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鸿门宴

合集下载

《鸿门宴》要点

《鸿门宴》要点

鸿门宴【背景链接】陈胜(即陈涉)起义后各地云集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也有农民出身的刘邦。

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做了楚王(仍号怀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

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军,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

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项羽在巨鹿(今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朝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

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入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

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刘邦情况危急。

于是在纷纭频繁的战斗间隙,有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

【常识整理】1.古代地理区域称谓[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

”2.古代座次尊卑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

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

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

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

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①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色彩、颜色。

〕②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距,通“拒”,把守、防守;内,通“纳”,接纳、包容。

〕③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背叛。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⑥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膜、嫌隙。

〕⑦因击沛公于坐 / 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

〕⑧不者,假设辈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那么。

〕⑨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包容。

〕二、一词多义1.去①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间隔②于是项伯复夜去分开2.立①哙拜谢,立而饮之站着②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立即、马上3.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抱歉〕②哙拜谢〔感谢〕③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告辞,辞别〕4.因①因击沛公于坐〔趁机〕②因招樊哙出〔于是〕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5.为①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为”读weì,介词,给、替;后“为”读weí,动词,出、谋划〕③窃为大王所不取也〔动词,认为〕④吾属今为之虏矣〔介词,被〕⑤君王为人不忍〔动词,对待〕⑥为之奈何?〔介词,对、对于〕⑦客何为者?〔动词,干、做〕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前两“为”表判断,是;句末“为”是语助词,相当于“呢”〕6.幸①妇女无所幸〔宠幸〕②故幸来告良〔幸好,特地〕7.从①毋从俱死也〔跟从,跟随〕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动用法,使……跟从,带着〕8.之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往,到……去〕②为之奈何?〔代词,代指这件事〕③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构造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9.善①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形容词作动词〕②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副词〕10.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老交情,名词〕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连词〕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特意,副词〕11.乃①乃令张良留谢 / 乃令张良留谢〔于是、就,副词〕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才,副词〕12.去①亡去不义〔分开,动词〕②相去四十里〔间隔,动词〕13.胜①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②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承受得住,动词〕14.如①固不如也〔及、比得上,动词〕②劳苦而功高如此〔像,动词〕③沛公起如厕〔往,动词〕15.请①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请允许我〕②寿毕,请以剑舞〔恳求〕③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 臣请入,与之同命〔请允许我〕16.置①沛公那么置车骑〔放弃,丢下〕②置之坐上〔放置〕17.且①且为之奈何?〔那么〕②假设属皆且为所虏〔将要〕③臣死且不避〔尚且〕18.军①沛公军霸上〔驻扎、驻军,名词作动词〕②为击破沛公军〔军队、____,名词〕19.说①鲰生说____〔劝说、说服,动词〕②而听细说〔说法、谗言,名词〕20.当①当是时〔正当〕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21.得①未得与项羽相见〔可以〕②吾得兄事之〔应当〕22.然①沛公默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然而,连词〕三、古今异义①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

《廉颇》《鸿门宴》重点翻译

《廉颇》《鸿门宴》重点翻译

9.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 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值得推辞的?秦王 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好像(惟恐)不能杀尽, 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 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 俎(zǔ),我为鱼肉,何辞为?” • 做大事不必顾及细节,行大礼不必计较细小的礼 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 是鱼和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7.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你进去上前给他们祝酒,祝过酒后,请求舞剑, 趁机在座位上攻击沛公,杀死他。不这样的话, 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8.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目眦(zì )尽裂。 • 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 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眶都裂开了。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衡量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来让秦国承担理 屈的责任。 4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欺,况大国乎?且以 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 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 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 块璧的缘故拂逆强大秦国(对我们的)感 情,不应该。
5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 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11 .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 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 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1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 被任命为上卿,凭借勇气在诸侯间闻名。
2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 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 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 主意拿不定,想找个能够出使并且回复秦国的 人,又找不到。

鸿门宴+廉颇蔺相如 修改整理彩色打印版

鸿门宴+廉颇蔺相如 修改整理彩色打印版

廉頗藺相如一、通假字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砧板。

2.可予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3.臣愿奉璧西入秦。

“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4.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5.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查、察看。

6.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详”通“佯”,假装。

7.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

“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二、一词多义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只,只不过)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③则幸得脱矣(侥幸)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今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凭借)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徒以吾两人在也(因为)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⑦赵王以为贤大夫(把……)欢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必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④秦王因曰(于是就)传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三、古今异义①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

