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上《运动起来会怎样(二)》参考教案
新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4.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案
课题
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单元
四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
学习
目标
1、掌握人体需要的氧气,是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的过程。
2、掌握运动后,心跳加快的原因。
3、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能力,增加锻炼身体的意识。
现在你知道运动之后心跳为什么会加快了吗?(出示幻灯7)
伴随着人体运动量的增加,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心跳逐渐加快,以便向全身输送更多的血液,因为血液是携带氧气的载体,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从而氧气就到达了全身。
2、体验心脏的工作
心脏是怎样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的呢?下面我们来做实验,体验一下心脏的工作。(出示幻灯8)
运动后,你感觉身体有什么变化?(出示幻灯4)
运动后呼吸、心跳会加快,谁来回答一下运动后呼吸加快的原因是什么?
那么,运动以后心跳为什么会加快呢?这节课我们主要来探究这个问题。
跟着视频跳舞。
回答问题
由大家喜欢的舞蹈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1、运动后心跳为什么加快
首先我们来认识心脏。(出示幻灯5)
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请大家看图片,在这个实验中,用的实验器材有什么?
实验器材:水盆、谁、洗耳球、软管。
实验怎么来做呢?请大家记好实验方法。(出示幻灯9)
将软管的一端连接洗耳球,另一端放在盛有水的水盆中,反复用力挤压洗耳球。
在这个实验中,实验器材分别代表什么?(出示幻灯10)
洗耳球代表心脏,软管代表血管,水代表血液。手的捏力代表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1、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血液要将更多的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处,所以心跳要加快,向全身输送更多的血液。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运动起来会怎样(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理解运动状态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能够理解和操作。
但是,对于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可能还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难点: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和思考中,理解和掌握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车、木板、毛巾、滑轮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动画,展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引出本课的主题。
2. 呈现(10分钟)使用PPT,呈现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3. 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 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除了教材中提到的原因,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师进行讲解和讨论。
6. 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7.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运动状态改变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思考和完成。
8. 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整理和展示本课的重点知识。
以上是本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起来会怎样(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运动状态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规律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验和观察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让学生了解运动状态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中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小车、木板、滑轮等。
2.准备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理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物体的运动规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状态的改变对于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以上是对于《运动起来会怎样(二)》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运动起来会怎样(二)》优秀教案
《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案科学概念:1、人体需要的氧气又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3、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到心脏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2、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体呼吸与循环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过程,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教学重点: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三、教学难点: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教学准备:吸耳球、水槽2个、水、心脏模型活动设计:活动过程:(一)引入1、激活已有经验提出探究问题(1)播放一段有关运动的录像。
(播放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回顾: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3)提出问题:心跳为什么会加快?2、探究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变化(1)认识心脏和心跳①(出示心脏模型)了解人的心脏是什么样子的?讲解心脏的位置和大小。
②看书了解心脏不停跳动是在干什么?③(播放视频)讲解:我们的心跳就是心脏在跳动,也就是心脏在收缩和舒张。
(板书:心跳心脏收缩和舒张)心脏收缩和舒张一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跳一次。
④(播放视频)认识心脏在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在人体循环的过程。
(板书:血液循环)(2)测试运动前的心跳次数①心脏跳动可有规律了,你们知道平静时自己每分钟心跳几次?②交流:你有什么方法能测试自己的心脏一分钟跳动几次。
(摸脉搏)③强调测试时注意事项。
④学生测平静时心跳次数并做好记录。
⑤汇报并统计。
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
四年级科学上册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案
《运动起来会怎样二》先学评价单教师寄语: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设计人:四年级科学备课组班级:组名:姓名:时间:【先学目标】:使学生知道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我先学】判断改错。
1.心脏在不停地跳动,没有时间休息()。
改:2.爱运动的同学和不爱运动的同学运动后恢复正常心跳的时间是一样的()。
改:3.经常刷牙可以预防龋牙()。
4.人体的各个器官是互不相关的()。
改:5.身体工作时总是有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6.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不会影响消化,而且能节约时间()。
改:7.心脏每次收缩和舒张一次就是一次心跳()。
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组长评价:《运动起来会怎样二》合学评价单教师寄语:向大家展示你们的精彩与智慧!设计人:四年级科学备课组班级:____组名:____姓名:____时间:___【合学目标】:使学生知道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实验探究】:探究一:绘制一个简单的气泡图,表示身体活动与呼吸、心跳的关系。
探究二:心脏不停跳动是在干什么呢?小组评价:老师评价:《运动起来会怎样二》展学评价单教师寄语: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设计人:四年级科学备课组组名:姓名:时间:我能行1、人体需要的氧气由吸入后进入,再由通过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等废物,排出体外。
