到另一个语言域中,用以表达出一定的含义和趣味性,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阅读感受。

转喻凭借其生动有趣的表现方式和深刻的内涵逐渐成为英语新闻中的常态。

本文旨在从顺应论的角度分析英语新闻中转喻的作用和意义。

二、转喻的定义转喻是指将某一语言域中的一个熟悉的概念或事物引入到另一个语言域中去,使其更具有表现力和生动性,并借助不同语言域的表达手法,呈现出新的意义。

转喻在英语新闻中的运用为其增添了许多色彩。

三、顺应论的基本概念顺应论是英美新批评者洛登斯(H. Lods)和飞亚巴(F. Feiyabe)等人提出的一种文体批评理论,它认为文学创作的核心在于作者为读者所期望的清晰、真实、有趣、感触和有用等方面,因此作者必须对受众有所顾虑,在文学创作过程中配合受众的理解和需求。

四、英语新闻中转喻的顺应特征分析1.提高可读性英语新闻的写作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考虑读者的感受和需求,增加转喻的表达方式,可以使新闻更加生动有趣,并且能够照顾不同层次的读者的阅读需求。

2.促进对新闻主题的理解转喻能够提供一种生动的方式去表现新闻主题,从而使读者更容易掌握新闻主题,这有利于新闻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3.表现作者思想观点英语新闻中的转喻多运用在对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报道中。

转喻不仅提升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思想观点,使读者更加容易接受新闻的内容。

五、总结英语新闻中的转喻是一种生动有趣的修辞手法,其作用不仅在于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同时也在于表现出作者的思想观点,并促进读者对新闻主题的理解。

因此,在英语新闻的写作中,合理地运用转喻是提升新闻质量和阅读体验的必要手段。

转喻及其在新闻英语中的语用功能研究

转喻及其在新闻英语中的语用功能研究

转喻及其在新闻英语中的语用功能研究
范瑄瑄
【期刊名称】《怀化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7)010
【摘要】转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之一,人们把一个概念实体或载体在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中向另一个概念实体或目标提供心理可及.从语用功能的角度,转喻可以分为指称转喻、谓词转喻和言外转喻.在构建新闻英语语篇的过程中,新闻记者为了彰显其客观中立的职业态度而经常使用转喻.新闻英语中的转喻具有丰富的语用内涵,可以实现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境功能和文化功能等多种语用功能.【总页数】4页(P109-112)
【作者】范瑄瑄
【作者单位】南通职业大学国际合作教育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9
【相关文献】
1.转喻在报刊英语中的语义表征和语用功能 [J], 张巧英
2.新闻英语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 [J], 赵琳琳
3.灾难新闻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探讨 [J],
4.转喻的语用功能及其在翻译中的再现 [J], 关家玲;吴金玉;张翠娟
5.灾难新闻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探讨 [J], 刘晓春[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英语阅读理解看转喻的重要性

从英语阅读理解看转喻的重要性

从英语阅读理解看转喻的重要性转喻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用来通过比喻手法来传递一个观点或给予读者一个新的理解。

在英语阅读理解中,转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因为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转喻可以提供一个更直观的形象来描述抽象的概念。

抽象的概念往往难以直接理解和表达,但通过转喻,可以将它们与读者熟悉的事物相类比,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当作者想要描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时,可以使用类似于“经济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花园”的转喻,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景象。

转喻可以通过与读者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得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作者表达的观点。

读者往往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与自己有关联的事物和经验。

通过将作者要表达的观点与读者熟悉的事物相联系,转喻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当作者想要探讨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时,可以使用类似于“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必须保护它”的转喻,让读者能够更容易接受并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转喻还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通过使用生动而有趣的比喻,读者会对文章产生更强的兴趣,从而更愿意去阅读和理解。

这对于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和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

当作者想要描述一个人的懒惰时,可以使用类似于“他动作迟缓得就像一只嗜睡的猫”的转喻,让读者感到趣味并形象地理解这个人的懒散状态。

转喻在英语阅读理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提供一个直观的形象来描述抽象的概念,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通过将作者要表达的观点与读者熟悉的事物相联系,转喻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转喻还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和效率。

对于英语阅读理解来说,理解和运用转喻是非常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第11期Vol.33 No. 11兰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LAN ZH OU INSTITU TEOF EDUCATION2017年11月Nov. 2017英语新闻篇章中转喻的语用功能研究曾芝兰(湖南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益阳413000)[摘要]转喻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为语言的输出和理解提供了信息通道。

