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明礼仪的历史故事_作文素材

合集下载

有关文明礼仪的历史故事名称

有关文明礼仪的历史故事名称

有关文明礼仪的历史故事名称1、曾子避席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2、孔融让梨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

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

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

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

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

上让哥哥,下让弟弟。

大家都很称赞他。

3、程门立雪有一次,杨时和游酢来拜见他们的老师程颐,但是当他们看见他们的老师坐着睡着了的时候,不忍心打扰他们的老师,就站在旁边,耐心地等着他们的老师醒过来,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没有走,等程颐醒来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深了,这件事因此作为尊重老师的典范成为学界的佳话。

4、亲尝汤药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

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

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

高考作文素材:文明和谐篇.doc

高考作文素材:文明和谐篇.doc

高考作文素材:文明和谐篇整理了高考作文素材:文明和谐篇,更多资讯本网站更新。

高考作文素材:文明和谐篇1、文明礼仪的楷模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又是文明礼貌的楷模。

他认为:随地吐痰、留长指甲、不刷牙等陋习,都是违反文明礼貌的行为,是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不相称的。

他提倡“诚忠形外”,注意“一举一动之微”的文明。

2、总理道歉霍克任澳大利亚总理时,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

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

"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

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

他说:"那天我非常困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

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3、六尺巷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

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

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

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

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

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4、瓦尔登湖畔,曾经接纳了一个心潮澎湃的思想者。

梭罗舍弃了文明社会的生活,在瓦尔登湖边搭建了一间简陋的木屋,过着一种近乎原始的生活。

与世无争的心境使他获得了精神的自由和愉悦。

他借这种极端的行为,警示那些愚昧无知地沉溺于争名夺利的世人——生活的真谛并不只在于世俗所谓的“成功”之中。

“我绝没有鼓吹悲观颓废的意思,我只愿像报晓的雄鸡,立于栖木之上,引颈高歌,唤醒世人。

”梭罗的一生没有建立什么丰功伟绩,但是他找到了许多人终生不得的人生真义——独特的人生价值与精神自由之间的和谐。

文明礼仪的故事

文明礼仪的故事

关于文明礼仪的故事1.孔融让梨:孔融四岁时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他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父亲问他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孔融回答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这个故事展示了孔融的谦让和注重兄弟之礼的品质。

2.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这个故事展示了孔子对老师的尊敬和谦逊的态度。

3.柯莉萍的委屈奖:一天,一名男青年买车票时故意将一口痰吐在一张伍角纸币上,又扔在车厢的地上。

其他乘客在指责男青年的同时,也悄悄地注视着柯莉萍。

只见她弯下腰拾起纸币,用餐巾擦去痰沫,随后又礼貌地向男青年递上车票。

柯莉萍的行为受到了乘客的赞扬,男青年更是自感惭愧,向柯莉萍道了歉。

事后,同事向车队汇报了此事,车队领导于是向柯莉萍特别颁发了“委屈奖”,以鼓励全队的售票员。

这个故事展示了柯莉萍的礼貌和耐心,以及她对于职业的敬业精神。

4.陆晓慧的尊重:陆晓慧是一个才华横溢、博闻强识的人,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

他从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驾子。

如果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

他说:“欲先取之,必先与之。

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这个故事展示了陆晓慧的谦逊和尊重他人的品质。

5.列宁让路: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

礼仪小故事简短及寓意

礼仪小故事简短及寓意

以下是20个简短的礼仪小故事及寓意:1.宰相刘罗锅的故事:有一天,刘罗锅请乾隆皇帝到家中做客。

乾隆皇帝看到他的房子很小,环境很简陋,心中有些不满。

刘罗锅微笑着解释说:“皇上,您看,我的房子虽然小,但可以容纳天下最大的财富。

”乾隆皇帝听后很感动。

寓意:谦虚、低调的礼仪比奢华的物质更重要。

2.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四岁时,有一天,他的父亲给了他一些梨子,让他分给家人吃。