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体需要更多的,心跳也,以便输送出更多的。
2、( )和( )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3、为什么运动时心跳会加快?自我评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
四年级科学上册《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学设计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教学设计教科版
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需要删除的段落,但是可以对其中的每段话进行小幅度的改写,如下: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人体运动过程中呼吸和循环的协调作用,
以及心脏输送血液的功能。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了解心脏工作强度和工作量,并与同
学相互交流、合作完成实验活动。
3.学生能够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和和谐之美,培养健康的
身体意识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了解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教学难点】
理解心脏在人体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吸耳球、水槽、水、心脏模型等实验器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通过一个实验故事引出运动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激活已有经验,提出探究问题:回顾学生已有的运动经历,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和变化。
三、探究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变化:通过实验测试心跳次数,引导学生了解心脏在运动中的作用和变化。
1.测试运动前的心跳次数:先测量平静时的心跳次数,并记录下来,为后续的对比做准备。
2.测试运动后的心跳次数:学生设计室内运动项目,注意安全和注意事项,进行运动后再测试心跳次数并记录下来,进行数据汇报和交流。
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脏在运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培养健康的身体意识和价值观。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4.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4.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运动起来会怎样(二)》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探究物体在运动时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掌握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并能够设计实验验证物体的运动情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物体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让学生掌握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在运动时的特点和规律。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理解。
3.讲授法:教师在实验前后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小车、尺子、计时器等。
2.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物体在运动时的特点。
例如,将一个小车放在桌子上,推动小车,让学生观察小车运动时的样子。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可以使用具体实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乘客相对于汽车是静止的,但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讲解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时,可以使用速度、时间和距离等概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小车、尺子和计时器等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物体的运动情况。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距离、时间和速度。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术语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4.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4.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起来会怎样(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以及运动和力的关系。
内容主要包括: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运动和力的关系,以及运动产生的现象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运动和力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还比较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观察来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2.让学生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认识到运动和力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2.运动和力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运动和力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车、斜面、球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引发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运动需要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运动和力的关系。
教师进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加深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运动除了可以产生稳定性,还可以产生哪些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
6.小结(3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运动和力的关系。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科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心脏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体呼吸与循环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过程,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教学难点:在了解心脏功能与运动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感受心脏工作“量”的巨大,用数字呈现出心脏繁重的工作量。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课题《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在我们跳动起来之后,呼吸的次数增加了,心跳的次数同时也增加了,运动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心跳为什么会加快呢?1、学生活动:测量心跳大家知道可以用什么方法测量到一分钟我们的心脏跳动了多少吗?学生思考回答:触摸感觉心脏的跳动、测脉搏的跳动。
用学生已掌握的方法测量心脏的跳动,测三次,取平均值。
如果老师让大家在课堂上运动一分钟,你能想到哪些运动方式呢?学生思考回答:做蹲起的动作、原地跑步、高抬腿等等。
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运动一分钟后,再测量一次心跳,比较一下运动前后两次数值的差异。
运动前后我们的感觉有什么不同?比较两次测量的数据,心跳的次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学意图:让学生实际体验到科学课堂可以是轻松的、愉快的。
认识到运动后心跳的次数会增加。
在运动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
如有的同学感觉偏累,有的同学感觉比较适中。
大家知道我们的心脏有多大?位于我们身体的什么位置吗?我们的心脏是怎样跳动的吗?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心脏的位置、大小。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4.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教案
并作好记录;
④汇报交流运动后的心跳次数;
⑤对比两次的实验数据,发现了什么?
