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必备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全纲解析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全纲解析
一、政治思想与政治学说
1.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 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
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3.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方法
三、国家与国家制度
1. 国家的概念和本质
2. 国家的组成和职能
3. 国家制度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四、法律基本知识
1. 法律的概念和特征
2. 法律的作用和地位
3. 法律的原则和体系
五、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 公民的基本权利
2. 公民的基本义务
3. 公民的参政议政权利和义务
六、国家与公民的关系
1.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2. 国家公民关系的基本制度安排
3. 国家公民关系的基本原则
七、政治制度与政府组织
1.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分类
2. 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
3. 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变革
八、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
1.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2. 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途径
3. 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以上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的全纲解析,涵盖了政治思想与政治学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家与国家制度、法律基本知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与公民的关系、政治制度与政府组织以及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学科的核心内容,提高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第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强调中国是一个落后国家,需要先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在这个阶段,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理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了许多重要理论,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这些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
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忠诚代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总结,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是学习政治课程的基础,通过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政治学科是高中文理科必修科目之一,通过学习政治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国家政治制度、法律法规,提高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其中,高中政治必修四是政治学科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政治学学科基本概念、政治制度、国家机构和政党团体等内容。
下面将结合高中政治必修四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政治学学科基本概念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政治学研究对象是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基本任务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规律性,揭示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本质。
2.政治学的基本方法政治学的基本方法包括历史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深入了解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规律性,为政治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3.政治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政治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等方面的内容,学科性质是一门关于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规律性的社会科学。
4.政治学的社会意义和学科价值政治学对于理解政治生活、参与政治决策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认识政治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二、政治制度1.政治制度的定义和构成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在政治领域内部由一定的规则和组织结构所构成的,包括国家的组织形式和政治权力的运行方式等。
2.政治制度的分类政治制度主要包括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两种类型,其中民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由人民直接或者间接行使,专制制度是指国家政权被个人或者少数人所垄断。
3.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条件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包括政治权力由人民所行使、政治关系由平等约束所构成、政治决策由多数决定所形成等。
实现民主政治制度的条件包括民主理论基础、民主体制安排和社会基本条件等。
4.专制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危害专制政治制度的特点包括政治权力由少数人所垄断、政治行为由一党或者一人所控制等。
专制政治制度的危害包括国家政治权力被滥用、社会秩序混乱、社会矛盾激化等。
三、国家机构1.国家机构的概念和构成国家机构是指国家政权组织的形式和实质,包括国家元首、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审判机关等。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要点概括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要点概括一、政治思想的发展与形成1. 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儒家、法家、道家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 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古希腊罗马政治思想、启蒙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等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二、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党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等内容。
2. 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内容。
3. 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权力的组织、运行和制约机制等内容。
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的概念、特点和影响。
2. 中国的对外经济关系: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一带一路倡议等内容。
3.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内容。
四、人民民主专项知识1. 人民民主的实践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实践等内容。
2. 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实施群众路线的重要性等内容。
3.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等内容。
五、法治与社会安全1. 法治的基本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等内容。
2. 社会安全的维护:社会安全的概念、社会安全工作的内容等。
3. 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等。
六、战争与和平1. 当代战争与军事安全: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军事安全的概念与内容等。
2. 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国的国防政策、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与发展等内容。
3. 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中国的和平外交等内容。
七、全球化与中国的发展1. 全球化对中国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等内容。
2. 中国的全球化战略: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参与全球治理等内容。
3. 中国的国际责任与贡献: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角色与影响等内容。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二、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11、人与规律的关系是啥?(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定的、稳定的联系。
是客观的,普遍的,因此人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2)然而,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别是XXX为力的。
人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依照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12、意识的本质是啥?(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展的产物;(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3、意识的作用的表现有哪些?(1)人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打算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制造性。
(2)人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关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操纵作用。
14、啥是“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指我们做情况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动身,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别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15、为啥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情况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要求。
