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谈读书》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谈读书课堂教学实录

谈读书课堂教学实录

谈读书课堂教学实录
尊敬的同学们,欢迎来到谈读书课堂!
上课之前,我先来提出一些要求,希望你们能够做到:1、守时上课,避免影响教学;2、认真听讲,书面作业也要及时完成;3、互相尊重,保
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教学开始了,我先简要介绍一下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

本次课程重点
介绍了英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晚近写作的特点以及优秀诗人的作品。

我特
别介绍了英国诗人拜伦的作品,引导同学们通过解读作品,理解其背后的
思想意境。

接着,我又让同学们就拜伦的诗歌作品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同学们
的思考和讨论。

同时,我还请重点准备的同学进行演讲,以此增加课堂活
动性。

最后,结合拜伦诗歌作品,我鼓励同学们自己就诗歌内容写一篇作文,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灵感。

以上就是本次课堂的教学实录,感谢你们的参与,我们下次见!。

课堂结束,我们期待着下一次的谈读书课堂,一起来探索英国文学之美!。

《短文两篇》课堂实录精编版

《短文两篇》课堂实录精编版

《短文两篇》课堂实录执教:沈国华学生:杭州湾初级中学八(5)班时间:第一课时,2017-9-11周一第二课时,2017-9-12周二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短文(板书:短文两篇),一篇叫《答谢中书书》,另一篇叫《记承天寺夜游》(板书两篇文章的题目)。

《答》文是陶弘景写的,《记》文是苏轼写的(板书两位作者)。

关于这两位作者,由谁能介绍一下?生: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的人,被称为“山中宰相”。

苏轼就是苏东坡,北宋时期人,苏洵、苏轼、苏辙“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咱先来看陶弘景其人(屏显: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

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

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

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

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由一生读介绍。

师:陶弘景是南北朝时南朝人,苏轼是北宋时期人,这两人生活年代相隔六七百年,人生际遇更是大相径庭,然而,你感山水之灵秀,我寄风物于情怀,他们的文章“有缘千年来相会”,共同出现在我们的课文中。

《答》文68字,《记》文85字,可谓字字珠玑,清音幽韵。

现在就让我们来享受美文,美景,美情!二、析题师:咱先来看两个题目,《答谢中书书》,两个“书”,有谁能解释?生:“中书”是官名,谢中书就是谢征,他曾当过中书舍人。

第二个“书”是指书信。

师:“答”可以理解为——生:答复,回复。

师:合起来就是——生:答复谢中书的书信。

师:看来这是一封书信,还是回信。

古人的书信也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古代的文人把谈山论水、品诗析文作为一件雅事,写信的时候也喜欢描绘一番,寄寓情怀。

再来看《记承天寺夜游》,这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哪一个?生:“游”。

师:“游”,表明这是一篇游记。

谁能说说什么叫游记?生:游记就是将旅途所见所闻所感描述下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文体。

师:从这个题目中还可以看出哪些信息?生:游的地点是在承天寺,游的时间是晚上。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课后题及答案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课后题及答案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课后题及答案《短文两篇》研讨与练习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一、你读了近十年书,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已经有了一些认识。

熟读这两篇短文,在关于读书的这些问题上,你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学习这两篇短文,把两篇短文中的精华化为自己的东西。

不妨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在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上,都值得一谈。

二、揣摩《谈读书》中的下边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

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把握《谈读书》一文中的某些观点,以及了解作者是怎样论证观点的。

推而广之,期望学生能掌握或者了解两篇短文的所有观点和证明观点的方法。

1、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用归纳法证明观点。

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2、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用比喻证明观点。

三、《不求甚解》中说:“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然而也有相反的看法:“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

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意思是顺着作者思路,就能把握文意。

对这两种意见,你是怎么看的?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可先介绍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充分准备后,才有可能讨论得起来。

叶圣陶先生在《读〈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

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强调阅读就是顺着作者思路,进入作者胸境。

这样甚解可致,原意也不难重逢了。

叶老批评陶渊明“疏狂不可循”,是因为他推崇孟子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阅读理论。

他说过,阅读是通过文字这道桥梁,与作者会面。

“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

”叶老认为,文本意义是确定的,它先于阅读已潜藏在文本之中,就像矿藏埋于地下,苹果核包在苹果里头,只要用适当的方法(工具)取出即可。

漫笔两篇·不求甚解·谈读书课堂实录

漫笔两篇·不求甚解·谈读书课堂实录

15.短文两篇●教学依据读书乃人生一大要事,亦为人生一大乐。

这是两篇谈论读书的文章。

培根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散文家。

培根随笔宛如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自己晚辈的谆谆教诲,平易近人而不故弄玄虚。

《谈读书》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

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又谈了读书要与经验互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等相关的问题。

文章是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的:首先谈读书的益处。

作者开篇即以高度概括的格言式语句点题:“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然后从正面加以阐述,要言不繁。

接下来话锋一转,从反面指出在求知上可能存在的误区,“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其次谈读书的方法。

他主张对不同的书分别采用选读、通读、精读等不同的方法,而且应当和笔记、作文相结合,学以致用,还要根据个人性情和需要分别对待。

最后,作者援引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的观点对读书的益处加以强调和提升,使文章立论更加完整。

