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复习选择题
马基选择题
马基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1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B.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C.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2.观察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
这属于( C )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C.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D.用唯心主义的观点看问题3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的关系属于( B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 D )A.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发展B.矛盾斗争性推动事物发展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5.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B )A.政治关系B.生产关系C.家庭关系D.宗教关系6.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A )A.资本积累B.可变资本C.剩余价值D.剩余劳动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C.流通手段 D.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8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C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9.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B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10.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环节的是( A )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二、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指(CD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2.社会发展史的两次飞跃是(AD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主义的发展C.空想平均主义的发展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3.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除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有(CE )A.国家政权B.科学技术C.人口因素D.民族气质E.地理环境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竞争主要有(ABCD )A.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C.垄断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D.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E. 非垄断企业内部的竞争5下列观点中,属于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AB)A.普遍联系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E. 辨证否定的观点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马基多项选择题
16、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 ABD )
A.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
B.研究部分不能忘记同整体的关系
C.不承认各部分有分明的界限
D.局部服从整体
17、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BCD )
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主要有【 ABC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的学说
12.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ABCD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4、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 】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D.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
40.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
因为( ABCD )
A.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A.肯定中不包含否定
B.否定中不包含肯定
C.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D.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2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BCD )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马基选择题题库 打印版(含答案).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指(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指( D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D. 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阶级政治要求的是(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B.资本主义生产和人口相对过剩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B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会的产生和斗争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支看不见的手”的人是( B 。
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威廉·佩蒂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C 。
马基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A、马克思主义哲学B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D)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BC、实用主义的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C)。
A、只坚持不发展B、只发展不坚持C、既坚持又发展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C)。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D)A、运动的绝对性BC、发展的规律性D12、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B)A、主观唯心主义BC、形而上学D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两种说法:(B)。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C、都是诡辩论观点D14、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D)。
A、客观性B、有限性C、可知性D15、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A)A、庸俗唯物主义B、二元论C、客观唯心主义D16、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A)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B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D1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C)A、事物的普遍联系B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D19、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C)A、人的心灵活动的反省B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D2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D)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2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D)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2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D)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D2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A)A、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BC、没有必要学习间接经验D2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D)A、对立统一的观点B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D25、真理是(C)A、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B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D2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实践具有(D)A、客观物质性B、社会历史性C、自觉能动性D27、“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马基习题
)
垄断的形成是( ) A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B 生产输出的结果 C 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 D 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 A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学说 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 19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 A 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B 具有一定规模和体积的实物 C 某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 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2、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 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 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 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和物 质基础。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 系的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 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 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 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 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 力的发展。
3、简述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形式。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 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 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 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 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 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其表现形式为: 一是生产全球化。 二是贸易全球化。 三是金融全球化。 四是企业经营全球化。
辩证的否定是( A 扬弃 B 全盘肯定 C 全盘否定 D 抛弃
)
二、辨析题2题(指出命题是否正确,并说 明理由。每题7分,共14分) 1、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四、简答题7选5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 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调节、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马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答案代码涂在答题卡上。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x40=40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3、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相加B、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5、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7、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撅;战马撅,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8、下列活动中,属于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活动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C、物质生产实践活动D、科学实验活动9、古人说:“白马非马”,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A、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B、矛后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妻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10、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成果是: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 共产主义学说
C. 社会主义学说
D. 科学社会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唯心主义
D. 形而上学
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是:
A. 阶级斗争理论
B. 剩余价值理论
C. 社会演进理论
D. 劳动价值理论
4.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是:
A. 社会形态理论
B. 剩余价值理论
C. 阶级斗争理论
D. 生产力理论
5.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A. 阶级分析
B. 实证研究
C. 历史唯物主义
D. 综合分析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劳动价值论?请简要说明其基本概念和理论要点。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于我们认识历史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 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的理论观点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4. 请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于经济学理论的贡献。
5.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思考问题有何启示?
