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测评】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作业:必修2 第6章 第2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VIP专享】【智慧测评】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作业:必修2 第5章 第2讲 染色体变异和人类遗传病
必修② 第五章 第二讲一、选择题1.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产生的变异是( )A.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突变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解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DNA复制,在DNA复制的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A项正确。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项错误。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都可以发生,引起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则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引起的变异为基因重组,C项正确。
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可能发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的分离异常,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项正确。
答案:B2.(2012·海南高考)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
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
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
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一般情况玉米的两对相对性状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说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但偶然的杂交后代F2中只有两种表现型,类似于基因分离定律,说明这两对基因可能发生了染色体易位,移到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A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 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 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可能是隐性遗传病;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可能不是遗传病;只携带隐性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病;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会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作业:必修3 第2章 第2讲 通过激素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必修③第二章第二讲一、选择题1.下面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下丘脑对水的平衡、体温的相对恒定、血糖的平衡都有调节作用B.人在发高烧时,失水多于失盐,这时其渴觉中枢受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会减少C.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增加D.水分的平衡、无机盐的平衡、体温的相对恒定都与人体皮肤有关解析:下丘脑是水盐、体温和血糖调节的中枢。
当人体内失水多于失盐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渴觉中枢兴奋;同时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水分的重吸收,减少水分的丢失。
在寒冷环境中,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从而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
人体皮肤与水分和无机盐的散失都有关,同时人体皮肤内还分布有温度感受器,参与体温调节。
答案:B2.(2013·烟台模拟)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下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②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细胞是体液调节③激素可以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④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①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②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细胞是神经—体液调节;③激素可以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④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答案:B3.(2011·新课标全国)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从情境材料中提取信息及分析信息的能力。
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作业:必修2 第2章 第2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
必修②第二章第二讲一、选择题1.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的雄果蝇交配得到F1,F1中雌雄果蝇交配得F2,你认为交配结果正确的是()A.F1中无论雌雄都是红眼正常翅和红眼短翅B.F2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中的母方C.F2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D.F2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解析: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 B X B,纯合白眼正常翅的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 b Y,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 B X b,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 B Y,均表现为正常翅红眼,故A错误;让F1雌雄个体交配,后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源于F1中的母方,故B正确;F2雌果蝇中纯合子(1/8aaX B X B 和1/8AAX B X B)占1/4,杂合子占3/4,二者的比例不相等,故C错误;翅形的遗传与性别无关,F2中正常翅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4,短翅占1/4,故D错误。
答案:B2.(2013·南昌模拟)已知果蝇红眼对白眼完全显性,其控制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I区段;刚毛对截毛完全显性,其控制基因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Ⅱ区段上(如图)。
两种突变型都是隐性性状。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F1中会出现截毛B.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F1中会出现白眼C.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F1中不会出现截毛D.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F1中不会出现白眼解析:设控制眼色的基因为A、a,控制刚毛与截毛的基因为B、b。
纯种野生型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X AB X AB、X AB Y B,突变型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X ab X ab、X ab Y b。
野生型雌果蝇(X AB X AB)与突变型雄果蝇(X ab Y b)杂交,F1的基因型为X AB X ab、X AB Y b,不会出现截毛和白眼。
【智慧测评】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课件:必修3 第2章 第2讲 通过激素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但是各种激素所作用的靶细胞的数量和广泛性却有很 大差异,机体内大多数激素均有其固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