本研究以新闻报道 作为研究栽体,首先从修辞、认知语言学、语用学三个角度对转喻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分析英语新闻语言中的各 类转喻现象,进而从经济性原则和修辞效果方面探讨新闻语言中转喻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转喻;经济性;修辞;语用[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23(2017)11~0138-02 [收稿日期]2017 -08 -23―、引言转喻在过去一直被人们视为语言层面上的修辞 格。

在语言交际中,人们用一事物的名称替代另一种 与之相关的事物的名称,两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为转 喻的生成提供了可能性。

发生转喻关系的是人或事 物的名称,如“五角大楼”在新闻报道、官方发言甚至 是日常生活中间接用于指称美国国防部、美国军事当 局,它已不仅仅表示这座建筑本身。

新闻篇章是以现实中新近发生或发现的客观事 实为对象,以事件发展的动态为主要内容,因此,不同 于散文、诗歌、小说等想象性文本,新闻内容具有事实 性、真实性和新鲜性的特点,新闻语言也较为客观、确 切,简练、通俗。

同时,新闻还担负着信息传播、舆论 导向、广告宣传、服务经济等社会功能。

在新闻篇章 中,作者会巧妙地使用各种修辞,有助于清楚表达客 观事实及传递作者意图。

本文以《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英国广播电视公司(BBC)、中国日报(Chi­na D aily)部分语料为例,以分析篇章中 出现的转喻现 象为切入点,探讨转喻和语用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转喻的概念在传统研究中,作为隐喻的附属品,转喻研究并 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人们多从修辞学角度研究,认 为转喻是在两事物之间的替代与被替代关系,两事物 具有邻近性。

而传统汉语语言研究则直接将转喻称 为借代。

20世纪50年代,著名语言诗学家罗曼雅各布森 (Rom an Jackobson)跳出传统修辞学研究范围,借助失 语症的实证研究,发现了隐喻与相似性、转喻与邻近 性之间的关系。

雅各布森认为隐喻属于语言的选择 轴,转喻属于关系轴,两者实际上基于相互对立原则 基础上的两种不同形态。

[1隐喻与转喻是语言运作的 两个重要原则,是人类一切文化符号运作机制的两种最基本的模式。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认知语 言学家将转喻看成一种心理机制,而这一机制是概念 形成的基础。

Lackff将转喻称为“理想化认知模式”(ICM),转喻在ICM内运行。

[2]“在认知过程中,一个 概念实体或载体为同一 ICM内的另一概念实体或目 标提供心理可及”[]Langacker认为转喻是参照点现 象,由中心的或凸显的事物作为参照点唤起不是特别 凸显的事物。

[4]从语用学角度,人们从转喻的语境依赖性,言语 行为理论、关联理论等方面对转喻进行了研究。

语境 依赖性包括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它们都对转喻的 生成和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

言语行为理论学者提 出了“事态场境”理论,言语行为包括在其中,是一种 特殊的事态场境。

一个事态场境主要包含“事态前”“事态核心”“事态后”几个部分,它们构建了转喻式 的言语行为,也是听者、读者理解语言的方式。

关联 理论认为转喻的话语命题包含解释性成分,听者、读 者把解释性内容分解成清楚的特征,获得语言所要传 达的意义。

三、英语新闻语言中的转喻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其语言具有自 身特色:通俗、简练、时新、准确。

新闻通常报道的是 人们普遍关心的事实,具有群众性,为了吸引更多读 者,新闻作者也会在报道中也会用创造性地使用语 言,以激发读者对信息的关注和理解。

转喻在新闻报 道中的使用有指称转喻、谓词转喻。

(一)指称转喻指称转喻是用一概念代替另一概念,如在英语新 闻中,人们会用“Beijing”来代表中国,“W hite House”来表示美国政府。

这类指称转喻在新闻中经常出现,它简洁明了,也不会造成读者理解障碍,因为人们思[基金项目]2015年湖南省益阳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新闻报道语码转换研究”项目编号:2015Y S16) [作者简介]曾芝兰(1980 -),女,湖南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语义学与认知语言学研究。

第11期曾芝兰:英语新闻篇章中转喻的语用功能研究139维中已经存在替代者与被替代者之间的转喻思维。

例 1.Here is our suggestion,which steals ideas from both left and right to tackle inequality in three w ays th at do not harm growth.(The Economists, 2012 -10 - 17)例1中,形容词left和right代替所形容的概念事 物left- wing和right- wing。

这种转喻体现了特征与 实体的替代关系,在这一范畴中,“左”和“右”是凸显 特征,范畴、个体、特征三者之间存在的内在转喻机制 使语言在简洁的同时,也凸显了事物的主要特征。