⑥生答:发现运动后心跳次数明显加快了;
⑦提问:心跳为什么会加快呢?
2.探究心脏跳动的原因
①探究前先认识一下心脏的位置和形状。
出示PPT
②出示心脏与肺之间气体交换的图片,讲解: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运输到身体各个部分,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气排出体外。
3.模拟心脏跳动
①出示实验器材,讲述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
②生分组实验;
③比较洗耳球实验对应心脏运动的哪些地方,出示PPT;
④实验过程中有什么感觉?(手臂酸痛,捏得快水流也快)
⑤师生小结:人运动需要的氧气是要靠血液的运送,而血液必须要心脏的跳动来把血液推动,心脏把肺的新鲜空气运输到身体各个部分,同时收集陈旧的废气来排出体外,所以,运动后心跳的加快也是也是人体血液循环加快。
⑥计算自己一天心跳大约多少次?(明确心脏工作的繁重,合理休息与良好睡眠,每天适当运动,都可增加心肺功能。
)
4.讲解运动后不可大量喝水的原因,出示PPT。
四、布置作业,完成活动手册的内容。
板书。
教科版科学四上《运动起来会怎样(二)》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运动起来会怎样(二)》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起来会怎样(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科书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使学生初步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初步了解了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仍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活动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概念尚未深入理解,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概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2.运用实验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力的作用效果;3.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小车、木板、滑轮、绳子、力传感器等;2.准备教学课件和多媒体素材;3.安排实验室和活动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如力的概念、作用效果等。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或多媒体素材,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实验安排。
同时,向学生介绍力的作用效果,如加速、减速、改变方向等,让学生初步认识力的作用。
教科版科学四上《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运动起来会怎样(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惯性等概念,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物体的运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力的作用效果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探究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时,可能还不能很好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惯性、摩擦力等概念的理解也需要进一步深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摩擦力和惯性的概念,知道力与运动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意识。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摩擦力、惯性的概念,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物体的运动。
2.难点:探究摩擦力、惯性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小车、毛巾、砂纸、滑轮等。
2.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运动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首先,让学生推着小车在毛巾上行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然后,让学生推着小车在砂纸上行走,感受摩擦力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摩擦力、惯性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总结摩擦力、惯性的概念,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小摩擦力,提高物体的运动效率。
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进行小组讨论。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摩擦力、惯性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科版科学四上《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起来会怎样(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教科书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的关系。
