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重点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1)教育概述教育的内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内涵: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
学校教育: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系统性和组织性的教育活动,仍然是当今教育活动的主干。
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作为传播媒介的符号,教育手段,教育材料,教育组织形式和制度)。
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2)高等教育的定义和基本特征高等教育的概念: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高等教育的特征:教学内容的高深性和专业性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本质特性。
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与基础教育之后个体现实水平之间的“位差”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动力。
(3)高等教育的目的与功能高等教育目的: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目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专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高等教育特有的目的:文化拓展。
高等教育功能的划分: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育人、促进社会发展(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集中表现为影响社会政治的稳定与社会政治的变革。
1.传播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帮助青年一代完成政治社会化进程;2.选择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3.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对社会的各种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集中表现在影响一定社会的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1.通过培养经济建设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基础和条件;2.帮助人们形成新的观点、态度、行为和习惯;3.产学研结合促进了科学知识的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换,影响科技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集中表现为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选择、整理、传递和保存人类文化2.创造、更新人类文化3.吸收、融合世界先进文化高等学校的职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高等教育的结构:指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它是由高等教育的功能决定的,体现了社会各方面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纵向结构:研究生、本科和专科教育三个层次;横向结构:学科专业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1)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头:欧洲的中世纪大学被看做是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头早期大学的代表:古代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和古希腊的柏拉图举办的阿加德米学园分别是中西方早期大学的代表。
中世纪大学与社会保持相当距离的体现:1.自主自治的办学观;2.学术自由的治学观;3.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
现代大学的诞生:德国的柏林大学宣告现代大学的诞生《莫雷尔法案》大学教育通过实用知识的教学与研究,服务于工农业生产。
1862年美国颁布的《莫雷尔法案》授权联邦政府通过赠地和拨款方式建立农业和机械工业学院的基金,用以为地方发展工农业培养人才。
威斯康星思想:核心是大学要走出校园,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把大学的知识向社会传播和应用于社会,让大学中的专家和学生直接参与当地的工农业生产。
(2)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汉代的“太学”是我国正式设立大学的开始。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开始。
张之洞主张“中体西用”。
蔡元培注重人文、伦理和人格的中国古代大学理念与立足开明、民主和自由的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相结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北大教育理念。
三、高等学校的职能(1)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具体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
(2)对现代高等学校职能的思考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的关系:高等教育追求知识的通博,造就既有专业技能又有“文化修养”的人,重视通识教育。
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关系: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是必然模式。
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致有两种模式:一是美国模式,主要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二是日本模式,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平等和效率的关系:平等和效率是高等教育政策中的两种价值取向。
效率取决于高等教育质量,减少浪费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学是否有用。
瑞典教育家胡森:教育平等包括起点的平等、过程的平等和结果的平等。
高等教育的平等至少包括: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平等;高等教育受教育过程的平等;高等教育的受教育结果的平等。
一种理想,作为普遍问题长期存在下去。
现实的选择: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论”高等教育往常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属英才教育阶段,二战之前,各国高等教育均属英才高等教育阶段。
15%-50%属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四、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1)高等学校的教师高校教师:专指高等学校内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也称专任教师。
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和群体性的特点。
