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型脑瘫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合集下载

脑性瘫痪的名词解释

脑性瘫痪的名词解释

脑性瘫痪的名词解释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CP)是一种由于非进展性脑损伤或异常引起的运动和姿势障碍的综合症。

它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婴幼儿期出现。

脑性瘫痪造成的运动和姿势问题会导致肌肉不协调、肌肉紧张或过度活跃等症状。

脑性瘫痪的主要病因是脑部受损,可以是在孕期、出生过程或出生后的早期几年内发生。

脑损伤可以由多种情况引起,例如胎儿缺氧、早产、胎儿感染、出生时窒息、脑膜炎或脑出血等。

这些损伤会影响脑部的运动控制中心,导致肌肉无法正常工作。

脑性瘫痪有多种不同类型,每种类型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常见的类型包括痉挛型、强直型、扭转型、混合型和轻度型。

痉挛型是最常见的类型,患者的肌肉呈紧张或僵硬状态,常伴有肌肉痉挛和震颤。

强直型主要表现为肌肉过度紧张,造成关节僵硬和不协调运动。

扭转型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扭转运动,肢体运动不协调。

混合型是多种类型的结合,表现多样。

轻度型是指病情相对较轻,症状较轻微。

脑性瘫痪的症状除了运动和姿势障碍外,还包括智力障碍、听力或视力障碍、语言障碍、精神障碍等。

这些障碍的程度因患者的脑部受损程度而有所不同。

目前并没有治愈脑性瘫痪的方法,但通过康复治疗、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运动和功能能力。

物理治疗通过训练肌肉控制和运动协调能力来改善患者的运动技能。

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则帮助患者克服语言障碍和学习生活技能。

总之,脑性瘫痪是一种由于脑部受损引起的运动和姿势障碍的综合症。

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通过康复治疗和支持,患者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帮助。

脑性瘫痪健康宣教

脑性瘫痪健康宣教

脑性瘫痪健康宣教(一)脑性瘫痪的定义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又称大脑性瘫痪、脑瘫,是指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的一个月内,由于大脑尚未发育成熟,而受到损害或损伤引起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严重病例还伴有智力低下,抽蓄及视、听或语言功能障碍。

临床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并可有癫痫发作。

(二)脑瘫的病因1、出生前:基因异常,染色体异常;母孕期受病毒感染、一氧化碳中毒或妊娠中毒症、胎盘异常等致胎儿期脑形成异常、脑损伤。

2、出生时:分娩过程不顺利,有早产、产时窒息、脐带绕颈、外伤史等均可致脑损伤。

3、出生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急性脑病、头部外伤、心跳停止;新生儿期呼吸障碍、惊厥;高胆红素血症(核黄胆)、新生儿低血糖症;脑血管病。

常见的危险因素:为早产与低出生体重、脑缺血缺氧、产伤、先天发育异常、核黄疸和先天性感染。

(三)常见脑性瘫痪的典型临床症状1、痉挛型:发病率高,占全部病人的60%-70%。

病变波及锥体束系统。

患儿表现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

2、手足徐动型:约占脑瘫患儿的20%,主要病变在锥体外系,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当进行有意识运动时,不自主、不协调及无效的运动增多。

3、强直型:此型很少见,由于全身肌张力显著增高,身体异常僵硬,活动减少。

主要为椎体外系症状,使其四肢做被动运动时,主动肌与被动肌有持续的阻力,肌张力呈铅管状或齿轮状增高,腱反射不亢进,常伴有严重智力低下。

4、共济失调性:表现为小脑症状,步态不稳,摇晃,走路时两足间距宽,四肢动作不协调,上肢常有意向性震颤,肌张力低下。

5、震颤型:表现为四肢震颤,多为静止震颤。

6、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四肢呈软瘫状,自主运动很少,本性常为婴幼儿脑瘫的暂时阶段,以后大多数转为痉挛型或手足徐动型。

仰卧位时四肢呈外旋位,状似仰翻的青蛙,俯卧位时头不能抬起。

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

(五)辅助检查
头颅MRI、CT检查可以了解脑瘫患儿颅内有无结构异常。脑电图对确定患儿是否有 合并癫痫及合并癫痫的风险具有意义;脑诱发电位可发现幼儿的视听功能异常。这些检 查有助于明确病因,提供确诊依据,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指标,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 有以下情况应高度警惕脑性瘫痪发生的可能
3. 手术治疗 (1)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2) 蛛网膜下腔持续注入巴氯芬 (3) 矫形外科手术
Thanks
(七)治疗
尚无特别有效的疗法。可采取物理疗法、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降低痉 挛肌肉的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智力正常的患儿通常预后较好。癫痫频繁发作可致脑缺 氧而使智力障碍加重,预后较差。
(七)治疗
1. 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 (1) 一般治疗:加强护理,注意营养及卫生。根据患儿现有能力制定康复方案积极康复训练,达 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改善。言语障碍及智能不全者加强语言和文体音乐训练,以提高智能;运动障碍进 行理疗、体疗、按摩,以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 (2) 康复治疗:方法主要有下列5种
1) 家庭康复 2) 特殊教育 3) 引导式教育 4) 感觉整合训练 5) 音乐治疗
(七)治疗
2. 药物治疗 疗效有限。主要是对症治疗,如癫痫发作者可根据不同类型给予相应恰 当的抗癫痫药物;下肢痉挛影响活动者可试用苯海索、巴氯芬等肌肉松弛药物降低肌张力。 近年来,肉毒素注射治疗痉挛性脑瘫,能很快缓解肌肉痉挛,降低肌张力。同时,还可应 用促进脑代谢的脑神经细胞营养药物,以利于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
1. 出生前病因 2. 围生期病因 3. 出生后病因 4. 遗传性因素
(二)病理
病理改变可分为两类 1. 出血性损害 如室管膜下出血或脑室内出血,多见于妊娠不足32周的未成熟胎儿,可