(如下图所示)。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1. (2012·天津高考 )动物被运 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第二讲
通过激素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课前自主学习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生物(人教版)
逐渐增加
B .用含碘丰富的饲料持续喂养蝌蚪,可使蝌蚪早于 20 d发育成小型成蛙 C .若蝌蚪切除了垂体后不能发育成蛙,说明促甲状 腺激素的功能是促进发育
D .切除成蛙的垂体,甲状腺可能出现萎缩,①②③
的含量都会减少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解析: 分析图可知,①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 素释放激素,②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③表示甲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5)激素调节中,对某一生理活动的调节是多种激素相互协 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 ①血糖调 拮抗作用: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节中的激 协同作用: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 素关系 ②体温调节中的激素关系:协同作用——肾上腺素与甲状 腺激素 ③生长发育中的激素关系:协同作用——生长激素与甲状 腺激素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第6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6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各项中,不能作为生物进化的依据的是()A.古生物化石B.动物体型的大小C.生物的染色体结构D.动物的器官答案B2.《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60多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以下属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是()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但解释了进化的实质答案A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A项符合题意;用进废退的理论是拉马克的观点,B项不符合题意;达尔文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项不符合题意;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对生物进化提出了合理的解释,但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和生物进化的实质,D项不符合题意。
3.人类在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后,随着药物使用次数的增加,原有剂量所产生的药物效用会减弱,这是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的现象,可表示为(甲线为刚开始使用某种药物时的作用情形;乙线为长期使用同种药物后的作用情形)()答案B解析药物剂量越大,作用效果越好,可排除C、D两项。
随着药物使用次数的增加,原有剂量所产生的药物效用会有所降低,B项正确。
4.家鸡起源于原鸡,已知家鸡的年产卵量可达260个,而原鸡的年产卵量仅为12个。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鸡在食物充足的饲养条件下产卵多,并将此变异遗传下去B.人工饲养条件能够满足原鸡的营养需求,从而使产卵量明显增多C.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了的蛋,孵化出了产卵量高的鸡,并被人工选择D.家鸡的起源可以证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答案C解析原鸡在食物充足的饲养条件下产卵多,该变异是由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A项错误;原鸡进化成家鸡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了的受精卵,孵化出产卵量高的鸡,产卵量高这一性状被人工逐代选择保留,最终形成现在的家鸡,B项错误、C项正确;由原鸡到家鸡是人工选择的结果,D项错误。
【智慧测评】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课件:必修2 第6章 第2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3)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 马铃薯)、多倍体远缘杂交(如甘蓝-萝卜)、多倍体育种(如 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2.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过程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方法。如: IA 、 IB 、 i 是控制人类血型基因,适用 (p + q +
w)2=1。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5.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 30% , aa 基因型个体占 20% ,则亲代 A 的基因频率和 F1 中
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的交配是随机的;③没有突变发生;④没有新基因加入; ⑤没有自然选择。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例如:一个自然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 A 和 a 的频率的比 1 1 例是 ∶ ,在满足上述 5 个条件的前提下,即使繁殖很多代, 2 2 1 1 A 和 a 等位基因的频率也永远是 ∶ 。这就是哈代—温伯格平 2 2 衡。可用数学方程式表示: (p+q)2=p2+2pq+q2=1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第二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课前自主学习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检测(附答案)
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0年10月诺贝尔奖揭晓,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获得201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试管婴儿、试管苗和克隆羊这三者可以说是现代生物科技的杰出成果,下列对其生物学原理及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属于无性生殖B.三者培育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C.都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都体现了分化的细胞具有全能性2.(2011·江苏杭州模拟)生物界广泛存在着变异,人们研究并利用变异可以培育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
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育种方式是()。
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高产的超级稻B.用X射线进行大豆人工诱变育种,从诱变后代中选出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C.通过杂交和人工染色体加倍技术,成功培育出抗逆能力强的八倍体小黑麦D.把合成β-胡萝卜素的有关基因转进水稻,育成可预防人类V A缺乏症的转基因水稻3.基因工程是将目的基因通过一定过程,转入到受体细胞,经过受体细胞的分裂,使目的基因的遗传信息扩大,再进行表达,从而培养成工程生物或生产基因产品的技术。
你认为支持基因工程技术的理论有()。
①遗传密码的通用性②不同基因可独立表达③不同基因表达互相影响④DNA作为遗传物质能够严格地自我复制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④4.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B.过程②可以取任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C.过程③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D.图中筛选过程不改变抗病基因频率5.对于下图所示育种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④方向所示的途径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⑦过程所示的育种方法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③⑦过程都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⑤过程一般发生在生殖细胞中才具有遗传性6.如图,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分别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智慧测评】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作业:必修2 第6章 育种与进化 阶段质量检测
