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试题-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册课时作业5 最新
高一物理试题-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册课时作业15 最新
课时作业(十六)1.“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原理是等效原理,其等效性是指()A.使弹簧测力计在两种情况下发生相同的形变B.使两分力与合力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C.使两次橡皮条伸长的长度相等D.使两次橡皮条与两绳套的结点都与O点重合【解析】“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两次拉伸橡皮条时,伸长的长度及伸长的方向均相同,两分力与合力的作用效果才相同,才具有等效替代关系;因此C错误,D正确;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可以改变的,A错误;合力与分力间一定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不是人为造成的,故B 也错误.【答案】 D2.(2018·郑州质量检测)某同学利用如图3-6-5所示的装置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图中GE是橡皮条,图甲表示用两个互成角度的拉力牵拉橡皮条,图乙表示用一个拉力牵拉橡皮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6-5A.图甲中两个拉力的方向必须相互垂直B.甲、乙两图中,橡皮条拉伸方向EO必须水平C.甲、乙两图中必须将橡皮条拉到相同位置OD.图甲中实验完成后,可更换橡皮条,继续进行图乙中实验【解析】两次测量中拉力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必须将橡皮条拉到相同位置O,不需要两个拉力相互垂直,拉伸方向也不需要必须水平,实验中不能更换橡皮筋,故选C.【答案】 C3.(多选)在做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后,某同学将其实验操作过程进行了回顾,并在笔记本上记下如下几条体会,你认为他的体会中正确的是()A.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应使两细绳套间的夹角为90°,以便算出合力的大小B.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时合力的图示F与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图示F′不完全重合,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以说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成立C.若F1、F2方向不变,而大小各增加1 N,则合力的方向也不变,大小也增加1 ND.在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木板平面平行【解析】用两只弹簧拉橡皮条时,两细绳套的夹角约在60°~120°范围,实验中不需要计算出合力的大小,没必要非得把绳套间夹角设定为90°,A错.实验中F与F′的图示不一定完全重合,只要两者长度差不多,夹角很小,就可以近似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B对.F1、F2夹角不确定,它们的大小与合力F的大小关系不确定,不能通过F1、F2大小的变化来确定F大小的变化,C 错.为减小读数和作图的误差,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应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且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沿橡皮条或细绳套方向,D对.【答案】BD4.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力的图示,如图3-6-6所示,图上标出F1、F2、F、F′四个力,其中________(填上述字母)不是由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得的;若F与F′的________基本相等,________基本相同,说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了验证.图3-6-6【解析】位于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上的那个力是理论值,不是真正实验测量所对应的力,只要作出的对角线方向、长短与实验得到力的有向线段差不多重合且等长,则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了验证.【答案】F′大小方向5.某同学在学完“力的合成”后,想在家里做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从学校的实验室里借来两个弹簧测力计,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A.在墙上帖一张白纸用来记录弹簧测力计弹力的大小和方向B.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悬挂一装满水的水杯,记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C.将一根大约30 cm长的细线从杯带中穿过,再将细线两端分别拴在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在靠近白纸处用手对称地拉开细线,使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在白纸上记下细线的方向,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3-6-7甲所示.D.在白纸上按一定标度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弹力的图示,如图乙所示,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出这两个力的合力F′.3-6-7(1)在步骤C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__ N.(2)在步骤D中,合力F′=________ N.(3)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析】(1)弹簧测力计读数时需要估读,最终的读数要以有效数字的形式给出,根据题图甲弹簧测力计指针的位置,可读出力的大小为3.00 N.(2)根据力的大小可以用线段的长度来表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在题图乙上,由已知的两个力作出平行四边形,测量出两力之间的对角线的长度,与标度为1N的长度进行比较,可求出F′的大小为(5.2±0.2)N.(3)若F′在竖直方向且数值与F近似相等,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答案】(1)3.00(2)(5.2±0.2)(3)F′在竖直方向且数值与F近似相等6.(2018·江苏高考)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记录纸如图3-6-8所示,O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3的方向过P3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 N、F2=3.85 N和F3=4.25 N.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的合力.图3-6-8(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3-6-9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点,下端N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N,在白纸上记录下N的轨迹.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图3-6-9图3-6-10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图3-6-10所示.过O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b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和b时所受拉力F a、F b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3)(多选)根据(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4)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解析】(1)用直尺作出如图所示的力的示意图,得到F=4.6~4.9N都合算对.(2)根据力的平衡F=mg tan θ,所以F a=F b,θ为橡皮筋被拉伸的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3)选B、D.根据题图,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B项正确;根据题图,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即oa=ob,根据F=mg tanθ,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小,C项错误;从题图可以看出,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D正确,A错误.(4)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选用新橡皮筋.(或拉力不宜过大,选用弹性好的橡皮筋;换用弹性好的弹簧)【答案】(1)见解析图(2)F a=F b(3)BD(4)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选用新橡皮筋(或拉力不宜过大;选用弹性好的橡皮筋;换用弹性好的弹簧)。
高一物理试题-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册课时检测3 最新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最初来源可追溯到太阳能B.汽油是一种清洁能源C.水能是不可再生能源D.煤、石油等常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解析:煤、石油、天然气等是动、植物转化成的,其来源可追溯到太阳能,A对;汽油燃烧会引起一些化合物的产生,导致有毒气体的生成,B错;水源是可再生能源,C错;煤、石油等贮存量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D错。
答案: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量可以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B.热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C.因为能量守恒,所以“能源危机”是不可能出现的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解析:由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知,选项A、C错;机械能可以完全转化为内能,但内能不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他任何变化,所以热机的效率一定小于1,B项错。
答案:D3.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指的是()A.与煤炭和石油的开采技术有关,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煤炭和石油的开采是有限度的,这叫能源短缺B.煤炭和石油资源是有限的,以今天的开采和消耗速度,石油储藏将在百年内用尽,煤炭资源也不可能永续,这叫能源短缺C.煤炭和石油具有大量的气味,在开采、存放和使用过程中这些气味会聚存在空气中污染空气,使环境恶化D.以上说法都正确解析:煤、石油为非可再生能源,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循环再生,A错,B正确;煤、石油燃烧时会造成大气污染,改变大气成分,C 错。
答案:B4.下述做法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A.以煤等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燃料B.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C.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代替公交车D.限制使用电动车解析:以煤等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燃料会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A 错误;私人汽车代替公交车会使汽油消耗量增加,带来更多的空气污染物,C错误;限制使用电动车会增加有害气体的排放,D错误;只有B项正确。
答案:B5.有人设想在夏天用电冰箱来降低房间里的温度。
他的办法是:关好房间的门窗然后打开冰箱的所有门让冰箱运转,且不考虑房间内外热量的传递,则开机后,室内的温度将() A.升高B.保持不变C.开机时降低,停机时又升高D.开机时升高,停机时降低解析:电冰箱制冷过程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的同时,又使其外部温度升高(使冰箱内部内能转移到外部),此过程不可能自发进行,必须消耗电能,此部分电能最终也转变为内能,因此室内温度上升。
高一物理试题-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册课时检测4 最新
1.6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每课一练(教科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飞机起飞的过程是由静止开始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
飞机在跑道上加速到某速度值时离地升空飞行。
已知飞机在跑道上加速前进的距离为1 600 m,所用时间为40 s,则飞机的加速度a和离地速度v分别为()A.2 m/s280 m/s B.2 m/s240 m/sC.1 m/s240 m/s D.1 m/s280 m/s解析:根据x=12at2得a=2xt2=2×1 600402m/s2=2 m/s2,飞机离地速度为v=at=2×40 m/s=80 m/s。
答案:A2.马路上的甲、乙两辆汽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1所示,由此可判断两车在这3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关系是()A.甲车大于乙车B.甲车小于乙车C.甲车等于乙车图1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解析:甲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大。
