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服务“三农”建设的探究
电大远程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思考
我国农 民文化素质低 ,农村各类人才奇缺 ,已
经严重地影响到了农村的现代化进程。要改变这种 状况 , 需要教育全面为 “ 三农”服务。广播电视大 学是我国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 ,它以成人为主要教 育对象 ,能够培养农村 留得住 、用得上 的各类人 才,是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力量。 1 电大远程教育 为 “ . 三农”服务具有独 特的 农村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表 现在 以下几方面。()远程教育对教育者和受教育 1 者没有距离远近 的限制 ,有效克服 了农村村落分 散 ,学员难以集 中以及农村专业技术师资力量缺乏
建设 , 强服务 “ 增 三农”的整体力量 ; 大科研 力度 ,让科 学的理论指导 实践 ; 整教 学资 源开发 策略 , 加 调 提
高服务效果 ;加 强联合 ,构 筑服务 网络 ;加 强教 学质量管理 ,完善质量监控体 系。
关键词 :广播 电视大学 ; 远程教育 ;“ 三农”服务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8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 编号 :17-49(060 -l .2 6250 2o )8O l 0 7
维普资讯
2O O6年第 8 期 ( 总第 3 期) 2
边疆经济与文化
1 ORDE E ONOMY ND CU U HE B R C A Cr RE
No8 2 0 . .0 6
G n r1N .2 e ea. o 3
电大 远 程教 育为 “ 三农" 服 务 的 思 考
人不 多 。
1 加大宣传力度 ,广泛寻求支持。应 当通过 .
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农 民 群众了解电大远程教育的优势,争取政府和社会对 电大远程教育为 “ 三农”服务事业的支持和关注。 2 重视 电大系统建设 ,增强服务 “ . 三农 ”的 整体力量。加强 电大特别是县级电大的系统建设 , 不断提高基层电大 的师资和教学设施 的水平 ,扩大 电大远程教育为 “ 三农”服务的覆盖面 ,增强电大
山东医药技师学院服务“三农”建设的途径探索
D I S C U S S I O N I 大家谈
山东医药技师学院服务 “ 三农"建设的途径探索
文/ 孔 青 王 传 杰 刘 建 升 王 育 虎
摘
要 :技 工 院校 如 何 服 务新 农 村 建 设是 新形 势下 服务 “ 三 农 ” 面 临 的一 个 新课 题 。本 文 从 “ 发 挥 教 育 资 源优 势 ,探
撩 拨他 们 的 学 习动 机 ,让 认知 “ 热 ”起 来 。 ( 3) 写 心 理 学 小 短 文 , 了 解 大 脑 工 作 的 机 制 原 理 等 背 景 性 知 识 。这 些 短 文 有 《 再谈 谈 记 忆 力 》《 三谈记忆力 》
村远程教育如何落地,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
村远程教育如何落地,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村远程教育: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
作为城乡统筹资源配置、促进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村远程教育已然成为全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村远程教育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和新常态下的发展,教育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关注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
在我国,城市教育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农村教育的水平相对较低,这直接影响着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为此,村远程教育应运而生,以解决教育不均衡问题,促进乡村振兴,并为教育事业新增动力。
二、村远程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1. 提升教育质量:村远程教育通过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确保质量和效果。
2. 扩大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视频等技术手段,将城市的教育资源向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延伸,使农村学生能够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3. 拓宽农村人才培养渠道:农村地区发展面临着人才瓶颈,而村远程教育可以打破原有的地域界限,让更多的人才被培养起来。
4.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乡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使乡村居民更加知识化,更有能力从事更高附加值的工作,促进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
三、村远程教育如何落地1. 加大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大力推出支持村远程教育发展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以激发该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2. 建设配套设备和设施:数字化教育需要配套的设备和设施,需要政府投资建设,并牵引私人资本进入该领域,激发整个行业的创新动能。
3. 推广优秀教学资源:政府需要推广和开放优秀的数字教学资源,以丰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同时也鼓励社会力量共享好的教育资源。
4. 加强教师培训:村远程教育重在教育资源的开源共享,在培养好教师的同时,需要针对农村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培训,以向乡村输送更具发展潜力的学生。
四、村远程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村远程教育虽然有很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远程教育在农村的应用策略
远程教育在农村的应用策略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远程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远程教育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远程教育在农村的应用策略。
一、提供现代教育资源现代教育资源在农村地区一直供不应求,远程教育的应用为农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接触到都市里的优质教育资源。
这不仅拓宽了农村学生的知识面,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降低教育成本远程教育不需要学生到学校上课,这减少了农村家庭的交通和住宿开支。
同时,农村学校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只需购买教学设备即可。
这样一来,远程教育在降低教育成本的同时,也让更多农村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
三、解决师资不足问题农村地区的教师资源一直十分紧缺,导致学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环境。
远程教育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远程教育,农村学生可以接触到优秀的教师团队,并享受到与城市学生一样的教育。
这不仅提高了农村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为农村学校培养了更多的优秀教师。
四、弥补教育差距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一直相对较低。
远程教育可以弥补这一教育差距。
通过网络课程,农村学生可以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育资源,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这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五、关注个性化教学远程教育的优势之一是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
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这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往往因为地理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无法享受到个性化教育。
远程教育的应用,为农村学生提供了实现个性化教学的机会。
六、提升技术能力农村地区的学生由于长期缺乏与先进科技接触的机会,技术能力相对较低。
远程教育的应用,给予了农村学生学习现代科技的机会。
通过网络课程,学生可以学习计算机技术、网络知识等,在信息时代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远程教育的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加强“三农”远程教育资源共享 促进“三农”事业快速发展
2 农村 党 员干部 现代 远程 教 育工程 .