同时,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解决问题。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和实验,共同解决问题。
3.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小车、木板、滑轮、绳子等。
2.准备实验材料:纸张、塑料尺等。
3.制作PPT,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状态与什么有关?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并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强调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教案 小学科学教案
⒋运动起来会怎样(二)一、教材简析:血液循环系统有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将人体需要的物质带到细胞内并将废弃物排除细胞外。
本课时内容主要是在学习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功能,尤其是心脏推动血液的功能,并不涉及血液循环系统中的体循环和肺循环内容。
二、教学背景:上一节课,学生体验了运动后呼吸加快,并且通过对呼吸系统的认识,解决了呼吸加快的原因,学生在上节课的体验活动中,同样也感受到了运动后心跳加快的问题,这节课以前一节课为基础通过对人体循环系统的认识,解决运动后心跳加快的问题,并通过体验活动了解心脏的工作强度,以此初步建立保护心脏健康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四、教学反思:本课一是抓住教学目标,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教学,平地起步,缓缓引入。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心脏要完成输送血液及工作强度大,从而初步建立保护心脏健康的意识。
通过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呼吸的作用是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排出二氧化碳,同时知道了运动之后,呼吸次数增加,心跳次数也增加,提出了“跳动与哪些器官有关”的问题。
这样顺其自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学习新知的欲望。
自然地投入到本课时的“了解心脏要完成输送血液”的学习之中。
二是结合教学内容,运用了体验法、实验法进行教学,使学生体验到了心脏的工作强度大,从而建立了要保护心脏健康的意识。
在教学时首先运用教材中阅读材料,并配置相关的血液循环图片,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估算,明白了心跳为什么会加快。
并感受到了心脏工作量的巨大。
这样让学生从理性上得到了认识。
接着,让学生亲身体验心脏的工作。
通过用洗耳球代表心脏、心室,塑料袋代表血管,手捏的压力代表心肌的收缩,输送的水代表血液,这样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让学生感受到了心脏工作的巨大。
从而产生了要保护心脏健康的意识。
三是整个教学设计,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从旧知到新知,从新知到体验;从教材到图片,从图片到操作;从操作又回到教材;从理性到感性。
无不体现了郭老师科学教学的艺术与魅力。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教案-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運動起來會怎樣(二)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人體需要的氧氣由肺吸入後進入血液,再由心臟通過血管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同時收集二氧化碳等廢物,再排出體外。
2.人體運動量的增加,需要血液運輸更多的氧氣,心臟跳動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運輸血液的數量。
3.鍛煉身體可以增強心臟的力量,有利於身體健康。
過程與方法:1.能夠通過實驗的方式,瞭解到心臟工作強度和工作量。
2.願意與同學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實驗活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人體呼吸與迴圈過程中,身體各個器官之間相互協調、相互合作的過程,感受人體構造的精巧與和諧之美。
教學重點:瞭解在人體活動過程中,當肺完成氣體交換後,心臟所要完成的輸送血液的功能。
教學難點:瞭解在人體活動過程中,當肺完成氣體交換後,心臟所要完成的輸送血液的功能。
教學準備:吸耳球、水槽2個、水、心臟模型教學過程:一、引入1.啟動已有經驗提出探究問題(1)提問學生跑步後的體征表現,如流汗、氣喘、疲憊等(2)彙報交流:運動後身體發生哪些變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回顧:運動後呼吸為什麼會加快?(3)提出問題:心跳為什麼會加快?2.探究運動前後心跳次數的變化(1)認識心臟和心跳①(出示心臟模型)瞭解人的心臟是什麼樣子的?講解心臟的位置和大小。
②看書瞭解心臟不停跳動是在幹什麼?③(播放視頻)講解:我們的心跳就是心臟在跳動,也就是心臟在收縮和舒張。
(板書:心跳心臟收縮和舒張)心臟收縮和舒張一個過程就是我們常說的心跳一次。
④(播放視頻)認識心臟在收縮和舒張使血液在人體循環的過程。
(2)測試運動前的心跳次數①心臟跳動可有規律了,你們知道平靜時自己每分鐘心跳幾次?②交流:你有什麼方法能測試自己的心臟一分鐘跳動幾次。
(摸脈搏)③強調測試時注意事項。
④學生測平靜時心跳次數並做好記錄。
⑤彙報並統計。
發現:平靜時大多數同學的每分鐘心跳次數在70-90次左右。
(3)測試運動後的心跳次數①根據我們上課的這個環境,你能不能設計一個運動量比較大運動項目?②學生設計並交流室內運動。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简单了解心脏输送血液的功能。
