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系统性病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系统性病害
系统性病害是一类幼苗侵染引起的全株型病害,该类病害的初侵染来源广泛,对植株造成的影响较大。

大部分是由种子带菌引起的。

一、枯黄萎病
该类病害主要包括由镰孢菌引起的枯萎病和轮枝菌引起的黄萎病,镰孢枯萎病在全世界和国内分布很广,可以侵染多种作物、蔬菜及花卉等植物,是一种系统性维管束病害,从苗期开始即可发病,造成植株萎蔫,枯死,给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枯黄萎病症状的共同特点是维管束变色,植株枯死。

但不同的寄主又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特点,下面为几种重要枯黄萎病的具体症状特点。

棉花枯黄萎病:棉花枯黄萎病是棉花上的重要病害,随大量抗病品种的推广,枯黄萎病在我国南北棉区基本得到控制,但局部棉区发生仍然较重,目前仍是棉花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在一些地区经常出现枯黄萎病共生的现象,区别二者的症状十分重要。

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①棉花枯萎病在叶片上的症状主要有黄色网纹型、黄花型、紫红萎蔫型、调萎型、矮缩型;黄萎病在叶片上的主要症状特点是黄色掌状斑驳,似“西瓜皮”状。

②在潮湿的情况下,枯萎病在病部出现粉红色的霉层、而黄萎病出现白色的霉层;
③枯萎病导管变色比枯萎病深。

④黄萎病发生较枯萎病晚,在开花结铃期为发病盛期,而枯萎病现蕾前后为发病盛期。

茄子黄萎病:茄子黄萎病在现蕾期始见,病叶由黄渐变成黄褐色向上卷曲,凋萎下垂以致脱落。

重病株最终可形成光杆或仅剩几张心叶。

植株可全株发病,或从一边发病,半边发病,故称“半边疯”。

黄萎病苗在茄子上引起的症状有三种,桔死型、黄斑型和黄色斑驳型。

剖检病株根、茎、分枝及叶柄等部,可见维管束变褐。

瓜类枯萎病:是土壤传括的真茵性维管束病害,我国各黄瓜、西瓜、甜瓜产区都有发生,在伸蔓至结瓜中期进入发病高峰,连作地可造成大片瓜田植株死亡。

冬瓜、丝匹、西葫芦也发病,南爪较少发生。

幼苗发病,子叶变黄并萎蔫下垂,其根部和茎基部变褐色。

严重时枯黄而死。

成株期发病一般先出现暂时性萎蔫,后发展成永久性萎蔫,遍及全株后枯死。

病株主干基部呈水渍状缢缩,后逐渐干枯,基部常纵裂,表面常有脂状物溢出,潮湿时病部常长有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纵切病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呈褐色,是区别枯萎病与其他病造成死秧的特怔。