故甲的位移x大。
因v=xt,所以A对。
答案:A3.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1 s速度达到3 m/s,则( )A .在这1 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3 m/sB .在这1 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5 m/sC .汽车再向前行驶1 s ,通过的位移是3 mD .汽车的加速度是3 m/s 2解析:因为汽车是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所以1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v 1+v 02=3+02 m/s =1.5 m/s ,故A 错误,B 正确。
a =v 1-v 0t 1-t 0=3-01-0m/s 2=3 m/s 2,所以再向前行驶1 s 通过的位移为x =v 1t +12at 2=(3×1+12×3×12) m =4.5 m ,故C 错误,D 正确。
答案:BD4.M 、N 两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 )A .t 1秒内M 物体的路程大于N 物体的路程B .t 1秒内M 物体位移的大小小于它的路程 图2C .t 2秒内M 物体位移的大小小于它的路程D .t 2秒内M 、N 两物体的路程相等解析:由图可以看出,t 1秒内,x 2>x 1,A 正确;t 1秒内M 做单向直线运动,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B 错误;t 2秒内,因M 不是单向直线运动,其位移大小小于它的路程,而N 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其位移大小等于它的路程。
高一物理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力学中引入“质点”的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A.极限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B.观察实验的方法C.建立理想物理模型的方法D.等效替代的方法【解析】质点的引入是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是一种建立理想物理模型的方法.【答案】C2.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解析】坐标系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是用来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的,A、B正确;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描述需要建立一维直线坐标系,做曲线运动时需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D正确.【答案】C3.关于质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是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特殊物体B.只要物体的运动不是很快,就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C.体积很小的分子、原子在任何情况都能被看做质点D.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起的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答案】D4.对于同一个运动物体,选择不同参考系观察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运动速度大小可能不同B.运动方向可能不同C.在某参考系其运动轨迹可能为直线,而在另一参考系则可能为曲线D.运动的加速度一定相同【解析】设研究对象相对于地球运动的速度为v1,被选作参考系的物体相对于地球的速度为v2.则我们观察到的速度为v1-v2.显然v2的大小和方向的不同造成我们观察到的结果不同.A、B项对于同一个运动物体,在不同的参考系观察时,观察到的结果往往不同.设该物体相对于地球运动的速度为v1,被选作参考系的物体相对于地球的速度为v2.若被选作参考系的物体运动方向和研究对象的运动方向相同,且v1=v2,则观察到的速度为v1-v2=0;若被选作参考系的物体运动方向和研究对象的运动方向相同,且v1>v2,则观察到的速度为v1-v2>0,方向与该物体相对于地球运动的方向相同.若被选作参考系的物体运动方向和研究对象的运动方向相同,且v1<v2,则观察到的速度为v1-v2<0即表示物体相对于参考系向后运动;显然v2不同,故我们观察到的速度大小不同.故AB正确.C、D项我们观察到的物体运动的轨迹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在匀加速运动的火车上从窗口由静止释放的物体坐在窗口不动的乘客以火车作为参考系他观察到该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轨迹是直线;而站在地面的人以地球作为参考系观察到该物体做平抛运动,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故C正确而D错误.【答案】D5.体育摄影中常用一种叫“追拍法”的拍摄方式,拍摄时,滑板少年在摄影师眼中是静止的,而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A.大地B.路旁树木C.滑板少年D.步行的人【解析】以滑板少年为参考系,背景是运动的,C正确.【答案】C6.下列说法中与人们的日常习惯相吻合的是()A.测量三楼楼道内日光灯的高度,选择地平面为参考系B.测量井的深度,以井底为参考系,井“深”为0米C.以卡车司机为参考系,卡车总是静止的D.以路边的房屋为参考系判断自己是否运动【解析】在解答本题时,很多同学受生活习惯的影响,往往错误地认为参考系只能选地面,其实不然,如A选项,可以选择与地面相对静止的三楼地板为参考系.参考系的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理与不合理的区别,只要有利于问题的研究,选择哪个物体为参考系都可以.【答案】D7.下列情形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A.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B. 确定远洋航行中巨轮在大海中的位置C.比较转动着的砂轮上各点的运动情况D.乒乓球比赛中运动着的乒乓球【解析】掷硬币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情况是不同的,故不能看作质点,A选项错误;远洋航行的巨轮,研究其运动轨迹时,大小、形状均可忽略,可以看作质点,故B选项正确;研究转动中的砂轮上各点运动情况,砂轮的形状,大小不能忽略,故C选项错误;在比赛中乒乓球在高速的转动,各点运动情况不同,不能视为质点,D 选项错误.【答案】B8.如图所示,某人从学校门口A处开始散步,先向南走了50 m到达B处,再向东走100 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150 m到达D处,则A、B、C、D各点位置如何表示?【解析】以A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的正方向,向北为y轴的正方向,如图所示,则各点坐标为A(0,0),B(0,-50 m),C(100 m,-50m),D(100 m,100 m).【答案】A(0,0)B(0,-50 m)C(100 m,-50 m)D(100 m,100 m)能力提升1.第22届冬季奥运会在俄罗斯索契隆重开幕.在花样滑冰团体赛中,中国队派出女单张可欣、冰舞黄欣彤/郑汛出场.下列有关运动员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在欣赏郑汛的舞蹈动作时可将其视为质点B.教练在分析张可欣的动作时,将其视为质点C.若要确定运动员在冰面上的位置只能建立直线坐标系D.以观众为参考系,正在比赛的运动员是运动的【解析】欣赏舞蹈动作和教练分析动作时,运动员的身体姿态变化是不能忽略的,故不能看成质点,A、B错;确定运动员在冰面上的位置应建立平面坐标系,C错误;以观众为参考系,运动员是运动的,D正确.【答案】D2.由北向南流淌的河中,一艘摩托艇快速顺流急驰,从摩托艇上掉下一只空饮料瓶,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饮料瓶相对河岸是向下游运动的B.饮料瓶相对摩托艇是向下游运动的C.饮料瓶相对摩托艇是向北运动的D.饮料瓶相对河水是静止的【解析】A选项是以河岸为参考系,饮料瓶随河水一起向下游运动,故A正确;但饮料瓶相对周围水的位置没变,是静止的;相对摩托艇的距离越来越大,是向北运动的,故C、D正确.【答案】B3.(多选)为了提高枪械射击时的准确率,制造时会在枪膛上刻上螺旋形的槽.这样,当子弹在枪管中运动时,会按照旋转的方式前进.离开枪管后,子弹的高速旋转会降低空气密度、侧风等外部环境对子弹的影响,从而提高子弹飞行的稳定性.下列关于子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研究子弹的旋转对子弹飞行的影响时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B.当研究子弹射击百米外的靶子所用的时间时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C.无论研究什么问题都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D.能否将子弹看做质点,取决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解析】在研究子弹的旋转对子弹飞行的影响时不能忽略子弹的大小和形状,因而不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但研究子弹射击百米外的靶子所用的时间时,其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做质点,故选项B、D正确.【答案】BD4.如图所示,下雨天,地面观察者看到雨滴竖直下落时,坐在匀速行驶的车厢里的乘客看到的雨滴是()A.向前运动B.向后运动C.倾斜落向前方D.倾斜落向后方【解析】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得到的结果不同,因车厢向前运动,所以车中的乘客看到的雨滴是倾斜落向后方的.【答案】D5.现有A、B两辆汽车在一条东西方向的直路上向东行驶,若以地面为参考系,A 车速度为6 m/s,B车速度为10 m/s.试分析回答:(1)若以A车为参考系,B车的速度为多大?方向如何?(2)若以B车为参考系,A车的速度为多大?方向如何?(3)若以A车或B车为参考系,地面的运动情况如何?【解析】(1)若以A车为参考系,B车的速度大小为10 m/s-6 m/s=4 m/s,方向向东.(2)若以B车为参考系,A车的速度大小为10 m/s-6 m/s=4 m/s,方向向西.(3)若以A车为参考系,地面向西运动,速度大小为6 m/s.若以B车为参考系,地面向西运动,速度大小为10 m/s.【答案】(1)4 m/s向东(2)4 m/s向西(3)以A车为参考系:6 m/s,向西以B车为参考系:10 m/s,向西6.如图所示,一根长0.8 m的杆,竖起放置,今有一内径略大于杆直径的环,从杆的顶点A向下滑动,向下为正方向.(1)取杆的下端O为坐标原点,图中A、B两点的坐标各是多少?环从A到B的过程中,位置变化了多少(OB间距离为0.2 m)?(2)取A点为坐标原点,A、B点的坐标又是多少?环从A到B的过程中位置变化了多少?(3)由以上两问可以看出,坐标原点的不同对位置坐标的描述和位置变化的描述是否有影响?【解析】(1)x A=-0.8 m x B=-0.2 m x B-x A=0.6 m(2)x A=0x B=0.6 m x B-x A=0.6 m(3)选取的坐标原点不同,同一位置的坐标不同,但位置变化相同.【答案】(1)-0.8 m-0.2 m0.6 m(2)00.6 m0.6 m(3)坐标原点的不同对位置坐标有影响,对位置变化没有影响。
高一物理试题-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册课时练习23 最新
南安一中高一物理系列作业第六章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班级: 座号: 姓名:组卷:杨宏伟 2016年12月22日 一、单项选择题1. 牛顿在伽利略和笛卡尔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动力学的一条基本规律——牛顿第一定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没有事实依据的凭空想象的实验B .伽利略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假设、推理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 .笛卡尔指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D .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一样,都可通过实验直接检验2. 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