其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名迭出。

例如:“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这些话都充满了成熟的人生经验。

培根的随笔富有诗意,雪莱曾赞叹说:“培根勋爵是一个诗人。

”《谈读书》多用简洁短句,虽然也有复句,但每个句子几乎都能独立,似并排而立。

说理上,培根喜欢用对比论证,从一正一反两方面来论证一个问题,于是就形成了对仗的平衡句式,其中还灵活穿插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段。

用《谈读书》这篇文章进行阅读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凸显精致的语言这个“点”。

《不求甚解》是一篇谈论学习方法的文章,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凸显读书的重要性,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二是让学生学会读书。

当然,它也一样是学习议论文的一个“例子”。

教学本文时,我把它作为上节课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让学生在比较中探究,在批判中运用,使两篇文章的学习浑然一体。

第15课《短文两篇》课堂实录doc初中语文

第15课《短文两篇》课堂实录doc初中语文

第15课《短文两篇》课堂实录doc初中语文第一课时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在一天天长大。

现在,请你坦诚地告诉大伙儿:你喜爱读书吗?你读过哪些书?曾经获得过一些什么样的感悟?生:我比较喜爱读书。

小时候,爸爸就给我买专门多书,其中最多的是童话和寓言。

读了这些书以后,我学会了想像。

师:书给了你想像的翅膀!生:我读过«钢铁是如何样炼成的»,我学会了坚强。

师:书是你生活的导师。

生:我的学习成绩不行,但我也读过一些书。

专门是心情不行的时候我最喜爱读书,那时候,书确实是我的朋友。

师:成绩只能讲明过去。

热爱读书的小孩确实是优秀的。

知识能改变一切。

生:我读过«西游记»,专门有味。

读的时候我会跟他们一起着急,一起快乐。

师:太好了,你是在用〝心〞读书。

师:读书怎么讲有些什么好处?书到底应该如何去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名家如何讲。

〔大屏幕显示:谈读书培根〕师:请同学们轻声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摸索咨询题。

〔大屏幕显示:〔1〕本文让你对读书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谈一谈。

〔2〕你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难咨询题吗?大胆地讲出来〕〔学生自主阅读,圈点勾画〕师:下面我们围绕这两个咨询题一起交流一下初读的感受。

生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我对读书的作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生2:有一句话我反复读都没读明白:读书费时过多易惰。

师:你能够向教室里除你以外的任何人请教。

生1:请×××同学帮忙指点一下。

生2:我是如此明白得的:读书速度太慢容易养成拖沓、懒惰的适应。

师:接下来连续我们的交流。

生: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态度确实是不同。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

〞师:我们不但要做〝有知音〞,而且应该是一个〝明智之士〞。

生1:〝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那么需咀嚼消化。

〞不同的书我们能够采纳不同的读法。

生2:〝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七课《短文两篇》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七课《短文两篇》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七课《短文两篇》课堂实录本次语文课堂内容为《短文两篇》,讲解了如何写出简短精悍、条理清晰的短文。

下面是本次课堂的实录。

老师介绍完本节课的内容后,先以“怎样写一篇短文”为题向同学们提出问题:“短文是什么?所谓短文,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

有同学认为短文是比较简短的文章,通常不长于600字。

有同学认为短文需要重点突出、结构清晰,需要概括性强,能够准确传递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接下来,老师通过一篇简短的例文《我的朋友圈》进行讲解。

文章首句“我有一个和我志同道合的朋友”直接剖面了文章的核心,文章以事件来说明了这个朋友为什么和自己志同道合,并把重点放在了朋友圈的互动中。

老师提示同学们,写一篇短文的时候就应该选部分性强的主题,以观点、态度、个人经历、阅读体验等为中心,理清思路,抓住核心,不必太复杂,不必泛泛而谈,要言简意赅、结构清晰,力求表达到位。

随后,老师要求同学们将《我的朋友圈》中的条理结构进行分析。

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对文章进行了逐段分析,清晰地找出每段的核心内容,紧扣主题,重视细节,达到了建立写作框架、明确连接词语的目的。

接着,老师分发了一篇比较常见的作文题目:“快递小哥给我的启示”。

同学们在一定时间内构思,完成了自己的初步写作。

随后,老师让同学们把自己的作文互相交流,并进行修改。

同学们在交流中,彼此讨论着各自的看法和修改建议,互相提出问题,帮助彼此得出更优秀的作文。

老师在旁边指导纠正,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完成短文写作。

最后,部分同学在课堂上背诵了自己的短文。

到了课堂结束的时间,老师再次回顾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同学们在写短文时要思路清晰、言简意赅,注重段落之间的连接。

老师鼓励同学们多读多写,在写作中体会及体会写作的乐趣。

最后,老师结合学生的表现,给同学们全班通用的写作技能小贴士,提高大家的写作能力。

同学们纷纷表示在本次课堂中有所收获,学到了很多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不求甚解》教学实录