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一.阅读指津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

《史记》共130篇,52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

《史记》包罗广泛,体大思精。

它不仅写了远古、近古,也写了现代、当代;不仅写了中原、华夏,也写了边疆、外国;不仅写了政治、军事,也写了经济、文化;不仅写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也写了下层社会各色人等。

这种囊括古今各类知识、各家各派文化于一炉而加以融会贯通的气魄,是前无古人的;司马迁自述其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种打通一切领域,自立学术章程,总结一切规律以求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宏伟目标,也是前无古人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叙述,歌颂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精神,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

廉颇、蔺相如活动的年代是战国后期“七雄”并峙的时代,当时秦强赵弱的形势已十分明显。

廉颇和蔺相如都是为了赵国的利益敢于和强秦斗争的杰出人物,两人的性格也在赵与秦的矛盾以及两人之间的矛盾中充分表现出来。

本文不仅真实而详尽地记述了当时的史实,而且运用多种文学手段,揭示人物的性格,将人物写得栩栩如生。

另外,本文在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上也颇具匠心。

诵读时要仔细体会、揣摩。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

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

这样说,是因为作者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

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

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

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

历年高考对《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的考查

历年高考对《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的考查
历年高考 对《廉颇蔺相如列传》 《鸿门宴》的考查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 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 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 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 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 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 具告以事(2014山东) • 不如因善遇之(2013山东) • 为击破沛公军(2012山东、2013天津 上海) • 此亡秦之续耳;故燕王欲结于君 (2011山东) • 以勇气闻于诸侯(2010山东、2011江 西) • 若属皆且为所虏(2009山东、2013浙 江)
樊哙侧其盾以撞(2012江西)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2011江西) 秦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2012全国)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2013福建)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2013安徽)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013天津) 籍吏民,封府库(2013北京、2012江 西) • 度道2012浙 江) • 秦王为赵王击缶(2012安徽)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2011安徽) •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2013天津) •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2013湖 南) • 秦王恐其破壁(2011湖南) 吾令人望其气(2011湖南)
• • • • • • •
• 善、视(06全国一) • 意、拜(06全国二) • 徒、(06北京) • 引、修 • 秦亦不以城予赵(06天津) • 拜(06天津) •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06福 建)
• 徒(06湖北) • 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06浙江)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06辽宁) • 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06山东) •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06安徽)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秦王为赵王击缶(06广东) • 不然,籍何以至此(06江苏)

高考语文学案《鸿门宴》文言实词知识点归纳整理1

高考语文学案《鸿门宴》文言实词知识点归纳整理1

(“ ……无所……, ……无所……” ,“……没有被……, ……
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
2.孰.与.君少长? (“……孰与……” ,表选择问的句式, 可译作 “……与……比, 哪一个……” )
3.何.辞为.? ( “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例:《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

④通“纳”,动词,接纳,放进,让进。
例:《鸿门宴》“距关,毋内诸侯。”
4.如 ①如同,好像。
例:《桃花源记》“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②往,到……去。
例:《鸿门宴》“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③及,比得上,赶得上。
例:《鸿门宴》“固不如也。”
5.倍
①通“背”,违背,背叛。
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例:《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例:《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
②事故,变故。
例:《报刘十一丈书》“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③故交,老交情。
例:《鸿门宴》“君安与项伯有故
?”
④旧有的, 原来的。
例:《念奴娇· 赤壁怀古》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
例:《鸿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②越发,更加。
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
③增加。
例:《烛之武退秦师》“焉用亡郑以倍邻?”
6.谢
①道歉,谢罪。
例:《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②辞去,辞别。
例:《鸿门宴》“乃令张良留谢。”
③感谢。
例:《鸿门宴》“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与《鸿门宴》复习