这里的实验是指“伽利略斜面实验”,关于该实验,你认为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A )A .该实验是一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是荒谬可笑的B .该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C .该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概念D .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3. 关于物体的惯性,正确的是( C )A .骑车上坡前紧蹬几下是为了增大惯性冲上坡B.子弹在空中飞行速度逐渐减小故惯性也减小C.物体惯性的大小由质量大小决定D.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的瞬间惯性最大4.关于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静止的物体可能没有惯性B.速度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和月球上惯性不同D.伽利略的斜槽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并把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5.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物体运动的速率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C.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由静止到运动,二是由运动到静止D.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变,我们就说它的运动状态不变6.用高清公路监控摄像头,可抓拍不系安全带驾驶,超速等违规、违法行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人的惯性B.同一辆车,速度越大停下来需要的时间越长,说明速度大的车惯性大C.系好安全带可以减轻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D.系好安全带可以减轻因车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惯性现象的是( D)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C.动员采用助跑跳远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刹车闸8.如图所示是一种汽车安全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当汽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摆锤竖直悬挂,锁棒水平,棘轮可以自由转动,安全带能被拉动,当汽车突然刹车时,摆锺由于惯性绕轴摆动,使得锁棒锁定棘轮的转动,安全带不能被拉动,若摆锤从图中实线位置摆到虚线位置,汽车的可能运动方向和运动状态是( A )A.向右行驶,突然刹车B.向左行驶,突然刹车C.向左行驶,匀速直线运动D.向右行驶,匀速直线运动9.公共汽车进入转弯路口向右转时,车内乘客会( C )A.向前倾斜B.向后倾斜C.向左侧倾斜D.向右侧倾斜10.有一热气球以一定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到某一高度时,从热气球里掉出一个苹果,则苹果离开热气球后将( A )A.继续上升一段距离,然后下落B.立即下落C.永远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上升D.以上说法都不对11.物体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的作用下沿光滑斜面匀加速上升,若突然撤去力F,则在撤去力F的瞬间,物体将( D ) A.立即下滑B.立即静止C.立即具有沿斜面向上的加速度D.仍具有沿斜面向上的速度二、多项选择题12.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Word版)xx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xx、1A卷(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12345678910答案ADCDDBCBBC题号1112131415答案BCBCADABDACD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错选不得分。
)三、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200 ,4、017、5,18、,增大19、2、0 ,0、7020、2:1,砝码和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四、计算题21、(6分)解: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设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初速度为v0,经过时间t,速度变为v。
(2分)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其加速度(2分)则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为(2分)说明:只要思路清晰,表述上可从宽处理。
FθNmgf22、(12分)解:(1)冰车和小孩受力如图所示竖直方向上N+Fsinθ=mg支持力 N=188N (4分)(2)水平方向上Fcosθ-f=ma 摩擦力f=μN加速度 a = 0、33m/s2 (4分)(3)由解得 x=10、56m (4分)23、(12分)解:(1)滑块经第一个光电门时滑块经第二个光电门时滑块的加速度(6分)(2)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滑块的加速度a=v02=2ax解得 x=1、024m 因x<1、5m,所以滑块不能到达1、5m长的气轨的顶端。
(6分)B卷(20分)24、(4分)①5,1 ②250,越来越小F/Nx/cm00、51、01、52、02、53、02、04、06、08、010、012、025、(6分)(1)(3分)如图所示(2)(3分)① BC (只选其一得2分②弹簧弹力做的功说明:学生描点时用“”或“ ”均可。
26、(10分)解:(1)a、A、B、C一起做匀加速运动解得(4分)b、由牛顿第二定律对A T-Mg =Ma 对B和C Mg+mg-T =(M+m)a解得(6分)(2)a、由动能定理 A加速上升h的过程中① 绳子拉力对A做的功(4分)b、由动能定理,B和C加速下落h的过程中②① ②两式联立可得(6分)。
高一物理试题-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册课时练习24 最新
南安一中高一物理系列作业第六章 第2节 牛顿第二定律1 班级: 座号: 姓名:组卷:杨宏伟 2016年12月24日 一、单项选择题1. 关于牛顿第二定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大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大B .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质量大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小C .由F =ma 可知,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D .对同一物体而言,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而且在任何情况下,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一致2. 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 可知,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用很小的力去推很重的桌子时,却推不动,这是因为( D )A .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的物体B .桌子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也很小,眼睛观察不到C .推力小于桌子所受到的静摩擦力,加速度为负值D .桌子所受的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3. 重为10N 的物体以v 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现在给物体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 ,其大小为20N ,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加速度大小为(g 取10m/s 2)( )A .1N ,20m/s 2B .0,21m/s 2C .1N ,21m/s 2D .1N ,19m/s 24. 竖直起飞的火箭在推力F 的作用下产生10m/s 2的加速度,若推力增大到2F ,则火箭的加速度将达到(g 取10 m/s 2)( C )A .20m/s 2B .25 m/s 2C .30m/s 2D .40 m/s 25. 如图所示,一小球从空中自由落下,当它与正下方的轻弹簧刚开始接触时,它将(D )A .立即被反弹上来B .立即开始做减速运动C .立即停止运动D .继续做加速运动二、多项选择题6. 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 =ma 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CD)A.由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B.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C.由a=Fm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D.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到的合外力求出7.从匀速上升的气球上释放一物体,在释放的瞬间,物体相对地面将具有(AD)A.向上的速度B.向下的速度C.向上的加速度D.向下的加速度8.初始时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逐渐减小的水平力的作用,则这个物体运动情况为(AC)A.速度不断增大,但增大得越来越慢B.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减小C.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D.加速度不变,速度先减小后增大9.用力F1单独作用于某一物体上可产生加速度为3m/s2,力F2单独作用于这一物体可产生加速度为1m/s2,若F1、F2同时作用于该物体,可能产生的加速度为( BCD )A.1 m/s2B.2 m/s2C.3 m/s2D.4 m/s210.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的车厢中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拴着一个小球,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如图所示,当旅客看到弹簧的长度变长时,对车厢运动状态的判断可能的是(BC) A.车厢向右运动,速度在增大B.车厢向右运动,速度在减小C.车厢向左运动,速度在增大D.车厢向左运动,速度在减小三、计算题11.一个物体,质量是m=2kg,受到互成120°角的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大小都是10N,这两个力产生的加速度是多大?12.将质量为m=0.5 kg的小球,以一定的速度竖直上抛,已知受到的空气阻力为f=1N,(取g=10 m/s2).求:(1)小球在上升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小球在最高点时的加速度大小;(3)若空气阻力不变,小球下落时的加速度为多大?答案(1)1 N(2)10 m/s2(3)8 m/s2解析(1)设小球上升时,加速度为a,空气的平均阻力为fmg+f=ma,则a=12m/s2(2)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因速度为零,故不受空气阻力,故加速度大小为g,即10 m/s2(3)当小球下落时,空气阻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设加速度为a′,则mg-F=ma′,得a′=8 m/s213.质量为10g的子弹,以300m/s的速度,水平射入一块竖直固定的木板,把木板打穿,子弹穿出时的速度为200 m/s,板厚10cm,求子弹受到木板的平均作用力.答案 2.5×118N,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解析子弹的质量为m=10g=0.01kg,木板厚度为d=10cm=0.1m,由运动学公式可求得子弹的加速度为a=v2-v202d=-2.5×118m/s2,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子弹所受的平均作用力为F =ma =-2.5×118N ,负号说明子弹受到的是阻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14. 质量为1.5t 的汽车在前进中遇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18倍,汽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5s 内速度由36km/h 增至54 km/h ,g 取10m/s 2,求发动机的牵引力的大小.答案 2250N解析 由题知汽车初速度v 0=36km/h =10 m/s ,汽车的末速度v =54km/h =15 m/s.由v =v 0+at ,则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v -v 0t =15-105m/s 2=1 m/s 2,对汽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f =ma ,解得F =F f +ma =2250N.。
高一物理试题-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册课时作业24 最新
综合测评(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分值:100分时间:60分钟)命题报告1.(多选)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时间t内通过的位移为x,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可求出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B.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C.可求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D.可求出物体通过x2时的速度【解析】已知在时间t内的位移为x,可求出平均速度v=xt,但不能求出加速度,A正确,B错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C正确,D错误.【答案】AC2.(多选)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内通过的位移是3 m,则()A.第3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B.物体的加速度是1.2 m/s2C.前3 s内的位移是6 mD.3 s末的速度是3.6 m/s【解析】前2 s位移x1=12at21,前3 s内位移x2=12at22,则第3 s内位移x3=x 2-x 1=12at 22-12at 21,可得加速度a =1.2 m/s 2,B 正确;则前3 s 内的位移x 2=12 at 22=5.4 m ;C 错误;3 s 末的速度是v 3=1.2×3 m/s =3.6 m/s ,D 正确;第3 s 内的平均速度是31 m/s =3 m/s ,故A 正确.【答案】 ABD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 内通过位移x 1到达A 点,接着在时间T 内又通过位移x 2到达B 点,则物体( )A .在A 点的速度大小为x 1+x 22T B .在B 点的速度大小为3x 2+x 12T C .运动的加速度为2x 1T 2 D .运动的加速度为x 1+x 2T 2【解析】 A 点对应2T 时间的中间时刻,故v A =x 1+x 22T ,A 正确;由x 2-x 1=aT 2,可得:a =x 2-x 1T 2,C 、D 均错误;由v B =v A +aT ,可得:v B =3x 2-x 12T ,B 错误.【答案】 A4.(2018·大纲全国卷)一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1所示.质点在t =0时位于x =5 m 处,开始沿x 轴正向运动.当t =8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 )图1A .x =3 mB .x =8 mC .x =9 mD .x =14 m【解析】 图中图线与t 轴所围面积表示质点在8 s 内运动的位移Δx ,则Δx =12×2×1+2×2+12×2×1-⎝ ⎛⎭⎪⎫12×1×1+1×2+12×1×1=3 m .