16、怎么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1)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XXX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2)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17、啥是实践?具有哪三个特点?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一、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二、实践是一种直截了当现实性活动,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18、为啥讲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进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必修4主要涉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封建政治制度、宗法制度、封建统一王朝、封建土地所有制、儒家思想、君权神授理论、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等。
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封建政治制度1. 封建制度的形成: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的核心,它形成的原因是周天子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并通过朝贡制度和宗法制度来巩固统治。
二、宗法制度1. 宗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宗法制度是封建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世袭、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父权制等原则。
2. 宗法制度的作用:宗法制度在封建社会中带来了稳定、秩序和权威,但也增加了社会阶级固化和社会流动性的阻碍。
三、封建统一王朝1.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的分裂: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多个国家,国家之间争夺领土、割据势力强大,导致分裂局面。
2. 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通过战争征服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即秦朝。
3. 后来的封建王朝:秦朝灭亡后,历经汉、唐、宋等封建王朝的建立和更迭。
四、封建土地所有制1. 封建土地制度:封建社会中,土地被贵族家族或皇帝分封给诸侯,再由诸侯分封给地方士族。
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社会中是分散的、私有的。
2. 农民的地位和权益:农民地位低下,受到封建主的剥削和压迫,没有独立的政治地位和权利。
五、儒家思想1. 儒家思想的理论体系: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主流,它注重社会和个人的道德修养,主张仁、义、礼、智等品德。
2. 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的形成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君权神授理论1. 君权神授的含义:君权神授是一种思想观点,认为君主的权力来源于神灵的赐予,君主是天命所在的代表。
2. 君权神授的功能:君权神授的理论为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合法性基础,对维护君主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七、君主专制制度1. 君主专制的特点:君主专制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其特点是君主统治一切,权力高度集中在君主手中。
2024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4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____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详细)第一章政治的基础知识1.1 政治概念与政治学的特点- 政治的概念和内涵-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1.2 国家与国家的由来-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 国家的由来和发展- 国家的组成和种类1.3 国家的权力机关与国家的分立原则- 国家的权力机关的构成和职能- 国家的分立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分立原则在国家治理中的意义和局限性1.4 政权与政治制度- 政权的概念和特征- 政权的来源和转移-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政治制度的分类和发展1.5 政治意识与政治文化- 政治意识的概念和特征-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政治意识和政治文化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第二章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2.1 公民的政治权利- 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的政治权利的行使和保障- 公民的政治权利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2.2 公民的政治义务- 公民的政治义务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的政治义务的履行和推动- 公民的政治义务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2.3 公民参与政治的形式和途径- 公民参与政治的形式和特点- 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和方法- 公民参与政治的价值和意义2.4 公民道德与公民责任- 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内涵- 公民责任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道德和公民责任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第三章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3.1 经济制度的概念和种类- 经济制度的定义和内涵- 市场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原理- 计划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原理- 混合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原理3.2 公有制与私有制- 公有制的概念和特点- 私有制的概念和特点- 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比较和联系3.3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背景和阶段- 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成果和问题3.4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和发展第四章国家的政治生活4.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定义和特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多党制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4.2 党的领导地位与党的建设- 党的领导地位的定义和特点- 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任务- 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路径4.3 公民的政治生活与政治社会化- 公民的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公民的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和特点- 公民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社会化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4.4 公民道德与法治文化- 公民道德和法治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道德和法治文化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措施以上是____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全集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全集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2.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立场。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结果。
2. 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是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断推进的。
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思想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创建初期、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2.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探索出来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五、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明建设1. 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2. 现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进行的。
六、世界政治经济与中国的对外关系1. 世界政治经济是指各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国际关系。
2. 中国的对外关系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的,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1.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现代化发展。
2.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任务和基本要求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原则。
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2.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和战略任务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包括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中学政治必修四学问点总结一、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学问的概括和总结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的关系如何?(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与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是指导人们相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最根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理念。