阶段质量检测1.下列关于育种原理或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我国著名育种专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品种,这是利用了自由组合原理B.英国科学家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小绵羊,这里只利用了染色体变异原理C.二倍体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并经秋水仙素处理,使之成为纯合子,这体现了基因重组原理D.乘宇宙飞船上过太空的辣椒种子结出的果实较平常的大一倍以上,这是诱变育种解析: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品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克隆技术培育新品种的原理是细胞核的全能性。
二倍体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并经秋水仙素处理,使之成为纯合子,这是单倍体育种方法。
答案:D2.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农业科技人员不断进行研究以期获得矮秆抗病的新品种。
下列三组实验是对不同育种方法的探索,有关叙述错误的是()F2矮秆抗病Ⅰ矮秆抗病ⅡA.A、B、C组所运用的育种方法分别是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B.C组γ射线要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C.A组用F1获得F2的方法是自交,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2/3D.B组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可以直接用于生产解析:A组是杂交育种,B组是单倍体育种,C组是诱变育种,A正确;诱变育种过程中用γ射线处理的是萌发的种子或幼苗,B正确;A组用F1获得F2的方法是自交,得到的F2中矮秆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1/3,杂合子占2/3,C正确;B组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为单倍体,不能直接用于生产,D错误。
答案:D3.下列关于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诱变育种是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结构而导致新品种出现的方法B.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C.诱变育种一定能较快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D.通过杂交育种方式培育新品种,从F1就可以进行选择解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通过基因突变,使基因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基因控制的相应性状发生改变;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或后期;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通过诱变育种的方法培育新品种,需要处理大量材料,才能从中选育出优良品种;杂交育种选育新品种时,F1一般是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会发生分离,因此一般从F2中进行选择。
【智慧测评】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课件:必修2 第5章 第2讲 染色体变异和人类遗传病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课堂互动探究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1.类型
类型 遗传效应 图解 实例
缺失片段越大,对个体影 缺失 响越大。轻则影响个体生 活力, 重则死亡
猫叫 综合 征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2.易位与交叉互换的区别:
染色体易位 交叉互换
图解
区别
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 之间 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 姐妹染色单体间 属于基因重组 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3.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位与基因突变的区别(如下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1 . (2013· 金华模拟 ) 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 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下列图中,甲、乙两图
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丙、丁、戊图
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智慧测评】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课件:必修2 第1章 第2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5.n对等位基因(完全显性)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遗 传规律
相对性 等位基 状对数 因对数 种类 1 2 3 ⋮ n 1 2 3 ⋮ n 2 22 33 ⋮ 2n F1配子 比例 1∶ 1 1∶ 1∶ 1∶ 1 1∶ 1∶ 1∶ 1∶1„∶1 ⋮ 1∶ 1∶ 1∶ 1∶1„∶1 F1配子 F2基因型 可能组 种 合数 类 比例 4 42 43 ⋮ 4n 3 32 33 ⋮ 3n 1∶ 2∶ 1 (1∶2 ∶1)2 (1∶2 ∶1)3 ⋮ (1∶2 ∶1)n F2表现型 种 类 2 比例 3∶ 1
aaB_ _ _
aa_ _D_
生物(人教版)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条件
(1)有性生殖生物的细胞核遗传。 (2)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遗传。 (3)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不同 对同源染色体上。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 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 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基因自由组合。
(3)黄绿叶茶树与浓绿叶茶树中,自交可产生淡绿叶的
基因型为 GgYy和 Ggyy,其中Ggyy的植株自交产生淡绿叶 比例较高。 (4) 圆形浓绿叶 (RRG - yy) 茶树甲与长形黄叶 (rrggY - ) 茶树杂交,获得椭圆形淡绿叶 (Rrggyy) 茶树,由此推断两
亲本茶树基因型为RRGgyy×rrggYy。
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1灰色为杂合子AaBb,亲本中黄色和 黑色为 AAbb(或aaBB) 和 aaBB(或 AAbb) ,米色为隐性纯合 子aabb,
【智慧测评】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课件:必修2 第2章 第1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0 20 20 40 10 0 10 0
染色体/条 染色单体/条 染色体/条 染色单体/条
C.丙
D.丁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解析: 由题意 “ 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为 40 条 ” 可 知,该植物体细胞的染色体为 20条,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 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即10条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
必修② 遗传与进化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考纲研读 1.细胞的减数分裂(Ⅱ) 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Ⅱ ) 3.动物的受精过程(Ⅱ) 4.伴性遗传(Ⅱ) 5.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实验)
热点提示 1.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及差 异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 色单体及DNA的变化规律及行为 3.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 及联系 4.伴性遗传的特点及遗传规律 的体现及相关类型判断和计算
1 . (2012· 海南高考 ) 在某植物根尖每个处于有丝分裂
后期的细胞中都有 40条染色体。下表中,能正确表示该植
物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和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染 色单体数目的是( )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甲 乙 丙 丁 A.甲 10 10 20 20 20 20 40 40 B.乙