质点在t =8 s时在x轴上的位置x1=x+Δx=5 m+3 m=8 m.故B正确.【答案】 B5.(2018·泰州高一检测)甲、乙两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甲物体重是乙物体重的2倍,而甲距地面的高度是乙距地面高度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体的加速度是乙物体加速度的2倍B.甲物体着地的速度是乙物体着地的速度的1 2C.甲物体下落的时间是乙物体下落的时间的2 2D.甲、乙两物体的末速度相同【解析】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相同,A错.由v2=2gh得v=2gh,落地时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v1∶v2=1∶2,B、D错.由h=12gt2得t=2hg,甲、乙两物体下落时间之比t1∶t2=1∶2=2∶2,C对.【答案】 C6.(多选)(2018·四川高考)甲、乙两物体在t=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轴运动,其v-t图象如图2所示,则()图2A.甲、乙在t=0到t=1 s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B.乙在t=0到t=7 s之间的位移为零C.甲在t=0到t=4 s之间做往复运动D.甲、乙在t=6 s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解析】题目给出了v-t图象,根据v-t图象正、负的含义、斜率、面积的意义解决问题.在0~1 s内甲沿x轴正方向运动,乙先沿x轴负方向运动后沿x轴正方向运动,选项A错误;在0~7 s内乙的位移x=-v02×0.5 s+v02×0.5 s+v02×3 s-v02×3s=0,选项B正确;在0~4 s内甲的速度恒为正值,始终沿x轴正方向运动,选项C错误;在t=6 s时,甲、乙速度图象的斜率均为负值,即甲、乙的加速度方向沿x轴负方向,选项D正确.【答案】BD7.(2018·武昌调研)两个质点A、B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3所示.对A、B 运动情况的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图3A.A、B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A、B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B.在t=3t0时刻,A、B相距最远C.在t=5t0时刻,A、B相距最远D.在t=6t0时刻,A、B相遇【解析】由v-t图象,通过斜率可计算加速度大小,加速时A、B的加速度大小之比10∶1,减速时A、B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所以选项A错误;由A、B运动关系可知,当A、B速度相同时距离最远,所以选项B、C错误;由题意可知A、B是从同一位置同时开始运动的,由速度—时间图象可以算出运动位移,可知6t0时刻,A、B位移相同,因此在此时刻A、B相遇,所以选项D 正确.【答案】 D8.(2018·课标全国卷Ⅱ)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 =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4所示.在这段时间内()图4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 1+v 22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解析】 因为图象与坐标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因此在0~t 1时间内,甲车的位移大于乙车的位移,根据v -=xt 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选项A 正确,C 错误;因为乙车做非匀变速运动,故不能用v 1+v 22计算平均速度,选项B 错误;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据图知,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均逐渐减小,选项D 错误.【答案】 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20分)9.(10分)(2018·重庆一中高一期末)用接在50 Hz 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得到如图5所示的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起,取若干个计数点,分别标上0、1、2、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打印点未标出),量得0与1两点间的距离x 1=30 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x 4=48 mm ,则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 m/s 2,2与3两点间的距离约为________ mm ,打计数点3时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 m/s.图5【解析】 根据Δx =aT 2,则x 4-x 1=3aT 2, a =48×10-3-30×10-33×0.12m/s 2=0.6 m/s 2. x 3-x 1=2aT 2,所以x 3=30 mm +2×0.6×0.12×1 000 mm =42 mm. v 3=x 3+x 42T =42×10-3+48×10-32×0.1 m/s =0.45 m/s.【答案】 0.6 42 0.4510.(10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 ,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6所示,在纸带上选择标为0~6的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纸带旁边并排放着毫米刻度尺,零刻度点跟0计数点对齐.(1)请你根据放大的图片计算出打2和4两个计数点时的速度v 2=________ m/s 、v 4=________ m/s(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已知v 1=0.1 5 m/s ,v 3=0.22 m/s ,v 5=0.39 m/s ,请根据数据在图乙上作v -t 图.图6(2)电源频率低于50 Hz 时,若仍按照50 Hz 计算,则测出的速度值将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大”或者“小”)【解析】 (1)v 2=x 132T =(5.40-1.20)×10-22×0.1 m/s =0.21 m/sv 4=x 352T =(12.00-5.40)×10-22×0.1 m/s=0.33 m/s ;根据各速度值作v -t 图如图所示.(2)当电源的频率为50 Hz 时,打点计时器每隔0.18 s 打一个点;当交流电源的频率低于50 Hz 时,打点的时间间隔将大于0.18 s ,若计算速度时仍按0.18 s 计算,由v -=ΔxΔt 可得,测出的速度值大于真实值.【答案】 (1)0.21 0.33 v -t 图见解析 (2)大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32分)11.(16分)(2018·济南一中高一检测)一自行车以6 m/s 的速度沿平直的公路匀速运动,一小汽车从静止开始与自行车同向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3 m/s 2;汽车开始运动时,自行车恰好与汽车车头相齐.求:(1)汽车追上自行车之前经多长时间两者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 (2)汽车经过多长时间追上自行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解析】 (1)因汽车做匀加速运动,速度从0开始增加,但只要汽车的速度小于自行车的速度,两者的距离便不断增大,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设相距最远的时间为t 1,有 t 1=v a =63 s =2 s ,由x =12at 2得x =12×3×22 m =6 m , 自行车的位移x ′=v t 1=6×2 m =12 m , 两者的最大距离x m =x ′-x =6 m.(2)设汽车经过时间t 2追上自行车,由位移相等,得 12at 2=v t ,即12×3×t 22=6t 2, t 2=4 s ,汽车速度v =at 2=3×4 m/s =12 m/s. 【答案】 (1)2 s 6 m (2)4 s 12 m/s12.(16分)一枚小火箭携带试验炸弹竖直发射升空,小火箭的加速度a =10 m/s 2,t 1=20 s 后小火箭与试验炸弹分离,预定试验炸弹在最高点爆炸,取g =10 m/s 2,不计空气阻力.(1)试验炸弹预定爆炸点的高度是多少?(2)若试验失败,炸弹未爆炸,如果不采取措施,炸弹会在分离后多长时间落地?为了防止危险,在炸弹到达最高点10 s 后,以v 0=400 m/s 竖直发射一枚炮弹拦截,拦截点的高度是多少?【解析】 (1)试验炸弹与小火箭分离时, 速度v 1=at 1=10×20 m/s =200 m/s ,高度h 1=12at 21=12×10×218 m =2 000 m ,分离后炸弹以初速度v 1做竖直向上抛运动,上升高度h 2=v 212g =20022×10m =2 000 m ,故预定爆炸点的高度 h =h 1+h 2=4 000 m.(2)如果不采取措施,从分离到炸弹落地上升阶段的时间t 上=v 1g =20010 s =20 s ,下降阶段有h =12 gt 2下,得t 下=2hg =20 2 s ,故从分离到落地所用时间t 3=t 上+t 下=20(2+1) s.发射炮弹时,炸弹下落高度 h 3=12gt 22=12×10×118 m =500 m , 此时离地高度h 4=h -h 3=3 500 m , 下落速度v 3=gt 2=10×10 s =100 m/s , 到两者相遇时,其位移的大小之和等于h 4, 故v 3t +12gt 2+v 0t -12gt 2=h 4, 代入数据得t =7 s ,故拦截点高度h 5=v 0t -12gt 2=400×7 m -12×10×72 m =2 555 m. 【答案】 (1)4 000 m (2)20(2+1) s 2 555 m。
高一上册物理课时作业及答案
1.“嫦娥一号”是我国首次发射的探月卫星,它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200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运行周期为127分钟.已知引力常量G =6.67×10-11N•m2/kg2,月球半径为1.74×103km.利用以上数据估算月球的质量约为()A.8.1×1010kgB.7.4×1013kgC.5.4×1019kgD.7.4×1022kg解析:选D.天体做圆周运动时都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嫦娥一号”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知:GMmr2=4π2mrT2,得M=4π2r3GT2,其中r=R+h,代入数据解得M=7.4×1022kg,选项D正确.2.宇宙中两个星球可以组成双星,它们只在相互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球心连线的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双星间的距离在不断缓慢增加,设双星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双星相互间的万有引力减小B.双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增大C.双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增大D.双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增大解析:选B.距离增大万有引力减小,A正确;由m1r1ω2=m2r2ω2及r1+r2=r得,r1=m2rm1+m2,r2=m1rm1+m2,可知D 正确;F=Gm1m2r2=m1r1ω2=m2r2ω2,r增大F减小,r1增大,故ω减小,B错;由T=2πω知C正确.3.美国宇航局曾发布声明宣布,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证实了太阳系外第一颗类似地球的、可适合居住的行星.该行星被命名为开普勒-22b(kepler-22b),距离地球约600光年之遥,体积是地球的2.4倍.这是目前被证实的从大小和运行轨道来说最接近地球形态的行星,它每290天环绕着一颗类似于太阳的恒星运转一圈.若行星开普勒-22b绕恒星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可测量,万有引力常量G已知.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的物理量有()A.行星的质量B.行星的密度C.恒星的质量D.恒星的密度解析:选C.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知卫星绕中心天体运动的向心力由中心天体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由GMmr2=mr4π2T2求得恒星的质量M=4π2r3GT2,所以选项C正确.4.2011年8月,“嫦娥二号”成功进入了环绕“日地拉格朗日点”的轨道,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造访该点的国家.如图所示,该拉格朗日点位于太阳和地球连线的延长线上,一飞行器处于该点,在几乎不消耗燃料的情况下与地球同步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则此飞行器的() A.线速度大于地球的线速度B.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的向心加速度C.向心力仅由太阳的引力提供D.向心力仅由地球的引力提供解析:选AB.飞行器与地球同步绕太阳做圆周运动,所以ω飞=ω地,由圆周运动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v=rω得v飞>v地,选项A正确;由公式a=rω2知,a飞>a地,选项B正确;飞行器受到太阳和地球的万有引力,方向均指向圆心,其合力提供向心力,故C、D选项错.5.如图为“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上着陆最后阶段的示意图.首先在发动机作用下,探测器受到推力在距月面高度为h1处悬停(速度为0,h1远小于月球半径);接着推力改变,探测器开始竖直下降,到达距月面高度为h2处的速度为v,此后发动机关闭,探测器仅受重力下落至月面,已知探测器总质量为m(不包括燃料),地球和月球的半径比为k1,质量比为k2,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月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及探测器刚接触月面时的速度大小.解析:设地球的质量和半径分别为M和R,月球的质量、半径和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M′、R′和g′,探测器刚接触月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t.由mg′=GM′mR′2和mg=GMmR2,得g′=k21k2g.由v2t-v2=2g′h2,得vt=v2+2k21gh2k2.答案:k21k2gv2+2k21gh2k2。