脑瘫的分型以及临床表现:

脑瘫的分型以及临床表现:

脑瘫的分型以及临床表现:1.痉挛型(偏瘫,双瘫,四肢瘫)痉挛型脑瘫主要损伤部位是锥体系,但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

主要表现如下: (1)肌张力增高:被动屈伸肢体时有“折刀”样肌张力增高的表现。

关节活动范围变小,运动障碍,姿势异常。

(2)由于屈肌张力增高,多表现为各大关节的屈曲、内旋内收模式。

(3) 上肢表现为手指关节掌屈,手握癸,拇指内收,腕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内收。

过多使用上肢,易出现联合反应,使上肢发育受到影响。

(4)下肢表现为尖足,足内、外翻,膝关节屈曲或过伸展,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大腿内收,行走时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态。

下肢分离运动受限,足底接触地面时下肢支持体重困难。

(5)多见躯干及上肢伸肌、下肢部分屈肌以及部分伸肌肌力降低。

(6)动作幅度小、方向固定、运动速率慢。

(7)痉挛型双瘫在脑瘫患儿中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全身受累,下肢重于上肢,多表现为上屈曲模式和下肢伸展模式。

(8)痉挛型四肢瘫一般临床表现重于痉挛型双瘫,可表现为全身肌张力过高,上下肢损害程度相似,或上肢重于下肢。

由于大多一侧重于另一侧,因此具有明显的姿势运动不对称。

(9)痉挛型偏瘫患儿临床症状较轻,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姿势运动,-般6个月后显现症状,1岁后左右差别明显。

正常小儿很少在12个月前出现利手,痉挛型偏瘫的患儿却可在12个月前出现利手。

此型可见明确的影像学改变。

(10)视觉发育速度缓慢、视觉体验效应不足、视觉功能发育不足,影响粗大和精细运动发育速度和质量。

(11)可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落后、胆小、畏缩、内向性格等。

(12)临床检查可见锥体束征,腱反射亢进,骨膜反射增强,踝阵挛阳性,2岁后病理反射仍呈阳性。

(13)低出生体重儿和窒息儿易患本型,本型占脑瘫患儿的60%~70%。

2.不随意运动型:损伤部位以锥体外系为主要表现如下:(1)难以用意志控制的全身性不自主运动,面肌肉、发音和构音器官受累,常伴有流涎、咀嚼吞咽困难,语言障碍。

解析会出现的几大脑瘫的症状

解析会出现的几大脑瘫的症状

解析会出现的几大脑瘫的症状引言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其特征在于导致运动和姿势障碍的非进展性病理性疾病。

脑瘫的临床表现因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损害脑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本文将解析几种常见的脑瘫及其症状。

1. 丛集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丛集痉挛型脑瘫是脑瘫的一种常见类型,约占所有脑瘫患者的80%。

其特征为肌肉紧张和不协调运动。

以下是几大症状的详细解析:1.1 痉挛痉挛是最明显的症状之一。

患者的肌肉过度收缩,导致肌肉紧张和僵硬。

这种持续性的紧张状态会影响患者的正常运动能力。

1.2 强直强直是紧张症状的一种表现形式。

患者的肌肉会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关节僵硬和活动范围受限。

常见的表现是手臂或腿部无法伸展或弯曲到正常的程度。

1.3 动作障碍除了肌肉的紧张和强直,患者也可能出现协调运动困难的症状。

例如,患者可能会发现很难控制手部的细微动作,如握笔、开关灯等。

2. 异常姿势型脑瘫(Dyskinetic Cerebral Palsy)异常姿势型脑瘫是脑瘫的另一种常见类型,约占所有脑瘫患者的10-20%。

以下是几大症状的详细解析:2.1 旋转和扭动运动患有异常姿势型脑瘫的患者常常表现出无法控制的旋转和扭动运动。

这些运动会影响患者的姿势和动作,导致他们难以保持平衡和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2.2 不随意和不受控制的肌肉收缩异动症状是异常姿势型脑瘫的典型特征之一。

患者的肌肉会不受控制地发生收缩,导致肢体和躯干的异常运动。

这些不受控制的肌肉收缩可以影响言语、吞咽和呼吸等功能。

2.3 静止时的异常姿势患者在静止时可能会出现异常的姿势,如不自主地扭曲手指、脚趾等。

这些姿势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

3. 混合型脑瘫(Mixed Cerebral Palsy)混合型脑瘫是指同时具有丛集痉挛型和异常姿势型脑瘫的症状。

以下是其症状的详细解析:3.1 痉挛和异常姿势的综合症状混合型脑瘫的患者通常表现出同时具备丛集痉挛型和异常姿势型脑瘫的症状。

简述脑瘫患儿发育的主要特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简述脑瘫患儿发育的主要特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简述脑瘫患儿发育的主要特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主要由于大脑发育异常或受损引起。