它所产生的卵细胞基因组成为 TM ,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
产生的下列细胞中,基因的数目、种类表示都正确的是 (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 TTMM ,减数第二 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智慧测评】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课件:选修1 第2讲 微生物的利用
mg/mL)― → 灭 菌 ―→按照 1 mL CR 溶液/200 mL 培
15 min (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 养比例混匀―→倒 倒掉 NaCl 溶液―→产生透明圈 平板―→培养―→ 透明圈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课后巩固提升
方法
先培养微生物,再 加入刚果红进行颜 色反应
释液。
(2)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你选用________法接种 样品。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课后巩固提升
(3)适宜温度下培养。
结果分析: (1) 测定大肠杆菌数目时,在对应稀释倍数为 106 的培 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可信的是 ______ ,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优点
显示出的颜色反应 基本上是纤维素分 解菌的作用
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的混杂 问题
①由于纤维素和琼脂、土豆汁 中都含淀粉类物质,可能使产 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也形成透明 圈,即假阳性反应 ②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 能力,它们在长时间培养过程 中会降解刚果红形成明显透明 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
数在 ________间的平板进行计数。若统计出在一稀释倍数 为105的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30个,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 0.2 mL,则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为______________。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课后巩固提升
答案:(1)根据目的菌株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
环境中去寻找 (2)稀释涂布平板 每克样品中的细菌数 (3) 30~300 1.5×107个 平板划线法难以根据稀释体积计算
(智慧测评)高考生物 第6章 第2讲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 解析:本题以细胞的成分为切入点,综合 考查蛋白质的组成、结构、转录、翻译等 过程,但比较基础,考生容易得分。在两 种蛋白质合成过程中,tRNA种类、核糖体 成分、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均相同。 • 答案:B
• 4.(2012·安徽高考)脊椎动物有胚胎发育 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竞争肌 细胞所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只有接受了 足够量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元才能生存, 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脊椎动物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 时期 • B.一个存活的神经元只与一个靶细胞建 立连接 • C.神经元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编
细胞分化 结 形成形态、结构、 果 功能不同的细胞群
细胞全能性
形成新的个体
大 小 低之分,如体细胞 小之分,如受精 比 >生殖细胞>受精 卵>生殖细胞>体 较 卵 细胞
①两者的遗传物质都不发生变化
细胞分化程度有高 细胞全能性有大
关
• 2.干细胞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是当今热点 知识) • (1)概念: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 化发育潜能的原始细胞。机体内的各种细 胞、组织和器官都是由干细胞分化发育而 来的。 • (2)类型及相互关系 • ①类型:干细胞分为3类:全能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
• • • •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适宜条件下,无限增殖。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例如,体外培养中的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呈 扁平梭形,转化成癌细胞后变成球形。癌 细胞的细胞核都较正常细胞的大,有时形 态也变得不规则,核仁也变大了,染色时, 染色体的着丝点颜色也明显加深。
• (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 由于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 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导致癌细胞容易在体 内到处游走分散,进行分裂、繁殖,形成 肿块。
【智慧测评】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课件:必修2 第2章 第2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解析:萨顿根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运用类
比推理法,提出“ 基因在染色体上 ”的假说;摩尔根等人 则通过假说 —演绎法用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抗 VD 佝 偻病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 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C
雄配子
后代性别
两种,分别含X、 Y,比例1∶1
决定于父方
一种,含Z
决定于母方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1 . (2012· 江苏高考 ) 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 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第二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课前自主学习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答案:B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2 .关于性染色体及其基因遗传方式的叙述中,不正
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 B.XY型生物的体细胞内一定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 体
C.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智慧测评)高考生物 第6章 第2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后巩固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2
(智慧测评)2015高考生物第6章第2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后巩固提升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1.(2013·南京模拟)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B.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隔离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改变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C2.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表所示,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中,与这对基因有关的推断,正确的是( )A.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变化D.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解析:依据表格中的基因型频率计算得出,第一年A的基因频率是50%,a的基因频率是50%;第二年A的基因频率仍是50%,a的基因频率也是50%,说明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