高一物理试题-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册课时作业3 最新
课时作业(二)[全员参与·基础练]1.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间间隔B.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间隔表示时间较长C.手表上指针指示的是时间间隔D.“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指的是时间间隔【解析】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的是起床、就餐、上下课的时刻,A错.时刻在时间上对应“点”,没有长短说法,B错.手表上指针指示的是时刻,C 错.“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指的是时间间隔,D对.【答案】 D2.(2018·宿迁高一检测)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钟表上显示的11点15分是时刻B.40分钟一节课,这里的40分钟指的是时刻C.从早上8点至下午2点,这里的8点和2点指的是时间间隔D.上午8点开始上课,这里的8点指的是时间间隔【解析】11点15分、早上8点、下午2点指的都是时刻,40分钟指的是时间间隔,B、C、D错误,A正确.【答案】 A3.(多选)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量只有正值,矢量可以取负值B.标量和矢量无根本区别C.标量和矢量,一个有大小无方向,一个有大小也有方向D.标量和矢量的运算方法不同【解析】某些标量如温度、功,也有负值,A错.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B错,C对.标量与矢量的运算法则不同,标量采用之前所学的算术法,矢量的运算方法与此不同,D对.【答案】CD4.下列关于位移和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 m,这两个位移一定相同B.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的位移x甲=3 m,x乙=-5 m,则x甲>x乙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其正负号表示温度方向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的高低,不能说表示方向【解析】两物体的位移大小虽然均为30 m,但由于不知其方向关系,两个位移不一定相同,A错误.比较物体位移大小应比较其绝对值,B错误.温度无方向,其正负表示温度的高低,不能说表示方向,C错误,D正确.故选D.【答案】 D5.关于路程和位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位移也一定不为零D.物体的位移为零,路程也一定为零【解析】位移是有向线段,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二者是不同概念,A 错.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与路程相等,B正确.位移大小和路程无直接关系,路程不为零,但可能是运动物体又回到出发点,位移为零,即C、D均错.【答案】 B6.甲、乙两运动员分别参加了在主体育场举行的400 m和100 m田径决赛,且两人都是在最内侧跑道(周长为400 m)完成了比赛,则两人在各自的比赛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大小x甲、x乙和通过的路程大小s甲、s乙之间的关系是()A.x甲>x乙,s甲<s乙B.x甲<x乙,s甲>s乙C.x甲>x乙,s甲>s乙D.x甲<x乙,s甲<s乙【解析】400 m赛的路程为400米,位移为0,100 m赛的路程和位移大小都是100 m,故B正确.【答案】 B7.(多选)北京时间2018年10月25日23时3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测速精度0.2 m/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间间隔D.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解析】由位置、位移、时间间隔、时刻的定义可知,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一个点,是位置,不是位置的变化,A错、B对.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C错,D对.【答案】BD8.如图1-2-6所示,一辆汽车在马路上行驶,t=0时,汽车在十字路口中心的左侧20 m处,过了2 s,汽车正好到达十字路口的中心;再过3 s,汽车行驶到了十字路口中心右侧30 m处.如果把这条马路抽象为一条坐标轴x,十字路口中心定为坐标轴的原点,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图1-2-6(1)试将汽车在这三个观测时刻的位置的坐标填入表格内:(2)前2 s【解析】(1)马路抽象为坐标轴,因为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所以在坐标轴上原点左侧的点的坐标为负值,右侧的点的坐标为正值,即:x1=-20 m,x2=0,x3=30 m.(2)前2 s内的位移s1=x2-x1=0-(-20) m=20 m;后3 s内的位移s2=x3-x2=30 m-0=30 m;这5 s内的位移s3=x3-x1=30 m-(-20 m)=50 m.上述位移s1、s2和s3都是矢量,大小分别为20 m、30 m和50 m,方向都向右,即与x轴正方向同向.【答案】(1)-20 m030 m(2)20 m,方向向右30 m,方向向右50 m,方向向右[超越自我·提升练]9.如图1-2-7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2-7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也可以称为2 s内B.t2~t3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3 s内C.t0~t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最初2 s内或第2 s内D.t n-1~t n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n-1)s内【解析】t2是第2 s末或第3 s初,是时刻,而2 s内是时间,故选项A错;t2~t3表示第3 s内,是时间,故B对;t0~t2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 s,是指2 s的~t n表示时间,时间,而第2 s内是指第2个1 s的时间,二者不同,故C错;t n-1应为第n s内,故D错.【答案】 B10.(2018·保定一中高一检测)如图1-2-8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车轮沿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时,气门芯位移的大小为()图1-2-8A.πR B.2RC.2πR D.R4+π2【解析】如图所示,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的过程中,初末位置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位移大小为x=(2R)2+(πR)2=R4+π2,因此选项D正确,其他选项均错误.【答案】 D11.如图1-2-9所示,一辆汽车沿着马路由A地出发经B、C地到达D地,A、C、D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求:汽车的位移及路程.图1-2-9【解析】位移的大小是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而路程要看物体运动时的实际路径,由勾股定理得:x AC=x2AB+x2BC=6002+8002m=1 000 m.由于A、C、D共线,所以汽车的位移大小为:x AD=x AC+x CD=1 000 m+800 m=1 800 m.因为tan∠BAC=43,所以∠BAC=53°,即位移方向为北偏东53°或东偏北37°.路程为:x AB+x BC+x CD=2 200 m.【答案】 1 800 m,方向为北偏东53°或东偏北37°2 200 m12.(2018·杭州一中高一检测)图1-2-10为400 m的标准跑道,直道部分AB、CD的长度均为100 m,弯道部分BC、DA是半圆弧,其长度也为100 m.A 点为200 m赛跑的起点,经B点到终点C.求:图1-2-10(1)200 m赛跑的路程和位移;(2)跑至弯道BC 的中点P 时的路程和位移.(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析】 (1)在200 m 赛跑中,200 m 指路径的长度,即路程是200 m ;位移是从起点A 指向终点C 的有向线段,因BC 是半圆弧,则直径d =2×100πm ≈63.7 m ,故位移的大小AC =AB 2+d 2≈118.6 m ,方向由A 指向C .(2)跑至弯道BC 的中点P 时,路程是 s =AB +BP =100 m +50 m =150 m ; 位移的大小AP = ⎝ ⎛⎭⎪⎫AB +d 22+⎝ ⎛⎭⎪⎫d 22≈135.6 m 方向由A 指向P .【答案】 (1)200 m 118.6 m ,方向由A 指向C(2)150 m 135.6 m ,方向由A 指向P .。
高一物理试题-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册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题5 最新
第5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用公式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__,它是矢量,它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_.2.一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在某时刻的速度大小为4 m/s ,运动2 s 后的速度变为8 m/s ,在这2 s 内物体的平均加速度为__________.3.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__________的方向相同.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大,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________;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______.4.v -t 图象不但反映了物体______随______变化的规律,通过v -t 图象,还能够知道物体的__________.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________直线,直线的________表示加速度,即a =Δv=k (斜率).5.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 .加速度是增加的速度C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 .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6.关于加速度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总与初速度的方向一致 B .总与平均速度的方向一致 C .总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 D .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无关7.如图1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则在0~t 1和t 1~t 2时间内( )图1A .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同B .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C .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同D .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反【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 加速度1.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的物理量 B .速度的变化率就是加速度C .加速度的方向总与速度的方向相同D .加速度的方向总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2.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时,取物体的初速度方向为正,甲的加速度恒为2 m/s 2,乙的加速度恒为-3 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物体都做加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变化快B.甲做加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变化快C.乙做减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变化率大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知识点二v-t图象与物体的加速度3.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2所示,质点在0~t1内速度、加速度如何变化?t1~t2内质点的速度、加速度各是多少?图24.图3如图3所示是一个物体向东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可知在0~10 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方向是________,物体做________运动;在10~40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_,物体做________运动;在40~60 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方向是________,物体做________运动.知识点二加速度的计算5.某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做变速直线运动,10 s内速度从5 m/s增加到25 m/s,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刹车,2 s内速度减为零,求这两个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6.据报道,我国空军研究人员在飞机零高度、零速度的救生脱险方面的研究取得成功,报道称:由于飞机发生故障大多数是在起飞、降落阶段,而此时的高度几乎是零高度.