三、论述题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和方法论,并分析其对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留白,供回答)。
马基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B.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C.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D.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3.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4.”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具有历史必然性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5.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D. 康德哲学的功绩6.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7.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8.“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马基复习题
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0题,共20分)例题: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是(①)①直观性②机械性③不彻底性④相对性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继承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②)①唯物主义②辩证法③可知论④认识论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③)①时间的客观性②时间的无限性③时间的一维性④时间的可变性4、“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①)①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②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③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指(③)①物体处于绝对不动状态②物体处于不可捉摸状态③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④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6、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①)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③一分为二的方法④实事求是,解放思想7、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过程是(③)①事物经过两次否定重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运动②甲变乙、乙变丙、丙变丁......的无穷发展③事物经过两次否定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④事物在原有基础上的周而复始的循环8、由于机遇,科学家获得了新成果,这是(③)①纯粹偶然的巧合②纯粹必然的结果③偶然中隐藏着必然④命运的安排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③)①感觉——知觉——表象②概念——判断——推理③实践——认识——实践④认识——实践——认识10、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也就必然承认(①)①真理的绝对性②真理的阶级性③真理的相对性④真理的有用性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D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2、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
这说(A )A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B 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程D 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13、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马基选择题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三( C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 .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A .实践性B .运动性C .物质性D .客观性5 。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D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 。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B )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 .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B )A .运动B .实践C .精神生产D .物质生产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C )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 .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撅;战马撅,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事物是变化的C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马基总复习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及参考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A)A、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C、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D、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2、一些哲学家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在哲学史中被称作(A)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思辩唯物主义3、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4.马克思主义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5.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D )A. 形式和状态B. 结构和功能C. 原因和动力D. 方向和道路6.哲学同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诸项具体学科知识之间,形成(D)A.存在和思维的关系B.感性和理性的关系C.肯定和否定的关系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7.设想世界内存在着离开了物质的运动,属于哲学派别中的(A )A.唯心主义 B. 唯物辩证法 C. 唯物主义 D. 形而上学8. 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离开人的意识独立存在,但是( C )A. 否认物质世界的广延性B. 不认为物质世界能够被人类彻底认识C. 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同哲学的“物质”概念相混淆D. 把可以直接感知的某种物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9.“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B )A.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B.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了(A)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11、“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险些除此而外都是鬼话。
”这是一种(B)A、相对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12、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C)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1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的是(C)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14、“无物常驻,万物皆流”属于(A)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宿命论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1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D)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16、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C)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17.《吕氏春秋•博志篇》云:“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
马基试卷3(选择题)