高等教师职业角色定位社会义务: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教学管理: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心理定向: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专业知识的发展;(本体性知识[专业、其他学科],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实践性知识)专业能力的发展;(设计教学、表达、教育教学组织管理、教育教学交往、教育教学机智、反思评价、教育教学研究、创新能力)。
专业能力是高校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高校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教学科研)专业情意的发展: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是高校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人格特征)、专业自我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否,表现在三个方面:(处决于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
)1.薪酬工资等物质待遇以及住房、交通等生活境遇是否改变;2.职称等级等晋升状况是否改变;3.在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中的影响力是否改变职业生涯成功: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心理上或工作有关的成果或成就。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成功是建立在高校教师成长的基础之上的。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阶段:非关注阶段(接受正式教育之前);虚拟关注阶段(职前接受教师教育阶段,包括实习期);生存关注阶段(新任教师);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高校教师成长的途径:1专业学习(正规的学校教育);2专家引领(形式:学术专题系列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最有效形式,最受欢迎形式)、教学专家咨询、合作课题研究)3同伴互助(基本途径)4个人反思(根本性动力因素,“第三条路径”)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高校教师的职称结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学缘结构1、合理的职称结构2、最佳的年龄结构3、高层次的学历结构4、多学科的专业结构5、多元的学缘结构以培养研究生和科学研究主的大学,其职务结构多为“倒金字塔形”,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大学,其职务结构常“纺锤形”结构;以教学为主的专科学校,较为合理
的职称结构是“金字塔形”;自然科学家的创作期的最佳年龄区在25—45岁之间,首次贡献的最佳年龄在33岁左右。
老化:50岁。
学缘结构:是指教师队伍内部毕业生来源情况的构成状况,即教师毕业院校的比例情况。
(2)高等学校的学生学生的本质:学生是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家庭、学校、同辈群体)4.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决定性的作用1.遗传:生物性前提2.教育:主导作用3.环境:外在条件(3)高校师生关系高校师生关系的具体内容1.高校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和管理,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2.高校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3.高校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教师的道德行为对这一关系起决定性的作用高校师生的“主体间性”关系高校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的、互为主体性的交往关系,即“主体间性”关系。
具体教学活动中,表现为:1.平等对话2.互相尊重3.共同分享4.彼此评判
五、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1)对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不同观点教学内容在选择与组织时主要受三种因素的制约—知识、学生与社会;对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三种价值观1学科中心论(强调以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教学的内容)2学生中心论(经验主义:应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倾向等为基础来设计,组织课程)3社会中心论(代表是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改造社会的技能,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2)高校课程的组织高校课程的类型1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划分:1)学科课程:由不同类别的学科组成分科课程(最传统、最常见单学科知识体系)关联课程(一组密切联系和配合的学科,中国教育史,世界教育史)融合课程(相邻学科,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广域课程(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2)活动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3)核心课程:完全打破学科的界限,围绕重大社会问题组织教学内容。
“环境污染”。
2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1)显性课程(以上各种,是一种人们经过课程设计,具有明确的目标、全面的内容以及周密计划的课程)2)隐性课程:潜在课程,是学校通过环境有意或无意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
分三个层面:物质层面(自然环境、物质景观、教室与实验室布置)制度层面(各项规章制度)精神文化层面3.根据课程的功能划分1)公共基础课程(政治外语体育)2)专业基础课程3)专业课程4.根据修习的要求划分1)必修课程2)限选课程3)任选课程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是课程设置及其进程的总合。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是从宏观层面解决“教学什么”和“何时教学”的问题。
课程体系具体包含两个问题:一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应选择哪些课程。
二是各课程在内容与呈现方式上如何构建。
(选择哪些课程,如何构建)教什么学什么,什么时候教什么时候学我国目前大学类型基本上分为研究型、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大学。
高校课程的组合方式:(1)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必修与选修的比例(2)课程之间的空间关系,单门课相互搭配,如理论课与实践课(3)课程之间的时间关系,课程之间的先修后续微观层面的课程设计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一定的课程理念,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安排课程,形成特殊课程结构的过程。
(1)课程方案的设计。
是整个课程设计的结果,也是整个课程设计工作的体现,在我国高校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为教学大纲。
