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制取氧气优秀赛课教案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2、通过对碳、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的特点。
3、通过催化剂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实验准备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急救病人、电氧焊、炼钢等都需要较为纯净的氧气,如何制取氧气?[学生猜想]学生们畅所欲言,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3-34,分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出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
[实验探究,引导观察](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2-5];[实验2-6];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2-5];[实验2-6];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观察[实验2-5],[实验2-6],加热二氧化锰,教师的操作方法及实验现象,并作详实的实验记录。
[学生交流展示]汇报实验记录及结果;交流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得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的结论。
正确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从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归纳出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分析对比,发现规律]实验室除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外,还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引导学生看书P35 。
引导学生分析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特点,并与化合反应相对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2.3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2、通过对碳、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的特点。
3、通过催化剂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过程与方法1、在生活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学习运用观察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通过实验逐步让学生认识化学,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学习用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试管、木条、酒精灯、棉花、塞子、集气瓶、玻璃片、水槽、铁架台、火柴【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急救病人、电氧焊、炼钢等都需要较为纯净的氧气,如何制取氧气?二、自主探究1、氧气制取的方法:1工业制法:。
属于变化;2实验室制法:、、。
属于变化。
2、在化学反应里能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和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
3、叫做分解反应。
4、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是:。
二、新课导入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急救病人、电氧焊、炼钢等都需要较为纯净的氧气,如何制取氧气?三、合作探究2、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P38的探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讨论:二氧化锰起什么作用?双氧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是什么?(3)讨论:总结催化剂的概念、作用3、补充实验: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展示实验视频)(1)实验步骤:;(2)注意事项:;(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4)讨论:a.三个原理有什么共同特征,所属的反应类型是什么?b.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若加入少量高锰酸钾,为什么也能迅速制取出氧气?4、分解反应概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3氧气的制取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3氧气的制取为主题,旨在通过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等实验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设计、操作、观察、总结等环节。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如“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2.学生对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自己在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如何改进?”等,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4.利用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2.探究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探讨氧气的制取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合作性:本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设计、操作、观察、总结等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治学的态度,使学生在学术道路上奠定良好基础。
2.3 制取氧气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观察现象,完成P37表
理解
对照图2-14讲解制用加热固体方法制气体的装置及注意事项
认真观察装置图,记忆图中注意事项
步骤
写出制取O2的操作步骤
识记
收集
介绍收集O2的两种方法,解释为什么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两瓶O2
两生演示实验2-7,其余生观察,评议
检验及验满
检验:
验满:
抽一生回答
一、反应原理:H2O2MnO2H2O+O2
KClO3MnO2KCl+O2
KmnO4K2MnO4+MnO2+O2
二、装置:注意事项
三、步骤:
四、收集:
五、检验及验满:
六:工业制O2:
七:分解反应:
作业布置
P41 1—4
课时目标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
同桌讨论,作答
分解反应
问:制O2的三个反应原理有什么共同特征
对照化合反应理解并得出分解反应的定义
活动与探究
指导学生看书P45-46,师生共同完成,找出步骤及操作注意事项
工业制O2
指导学生看书P40
了解工业制O2的方法
小结
回忆本课知识要点,举手小结
课堂练习
练习制O2的三个反应原理表达式的书写
板书设计
制取O2
课题
2-3制取氧气
共1课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实验室制取O2的原理和方法
2.认识分解反应
3.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4.了解工业制O2
教学重难点
1.制取O2的原理、装置、注意事项
2.分解反应
主要教法
问题探究法、分析归槽酒精灯集气瓶药匙氯酸钾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导气管
2.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案
2.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2.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制取氧气的方法;2.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三、教学难点1.理解氧气的制取原理;2.学会正确操作实验仪器。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锡水槽、锌片、洗涤瓶、漏斗、蜡烛、试管、橡皮塞、酒精灯等;2.实验药品:硫酸、氢氧化钠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教师通过提问和简短的讲解,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介绍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第二步:理论讲解1. 氧气的制取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两种常见的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法和工业法。
实验法制取氧气实验法制取氧气是在实验室中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氧气。
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或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常见的实验法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解释其中的原理。
工业法制取氧气工业法制取氧气是通过工业化的方法大规模制取氧气。
教师可以简要介绍常见的工业法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过程。
2. 实验操作步骤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操作和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
第三步:实验操作演示教师现场演示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第四步:实验探究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探究,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制取氧气,并完成实验记录。
第五步:实验结果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步骤。
第六步:实验报告撰写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并提交给教师。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制取氧气的实际应用,例如氧气的燃烧性质和与其他物质的反应等。
七、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课堂内容。
八、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阅读相关教材,复习本课时的内容,并思考制取氧气的其他方法。
以上就是本课时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上册2.3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重点难点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教学准备试管、药匙、酒精灯、铁架台、水槽、集气瓶、小木条、火柴、玻璃导管和橡胶导管、棉花、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投影片、多媒体等。
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师随笔备课资料1.趣味化学资料高锰酸钾和双氧水的杀菌作用高锰酸钾俗称灰锰氧,是一种有结晶光泽的紫黑色固体。
高锰酸钾易溶于水,溶液呈紫红色。