这种疾病常常会对患儿的肌肉控制能力、协调性和姿势造成严重影响,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许多困难。

脑瘫患儿发育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姿势和运动的异常。

这包括肌肉强度、张力和协调能力方面的问题。

具体来说,脑瘫患儿常出现肌肉紧张和僵硬,导致日常动作和活动的困难。

有些患儿可能会出现肌肉的松弛或无力,使得他们很难维持稳定的姿势或进行正常的动作。

此外,脑瘫患儿的运动协调性也受到影响。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困难的协调能力,包括手眼协调和动作的协调。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如进食、穿衣、洗澡和上厕所等。

综上所述,脑瘫患儿发育的主要特征是姿势和运动的异常。

这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很多困难。

了解这些特征对于提供适当的照护和支持至关重要,以帮助患儿克服困难,促进他们的发展。

接下来的章节将继续探讨脑瘫患儿的其他特征和相关议题。

1.2 文章结构文章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本文的主题和目的,同时介绍了脑瘫患儿发育的主要特征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将着重介绍脑瘫患儿的定义、发病原因和发育的主要特征。

结论部分将对脑瘫患儿发育的主要特征进行总结,并思考脑瘫患儿发育的重要性,并展望脑瘫患儿发育研究的方向。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脑瘫患儿的定义,包括对脑瘫患儿的身体功能障碍和运动障碍等方面的描述。

接着,将介绍脑瘫患儿的发病原因,包括胎儿期、出生过程和婴幼儿时期的各种因素对脑瘫发生的影响。

最后,将重点讨论脑瘫患儿发育的主要特征,包括语言能力、智力发育、运动和协调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结论部分将对脑瘫患儿发育的主要特征进行总结,强调脑瘫患儿发育的重要性,并探讨脑瘫患儿发育研究的方向,如如何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如何改善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等问题。

还可以提出对于脑瘫患儿发育的重要性的思考,包括社会对脑瘫患儿的关注和支持等。

脑瘫患者步态的特点

脑瘫患者步态的特点

脑瘫患者步态的特点
脑瘫患者的步态特点取决于脑瘫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不同类型的脑瘫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步态异常。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步态特点:
1. 痉挛型步态:痉挛型脑瘫患者常常表现出肢体肌肉过度紧张并伴随着强烈的痉挛,步态呈现出僵硬、不协调的特点。

他们的步态可能呈现出挺身、关节角度异常或者用力收紧大腿和小腿肌肉。

2. 无力型步态:无力型脑瘫患者通常表现为肌肉力量不足,步态呈现出行走困难、摇摆不稳、脚步不稳的特点。

他们可能出现膝关节塌陷、脚跟落地困难等现象。

3. 扁平型步态:扁平型脑瘫患者的步态特点是足部内翻、脚弓下陷、膝关节过度伸直并且下肢肌肉过度紧张。

他们的行走时足部接触地面面积较大,易导致扁平足和脚趾挛缩。

4. 痉挛-无力混合型步态:有些脑瘫患者的步态表现是痉挛型和无力型的混合。

他们的步态可以是肌肉力量不足,而在肌肉过度紧张时痉挛。

这种步态呈现出混合型特点,包括无力和僵硬的元素。

总的来说,脑瘫患者的步态特点是步态困难、不稳定、协调性差,并伴随着肌肉紧张或无力等问题。

这种步态异常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导致行走困难、跌倒风险增加等问题。

2023年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 脑瘫的常见症状及保健方法

2023年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 脑瘫的常见症状及保健方法

2023年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脑瘫的常见症状及保健方法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1、运动发育迟缓,患者常伴有随意运动很少,动作不协调、不对称,不灵活,可出现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

2、生后喂哺困难,如吸吮无力,吞咽困难,口腔闭合不佳;言语表达少,有时伴有斜视等。

3、脑瘫患者在出生不久经常少哭、少动、哭声低弱,过分安静。

或多哭、易激惹、易惊吓或反复出现尺跳。

4、反射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

患者经常出现肌张力异常和异常的姿势和动作模式。

5、面部表情单一,不笑,手不能正常抓东西、握拳,有时也伴有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共济失调型,以四肢肌肉无力、不能保持身体平衡、步态不稳、不能完成用手指指鼻等精细动作为特征。

6、口、面功能障碍,一部分脑瘫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均出现明显痉挛或不协调收缩。

从而导致孩子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

脑瘫的`常见症状1.怀孕时应防止风疹病毒感染。

2.怀孕后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注意排除难产的因素,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应积极治疗。

保证营养,防止早产。

避免不必要的服药。

按预产期选择好产院,有准备地进行安全分娩。

3.婴儿出生后重点保护未成熟儿,窒息、重症黄疸婴儿,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吸氧、进保温箱等。