《廉颇蔺相如列传》与《鸿门宴》复习

• 梁启超指定的史记“十大名篇”分别 是:
• “大江东去楚王流芳”——《项羽本纪》 • “礼贤下士威服九州”——《信陵君列传》 • “文武双雄英风伟概”——《廉颇蔺相如列传》 • “功成不居不屈权贵”——《鲁仲连邹阳列传》 • “旷世奇才悲凉收场”——《淮阴侯列传》 • “官场显形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传》 • “戎马一生终难封侯”——《李将军列传》 • “汉匈和亲文化交融”——《匈奴列传》 • “商道货殖安邦定国”——《货殖列传》 • “史公记史千古传颂”——《太史公自序》
(跟从) (听从)
(竟然) (于是,就) (才)
(同“熟”,仔细) (谁,哪一个)
(闻名) (听说)
• 三、古今异义
• ①拜为上卿
(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
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患:古义指虑,担心。
今义指害病;灾祸)
• ③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
• ④因跪请秦王
(趁机)
•传
•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种文体)
• ②舍相如广成传
(传舍,宾馆)
•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传递)
•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传颂)
•从 •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乃 •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 • ②乃前曰 •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孰 • 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闻 •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
(连词,连接“传”与
•欢
• ①逆强秦之欢
(欢心)
• ②绝秦赵之欢
(交情)
•顾
•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回头)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飨土卒(飨;犒劳)夜驰之(之:到,往)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从沛公(从:跟从)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与臣游(游:交往)籍吏民(籍:登记)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具言(具:详细,完备)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杀人如不能举(举;尽)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坐须臾(须臾:片刻)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督过之(督过:责备)留谢(谢:辞谢)(二)虚词固不如也(固:当然)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因言曰(因:趁机)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以示之者三(三:多次)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四)如 1.杀人如不能举 惟恐 2.沛公起如厕 动词,往 3.固不如也 及,比得上
(五)因
因击沛公于坐/ 因招樊哙出 /不如因善遇之/因言曰 趁机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于是,就
(六)之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动词,到 2、吾得兄事之 代词,代他 3、为之奈何 代词,代这件事 4、近日之事何如 结构助词,的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司马迁
一、通假字 ⑴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承斧的砧板 ⑵可与不 “不”通“否” ⑶拜书送于庭 “庭”通“廷”,朝廷 ⑷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查明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6)设九宾于廷 “宾”通“傧”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8)请奏盆缻秦王 “缻”通“缶”
位。
• 3、秋毫无犯: • 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
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 4、劳苦功高: • 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11.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12.使不辱于诸侯,拜为上大夫。 13.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14.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15.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16.大王见臣列观 17.赵王以为贤大夫 18.传之美人。 19.欲以击柱。
鸿门宴
司马迁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距,同“据”;内,同“纳”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 1. 沛公军霸上。 军, 驻扎。 • 2. ①沛公欲王关中。②秦地可尽王也。
• 3. • 4. • 5. • 6. • 7.
王,wàng称王 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 若入前为寿。 前,上前。 •刑,指施加肉刑,处罚 刑人如恐不胜。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道,取道

语文一轮复习重点突破学案:4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鸿门宴》

语文一轮复习重点突破学案:4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鸿门宴》

学案4 必修三(二)——《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鸿门宴》学案目标1。

作为高考考试重点考查的两个重点篇目,对其所涉及的各种语言现象作全面梳理,重点掌握。

特别要掌握“所以……者,……也"句式的译法。

2。

重点掌握名词活用为状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特点。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于是相如前进缻..而事君者B.臣所以去亲戚..臣C.传之美人,以戏弄..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错误!B.错误!C.错误!D。

错误!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4.翻译下列句子。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③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④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名词活用为状语有什么规律特点?(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应怎样解释?它们的活用有何共同规律、特点?①而相如廷.叱之:__________________②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③间.至赵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④吾得兄.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⑤(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⑦(樊哙)头发上.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迁移练习:指出下列句中活用词的活用类型,并体会其活用规律。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版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版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版一.字音桮bēi(同杯) 飨xiǎng(犒劳)瞋chēn(瞪,怒生气) 卮zhī(酒器)戟jǐ(长柄兵器) 芷zhǐ(多年生草本植物)跽jì(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彘zhì(猪)玦jué(半环形有缺口的玉器)眦zì(上下眼睑的接合处)哙kuài(咽下去)鲰zōu(短小、浅陋)郤xì(同隙) 俎zǔ(砧板)二.成语成语含义鸿门宴比喻不怀好意的筵席。

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队百姓无丝毫侵犯。

发指眦裂头发向上指,眼眶尽裂开。

劳苦功高出了力,吃了苦,立下了大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言行并非表面所露之意,实则另有所图。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家是刀和切肉的砧板,我们是要被宰割的鱼和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拘泥于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回避小的责备。

取而代之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

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先发制人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

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三.复词与称谓1.偏义复词①孰与君少长..?(少长,词义偏向“长”,“少”可不译)(译:他和您相比,谁年纪大?)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词义偏向“入”,“出”无义)(译: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2.同义复词贪于财货..、封府库..、项伯许诺..、沛公不胜杯杓..、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立诛杀..曹无伤。