一份完整的教学大纲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内容:指定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列出教学内容的范围包括重难点;安排教学进度,分配具体学时;本门课程的评价方式;指定教材,包括教科书、实验指导书和参考书等。
在美国课程方案主要表现为课程标准,对学生总体指导。
(2)课程目标的确立。
要区别出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培养目标是宏观概念,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教学目标是学生在通过学习后,在知识技能方面达到什么样的状态。
(3)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在选择课程内容上应该考虑三个因素:学科、学生、社会三个因素。
教师在组织课程内容时,可以参照泰勒提出的三个基本准则:连续性、程序性、综合性。
(4)教材建设与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材的选择要实现教材的“选优选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所谓选优是应尽量选用优秀教材,选新是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
立体化教材是克服以往教材但一定形式。
(5)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教师是否可以对于教学大纲或课程改革方案进行更改,有三种认识:忠实取向、相互调试取向、创生取向。
教学管理中通常会采用“忠实取向”来保障教学质量。
我国和美国课程方案的不同体现:课程方案在我国高校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为教学大纲、美国主要表现为课程标准;我国的教学大纲主要是指导教师上课,主要的对象是教师,美国的课程方案更多是对学生做出课程说明,对学生的指导性更强一些。
我国目前大学的类型(3)高校课程的改革: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
我国目前高校课程的现状1、课程价值观:从学科本位转变为社会本位,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指向由“高深学问”转向了“为社会经济服务”。
2、课程体系:统一大于多元,造成了学生综合素质低,如理科生表达欠佳,文科逻辑欠佳。
3、课程内容:分科多于综合,学生强于系统性、科学性但却弱于知识的融会贯通,缺乏创新,实践能力不足。
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思考(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取向)1.以“全人“教育为目标开展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教育观,一种教育的理念,在实践操作中它涉及对人才模式的培养的整体改革。
通过通识教育旨在关注学生“作为一个负责的人和公民的生活需要”的教育,关注“做人”方面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通识教育还在于让学生首先关注其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
通识教育的内容,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做准备的知识和能力教育,其设计的范围宽广并且全面。
2.课程体系强调基础化弹性化(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影响不是知识性而是思维方式上的)为了使学生的兴趣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整个课程设置应灵活多样,课程的结构更加弹性化,增加选修课数量,这已经成为当今发达国家大学课程体系改革的趋势。
3.以学科整合带动课程综合化(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我国高校课程内容以分科为主,有利于学生学的专,单不利于学生学得活。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合贯通起来,应在分科的基础上加强课程的综合管理化。
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新思路、新选题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高等学校的课程内容与基础教育阶段相比更凸显出专业性、前沿性和多样性。
我国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课程与教学研究工作,从学校到省、国家都设立了包括精品课程、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为教师教学研究工作提供了政策与经费的支持。
《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办法》中有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教学改革: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调整专业结构;二是对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以及教学管理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等。
六、高校教学活动的过程(1)高校教学活动的内涵和特征教学活动的内涵:广义,凡是涉及知识传递和经验获得的活动,狭义:指发生在学校教育领域之内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围绕共同的内容,借助一定的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展开的认识和实践过程。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使命和第一职能。
理解教学活动要明确的问题1.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构建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2.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3.教学活动是课程资源的拓展过程(课程资源不仅来自那些经过处理的、至善至美的已经物化的资料和条件,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易被人忽略的教学事件,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4.教学活动是预设性和生成性辩证统一的过程(不能完全拘泥于预设,学生的生成性过程与教师的预设性相矛盾时,往往是学生思维的闪光之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最佳时机)5.教学活动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彼此交融的过程(逻辑、多变、复杂、灵动)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1.从教学活动的目的来说具有教育性的特点(思想品质)2.从教学活动的内容来说具有发展型的特点(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帮助学生完成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基础的个性的发展)3.从教学活动的过程来说具有真实性的特点(贴近真实生活,防止远离教学实际)4.从教学活动的方式来说具有互动性的特点(以对话为主要形式进行)(2)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则和原则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1.教学相长性(在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师的教与教师的学相互促进)2.教学发展性(教学过程中知识传递和智力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3.教学教育性(教书和育人之间的内在联系)高校教学活动的原则(教学内容原则)1.教师主导型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双主体)2.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策略教学活动的策略: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