脑损伤儿应建卡随访,定期筛查。

4.鼓励母乳喂养为婴儿进行一二三联疫苗、脊髓灰质炎、风疹或结核的免疫接种。

5.教育家长识别脑膜炎的早期症状如发热、颈硬、嗜睡等,一旦发现,及时治疗。

6.发热病儿要脱去衣服,冰水擦身,足量饮水,及时治疗。

7.教育家长要注意为腹泻儿童补水如果腹泻严重,应及时就诊。

8.对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哺乳不良,惊叫不睡,肌肉过软或过硬者[2023年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脑瘫的常见症状及保健方法]脑瘫的保健1、新生儿期:①哺乳困难;②过份安静,哭声小或持续尖声哭闹;③自发运动少,全身松软,呈无力状态;④全身发硬,好打挺,有肌张力增强,经常从襁褓中窜出去,头背屈,有时头偏向一侧,双下肢强直伸展; ⑤易惊、抽搐、尖叫或烦躁不安等表现; ⑥有异常姿势,如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等。

脑瘫的分类及其症状

脑瘫的分类及其症状

脑瘫的分类及其症状
脑瘫的类型很多,不同的类型症状也不一样,这个很多的家长判断脑瘫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请脑瘫专家刘洪峰教授介绍一下关于脑瘫的分类及其症状,我们一起来看看下文。

共济失调型,通常张力过低,动作不协调,走路时摇晃不定,平衡性差,往往在出生岁半至一岁以后才逐渐显露。

这可作为脑瘫的类型里的一种。

痉挛型,这一型最常见。

表现为肌肉僵硬,可见上肢卷曲,下肢紧夹或交叉成剪刀姿势。

这是脑瘫的类型之一。

手足徐动型,上肢、手、脚、面部经常有无法自己控制的颤抖和不自主的运动,动作不稳定,走路时摇晃不定,颈歪舌伸,手往后转。

这种脑瘫的类型比较常见。

除了上述脑瘫症状的分类,大家不可忽视混合型,混合型较为常见,它是同时具有以上两种类型以上障碍的患儿。

大家一定要多知道些脑瘫的类型,才能更好的帮助患者来治疗,对患者病情的控制有一定的作用。

最后祝各位患者能早日康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医院小儿脑瘫研究所多次荣获百姓放心医院和诚信医院光荣称号,拥有一流的检测和治疗设备;医院联合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的数所知名小儿脑瘫诊疗机构,先后投入大
量人力、物力、财力共同研发的脑瘫治疗新技术“BC-脑细胞介入修复疗法”已相继给三万余例脑瘫患者送去了健康。

脑瘫 知识的介绍

脑瘫 知识的介绍

本月专题脑性瘫痪一:脑性瘫痪定义❝脑性瘫痪是指患儿在出生前或出生后1个月内大脑受到非进行性损伤,导致的以运动或姿势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小儿脑瘫是儿童时期伤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及特效的治疗方法。

二:发病及发病机制❝脑性瘫痪的病因较为复杂,许多患儿甚至找不到明确的原因,其发病与产前产时产后短期内诸多因素关系密切。

❝国内报道以早产,低出生体重和产时缺氧窒息,产后黄疸等较为常见三:临床表现❝由于不同的病因,类型,受累部位和程度,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主要症状有;❝肌张力异常增高与痉挛❝不随意运动和共济失调:患肢不自主运动,常见为手足徐动,手指常过伸或分开。

❝智力低下及情绪障碍:患儿智力受损轻者常以情绪障碍为主,如易惊,胆小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受损严重者常面无表情,反应迟钝,对简单的指令也不能执行,讲话不清❝其他:可伴有视听功能障碍,吞咽困难,流涎,牙齿发育不良,斜视,。

少数表现为肌张力低下,此患儿常合并小头围,关节活动范围增大,但膝反射亢进。

四:脑瘫的分类❝按临床表现将脑瘫分为5种类型:❝ 1.痉挛型脑瘫是最典型和最常见的类型。

主要表现为双下肢为主的痉挛性截瘫或四肢瘫肌张力明显增高、腱反射亢进,可有病理反射,常伴有语言及智能障碍。

❝ 2.迟缓型脑性瘫痪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明显低下,常伴有失语及智能低下。

❝ 3.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多有核黄疸、新生儿窒息引起的基底核损害而发病。

患儿表现为手足远端出现不间断的不自主运动,成舞蹈样或徐动样动作。

常伴有运动障碍和肌张力增高。

❝❝ 4.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较为少见,是由于小脑发育不良所致,要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共济运动障碍、运动发育迟缓。

❝ 5.混合型兼具上述各型某些特点。

五:脑瘫的治疗❝迄今既无有效的病因学治疗也不可能治愈,但可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去帮助患儿获得最大程度的功能改善,发挥其代偿潜能,改善自理能力。

❝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康复训练。

脑瘫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呢?

脑瘫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呢?