东省“ 远” 农 工程 实施方 案。该 方案要 求济 南 、 青
岛、 淄博 、 坊 、 台 、 潍 烟 日照 、 宁 、 安 、 芜 等 9市 济 泰 莱
底 前 完成 。 20 06年 1 1月 , 省 “ 远 ” 程 大 体 完 成 了设 全 农 工
备招 标 , 开 展 了 省 级 和 市 级 培 训 。2 0 并 0 7年 上 半
年 , 后 开 展 了 两次 工程 验 收 。20 先 0 8年 底 , 据 被 根 验 收学 校 的工作 总 结 , 学 校 大 都 成 立 了现代 远 程 各
湖南和贵州三省开展试点工作。20 0 5年 , 在总结先 期 试点 工作 成功 经验 的基 础上 , 将试 点扩 大到 1 2个
本 文 系山 东省社科联科研课题 “ 东省 ‘ 山 三农 ’ 远程教 育资源共 享研 究” 项 目编 号:O z — Y 1 ) ( 1 — z K 一 3 的阶段性成果 。
21 0 1年 l 2月
理 论 学 刊
Th o y J mm a er o l
De . 0 l c 2 1
第1 2期
总第 2 4期 1
No 1 e . . 1 . 2 S t No 2 4
加强 “ 三农 ” 程 教 育 资 源共 享 远 促 进 “ 农 ” 业 快 速 发 展 三 事
( 中图分 类号 ] 7 5 ( 1 .2 G 2 ;9 2 8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02 30 {0 1 1 — 0 5 0 10 — 9 9 2 1 )2 0 8 — 3
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程必然加快, 有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 农村学校要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
就 职 标 学历教 育 、 能 技 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 民增 开展 以提 升 学历水 平 、 业技 能 、 业教育为 目 的市 民教 育 、 让 由农 民向市 民转 变。 收 。 程教 育 服 务 “ 农” 含 资 源 远 三 包 培 训和就 业训 练 , 农 村人 口由农 业 向非农产 业转移,
实现 教 育资源 的效 益最 大化 。
远程 教育 服务 “ 三农 ” 的新模 式 ( 式结构 见 图1)。 模 拓展 资源传 播 途径 1 “ ) 三农 ” 信 息 中心 。 以农村 学校 为龙 头 ,联 合 乡 ( ) 员电教 中 镇 党
2)集 约 管 理 理 念 。 “ 约 管 集
整 合 资 源 来 搭 建 服 务 平 台,更 要 通 发农 村人 力 资源 ,开 展创 业 技能 培训 ,把 沉 重 的农村 人 口压 力转 化为 人力 资
过政府统筹来形成工作合力, 才能将 源优势,促进农民的创业发展。 3 进城 转农 。 ) 随着 农村 社 会 经济 的发 展 , 镇化 、 城 工业化 、 乡一体 化 进 城 农 村 远 程 教 育 的信 息 资源 优 势 转 化
装备在线 CETE
1 . 9 9 j is11 7 — 8 X 2 1 . 2 0 9 0 3 6 / . r 6 1 4 9 . 0 3 . 3 s . 1
远程教 育服 务 与实践*
■杨 永双
摘 要 “ 三农” 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
问题 ,服 务 “ 三农 ” 是 农村 学校 面 临 的新课 题 。 阐述 远程 教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服务“三农”的研究
生把 学 习当成快 乐的事 情 , 不再 把学 校 和课 堂看 成是令 人 生 畏 的地方 。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浓 了, 思维活 跃 了 , 也善 于在 以人
开展 了课 堂如何 提 问 、 何进 行有 效 的情景 教学 、 如 师生 、 生 生
的发展 为本 的课 堂上 展 示 自己了 :“ 师 , 让 我说 说 我 的 老 请 看法 ” 老 师 , 还有 别 的方 法 ” 老 师 , 不 同 意这 种 做 、“ 我 、“ 我 法 ” 实验 班学 生在 教 师 的引 导下 , 新 意识 增 强 了 , 究积 , 创 探 极性 提 高 了 , 利用 课程 资 源 的办法 增 多 了 , 收集 和处 理 信 息 的能力 发展 了 。当学生将 自主学 习过程 中产生 的学 习体 会 、 解题 方 法 、 电脑作 品 、 工作 品等成 果 展 示在 教 师 面前 时 总 手 让教 师们感到 惊喜和欣慰 。
三、 一步深化校 本教研 。 进 促进 教师 专业发展 我市 课改实验 带来 的最大 变化要数 教师 的变化 。 改实 课 验使每位 教 师都面对 着 巨大 的挑 战 , 使每位 教 师都焕 发 出极 大的改革 热情 , 有力 地促进教 师的专业 成长 。 1 题组成 员 每周 不少 于 两次 进课 堂 听课 , . 课 并及 时 给予 评点 、 指导 , 时 了解 课改 动态 。教 师进行 面对面 的交 流 , 及 了 解 课 改实 验发 展情 况 , 题 组成 员 之 间加 强合 作 探 讨 , 同 课 共 熟悉 了教材 、 验了教法 , 累 了教 学经验 。 检 积 2 . 与教 师之 间进行 随机互 评 。结合 每周 一次 的集体 教师 备课 , 行 班教 师 , 别是 在 同一 学 校 的教 师之 间随 机进 行 平 特 听课 、 评课 活动 。一 方面 , 验 了集体 备课 教 案的 可操 作性 , 检 另一方 面 , 进 了教师之 间互 帮互 学 , 长补 短 , 促 取 形成 了浓 厚 的研 究氛 围 , 高了教 师的教学水 平 。 提 3 . 组织各实 验校教 师进 行专 题研讨 。课 题组根 据确定 的 教研专题 , 开展 系列化 的听课 、 评课 活动 。组织 实验学校 教师
主题教育做好三农服务工作研讨交流题目
主题:主题教育做好三农服务工作研讨交流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启动,三农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在这个背景下,主题教育成为了推动农村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三农服务工作的需求和挑战。
做好主题教育对于促进农村发展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三农服务工作的现状1. 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性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而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乡村文化建设却十分繁荣。
这种不平衡性导致了农村资源的浪费和农民收入的不公平分配。
2. 三农服务工作的瓶颈和挑战在三农服务工作中,存在着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业技术创新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产积极性。
一些地方政府的农村政策执行不到位、对农村经济的投入不足也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
三、主题教育对于三农服务工作的意义1. 深入了解三农服务工作的需求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可以深入了解三农服务工作的实际需求,了解农民对于农业技术、农产品价格、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真正诉求。
这样,有针对性地改进三农服务工作,更好地满足农民的需求。