(3)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确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详细科学的关系是什么?(1)详细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详细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详细科学供应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相识存在的问题。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行知论。
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绽开。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确定意识。
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靠于意识,不是物质确定意识,而是意识确定物质。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9、什么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详细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宏大理论成果;(2)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全集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全集
一、政治学科的定义和特点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具有以下特点:
- 学科性质:政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政治领域的知识和
理论。
- 实践性:政治学理论与实际政治活动相结合,旨在指导政治
实践。
- 综合性:政治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历史学、经
济学等。
二、国家与政权
1. 国家的定义:国家是具有一定领土、人口和主权的政治组织。
2. 国家的特征:国家具有以下特征:
- 领土:国家具有一定的地理范围。
- 人口:国家有一定的人口数量。
- 主权:国家在一定领域内具有独立决策权和最高权力。
3. 政权的定义:政权是指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机构或个人。
4. 政权的来源:政权的来源有选举、继承、革命等多种方式。
三、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
1. 政治制度的定义: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组织和运作的基本方式和规则。
2. 政治制度的分类:政治制度可以分为民主制度、专制制度等不同类型。
3. 政治文化的定义:政治文化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共同性的政治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四、政党与国家政权
1. 政党的定义:政党是在特定政治目标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追求政权的社会组织。
2. 政党的作用: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如参与选举、提出政策等。
3. 国家政权的性质:国家政权可以是单一党派掌握的,也可以是多党派轮流执政的。
以上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的知识点全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一、前言本文档旨在总结高中政治必修四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以便学生复习和掌握课程内容。
二、经济生活与经济学基础1. 经济学基本概念- 经济学定义-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经济体制的类型2. 市场机制- 市场的定义与功能- 供求关系- 价格机制3. 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产业政策4.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 贸易壁垒- 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三、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1.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改革的主要措施- 改革的成就与挑战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 国有企业改革- 民营经济的发展3. 经济发展战略-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 新型城镇化四、公民道德与伦理1. 公民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的内涵-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公民道德规范2. 伦理学基础- 伦理学的定义- 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伦理学的应用3. 社会责任与公民参与- 企业社会责任- 公民参与的形式- 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五、法治与社会公正1. 法治国家建设- 法治的概念- 法治国家的特征- 法治与社会公正的关系2. 法律体系与法律意识- 中国法律体系概述- 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公民的法律权利与义务3. 社会公正与公平正义- 社会公正的内涵- 公平正义的实现途径- 社会不公现象及其解决六、结语通过以上总结,学生应能够对高中政治必修四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需要添加页眉、页脚、目录、标题样式等格式化元素。
确保文档的清晰性和专业性,以满足学术和教育的标准。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必备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一、哲学与实践(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三、.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五、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六、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叫作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含两发面内容: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七、哲学基本派别及分派(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哲)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
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八、哲学的作用(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超全超详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超全超详细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1. 政治学说形成的原因2. 政治学说的发展阶段3. 政治学说的传播和影响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1. 政治学说的定义和特征2. 政治学说的分类和流派3. 政治学说的核心理论政治学说的方法论1. 政治学研究的范式和方法2. 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3. 政治学研究的技术和工具第二章国家与政治国家的基本概念和属性1.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2. 国家的属相和基本属性3. 国家的基本职能和任务国家的组织结构与职能分工1. 国家机构与职能分工2. 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3. 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的关系政治权利与政治参与1. 政治权利的定义和特征2. 社会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政治参与3. 政治权利的保障与实现第三章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1.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2. 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关系3. 政治制度变迁的原因与途径国家基本制度和政治制度结构1. 国家元首和政府机构2. 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3. 法院和检察院中国的领导地位1. 中国的崛起和发展2. 中国的宗旨和任务3. 中国的组织结构和领导模式第四章政治文明和政治道德政治文化和政治心态1.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特征2. 政治文化与国家发展的关系3. 政治心态对政治文明的影响政治道德与政治体制改革1. 政治道德的定义和标准2. 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目标3. 政治体制改革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1. 政治文化建设的内涵和目标2. 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3. 政治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要点概括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要点概括第一单元生活与哲学1.1 哲学的功能和任务- 哲学的功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 哲学的任务: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2 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1.3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二单元科学思维2.1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科学思维是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
- 科学思维的特点: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精确性、可检验性、预见性和普适性。
2.2 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主要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基本内容。
- 形式逻辑要求我们正确运用概念,合乎逻辑地进行判断和推理。
2.3 辩证法- 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
-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世界。
第三单元政治生活3.1 公民的政治生活-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 公民应遵循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参与政治生活。
3.2 我国政府的作用与宗旨- 我国政府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和国家的行政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 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3.3 我国政府的职能- 我国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第四单元文化生活4.1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 文化的特点: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问题(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和同一性问题(区别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局限性: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本原。