脑瘫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呢?简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其特点为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

脑瘫主要由于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脑损伤引起,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

脑瘫不可逆,但比较幸运的是,早期的干预措施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分类根据脑瘫的病因、病理及症状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该类型脑瘫患者肌肉强直、肌张力增加,运动时常伴有肌肉抽搐和痉挛,行走时常常显得笨拙。

2.张力不足型脑瘫(Hypotonic Cerebral Palsy):该类型脑瘫患者肌张力减弱,导致姿势控制和运动协调受损,行走困难。

3.异常姿势型脑瘫(Dystonic Cerebral Palsy):该类型脑瘫患者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收缩或肌肉过度延长,导致姿势扭曲,言语和吞咽困难。

4.混合型脑瘫(Mixed Cerebral Palsy):该类型脑瘫患者同时表现出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

症状和表现脑瘫的症状和表现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运动障碍脑瘫患者主要受累的是肌肉、骨骼及运动神经系统,其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1.姿势异常:脑瘫患者常常表现出不正常的姿势,如拇指内收、手掌屈曲、手指弯曲等。

2.运动不协调: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受损,行走时可能出现不稳定、不能保持平衡,走路时常常摇摆或拖曳。

3.肢体瘫痪:有些脑瘫患者可能表现出肢体瘫痪,例如一个手臂或腿部不能正常活动。

4.肌张力异常:脑瘫患者的肌张力可能增高或减低,导致肌肉僵直或松弛。

运动功能障碍运动障碍导致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受损,表现为:1.行走困难:脑瘫患者的行走能力常常受到限制,可能需要使用辅助器具如拐杖或轮椅。

2.握力不当:脑瘫患者的手部肌肉功能受损,导致握力不足,难以完成精细动作。

3.平衡困难:脑瘫患者的平衡感受觉常常异常,容易摔倒或失去平衡。

4.言语和吞咽困难:脑瘫患者可能表现出言语发育迟缓、发音困难,以及吞咽困难。

小儿脑性瘫痪 病情说明指导书

小儿脑性瘫痪 病情说明指导书

小儿脑性瘫痪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小儿脑性瘫痪概述小儿脑性瘫痪(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简称小儿脑瘫,亦称Litter 病,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损害综合征。

其发病是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受损所致。

主要表现为先天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随感觉、认知、沟通、知觉、行为等异常及癫痫发作,和继发性骨骼肌肉系统异常。

智力正常的患儿通常预后较好,而癫痫频繁发作者预后较差。

英文名称: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其它名称:小儿脑瘫、Litter病。

相关中医疾病:五迟、五软、五硬、胎弱、痿证。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神经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部分患者发病可能跟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颅脑。

常见症状:运动障碍、姿势异常。

主要病因:病因复杂,跟早产、产时缺氧、孕妇妊娠期间重症感染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CT、核磁共振(MRI)、脑电图、脑诱发电位、遗传学检测。

重要提醒:本病经积极康复锻炼及治疗后有望使患儿能独立生活,不应轻易放弃治疗。

临床分类:临床上根据神经病理学特点将脑瘫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以及混合型四种。

1、痉挛型占脑瘫人群的70%~80%,以肌张力增高、痉挛姿势、选择性运动受限和病理性反射为特点,病变位于锥体系通路。

根据受累肢体情况可进一步分为四肢瘫(四肢和躯干均受累)、双瘫(也是四肢瘫,但双下肢相对较重)、截瘫(双下肢受累,上肢及躯于正常)、偏瘫、三肢瘫和单瘫等。

2、不随意运动型占10%~20%,以肌张力不稳定、非对称姿势和不随意运动为特点,可以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舞蹈-手足徐动,病变位于锥体外系的基底节区。

3、共济失调型占5%左右,以肌张力低下、平衡和共济障碍、运动启动缓慢和协调不良为特点,病变位于小脑及其联络通路。

脑瘫患儿有以下明显的症状表现[1]

脑瘫患儿有以下明显的症状表现[1]

脑瘫患儿有以下明显的症状表现什么是脑瘫?脑瘫(Cerebral Palsy,简称CP)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姿势和运动障碍。

脑瘫是由于胎儿或婴幼儿期间发生的大脑损伤或异常发育所引起的,其特点是持久性、非进行性和不可逆转的。

脑瘫的症状表现1. 运动障碍脑瘫患儿的主要症状是运动障碍,表现为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和运动协调障碍。

姿势异常脑瘫患儿的姿势异常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或过强肌肉的痉挛、肌张力减低或过弱肌肉的松弛,以及混合型(同时具有肌张力增高和减低的表现)。

常见的异常姿势包括:•痉挛型姿势:肢体弯曲、肌肉收缩、手指弯曲等;•松弛型姿势:肢体无力、松弛、手指放松等;•混合型姿势:肢体既有痉挛又有松弛的表现。

肌张力异常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异常主要表现为肌肉过度紧张或松弛。

具体症状包括:•肌肉痉挛:肌肉强直、抬肩膀、手指弯曲等;•肌肉松弛:肌肉无力、口齿不清、肢体抖动等。

运动协调障碍脑瘫患儿的运动协调障碍表现为动作的不协调和不稳定,主要体现在步态异常、手眼协调困难、平衡障碍等方面。

患儿在行走、跑步、坐立、抓握等动作中表现出明显的不协调和不稳定。

2. 神经发育异常除了运动障碍外,脑瘫患儿还存在神经发育异常的症状表现,包括智力发育迟缓、语言发育障碍、听觉和视觉障碍等。

智力发育迟缓大部分脑瘫患儿在智力上存在发育迟缓的问题。

智力发育迟缓的程度因患儿本身的大脑损伤程度而异,有的患儿智力完全正常,有的患儿智力有轻度至重度的衰退。

这可能会影响患儿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语言发育障碍脑瘫患儿常常伴随着语言发育障碍。

