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及相关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及相关案例分析引言初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入手,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如何利用问题情境创设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一、问题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2.促进学生的思维实践能力问题情境创设是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设置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去解决问题。
这种情境创设可以促使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模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实践能力。
3.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合作解决的问题情境,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集体思维和合作精神。
二、问题情境创设案例分析以下将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展示问题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案例一:磁铁吸铁实验教学内容:磁铁的吸铁性问题情境创设:教师在课堂上出示一组不同材质的物体(如铁钉、铝片、木片等),并放置一根磁铁在课桌上。
然后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哪些物体会被磁铁吸引?为什么?”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可以进行实验验证。
分析: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创设,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直观地观察到磁铁对不同材质物体的吸引情况,然后通过讨论和总结,最终能够深入理解磁铁的吸铁性规律。
2.案例二:小车坡道实验教学内容:速度、加速度问题情境创设:教师在实验室中设置一条坡道,安放一辆小车,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小车在坡道上的运动情况来探究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车在坡道上运动时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分析: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创设,学生实际参与了小车在坡道上的运动实验,从而直观感受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提高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案例三:声音传播实验教学内容:声音的传播问题情境创设:教师在实验室中放置一组空罐子,并设置一定的距离,让学生在其中一罐说话,另一罐进行观察。
高中数学创设情景例子教案
高中数学创设情景例子教案
目标:通过这堂课,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时间:1个课时
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步骤:
1. 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即利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
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情景:小明想要购买一件价值100元的商品,但他只带了70元,他应该向朋友借多少钱才能够
购买这件商品呢?
2. 情境设计: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份类似的情景,要求他们设计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并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每组将自己设计好的情景告诉其他组,其他组需要思考并
给出解决方案。
3. 讨论与解决:学生们开始讨论各组的情景,尝试解决问题。
老师引导学生们思考问题的
解决方法,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4. 结论总结:在学生们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后,老师对他们的表现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展
开对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
学生需要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并可以贴在墙上展示。
5. 作业布置:布置学生回家设计一个自己遇到的生活问题,并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
要求
学生写成文字材料,并下节课展示。
评价方式: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
结果。
拓展延伸:老师可以在课后提供更多有趣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美妙之处,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初中英语教学情境和核心问题串案例
初中英语教学情境和核心问题串案例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应用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围绕“食物”主题设计的教学情境和核心问题串的案例:
教学情境:模拟市场购物
情境背景设定:学生们将扮演顾客和店员,在一个虚拟的超市里购物。
他们需要使用英语询问和回答关于食物的问题,比如价格、口味、成分等。
核心问题串:
-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 Why do you like it?
- How often do you eat it?
- Can you describe it in English?
- Would you recommend it to others?
- How much does it cost?
- Where can we buy it?
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和问题串的引导,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到如何询问和描述食物的相关词汇和句型,还能在实际对话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同时,这种角色扮演的活动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除了以上的情境设计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情境和问题串,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可以设置不同的购物场景,如餐厅点餐、超市购物等,或者增加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如比较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探讨健康饮食习惯等。
这样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案例与思考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案例与思考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学生常常觉得数学难以理解和学习。