高锰酸钾水溶液能使细菌微生物组织因氧化而破坏,因而它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0.1%的高锰酸钾溶液可用来洗涤伤口;也可用来消毒水果、餐具和茶具。
使用高锰酸钾消毒水果、餐具等物品时,先将欲消毒物品放入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数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干净即可。
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时应注意,溶液要现用现配,放置时间长了,消毒效果会降低,当溶液变为棕黄色时,就完全失效了。
双氧水的学名叫过氧化氢,它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医疗上常用3%的双氧水进行伤口或中耳炎消毒。
当它与伤口、脓液或污物相遇时,立即分解生成氧。
这种尚未结合成氧分子的氧原子,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与细菌接触时,能破坏细菌菌体,杀死细菌。
2.知识拓展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仅仅由于本身的存在就能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组成和质量并不改变的物质就叫催化剂。
催化剂跟反应物同处于均匀的气相或液相时,叫做单相催化作用;催化剂跟反应物属不同相时,叫做多相催化作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3 制取氧气 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认识分解反应。
(3)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原理教学难点1.催化剂的概念。
2.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引入新课]既然氧气具有如此重要的用途,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首先我们学习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这种[实验](实验2—5)1.在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用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思考。
[实验现象]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2.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受热时能产生氧气。
3.不加热,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时,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氧气的制取》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进行反思,使其认识到实验操作中的不足,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激发其学习动力。
3.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进行点评,针对学生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节课案例亮点突出,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探究精神、人文素养,体现了教学的针对性、创新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认识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学会与来自人沟通交流,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
4.通过对制取氧气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其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与制取氧气相关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实践操作技能。
3.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梳理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使其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4.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使其掌握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其探究科学的欲望,树立其自信心。
2.通过实验演示、动画、图片等教学资源,形象地展示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实验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分解反应:反应物有一种,生成物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3、特点:一生多
五、经典习题讲解
六、作业布置
教学
反思
3、教师:总结归纳出催化剂的定义和特点并板书
板书: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特点: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3、分解反应
教师:引导孩子写出三种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相互讨论写出制取氧气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严谨。
5、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催化剂的定义以及特点。
策略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演示实验、学生相互讨论,自学课本掌握本节课知识。
教学
准备
PPT、实验器材
教
学
过
程
1、教师复习回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
过渡:大家表现的非常好,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用加热固体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学会了用排水法来收集氧气,那么还有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吗?还有其他收集氧气的方法吗?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板书:1、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2、制取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3、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4、氧气验满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氧气已经收集满。
九年级化学上册2.3制取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3 制取氧气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你能说出氧气有哪些用途吗?既然氧气有那么重要的用途,那我们怎样才能制取氧气呢?这一节课我们就这个问题来进行学习和探究。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在实验室里,常采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气?板书:实验室制取氧气:(1)加热高锰酸钾;(2)分解过氧化氢溶液;(3)加热氯酸钾。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观察课本P37图2-14,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使用了哪些仪器?(2)此装置适合于用哪种状态的物质来制取氧气?(3)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讨论交流:阅读课本P45~46,与小组成员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加入药品之前,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
如何检验装置气密性? (用手握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什么在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3)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炸裂试管)(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否则会产生什么后果。
(试管炸裂)(5)说出实验室可以利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它们是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排水法收集:气体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6)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收集?(那是导管里的空气,收集的气体不纯;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7)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时需要验满?如何验满?(排气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验满)(8)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制取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2.能记住收集氧气及验满的方法。
3.通过练习连接仪器,熟练基本操作。
4.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5.认识分解反应。
6.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1.催化剂的概念。
2.催化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3.你知道在酿酒过程中酒曲的作用吗?4.空气中有多少体积的氧气?5.实验室有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二、推进新课(一)如何制取气体(以高锰酸钾为例)【观察】请用3分钟仔细观察课本P37图2—14,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使用了哪些仪器?2.此装置适合于用哪种状态的物质来制取氧气?3.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讨论交流】阅读课本P45-46页,与小组成员讨论解决一下问题。
1.加入药品之前,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
如何检验装置气密性良好?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什么在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否则会产生什么后果)5.说出实验室可以利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它们是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6.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收集?7.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时需要验满?如何验满?8.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归纳小结】1.实验室装配仪器的一般顺序是什么?2.总结一下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形成全班共识后记在下面。
【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制取2瓶氧气,完成实验2-5。
(二)工业上制取O2【阅读】用2分钟认真阅读课本P40资料。