(局限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优点: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 下列说法均属于唯物主义: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天地合而万物生。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气者,理之依也。
4、唯心主义:主观唯心: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识,感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掩耳盗铃。
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物是观念的结合,存在即被感知。
我思故我在。
心外无物。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心想事成,梦想成真。
客观唯心: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理生万物。
上第七天创造世界。
现实世界是理论世界的影子。
5、辩证法和形而上学6、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笔记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笔记高中政治必修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国际关系、国家的分配与集权、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政府的职能与权力、执政党与在野党、政治参与与审议决策、政治制度与政府职能。
一、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是指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现象。
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全球性、复杂性、多元性、相互依存性、不对称性。
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法、世界贸易组织原则等。
国际关系的大国政策:大国外交政策、大国军事政策、大国经济政策、大国文化政策。
二、国家的分配与集权国家的分配和集权是国家的两个基本性质,它们对国家的规范性、集中性、平等性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国家的分配:政府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状况,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分配。
国家的集权:国家以一定的组织形式,通过行政区划和各种管理机构,对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实现国家的统一管理和决策权。
三、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公共利益是指国家、集体、社会整体的利益,具有广泛性、长期性、普遍性等特点。
私人利益是指个人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所追求的利益。
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关系: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二者的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四、政府的职能与权力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实施国家权力活动中,所承担的各种社会管理职责和公共服务职能。
政府权力是政府依法行使的统治与管理权力和行政管理权力。
政府的职能分为经济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包括宏观调控、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
政府的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
五、执政党与在野党执政党是指在国家政权机构内担任国家领导职务、参与国家决策的政党。
在野党是指对执政者的执政活动持批评态度、提出社会变革要求、争取执政地位的政党。
执政党的特点:组织纪律性、稳定性、权力机构和政策制定的权威性。
人教版_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_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四知识点(人教版)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发展,为生活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④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⑤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上的精华,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经济上的反映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哲学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3、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何者是本源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5、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2024年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政治思想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指导思想,它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通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实现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2.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主要包括人民主体地位,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们的基本权益,推动社会进步和自由的发展等基本原则。
3. 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发展阶段,主要包括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阶级斗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基本原则。
4.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主要包括人民战争和土地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略,群众路线,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等重要思想。
第二章:国家政权和政府机构1. 国家政权的性质和职能国家政权是指国家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手段来管理和控制国家事务,主要职能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
2. 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国家领导中国的政治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主要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等。
中央政府由国家主席、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
3. 政府机构和职能政府机构是指国家政府的各个部门和职能,包括国务院、各部委、地方和地方政府等。
政府机构的职能主要包括经济管理、社会管理、文化教育、环境保护和安全国防等。
4. 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情况及特点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具有一国两制的特点。
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情况,特点和管理制度等。
第三章:民族精神和文化1. 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核心价值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
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尊自信、勤劳创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一、哲学与实践(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三、.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五、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六、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叫作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含两发面内容: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七、哲学基本派别及分派(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哲)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
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八、哲学的作用(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九、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总之,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四、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五、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 (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世界观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2、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从实际出发的要求: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七、实践及其特点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3、基本形式:①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社会实践③科学实验八、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实践提供更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注意:认识的最终来源是实践。
但途径可以多样化(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错误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2、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九、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3)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1)原理: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
3.联系的客观性:⑴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⑵方法论:①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