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个人品德讲课稿

第一讲个人品德

英国哲学家洛克也曾说过:“我认为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他要被人看中,被人喜爱,要使自己也感到喜悦,或者也还过得去,德行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就都得不到幸福。”

同学们好,今天由我给大家讲述“个人品德篇”。在这一篇章里,我将跟大家分享什么是个人品德,个人品德又有哪些内容,为什么从小学到大学我们一直都有与个人品德养成相关的课程,或者换句话说个人品德为何如此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方法能够促进品德养成,提升道德修养呢?在接下来的七讲中,我将会对这些问题依次展开论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个人品德,它与我们经常提到的道德又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呢?

从定义上来看,在我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本书中呢,将个人品德定义为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通过这个概念,我们能够发现,个人品德从内在的角度来讲,是我们对任何事物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从外在来讲,是我们受这种心理状态的影响而产生的行为习惯。那这种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哪里来的呢?是我们从小开始,国家、社会以及家庭对我们进行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和我们自己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也就是说通过长时间这样的教育和自我道德修养实践,而形成的长期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个人品德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稳定性三个特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待人接物都是受到个人品德的支配的。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作为个人体的人有什么的品德,在日常行为中就体现着有什么样的品质特征,是好还是不好甚至是坏。无论是社会的和谐有序,还是个人的人格健全,都有赖于个人品德的不断提升。

大家读《论语》时会发现,里面经常会出现君子这个词,直到今天我们还常常说某某人很君子。那什么是君子呢?放在今天来讲,就是个人品德高尚的人。《论语》里跟君子相对应的词是小人。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每天牵挂的都是自己的道德修养,我的品德品行怎么样,小人则惦记的是自己的家乡;君子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则满脑子想的都是些小恩小惠,小便宜。他不会像诗圣杜甫那样,在自己仅能容身的茅草屋,又破败漏雨之时,想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一个人如果每天想的都是自己家的事情,说我怎么样能够多买一套房,我怎么样能工作的轻松点多赚点钱,,只关注物质生活的这些人,每天就在算计着衣食居住,被孔子或者说被整个儒家学派称为是小人的心思。当然这也没有太大的过错,但是如果人心就拘囿在这么一点点利益上而不顾道德和法律的话,那就很危险了。

它会导致什么结果呢?这就是下一句,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从来都是尊重道德法制的,这个刑就是刑法,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规矩、尺度。所以君子怀刑就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他尊重这个社会的制度,就像我们每一个人,走过街天桥,走人行横道,等待红灯,这些看起来都会给我们生活多多少少的带来一点限制,但是这点限制让你在一种尊重制约的前提下可以形成一种社会默契,尊重他人,保障自己的安全。

小人是干嘛呢?怀惠。这个惠是小恩小惠小便宜的意思,也就是说小人贪图眼前的利益,喜欢钻小空子,占小便宜,一次两次这里面潜藏的危机,肯定要吃大亏。还是拿走路来说,一看说红灯跟绿灯中间闪着黄灯,可以跑过去,赶紧跑过去吧,一看说车赶紧刹

车了,等着我过去了,觉得这各事情占了个小便宜,久而久之,这里面有多大的隐患,大家都心知肚明。

所以什么是小人呢?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今天我们所提倡的就是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子,远离小人。

中国人自古就特别推崇德,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和个人品德的完善和。古人将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因为它们傲、幽、坚、淡。正是因为人们对这种人格境界的神往,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除此,历史上有很多诗人不惜用大量的诗句来赞扬各种美德,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放眼望去,古今中外的伟人之所以能得到后人的崇拜和景仰,往往就是他们具备有高贵的品德与操守,可以称之为“君子”;相反,如果品德不好,就会损人利己、危害社会,成为害群之马。

在当今社会,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又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市场经济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高科技手段的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置身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更需要保持“本我”,更要自觉践行爱国奉献、明礼守法、厚德仁爱、正直善良、勤劳勇敢等个人品德要求,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境界。

2014年习近平在北大同师生代表座谈时对广大青年提出了4点要求:具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

2018年习近平在北大同师生代表座谈时对广大青年提出了4点希望:爱国、励志、求真、力行。

亚里士多德认为:“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个人品德有哪些作用。

其一,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个人品德是道德和法律作用发挥的推动力量。社会道德和法律要求只有内化为个人品德,才能成为现实的规范力量。同时,个人品德提升的过程也是能动地作用于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过程,它能够为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发展进步创造条件、提供动力。

其二,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个人品德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在个人的素质结构中,个人品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才智等其他素质的完善和成就,也离不开品德力量的支持。一方面,个人品德决定着一个人在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行为选择,以及对各种关系的协调和处理,直接显示出个人境界和素质的高低;另一方面,个人品德又为自我整体素质的修养、锻炼和完善规划目标指明方向,为个人成长提供指引和调控。

其三,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作为劳动主体的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个人品德是决定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社会是由通过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联结起来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社会道德状况也是由相互影响的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人品德体现出来的。个人品德的提升,不但直接成为社会道德水平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影响和带动,为社会道德更大程度的发展进步开辟道路、提供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充分发挥个人品德的功能和作用的意义显得更加突出。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落脚点,个人品德状况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素质普遍得到提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提和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