玉米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

一般在王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

我国茎基腐病的症状主要是由腐霉菌和镰刀菌引起的青枯和黄枯两种类型。

茎部症状:内部空松,剖茎检视,组织腐烂,维管束呈丝状游离,可见白色或粉红色茵丝,茎秆腐烂自茎基第一节开始向上扩展,可达第四节,极易倒折。

叶片症状:主要有3种类型:青枯、黄枯和青黄枯。

青桔、
黄枯、茎基腐症状都是根部受害引起。

翠菊枯萎病:自苗期至开花期均可发生,植株发病后迅速枯萎死亡。

苗期受害,突然出现倒头,枯萎死亡。

成株期发病产生半边黄或整株枯死。

一侧发病,生长受抑制,叶片黄化萎蔫。

整株发病,由下而上逐渐发展,最后整株枯死。

根系常全部腐烂。

剖开茎基部,可见横切面维管束明显变褐。

湿度大时,茎基部产生大量的浅粉红色的粉末状物。

香石竹枯萎病:发病初期,植株的顶梢生长缓慢,植株逐渐枯萎死亡。

幼株受害后,茎部变软,易倒伏。

常常是植株一侧枯萎,而另一侧正常生长,造成畸形。

根部枯死后,地上部叶色从深绿色变成淡绿色,最后变成稻草色。

剖开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变褐条纹从根部一直延伸到茎上部。

水仙基腐病:又名鳞茎腐烂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

国内目前仅浙江的舟山地区及宁波市有发生。

主要为害植株的鳞茎及根部。

感病植株根部呈褐色软腐,鳞茎基部腐烂或开裂,并向鳞茎内部发展,鳞片之间有时有白色或红色霉层。

叶片失绿呈黄色,重者全株枯死。

病鳞茎作种长出的植株矮化,叶短,生根极少,甚至无根,不久即枯死。

合欢枯萎病:又名干枯病,幼苗发病,植株生长衰弱,少数叶片开始枯萎发展到全株,根及茎部已软腐,整株桔死。

大树得病,地上部分萎蔫,病叶脱落,枝条逐渐枯死,严重时全株枯死。

夏末秋初,感病树干或枝的皮孔肿胀破裂,其中产生分生孢子座及大量粉色粉末状分生孢子,由枝干伤口侵入。

病斑一般呈棱形,黑褐色,下陷。

病害种类
棉花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vasinfectum (Atk)Snyder&hanson]
马铃薯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甘薯枯萎病(蔓割病)[Fusarium spp.]
芝麻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sesami (Zap.)cast]异名[F.vasinfectum Atk.var.sesami Zapr.]
玉米茎基腐病[Fusarium graminearum Shwabe]、[Fusarium moniliforme]、[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p]、[P.inflatum Matth.]、[P. graminearum Subram]
烟草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
茄子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 melonganae]
番茄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 lycopersici]
瓜类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豆类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phaseoli Kendrick et Snyder]
香石竹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Schl.Snyd.&Hans f.sp.dianthi (Prill Del)Snyd and Hans] 翠菊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var.callistephi]
水仙基腐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narciss Sny.and hans.]
合欢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perniciosum]
马铃薯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
棉花、茄子、向日葵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Kleb] 和[V.albo-atrum Reinke et Berthold]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及厚垣抱子在土壤及病残体中越冬,对于多年生的林木病菌也可以在病鳞茎、病根中越冬,翌年春季,越冬病菌萌发产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自寄主根部伤口直接侵人,也可直接侵人,也能从树木枝、干的伤口侵人。

从根部侵人的病菌自根部导管向上蔓延至地上部,造成地上部枯萎。

从枝、干伤口侵入的病菌,初期树皮呈水渍状坏死,以后干桔下陷。

发病严重时,造成黄叶、枯叶,树皮腐烂,以至整株死亡。

植株伤口多易发病,多雨潮湿、氮肥过多,都有利于病害发生。

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此病的发生常与大水漫灌、施肥不当、连作、地下害虫有关。

防治方法
枯黄萎病的防治采取以实行轮作倒茬、应用抗病品种和进行嫁接为主,辅之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
对于一年生植物,主要实行利用抗病品种,水旱轮作,更换土壤或进行药剂处理土壤,对于多年生的植物,如菊花、香石竹、水仙等平时常用扦插繁殖,应从无病枝上选取健康枝条、球茎、块茎用于繁殖。

对这些繁殖材料,收藏时避免受伤。

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应采用“保护无病区、消灭零星病区、控制轻病区、改造重病区”的防治策略。

保护无病区要通过严格的检疫制度和消毒措施;消灭零星病区主要通过拔除病株,处理病穴的措施;控制轻病区主要通过轮作倒茬,处理土壤、药剂防治等的综合措施;改造重病区主要通过种植抗病品种。