孔融把最小的梨子留给自己,把最大的梨子分给了他的哥哥和弟弟。

寓意:尊重和关爱他人是礼仪的核心。

3.列宁的故事:有一次,列宁去理发店理发。

理发师不知道他是列宁,就问他:“您是先理发还是先洗头?”列宁回答:“先理发。

”理发师给列宁理完发后,发现他的头发里还有许多污垢,便问:“您已经理完发了,怎么头发里还有污垢?”列宁回答:“因为我今天要参加重要会议,希望你为我理一个干净整洁的发型。

”理发师听后很感动。

寓意:尊重和关心对方是一种良好的礼仪。

4.曾子避席的故事:有一次,曾子在孔子身边侍坐。

孔子问他:“你知不知道什么是孝?”曾子立即站起来回答:“我知道,孝就是不让父母担心。

”孔子听后很满意。

寓意:尊重长辈,关心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少年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年轻时,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他去拜老子为师。

他谦虚地向老子请教问题,老子耐心地解答了他的问题。

孔子学习结束后,老子送他一本书作为礼物。

寓意:尊师重道,虚心学习是成为大师的必经之路。

6.鲁迅的故事:有一次,鲁迅去理发店理发。

理发师见他穿着简朴,就随便给他理了一个头发。

鲁迅看了看说:“你理发的技术很好,可惜给我不懂得欣赏。

”理发师听了有些不快。

鲁迅又说:“没关系,下次你如果再给我理发时,我会认真欣赏你的技术。

”寓意:不要以貌取人,要以人的内在品质为重。

7.钢琴家与鞋匠的故事:有一个著名的钢琴家去鞋匠家定做一双鞋。

鞋匠问:“您是要柔和型、坚固型还是实用型的鞋子?”钢琴家回答:“我需要一双最完美的鞋子。

古人文明礼仪的故事9篇

古人文明礼仪的故事9篇

古人文明礼仪的故事9篇古人文明礼仪的故事 1从前,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有20个儿子。

他这20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领,难分上下。

可是他们自恃本领高强,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

平时20个儿子常常明争暗斗,见面就互相讥讽,在背后也总爱说对方的坏话。

阿豺见到儿子们这种互不相容的情况,很是担心,他明白敌人很容易利用这种不睦的局面来各个击破,那样一来国家的安危就悬于一线了。

阿豺常常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来苦口婆心地教导儿子们停止互相攻击、倾轧,要相互团结友爱。

可是儿子们对父亲的话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表面上装作遵从教诲,实际上并没放在心上,还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纪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会很久了。

可是自己死后,儿子们怎么办呢?再没有人能教诲他们、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了,那国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吗?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们懂得要团结起来呢?阿豺越来越忧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预感到死神就要降临了,他也终于有了主意。

他把儿子们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

”儿子们不知何故,但还是照办了。

阿豺又叫过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说:“你随便拾一支箭折断它。

”慕利延顺手捡起身边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断了。

阿豺又说:“现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来,把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

”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咬牙弯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腾得满头大汗,始终也没能将箭捆折断。

阿豺缓缓地转向儿子们,语重心长地开口说道:“你们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轻轻一折就断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怎么也折不断。

你们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斗气,单独行动,很容易遭到失败,只有20个人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才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保障国家的安全。

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啊!”儿子们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为,都悔恨地流着泪说:“父亲,我们明白了,您就放心吧!”阿豺见儿子们真的懂了,欣慰地点了下头,闭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关于文明的人物事例素材积累文明佳句摘抄

关于文明的人物事例素材积累文明佳句摘抄

关于文明的人物事例素材积累文明佳句摘抄礼貌是石,奠定文明的基础;道德是灯,照亮和谐的道路;谦让是火,点燃文明的光芒;诚信是书,撰写文明的精神。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文明的作文素材,一起来看看吧!1关于文明的故事1、隋朝时候。

有一家人家姓田的。

他家里同胞弟兄们一共有三个。

大哥的名叫田真。

二哥个名叫田庆。

小弟的名叫田广。

弟兄三人想分家了,家里的钱财产业都已经议定平均分派。

但是堂前素来有一棵紫荆花树,长得来非常的茂盛,因此议定把这棵紫荆花树也匀均分做三份。

哪里晓得这棵紫荆树还没有等他们来分,就顷刻枯死了。

大哥田真见了,叹口气说道:“树木呢,原来是同株连根的,一知道将要分砍了,所以顷刻憔悴。

照这样看起来,那末我们人还及不来这株树木呢。

”因此悲伤得了不得。

后来,兄弟们仍旧同住不分。

大家更加友爱了。

那棵紫荆树,竟如从前一样的茂盛起来。

2、王祥,字休徵,历东汉、魏、西晋三代。

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有“孝圣”之称。

王祥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继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