而数学问题情境教学则是一种通过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情境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本文将以一个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案例为例,介绍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案例介绍小明买了一盒巧克力,盒子上写着“100克装”。
小明一共吃了5块,一块巧克力重15克。
那么,小明一共吃了多少克的巧克力?如果小明想让同学们也都品尝一块这种巧克力,那么这盒巧克力可以供多少人品尝?这是一个典型的数学问题情境,结合了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和数学知识。
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既需运用到数学的计算能力,又需要根据实际情境进行思考和推理。
而教师在教学中则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答。
三、教学过程分析1. 引入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小明买巧克力的情景来引入问题,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欲望,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2. 学法指导: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先尝试利用手中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然后再进行实际验证,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
3. 分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提炼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和讨论,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
4. 总结讨论:教师可以通过总结每个小组的解题思路,指出问题的解题关键点和方法优缺点,引导学生形成对问题的更加深入的理解。
通过这个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案例,学生通过实际情景引发思考,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
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学生之间能够形成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有助于教师进行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思考和展望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
问题式教学创设情境案例
问题式教学创设情境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问题式教学创设情境案例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或情境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通过提出真实世界中的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问题式教学的创设情境至关重要,一份出色的问题式教学创设情境案例,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下面我们以数学课堂为例,介绍一份关于问题式教学创设情境的案例。
题目:解密神秘数字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猜数字游戏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情境老师向学生介绍一段游戏规则:“我有一个神秘数字,这个数字是一个两位数,它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之和为9,如果将它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调换位置,得到的新数字比原数字大18。
请问这个神秘数字是多少?”第二步:学生思考学生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动脑筋猜测可能的答案,并讨论他们的思路和想法。
他们可以先列出所有可能的两位数,然后逐一验证是否符合题目的条件。
第三步:解答问题学生们通过思考和分析,逐渐逼近正确答案。
老师可以引导他们讨论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帮助他们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
第四步:总结反思学生们解开了谜团,找到了正确的神秘数字。
老师可以邀请他们分享解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强调问题式教学的重要性和优势。
通过这个问题式教学创设情境案例,学生们不仅解决了谜题,发展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问题式教学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使教学过程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希望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多尝试问题式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字数:434】第二篇示例:教学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思考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思考。
情境教学法案例
情境教学法案例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进行教学的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情境教学法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案例一,化学实验课的情境教学。
在化学实验课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来进行教学。
比如,老师可以
将实验室布置成一个“化学魔法世界”,让学生扮演魔法学徒的角色,通过完成一系列化学实验来解开魔法的秘密。
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案例二,语言课堂的情境教学。
在语言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真实的情境来进行教学。
比如,老师可以让
学生扮演在餐厅点餐的角色,通过模拟点餐的情境来学习相关的用餐用语。
这样的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练习语言,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案例三,历史课堂的情境教学。
在历史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历史事件的情境来进行教学。
比如,老师可
以让学生扮演古代士兵的角色,通过模拟古代战争的情境来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
这样的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历史事件,增强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总结。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来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