试卷三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2.国家属于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关系D.意识形态3.认识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于A.科学家们不断的创造发明B.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C.社会实践的需要D.人们追求知识的强烈愿望4.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B.客观力量的推动C.矛盾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D.矛盾双方之间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相互结合5.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转化是矛盾双方根据一定条件朝着A.各自对立面转化B.同一方向转化C.捉摸不定的方向转化D.逐步消失的方向转化6.人的一切认识都直接来源于A.客观世界B.实践C.经验D.学习理论7.阶级和阶级斗争现象是A.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B.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C.阶级社会的普遍现象D.一切社会的永恒现象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9.空间的特性是A.一维性B.二维性C.三维性D.多维性10.假象是指A.正面地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C.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D.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1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A.是否整体地看问题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变化12.能够证明时间和空间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的自然科学理论有A.引力场、电磁场理论B.原子结构学说C.欧氏几何学D.相对论13.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出发点的复归,这种观点是A.折衷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诡辩论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1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B.世界是统一的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存在是第一性的D.世界是可知的15.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表现为A.它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它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它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它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6.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是A.从事物质生产和人口自我生产的统一体B.阶级和国家C.全民族的统一体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17.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A.纯粹是偶然的B.纯粹是必然的C.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统一D.有的是必然的,有的是偶然的18.各种运动形式的区别,主要取决于A.它们不同的复杂程度B.它们不同的稳定性和相互关系C.它们不同的物质基础和特殊矛盾D.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不同需要19.党的群众观点就是A.相信群众意见的正确性,群众愿意怎么办就怎么办B.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不需要救世主的恩赐C.相信群众思想的觉悟性,不需要向群众作宣传教育工作D.相信群众运动天然合理,要支持一切群众运动20.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的矛盾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矛盾21.完整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政治统治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D.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22.或然率是A.可能性在质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B.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C.必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D.偶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23.在人类历史上,有两种基本的国家类型,这就是A.民主制国家和君主制国家B.地主阶级国家和资产阶级国家C.总统制国家和内阁制国家D.剥削阶级国家和无产阶级国家24.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点是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25.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26.事物的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A.先有联系,后有运动B.先有运动,后有联系C.运动构成联系D.联系过程运动27.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A.是否受到多数人的拥护B.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C.在形式上是否新奇D.先出现的新事物,后出现的旧事物28.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B.社会财富的分配是否合理C.社会成员是否团结一致D.基本的经济政治制度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29.事物的内容与形式的辨证关系是A.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也决定内容B.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消极服从内容C.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D.形式决定内容,内容反作用于形式3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A.矛盾的观点B.一般和个别辨证统一的观点C.发展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3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A.绝对观念B.客观实在C.理念世界D.“原初”物质32.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A.认识论的辩证法B.认识论的唯物论C.认识论的唯理论D.认识论的经验论33.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转化是矛盾双方根据一定条件朝着A.各自对立面转化B.同一方向转化C.捉摸不定的方向转化D.逐步消失的方向转化3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辨证唯物论和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35.在认识问题上,“跟着感觉走”是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B.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C.机械唯物论的观点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36.质和事物的存在是A.相互对立的B.直接同一的C.相互包含的D.相互转化的37.上层建筑根源于经济基础是指A.新经济基础产生后上层建筑会同步地产生和变化B.新经济基础产生后全部上层建筑就一切从头开始C.新上层建筑在其产生中会一概排斥旧上层建筑D.任何上层建筑现象都可以从经济基础中找到根基38.局部性部分质变是由于A.事物内部各部分发展的不平衡性B.事物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不平衡性C.事物不同发展阶段间的不平衡性D.事物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间的不平衡性39.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矛盾40.量变是指A.事物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B.事物显著的突变C.事物由简单到复杂D.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41.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改造B.主体对客体的加工C.主体对客体的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作用42.现实性是指A.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B.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C.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确认D.可能性的总和43.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A.人们思维中的自相矛盾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C.对立面的相互排斥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44.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准是人们A.在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B.对产品分配的多少C.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D.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45.我国农村推广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之所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于它遵循了A.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D.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一、双向选择题46.在哲学发展史上,辩证唯物主义是属于A.一切劳动阶级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一切革命阶级的世界观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E.科学的世界观47.认识事物量的重要性在于A.能促进事物的数量不断增加B.能促进事物的数量不断减少C.能促进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D.