药剂防治可用喷茎、涂茎、灌根等的方法。

常用的药剂有五氯硝基苯、氯化苦、福
美双、多菌灵、苯来特、棉隆、双效灵、抗枯灵、瑞枯霉、敌克松等。

二、禾本科植物黑穗(粉)病
1.散黑穗病:在我国麦区普遍发生,多年来采用种子处理,基本控制了病害,可是近年在黄淮诲平原麦区和东北春麦区的局部地区有回升现象。

诊断要点主要为害麦穗,病株抽穗比健株略早,抽穗后表现症状。

病穗上全部小穗或部分小穗变为黑粉,初期病穗外面包有一层灰白色薄膜,里面充满黑粉,薄膜破裂后,黑粉被风吹散,仅剩裸露的穗轴。

2.坚黑穗病.为害穗部,病穗上的籽粒、种皮及内外颖全部被病菌破坏,变成一团黑粉,包在比较坚固的灰白色薄膜内;不易或略破裂散开,这与麦类散黑穗病不同。

此外,病株抽穗较健株略迟,较健株矮,病穗常直立田间等特怔也是诊断中的主要依据。

3.腥黑穗病主要危害小麦穗部,病穗略呈暗绿色,颖壳稍张开。

病粒粗短,内容物全枚部坏成为黑粉,外部仅保留一层去粒的薄皮。

病粒中的黑粉粘堵较紧,嗅之有鱼腥味,故名腥黑穗病。

病株稍矮,直立,不弯曲。

4. 玉米(高粱)丝黑穗病此病是苗期的一种系统性侵染病害。

穗期表现典型症状,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黑粉苞。

苞叶通常不易破裂,黑粉不外漏,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病菌冬孢子)。

黑粉一般黏结成块,不易飞散,内部变成丝状维管束组织。

丝状物在黑粉飞散后才显露,故称丝黑穗病。

5. 高粱长粒黑穗病:侵染部分小穗,子房增长,灰白色冬孢子团突出于护颖之外,外
包浅黄色膜,破裂后散出黑粉,仅残留维管束。

6.谷子、稻粒黑穗病:病穗短小,直立不下垂,受害谷粒变成一团黑粉,外包薄膜,破裂后散出大量黑粉。

7.小麦秆黑粉病:主要危害麦秆、叶和叶鞘,拔节期以后症状最明显。

病斑初淡灰色条纹,逐渐隆起,转深灰色,最后寄主表皮破裂,露出黑粉,病株显著矮小,分孽增多,病叶卷曲,病穗很难抽出,多不结实,甚至全株枯死。

病害种类
小麦散黑穗病[Ustilago nuda (Jons)Rostr]
燕麦散黑穗病[Ustilago avenae (Pers.)Rostr.]
高粱散黑穗病[Sorisporium cruenta (Kuhm)pott.]
早熟禾散黑穗病[Ustilago trebouxii H.&P.Sydow]
狗芽草散黑穗病[Ustilago cynodontis (Pass.)Henn.]
高粱坚黑穗病[Sorisporium sorghi (Link)Clinton]
大麦、燕麦坚黑穗病[Ustilago hordei(Pers. )Lagerh.]
小麦网腥黑穗病[Tilletia caries (DC)Tul]
小麦光腥黑穗病[Tilletia foetida (Wajjr)Liro]
小麦矮腥黑穗病[Tilletia controversa Kuhn]
禾本科杂草腥黑穗病[Tilletia fusca Ell&Ev.]
玉米、高粱丝黑穗病[Sporisorium reilianum(Kuhm)Langdon et Full],异名[Sphacelotheca reiliana(Kühn)Clinton]
高粱长粒黑穗病[Tolyposporium ehrenbergii]
谷子粒黑穗病[Ustilago crameri]
稻粒黑粉病[Tilletia barclayana]
小麦秆黑粉病[Urocystis tritici ]
发生规律
上述几种黑穗病都属于系统性病害,其中散黑穗病为花器侵染的系统性病害,其它几种都属于幼苗侵染引起的系统性病害。