另外在飞行过程中会出现突然停机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飞行员脱险非常困难.为了脱离危险,飞行员必须在0.1 s的时间内向上脱离飞机,若飞行员脱离飞机的速度为20 m/s,试判断脱离过程中的加速度为多大?【方法技巧练】一、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的判断7.根据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A.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B.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C.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D.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8.如图4所示为某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有关该质点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图4A.0~t1时间内加速度为正,质点做加速运动B.t1~t2时间内加速度为负,质点做减速运动C.t2~t3时间内加速度为负,质点做减速运动D.t3~t4时间内加速度为正,质点做加速运动二、利用v-t图象分析物体运动的方法9.图5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v-t图象如图5所示,试根据v-t图象判断:(1)第1秒内,物体的加速度为多大?(2)第2秒和第4秒内的加速度是否相同?(3)在第4秒内,物体做什么运动?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B.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一定越大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与速度无关2.关于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必为零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当加速度为负值时,必然做减速运动C.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D.速度的方向可能与加速度方向垂直3.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有()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4.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 m/s2,则()A.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是该秒初速度的2倍B.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 m/sC.物体在某秒初的速度一定比前秒末的速度大2 m/sD.加速度为正值,速度一定增加5.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那么,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做匀速运动B.速度不断减小到零,然后反向做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C.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减为零时,速度减到最小,而后做匀速运动D.速度不断增大6.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则()A.若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相等,则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若物体的加速度均匀增加,则是匀加速直线运动C.若速度在减小,则加速度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反,且在变小D.若速度在减小,则加速度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反,但大小可能不变7.图6小球以v1=3 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一墙壁经Δt=0.01 s后以v2=2 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向弹回(如图6所示),小球在这0.01 s内的平均加速度是()A.100 m/s2,方向向右B.100 m/s2,方向向左C.500 m/s2,方向向左D.500 m/s2,方向向右8.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7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7A.物体在第1 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B.物体在第2 s内和第3 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C.物体在第2 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D.物体在2 s末离出发点最远9.如图8所示是汽车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位置,经过8 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位置,若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图8A.11 m/s2B.5.0 m/s222回的球速度大小为20 m/s,击球时间为0.18 s,假设速度方向均为水平方向,求:击球过程中排球的加速度.11.一架飞机以200 m/s的速度匀速飞行;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启动经过20 s后,速度变为20 m/s;一位运动员冲刺后的速度由10 m/s经过5 s后变为0.这三种运动哪一个加速度最大?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有关吗?12.计算下列过程的加速度:(1)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做匀加速运动,经10 s速度达到118 km/h.(2)在高速公路上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经3 min速度从54 km/h提高到144 km/h.(3)足球以8 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 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2 s,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如何?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课前预习练1.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 a =Δv Δtm /s 2或m ·s -2 米每二次方秒2.2 m /s 23.速度变化 相同 相反4.速度 时间 加速度 倾斜的 斜率 5.CD6.CD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无关,但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加速,反之则减速,本题正确选项为C 、D .] 7.B课堂探究练 1.BD2.C 因为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即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一正一负,说明加速度方向相反,两者只有一个是做加速运动,所以A 错;加速度的负号说明加速度的方向与所取的正方向相反,比较加速度的大小时,应比较加速度的绝对值.乙的加速度的绝对值大,所以它的速度变化快,B 、D 错;所以本题应选C .] 3.见解析解析 速度的变化由图线可以直接看出,而加速度的变化需要看图线上各点的斜率如何变化.如题图可知:在0~t 1时间内质点的速度逐渐增大,且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v -t 图象的倾斜程度逐渐减小,图象的斜率逐渐减小,即加速度逐渐减小,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在t 1~t 2时间内,质点的速度为v 1,加速度为零.点评 加速度只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反映速度的大小,加速度大,速度变化得快;加速度小,速度变化得慢;加速度为零,速度不变,即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4.3 m /s 2 向东 匀加速直线 0 匀速直线 1.5 m /s 2 向西 匀减速直线 5.加速过程中:加速度为2 m /s 2,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刹车过程中:加速度为12.5 m /s 2,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解析 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有v 0=5 m /s ,v =25 m /s ,t =10 s ,则a =v -v 0t =25-510m /s 2=2 m /s 2.a 为正值,表示其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对于刹车阶段:v =25 m /s ,v ′=0,t ′=2 s .则a ′=v ′-v t ′=0-252 m /s 2=-12.5 m /s 2.a ′为负值,表示其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6.200 m /s 2解析 飞行员在弹离过程中时间为Δt =0.1 s ,速度由0变为20 m /s .加速度a =Δv Δt =20-00.1m /s 2=200 m /s 27.BCD8.AB 由图象可知,在0~t 1时间内加速度为正,速度也为正,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故质点做加速运动;在t 1~t 2时间内加速度为负,速度为正,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故质点做减速运动;在t 2~t 3时间内加速度为负,速度也为负,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故质点做加速运动;在t 3~t 4时间内加速度为正,速度为负,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质点做减速运动.]方法总结 要判断一个运动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要根据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来确定,不能单独根据加速度的正负来确定.9.(1)4 m /s 2 (2)加速度相同 (3)物体做沿负方向的加速度为负且不变的加速直线运动解析 (1)物体在第1秒内,速度从0增加到4 m /s ,故加速度大小a 1=Δv/Δt =4-01m /s 2=4m /s 2.(2)第2秒和第3秒内的加速度相同,该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a 2=a 3=Δv Δt =0-43-1m /s 2=-2m /s 2.在第4秒内,物体的速度从0至-2 m /s ,故该过程中加速度a 4=Δv Δt =-2-04-3m /s 2=-2 m /s 2.可见,第2秒和第4秒内的加速度相同.(3)在第4秒内,物体做沿负方向的加速度为负且不变的加速直线运动. 点评 根据题意把抽象复杂的物理过程表示成物理图象,将物理量之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象直观、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能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课后巩固练1.D 2.D 3.AD4.BD 加速度为2 m /s 2,其物理意义就是物体的速度每1 s 改变2 m /s . ]5.ABC 若开始时,加速度方向和速度相同,只要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即增大,A 对;若开始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相反,速度即减小,速度减小到零后开始反向,加速度减到零后变为匀速,若加速度减到零后还没有反向,则这时速度减到最小,而做匀速运动,所以B 、C 对.] 6.AD7.C 平均加速度a =Δv Δt =v 2-(-v 1)Δt=500 m /s 2,方向向左,C 正确.]8.BCD9.C 由题图可知v 0=20 km /h ,v =60 km /h ,即v -v 0=(60-20)km /h =40 km /h =1009m /s .将数据代入公式a =v -v 0t可得a ≈1.4 m /s 2,选项C 正确.]10.600 m /s 2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解析 规定来球方向为正方向,则 v 0=10 m /s ,v =-20 m /s ,t =0.18 s ,由公式a =v -v 0t 得a =-20-100.05m /s 2=-600 m /s 2.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或与击回方向相同). 11.运动员的加速度最大,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没有关系解析 设飞机、汽车、运动员的加速度分别为a 1、a 2、a 3,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得a 1=0,a 2=20 m /s -0 m /s20 s=1 m /s 2,a 3=0 m /s -10 m /s 5 s=-2 m /s 2可见,运动员的加速度最大,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没有关系.12.(1)3 m /s 2,沿运动方向 (2)0.14 m /s 2,沿运动方向 (3)-100 m /s 2,与原来运动方向相反解析 由题中已知条件,统一单位、规定正方向后,根据加速度公式,即可算出加速度. 规定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1)汽车初速度为v 0=0,汽车末速度为: v =118 km /h =30 m /s ,所需时间t =10 s . 由加速度定义得: a =v -v 0t =30-010m /s 2=3 m /s 2,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2)汽车初速度为v 0=54 km /h =15 m /s ,汽车末速度为v =144 km /h =40 m /s , 所需时间t =3 min =180 s . 由加速度定义得:a 2=v -v 0t =40-15180m /s 2=0.14 m /s 2,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3)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v 0=8 m /s , v =-12 m /s ,所以Δv =v -v 0=-12 m /s -8 m /s =-20 m /s .则a =Δv Δt =-200.2 m /s 2=-100 m /s 2方向与原来运动方向相反.。