2. 增强对于农村发展问题的认识主题教育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比如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产品价格波动大等问题。
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制定改革措施和政策。
3. 推动三农服务工作的创新在主题教育过程中可以发现农村发展中的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
通过主题教育,可以激发我们对于农村发展的热情,推动三农服务工作的创新。
四、回顾本文本文主要通过深入解析三农服务工作的需求和挑战的现状,阐明了主题教育对于三农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通过主题教育,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三农服务工作的需求,增强对农村发展问题的认识,推动三农服务工作的创新。
只有不断推进主题教育,才能更好地改善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性,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关于农村远程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远程教育的几点思考作者:傅宁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4年第09期“农业”“农村”“农民”,这个“三农”问题,依旧是今天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中的重点。
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出路在农村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容量大、覆盖面广、成本低、效益高和灵活开放、方便简捷的诸多优点和优势,可以突破农村教育封闭的现状,带动教育模式的转变,逐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是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探讨了农村远程教育主要面临的三大问题:资金问题、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教育资源问题,希望能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索,为我国农村远程教育的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农村远程教育思考“农业”“农村”“农民”,这个“三农”问题,依旧是今天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中的重点,也是政府关心的热点问题。
要想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离不了农业的支持,也离不了农村、农民的繁荣富裕。
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依靠掌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广大农民;农村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必须依靠思想解放、敢于创业的新型农民。
要解决“三农”问题,关键的是解决农民问题,即人的问题,中国需要的是一批新型的农民。
要培养一大批思想解放,具有创新进取精神,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新型农民,根本出路在教育,尤其是在中西部、偏远地区的农村。
现在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资力量薄弱、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学方法手段落后、农民再教育实现困难、难以形成农民终身教育、在许多贫困偏远山区农村教育处于封闭状态,等等,这就为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新型农村设置了障碍。
而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容量大、覆盖面广、成本低、效益高和灵活开放、方便简捷的诸多优点和优势,可以突破农村教育封闭的现状,带动教育模式的转变,逐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是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那么农村远程教育在农村实行的前景到底会如何呢?能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用,成为农村腾飞的助推器?笔者在广泛阅读了大量已开展或准备开展农村远程教育的地区资料基础上加上自己的亲身体会,感觉农村远程教育目前主要面临三大问题:资金问题、队伍建设问题、教育资源问题。
我国“三农”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现状分析
“ 三农 ” 是指农 民、 村 和农 业 。2 0 农 0 9年 , 家 宝 温 总理在政 府工作 报告 中明确指 出 , 要毫 不放松地 加强
“ 三农” 作 。中国作为 一个农业 大 国 ,三农 ” 工 “ 问题关
体 开展 “ 农 ” 三 远程 教 育 的组 织 机 构 是 各 不 相 同 的 。
已经发 展为集 教育 培 训 、 术 推广 、 技 科学 普 及 和信 息 传播等 多种功 能为 一体 的 综合 性农 民远 程 教育 培 训 机构 ( 0 3年 中央农广校 加挂 “ 20 农业 部 农 民科技 教 育
这也 就 是说 , 国“ 农 ” 程 教 育 的组 织 机 构 是 多 我 三 远
样 化 的 , 自有着 独 立 的组 织 管 理 体 系 。那 么 这 些 各
培训 中心” 子 ) 90年 , 配合“ 原 计划 ”原 国 牌 。19 为 燎 , 家教委 批准在 中央 广播 电 视 大学设 立 中 国燎 原 广 播
才 , 进 了农 村基 础 教育 的跨越 式 发 展 , 促 推进 了社会 主义新农 村建设 。
强 。在解决 “ 三农 ” 问题 中 , 广大 农 民 素质 的提 高 , 优 质、 高产 、 高效 、 态 、 全型农业 的发展 , 生 安 农村 劳动力 的转 移 , 等 , 些都 离 不 开教 育 和 培训 。远 程 教育 等 这 由于 自身 的技术 优势 、 源 优势 、 模 优势 以及 成 本 资 规
优势 , 在农村 学历教 育 、 村实用 技术培 训 、 农 农村 劳动 力转 移 以及农 村党 员 干部 教 育等 方 面 发挥 着 常规 面 对 面教育无 法替代 的重要 作用 。
着眼“服务三农”,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着眼“服务三农”,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确定教育发展目标是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教育发展目标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而农村经济发展又受农村教育发展所制约。