学习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内容设计不同的情境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希望以上案例能够给大家在教学
实践中带来一些启发,让我们共同探索更多适合情境教学的案例,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意义,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下面介绍几个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案例。
1. 足球比赛计分问题情境:小学三年级的体育课上,老师组织了足球比赛,每个队有11名球员,比赛分为两个半场。
学生被分成两个队,每队都想知道比赛结束时的比分。
问题:如果第一半场一队踢进了3个球,第二半场一队又踢进了5个球,那么一共踢进了多少个球呢?如果第一队踢进了3个球,第二队踢进了6个球,最后的比分是多少?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他们还能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足球比赛。
2. 分苹果问题情境: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在果园里分苹果的故事。
果园里有6个苹果,有两个小朋友A和B在争抢苹果。
问题:如果A先抢到了3个苹果,那B还能得到几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学会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
他们还能简单了解到数学中的争抢分配概念。
3. 比较身高问题情境: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最高的同学和一个最矮的同学。
问题:如果第一组的最高同学身高是120厘米,最矮同学身高是100厘米,第二组的最高同学身高是110厘米,最矮同学身高是90厘米,第三组的最高同学身高是130厘米,最矮同学身高是105厘米,哪一组的身高差距最大?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学会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巩固他们对身高的概念。
他们还能了解到数学在测量方面的应用。
4. 购物问题情境: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购物的故事。
小明去商场买了一个玩具车,需要付100元。
他给了收银员200元,收银员找给他多少钱?问题:小明给了收银员200元,那收银员找给他多少钱?。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案例]1、最小公倍数师:请大伙儿报数,并记住自己所报的数是多少。
生:报数1、2、3......师: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再请所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学生按要求起立后坐下)。
你们发觉了什么?生:我发觉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
师:报哪些数的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生:报6、12、18......的同学。
师:报6的同学你能说说你什么缘故两次都要站起来吗?生:我报的数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因此两次都要站起来。
师:说的好。
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能够说6是2和3公有的倍数。
报12的同学你能说说吗?生:我报的数12也是2和3公有的倍数,因此也要两次都站起来。
师:说的有理。
如此的数还有吗?生:18、24、30......师:像6、12、18等这些数差不多上2和3公有的倍数,能够简称为是2和3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
想一想2和3的公倍数有哪些?生:6、12、18、24、30......师:请找一个最大的?最小的是几?生:找不出最大的,不可能有一个最大的,最小的是6。
师:说的真好。
2和3的公倍数中6最小,我们称它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
(接上面板书前添写“最小”)2和3的公倍数专门多,而且不可能有一个最大的公倍数,因此研究两个数的公倍数的问题一样只研究最小公倍数。
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知识。
2、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湖北省郧县实验小学贺环)师:同学们,自己到商店买过东西吗?生:买过。
师:买过些什么?[page]-->生:钢笔、铅笔、作业本......师:好的,买过的东西真许多,像你们买的那些东西都能够称作商品。
那么,你在买商品时,应对多少钱是如何样确定的呢?生:看看要买的东西的价钱是多少就行了。
生:不行,有时还得乘。
师:如何乘?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生:比如作业本每本5角,买2本就得用5乘以2,买3本就得用5乘以3,如此才明白应对多少钱。
创设问题情境的案例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创设问题情境的案例:(一)案例一:《千克的认识》问题情境的创设:师:同学们请认真看图(教师动画播放大象和蚂蚁拉手腕比赛,比赛刚开始,蚂蚁就败下阵来,全班学生哈哈大笑)师:笑过之后应该有思考,这样的比赛公平吗?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生:它们的力气相差太大,一个属于重量级,一个属于轻量级。
师:你是怎样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你很会观察,还有吗?生:可以用体重计测量出他们的体重,比一比就知道了。
师:你的方法很独到。
见过体重计吗?(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出重量单位——千克。
)(二)案例二《9加几》问题情境的创设:师:春节就快到了,张老师决定带同学们去游乐场玩。
(话音刚落,教师随即播放出幻灯片)小朋友们,快来看,她们已经到了游乐场!从这里你都发现了什么啊?学生听后教师的提问,都认真地观察屏幕上的主题图,大家踊跃地举手发言,在学生的诸多回答中,有这样新奇的回答:生1:我发现游乐场里有许多树。
生2:我发现了有一位女同学在往卖气球的阿姨那跑,我想她可能是要买些漂亮的气球吧。
生3(好像发现了什么宝贝,兴奋地说):老师,我发现图的右下角有几条白,我想是草地里有毛毛虫吧?针对上述这三种回答,这位教师并没有给予学生即时的评价,因为学生这样的回答,可能是教师意料之外的……(三)反思:1、案例一教师对学生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精心剪裁,目的明确,结合教学目标选择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成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组,诱导学生逐步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得学生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2、案例二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很新颖,但其所提的问题不明确且过于宽泛,使学生摸不到头脑,正是因为这样宽泛的一问,使得她把学生思维引入到了广阔的背景之中。
这时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在这样宽泛的问题情境中,思维迁移起到了作用,他们会把自己所看到不确定的事物进行大胆想象。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及相关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及相关案例分析问题情境创设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正在上课讲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他使用了一个简单的电路示意图,包括了一个电池、一个灯泡和一根导线。