2.通过实验了解心脏的工作量,体验心脏的工作强度。
3.了解保护心脏的重要性,知道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难点:简单了解在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之间相互合作的过程。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水盆1个、水、洗耳球1个、塑料管1段、记录单1张。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运动起来人体会有哪些变化呢?(板书:运动起来会怎样(二))二、探究学习1.活动一:测量运动前后心脏跳动次数。
(1)在上节课的学习当中,我们发现人体运动后呼吸会加快,那么人体运动后心跳会不会加快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证明。
这个实验就是测量运动前后一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2)怎样测量心脏一分钟跳动次数呢,大家请看测量方法。
(视频出示测量脉搏的方法)(3)测量运动前心脏一分钟跳动次数,并记录在记录单上。
(4)进行一分钟深蹲运动,体会运后身体的变化(5)测量运动后心脏一分钟跳动次数,并记录在记录单上。
(6)谁来说说运动前后自己心脏跳动的次数?对比运动前后心跳的次数,你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运动后心跳加快)2.活动二:认识心脏,简单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
(1)心跳为什么会加快呢?为了更好的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心脏。
(2)出示心脏模型,介绍心脏的构造。
(3)心脏是怎样工作的呢?请同学们观看心脏工作视频。
(4)观看了心脏工作的视频,你有什么收获?(心脏的跳动推动了血液的循环)(5)介绍:当身体运动量增加时,人需要更多的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血液。
(板书:加快血液循环,获得更多氧气)(6)用刚才我们测量的每分钟心跳次数进行分析,估算一天中心脏大约能跳动多少次。
从而体验心脏的工作很繁重3.活动三:模拟心脏的跳动,体验心脏的工作。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四 我们的身体 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学设计_16
<二>、体验心脏的工作
1、参照课本72的图那样,用洗耳球反复将水吸进再挤出。一分钟后,手有什么感觉?一分钟里,我们挤压了多少次?
2、学生动手做一做,并作好记录。
3、这个实验与心脏输送血液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我们的手和洗耳球以及塑料管的作用各相当于血液循环
修订与反思:
联系上节课的学习、运动、呼吸与心跳的关系将在本节课进一步展开研究。
二、科学探究
<一>、心跳为什么会加快
1、谈话: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2、谈话: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血液。
3、要求:用我们已经掌握的资料实行分析,估计一天中心脏大约能跳动多少次。
学生会感到难以回答,所以不要着急让学生回答,而是请他们阅览资料。
教学效果分析:
学生阅读资料了解心跳为什么会加快,并用吸耳球模拟心脏工作的过程,从而体会心脏的工作量,感受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工作。
课时教学计划
教材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心脏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2、引导学生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活动。
3、让学生感受人体呼吸与循环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协调。
教学日期
准备
水盆一个,水,洗耳球一个,塑料管一段,记录单一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在我们跳动起来之后,呼吸的次数增加了,心跳的次数同时也增加了,运动与心跳有什么关系?
先请学生自己计算,然后教师再带着计算。通过计算感受心脏工作的量的巨大。为学生建立保护心脏健康的意识,奠定理解上的基础。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四 我们的身体 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学设计_9
1、根据课件短片提问:我们吸入空气又呼出来后空气发生了哪些变化?
2、追问:有什么证据证明我们吸收了氧气,呼出了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通过两个实验寻找气体发生变化的证据。
实验一:体验反复呼吸一袋空气的感觉
(1)先由老师演示呼吸
学生自由原地跳动一分钟,然后两两成对,一人负责呼吸的数据采集,一人负责采集心跳数据。
倾听、自评、互评
整理数据、讨论交流后回答问题。
思考、猜测
在自己身上找一找“肺”,感受呼吸时肺部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
观看课件
思考后汇报。
讨论交流、寻找证据并实行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了解到“运动后呼吸、心跳会加快”这个事实。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整理水平。
广口瓶中的空气。
(2)接着让学生实验,要求每人反复呼吸至少15次。
4、利用平静时和跳动后的数据请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下列问题:
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前后呼吸次数不一样,说明了什么?
活动二:理解呼吸器官
1、请学生思考猜测:呼吸吸进去的空气到了哪里?