只有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才能为提高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而现代远程教育是促进农村和边远地区教育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它作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为实现落后地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在农村有极为广泛的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陕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教育薄弱是制约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电大教育面向农村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服务“三农”,大有作为。
一、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种形式办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能否实现农村小康建设目标的关键。
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才资源,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陕西电大长期以来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种形式办学,目前陕西电大已培养大专毕业生10万余名,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已突破10万人,为边远贫困地区尤其是农村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应用型人才,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素质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995年,国务委员彭佩云在陕西省副省长姜信真的陪同下视察了我省电大商洛分校医科教学班;1996年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在商洛地区调研,对商洛电大分校培养大批医学人才,解决当地医护人员短缺问题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商洛电大找到了一条为边远贫困山区培养留得住、用得上中级医务人才的有效途径”。
陕北榆林地区、延安地区现有的大专以上学历的中学教师中,有三分之二是电大毕业生;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宝鸡电大分校举办了民办教师中专学历达标教育,5000余人取得了学历。
发展电大远程教育是服务“三农”的战略需要
作者简介 :郝卫红 (9 3 ) 17 一 ,女,山西繁峙人 ,山西广播 电视 大 学 ,讲师。
・
受良 好教育的 相对平等机会。 农民 过电 通 大课程的 学习, 掌 握了实用技术和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提高。 20 04年国家教育部顺应 “ 三农”发展 的需要推出了 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该计划由全国电大系统组织实施, ,
教 育资源不足 是我 国 “ 三农”发展 的重要制 约 因素 ,电大远程教 育服务 “ 三农” 是历 史 的使命 也是
电大 自我 发 展 的需 要 。 关 键 词 : 电大 ;远 程 教 育 ;“ 三农 ” 自我 发 展 ; 中 图 分 类 号 :G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85 (0 9 5 0 O 3 78 0 8 30 20 )O —0 2 —0
“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 国现代化进程是否能顺利进 行的战略问题。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培育新型农 民, 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保证。从根本上来 说, 农村教育资源不足是我国农村、 农业的发展瓶颈。电大 远程教育应抓住机遇,利用自身系统优势服务 “ 三农” ,提 高农民素质。 农村教育资源不足成为我国 “ 三农”发展的重要 制约因素 教育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会 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促进作用。我国农村教育从建国以来有了 很大的发展, 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政策倾 斜和资金投入, 农村教育发展显著,但是与城市及发达国家 相比, 我国农村教育仍然比较薄弱,这严重制约着 “ 三农” 的发展。 ( 一)农民文化素质较低 , 影响现代农业生产综合能力 的提高。解决 “ 三农”问题的首要任务,就是推进现代农 业建设 , 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我国农村教育资源相对短 缺, 农民受教育机会有限,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据统计,我 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 7 , 年 与发达国家的 l—1 2 4 年相比, 存在很大差距; .8 4 亿农村劳动力中, 小学文化 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3.1%,初中文化程度占5.2 4 0 2 2 %,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仅占1. 2 2 6%,大专及大专以上仅 占1 6 .0%。农村、农民教育落后 , 使得农 民学习能力相对 较低, 在接受国家政策、先进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等方面表
远程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党 的十六 届 五 中全 会提 出 了建 设社 会 主义 新
1 5 中国县域 经 济 基 本竞 争 力 百 强 县 ( ) , ~届 市 中
农 村 的重大 历 史任务 。。 。。发 展县 域经济 是 建设 新 江 苏 入 围 9 8县 次 , 全 国 第 三 ; 国 家 统 计 局 居 在 0 1~ 0 5年发 布的年 度百 强 县 中 , 苏 入 围 7 江 8 农 村 和解决 “ 三农 ” 问题 的重 要 突 破 口, 力发 展 2 0 2 0 大 面向农 村 的远 程 教育 , 教 育 直接 服 务 于 县 域 经 县 次 , 是 居全 国第 二 ; 国家 统 计 局 20 在 05年公 布 的 济 发展 和新农 村 建设 的有 效途径 。
维普资讯
3 0
2 0 . o.7 J un l f in s a i T lv inUn est 江 苏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 0 6 4V 1 o ra o a g u R do& ee io i ri 1建 设 的探 索 与思 考