《不求甚解》教学实录

生 : 觉 得 是 让 人 们 正 确 认 识 “ 求 甚 解 ” 我 不 。
生 : 话 是 陶渊 明说 的 , 在 《 柳先 生传 》 这 是 五
师 : 停 下 。 问 一 个 问 题 , 们 已读 过 《 先 我 我 五
师 : 们 的 回 答 很 有 意 思 。 要 想 正 确 认 识 中说 的 。 你
本 版 主 持 ・佩

E malp@y t.o .n — i l w dc r c : n
窭壁
《 不求甚解》 教学实录
河北唐 山市税 东中学 张小姝


导 入 : 论 证 ” 仅 仅 是 “ 论 据 证 明 论 的话 来 说 是 — — 不 要 盲 目否 定 “ 求 甚 解 ” “ 不 用 不 的态
里读 出什么 意味 ? 生 : 明 显 , 者 是 在 批 评 人 们 错 误 地 看 待 很 作
了 “ 求 甚 解 ” 不 。
生 : 多 提 出一 个 观 点之 后 , 个 事 例 , 大 举 引

两则 名 言 。
师 : 论 证 ” 不 仅 仅 是 “ 论 据 证 明 论 点 ” “ 并 用 ,
“ 求 甚 解 ” 就 得 搞 清 “ 求 甚 解 ” 怎 么 一 回 不 , 不 是
事 。 清 “ 求 甚 解 ” 怎 么 一 回事 , 为 了正 确 柳 先 生 传 》 陶 渊 明 笔 下 的 “ 柳 先 生 ” 大 家 的 搞 不 是 是 , 五 给
认识 乃 至实践 “ 求甚 解 ” 讲 清是 怎么一 回事 , 印象 如何 ? 不 。
机 制来 扩大 我们 的 “ 证 ” 阈。 比如这 篇文 章 论 视 2追 溯 本 貌 , 本 清 源 . 正

2021年八年级语文 短文两篇 谈读书 不求甚解教案

2021年八年级语文 短文两篇 谈读书 不求甚解教案

2021年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案2一、指导思想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3.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常识;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作为自读课,本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习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整体上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比较两篇短文的语言特点;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在自读中质疑、提问、主动探究;强调学生在比较阅读和拓展学习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三、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各种渠道(网络、图书馆、家庭藏书……)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名言,两篇短文作者的有关情况。

都是针对学生搜集的情况进行指导或补充。

2.学生将整理后的资料在小组间展示、交流,并进一步补充。

四、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方式一]名言导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知道是谁说的吗?(培根)而知识又从何而来?现在我们看看,在《谈读书》一文中,培根给我们谈了些什么?[方式二」由名人读书故事导入[方式三〕由中学生学习现象导入2.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③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3.探究《谈读书》主要内容。

(1)整体感知──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读书益处:①读书要与经验互补;②要讲究读书的方法;③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

(在小组讨论之后,让一部分学生在全班陈述讨论结果,老师作点拨补充)(2)质疑问难①精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疑问的语句、内容。

②分小组讨论解疑,汇总、对得不到解决的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注:分小组讨论解疑时,有条件的可以利用电脑查询资料,寻求解答。

)(3)进一步研讨──找出文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老师可引导学生谈对“读史使人明智……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句话的理解,并模仿这一句式续写几句话。