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2关于文明的句子摘抄1、丹青翰墨,梅兰琴瑟;诗书礼乐,崇文尚德;自强奋发,不锲求索;生态绿色,曲奏谐歌;正风正气,大爱传播;孝道铭刻,文明润泽;修身律己,携手你我!2、礼以谦让,礼以真诚;礼以互敬,礼以关怀;礼以待宾,礼以颂德;礼以处事,礼以立身;礼以明理,礼以孝道:文明有礼,共建和谐!3、传承孝道,尊老敬长;知书达礼,礼让三分;助人为乐,爱心无限;诚实守信,明白礼仪;注重环保,践行低碳;文明公约,你我共守。

4、奉献爱心,温暖他人,自己的灵魂也得到升华;展示微笑,感染他人,自己的内心也得到快乐;传播文明,引导他人,自己的心灵也得到洗涤。

5、文明如灿烂阳光,洒满精神家园,让人倍感温暖;文明似汩汩清泉,荡涤灵魂污点,幸福滋润心田;文明像缕缕春风,轻拂塞北江南,神州轻抒画卷。

12个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

12个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12篇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那么,大家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文明礼仪小故事吗?中国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2: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3、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4、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通用15篇)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通用15篇)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通用15篇)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其中古代礼仪故事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教导大家关于一些礼仪的事情,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都有哪些吧!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篇1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篇2程门立雪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

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有关文明礼仪的经典小故事

有关文明礼仪的经典小故事

有关文明礼仪的经典小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文明礼仪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有关文明礼仪的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有关文明礼仪的经典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关文明礼仪的经典小故事篇一:玉帛成干戈公元前592年,当时的齐国国君齐顷公在朝堂接见来自晋国、鲁国、卫国和曹国的使臣,各国使臣都带来了墨玉、币帛等贵重礼品献给齐顷公。

献礼的时候,齐顷公向下一看,只见晋国的亚卿郁克是个独眼,鲁国的上卿是个秃头,卫国的上卿孙良夫是个跛脚,而曹国的大夫公子首则是个驼背,不禁暗自发笑:怎么四国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

当晚,齐顷公见到自己的母亲萧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个人当笑话说给萧夫人听。

萧夫人一听便乐了,执意要亲眼见识一下。

正好第二天是齐顷公设宴招待各国使臣的日子,于是便答应,让萧夫人届时躲在帷帐的后面观看。

第二天,当四国使臣的车子一起到达,众人依次入厅时,萧夫人掀开帷帐向外望,一看到四个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来,她的随从也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笑声惊动了众使者,当他们弄明白原来是齐顷公为了让母亲寻开心,特意做了这样的安排时,个个怒不可遏,不辞而别。

四国使臣约定各自回国请兵伐齐,血洗在齐国所受的耻辱。

四年后,四国联合起来讨伐齐国,齐国不敌,大败,齐顷公只得讲和,这便是春秋时著名的“鞍之战”。

有关文明礼仪的经典小故事篇二:杨香扼虎救亲杨香扼虎救亲是一个中华传统礼仪故事。

杨香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

有一天,她跟着父亲杨丰到田间去收割庄稼。

两人刚走到半路上,突然跃出一只大老虎,咬住杨香的父亲便往回跑。

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她临危不惧,一心只想着被老虎拖走的父亲,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她拼命奔上去,抓住老虎的脖子便往死里掐。

起初,老虎用力反扑,可杨香硬不松手,老虎渐渐元气大泄,磨着牙齿,终于断了气。

杨香的父亲终于脱离了险境,免于老虎的伤害。

后人为赞扬杨香写文记曰:杨香,年十四岁。

随父丰往田中获粟,父为虎曳去。

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

中华文明礼仪的故事

中华文明礼仪的故事

中华文明礼仪的故事中华文明礼仪的故事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她的礼仪文化被人们誉为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精致、完整的,深深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文化自信和高雅品味。