语言发育落后是指患儿在语言理解、表达和交流方面出现延迟或困难。

这可能导致患儿在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理解他人的意图等方面遇到困难。

听觉和视觉障碍部分脑瘫患儿还伴随着听觉和视觉障碍。

听觉障碍包括听力减退或丧失,可能影响到患儿的语言理解和发音准确性。

视觉障碍可以表现为视力减退、斜视、眼球震颤等,可能影响患儿的视觉感知和运动协调能力。

出现脑瘫可能会出现反射异常的表现[1]

出现脑瘫可能会出现反射异常的表现[1]

出现脑瘫可能会出现反射异常的表现引言脑瘫是一种儿童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多数是由于儿童期发生的大脑损伤所致。

脑瘫患者通常会表现出运动障碍、姿势异常和肌张力异常等症状。

除了这些主要症状外,脑瘫还可能导致一些反射异常的表现。

本文将重点讨论脑瘫患者可能出现的反射异常的表现。

反射异常的概述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反射是一种自动的、无意识的运动反应,能有效地保护机体不受到伤害。

然而,脑瘫患者由于大脑损伤,可能导致一些反射异常的表现。

反射异常是指反射的过度或异常表现,在脑瘫患者中比较常见,主要影响到行走、平衡和日常动作的执行。

脑瘫患者可能出现的反射异常的表现1. 异皮反射异皮反射是指局部刺激引起非刺激部位的肌肉收缩反应,常见的有阴茎勃起反射、乳头勃起反射和爪反射等。

在脑瘫患者中,这些反射可能会过度出现或表现异常。

例如,患者可能在接触到特定部位的刺激时出现不适当的反应,如阴茎勃起或乳头勃起。

2. 病理反射病理反射是指出现在婴幼儿阶段,而在正常发育中会随着大脑皮质成熟而逐渐消失的反射。

然而,在脑瘫患者中,病理反射可能会持续存在或重新出现。

常见的病理反射包括踵反射和阳性巴宾斯基征等。

踵反射是指在脚跟受到刺激时,足部呈现背屈现象。

阳性巴宾斯基征则是指在脚掌受到刺激时,拇趾呈现背屈、足底广泛伸展及腘窝屈肌与膝关节屈肌发生收缩。

3. 牵引反射牵引反射是指因强制牵引或拉扯肢体而引起的肌肉收缩反应。

在脑瘫患者中,牵引反射可能会过度出现或表现异常,表现为肢体牵引后肌肉收缩异常,甚至可能导致脱臼等并发症。

4. 触顶反射触顶反射是指在头部接触到物体时,头部会后仰或向后弯曲的一种反射。

脑瘫患者中触顶反射可能会过度出现或表现异常,如在触顶反射后,头部保持异常的位置或姿势。

5. 其他反射异常除了上述提到的反射异常,脑瘫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反射异常,如痉挛反射、震颤反射等。

痉挛反射是指因牵引肢体或肌群而导致的肌肉痉挛和疼痛。

震颤反射是指肌肉受到刺激后出现的快速的、无规律的震颤运动。

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不同类型伴随不同症状

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不同类型伴随不同症状

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不同类型伴随不同症状引言手足徐动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障碍疾病,其特点是肢体肌肉持续性的不自主运动。

虽然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主要症状为肌肉僵硬和不协调运动,但实际上,这一疾病的症状及临床表现在不同类型之间存在差异。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不同类型以及它们伴随的症状。

手足徐动型脑瘫的基本概念脑瘫是指在幼儿期发生的非进行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由于大脑异常发育或损伤导致的肢体运动和姿势的障碍。

手足徐动型脑瘫是脑瘫的一种类型,其以手和脚肌肉的过度活动为主要特征。

手足徐动型脑瘫的症状通常在早期就能够观察到,包括肌肉僵硬、不协调运动和手指的肢体不自主运动。

不同类型的手足徐动型脑瘫及其伴随症状1. 大脑瘫大脑瘫是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一种常见类型,其特点是肌肉紧张、肌力减弱和协调性运动障碍。

大脑瘫患者常常表现出肌张力异常,即肌肉过于紧张而导致肌力的减少。

此外,他们的运动协调性也较差,表现为动作不流畅和不稳定。

大脑瘫患者还可能伴有其他神经系统表现,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等。

2. 小脑瘫小脑瘫是另一种手足徐动型脑瘫的类型,其特点是肌张力异常和协调性运动障碍。

小脑瘫患者的肌肉通常松弛但不稳定,而且存在不协调运动的问题。

他们的动作往往缺乏精确性和稳定性,例如手握不稳、走路摇摆等。

此外,小脑瘫患者还可能出现平衡问题和眼动障碍等症状。

3. 皮层瘫皮层瘫是手足徐动型脑瘫的另一种类型,其特点是肌张力异常和运动障碍。

与其他类型相比,皮层瘫患者的肌肉紧张程度较轻,但运动障碍更为突出。

他们的动作往往笨拙、不协调,且缺乏准确性。

皮层瘫患者还常常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言语困难、智力障碍等。

4. 混合型脑瘫混合型脑瘫是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一种复杂形式,其特点是多种类型症状的同时存在。