九年级语文上册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学案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学案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学案设计短文两篇备课人:张玉萍王可伟张晶自学时间:10.30学习目标: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常识;学习重点难点: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学法指导:朗诵法、讨论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人新课2.学生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学生自读《谈读书》主要内容(1)整体感知——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读书益处:①读书要与经验互补;②要讲究读书的方法;③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在小组讨论之后,让一部分学生在全班陈述讨论结果,老师作点拨补充)(2)自主、合作、探究①精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疑问的语句、内容②分小组讨论解疑,汇总、对得不到解决的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3)进一步研讨——找出文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老师可引导学生谈对“读史使人明智……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句话的理解,并模仿这一句式续写几句话)4.自测题“学了就用”,还可以加深理解,有所创造只有把读书得来的知识消融掉,才会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历史上有很多人,读了很多书,积累了大量资料,但并没有写出好文章,做出大贡献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做到“学了就用”毛泽东同志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重要的学习”就是因为使用过程中,要把所得的知识变为自己的血肉,它需要蜜蜂酿蜜一般地加工、制作、改造的工夫,进而创造出新的营养品来“学了就用”的反面,是“学了不用”这就像柳宗元的《蝜蝂传》中写的那种善负物品的小虫,一遇到什么东西,就要拿来背在身上,越背越重,“虽困剧不止也”;“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古今中外,多少食书不化的书呆子,其病在此(1).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 )A.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B.古今中外,多少食书不化的书呆子,其病在此C.“学了就用”可以加深理解,有所创造D.历史上很多人没有做到“学了就用”(2).从论证方法角度看,文中毛泽东同志说的话属于( )A.比喻论证B.举例论证C.类比论证D.引用论证(3).文中概述柳宗元《蝜蝂传》中小虫负物的故事所说明的道理( )A.小虫负物的技能高超B.小虫贪得无厌C.书呆子食书不化的危害D.书呆子食书不化(4).“其病在此”中的“病”是指( )A.书呆子如小虫一样自不量力B.书呆子如小虫一样贪得无厌C.书呆子如小虫一样只知负物,食书不化D.书呆子如小虫一样“虽困剧不止也”15短文两篇设计人:张玉萍王可伟张晶备课时间:11.3 上课时间:11.10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理解两篇文章的读书观点,提高对读书目的、方法、作用的认识3、背诵《谈读书》一文,有选择背诵《不求甚解》中的名言警句能力目标1、理清两篇文章的思路,理解作者的观点2、对比阅读,分析两篇文章的论证方式、方法,揣摩体会两文的语言风格3、初步学习驳论文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积极引领学生读书,引导学生探讨正确的读书观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真正理解两文的读书观点2、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3、掌握两文的论证方法突破方法:通过聚焦论证方法,畅谈理解收获等环节,在学生自主交流的基础上,理解两文的读书观点,分析论证方法及其效果;通过语文活动“读书交流大舞台”和“微型辩论赛”两个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辩论中自觉的运用论证方法,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学会批驳对方的观点难点:1、怎样正确的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2、学会比较阅读,分析两文论证方式的不同初步领会驳论文的写法突破方法:指导学生比较阅读《不求甚解》和《谈读书》,分析两文论证方式的不同,总结归纳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三、学法指导:1、创设情境,激发思维九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读书积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致2、巧设问题,对话讨论通过问题设计巧妙引导学生对话,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思考讨论,理清思路,研讨论证方法及其效果,以及在阅读上的收获3、语文活动根据所学内容,设计“读书交流大舞台”和“微型辩论赛”两个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树立正确的读书方法,以及在辩论中应用论证方法批驳对方观点,来加深对议论文各种知识的理解运用,加强对开卷有益和读书选择性的理解四、学习过程:(一)过渡:前文重点谈读书的益处,该怎样读书呢?有人说,读书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说应“不求甚解”,你知道“不求甚解”该怎么理解吗?看看马南邨是怎样理解的1.快速阅读《不求甚解》,边读边思考: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2.学生自主提出有关的问题,分小组研讨①“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②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拓展训练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①“见风使舵”新解②“班门弄斧”辩③“滥竿充数”辩(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竿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4.讨论比较两篇文章在语言上的不同特点:(1)《谈读书》语言风格平易流畅,灵活地穿插比喻、排比、类比的修辞手法,充分随意的特点(2)《不求甚解》语言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简约,生动形象谈谈自己在学习两篇短文前后的不同感受(二)聚焦论证方法,畅谈理解收获在明确两篇文章的观点和把握论证思路的基础上,挖掘学生的自主互动交流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深入探讨论证方法和对读书的新理解、新收获1、聚焦论证方法引导学生交流两文的论证方法问题设计:《》一文,段/句子,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观点,有效果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辨析观点和材料的关系,辨别论证方法,体会论证效果师生互动,相互交流鼓励学生深入局部,努力探究允许不同的声音,通过对话进一步加强对举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及其论证效果的认识如明确《谈读书》一文的论证方法:培根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随笔对英国以至世界影响都很大培根的随笔,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警辟全文好似一篇谈话,富于针对性,是一位洞察世事人情的饱学之士,对世人的谆谆告诫作者运用比喻说理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作者运用排比说理例如,“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又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样写,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豁,读起来富于气势,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运用对比说理正面说了以后,再从反面来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又如,文章的最后一个层次,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不求甚解》的论证方法,进行交流2、畅谈理解收获引导学生针对两篇文章的比较阅读,从整体和局部的内容,从议论文的写法,从语言风格,从有关读书的新的理解感受等各个方面,畅谈感受、理解、收获以此加深对两篇文章的全面深入认识学生也可以提出质疑,进一步讨论问题设计:我通过阅读(文章、段落、句子),我的理解是,我收获了我对(文章、段落、句子),我的问题是(三)读书交流大舞台1、我喜欢的读书名言和读书方法先交流学生的预习作业,我喜欢的读书名言和名家读书方法,为辩论做铺垫问题设计:我喜欢的读书名言/读书方法:通过交流读书名言、名家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更宽的视野关注启发正确的读书方法结合这两篇文字、交流的读书名言和名家读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的提炼自己的读书经验,交流读书的经历,分享读书的快乐2、畅谈自己的读书故事交流叙述自己读书过程中的小故事重在分享读书的快乐和思考,也可以交流哪本书给自己很多启发等学生可以小组先交流,再由小组推荐班级交流3、创写自己的读书名言要求语言尽量简练、富有启发性(四)微型辩论赛辩论题目:开卷有益吗?正方观点是开卷有益反方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通过辩论体验立论和驳论、如何运用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也在辩论中对读书的选择问题上给学生以启发把学生分两组,由两组学生分别推荐自己的立言人陈述自己一方观点,然后学生自由辩论,鼓励积极发言根据辩论情况教师宣布获胜方,如果学生有兴趣找时间继续进行一场辩论赛同时指出要驳倒对方观点,要有针对性、把握要害等驳论注意事项五、自测:1.给下列词中加粗字注音狡黯()诘难()滞碍()阐证()劝诫()死抠()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统chóu()澡饰()làn加()味同jiáo蜡()吹毛求呲()huò然贯通()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1)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怡情:(2)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寻章摘句:(3)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狂妄自大:(4)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咬文嚼字:4.仿句练习:原句: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仿句:天生才干犹如,读书然后5.语言积累从培根《论读书》中摘录你最喜爱的格言警句,然后谈谈你的理解6.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7.围绕如何读书,作者主要谈了哪些观点?8.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段中的两处加粗成分叫插入语,它们有什么作用?9.作者说“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此你有何看法?10.作者是如何证明“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这一观点的?11.长期以来,对于读书就有“博览”与“精通”的争论,你持什么观点?说明理12.有关读书,你还知道哪些名言,试写出一则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体会。