3.称谓①足下:您②竖子:小子③亚父:对人的敬称④季父:叔父四.实词实词含义倍①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②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辞①动词,辞别:未辞也何辞为不能辞②动词,推辞:卮酒安足辞③动词,争、计较:大礼不辞小让从①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使……跟着,动词)当①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对等,比得上)道①取道(名作动):道芷阳间行②道路:从此道至吾军斗①斗一双,献与亚父:名词,酒器。

【要点解读】《鸿门宴》中的座次解读

【要点解读】《鸿门宴》中的座次解读

祭天
祭地
宗庙之祭
对先师先圣的祭祀 相见礼 军礼 诞生礼 成年礼 飨燕饮食礼仪 宾礼 五祀 傩仪
知识讲解
九宾之礼
“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礼节。它原是周朝天子专门用 来接待天下诸侯的重典。周朝有八百个诸侯国,周天子按其亲疏, 分别赐给各诸侯王不同的爵位,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各诸侯国内的官职又分为三等:卿、大夫、士,诸侯国国君则自称 为“孤”。这“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合起来 称为“九仪”或称“九宾”。周天子朝会“九宾”时所用的礼节, 就叫“九宾之礼”。
• 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 • 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 • 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 • 宴会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 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北 西

知识讲解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 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 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
东 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
“北面”。 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
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 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知识讲解
鸿门宴中“项羽、项伯东向坐”, 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 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安排 上即可看出刘邦和项羽力量的悬殊,项 羽目中无人,自高自大,刘邦处境之卑 之危。
《鸿门宴》中的座次解读
要点解读
知识引入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 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鸿门宴》

翻译下面句子(蔺、鸿门宴)

翻译下面句子(蔺、鸿门宴)

廉颇蔺相如列传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句),未得。

计谋(主意)还没定,想找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2.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

3.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您不如解衣露体,伏在斧锧上请罪,就能侥幸得以脱罪。

4.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秦王用城换璧但是赵国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国给秦和氏璧但是秦国不给赵国城,理亏在秦国。

5.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赵王于是就派遣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6.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秦国贪婪,倚仗自己强大,用空话来求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池恐怕得不到。

7.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而且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拂逆了强大的秦国的欢心,是不可以的。

8.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判断句)是为了尊重大国的威严来表示敬意啊!9.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城池,所以我又取回了和氏璧。

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蔺相如估计秦王只是用欺诈的方法假装给赵国城池,实际上不可能得到(秦国的城池)。

11.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迳道亡,归璧于赵。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一定会违背信约不补偿赵国城池,于是派自己的随从穿上粗布衣服,怀揣着和氏璧,从小路逃走,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12.秦自缪(mù)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位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决明确地遵守信约的。

1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赵国,所以让人拿着和氏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14.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况且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者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和氏璧送来。

15.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被动句),臣请就汤镬。

《鸿门宴》实词虚词释义

《鸿门宴》实词虚词释义

词语释义1. 获取,接受:~到。

~失。

~益。

得~空(kòng)。

~便。

~力。

~济。

心~。

2.适合:~劲。

~当(dàng )。

~法。

~体。

3.满意:~意。

扬扬自~。

4.完成,实现:饭~了。

~逞。

~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5.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

6.口语词(a.表禁止,如“~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就这么办”)。

〈动〉1.得到,获得2.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孟子·梁惠王上》佳婿难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卖炭得钱何所营。

——唐·白居易《卖炭翁》工之侨得良桐焉。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3.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4.找到知得而不知丧。

——《易·文言》虑而后后能得。

——《礼记·大学》。

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

——《庄子·秋水》既而得其尸于井。

——《聊斋志异·促织》5.得知故无术者得于不用。

——《韩非子》礼得其报则乐。

——《礼记·乐记》。

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

——《吕氏春秋·义赏》。

注:“犹知也。

”6.捕获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7.亦指被捕获;被逮捕。

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8.成功;完成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

明日就得。

——《红楼梦》9.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10.适,合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陶渊明《饮酒》11.具备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荀子·劝学》12.同“德”,恩惠,感恩[be grateful;feel grateful]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鸿门宴》文言现象总结