重 视 并 发 挥 远 程 教 育 专业 化 体 系 的 功 能 优 势 , 化 职 业 教 育 、 展 开 放 教 育 、 展 技 能 培 训 , 托 社 区载 体 , 强 发 拓 依 整 体 提 升 农 村 人 口 的素 质 与 技 能 , 深 化远 程教 育 为 新 农村 建设 服 务 的 战略 选择 , 是 关 键 词 : 农村 建设 ; 域 经 济 ; 力 资 源 开发 ; 程 教 育 新 县 人 远 中 图分 类 号 : 7 5 G 2 G 2 , 78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2 7 20 )4— 0 0— 5 10 4 0 (0 6 0 0 3 0
论析乡村教育运动与远程教育服务“三农”
论析乡村教育运动与远程教育服务“三农”论文关键词:远程教育;乡村教育运动;三农;借鉴论文摘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与当代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体的远程教育服务“三农”在对象和宗旨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开展为“三农”服务的现代远程教育需要从这场教育运动中获得借鉴,应该坚持全面、终身教育的理念,强调农民与知识分子的人格平等,注重调查、试验以及教育模式的改革。
远程教育服务“三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创新,而从历史上类似实践中获得借鉴也是非常有益的。
目前,已有学者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与历史上著名的晏阳初的乡村平民教育实验、黄炎培的乡村职业教育实验、陶行知的乡村教育运动、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验等几次声势浩大的农村教育运动一样,远程教育为…三农‟服务将是新世纪的又一次教育实验,更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远的一次中国农村教育的世纪性工程。
”‟一但这项研究还没有充分展开,本文拟在这方面作一点尝试。
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掀起的声势浩大的乡村教育运动,是一次农村综合改革的可贵探索,是把中国农村融人现代化轨道的伟大尝试:这场历时十余年的教育运动,最终因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内政局的动荡不安以及自身的缺陷而走向沉寂。
乡村教育运动与当前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体的为“三农”服务的远程教育之间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异。
这种比较是进行历史借鉴的基本前提。
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对象和宗旨上的高度一致,那就是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围绕农民、农业等问题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引导农民走上现代化之路。
但毕竟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它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办学性质以及具体方式方法均有不同。
乡村教育运动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时政局动荡、战争频仍、外族人侵;远程教育服务“三农”则是发生在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在性质上,前者是“教育救国”思想的具体体现,那就是“改造乡村、再造民族”;而后者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方针的具体实施。
农村教育发展与远程教育的融合创新
农村教育发展与远程教育的融合创新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成为推动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教师资源短缺、教学设施不完善等。
因此,农村教育与远程教育的融合创新被视为一种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探讨农村教育发展与远程教育的融合创新。
一、远程教育在农村教育中的作用远程教育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传递到农村地区,弥补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农村学生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平台接收到专业、优质的教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和知识储备。
此外,远程教育还可以通过网上学习社群的建立,提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维发展。
二、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农村地区教育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是教师资源短缺。
由于薪资待遇、生活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很少有优秀的教师愿意到农村地区从事教育工作。
另一个挑战是教学设施不完善。
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落后,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
此外,农村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对较为贫困,也给教育带来了困难。
三、远程教育的优势远程教育具有许多优势,可以帮助解决农村地区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首先,远程教育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将优质教育资源传递到农村地区。
其次,远程教育具有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远程教育还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破解农村教育发展难题的关键要实现农村教育的发展,关键是解决教师资源短缺和教学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远程教育可以通过引进优秀的远程教育师资团队,为农村地区提供优质的教师资源。
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
五、远程教育的前景与挑战远程教育在农村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远程教育的技术支持需要不断提升,以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次,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确保学生能够正常使用远程教育平台。