答案:B3.(2012·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率和方向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解析:竞争是一种相互选择,属于共同进化的一种类型;化石有助于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从而改变生物进化的速率和方向;突变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D(智慧测评)2015高考生物第6章第2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人教版必修2 4.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减小解析: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故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是随着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增大的。
【智慧测评】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作业:必修2 第6章 第1讲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必修②第六章第一讲一、选择题1.科学家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一种“生物导弹”,可以携带DNA分子。
把它注射入组织中,可以通过细胞的胞吞作用的方式进入细胞内,DNA被释放出来,进入到细胞核内,最终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成为细胞基因组的一部分,DNA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的过程,属于()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基因互换D.染色体变异解析:“生物导弹”携带DNA分子,注射入组织中,然后进入细胞内,DNA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利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
答案:B2.(2013·杭州质检)某农科所通过如图所示的两种育种方法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b两过程运用的遗传学原理分别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B.b过程需要通过杂交来提高纯合率C.a过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只作用于萌发的种子D.a过程提高了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解析:a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原理为染色体变异;由于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只能获得幼苗,故秋水仙素只能作用于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幼苗均为纯合体,因而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b过程属于杂交育种,原理为基因重组,由YyRr获得yyRR需要通过连续自交提高纯合率。
答案:A3.将抗虫棉的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后,发生了如下过程:此过程中用到的条件包括()①解旋酶②DNA聚合酶③DNA连接酶④限制酶⑤RNA聚合酶⑥4种核苷酸⑦5种核苷酸⑧8种核苷酸A.②⑤⑥B.①⑤⑥C.①⑤⑦D.④⑤⑥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后,进行转录过程,故用到解旋酶、RNA聚合酶和4种核糖核苷酸。
答案:B4.下列关于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往往从F1自交后代中可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B.用辐射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后的植株一定比诱变前的植株具备更多优良性状C.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育的新品种自交后代中约有1/4为纯合子D.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多倍体育种,所育的新品种和原品种杂交一定能产生可育后代解析:诱变育种的生物学原理为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和不定向的特点,故诱变后的植株不一定比诱变前的植株具备更多优良性状,故B错误。
【智慧测评】2019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作业:必修2 第6章 第2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必修②第六章第二讲一、选择题1.(2018·南京模拟)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B.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隔离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改变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C2.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表所示,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中,与这对基因有关的推断,正确的是( )A.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变化D.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解析:依据表格中的基因型频率计算得出,第一年A的基因频率是50%,a的基因频率是50%;第二年A的基因频率仍是50%,a的基因频率也是50%,说明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
答案:B3.(2018·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率和方向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解析:竞争是一种相互选择,属于共同进化的一种类型;化石有助于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从而改变生物进化的速率和方向;突变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D4.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减小解析: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故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是随着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增大的。
答案:C5.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解析: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条件,但有些生物没有地理隔离也会形成新的物种,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②第六章第二讲一、选择题1.(2013·南京模拟)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B.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隔离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改变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C2.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表所示,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中,与这对基因有关的推断,正确的是()A.该种群将朝着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变化D.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解析:依据表格中的基因型频率计算得出,第一年A的基因频率是50%,a的基因频率是50%;第二年A的基因频率仍是50%,a的基因频率也是50%,说明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
答案:B3.(2012·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率和方向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解析:竞争是一种相互选择,属于共同进化的一种类型;化石有助于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从而改变生物进化的速率和方向;突变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D4.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减小解析: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故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是随着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增大的。