回答问题:1.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的原料是什么?2.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的原理是什么?3.工业上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第二课时(三)分解反应阅读课本39页内容讨论:分析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固体、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分解反应是物质生成或新物质的反应。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为主题,旨在通过探究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原理与方法,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加深对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过氧化氢、氯酸钾和高锰酸钾三种氧气的制取原理、实验步骤、操作要领和安全注意事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设计简单的氧气制取实验,并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观察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提高实践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学生在相互讨论实验现象、分享实验心得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4.情景创设,强化安全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景创设,如讨论实验室安全问题,使学生在学习实验方法的同时,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等。
2.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进一步巩固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3.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和辅导。
4.学生根据教师批改意见,修改作业,提高实验报告质量。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的优秀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贴近生活,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展示氧气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探究式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氧气的制取原理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4.反思与评价:在课堂的最后,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反思与评价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和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勇于尝试新方法。
4.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教育学生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节约药品和保护环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掌握氧气制取方法的同时,培养实验操作技能、观察思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探究氧气的制取方法的课程。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等制取氧气的方法,并理解反应原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5.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详细设计:我详细讲解了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态度。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在于情境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以及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详细设计。这些亮点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态度,提高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2.3制取氧气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汇报各自小组的实验方案,总结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2.对比不同实验方案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分析、总结。
3.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制氧原理、实验操作、氧气收集等。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设计一个制氧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氧气能溶解在水中?如何制取氧气?
2.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氧气吗?氧气有什么作用?
3.总结:氧气是动植物生存必需的气体,人类历史中有很多关于氧源自的应用。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制取氧气。
(二)讲授新知
1.讲解氧气的性质,如氧化性、助燃性等。
4.教育学生珍惜资源,关注环境保护,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氧气制取与收集方法的同时,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观察思考能力及环保意识,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如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动植物呼吸等,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2.3制取氧气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以“2.3制取氧气”为主题。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中,我将结合学科特点,以实验为核心,引导学生探索氧气的制取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化学的乐趣,提升综合素质。
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教案设计
课题:《再探氧气的制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研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本课题共需三课时,此设计为第三课时。
承前: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教材的知识体系中,本节课与前面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仪器的基本操作等知识相连接。
启后:也为二氧化碳、高中教材中氨气等气体的制取奠定基础。
二.学习者分析知识: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氧气的性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有一定的了解。
方法:初步学习了实验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和方法。
但探科学探究能力还不强,处于初级模仿阶段,让他们试一试、做一做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求知欲。
三.教学设计思想1、通过生活实例(鱼抬头——氧得乐)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兴趣、明确研究对象。
2、通过对氧气制取方案的选择、气体发生装置适度探究,进一步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通过探究气体发生装置的实验。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1、通过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初步体会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药品选择思路,并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两套发生装置。
了解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特点2、通过对氧气发生装置探究,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三种方法的比较,培养同学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两套发生装置。
难点: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七、课前准备:烧杯、药匙、试管、胶塞带导管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小木条、火柴、酒精灯。
八、教学过程注:我校课时时长为每节课40分钟。
板书设计课题3 《再探氧气的制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研究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氧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实验活动)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主动参与实验活动。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明白实验操作过程中遵守纪律、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节能减排,减少废弃物排放。
4.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其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3.通过讲述科学家在氧气研究中的趣事,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问题导向
1.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需要制取氧气?”“氧气的制取方法有哪些?”“如何提高氧气的制取效率?”等,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交流实验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规律,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各小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小组之间交流实验心得,分享实验成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各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2.强调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安全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实验成功率。
3.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种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促进学生在合作中交流、互补,提高实验效果。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3制取氧气(课时1)优秀教学案例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考能力。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鼓励他们思考问题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原理,得出结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白:以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氧气的重要性,如潜水员潜入深水压强增大,需要携带供氧设备等,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
