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摘要:教学的留白艺术是指将留白手法运用于教学中并以此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教学留白的意义及其方法。

关键词:创新;留白;探究;建构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更重视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教学本质就是一种创造,一种艺术。一场新的教学方式的革命已走入我们的课堂,然而,新课改的课堂节奏似乎有些快了。课堂上,师生互动,你问我答。教师唯恐讲得不细,不透,这种嚼烂知识喂学生的填鸭式教学,累了教师也困了学生,学生忙于做笔记,不思不想,很容易腻味。讲得愈多、愈细,学生反而得到的愈少、愈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很多,而巧设教学留白,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留有思维的余地,讲到适可,点到即止,留几处空白让学生去化虚为实、联想思索,主动探知和动态生成。这种空白艺术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联想、想象,使语文教学实处含虚,虚处含实,形成无穷的意味、悠远的意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语文教学留白的意义

1.巧设留白,培养学生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

瑞伯雷斯说:“学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孩子的智慧之火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去点燃,而点燃孩子智慧之火的关键是“教育的留白”。所谓“点燃”,就是教师启动留白艺术引导学生产生迅速投入探究的倾向,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激活的状态。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思想者、探索者和研究者,既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需要。

教学中,我们教师常习惯于以提出预定了答案的问题的方式进行讲授内容,表面上师生的问答、讨论十分热闹,实际上却是教师设圈引诱学生往里钻。这种“请君入瓮”式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始终把学生的思想限制为聚敛的、定向的求同式线性状态。在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力避采用这种方式教学,而要运用“留白艺术”,来引发学生进行联想,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探究的思维能力。

2.巧用留白构建生成式教学,实现意义的获得和学生自我主体的建构

新课程追求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和创造,但生成和创造却离不开课前创新性的教学设计,离不开精美的预设,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教学中的留白让学生意识到自我主体的存在,语文教学是一种生成,是师生、文本之间的互动。留白让学生多层面的无声的回答一起涌向教师,他们在无声的理解中赞赏、肯定、批驳、否定、补充、延伸着教师的表述。

教师巧用留白构建的一种预设的开放性能带来更好的课堂生成性,“留白”艺术让课堂生成带来更大的有效性,学生在教师的预设中生成了、实现了自我主体的建构。

3.留白建构灵动课堂,激发学生填补心理

课堂教学“留白”往往是在较长时间的大段讲述之后出现的,这便使“课堂上出现一种‘灵敏的寂静’的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语)。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从头讲到尾、太实太满、面面俱到,学生思维的空隙因教师的过细分析而框定或不存在,也就无法形成开放自主的课堂。教学的“留白”犹如断臂维纳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残缺反而给人驰骋想象的空间,想象出无数双秀美的双臂。而教师就是通过“留白”,使学生产生需要他们去填补的心理,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课堂就变活了,形成无穷的意味和灵动的课堂。学生在留白的过程中,对于问题的思考由输入信息(答案),到自己去感悟。正如佛教中的“顿悟”,“顿悟”前有一段“潜伏期”,而在我们语文教学中,那段“潜伏期”就是教师留给学生的“留白”。

二、教学留白的设置

1.教材的留白构建学生认知的空间

格式塔教育心理学认为,任何一种事物均可视作一个完整的结构(即完形),当人们面对一个整体中某些不完全或有缺陷的事物时,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紧张力、进取的“内驱力”,迫使大脑皮层紧张活动填补“完形”,以达到内心的平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

该故意保留某些教学内容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以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样学生就会在问题意识的驱动下自觉地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之中,从而能自觉地寻找问题的答案。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在文章的空白处、矛盾处以及语文与生活的契合处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心理空白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注意引领学生的心理空白。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和“悱”,实际上就是学生心理状态上的空白点,也是我们教师把握最佳教育的契机点。此时的学生如一个待装的空瓶,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刻,是思维探索的前导索。教师要善于创设这样的空白情境,点燃学生积极探索的热情,此时的空白设置犹如燃烧的导火线,已经让我们看到了熊熊大火。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适时设置问题性空白,尽量使学生“思而得之”,要知道这比起由老师一语道破、全盘授于强得多。

3.思考留白展现学生思维的过程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一个创新的想法往往不是在思维的起始阶段,而是在思维的发展阶段甚至是最后阶段产生的,给学生思考的留白,即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给学生回答、讨论、交流、挑战的机会和联想、想象的空间,就一定会有创新智慧的灵光闪现。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留出思考的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空,使他

们的思维过程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展现。

“善教者留白”,但教师也切不可为“留白”而“留白”,置教材文本于不顾。一个艺术的“留白”会使学生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有翱翔的空间。总而言之,语文教师确实要好好把握住“留白”这门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通讯》语文通讯杂志社,2006.

2.《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月刊社,2006.

3.《教学案例》长春出版社,2008.

4.《中学语文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

5.

5.《中学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