老师使用导线连接了电池和灯泡,并让灯泡发光。
有一个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我们为什么要用导线连接电池和灯泡呢?能不能不用导线,直接将电池和灯泡放在一起呢?”案例分析: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思考问题,引发了学生对电路的思考和探索。
老师可以通过回答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老师可以解释导线的作用是将电流从电池传递到灯泡,电流是电子的流动,需要一个通路才能传输。
如果没有导线连接电池和灯泡,电流就无法流动,灯泡也就不会亮起来。
导线在电路中起到了连接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解释,学生可以理解为什么需要使用导线来连接电池和灯泡。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老师正在教授光的传播和反射。
老师使用一个镜子来进行实验,将光线照射到镜子上,并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
有一个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为什么镜子可以让光线反射呢?”案例分析:这个问题涉及到光的反射原理,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老师可以通过回答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
老师可以解释光是由光线组成的,光线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遇到其他物体,如镜子。
镜子有一种特殊的表面,称为光滑表面。
当光线照射到镜子上时,光线会与镜子表面发生相互作用。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光线在与镜子表面相互作用后会发生反射,即按照一定的角度从镜子上反射出来。
镜子可以让光线反射。
通过这样的解释,学生可以理解为什么镜子可以让光线反射。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老师正在教授声音的传播和吸收。
他示范了一个实验,用一个玻璃瓶装满水,然后敲击玻璃瓶的底部,发出了声音。
有一个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为什么水会影响声音的传播呢?”案例分析:这个问题涉及到声音的传播原理,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声音的特性。
老师可以通过回答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的原理。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及相关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及相关案例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情境,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情境及相关案例分析。
1. 学生对物理概念理解不清晰的情境:案例分析:在教学中,教师讲解了“力”的概念,但是部分学生仍然对力的概念理解不清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力的概念,比如拖拉机拉拖车、弹簧的伸缩等。
通过实际的例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力的概念。
2. 学生困惑于物理公式应用的情境:案例分析:在教学中,教师讲解了牛顿第二定律F=ma,但是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应用公式来解决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解答问题。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学生可以理解公式的具体应用方法。
3. 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操作不熟悉的情境:案例分析: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学生对实验仪器的操作不熟悉,容易出现实验操作失误或无法得到准确的实验数据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实验前进行实验仪器的操作演示,并给学生提供实验指导手册。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4. 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解释能力较差的情境:案例分析:在学习光学时,教师讲解了光的传播原理,但是学生对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的解释能力较差。
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释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典型的光学现象,并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讨论。
通过实际观察和思考,学生可以提高对光学现象的解释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情境。
通过巧妙的设置问题情境,并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公式、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解释能力。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学前班儿童的情景教学案例分享
学前班儿童的情景教学案例分享学前班儿童的情景教学是一种以真实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在以下的教学案例中,我将分享一些经典的情景教学案例,以期启发更多教师运用情景教学方法,提高学前班儿童的学习效果。
案例一:小花匠目标:培养学前班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
情境设置:将教室中的一部分划出为小花园,放置种植盆栽和种子。
活动过程:1.引入:老师向幼儿们介绍小花匠的概念,并指导他们去观察花园中的植物。
2.观察:引导幼儿们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注重花草的形状、颜色和生长速度等。
3.动手:老师分配小花匠角色,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照顾花园里的植物,包括浇水、施肥等。
4.分享:小花匠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与全班分享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展示他们的成果。
通过这个情景教学案例,学前班幼儿不仅在实践中学习了植物的生长过程,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并通过角色扮演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案例二:小小厨师目标:培养学前班幼儿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习基本的食物制作方法。
情境设置:将教室的一角布置成小厨房,准备一些简单的厨具和食材。
活动过程:1.引入:老师向幼儿们介绍小小厨师的概念,并激发他们对于烹饪的兴趣。
2.团队合作:将幼儿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位小小厨师,他们根据老师的指导,在小厨房中制作简单的食物,如水果沙拉、面包三明治等。