2.回顾上节课内容: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水的电解实验,引导学生联想到氧气的制取,为本节课内容做铺垫。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因和意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本案例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反思与评价:本案例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改进的能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3制取氧气(课时1)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制取氧气”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及其操作步骤,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和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氧气的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和反应原理,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 固固加热型P45 固液常温型P115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气体的水溶性、气体的密度。
气体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
试管
铁架台
洒精灯
导管
固液常温型
收集方法: 排 水 法:
(1) 适用范围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 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的气体 (2) 优点 ① 易于收集到较纯的气体 ② 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3)氯酸钾 氯酸钾来自二氧化锰氯化钾 (白固)
+
氧气
加热
(白固)
KClO3
MnO2 △
KCl
+
O2
KMnO4
H2 O2 KClO3
△
MnO2
K2MnO4 +
H2 O KCl + +
MnO2 +
O2 O2
O2
MnO2 △
想想:以上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
三、分解反应P39
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 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表示:AB→A+B+„„ “一变多”
5.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12
)
1、氧化汞 → 汞 + 氧气
2、碱式碳酸铜 → 氧化铜 + 水 + 二氧化碳
3、铁+硫酸铜 → 硫酸亚铁 + 铜
4、蜡烛+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 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C ) (A)二氧化锰 (B)氯酸钾 (C)空气 (D)氧化镁
例题:指出下图中的四处错误
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里,两手紧贴试管的外壁,若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两手,导管中就会形成一 段水柱。 则装置气密性好。
第二步
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 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以均匀受热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第三步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仪器装配原则:先下后上, 先左后右。
水槽 E___________F_________ 集气瓶
B D C F
收集装置
E
(2)加热高锰酸钾操作步骤
查 装 定 点 收 离 熄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燃酒精灯 收集氧气 将导管撤离水面
谐音: 茶
庄 定 点 收 利
熄灭酒精灯
息
第一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拿出,再熄灭酒 精灯(防止水倒流到试管,导致试管炸裂)
第七步 熄灭酒精灯
(3)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如果木条复燃, 说明瓶内的气体使氧气
(4)验满方法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说明 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可能改变)
练习: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1、催化剂只能加快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全× 3、过氧化氢在常温下不分解。
4、过氧化氢分解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5、过氧化氢分解加催化剂生成的氧气比不
加催化剂多。
6、二氧化锰只能作催化剂 7、二氧化锰只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加热高锰酸钾
例题:指出下图中的四处错误
加热氯酸钾
想一想 收集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1、药品不纯 2、未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就开始收集 3、水未装满 4、排空集气法收集
5、未在液面下盖好毛玻璃片
课堂练习二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 (A)二氧化锰 (B)氯酸钾 (C)空气 (D)氧化镁 2.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 ) (A)用火柴去点 (B)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气体 (C)用鼻子去嗅气味 (D)用天平称量 3.下列有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 是 ( ) (A)高锰酸钾受热后,也不放出氧气 (B)要使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 (C)二氧化锰是这个反应的生成物 (D)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4.同时加热下列物质,最易放出氧气的是( ) (A)纯净的氯酸钾 (B)纯净的高锰酸钾 (C)纯净的二氧化锰 (D)过氧化氢溶液
答案
课堂练习答案
1.C 2.B 3.C 4.B 5.C 6.D 8.铁架台(带铁夹) 试管带单孔橡皮塞 (火柴) 水槽 集气瓶 玻璃片 9.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催化剂 生成物
7.BC 酒精灯 二氧化锰
△
(2)过氧化氢
完成探究P38 过氧化氢
(无 液)
二氧化锰
水
+
+
氧气
O2
H2 O2
MnO2
H2 O
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而 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 前 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的作用
“一变两不变”:
一变:“改变”加快或减慢
两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随堂检测 C)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 (D)加热二氧化锰 C)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 口应 (C) (A)朝下 (B)朝上 (C)略向下倾斜 (D)略向上倾斜 4.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 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 在(D ) (A)加热固体药品前 (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第五步
收集氧气
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 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 用向上排空气法集气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 集气瓶底部 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 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
第六步
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件
一、工业上制取氧气 (物理变化)
空气
低温加压
液态空气
加热
氮气(-196 C) 氧气的混合物 。 (-183 C)
。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高锰酸钾
加热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氧气 (黑 固)
K2MnO4 + MnO2 + O2
(暗紫 固) KMnO4
课堂练习二 5.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 ( ) (A)朝下 (B)朝上 (C)略向下倾斜 (D)略向上倾斜 6.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 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 ( ) (A)加热固体药品前 (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7.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D)红磷燃烧
向上排空气法
(1)适用范围 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不 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的 气体 (2) 优点
操作较为方便,需要验满
向下排空气法
(1)适用范围 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不 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的 气体 (2) 优点
操作较为方便,需要验满
(1)实验装置 (KMnO4)
A
发生装置
A__________B_________ 铁架台 试管 C__________D_________ 导管 酒精灯
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成水倒流回 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试管内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 排出。 ③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1/3处。
第四步
点燃酒精灯
物质加热原则:先均匀,后集中。 加热时先要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 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8.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所用主 要仪器名称 是: 、 、 、 、 、 。 9.实验室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加热至 气体不再产生,试管内固体剩余物 有 。改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加热到 没有气体产生时,试管内固体剩余物 有 。这两个反应的固体剩余物中都 有 ,但它在两个反应中的作用不一样,在 氯酸钾分解中它是 ,在高锰酸钾分解中 它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