发挥远程教育作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挥远程教育作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区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五星十优”(创建远程教育星级站点,争当十优管理员)创建活动为载体,精心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网上学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该区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紧紧围绕贴近生产、生活、农村“三贴近”,运用适用课件组织教学活动,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通过组织优秀的教学片,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的实际需求,深入广泛开展科学种田、养殖、病虫害防治的教学,增强种养殖技术,提高生产效益。
二是通过网上交流农产品信息,进一步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拓宽发家致富的路子。
三是通过远程教育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引导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向非农产业转移。
四是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学一门技术、上一个项目、带富一户群众的“三个一”活动,并以该项活动为载体,形成以党员干部、科技能人、致富能手带动其他群众共同致富的新格局,增强了农民群众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截止目前,共有1000余名农民群众通过远程教育学到了一门实用技术,6个行政村建立了远程教育学用效果示范基地,新增加养殖、种植户30余家。
养鸡、养牛、养羊存栏率,比去年分别增加了28、100、20。
种植品种由原来的项目单一,扩展到苹果、石榴、葡萄、花卉等多种种植项目。
先后涌现出小尚村苗圃基地、北朱村优质葡萄示范基地、刘庄村花椒种植基地、东冯封村养鸡场及西张庄村种植园区等学用效果示范基地。
二、农村党组织建设有力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一个有力的党支部。
该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五星十优”创建活动以来,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更深入地掌握了党的农村政策,了解党的知识、党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的要求,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员“双强”能力。
最新整理现代远程教育下的新农村建设.docx
最新整理现代远程教育下的新农村建设现代远程教育下的新农村建设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
凭借其独特、新颖的管理系统和存储庞大的教育资源库在现代教育系统中对于现代化建设下的新农村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历史任务,在此前提下,研究现代远程教育下的新农村建设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1 现代远程教育1.1 现代远程教育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而发展形成的现代远程教育,颠覆传统的面授等教育的教育形式,通过互联网的远程连接,采用多媒体手段承载学习的课程内容,有效的发挥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优势。
为偏远的农村建设和发展提供给了有力的教育资源支持。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形式,使教育资源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资源共享,为广大的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快捷、方便的教育服务。
1.2 现代远程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特征现代远程教育凭借其独有的开放性特征,把整合的所有教育资源借助互联网平台,向四面八方扩散开来,通过扩散使得系统中知识信息的教育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包括教育资源不发达的偏远农村。
其次,现代远程教育相比于其他的校园化教育更具灵活性,突破了空间上的地域限制和时间上的学期制限制。
新农村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广大的农村建设者可以利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为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技术支持。
再次,现代远程教育相比于其他应试性的高校统考招生教育,大大降低了学习相关知识的门槛。
农村因为其自身的经济条件有限,造成当地的教育教学力量相对较弱,甚至在偏远山区农村中教育教学师资力量匮乏。
现代远程教育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学习同等知识的门槛,使得社会大众不同阶层的受教育者都可以得到良好的继续教育。
此外,现代远程教育是通过互联网整合了全部的教育资源,品种繁多,分类明确。
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工作需要,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
并且现代远程教育虽然教育资源数量庞大,但可凭借计算机的检索技术快速的搜索到需要学习的网络教材,比如视频、音频、文字等用多媒体形式呈现出的教育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程教育服务“三农”建设的探究田茂琴铜仁广播电视大学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为远程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是中国特色远程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本文以铜仁市为例就远程教育服务“三农”建设进行探索。
关键词:远程教育;“三农”问题一、远程教育服务“三农”的必要性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农民人口数量庞大,农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农村的发展,难点在于农业的转型升级,重点在于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和劳动技能。
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培养适应新型产业化的新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尤为重要。
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聚焦“三农”,意义重大。
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然成为党中央和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必须培养有文化、会经营、懂技术、高素质的新农民。