《谈读书》课堂实录

《谈读书》课堂实录

《谈读书》课堂实录第一篇:《谈读书》课堂实录谈读书》课堂实录9-10-27 11:13最近带了个浙师大的实习生,以下是她上的第一堂课的课堂实录,红色字体是我的点评,一.导入:师:很多人都读书,古今中外,古往今来。

有的人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只为有朝一日金榜提名,有的人读书为了做官,变本加厉地鱼肉人民,也有的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是为什么而读书的?生:为了有更好的出路。

师:还有呢?生:可以让生活变的美好师:可以让生活变的更美好。

那大家想一下你们读书之后自身有什么变化?和小学生比,跟没有知识的一些农民、工人比,有什么变化?生:学的东西比他们更多,懂得更多。

师:对。

学到了知识,懂得更多。

再想一下,还有呢?生:变的有素质。

师:好,请坐。

唐代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读书能让我们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使我们的精神境界上升到一个高度。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名家是怎么读书的?翻开课本第166页。

二、进入正课师:先看题目,谈读书的谈字是什么意思?生:谈论。

师:大家下课在与同学聊天说话的时候,那是一种什么感觉?生:比较随便师:如果我把这篇课文的题目改成“论读书”,那大家猜一下,它的体裁是什么?生:议论文。

师:我们议论文也写过不少,我想找一位同学起来说一下,你是怎么写议论文的?生:先是要确定一个中心思想。

师:中心思想?不能说中心思想,中心思想可以用在记叙文,也可以用在说明文里面,议论文中有一个专用名词,是什么?生:中心论点。

师:中心论点,对了。

然后呢?生:然后寻找依据来论证它。

师:都有什么依据?比如说……生:事迹师:事迹或者……名言,对吧。

最后呢?生:最后总结。

师:总结,证明你的观点是站的住脚的,对吧。

好请坐。

那我们下面就自由朗读一下课文,体会一下,这篇课文与议论文有什么不同?(此处教师可把一般议论文的基本格式再给学生小结一下,使一部份没有认真听课的学生加深印象。

)(生读课文)师:这篇课文与议论文有什么不同?刚才我们说过,这篇课文比较的……随意对吧。

13、部编九下《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精品教案

13、部编九下《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精品教案

13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词语和句子。

3.了解陶渊明提出的“不求甚解”的含义,认真体会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主张。

4.明确读书的重要性,掌握读书的正确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讨论法和朗读法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读书的重要意义,养成爱读书和会读书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3.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难点:1.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2.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课时安排 2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谈读书》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多读书,读好书。

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在培根的《谈读书》中,培根的许多精辟见解会给我们宝贵的启示。

预习展示1.走近作者⑴提问:有谁能把预习中搜集到本课作者的信息介绍下?⑵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2.字词识记(多媒体展示)⑴词语积累。

怡情傅彩藻饰矫情诘难咀嚼狡黠弥补⑵词语释义。

寻章摘句:写作时套用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或读书时只摘取漂亮词句,不做深入研究。

味同嚼蜡:意思是味道如同嚼蜡一般,形容没有味道。

多指说话或文章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常含贬义。

)合作探究1.结构梳理⑴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⑵多媒体展示: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谈读书》课堂实录

《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谈读书》课堂实录

《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谈读书》课堂实录第一篇:《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谈读书》课堂实录15.短文两篇●教学依据读书乃人生一大要事,亦为人生一大乐。

这是两篇谈论读书的文章。

培根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散文家。

培根随笔宛如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自己晚辈的谆谆教诲,平易近人而不故弄玄虚。

《谈读书》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

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又谈了读书要与经验互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等相关的问题。

文章是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的:首先谈读书的益处。

作者开篇即以高度概括的格言式语句点题:‚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然后从正面加以阐述,要言不繁。

接下来话锋一转,从反面指出在求知上可能存在的误区,‚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其次谈读书的方法。

他主张对不同的书分别采用选读、通读、精读等不同的方法,而且应当和笔记、作文相结合,学以致用,还要根据个人性情和需要分别对待。

最后,作者援引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的观点对读书的益处加以强调和提升,使文章立论更加完整。

其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名迭出。

例如:‚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这些话都充满了成熟的人生经验。

培根的随笔富有诗意,雪莱曾赞叹说:‚培根勋爵是一个诗人。

‛《谈读书》多用简洁短句,虽然也有复句,但每个句子几乎都能独立,似并排而立。

说理上,培根喜欢用对比论证,从一正一反两方面来论证一个问题,于是就形成了对仗的平衡句式,其中还灵活穿插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段。

用《谈读书》这篇文章进行阅读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凸显精致的语言这个‚点‛。

《不求甚解》是一篇谈论学习方法的文章,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凸显读书的重要性,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二是让学生学会读书。