《鸿门宴》文言现象总结

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若入前为寿(前,上前)刑人如恐不胜。

(刑,惩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做王)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步,步行)2、形容词用作名词今事有急(急,急事)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大行不顾细谨(细谨,细枝末节)3、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善,对……友善)4、名词用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晚)私见张良(私,私下地)具告以事(具,详细地)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表对人的态度)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每日每夜,日日夜夜)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头发上指(上,向上)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从小道,抄小路,表方式)道芷阳间行(间,从小道,抄小路,表方式)5、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下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 跟随)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 止步)拔剑撞而破之(破,使之破)6、动词做名词亡秦之续后续四、一词多义:1.军沛公军霸上:从此道至吾军: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勇冠三军:2.击急击勿失:因击沛公于坐: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3.内毋内诸候:帘内掷一纸出:内无法家弼士:色厉内荏: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沛公起如厕:固不如也: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每逢佳节倍思亲: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乃令张良留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7.意然不自意:名词作动词,驻扎。

名词,军营。

名词,军队。

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动词,攻击,攻打。

动词,杀。

动词,敲打,敲击。

动词,碰撞。

内,通“纳”,动词,接纳。

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名词,内心,心里。

动词,像。

动词,往、去。

动词,及、比得上动词,通“背”,违背。

副词,愈加。

动词,道歉,谢罪。

动词,谢罪,道歉。

动词,感谢。

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因击沛公于坐:坐北朝南:停车坐爱枫林晚:9.举杀人如不能举: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不胜举:10.胜名词,意思。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梳理

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梳理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 ,接纳)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全部)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 ,全部)3.要项伯(“要”通“邀” ,邀请)4.不敢倍德(“倍”通“背” ,背叛)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否则)—二、古今异义1.范增说项王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固:古义:本来;今义:坚固。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古义:交往;今义:游玩,游览。

)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祝寿。

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9.公敢入乎(敢:古义:能够;今义:有勇气、有胆量做某事。

)10.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谢:古义:谢罪,道歉;今义:感谢。

)11.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1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指河北省。

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

)13.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1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的肉。

)15.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逃跑;今义:步行。

)16.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鸿门宴中上的意思

鸿门宴中上的意思

鸿门宴中上的意思上指——向上直指。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的意思。

上在文言文中的意思:①<名>上面;位置在高处的。

《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墨池记》:“新城之上。

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②<形>等级高的;质量高的;上等。

《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③<名>地位高的人;主持、领导的人。

《谋攻》:“上下同欲者胜。

”特指君主、帝王。

《周亚夫军细柳》:“上自劳累。

”《东方朔》:“上伟之。

”④<形>时间或次序在前的。

《屈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歉齐桓,中述汤武。

”《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⑤<动>上升;登上。

《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游黄山记》:“十里,上黄泥冈。

”⑥<副>向上。

《鸿门宴》:“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赵威后问齐使》:“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