散黑穗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胚部越夏、越冬;坚黑穗病菌、腥黑穗病菌、丝黑穗病菌、粒黑穗病菌均以冬孢子在种子、粪肥、土壤中越冬越夏,所以,种子带菌是黑穗病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其次是带菌的土壤和粪肥。

带菌的种子秋播后,麦种发芽,病菌也开始萌动,由芽鞘侵入,进入生长点,随寄主生长发育而分布到全株,到抽穗时破坏花部,形成黑穗。

黑穗病一年侵染一次,只有初侵染,带菌种子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其中玉米丝黑穗病以土壤带菌为主,所以发病轻重主要决定于种子带菌率的高低和土壤含菌量的多少。

在寄主作物开花期间,夭气温暖,多风多雾或多小雨,侵染率高,种子带菌率也高,次年发病就重。

冬麦迟播、播种过深、土壤干燥等不利于麦苗迅速出土的因素都增加了麦苗感染的机会,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种子处理是防治黑穗病的好方法,种于处理方法:①1%生石灰水浸种:50kg的药液浸种30kg,在气温35℃时浸1d,30℃时浸1~2d;20℃时浸3d。

最好结合伏晒时进行种子处理,时间短,效果好。

②冷浸日晒法:在伏天清晨,将麦种先浸于清水中5小时,在中午前温度最高时捞出,薄摊干泥土晒场上,强烈日晒,干后冷却贮藏。

③药剂浸种。

用402抗菌剂、多菌灵、萎锈灵等药剂浸种,可兼洽几种麦类种传病害。

④药剂拌种。

可用25%萎锈灵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注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也可用拌种双和福美双拌种。

种植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丝黑穗病的根本措施。

如玉米的一些老品种,如野鸡红、辽东白、金皇后等较抗丝黑穗病。

结合减少田间菌源数量,①禁止从病区调运种入②进行高温堆肥。

③选不带菌的田块或经土壤消毒后育苗。

④及时拔除发病幼苗和及早拔除病株都能减少上壤中越冬病菌的数量。

⑤合理轮作是减少田间菌源或减轻发病的有效措施。

一般实行2~3年的轮作配合种植高抗品种可有效控制黑穗病的发生和危害。

三、谷子白发病
谷子白发病: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生。

谷子自种芽或幼苗受侵染后在各个生育阶段和不同器官上陆续显露出不同的症状:①芽腐:土壤菌量大、品种高度感病、环境条件极有利时,刚葫芽的种子即大量被侵染,致使出土前完全腐烂,造成缺苗。

②灰背:受侵幼苗3~4片叶时,叶片正面污黄色、黄白色不规则形条斑,潮湿时叶背密生灰白色霜霉状物。

③白尖与枪杆:病株新叶不能展开,全叶呈白色.卷筒直立向上,十分注目,称为“白尖”;白尖不久逐渐变褐枯干,直立于田间,成为“枪杆”。

④白发:枪杆心叶组织薄壁细胞逐渐被破坏而散出大量黄色粉末(病菌卵孢子)仅留一把细丝(维管束组织),以后丝状物变白、略卷曲,称为“白发”,病株不能抽穗。

⑤看谷老:部分病株能抽穗或抽半穗,但内外颖受刺激便形成小叶状而卷曲呈筒状或角状,丛生,向四外伸长,全穗蓬松,短而直立,呈刺猖状,称“刺猖头”,不结粒或部分瘪粒。

后变褐干枯,组织破裂散出黄色粉末。

病害种类
谷子白发病[sclerospora graminicola (Sacc.)Schrot.]
发生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随病组织遗落在土壤中使土壤带菌、用病株喂牲口或沤肥使粪肥带菌、病健株一起脱粒时谷粒表面沾染卵孢子使种子表面带菌。