当然,它也一样是学习议论文的一个‚例子‛。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名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名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名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3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比较阅读这两篇文章,理解、积累文中精辟的语句,理解文章的思路。

2.学习文中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导入新课读书有径。

著名作家刘心武有所谓“狼式读法”,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目十行,匆匆翻页,颇似“狼吞”;“牛式读法”,即不但细嚼慢咽,而且通过反刍,再加以精磨详研;“猫式读法”,即慎重选择,分清良莠,吸取精华,抛弃糟粕。

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短文两篇》,看看培根和马南邨又教给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理清思路,把握观点1.《谈读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明确: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的。

第一方面(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方面(“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方面(“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2.《谈读书》中说“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这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表达了什么?明确:主要介绍了三种具体的读书方法,即浏览、精读和摘要。

“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运用了比喻论证。

极为生动地说明书经提炼后就容易丧失掉大量的精华,读者能获取的知识、信息、价值就会减少、降低。

3.《不求甚解》一文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明确:批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4.《不求甚解》一文分析了陶渊明怎样的读书态度,请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明确: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

人教版八年级第六单元,《短文两篇》教学课堂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第六单元,《短文两篇》教学课堂实录

《短文两篇》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教学目标】1、遵循并养成古文学习方法:注解词语、串讲句意、说明章旨。

2、美读并仿写山川小品:初识山水寄情之写法。

3、引导并背诵古文:课堂内完成背读古文任务。

4、积累关于明月的古诗词。

5、解读作者文中所表露的情感。

【教学重点】1、三分之二的学生课堂内背读课文。

2、三分之一的学生能仿写美文。

3、积累关于明月的诗词名句5-6例。

4、能理解课文中“仙”、“闲”二字所传递的情感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学习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短文两篇》。

古人云:“仁者乐山,知者乐水”。

山水风光引起了古今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成就了歌山咏水的优美篇章。

这些“山水小品”如繁星在历史的天空熠熠生辉。

(板书:山水小品)。

而这些文人墨客产生的那种欲说还罢的浅浅忧思又往往因物而起,“闲情偶寄”。

(板书:闲情偶寄)。

这两篇短文先学哪一篇呢?我想征求同学们的建议。

生1:先学习《答谢中书书》。

生2:先学习《记承天寺夜游》。

师:这样吧,我们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可以吗?根据举手情况,先学习《记承天寺夜游》。

(板书: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点评:民主是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和爱护,往往能激发一种热情;导语是对学生内容的提炼和指导,常常能点亮一种明灯。

】二、介绍苏轼事迹师:同学们,苏轼可了不起了,老师非常崇拜他,为他的才学而折服。

这里,我给大家作了一些知识卡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边读边记,尤其注意划横线的地方。

点击鼠标,演示内容: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开创了豪放词这一文学流派,影响深远。

与父苏洵,弟苏辙,同为“唐宋古文运动八大家”(三苏)。

本文选自《东坡志林》。

写此文作者再被贬为黄州(九江)“团练副使”,这是一份有官无事的闲差。

师:苏轼是中国文学历史天空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曾经照亮了无数人的精彩世界。

你们还想了解更多吗?这里,我为大家列出了一些我读过的书目,供大家课外阅读拓展,并作为下次读书交流活动的主要内容。

(完整版)培根《谈读书》优秀教学实录

(完整版)培根《谈读书》优秀教学实录

【课堂实录】谈读书授课时间:2014年10月28日授课地点:宁波市兴宁中学301班执教者:范信进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同学们真精神!生:老师真精神!师:谢谢。

同学们请坐。

首先,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们爱聊天吗?生(齐):爱。

师:聊天也叫谈天,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那么同学们平时在课后、在寝室都谈些什么话题呢?生:学习。

生:生活。

生:新闻,衣服,美食。

生:老师,同学。

师:从同学们的表达中,老师感受到同学们的课后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充满生活情趣的。

现在假如你功成名就了,兴宁中学的校长请你回母校开个讲座,给你的话题就是“谈读书”,围绕这个话题,你会谈哪些方面的内容呢?生:读书的作用。

生:读书的利弊。

生:读书与人生。

生:读书与做人。

师:老师仿佛听到了同学们精彩的讲座内容。

其实每一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都不尽相同。

今天我们“请”到了英国著名哲学家、作家培根来为我们“谈读书”。

那么,培根又会谈哪些方面的内容呢?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它同学找出答案。

(没人举手……)师:这位同学,请你推荐一个人来朗读。

推荐谁?生:我后桌的男生。

师:为什么推荐他?生:因为他离我最近。

(生齐笑)师:那就有请这位同学。

(学生朗读,其它同学思考、动笔)师:这位同学的声音非常好听,也读得很流畅,没有辜负推荐者的期望。

但美中不足的是出现了错别字,哪一个字啊?生:“咀嚼”和“味同嚼蜡”。

师:是的,“咀嚼”的“嚼”读jie,“味同嚼蜡”的“嚼”读jiao。

刚才我们在听读中熟悉了课文,培根围绕“谈读书”谈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师:请你读出描写读书作用的句子。