为此,必须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强化对农村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民族素质和开发人力资源、加速农村现代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特点,为了贯彻落实成人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促进铜仁市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服务“三农”,建设现代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农民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实现远程教育“天、人、地网”合一,建立远程教育服务“三农”信息中心,为农民浏览时事新闻、获取科普知识、搜索致富信息等提供便捷渠道,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远程教育为“三农”服务,提高广大农民受教育机会,体现社会公正。
由于广大农村地域辽阔,居住分散,教育基础设施和资源匮乏,人们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广大农民成为了教育中弱势人群。
远程教育为农村服务,是远程教育为弱势群体服务理论的实际体现,也是远程教育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机缘。
因此,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远程教育为“三农”服务,是助推精准扶贫工作需要。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强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优势,把远程教育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学促用,以用促学,助推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
整合远教优势资源,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市场信息服务,向农村党员群众推介致富技术、发布培训信息,并要求各站点提前将培训内容、信息资源等向村民作节目预告,党员群众根据自己的口味“点菜”,进行点题播放。
同时,组织农业科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辅导和指导,进行“面对面”讲解辅导和现场示范,为农村党员群众解决各类种养难题,增强了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增收致富意识和本领。
利用远程教育的网络优势,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及时收集、发布村(社区)特色农产品信息,为涉农企业、种养殖大户提供农产品市场行情,促使远程教育站点成为农民创业增收致富的新平台。
二、远程教育服务“三农”建设的现状随着1979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成立,远程教育系统的建立,铜仁广播电视大学充分利用办学优势,在建设国民教育体系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遵循远程开放教育和人才培养规律,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开放教育手段,加快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建设,深化招生、教学、科研改革,紧抓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全方位、全立体地宣传远程教育服务,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综合办学实力明显提升,为实现区域性的教育公平,构建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适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为铜仁市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多年来,铜仁广播电视大学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不断健全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机制,采用广播、电视、文字、音像以及因特网等多种信息技术媒体,多层次、多规模、多功能、多形式地为本地区的农村、工矿、基层,特别是边远和民族山区培养培训各级各类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为广大求学者提供终身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增强应用性和灵活性,努力为地方、为广大农村、培养“质量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各类专门人才。
绝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中坚力量以及各级各部门重要领导,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远程教育服务“三农”建设的前景(一)远程教育服务“三农”的途径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三农”建设,是新时期电大发展的契机,符合电大转型升级中发展社区教育、拓宽服务渠道、多元发展的思路。
远程教育服务“三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开展:一是将学历教育延伸到广大乡村,充分利用“一村一”名大学生,一村一名大学学历党员工程,开放教育本科、专科,奥鹏远程等学历教培养大批“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各类专门人才。
二是大力推广和普及农业科学技术,形成了市、县、乡三级教育培训和技术推广网络,为提升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培养管理和技术人才,促进农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是利用电大远程教育的系统优势,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服务三农。
四是按分级管理的原则,开展各级各类培训。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下转第258页)256化发展为目标,把培养农业转型升级带头人,农村专业技术人员为重点,提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作为检验培训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坚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重实际、讲实用、求实效、以点带面的原则,开展“三农”服务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五是为农村青年自学成才提供服务。