下面就为大家讲述几个中华文明礼仪的故事。

一、舞狮传说“舞狮”是中国民间的一种文化传统,它源远流长,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相传,在一年的春节期间,一个可怕的妖怪来到了一座小村庄,请千家万户准备食品,否则会毁坏村庄。

当时,村里的人们巨大的恐惧之中,却有一群勇士,他们决定踏上保护村庄的道路。

夜幕降临,勇士们挥舞着刀枪手持着火把,朝着凶猛的妖怪扑了上去。

此时,一座庙宇里的狮子听到了呼叫声,便毫不犹豫的冲了出来,它在往外冲的时候,跳过了一道大沟,与勇士们一同重创了妖怪。

从此以后,舞狮便逐渐传承并流传至今,成为了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传统文化活动。

二、敬茶文化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敬茶文化被誉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之一。

在中国,敬茶不仅是一种礼节,也是一种思想的体现。

传说在唐朝时期,应经云师为医生遇到一位和尚,该和尚朴实无华,然而应经云师看见他倒茶的那一瞬间,竟然产生了“千杯无味,不如一盏香” 的感觉,这个瞬间深深地震撼了他。

从此以后,茶具越做越小,茶越来越浓,人们喝茶也越来越注意品味,从中领悟到一种宁静的生活滋味。

三、嫁衣传说在中国古代,嫁衣有舒适、美丽、合身等一系列考量因素。

对于女孩子来说,穿着一身嫁衣嫁到远方的家庭,是顺应历史的传统规范,也是父母对女儿无微不至的爱和关怀,而精致的嫁衣则象征着父母对准备嫁出去的女儿亲情关爱和美好祝愿。

据传说,在宋代,有一个穷苦的母亲和女儿,女儿即将嫁到远方的丈夫,但他们贫苦到没有办法做出一件好看的嫁衣,母亲看着女儿的苦状,便决定用她自己的衣服来做一个精致美丽的嫁衣。

这个嫁衣,成为了妇女传承祖先美德的纽带和习俗。

四、敬老文化中国的敬老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由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变得越来越好,然而在急起直追的同时我们也需要铭记我们的祖先,一个健康、坚韧、宽容、明智、阅历丰富、智力超群的老人,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是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的。

中国历史文明礼仪的故事

中国历史文明礼仪的故事

《文明礼仪的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中国历史上的文明礼仪故事哟!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孔融的小朋友。

他有五个哥哥和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大家都挑大的拿,可孔融却拿了一个最小的。

爸爸问他为啥,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大的留给哥哥们。

”爸爸听了,直夸孔融懂礼貌呢!还有一个故事,叫“程门立雪”。

有两个学生去请教老师问题,到老师家门口时,老师正在睡觉。

他们就站在雪地里等着,雪都下得很厚了也不走,直到老师醒来。

小朋友们,他们是不是很尊敬老师呀?《有趣的文明故事》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有趣的中国历史文明礼仪故事呀!从前呀,有个叫曾子的人。

他有一次和老婆出门,孩子哭闹着要跟着。

老婆就哄孩子说:“回来给你杀猪吃。

”等他们回来,曾子真的就去杀猪。

老婆说:“我那是哄孩子的。

”曾子说:“对孩子可不能说谎,要说到做到。

”还有“千里送鹅毛”的故事。

有个人给皇帝送礼物,就送了一根鹅毛。

皇帝一开始不理解,后来那个人说:“这鹅毛是从很远的地方送来的,代表我的心意。

”皇帝听了,觉得他很真诚。

小朋友,这些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讲讲文明故事》小朋友们,我来给你们说一说哦!古代有个叫黄香的孩子,他特别孝顺。