2、用多媒体展示肺的部位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找一找“肺”,感受呼吸时肺部的变化。
3、通过动画,协助学生了解空气在人体内的流动路线,理解直接参与呼吸的呼吸器官。
(3)汇报交流:你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
(4)得出结论:反复呼吸的空气中,氧气会越来越少。
实验二:比较新鲜空气与呼吸过的气体的不同
(1)先出示两瓶气体,告诉学生一瓶是新鲜空气,一瓶是呼吸过的气体。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瓶气体有什么不同。
(2)演示接下利用集气瓶、火柴、冰棍杆来做对比实验。
实验方法:
同时点燃两根一样长的木条,分别放入学生在上一实验中呼吸过的气体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和一个装有新鲜空气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3.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到心脏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2.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体呼吸与循环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过程,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教学重点:
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教学难点:
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教学准备:
吸耳球、水槽2个、水、心脏模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激活已有经验提出探究问题
(1)提问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等
(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回顾: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3)提出问题:心跳为什么会加快?
2.探究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变化
(1)认识心脏和心跳
①(出示心脏模型)了解人的心脏是什么样子的?讲解心脏的位置和大小。
②看书了解心脏不停跳动是在干什么?
③(播放视频)讲解:我们的心跳就是心脏在跳动,也就是心脏在收缩和舒张。
(板书:心跳心脏收缩和舒张)心脏收缩和舒张一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跳一次。
④(播放视频)认识心脏在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在人体循环的过程。
(2)测试运动前的心跳次数
①心脏跳动可有规律了,你们知道平静时自己每分钟心跳几次?
②交流:你有什么方法能测试自己的心脏一分钟跳动几次。
(摸脉搏)
③强调测试时注意事项。
④学生测平静时心跳次数并做好记录。
⑤汇报并统计。
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
(3)测试运动后的心跳次数
①根据我们上课的这个环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
②学生设计并交流室内运动。
③强调运动时注意事项后做运动,测试运动后的心跳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④汇报交流:运动后的心跳次数。
⑤对比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⑥发现:运动后人体的心跳次数明显加快了。
(板书:运动心跳加快)
3.认识剧烈运动后心跳加快的原因
(1)提出疑问:剧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会加快,这是为什么?
(2)心脏不停跳动使血液循环过程有什么作用?(播放一段视频)
用一个洗耳球和塑料管来体验(模拟)心脏收缩与舒张过程中的用力以及血液运输的形式。
(3)谈话:心跳使血液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血液向人体各处不断输送氧气和养分,同时又将身体内产生的废气通过肺部排出体外。
那么,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发生了什么变化?(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
)
二、课外延伸
(1)出示情境:在登上高楼时有的同学会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而有的同学呼
吸却没多大的变化?讨论:这种差别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
(2)交流汇报: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会怎样?
②不锻炼或少锻炼的人又会怎样?
(4)解释这种现象差别的主要原因:经常体育锻炼的人心脏跳动比不经常锻炼的人更有力,肺的呼吸本领也强,因此,经常锻炼的人在运动时,心、肺能为人体提供足够的氧气,也就不容易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
而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他的心脏不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那么有力,心肺的供氧的本领不强,不能满足从事剧烈运动或繁重工作时人体对氧气的需要,要靠额外加快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来弥补,也就特别容易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
(5)有什么办法能使我们的心脏更有力、更持久的工作?
(6)讨论并交流。
(6)谈话: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我们心肺功能,身体更健康。
(板书:增强心肺功能有利健康)
(6)讨论交流:在日常,我们可以进行哪些体育运动项目锻炼我们的身体?三、总结提炼课题,体验收获喜悦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提炼课题:运动与健康。
(板书)
(3)总结:同学们,身体健康是第一,增强体质靠运动。
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让我们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 让我们的心肺功能更强,实现健康工作50年,幸福快乐一辈子。
希望你们成为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的新一代接班人。
四、作业
板书设计:
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心跳次数
血液循环
输送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