3.创造力发挥: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添加或改变食材的搭配和做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4.分享和品尝:每个小组分享他们制作的美食,并邀请其他小组品尝。
通过这个情景教学案例,学前班幼儿不仅学习了基本的食物制作方法,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分享和品尝,可以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案例三:小小记者目标:培养学前班幼儿的观察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习如何采访和报道事件。
创设情境优秀案例
创设情境优秀案例创设情境优秀案例:环保主题教育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某小学决定组织一次环保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旨在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从小养成环保的好习惯。
情境创设:1. 环保小镇探秘设想一个被绿色植被环绕、垃圾分类严格、能源利用高效、居民生活和谐的环保小镇。
学生们将作为探秘者,进入这个小镇,通过观察和互动,了解小镇的环保措施和居民的生活方式。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环保小卫士、小镇居民、垃圾分类指导员等。
每个角色都有特定的任务和责任,例如环保小卫士需要监督小镇的环境卫生,小镇居民则需要展示自己的环保生活方式。
3. 任务挑战设置一系列与环保相关的任务挑战,如垃圾分类比赛、能源利用创意展示、环保知识问答等。
学生们需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并实践环保知识。
4. 情境模拟通过模拟小镇的日常场景,如超市购物、家庭垃圾分类、公共交通出行等,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和实践环保行为。
同时,设置一些突发情况,如突然的垃圾溢出、能源短缺等,考验学生们的应变能力和环保意识。
实施效果:1. 学生参与度提高:通过角色扮演和任务挑战,学生们积极参与活动,对环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环保意识增强:在情境模拟中,学生们亲身体验到环保的重要性,对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环保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分组完成任务挑战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4. 教育效果持久: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保持着在环保小镇中学到的环保习惯和行为。
这个案例通过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环保小镇情境,将环保教育融入实践体验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环保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以《桃花源记》教学为例
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以《桃花源记》教学为例发布时间:2021-03-31T13:02:04.293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作者:段金平[导读] 在此基础上,在《桃花源记》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本文的纪事线,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线。
段金平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吴店镇第一中学 441214【案例背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描写的内容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篇文章既有小说般此起彼伏的情节跌宕,又有散文般朗朗上口的文学浓郁,所以在学习《桃花源记》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往往会陷入困境,很多学生过分注重本文的纪事线,但要想掌握和理解本文的精髓,纪事线和作者的情感线缺一不可。
在此基础上,在《桃花源记》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本文的纪事线,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线。
【教学方法分析】问题情境教学法指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切入点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在问题的引导下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教师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教学重点。
在应用问题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第一要素是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要切合教学内容的核心;第二要素是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要充分,要保证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能因为教学进度就压缩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第三要素是师生互动要基于问题之上,诚如此,学生才可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问题,发展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1.以《桃花源记》内容为核心,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大家一起读一篇课文。
学生:“晋太元中,……后遂无问津者。
”教师:同学们已经读了一遍课文,下面请同学们看看黑板上的三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和本文的注释试着思考解答一下黑板上的三个问题。
出示板书:问题一:本文的纪事线有两条,请同学们分别找出,并通过文本的形式记录下来。
问题二:作者的情感线在文中具体是怎样描述的。
问题三:通过本文的学习,试着分析文章的“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及相关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及相关案例分析问题情境创设:
情境一:小明在学习摩擦力的实验时,发现实验结果与教科书上的预期结果不符。
情境二:小红遇到了一个物理题目,她在做题时一直尝试不成功,感到很困惑。
情境三:小刚在学习浮力的时候,对物体为什么能漂浮产生了疑问。
案例分析:
老师应该:
1. 鼓励小明将疑问和实验过程详细描述出来,从而全面了解实验的操作和结果;
2. 检查小明的实验记录,并指导他核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是否遵循了实验步骤、实验条件是否准确等;
3. 解释实验与预期结果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实验中存在的误差(如测量误差、数据读取等);
4. 引导小明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异,思考可能的原因,并帮助他找到错误或改进的方法。
案例二:做题时无法成功解答
老师应该:
1. 鼓励小红将题目的理解和解题过程详细描述出来,从而全面了解她对题目的理解和解题的思路;
2. 检查小红的解题过程,并指导她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是否理解了题目的要求、是否运用了正确的物理概念和公式等;