夏天的时候,他给爸爸扇扇子,让爸爸凉快;冬天的时候,他先钻进被窝把床暖热,再让爸爸睡。

大家都夸他是个好孩子。

还有“负荆请罪”的故事。

蔺相如很有本事,廉颇不服气。

后来蔺相如不跟他计较,廉颇知道错了,就背着荆条去道歉。

他们俩就和好了,一起保卫国家。

小朋友们,要向他们学习哟!《历史中的文明》小朋友们,今天来讲讲中国历史上的文明礼仪。

有个叫张良的人,有一次他遇到一个老人。

老人故意把鞋扔到桥下,让张良去捡。

张良捡了回来,老人又让他给穿上。

张良都照做了,老人就教给他好多本领。

还有“三顾茅庐”,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帮忙,去了三次。

诸葛亮被他的诚意打动,就答应了。

小朋友们,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要有礼貌,要有诚意。

你们记住了吗?。

古人文明礼仪的故事(精选5篇)

古人文明礼仪的故事(精选5篇)

古人文明礼仪的故事(精选5篇)古人文明礼仪的故事篇1刘备三请诸葛亮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识历朝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

他常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自称"卧龙'。

擅长网罗人才的刘备闻知,兴奋地说:"我需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远,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行。

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

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打算二请诸葛。

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

'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任凭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

'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这一天,北风咆哮,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

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

'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白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连续往前赶路。

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其次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打算第三次去访问诸葛亮。

张飞、关羽竭力劝阻。

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

'张飞更是带着轻视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

'刘备赶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

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

刘备生怕打搅诸葛亮,不顾路途疲惫,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

有关文明礼仪方面的历史故事20字

有关文明礼仪方面的历史故事20字

有关文明礼仪方面的历史故事20字文明礼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人们相互交往的规范,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表现。

在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有关文明礼仪的历史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具有趣味性,还可以让我们深入探究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带来一些精选的历史故事,以展示文明礼仪的发展脉络。

1. 《礼记》的由来中国有一部重要的古代经典文献,《礼记》,它是由一位智慧的学者成书,用以总结和规范古代礼仪。

这位学者经过长时间的田野调查和社会观察,觉察到人类社会的不同阶层和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的礼仪规范。

于是,他收集整理这些规范,并付诸于书中,以便后人学习和传承。

《礼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化开始形成统一的礼仪规范,并对后来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古埃及的葬礼仪式在古埃及,人们对待死者的尊敬和崇敬达到了极致。

他们相信死者会在来世得到新生,并享受永恒的荣耀。

埃及人会进行复杂的葬礼仪式,其中包括将死者的尸体包裹在细腻的布料中,用珍贵的香料和芳香油浸泡,最后安放在金棺中。

这种丰富而庄严的葬礼仪式展示了古埃及文明的独特之处,也反映了他们对死者的敬重和对来世的美好憧憬。

3. 日本的茶道文化茶道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人们的内心修养,以及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茶道不仅是一种喝茶的仪式,更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艺术表演。

茶道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有着严格的规范和仪式,而且重视细节和和谐。

通过参与茶道,人们可以提高自我修养,培养耐心和专注的品质,并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存在。

4. 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古希腊文明的象征之一,它起源于公元前8世纪,成为古希腊各城邦之间建立友谊和疏通的平台。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地点是奥林匹亚神庙,以纪念宙斯的儿子阿波罗。

在这一重要盛事中,各城邦代表团会穿着统一的礼服,参加体育竞技和文艺表演。

而在比赛期间,所有冲突和战争都会暂停,以确保游戏的纯洁性和公平性。

古代关于礼仪的小故事

古代关于礼仪的小故事

古代关于礼仪的小故事《古代礼仪小故事:传承千年的文明之光》我呀,特别喜欢听古代的故事,今天就给大家讲几个古代关于礼仪的小故事吧。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孔子的大圣人。

孔子他老人家可重视礼仪啦。

有一回,孔子去参加鲁国国君的祭祀典礼。

在典礼上,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

孔子的表情特别庄重,动作也是规规矩矩的。

他就像一个特别听话的小学生一样,严格按照礼仪的要求去做。

祭祀用的肉切得方方正正,摆放得整整齐齐,孔子看到这些,心里满是敬重。

他觉得礼仪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人们和神灵,也连接着人们的内心和外在的行为。

我就想啊,要是我们现在参加什么活动的时候,也能像孔子这样重视规则,那得多好呀。

就拿我们学校的升旗仪式来说吧,要是每个同学都能像孔子对待祭祀典礼那样庄重,那场面肯定超级棒。

可不能像有些同学,在升旗的时候还交头接耳,小动作不断。

这时候我就想问了,那些同学难道不懂得升旗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吗?这就好比我们去参加一场超级重要的音乐会,演奏家们在台上认真演奏,你却在台下大声喧哗,这多不礼貌呀。