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为主线,广泛开展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带动大批农村青年增收致富。
六是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教育培训服务。
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七是围绕“民心党建”工程,加强对农村广大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发家致富的能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的作用,增强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动力;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远程教育服务“三农”的教学管理模式一是分层管理的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以市级电大为中心,县级工作站为分支,乡镇级培训点为节点,联合其他院校、教育机构(包括教育企业和其他培训机构),整合利用优质资源,采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以及卫星广播等现代化信息手段,以辐射的方式把优秀的学习资源传送到学生的手中,形成覆盖全市的远程教育网络。
在整个模式中根据学生需求和教学进度进行资源整合,然后通过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节目、卫星广播、手机、新媒体以及下级电大办学点进行资源传递。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通过接收电视节目学习,或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获得学习资源与信息。
二是与本地组织部门对接,寻求政策支持,运用好农村远程教育系统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增加教学资源和管理来为“三农”开展远程教育。
三是探究一条更加适合当地服务三农的策略,如办学机制、教学模式、管理制度、技术保障、支持服务等方面考虑到“三农”的具体实际。
四是运用远程教育技术、教育管理理论、社会经济系统理论等相关理论,探索现代远程教育视角下的科教兴农模式:包括农民终身教育系统、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农村科教信息管理系统,为现代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构建基本框架。
通过在农村开展切实有效的远程教育工作,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服务于“农村、农民、农业”形成“让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学校谋发展“的互利共赢长效机制。
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对电大教育工作提出的新目标,也是电大事业发展的新机遇。
作者简介:田茂琴(1979.08-)女,土家族,籍贯:贵州省思南县,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从事计算机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
阶段人们将财政操作的客观结果当作财政天然的特征了,且这种解释与其书中讲过的“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⑩是相互矛盾的。
既然财政是一种经济现象,它和阶级性是无关的。
(三)公共经济说这一学说主要源于西方。
从相关文献中没有找到关于财政的专门概念,但从所搜文献对财政学的解释,可以间接得出其对财政的概念,即财政是公共部门经济或公共经济。
笔者认为,西方学者之所以将财政概念定义为公共部门经济或公共经济,缘于其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部门分为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两部分,私人部门提供私人产品,公共部门即代表国家的政府部门提供公共产品。
如此定义财政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所定义的仅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
二是缩小了财政的内涵。
财政,顾名思义,以“钱”行“政”。
即使以钱投资于经济领域,终极目的也是为了政治。
将财政定义为公共经济或公共部门经济,只顾及了财政的表象、而且只是财政的部分表象,大大缩小了财政的内涵。
三、本然上的财政其实,不论不同时代人们主观上如何定义财政,也不论各个时代的国家实践中如何操作财政,都不会影响财政的本然,即财政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筹集与运用资金的一种手段。
这个概念适合于任何制度下的国家的任何时期。
注释:①参见王源扩:《财政政法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回顾与探析》,《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4年第2期;陈共:《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0~11页。
②陈共:《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0~11页。
③陈共:《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0~11页。
④参见杨之刚:《公共财政学: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张馨:《公共财政论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叶振鹏、张馨:《公共财政理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等。
⑤王国清:《略论财政本质的社会特征》,载《财经科学》2001年第4期。
⑥邓子基主编:《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2页。
⑦何振一:《理论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⑧陈共:《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2页。
⑨参见陈共:《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⑩陈共:《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2页。
哈维·S·罗森、特德·盖亚著,郭庆旺、赵志耘译:《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页。
参见哈维·S·罗森、特德·盖亚著,郭庆旺、赵志耘译:《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佩吉·B·马斯格雷夫著,邓子基、邓力平译:《财政理论与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