(二)谓词转喻谓词转喻是发生谓语层面上陈述之间的指代转 换,即转喻可用于一个命题的谓语。

例 2.Uber had to stop offering passengers self - driving cars in S an Francisco.(BBC News,2016 -12 - 15)例 3.Golden S tate W arriors w as able to set the new record.(China Daily,2016-4-16)例2中,优步“不得不停止供应”无人驾驶汽车,实际上唤起了“已经停止供应”的事件。

因此,潜在事 件转喻地与真实发生的事件相联系,事件被概念化理 想化认知模型(ICM)。

3例3中,金州勇士完成任务 的能力被作为谓语,表达出任务完成的现实,这种“谓 词转喻”是“潜在性与现实性”转喻模式。

四、新闻报道中的转喻语用功能转喻,语言形式上的一种修辞,人类思维和认知 的一种方式,这种转喻模式还可以生成话语与语用之 间的联系。

新闻报章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 众之间的一种媒介,而信息传播者也希望借助语言这 一信息载体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达到预期效果。

通 过分析英语新闻篇章中出现的转喻现象,可以发现转 喻在新闻篇章中的语用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经济化功能经济原则,也就是省力原则,是语言使用的基本 原理,在交际中,将心智和身体活动降到最低程度是 人类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先天选择。

为遵循着省力原 则,人们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最大的交际信息量,减少 听者、读者的信息加工负担。

例 4.a.Iran is going to reach an agreem ent w ith three EU members.b.C an Iran go around Turkey to reach Europe?c.Iran has not responded to requests to suspend its nuclear program.d.Iran has a history of aircraft accidents.在例4中,a句的Iran指的是一个机构中的具体 的人,因为机构是非生命体,不能进行签署合同这一行为。

b句是一个新闻标题,新闻内容讲伊朗和土耳 其近年来存在的边境摩擦问题以及近期土耳其恶化 的安全问题促使伊朗寻找其它通往欧洲的交通道路。

根据上下文语境,可以推断出b句中的Iran是欲前往 欧洲的伊朗人。

c句中Iran指伊朗政府官方外交发 言人。

d句中的Iran则指伊朗这个国家。

例4中的四个句子,“Iran”有着不同的含义,但是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却没有阅读障碍,这是因为在语言 交际受经济化原则和关联度支配。

经济化原则要求 信息传播者尽可能简捷地传递信息,在交际过程中追 求最佳关联。

借用最小的加工处理能获得最大的语 境效果,就达到了最佳关联。

事物的某一部分可以与 事物中其它部分转喻地发生代表或指向关系,这种认 知机制可以帮助人们进行相关联的语用推理。

[5]因此,在新闻篇章中,转喻的运用遵循了语言经济性原 则,使语言简练达意。

(二)修辞功能在转喻这一概念提出之后的数百年时间里,转喻 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修辞。

同其它修辞方式一样,在新 闻语言中使用转喻也可以达到风趣、幽默、劝说等修舌辛效果。

如 “have a good eye/ear for”“w ith a good head on one’s shoulders”,这类部分代整体的转喻在 英语新闻语言中并不罕见。

每个部分都可以表达整 体,但是具体选择哪个部分则取决于关注点。

结合关 联理论,读者在遇到此类表达时,为理解作者真正信 息意图的隐含信息,需要投入更多的认知努力,而付 出的努力越多,得到相应的回报也就越多。

在信息提 取过程中,暗含的相关语境越清晰,使用转喻达到的 修辞效果就明显。

语言是人类认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转喻作为人 类不可或缺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为语言的输出和 理解提供了信息通道。

新闻报道又是人们获取信息 的重要途径,读者众多。

因此,本研究以新闻报道作 为研究载体,从修辞、认知语言学、语用学三个角度对 转喻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分析英语新闻语言中 的各类转喻现象,进而从经济性原则和修辞效果方面 探讨新闻语言中转喻的语用功能,以期进一步丰富转 喻认知和语用之间关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1] J a k ob so n,R.& H alle,M.F u n d a m e n ta ls of L a n g u a g e[M].B erlin/N ew Y ork:M o u to n d e G ru y te r,!?![2] L a k o ff G,J o h n s o n M.P h ilo so p h y in th e F lesh:T h e E m b o d ie d M in d a n d I t s C h a lle n g e t o W e s te rn T h o u g h t[M].N e w York:B a s ic B ook s,1999.(下转第 142页)第33卷第11期Vol.33 No. 11兰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LAN ZH OU INSTITU TEOF EDUCATION2017年11月Nov. 2017大学英语问题式教学法对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吴悠,窦岩(海南医学院外语部,海南海口57199)[摘要]为了解大学英语问题式教学法对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本研究调查了海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一年级2 个班级的本科生,对比观察学生在问题式教学和传统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问题式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医学本科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