还有一个故事呢。

汉朝的时候,有个叫孔融的小孩。

这个孔融可聪明啦,大家都知道他让梨的故事吧。

那时候孔融才四岁呢,家里有好多梨,哥哥们都等着拿大梨吃。

可孔融呢,他挑了一个最小的梨。

别人就问他呀:“你为什么不拿大梨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梨,大梨要给哥哥们吃。

”这个小小的举动,可包含着大大的礼仪呢。

孔融就像是一颗礼仪的小种子,在他的家庭里,在那个时代,传播着礼貌和谦逊的精神。

我就琢磨啊,要是我们在生活中都能像孔融这样,不总是想着自己,多为别人考虑,那我们的生活肯定会充满爱和温暖。

比如说在学校里,要是有同学带了好吃的,大家都像孔融让梨一样互相分享,而不是争来抢去,那我们的教室不就变成一个充满欢乐和友爱的小天地了吗?现在有些小朋友呀,只要有好东西,就紧紧地抱在自己怀里,生怕别人抢走。

这和孔融比起来,可差得太远啦。

再讲讲张良的故事吧。

关于礼仪的小故事5则

关于礼仪的小故事5则

关于礼仪的小故事5则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文明古国,亦是礼仪之邦。

而礼仪解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化却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给予了全社会温暖的沟通。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礼仪的小故事,欢迎阅读!程门立雪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

杨时、游酢二人,原是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经四十岁,而且已考上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学习。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书院拜见程颐,但正遇上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外面开始下雪,杨时、游酢求学心切,侍立一旁,不言不动等了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二人在外站立,吃了一惊:“啊,两位还没走?”这时外面的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

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第二代子孙,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儿子。

孔融七岁时,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

一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

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每个人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

父亲感到很奇怪,问:“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却是最小的,为什么?”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

”总理道歉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

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

”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

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

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

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中华礼仪故事十篇

中华礼仪故事十篇

孔融让梨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

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

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

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时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宽容,是一种贡献,是一种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救济药。

我们要像孔融那样,尊敬师长、尊敬同学,他的品德是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习的。

他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和谐,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这样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王祥孝母从前有一个名叫王祥的人,他非常孝敬自己的父母。

可是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于是父亲娶了一位后母,但后母却不太喜欢王祥,经常在父亲的面前说他的不是。

于是慢慢地,父亲疏远王祥,不再爱他。

有一次后母病了,说好想吃活鲤鱼。

可那是寒冬呀,河水结了冰,怎么可能捉到活鲤鱼呢?可怜的小王祥光着脚丫,冒着刺骨的寒风,顶着酷寒的霜雪出了门。

他来到那结冰的河面上,脱下衣服卧在冰面表层。

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

过了许久,冰融化了。

真的跳出两条大鲤鱼。

吃了鲤鱼后,后母的病很快就好了,她改变了对王祥的看法。

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后母这样对待王祥,而他却“以德报怨”。

故事中王祥的善良让我们深深地懂得了什么是宽容,什么是关爱……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像王祥一样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爱在我们的身边不断传递。

礼仪先进事迹五篇素材900字(精选)

礼仪先进事迹五篇素材900字(精选)

礼仪先进事迹1礼仪,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每个人的行为,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

而在当今这个社会,讲文明讲礼仪似乎已经成为了一大问题。

学生的出口成“脏”,问路者的“冰冰”有礼,道路的垃圾遍地,公交车上的争夺拥挤等等的一切都在述说着我们所丢失的宝贵。

古人说的好: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古代的一个小故事:孔融让梨,就告诉我们礼仪的重要性。

孔融,鲁国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而另一个故事:程门立雪,则告诉我们尊敬师长的重要性。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

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文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哪怕是一个手势、一句话语。