混合型脑瘫患者的症状会根据个体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可能同时表现出上述各类型的症状,或者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其中某些症状。

诊断和治疗对于手足徐动型脑瘫患者,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

脑瘫临床亚型的脑电图表现[1]

脑瘫临床亚型的脑电图表现[1]

脑瘫临床亚型的脑电图表现引言脑瘫是一种持久性的运动和姿势障碍,通常在婴幼儿期出现。

根据临床症状和运动障碍的类型,脑瘫可分为多种亚型。

脑瘫患者的大脑功能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来观察。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瘫临床亚型在脑电图上的表现。

1. 脑电图(EEG)基本原理脑电图通过记录头皮上的电活动,反映了大脑内神经元的电信号。

正常情况下,大脑的电活动呈现一定的模式和频率。

脑电图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大脑的电活动模式,检测异常信号,并帮助诊断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存在及其类型。

2. 脑瘫临床亚型简介脑瘫临床亚型主要根据病因、症状和运动障碍类型进行分类。

常见的脑瘫亚型包括痉挛型、强直痉挛型、扭转痉挛型和混合型。

下面将会介绍每种亚型在脑电图上的表现。

2.1 痉挛型脑瘫痉挛型脑瘫表现为肌肉紧张、肌肉痉挛和运动协调障碍。

这种亚型在脑电图上可观察到以下表现:•异常放电: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脑电图常常显示出异常放电,如高幅度的快速活动。

•异常脑波: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脑电图中,alpha波、beta波和theta波的频率和振幅都可能异常。

alpha波和theta波的增多或减少,beta波的异常活动都可能出现。

2.2 强直痉挛型脑瘫强直痉挛型脑瘫主要表现为肌肉强直和不协调运动。

在脑电图上,强直痉挛型脑瘫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特征:•异常脑电活动:强直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脑电图可能显示出异常的高振幅和高频率的活动。

•异常脑波:alpha波和beta波可能变得更加不稳定,频率和振幅也可能异常。

2.3 扭转痉挛型脑瘫扭转痉挛型脑瘫表现为不自主的扭转和肌肉痉挛。

在脑电图上,扭转痉挛型脑瘫患者可能有以下脑电图特征:•异常放电:扭转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脑电图可能显示出不正常的活动放电,如快速频率和高振幅的放电。

•异常脑波:alpha波、beta波和theta波可能频率和振幅异常。

2.4 混合型脑瘫混合型脑瘫指同时具有多个脑瘫亚型的特征。

脑性瘫痪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脑性瘫痪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种各样的改变,主要特点如下:
1)痉挛型脑瘫:常在额叶、顶叶有低密度区,侧脑室扩大 或中间不异常。痉挛型双瘫及四肢瘫痪患儿以PVL为最多, 多见于早产儿。亦可见多种类型的损伤,包括皮质和皮质下 萎缩、脑畸形、多发囊性脑软化、脑穿通畸形、髓鞘发育延 迟、皮质-皮质下梗死,皮质下白质软化、先天脑发育畸形、 基底节及脑损伤等,多见于足月儿。痉挛性偏瘫以一侧损伤
脑性瘫痪的诊断和鉴 别诊断
婴幼儿期的脑处于发育最旺盛时期,闹 得可塑性强,代偿能力强,接受治疗效果 好,因此早期发现异常,早期干预和治疗 十分重要。早期发现异常,不等于过早和 急于诊断脑瘫。一般认为出生后6~9个月 做出诊断为早期诊断,最迟应在1岁左右 就要作出诊断。
(一)、脑瘫的诊断
脑瘫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体征、临床表 现的类型、病史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必 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影像学、电生理学检 查,听觉、视觉、感知觉、认知等问题的 检查。
3.脑瘫的发育神经学异常
(4)反射异常:痉挛型脑瘫可表现为深反射活跃或
亢进,可引出踝阵挛及病理反射,但小年龄组患
儿主要观察反射是否呈对称性。反射异常主要表
现为原始反射消失延迟消失,立直反射减弱或延 迟出现,平衡反射延迟出现。
4.辅助检查特点
(1)头部影像学检查:由于脑损伤的特点不同,影像学可有各
黄疸导致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表现为苍白球高信号。
3)不随意运动型与痉挛型混合脑瘫:可见第三脑室扩大 和侧脑室扩大。
4.辅助检查特点
4)共济失调型脑瘫:表现为第四脑室扩大机小脑低密度
区,亦可见小脑萎缩、小脑蚓部损伤、小脑梗死。
5)肌张力低下型脑瘫:可见侧脑室扩大、脑积水及胼胝
体发育不全。
MRI是比较新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弥补CT检查的某 些缺陷,如髓鞘发育迟缓,灰质块移位、多小脑回、导水 管狭窄、小脑和脑干软化灶等。B超检查适用于囟门未闭 的小婴儿。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介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介