3. 引导小红再次阅读题目和相关的知识点,并帮助她理清解题的思路,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
4. 鼓励小红勤于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并给予奖励和鼓励,增强她的信心。
案例三:对浮力的疑问
老师应该:
1. 倾听小刚的疑问,鼓励他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 解释浮力的概念和原理,引导小刚理解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的上升力大于物体的重力;
3. 通过实际演示和实验,帮助小刚观察浮力的现象和测量液体对物体产生的上升力;
4. 引导小刚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例如为什么重物体也能漂浮、浮力大小与物体下沉的关系等,培养小刚的思考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
创设情境的优秀教案
创设情境的优秀教案在现代教育中,教案是教师日常教学的重要工具。
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而创设情境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策略,通过构建具体的情境和场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本文将探讨创设情境的优秀教案,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案例。
一、创设情境的意义与价值创设情境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通过将学习内容放置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所学知识的意义和应用。
创设情境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在情境中进行实践和探索,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果会更加显著。
二、创设情境的教学案例1. 数学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性质。
教学步骤:1) 引入情境: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幅城市规划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道路和建筑物分布情况。
2) 给出问题:教师可以提问,城市规划中的道路为什么大多数是直线?建筑物之间的街道为什么会是垂直或平行?3) 探究与发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索,通过实例观察和测量,学生可以逐渐发现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
4) 理论总结:教师提供相应的理论知识,总结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与性质,并进行示范和练习。
5) 实践应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城市的交通规划等。
2. 历史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古代商业交流的方式和影响。
教学步骤:1) 引入情境: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古代丝绸之路的壮丽景象。
2) 探究与发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讨论和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商业交流的方式和对经济、文化的影响。
3) 理论总结:教师提供相关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商业交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并进行示范和练习。
幼儿园情境创设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情境创设教育案例分析一、背景介绍幼儿园教育是指在幼儿园阶段进行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情境创设教育是一种通过营造特定情境来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教育方法,已经在幼儿园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组幼儿园情境创设教育案例,探讨该教育方法的有效性及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
二、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这个案例发生在某市X幼儿园。
该幼儿园采用情境创设教育方法,致力于为3-6岁的幼儿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在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园内营造了多种丰富多彩的情境,如农场、超市、医院、火车站等,旨在引导幼儿在玩中学。
2. 情境创设在该幼儿园中,农场情境被设计成一个开放的户外空间,有着树木、花园和小动物。
这里有清新的空气和自然的氛围,给予了幼儿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孩子们可以在这个情境中模拟种植、浇水、收获等活动,感受农民的辛勤劳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教育效果通过情境创设教育,幼儿园的孩子们更容易融入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展现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在模拟的农场中可以体验到与课本教育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孩子们对农业、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 存在问题然而,该教育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某些情境创设的道具缺乏更新,导致了孩子们对相关情境的审美疲劳;部分老师对情境创设教育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很好地引导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三、结论与建议幼儿园情境创设教育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乐趣的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们有充分的理解和准备,保证教育资源的更新和丰富,有效引导幼儿参与情境创设教育,并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以确保幼儿园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以上是对幼儿园情境创设教育案例的分析,通过对幼儿园教育案例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情境创设教育的实施方式和效果,为幼儿园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及相关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及相关案例分析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
考能力。
下面是一个问题情境的创设及相关案例分析。
问题情境创设:
假设学生正在学习光的反射定律,老师可以构建一个发光源和凹面镜之间的问题情境:小明手里拿着一个手电筒,他在凹面镜前面挪动手电筒,发现光束射向凹面镜后会遵循特
定的规律发生反射。
老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光束在射向凹面镜后会发生反射?为什么反
射的角度和入射的角度有关?