能促使认识深化和精确化E.能对实践进行准确、具体的指导48.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是A.积极能动的过程B.消极被动的过程C.自发实现的过程D.质的飞跃的过程E.量变渐进的过程49.自由王国是指A.人们已不受自然规律制约B.人们也不受社会规律制约C.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D.人们不受任何纪律的约束E.人们成为自然、社会和自身的主人50.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世界本原,这种说法A.科学地解释了物质第一性B.是一种可贵的猜测,包含了合理因素C.十分荒谬,没有意义D.将客观世界只归结为几种物质形态,把问题简单化了E.现在看来属于唯心主义51.正确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是A.带着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寻找答案B.背熟基本概念,基本原理C.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D.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E.用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立即用什么52.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主要是因为A.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B.人口因素不是决定社会形态相互代替和产生革命的原因C.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物质文明D.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精神文明E.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的风尚5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A.属于对抗性矛盾B.属于非对抗性矛盾C.必须通过社会革命来解决D.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来解决E.其矛盾性质是依国情的不同而不同54.下列哪些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A.大多数人的意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D.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E.杰出人物的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55.假象表现本质的特点是A.从正面来表现本质B.从反面来表现本质C.从侧面来表现本质D.以直接的方式来表现本质E.以歪曲的方式来表现本质三、多项选择题5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A.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C.没有矛盾的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D.没有矛盾的同一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斗争E.斗争性是相对的,同一性是绝对的57.阶级斗争产生的根源在于A.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B.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对立E.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58.下列活动中哪些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具体表现A.医生做手术B.运动员参加比赛C.农民抽水浇地D.警察追捕罪犯E.宇航员探索宇宙奥秘59.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十九世纪,到了二十世纪已不适用了,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A.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封闭的体系B.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僵化的教条C.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D.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E.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60.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E.它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一、1 B 2 B 3 C 4 D 5 A 6 B 7 C 8 C 9 C1 0 D11 C 12 D 13 B 14 C 15 D 16 D 17 C 18 C 19B 20 A21 B 22 B 23 D 24 C 25 A 26 D 27 B 28 D 29C 30 D31 D 32 A 33 A 34 C 35 D 36 B 37 D 38 A 39C 40 D41 C 42 A 43 B 44 C 45A46 A B 47 D E 48 A D 49 C E 50B D51 C D 52 A B 53 B D 54 B C 55B E56 B C D 57 A B E 58 C D E 59 A B C D E 60A B C。
马基试卷4(选择题)
试卷四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精神的C.世界是统一的D.世界是发展的2.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A.人和人的关系B.人和自然的关系C.人和社会的关系D.人和物的关系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指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4.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进程是A.积极能动的过程B.消极被动的过程C.完全自发的过程D.主观随意的过程5.群体意识指的是A.集体主义的产物B.个体意识的总和C.群众实践的产物D.群体意识的产物6.空间是指A.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持续性C.运动着的物质的顺序D.运动着的物质的位置7.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A.可能和现实的关系B.确定和不确定的关系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D.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8.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是A.内部矛盾B.外部矛盾C.主要矛盾D.特殊矛盾9.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只能是A.社会现存的各种生产关系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C.代表社会进步方向的生产关系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10.人生观是人们A.对自然和社会的总的看法B.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C.对社会某一具体问题的观点和看法D.对人的思维方法的观点和看法11.科学证明人脑是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12.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A.每个人的实践都不相同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C.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13.人的私有观念是随着A.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B.原始社会的解体而产生C.社会分工的出现而产生D.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14.事物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从内容上看是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B.螺旋式或波浪式曲折前进C.无休止的量变过程D.直线前进的过程15.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A.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16.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A.事物经过两次否定重新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B.甲变乙、乙变丙,丙变丁……的无穷发展C.事物经过两次否定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D.事物在原有基础上的周而复始的循环17.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A.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B.存在就是被感知C.理在事先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18.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A.发现真理B.改造世界C.揭示客观规律D.创立科学理论19.认识的起点事A.社会存在B.感觉C.理性认识D.客观世界20.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事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庸俗唯物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21.从普遍联系观点来看,事物之间的差别的界限A.是不确定的B.是确定不变的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D.是不可捉摸的22.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B.产品分配不均C.在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D.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23.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同志能够成才,是由于自学者个人的主观努力,各级自学考试办公室创造的有利条件,家庭成员的支持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造成的。
非常强大的马基考试重点复习题附答案.