答案:C5.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解析: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条件,但有些生物没有地理隔离也会形成新的物种,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
答案:C6.(2013·温州五校联考)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但并不一定出现新的物种②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③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才能实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④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A.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④解析:按照现代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即基因频率改变导致生物进化,但并不一定出现新的物种。
物种的形成有异地和同地之分,同地的物种形成如多倍体并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答案:B7.下列关于遗传、变异及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唯一原因B.各种变异均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达到产生生殖隔离的程度才会形成新物种D.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析:人工选择也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突变与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地理隔离不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如自然界中一些多倍体的形成就没有经过地理隔离。
答案:C8.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选择与种群基因频率变化。
变异本身是自发产生的,变异发生后,在自然(环境条件)选择下,适应性的变异被选择保留下来,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相等,均为50%。
Q点时A基因频率增大,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 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答案:A9.普氏野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
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精心挑选出了两个家族的25匹普氏野马放归到自然环境中去。
有人预计,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B .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还是一个种群C .野外的普氏野马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其某些基因的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D .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了生殖隔离解析:A 项中,分清基因频率和基因突变频率,基因突变频率与外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如物理因素紫外线、X 射线等有关。
野外的诱变因素不定,不能预测基因突变频率如何变化。
B 项中,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分布区域不同,已经产生了地理隔离,不属于一个种群。
C 项中,自然选择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D 项中,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仅存在地理隔离,还没有产生生殖隔离。
答案:C二、非选择题10.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证明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
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a .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b .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五代,同时在每一代中要除去残翅果蝇;c .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d .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 、b 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
请分析回答:(1)如果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
(2)如果在每代中不除去残翅果蝇,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
(3)请判断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________。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计出改进后的步骤。
①选择一只纯种长翅雄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F 2中BB ∶Bb =1∶2,产生的两种类型的配子B ∶b =2∶1,故F 3中bb 为13×13=19,即F 3中长翅果蝇占89,其中的纯合子为BB =23×23=49,占长翅总数的12。
若不去除残翅果蝇,则F 2中BB ∶Bb ∶bb =1∶2∶1,F 2产生的配子B ∶b =1∶1,F 3中BB ∶Bb ∶bb =14∶24∶14,故长翅中的纯合子比例为:BB (BB +Bb )=13。
要研究人工选择作用是否对种群基因频率产生影响,需要以人工选择作用作为单一的变量,通过由人工选择作用的种群和自然繁殖的种群繁殖若干代后进行对照得出实验结论。
答案:(1)12 (2)13(3)不科学 没有设置对照(没有对照实验) (4)②将子一代果蝇随机分成相同的甲、乙两组,让甲、乙两组果蝇分别连续自由交配5次,同时将乙组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 ③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分别统计甲、乙两组子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 ④根据甲、乙两组中残翅果蝇的百分比,分别计算出甲、乙两组中的B 、b 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比较得出结论(5)这种人工选择将导致B 基因的频率增大,b 基因的频率减小11.(2013·中山模拟)《美国医学会杂志》周刊刊登一份政府调查报告说,被称为“超级病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美国国内正呈蔓延趋势,每年预计有超过9万人严重感染这一病菌。
请回答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问题:(1)从细胞结构来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属于________生物,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________。
(2)抗生素在“超级细菌”进化过程中起到了________作用,使细菌的________发生定向改变。
(3)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抗生素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的观点是错误的。
材料和器具:青霉素、培养皿以及对青霉素敏感的普通金黄色葡萄球菌。
将实验完善:①实验步骤:步骤1:取培养皿A 若干个(A 1、A 2、A 3……),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 若干(B 1、B 2、B 3……)加入________的细菌培养基。
步骤2:将适量细菌培养液涂在培养皿A 1的培养基表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表面会出现一些细菌菌落。
步骤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一枚“印章”,在A1上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盖一下,这样A1中的细菌就按一定的位置正确地“复制”到B1之中,将B1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
步骤4:根据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1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均匀涂抹在A2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
反复重复步骤3、4。
②预期结果: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来,都具有了对青霉素的抗药性。
③本实验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细菌抗药性变异的产生与抗生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