”⑦<动>献上;送上;呈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乃敢上壁。

”《狱中杂记》:“狱辞上。

中有立决者。

”⑧<动>向上;走向。

《孔雀东南飞》:“上堂拜阿母。

”《柳敬亭传》:“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

”⑨<动>装上;加上。

《冯婉贞》:“以枪上刺刀相博击。

”⑩<动>通“尚”。

崇尚。

《史记.秦始皇本纪》:“上农除未,黔首是富。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异义
• • • • • • 约为婚姻 儿女亲家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意外变故 黄河以北 将军战河北 崤山以东 沛公居山东时 小人的谗言 而听细说 再拜献大王足下 拜两次,古代礼节
3、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 驻扎。名词用作动词。 2.素善留侯张良: 与……交好,善待。形容词用作动词。 3.臣活之: 使……活。使动用法。
推辞 告别
• • • • • • • •
8.故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旧、交情 故听之。 因此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特意 9.且 且为之奈何? 将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况且 年且九十 将,近
10、顾
回头 • 相如顾召赵御史 • 顾野有麦场 回头看 • 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 者 转折,只,不过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探望 • 莫我肯顾 怜惜
7.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2.古今异义
• • • • ⑴拜为上卿-- 拜,授予官职 ⑵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患,忧虑,担心 ⑶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亲戚,父母近亲及姻亲. 指示,指给...看 • ⑸请指示王-- • ⑹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 • ⑺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 宣言,扬言,到处说 • ⑻布衣之交-- 布衣,平民.
通假字
“距”通“拒”,把守。“内”通 1.距关,毋内诸侯: “纳”,接纳。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3.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倍”通“背”,背弃。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沛公不胜桮杓: “桮”通“杯”,“杓”通“勺”,酒器。 6.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今日之事何如? 客何为者? 大王来何操? 今日之事如何? 客为何者? 大王来操何?
沛公安在?
不然,籍何以至此?
沛公在安?
不然,籍以何至此?
宾 语 前 置
吾属今为之虏矣。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被动句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 5、一词多义
• ⑴负 • ①秦贪,负其强( 依仗,凭借 ) •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辜负,对不起 ) •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 违背 ) •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使…承担 ) •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 ) • ⑥胜负之数( )⑦苍山负雪(
4.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名词作状语。 5.籍吏民: 登记户籍册。名词用作动词。 6.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翅膀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向上。名词用作状语。
7.头发上指:
8.刑人如恐不胜: 以刀割刺。名词用作动词。 9.沛公欲王关中 称王,名词用作动词。 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使使人遗赵王书( ) •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 •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让 ) •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使臣 ) (3)幸 (幸好,侥幸) ①而君幸赦臣 ②而君幸于赵王 (宠幸)
• • • •
⑷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 (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 (牵,拉,引申为掉转)
• • • • • •
4.文言句式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使不辱于诸侯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
⑶倒装句 ①何以知之.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拜送书于廷 ⑷固定句式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与…相比,哪一个 ⑴ “孰与君少长?” ⑵“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判断句,特殊指示代词“所”、“者”构成 “所以……者”式名词短语充当主语,作说明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名作状 名作动 秦地可尽王也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动词使动 名作动 范增数目项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动词使动 道芷阳间行 名作动,名作状
词类活用 • • • • • • • ⑴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 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 衣,穿;怀,怀揣 ⑵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 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从小路
13、因
• • • • •
(副词,表承接 就、于是) 相如因持璧却立 (介词,趁机,由此) 不如因而厚遇之 (介词,经由、通过) 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介词,趁机) 因跪请秦王 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地制宜/因 势利导/因材施教 (介词,凭借、根据、依照) • 蒙故业,因遗策/因循守旧 (动词,沿用、沿袭) • 因噎废食 (连词,因为)
16、而
• • • • • 且秦强而赵弱 连词,表并列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连词,表假设 拔剑切而啗之 连词,表承接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连词,表转折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连词,相当于“以”,表假设 连词,表并列 • 劳苦而功高如此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连词,表递进
⑶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 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 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承担 归,使...回去 ④毕礼而归之- ⑤大王必欲急臣 急,使…发急,逼迫 ⑷意动用法 羞,以...为羞耻 ①吾羞;且庸人尚羞之-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
以...为先;后,以...为后
文言句式
省略句
1. 为(我)击破沛公军
2. 急击(之)勿失(时机) 3.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4. 则与(之)斗卮酒 5. 则与( 之) 一生彘肩 6. 竖子不足与(之 )谋 7. 沛公奉卮酒为(之)寿
省宾语 省宾语 省宾语 省宾语 省宾语 省宾语 省宾语 省介宾短语
8. 加彘肩( 于其 )上
特殊句式
归纳整理
1.通假字 ⑴可与不: 不,同“否”。 ⑵肉袒伏斧质 质,同”锧” ,承斧的砧板 : 庭,同“廷”,接受朝拜 ⑶拜书送于庭: 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图: 案,同“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同“穆”
归纳整理
• 1.通假字 •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 ⑺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详,同“佯”。 • ⑻ 设九宾 宾,同“傧”。 • ⑼于是相如前进缻 缻,同“缶”。
11、以
• • • • • •
介词,凭借 以勇气闻于诸侯 介词,用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连词,表目的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王 连词,表目的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连词,因为 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 吾所以为此者
12、为
• • • • • • • • •
Wéi 任,做 使子婴为相。 Wéi 作为 军中无以为乐。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Wéi 是 Wéi 做,干 客何为者? Wéi 成为 约为婚姻。 窃为大王不取也。 Wéi 认为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wèi 替, 给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何辞为? wèi 被 Wéi 句末语气词
• ④景公引领张望 • ⑤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5徒 •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白白的) •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只,只不过)
• • • •
6.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乃令张良留谢。
谢罪、道歉 感谢
辞谢、告别
• 7.辞 •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 • • • • • • • • • •
14.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动词,到、往 为之奈何? 代词,这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今者有小人之言。 结构助词,的 珍宝尽有之。 音节助词,无义 15.于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向,对 比 长于臣。 复得见将军于此。 在 介词,对于 寡人之于国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