马原理思考题绪论一、单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 、工业革命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 、阶级斗争2、马克思产生的阶段基础和实践基础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 、工人罢工和起义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3、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 、辩证法B 、历史观C 、劳动价值论D 、剩余价值论4、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 、科学性B 、革命性C 、实践性D 、与时俱进第一章1、“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 、旧唯物主义是是机械唯物主义厂D 、旧唯物主义是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5、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 、抛弃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 、纯粹的否定D 、即克服又保留第二章1、实践的客体是A 、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 、客观物质世界C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 、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2、“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基总复习资料
马基总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 20分)二、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三、辨析题(3题,每题8分,共24分先回答观点是否正确,答三四句即可)四、材料分析题(1题,共16分,问啥答啥两小问)五、论述题(1题,共20分按中心思想答+解释)一、单选题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3.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5.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6.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根据对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8.辩证法: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9.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10.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
1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3.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4.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
15.发展是前进的上升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6.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
马基10套卷
马基10套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期末考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基本问题是指( A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为( A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矛盾是指( B )B、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4、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的哲学思想是( B )B、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5、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最能说明这句话所包含的哲学道理的是( D )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6、下列关于辩证否定的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D ) D、辩证否定不改变事物的质,只是量上的扩张7、“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是说( B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8、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B ) B 、实践9、商品经济是( C )C、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1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11、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包括( B ) B、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12、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的统治主要实现方式是( B ) B、参与制13、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看是( B )B、资源配置国际化 14、空想社会主义“提供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具备( A )A、科学的品格15、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称为( C ) C、社会主义社会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为 ( ABD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2、下列关于真理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D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B、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C、真理具有绝对性D、真理具有相对性3、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 AC ) A、生产使用价值 C、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最关键的因素( AD )A、周转时间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5、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着( CD )C、巩固政权的任务D、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1、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 ,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 据说是“镇水” 用的。
马基练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想统一的世界观2.世界观是()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对社会发展的系统观点C.辩证法的基本观点D.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C.存在的第一性D.对于意识的根源性5.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因果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当中产生的。
”这种观点是()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B.否认因果区别的诡辩论C.唯物主义决定论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6.形而上学所理解的同一性是()A.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性B.包含否定因素的同一性C.矛盾对立双方的同一性D.没有差别和矛盾的同一性7.认识客体是指()A.人的观念及其对象B.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物C.人的自由创造物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8.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A.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B.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过程C.无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D.都是通过人有意识的有目的而起作用的9.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中,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有决定性的作用,是因为()A.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B.生产力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决定因素C.生产力是自然关系所以决定社会关系D.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10.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A.客观物质世界B.知识分子的头脑C.人民群众的实践D.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11、事物的本质是()A、构成事物的诸要素的总和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C、引起另一现象的现象D、事物具有的现实性12、唯物辩证法是关于()A、世界本原的科学B、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C、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D、科学的科学1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规律14、事物的质是指()A、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总和B、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程度、数量等规定性C、事物的存在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D、事物属性的直接表现15、下列活动哪些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具体表现()A、司法人员办案B、艺术家表演C、运动员训练D、医生治病16、在意识起源问题上,下列哪些论点是正确的()A、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意识B、所有物质都具有意识C、意识独立于物质而存在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7、以下关于事物的联系和运动关系不正确的表述是()A、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B、事物的运动引起变化和发展C、事物的多种联系构成多种运动形式D、运动构成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