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综合。
教师的教学行为可分为主教、助教与管理行为等。
学生的学习方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高校教学活动的策略(方式)1.知识呈现的策略:教师教授(最普遍)、直观演示两种类型2.信息沟通的策略: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实现。
对话包括问答和讨论两种形式3.巩固知识的策略:包括练习指导、阅读指导和活动指导4.组织管理的策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能体现为指导和管理两大职能。
七、高校教学活动的评价(1)教学评价的概念与价值教学评价:一种在收集必要的教学事实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标准对教学系统的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教学评价的三个要素: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标准与方法。
教学评价的功能:鉴定分层功能反馈调节功能激励导向功能教学功能(教学环节本身就包括了评价的环节,教师将课本知识转化成试题)(2)教学评价的原则与类型教学评价的原则1、求真尽力确保评价结果与客观事实相符合2、至善在评价中关注教育的价值、教育评价的价值3、尽美尽力去追求评价目的与评价方法两者之间的自洽与和谐教学评价的类型1.按评价的标准可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绝对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群体外确定一个标准,以它去评价每个对象。
(教学大纲)相对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群体总选一个或若干个体为评价标准,以它去评价其他对象。
(随群体的变化而变化)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将评价对象的过去于现在或不同侧面进行比较。
(期中70,期末90,取得了进步)2.按评价的目的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性评价: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使教学活动更适合学习者而开展的对学习者认知、情感或技能进行的评价。
(考试成绩将学生分编)形成性评价也叫过程评价,他直接指向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为及时了解阶段性教学的结果以及学习者学习进展情况而开展的评价活动。
(为改进教学而非鉴定分层。
)总结性评价是与形成性评价相对应的评价类型,对教学结果进行的评价,重在对评价者进行鉴定并区分等级。
(不让不合格的学生、教师、学校……)3.按评价的表达可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是一种运用教育统计学与教育测量学等数学的方法,在获得被评价者量化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统计,从而了解被评价者的信息。
定性评价是一种运用比较分类、分析综合等方式,以描述性的语言,对被评价者的状态与性质进行判断。
(3)高校常见的教学评价活动与检测活动外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活动1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专业认证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活动1院系评估2专业与课程评估3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4教学督导(4)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新兴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法1.学习契约:也称为学校合同,是自主学习的评价方法。
是一种由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设计的书面协议,他确定学生学习的目标、达到目标的方法、学习活动进行的时间,完成互动的证据以及确认这些证据的标准等。
学习契约制定的基本原则:协商性、灵活性、指导性。
2.量规:一种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
也称为评价表或评分细则。
是从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级指标。
评价表通常是二维图表。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基本方法对教师的评价1.课堂观察(最传统,最广泛,督导评价是评教方式的核心与重点)2.学生的学业成就3.学生评教4.教师的自我评价(5)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1.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功能2.重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体现在:评价价值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标准与方法的多元化
3.现代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广泛运用
八、高校教师的教学艺术(1)备课、说课的艺术备课的步骤和内容备课的步骤: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内容四备:备教材、学生(知识储备,认知能力)、教法学法、自己。
内容四写:写教学进度计划(教学日历)、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教案)、课后写教学反思。
说课的内容和程序说课:是授课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面对领导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的讲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
说课的内容:说教材、教学对象;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练习作业的安排和板书设计说课的程序:确定课题—精心准备—形成说稿—进行说课与答辩(2)上课的艺术教师口语、板书、体态语言教学基本功教师口语的分类和要求教师口语的要求:言之有理(起码要求);言之有序(逻辑性)、言之有物(内容丰富);言之有情板书设计的原则黑板是直观教具中最普遍最重要最灵活的一种。
板书包括主板书和副板书板书设计的原则:精心构思,整体设计;合理布局、虚实相生;书之有序,擦之适时教态的要求、功能和作用体态语言艺术:有体质形态,面部表情,身体姿态,会谈中的短暂沉默及人类的装饰品如服饰等。
霍尔将人际距离分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众距离。
教态的功能:协调辅助教学内容的展开、组织管理课堂教学秩序运用教态的要求:1.目光运用要合理真诚2.面部表情要亲切适宜3.举止风度要优雅自然4.服饰发型要和谐得体(人的第二皮肤)(3)听课、评课的艺术听课、评课的作用1.监督检查作用2.评估指导3.提高借鉴4.相互协调听课的过程:听课前的准备—端正听课的态度—掌握听课地方法即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