高一物理试题-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册课时过关检测题39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8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9—10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西藏日喀则地区一高2018-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物理试卷】关于力学单位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kg、m、N是基本单位B.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F=maC.kg、N、m/s都是导出单位D.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kg,也可以是g【答案】B考点:国际单位制【名师点睛】此题是对国际单位制的考查;要知道在力学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物理量是长度、质量和时间,所对应的单位是米、千克、秒;由这些单位导出的都是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导出单位.2.【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8-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构成了物理学和工程学的基础,它的推出、地球引力的发现和微积分的创立使得牛顿成为过去一千多年中最杰出的科学巨人之一。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种特例B.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验证C.牛顿第三定律是描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关系的定律D.为纪念牛顿,人们把“力”定为基本物理量,其基本单位为“牛顿”【答案】C【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故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A 错误;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完全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理想实验验证,B 错误;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C 正确;为纪念牛顿,人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即2/11s m kg N ⋅=,但不是基本单位,D 错误;故选C 。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牛顿三定律之间的联系,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高一物理试题-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课时同步检测5 最新
[课时提升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由滑动摩擦力公式f=μN推出的μ=f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f成正比,f越大,μ越大B.动摩擦因数μ与正压力Ν成反比,N越大,μ越小C.μ与f成正比,与N成反比D.μ的大小由两物体接触面的情况及其材料决定解析: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由接触面的粗糙情况及材料决定,与摩擦力f和压力N无关,一旦材料和接触面的情况确定了,动摩擦因数μ也就确定了。
答案: D2.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固定的斜面B上,下列关于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A不受摩擦力作用B.A受摩擦力作用,且方向沿斜面向上C.A受摩擦力作用,且方向沿斜面向下D.A受摩擦力作用,且方向垂直斜面向上解析:物体A在斜面上有沿斜面向下的运动趋势,所以A受B的静摩擦力作用,且方向沿斜面向上,故选项B正确。
答案: B3.一块质量均匀分布的长方体木块按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种方式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其中甲图中木块做匀速运动,乙图中木块做匀加速运动,丙图中木块侧立在水平面上做与甲图相同的运动。
则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图中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A.f甲=f乙<f丙B.f甲=f丙<f乙C.f甲=f乙=f丙D.f丙<f甲=f乙解析:根据公式f=μN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与运动状态也无关,C正确。
答案: C4.如图甲所示,小孩用80 N的水平力推木箱不动,木箱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1;乙图中,小孩用100 N的水平力恰能推动木箱,此时木箱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2;丙图中,小孩把木箱推动了,此时木箱与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f3。
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 N,木箱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0.45,则f1、f2、f3的大小分别为()A.80 N、100 N、90 N B.80 N、100 N、45 NC.80 N、80 N、90 N D.0、80 N、45 N解析:小孩用80 N的水平力推不动木箱,则木箱此时受到的是静摩擦力,所以f1=80 N。
高一物理试题-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册课时作业8 最新
课时作业(七)[全员参与·基础练]1.(2018·天津市静海高一检测)下列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若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则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C.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量为零的运动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一个恒量【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两个特点:(1)轨迹为直线.(2)加速度恒定.只有具备这两个特点,物体做的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错、D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断变化,所以速度变化量不为零,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也不相同,A、C错误.【答案】 D2.(多选)(2018·绍兴一中高一检测)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运用公式v =v0+at解题时,若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取负值B.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取正值C.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取负值D.无论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均取正值【解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由于初速度为正值,故加速度也应取正值,A错,B对;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应取负值,C对、D错.【答案】BC3.一小球在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滚下,进入水平面后又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如图所示的v-t图象中可以反映小球这一运动过程的是()A B C D【解析】小球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项正确.【答案】 C4.星级快车出站时能在150 s内匀加速到180 km/h,然后正常行驶.某次因意外列车以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将车速减至118 km/h.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列车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13m/s2B.列车减速时,若运用v=v0+at计算瞬时速度,其中a=-13m/s2C.若用v-t图象描述列车的运动,减速时的图线在时间轴t轴的下方D.列车由静止加速,1 min内速度可达20 m/s【解析】列车的加速度大小a=ΔvΔt=50150m/s2=13m/s2,减速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a′=-13m/s2,故A、B两项都正确.列车减速时,v-t图象中图线依然在时间轴t轴的上方,C项错.由v=at可得v=13×60 m/s=20m/s,D项对.【答案】 C5.(多选)甲、乙、丙三个物体均做匀变速运动,通过A点时,物体甲的速度是6 m/s,加速度是1 m/s2;物体乙的速度是2 m/s,加速度是6 m/s2;物体丙的速度是-4 m/s,加速度是2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A点时,物体甲最快,乙最慢B.通过A点前1 s时,物体丙最快,乙最慢C.通过A点后1 s时,物体乙最快,丙最慢D.通过A点时,物体甲最快,丙最慢【解析】物体丙的速度是-4 m/s的含义是速度大小为4 m/s,负号表示其速度方向与所选定的正方向相反,不表示大小.过A点时,速度大小满足的关系为v甲>v丙>v乙,故A说法是正确的,D说法错误.由v=v0+at知过A点前1s时,v甲=5 m/s,v乙=-4 m/s,v丙=-6 m/s,则速度大小满足的关系为v丙>v甲>v乙,故B说法正确.过A点1 s后,v甲=7 m/s,v乙=8 m/s,v丙=-2 m/s,则有速度大小满足的关系为v乙>v甲>v丙,故C说法正确.【答案】ABC6.一个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第1 s末,第2 s末,第3 s末的瞬时速度之比是()A.1∶1∶1B.1∶2∶3C.12∶22∶32D.1∶3∶5【解析】由v=at得v1∶v2∶v3=at1∶at2∶at3=1∶2∶3,故选项B正确.【答案】 B7.(多选)如图2-2-8所示,为一质点在0~22 s时间内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2-8A.CD段和DE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同B.整个过程中,BC段的加速度最大C.整个过程中,C点离出发点最远D.DE段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解析】由图知CE段的加速度相同,A正确;整个过程中,CE段的加速度最大,D点时离出发点最远,所以B、C选项均错;DE段质点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均匀增大,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正确.【答案】AD图2-2-98.磁悬浮列车由静止开始加速出站,加速度为0.6 m/s2,2 min后列车速度为多大?列车匀速运动时速度为432 km/h,如果以0.8 m/s2的加速度减速进站,求减速160 s 时速度为多大?【解析】 取列车开始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列车初速度v 10=0,则列车2 min 后的速度v =v 10+a 1t 1=(0+0.6×2×60)m/s =72 m/s当列车减速进站时a 2=-0.8 m/s 2初速度v 20=432 km/h =120 m/s从刹车到速度为0的时间t 0=-v 20a 2=-120-0.8 s =150 s 所以160 s 时列车已经停止运动,速度为0.【答案】 72 m/s 0[超越自我·提升练]9.(2018·海南高考)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 -t 图象如图2-2-10所示.下列v -t 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 )图2-2-10【解析】 由图可知,在0~T 2时间内a =a 0>0,若v 0≥0,物体做匀加速运动;若v 0<0,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故B 、C 皆错误;由于在T ~2T 时间内a =-a 0,故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且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与0~T 2时间内相同,故A 错误是,D 正确.【答案】 D10.试说明如图2-2-11所示的图象中物体的运动情况.2-2-11【解析】图甲中,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大,表示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变加速直线运动.图乙中,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来越小,最后为0,速度越来越大,最后不变,表示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直到加速度为0,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丙中,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最后为0,表示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变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速度减为0.