1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B、一切科学和知识的总汇C、认识论和辩证法D、唯物论和认识论19、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A、相互联结和相互制约的关系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个性和共性的关系2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了()A、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B、上层建筑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经济基础的发展必须有上层建筑的保证D、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可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二、不定项选择1、事物的本质是()()()()()A、构成事物的诸要素的总和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C、引起另一现象的现象D、事物具有的现实性E、事物发展的确定不移的趋势2、唯物辩证法是关于()()()()()A、世界本原的科学B、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C、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D、一切规律的科学E、科学的科学3、事物的质是指()()()()()A、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总和B、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程度、数量等规定性C、事物的存在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D、事物属性的直接表现E、事物的度4、下列活动哪些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具体表现()()()()()A、司法人员办案B、艺术家表演C、农民培育新品种D、运动员训练E、医生治病5、在意识起源问题上,下列哪些论点是正确的()()()()()A、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意识B、所有物质都具有意识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E、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A、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B、思维能否反映存在C、认识是否来源于实践D、世界观是否是哲学E、意识是否变成现实7、联系的普遍性是指()()()()()A、每一事物内部诸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着的B、各事物之间通过中介相互联系C、每一事物都与其他事物相联系D、具体事物是世界普遍联系的一个环节E、整个世界是一张普遍联系的网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是()()()()()A、感性认识中包含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认识C、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D、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E、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了()()()()()A、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B、上层建筑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党正确认识和利用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发展规律D、经济基础的发展必须有上层建筑的保证E、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10、“只有判断和判断才有相互矛盾,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
马基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基期末试题及答案题目:马基期末试题及答案(正文开始)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马基维利亚提出的基本观点?A. 道德与政治是分离的。
B. 人性本恶。
C. 君主应该保持仁慈和慈爱。
D. 政治权力来源于上帝。
答案:B2. 马基维利亚对于政治的定义是什么?A. 政治是一种伦理学问题。
B. 政治是为了达到普遍幸福而存在的活动。
C. 政治是实现权力的手段。
D. 政治是一种社会契约。
答案:C3. 马基维利亚的主要著作是哪一本?A. 《国家论》B. 《道德原理》C. 《政治学纲要》D. 《社会契约论》答案:A二、问答题1. 马基维利亚对于道德与政治的关系持有什么观点?答:马基维利亚认为道德与政治是分离的,政治活动应该超越个人的道德准则。
他主张君主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行使权力,而不受道德约束。
2. 马基维利亚认为君主应该具备哪些特质?答:马基维利亚认为君主应该具备智慧、勇气、决断力和灵活性等特质。
君主需要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手段来保持自己的权力。
三、论述题马基维利亚的政治观点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他的思想对于现代政治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基维利亚坚信政治权力来源于实际力量,而不是上帝。
他强调政治的现实性和功利性,认为君主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行使权力,追求国家的稳定和自身的统治。
马基维利亚认为君主应该具备智慧、勇气、决断力和灵活性等特质。
君主需要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手段来保持自己的权力。
他主张君主应该高度集中政治权力,通过强力统治来维持国家的稳定和秩序。
然而,马基维利亚的政治观点也受到了批评。
有人认为他的观点过于冷酷无情,忽视了人性的善良和道德的重要性。
他的政治理念与人权、民主等现代价值观存在冲突。
另外,马基维利亚的政治观点也容易被滥用,可能导致专制和暴力统治。
总之,马基维利亚的政治思想虽然具有争议,但仍然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经典之一。
通过对他的思想的研究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权力的本质与运作方式,同时也能够对现代政治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马基选择题全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选题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选题:1、世界观是()A人们对世界的科学看法B人们对哲学的科学看法C人们对整个哲学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D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2、方法论同世界观一般是()A统一的B不统一的C相反的D矛盾的3、哲学是()A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C科学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科学化、理论化的方法论D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又是系统化、科学化的方法论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关系问题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6、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A唯心论B不可知论C诡辩论D二元论7、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认为()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B世界是不可认识的C人们只能认识现象,不能认识本质D认识是消极被动的反映 8、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A客观存在的B人的意识创造的C由神或客观精神创造出来的D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 9、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万物皆备于我B存在就是被感知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心外无物10、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11、“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不可知论观点D二元论观点1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C个人与群众的关系问题D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的关系问题1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在回答()A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C世界是怎样被认识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D世界是怎样被改造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14、“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5、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
这一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真实性B客观性C物质性D客观实在性17、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A手脚分工B语言的产生C社会的出现D劳动18、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A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B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C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D使人更好地适应自然19、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A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2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种观点是()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唯意志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A独立性、根源性B客观性、唯一性C实在性、唯一性D相对性、变动性2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A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B坚持了直观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C坚持了抽象的能动性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D坚持了直观的能动性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2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A体现了唯物论和自然观的统一B体现了唯物论和方法论的统一C体现了