脑瘫的临床表现 不随意运动型
• 损伤部位以锥体外系为主,主要表现如下: • 难以用意志控制的全身性不自主运动,颜面肌肉、发音和 构音器官受累,伴有流涎、咀嚼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 • 当进行有意识、有目的运动时,表现为不自主、不协调和 无效的运动增多,与意图相反的不随意运动扩延至全身, 安静时不随意运动消失。头部控制差、与躯干分离动作困 难,难以实现以体轴为中心的正中位姿势运动模式。 • 肌张力变化,主动肌、拮抗肌、固定肌、协同肌收缩顺序、 方向、力的大小不能协调,肌张力强度和性质不断发生变 化,出现主动运动或姿势变化时肌张力突然升高,安静时 变化不明显。婴儿期多见肌张力低下,年长儿多见肌阵挛、 肌强直等。由于多关节出现过度活动,使姿势难以保持, 因而平衡能力差。
病理生理改变

• • •
主要累及三大系:锥体系、锥体外系、和小脑。
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和先天畸形 脑发育不全常见于额叶、颞叶、脑室周围、胼胝体、脑白质等 先天畸形主要有神经管闭合不全而形成无脑畸形,脑膜膨出和脑膜脑膨出,中脑水管畸形等;脑 泡演化发育障碍导致全前脑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等;神经元移行及脑回形成障碍导致神经元 异常,平脑回或无脑回,巨脑回畸形,多小脑回畸形等;联合障碍或中线结构异常可有胼胝体缺如 或发育不全,透明隔缺损或发育不全。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是脑损伤的主要神经病理改变,是存活患儿出现神经发育和行为障碍的主要原因。其机制为未 成熟儿脑室旁白质供血动脉发育不完善,终动脉侧枝循环尚未建立,由缺血缺氧所致。现已证实早 产儿PVL与脑瘫发生有紧密联系,典型表现为痉挛型双瘫或四肢瘫,也与皮质脊髓束神经纤维受损 有关。视觉损伤可能与PVL有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觉感知障碍、视觉发育延迟、视力异常、眼 球震颤、眼球追随运动缺陷等。可能因未成熟的视觉系统对不良事件较为敏感,PVL使视放射白质 纤维缺失、皮层输入/输出纤维受损,从而导致视交叉后视路内神经元间、皮质与皮层下中枢之间信 息传递障碍所致。 神经生化的改变 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结果认为,自由基和神经递质如谷氨酸盐可促进脑组织坏死。白介素和肿 瘤坏死因子可通过胎盘屏障和胎儿血-脑脊液屏障,进而损伤发育中的脑,引起脑室内出血和PVL。 低氧、缺血或低血糖引起的细胞ATP减少,可使细胞死亡,与以后出现的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型脑瘫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许多的脑瘫患儿在婴儿时期就出现了无法站立、走路晚等症状,但由于家长们对脑瘫疾病并不了解,通常忽视了这些早期症状。

并且,脑瘫疾病由于类型不同发病的症状也会有细微不同。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医院--小儿脑瘫研究所脑瘫科专家刘洪峰提醒患儿家长们,脑瘫疾病治疗原则遵循及早预防、及早治疗、及早康复。

所有都围绕一个“早”字,可见及早了解脑瘫疾病的症状对于患儿日后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如果这些症状不能引起家长重视,结果往往会因错过最佳治疗期而造成终身残疾。

下面就让患儿家长们和脑瘫科专家一起来了解:什么是混合型小儿脑瘫。

混合型小儿脑瘫,指的是几种类型的脑瘫症状混合在一起,集中体现在一个患儿身上,也就是说,在一个病人身上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脑瘫症状出现。

例如,发现一个患儿发现具有不随意运动,但同时发现它的腱反射也亢进,踝痉挛阳性,四肢肌肉比较僵硬,屈伸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

目前有很大多数的人都患有混合型小儿脑瘫的疾病下面有请相关专家详细介绍混合型号脑瘫详细内容。

在混合型小儿脑瘫病人中,可分为手足徐动痉挛型,手足徐动失调型,还有失调型痉挛型。

无论是哪一种混合型的病人,它表现出的症状总是多方面的。

而实际中,有时候区分病人的症状很难。

比如失调型手足徐动型的患儿,就很难分别出失调型的症状和手足徐动的症状。

而在手足徐动型的患儿和失调型患儿中,实际上单纯性的病型比较少,多数均为混合型脑瘫,只是它们表现出的症状以手足徐动或失调症状为主。

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症状确定常常很难,主要因为高危因素很多,脑损害的时期不同,即使是同一原因而致脑损伤,范围不同,症状表现亦不一样。

而且自婴儿到成人,随年龄增长,功能也随之改变。

另外,还有合并症的涉及范围和重症度等因素影响。

因此,只能根据身体和肢体瘫痪情况、肌张力的紧张强弱、神经症候来分类和归纳出几个病型便于诊断、评价和功能训练,供医生、治疗康复人员使用。

社区工作者和保健人员、家长们也有熟知的必要。

温馨提示:小儿脑瘫的治疗关键在于早,因此已经发现脑瘫的症状及时的到脑科医院进行治疗。

脑瘫疾病的诊断治疗对医院的技术设备和专家经验水平都有人生中最幸福的就是身体健康
较高的要求,因此脑瘫一定要到正规专业的脑科医院进行治疗。

目前治疗脑瘫最好的疗法是BC脑细胞介入修复疗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