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

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像这种讲文明、有礼貌的小故事,可谓是数不胜数的!一个小小的文明举动,可以给我们带来多少笑容和快乐啊!如果人人都讲文明,我们的社会该会多么和谐、快乐呀!礼仪先进事迹2文明礼仪是什么?文明礼仪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早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文明礼仪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中华文明礼仪故事

中华文明礼仪故事

中华文明礼仪故事【前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中礼仪文化更是历久弥新,为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

以下是几个关于中华礼仪文化的故事,希望读者通过这些历史详解,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故事一】孝道的力量孔子是中华文化里的一位重要人物,他讲究的不仅仅是学问,还有一种对人的态度——孝道。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指对父母的孝顺和尊敬。

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母亲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去世了,孔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和对孝道的推崇一直没有放弃。

他曾经说过:“孝道三年不变,天下之至诚也。

” 孔子这句话告诉我们,尊敬老人和孝敬父母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美德。

【故事二】君子之行在中国文化中,“君子”这个词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有德行、有才能、有财物而又不忘本分、重貌德的人。

古代中国的君子们注重品德的修养,他们有着一种道德的责任感。

这里要讲述的故事是:春秋时期,齐国原本的君主死后,他的弟弟乘机篡位,成为新的国君。

这位新国君放纵自己,他为所欲为,不顾国家民族的发展,最终激起民心,失去了国民的信任。

当时有一个叫做管仲的人,他是齐国的大臣。

他没有因为权力和利益而放纵自己,反而尽力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最终,管仲成功地帮助国君恢复了国家的统一,实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故事三】走路的礼仪走路的姿势和方式也是中国古代很重要的礼仪之一。

在古代,走路叫做“行”,意味着行为规范、顺序有序。

有一种古代的礼仪叫“互视礼”,就是走路时可以和人点头微笑打招呼,表示尊敬和礼貌。

而如果遇到位高权重的人,如皇帝、大臣等,便要把头低下,表示尊敬。

相反,如果是下属或较年轻的人,也要主动点头,表示敬意。

这种礼仪历史悠久,早已渗透到中国人身体的本能中。

【故事四】婚礼的繁华婚礼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婚姻是孝顺父母的表现,传承家族的需要,也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基础。

在古代,婚礼讲究很多仪式和礼仪。

其中有一项非常特别的仪式叫“三坐”。

礼仪的小故事

礼仪的小故事

礼仪的小故事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文明古国,亦是礼仪之邦。

而礼仪解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化却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给予了全社会温暖的沟通。

下面是礼仪的小故事,欢迎阅读!1、列宁让路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2、“忍气吞声”的林肯有一次,美国总统林肯和儿子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一列军队在街上通过。

林肯随口问一位路人:“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兵团,但没有说清楚。

那人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军队,你真是个大笨蛋。

”林肯面对着一个普通路人对自己的斥责,只说了声“谢谢”,毫无怒容。

3、程门立雪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

杨时、游酢二人,原是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经四十岁,而且已考上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学习。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书院拜见程颐,但正遇上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外面开始下雪,杨时、游酢求学心切,侍立一旁,不言不动等了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二人在外站立,吃了一惊:“啊,两位还没走?”这时外面的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

4、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第二代子孙,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儿子。

孔融七岁时,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

一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

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每个人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

父亲感到很奇怪,问:“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却是最小的,为什么?”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

”5、总理道歉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300字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300字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300字导语:如果能自觉地做到礼貌待人,不仅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纯洁和美好,而且可以避免和减少某些不必要的个人冲突,使社会生活更加和谐安详。

以下是unj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300字(一)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人,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为人更是恭谨亲切。

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可以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却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驾子。

如果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

有一个幕僚看到这种情景,很是难以理解,就对他说:“陆长史官居高位,不管对谁,哪怕对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礼,这样实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长史何必这样麻烦呢?”陆晓慧听了不以为然地轻松一笑,说道:“欲先取之,必先与之。

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陆晓慧一生都奉行这个准则,所以得到非常多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绩也远远地超过别人。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300字(二)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

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文明礼仪的历史故事
本文是关于作文素材的关于文明礼仪的历史故事,感谢您的阅读!
程门立雪的典故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

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

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

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

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

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

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