生: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师:嗯,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增添光彩,可以增长才干。

还有吗?同桌给他补充。

生:读书的方法。

师: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培根谈到的读书方法。

生:读书应当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读书不可存心诘难作者。

尽信书不如无书。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名师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名师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比较阅读这两篇文章,理解、积累文中精辟的语句,理解文章的思路。

2.学习文中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书有径。

著名作家刘心武有所谓“狼式读法”,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目十行,匆匆翻页,颇似“狼吞”;“牛式读法”,即不但细嚼慢咽,而且通过反刍,再加以精磨详研;“猫式读法”,即慎重选择,分清良莠,吸取精华,抛弃糟粕。

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往往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短文两篇》,看看培根和马南。

不求甚解听课记录

不求甚解听课记录

不求甚解听课记录
授课教师:xx
科目:语文
听课时间:xx课时
听课课题:不求甚解
听课地点:xx班级
听课记录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读题。

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听培根给我们讲了读书的作用,相信大家一定受益匪浅。

读书,既有千般乐趣,又有万种读法。

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种全新的读书方法――不求甚解。

二、读并理解课文
⑴结合课文思考问题: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
⑵小组合作,比较阅读《谈读书》和《不求甚解》
⑶阐述问题答案
三、思想交换,积极发言
文章再读一遍,品味两篇文章的语言,学习两篇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四、自拟一条读书名言
五、听课评析
课堂中难点是理解“不求甚解”多重含义,教学中,要把指导朗
读作为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贯穿在教学的始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短文两篇●教学依据读书乃人生一大要事,亦为人生一大乐。

这是两篇谈论读书的文章。

培根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散文家。

培根随笔宛如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自己晚辈的谆谆教诲,平易近人而不故弄玄虚。

《谈读书》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

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又谈了读书要与经验互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等相关的问题。

文章是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的:首先谈读书的益处。

作者开篇即以高度概括的格言式语句点题:“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然后从正面加以阐述,要言不繁。

接下来话锋一转,从反面指出在求知上可能存在的误区,“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其次谈读书的方法。

他主张对不同的书分别采用选读、通读、精读等不同的方法,而且应当和笔记、作文相结合,学以致用,还要根据个人性情和需要分别对待。

最后,作者援引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的观点对读书的益处加以强调和提升,使文章立论更加完整。

其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名迭出。

例如:“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这些话都充满了成熟的人生经验。

培根的随笔富有诗意,雪莱曾赞叹说:“培根勋爵是一个诗人。

”《谈读书》多用简洁短句,虽然也有复句,但每个句子几乎都能独立,似并排而立。

说理上,培根喜欢用对比论证,从一正一反两方面来论证一个问题,于是就形成了对仗的平衡句式,其中还灵活穿插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段。

用《谈读书》这篇文章进行阅读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凸显精致的语言这个“点”。

《不求甚解》是一篇谈论学习方法的文章,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凸显读书的重要性,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二是让学生学会读书。

当然,它也一样是学习议论文的一个“例子”。

教学本文时,我把它作为上节课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让学生在比较中探究,在批判中运用,使两篇文章的学习浑然一体。

热爱读书,你就会热爱生活;学会了读书,你也就学会了生活。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感受读书的乐趣。

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品质,陶冶高尚的情趣。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张扬学生个性。

3.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体验语言意韵美和形式美,学会读书。

4.引导学生掌握运用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

●教学方式1.积累、赏析,体验语言美感。

改变单纯的识记模式,组织学生依据文本信息编写《读书名言精评》,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赏析语言,在溢美的氛围中积累语言。

积累课外读书名言引导学生跳出文本,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

2.自主、感悟,体验成长的快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让阅读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并呈现出学生成长的轨迹,从中体验成长的快乐。

3.合作、探究,体验发现的快感。

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比较,在合作中质疑。

●教学构思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读书吗?你读过哪些书?读书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二、自主感知1.轻声自读:本文让你对读书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速读:你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吗?大胆提出来。

三、品读积累1.合作编写《读书名言精评》2.采用“诵读式”点评的方式全班交流。

四、自主解读五、自由诵读:1.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读书名言?请以它作论点,说一段话。

2.文中有没有有你不同意的观点?勇敢地站出来,与培根“对话”。

六、拓展迁移搜集课外读书名言,完《读书名言精评》。

第二课时一、激发探究热情,导入新课二、在谈话中引发学生就“不求甚解”质疑。

三、速读,把握要点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四、比较阅读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谈读书》和《不求甚解》有哪些异同点?结全具体例子谈一谈。

五、解读整合请以“我说‘不求甚解’”为题说一段话。

六、拓展迁移自拟读书格言七、结束语最后,我把近代学者王国维的一段话送给每一个读书人,一起共勉:古今读书成大事者必经在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同学们,热爱读书吧,知识就是力量!●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在一天天长大。

现在,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读书吗?你读过哪些书?曾经获得过一些什么样的感悟?生:我比较喜欢读书。