相关案例分析:
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好奇心。
在
这个案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来理解光的反射行为。
他们可能会提出以下解释:光束在射向凹面镜后会发生反射,是因为凹面镜的形状使得光线遇到镜面后改变方向。
反射的角度和入射的角度有关,是因为光线遵循了光的反射定律。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光
线和反射光线的法线和平面之间的夹角相等。
在分析这个案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思考和实验来理
解光的反射定律。
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案例
诸城一中戴翠梅
主题与背景:
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感到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在组织学生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 4课《难忘九一八》“九一八事变”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历史,贴近历史时空,效果很好
情境描述:
“九一八事变”一目教材主要介绍了九一八事变的经过、蒋介石对待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及后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等问题。
这部分内容情感色彩特别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素材。
我利用丰富的多媒体素材使学生强烈地感受这段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最佳效果。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合理的导入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就在他们身边,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一个悲壮的氛围中进行“九一八事变”的学习,从情绪上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同时体现出师生同喜同悲,融为一体的课堂气氛。
在组织学生学习“九一八事变”时,我把搜集到的文字、图片、视频、音像资料经过精心筛选制成多媒体课件,将一幅幅画面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有日本
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炮轰北大营,进攻沈阳城,占领了东三省的野蛮行径;有扶植伪满洲国,溥仪粉墨登场的丑态;更有抗战名曲《松花江上》http:/ //4439303.html东北流亡者那让人撕心裂肺的“爹娘啊……”的哭诉。
虽然这段历史距今很多年了,但是课堂上同学们震惊、悲愤的表情还是让我看到了情境教学的魅力:画面引人入胜,浓烈的情感营造着氛围,历史的距离被拉近了……尤其是《松花江上》唱出了中国东北军民亡国之痛和期盼故地的思乡之情,“九一八!九一八!……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那撕心裂肺的声音,不仅是学生,就连听过多遍、早有心理准备的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
2、巧设疑问,重现历史情景。
日本为什么发动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态度?哪些史料说明了这种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面对日本的侵略全国人民是什么态度?采取了什么行动?……
问题一出现,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根据导学稿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材料,以获得有效信息。
然后,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自学的成果。
最终学生通过逐项、逐段内容分析,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从中我更加深刻地体会“新课程”中:“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
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的含义。
以后的课前检测也表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学得特别好。
3、深总结,升主题
小结时,我出示两组图片(赵薇日本军旗装、韩星李成延谢罪)让学生讨论。
旨在讨论中理解爱国主义,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
播放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毕业歌》,/v_show/id_XMjQxMTAwNTI0.html “同学们,大家起来,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快拿出力量,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告诉学生我们要做的是铭记“勿忘国耻”。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死者的血,生者的泪,提醒每一位中国人铭记历史的屈辱,并在铭记中奋进!在奋进中崛起!
问题讨论: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有目的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可以利用风趣幽默、形象生动的语言,趣味无穷的图片、漫画、故事、视频等多种形式营造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同时,问题的设计要有恰当的坡度,保证学生思维的连续和畅通。
历史课中的问题探究,教师不是给“结论”,而是挖掘、引发不同的疑问和想法,使其互相碰撞,进行探究,让学生始终处于能动的、自觉学习的状态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行动者。
诠释与研究
《九一八事变》教学成功之处在于:用丰富的影像资料和现代多媒体技术取代了文字材料和口语表述,进行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影、临其境、陶其情”,优化了历史教学,体现了多媒体与历史学科有效整合的新课改理念。
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在历史课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方法有很多。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不同内容,灵活运用,从而创设出适合学生而又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
但情景的创设需把握这样几个原则:首先是趣味性,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其次目标要具体指向性明确;最后是内容的真实性。
不可盲目地乱创设,为了情境而情境,一定要结合课文的内容需要,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简便易行,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同时,教师要控制好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情绪,即不能难以控制,也不能压制得死气沉沉,要松紧得当。
【资源网站】
1、《松花江上》:/4439303.html
2、田汉的歌曲《毕业歌》:/v_show/id_XMjQxMTAwNTI0.html
3、血铸中华网::8090/xuezhu/index.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