唯物论和历史观的统一D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2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A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统一B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C体现了唯物主义实践观与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统一D体现了唯物主义实践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25、观念的东西对物质的东西的关系表现在( )A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两者是根本对立的、互不相容的C观念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D两者是统一的,没有区别的26、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这是对运动的()A唯心主义理解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C辩证的唯物主义理解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27、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一切唯心主义的观点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28、运动是物质的( )A根本属性B唯一特性C外部现象D内部本质29、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庸俗唯物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30、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指( )A物体在空间的位置移动和数量的增减B从物理运动到生物运动的转化C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D客观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过程3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32、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 )A社会精英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C在一定生产方式下活动着的人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3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34、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两种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35、空间是指( )A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持续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顺序性D运动着的物质的位置36、空间的特性是( )A一维性B二维性C三维性D多维性37、把时间和空间看成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二元论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机械唯物论观点38、能够证明时间、空间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的自然科学理论有()A引力场、电磁场理论B原子结构学说C欧氏几何学D爱因斯坦相对论39、形而上学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错误在于否认( )A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B时间空间的有限性C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相联系D时间和空间的不变性40、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
”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A是客观的B是有限的C是可知的D是相对的41、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42、下列说法中,那一种说法指明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B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界C人类社会脱离了自然界D人类社会高于自然界43、下列说法中,那一种说法指明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A人类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指导的B人类实践活动是物质性活动C人类实践活动是有创造性的D人类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性的44、下列说法中,那一种说法指明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A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化发展的B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45、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精神的C世界是统一的D世界是发展的46、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A它的存在性B它的物质性C 它的可知性D它的矛盾性47、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能动作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48、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 )A庸俗唯物论B辩证的唯物论C机械唯物论D朴素唯物论49、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论B辩证的唯物论C折衷主义D二元论50、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物质性B客观性C现实性D可知性5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指()A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B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性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性D人类认识世界的客观实在性52、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实践是指()A人们的一切活动B人们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C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D人们的精神活动活动53、人类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这表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A被动性B历史性C物质性D能动性54、人类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A被动性B历史性C物质性D能动性的55、人类实践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地进行的,任何个人活动都不能离开社会的联系。
实践的这种社会性决定了它的()A被动性B历史性C物质性D能动性56、人类存在的方式是()A社会活动B社会生产C社会斗争D社会实践57、人类社会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A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B一定的社会共同体C经济、政治共同体D一定的人群共同体58、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是()A科学的理论B正确的自然观C正确的历史观D正确的实践观59、人类的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A物质的社会关系B思想的社会关系C复杂的社会关系D基本的社会关系60、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A社会的物质生活B社会的政治生活C社会的精神生活D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61、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
这说明实践构成()A社会的时间状况B社会的空间状况C社会的现实状况D社会发展的动力62、全部社会生活()A在本质上是真实的B在本质上是客观的C在本质上是物质的D在本质上是实践的6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B辨证否定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64、辩证联系的含义是()A概念之间的相互判断、推理等逻辑关系B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C事物发展过程中直接的本质的必然的关系D事物或现象之间界限的不确定性65、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存在于()A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B各事物之间C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D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6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物体的位置移动和场所的变化67、唯物辩证法认为,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A它们出现时间的先后B它们在形式上是否新颖C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D人们是否认可它们68、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A是否整体地看问题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C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变化6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70、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事物发展的全部内容71、辩证矛盾的含义是()A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交叉关系C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冲突关系D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依赖关系72、辩证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指()A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B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平衡性C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73、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A相互离异、相互排斥B相互反对、相互否定C相互分离、相互转化D相互依存、相互渗透74、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