所以土壤、粪肥、种子是初侵染来源,其中士壤带菌是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来源。

当谷种发芽时,越冬卵孢子同时萌发产生芽管,从幼芽、胚芽鞘、幼根表皮侵入,在胚芽鞘处产生大量菌丝并进入生长点组织中,随生长点的分化而不断扩展蔓延,逐步形成灰背、白尖、枪杆、白发、看谷老等系统症状。

再侵染在病害循环中不起主要作用。

病害的发生与耕作制度、品种抗病性、播种期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关系密切。

病地连作,土壤中菌量连年积累,发病逐年加重。

此外,播种早而深,发病重,适当晚播浅播、发病轻。

一切不利于幼苗出土的因素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此外,温暧潮湿再侵染引起的发病就重。

防洽策略应采取种子和土壤坡处理为主,农业防治为辅助,并结合选用抗病品种。

种子和土壤处理可以选用的药剂种类有:瑞毒霉、霜霉威、敌克松、萎锈灵、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药剂进行拌种,处理方法有干拌、湿拌或药泥拌种等。

可用沟施药土方法降低土壤中的病原菌。

合理轮作是防治白发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轻病区两年轮作,重病地块则应实行三年轮作,应与非寄主作物如小麦、豆类、薯类等进行大面积轮作。

同时注意施用无菌肥料和进行种于处理,注意保墒,适期播种,适当浅播,以促进苗早、苗壮,减少侵染机会。

此外,拔除病株并集中烧毁,不能用以喂牲畜及沤肥。

四、其它系统性病害
玉米疯顶病:幼苗分蘖,植株矮化,不抽雄穗或雄穗叶化,果穗无花丝,苞叶变为小叶,不结实。

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侵入,系统侵染,种子带菌,低洼积水地,多雨年份病重。

稻恶苗病:病苗比健苗高而纤弱,全株淡黄绿色,叶狭长,张开的角度大、根发育不良,根毛少,病株分蘖少或下分蘖,节间显著伸长,比健株高而细弱,节常弯曲露出叶鞘外,近基部节上倒生许多不定根。

病株多不抽穗而枯死,在枯鞘和茎秆上有淡红色或白色粉状物,后期有些稻区可见散生或群生蓝黑色小位(子囊壳)。

谷粒发病在其基部或尖端呈褐色,严重的整个谷粒变为褐色不结实,在颖的合缝处生淡红色粉状物。

水稻茎基腐病:此病不重要,仅江苏有报道。

多在本稻生长后期近收获时发病,以茎基叶鞘为主。

病部变作褐色,内表面产生暗红褐色的菌丝层,病重时叶片枯死,基部腐烂,导致水稻未熟先枯。

病部变色处产生褐色小粒点(子囊壳)。

稻一柱香:幼苗至穗期发生,病剑叶及叶鞘上常发生与叶脉平行的白粉状条纹,稻颖壳常成为黑色子实体,小穗被菌丝缠绕呈圆柱状以线香。

病害种类
稻恶苗病[Gibberella fujikuroi(Saw.)Wo.],有性阶段[Fusarium mmiliforme Shed]
稻一柱香[Ephelis oryzae Syd.]
水稻茎基腐病[Ophiobolus oryzinus Sacc.]
谷子白发病[sclerospora graminicola (Sacc.)Schrot.]
玉米疯顶病[Peronosclerospora maydis]
甘薯黑斑病[Cerayocystis fimbriata Ellis et Haleted] [Ceratomelloa fimbriatum(Ell.&Halst.)Elliott 、Ophiostoma fimbriatum(Ell.&Halst.)]
发生规律
该类病害越冬病菌主要在种子上或混有病残体的土壤和粪肥,当带菌的种子播种后,幼苗即可发病,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发病轻的继续生长,造成全株发病。

病害的发生主要受土壤的环境条件对幼苗出土速度的影响。

该类病害的防治主要以处理种子为主,包括精选种子,建立无病留种田,药剂处理种子等,加以适当进行轮作,减少土壤中的病菌,并在发病初期进行药剂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