小时候,爸爸就给我买很多书,其中最多的是童话和寓言。

读了这些书以后,我学会了想像。

师:书给了你想像的翅膀!生:我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学会了坚强。

师:书是你生活的导师。

生:我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我也读过一些书。

特别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最喜欢读书,那时候,书就是我的朋友。

师:成绩只能说明过去。

热爱读书的孩子就是优秀的。

知识能改变一切。

生:我读过《西游记》,很有趣。

读的时候我会跟他们一起着急,一起高兴。

师:太好了,你是在用“心”读书。

师:读书究竟有些什么好处?书到底应该怎么去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名家怎么说。

(大屏幕显示:谈读书培根)师:请同学们轻声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思考问题。

(大屏幕显示:(1)本文让你对读书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谈一谈。

(2)你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吗?大胆地说出来)(学生自主阅读,圈点勾画)师:下面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一起交流一下初读的感受。

生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我对读书的作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生2:有一句话我反复读都没读懂:读书费时过多易惰。

师:你可以向教室里除你以外的任何人请教。

生1:请×××同学帮忙指点一下。

生2:我是这样理解的:读书速度太慢容易养成拖沓、懒惰的习惯。

师:接下来继续我们的交流。

生: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态度就是不同。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

”师:我们不但要做“有知音”,而且应该是一个“明智之士”。

生1:“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不同的书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读法。

生2:“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

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这句话我不懂。

生3:我是这样理解的:人的思维、才能发展受阻,都可以通过读书得到疏通,就好像人体的各种疾病都可以通过运动得到治疗一样。

生4:这是一篇议论文,但我始终没有找到它的论点。

生5:我觉得文章主要谈论的是读书的益处,所以,它的议点就应该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师:这篇文章是培根的一篇随笔,跟一般议论文相比较,它重在发表观点,而不是周密论述,形式上显得有些散,但这些看似零散的语言都是围绕某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

就如这篇文章一样,全文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又谈了读书的方法等问题。

培根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散文家。

是他将随笔这种文学体裁引处英国。

他的随笔富有诗意。

雪莱曾赞叹说:“培根勋爵是一位诗人。

”因为,培根的随笔语言有诗歌的韵味,有格言的深刻。

现在,请大家推荐一位能朗读水平比较高的同学为我们把课文朗读一遍。

其他同学在听朗读的过程中把你认为可以作读书名言的句子标记出来。

(一人读,其他同学标记读书名言)师:文章中,作者妙语连珠,格言迭出,堪称为一本读书名言集锦。

这些句子不仅透露出了作者对问题冷静而透彻的观察,而且具有种种特殊的美感。

所以,我想和大家一起为这篇文章编一本《读书名言精评》。

我们首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

(在屏幕显示:编写《读书名言精评》:每人从课文中选取2~句读书名言作为精彩点评。

点评角度自主确定,可以挖掘句子思想内涵,可以分析句式,赏析修辞,也可以涉及遣词造句。

范例: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句子分别以“读书”“讨论”“作文”为例论述了学以致用的观点。

句式整齐,使论证更为有力)(学生小组全作编写《读书名言精评》。

教师巡回参与)师:现在,我们一起口头交流一下学习成果。

发言时请采用“诵读式点评”的方式。

即:先朗读你所点评的读书名言,然后诵读你的点评。

生: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作者运用比喻巧妙而形象地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

师:这种论证方法叫比喻论证。

生1: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句式整齐,论证有力。

论述了读书需讲究方法。

生2: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生3: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用排比句式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生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前六个分句分别举例论证了读书的作用,最后分句对前边的论述加以概括。

师:你这里所说的先列举个别现象,再由此归纳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叫做归纳论证。

列举充分、确凿、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叫举例论证。

师:找找看:课文中还有这类例子吗?生:我很赞同“讨论使人机智”的说法。

有人说过:“你和对方每人一只苹果,相互交换一下,每个人手里还是一只苹果,但是,你和对方每人一个思想,相互交换一下,每个人就拥有了两种思想。

”师:是啊!只有心与心的碰撞才以产生世间最灿烂的火花!师:鲁宾斯坦这样评价培根的作品:“文章中充满灵感的常理,迄今仍然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实用智慧,理解了它可以改造世界。

”现在,请运用你最喜欢的阅读方式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语言,感受文中喷涌而出的足以改造世界、改造自我的力量。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读一篇课文的时候,我们都会不自觉地对文中的观点进行评判,这也是我们读书应该具备的一项能力。

请你从以下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发表自己的观点。

(大屏幕显示:(1)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读书名言?请以它作为论点说一段话。

(2)文中有没有你不同意的观点?勇敢地站出来与培根“对话”)(学生独立思考)师: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想说就说吧。

生:“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曾经,我是一个十分脆弱的女孩。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读到了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我被丑小鸭在逆境中的坚强深深地感动了。

从此,我也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师:她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论证了“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一观点。

是的,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生:文中说读书时“不可寻章摘句”,这个说法有些不合适,刚才老师还让我们“寻章摘句”呢!(师生笑)“寻章摘句”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积累,并从中吸取无穷的精神力量。

古人还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呢!师:有胆识!生:他的看法有问题!他这样理解“寻章摘句”就正是“寻章摘句”的表现!(师生笑)文中所说的“寻章摘句”是指局限于文字推敲、断章取义的意思,绝不是指积累语言。

师:对!读书应该如此推敲细思方可真正领悟其中要义!生:我想就“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发表一点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