图丁中,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小,表示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变减速直线运动.【答案】见解析11.(2018·太原高一期末)高空侦察机可进行高空侦察,导弹则是打击高空侦察机的有力武器.假设某日有一架高空侦察机正以300 m/s的速度向某城市飞来,它通过该城市上空的A点.某导弹基地通过雷达探测并计算高空侦察机的飞行规律,在高空侦察机离A点尚有一段距离时发射导弹,导弹以80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1 200 m/s的速度在A点击中敌机,求:图2-2-12(1)导弹发射后经过多长时间击中敌机?(2)敌机离A点多远时,开始发射导弹?【解析】(1)导弹由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v0=0,据公式v =v 0+at 有:t =v a =1 20080 s =15 s ,即导弹发射后经15 s 时间击中敌机.(2)敌机做匀速直线运动,15 s 通过的位移x =v ′t =300×15 m =4 500 m =4.5 km ,即当敌机离A 点4.5 km 时,开始发射导弹.【答案】 (1)15 s (2)4.5 km12.(2018·杭州高一检测)卡车原来以10 m/s 的速度匀速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因为路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即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车减速到2 m/s 时,交通灯变为绿灯,司机立即放开刹车,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的一半时间卡车就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刹车开始到恢复原来的速度共用了12 s .求:(1)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2)开始刹车后2 s 末及10 s 末的瞬时速度.【解析】 (1)卡车先做匀减速运动,再做匀加速运动,其运动简图如图所示.设卡车从A 点开始减速,则v A =10 m/s ,用t 1时间到达B 点,从B 点又开始加速经过时间t 2到达C 点,则v B =2 m/s ,v C =10 m/s ,且t 2=t 12,t 1+t 2=12 s .可得t 1=8 s ,t 2=4 s ,由v =v 0+at 得,在AB 段v B =v A +a 1t 1,①在BC 段v C =v B +a 2t 2,②联立①②两式,代入数据得a 1=-1 m/s 2,a 2=2 m/s 2.(2)开始刹车后2 s 末的速度为v 1=v A +a 1t =10 m/s -1×2 m/s =8 m/s10 s 末的速度为v 2=v B +a 2t =2 m/s +2×2 m/s =6 m/s.【答案】 (1)-1 m/s 2 2 m/s 2 (2)8 m/s 6 m/s。
高一物理试题-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册课时作业2018001 最新
课时作业(九) [全员参与·基础练]1.关于公式x=v2-v202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B.此公式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C.此公式只适用于位移为正的情况D.此公式不可能出现a、x同时为负值的情况【解析】公式x=v2-v202a既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既适用于位移为正的情况,也适用于位移为负的情况,选项B正确,选项A、C错误.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规定初速度的反方向为正方向时,a、x就会同时为负值,选项D错误.【答案】 B2.(2018·广东高考)某航母跑道长200 m,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 m/s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 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A.5 m/s B.10 m/sC.15 m/s D.20 m/s【解析】由题知,v=50 m/s,a=6 m/s2,x=200 m,最小初速度v0=v2-2ax=502-2×6×200 m/s=10 m/s.故选项B正确.【答案】 B3.如图2-4-2所示,物体A在斜面上由静止匀加速滑下x1后,又匀减速地在平面上滑过x2后停下,测得x2=2x1,则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a1与在平面上的加速度a2的大小关系为()图2-4-2A .a 1=a 2B .a 1=2a 2C .a 1=12a 2D .a 1=4a 2【解析】 物体在斜面上初速度为零,设末速度为v ,则有v 2-0=2a 1x 1.同理,在水平面上有v 2-0=2a 2x 2,所以a 1x 1=a 2x 2,故a 1=2a 2.【答案】 B4.(2018·石家庄二中高一检测)一辆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4 m/s ,经过4 s 速度达到12 m/s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汽车的加速度为2 m/s 2B .汽车每秒速度的变化量为2 m/sC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 m/sD .汽车的位移为32 m 【解析】 汽车的加速度a =12-44m/s 2=2 m/s 2,A 对.汽车每秒速度的变化量Δv =at =2×1 m/s =2 m/s ,B 对.汽车的位移x =122-422×2 m =32 m ,D 对.汽车的平均速度:v =324 m/s =8 m/s ,C 错.【答案】 C5.(2018·兰州一中高一检测)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 s 后停止运动,那么,在这连续的三个1 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 .1∶3∶5B .5∶3∶1C .1∶2∶3D .3∶2∶1【解析】 用逆向思维可以把汽车刹车的运动认为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逆过程,所以这连续的三个1 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5∶3∶1,B 项对.【答案】 B6.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随着车辆的增多,交通事故也相应增加.为了安全,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时间里,汽车仍然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思考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车完全静止的时间里,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下表给出了驾驶员驾驶的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思考距离和制动距离等部分数据.某同学分析这些数据,算出了表格中未给出的数据X、Y,该同学计算正确的是()A.X=40C.X=60,Y=22 D.X=40,Y=21【解析】思考距离,汽车做匀速运动,由x=v t知思考时间t=xv=1.2 s,所以Y=v1t=20×1.2 m=24 m.制动距离是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由v2=2ax知a=v22x=10040m/s2=2.5 m/s2,由v22=2aX,得X=v222a=1522×2.5m=45 m.【答案】 B7.(多选)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2-4-3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图2-4-3A .在第1 h 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 .在第2 h 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C .在前4 h 内,乙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 .在第4 h 末,甲、乙两车相遇【解析】 由题图知,1 h 末乙车沿负方向行驶,由匀加速直线运动变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行驶方向并未改变,A 错.在前2 h 内甲车的位移x 1=12×2×30 km =30 km ,沿正方向;乙车的位移x 2=12×2×30 km =30 km ,沿负方向;故此时两车相距Δx =(70-30-30)km =10 km ,B 对.由图象的斜率大小可知C 对.在前4 h 内甲车的位移x 甲=12×4×60 km =120 km ,沿正方向;乙车的位移x 乙=⎝ ⎛⎭⎪⎫12×2×60-12×2×30 km =30 km ,沿正方向;x 甲-x 乙=90 km ≠70 km ,两车此时不相遇,D 错.【答案】 BC8.(2018·荆州高一期末)我国的高速铁路技术不断创出新的纪录,同时旅客的安全工作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假设某次列车在离车站9.5 km 处开始制动刹车,此时列车的速度为342 km/h ,列车匀减速到站并刚好停住.求:(1)该列车进站时的加速度多大? (2)列车减速运动的时间为多少?【解析】 (1)列车初速度v 0=342 km/h =95 m/s ,停住时v =0,由v 2-v 20=2aL ,得a =v 2-v 202L =0-9522×9.5×103=-0.475 m/s 2(不带负号,只求大小也对)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车运动方向相反,加速度大小为0.475 m/s 2.(2)设列车减速运动时间为t , 由L =v 02·t ,得t =Lv 0/2=9.5×10395/2 s =200 s.【答案】 (1)0.475 m/s 2 (2)200 s[超越自我·提升练]9.(2018·苏州高一检测)如图2-4-4所示,木块A、B并排且固定在水平桌面上,A的长度是L,B的长度是2L.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以速度v1射入A,以速度v2穿出B.子弹可视为质点,其运动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出A 时的速度为()图2-4-4A.2v1+v23B.2v21+2v223C.2v21+v223D.23v1【解析】设子弹在木块中的加速度为a,则v22-v21=2a·3L,①v2A-v21=2a·L,②由①②两式得子弹穿出A时的速度v A=2v21+v223,选项C正确.【答案】 C10.(多选)如图2-4-5所示,光滑斜面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一个物体由A点静止释放,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图2-4-5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度v B∶v C∶v D∶v E=1∶2∶3∶2B.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t B∶t C∶t D∶t E=1∶2∶3∶2C.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v-=v BD.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均相等【解析】设每一部分的长度为x,根据v2-v20=2ax得v2B=2ax,v2C=2a·2x,v2D=2a·3x,v2E=2a·4x,所以v B∶v C∶v D∶v E=1∶2∶3∶2,A正确;根据x=12at 2得t B =2·xa ,t C =2·2xa ,t D =2·3xa ,t E =2·4xa ,所以t B ∶t C ∶t D ∶t E =1∶2∶3∶2,B 正确;从A 到E 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从A 到E 的时间为t E =2·4x a ,中间时刻为12t E =2·4x4a =2x a=t B ,所以v -=v B ,C 正确;由v B 、v C 、v D 、v E 的大小知每一部分的速度增量不相等,D 错误.【答案】 ABC11.我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经过多次海试,正式入役了,各类武器装备已经上舰.固定翼飞行器从航空母舰起飞的方式可以分两种,第一种是飞机弹射器起飞,第二种是斜板滑跳起飞,有专家指出,中国目前也在试验蒸汽弹射技术.某型号航空母舰上装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某型号的飞机在跑道上加速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0 m/s 2,当飞机的速度达到50 m/s 时才能离开航空母舰起飞.设航空母舰处于静止状态.问:(1)若要求该飞机滑行160 m 后起飞,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多大的初速度?(2)若某舰上不装弹射系统,要求该型号飞机仍能在此舰上正常起飞,问该舰身长至少应为多长?【解析】 (1)设弹射系统帮助该飞机起飞时初速度为v 0,由运动学公式v 2-v 20=2ax ,可知v 0=v 2-2ax =30 m/s.(2)不装弹射系统时,飞机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公式v 2=2ax ,可知该舰身长至少应为x =v 22a =250 m.【答案】 (1)30 m/s (2)250 m12.如图2-4-6所示,隧道是高速公路上的特殊路段也是事故多发路段之一.某日,一轿车A 因故恰停在隧道内离隧道入口d =50 m 的位置.此时另一辆轿车B 正以v 0=90 km/h 的速度匀速向隧道口驶来,轿车B 的驾驶员在进入隧道口时,才发现停在前方的轿车A 并立即采取制动措施.假设该驾驶员反应时间t 1=0.57 s ,轿车制动系统响应时间(开始踏下制动踏板到实际制动)t 2=0.18 s ,轿车制动时产生的加速度为7.5 m/s 2.图2-4-6(1)试通过计算说明该轿车B 会不会与停在前面的轿车A 相撞?(2)若会相撞,那么撞前瞬间轿车B 速度大小为多少?若不会相撞,那么停止时与轿车A 的距离为多少?【解析】 (1)轿车实际制动前0.6 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运动的位移为x 1=903.6×0.6 m =15 m ,实际制动中的加速度大小a =7.5 m/s 2,实际制动中当速度减为零时的位移x 2=v 202a =⎝ ⎛⎭⎪⎫903.622×7.5 m =1253 m ,由于x 1+x 2=1703 m =56.7 m>50m ,故B 会与停在前面的轿车A 相撞.(2)设与A 相碰时的速度为v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2×7.5×(50-15) m =v 2-⎝ ⎛⎭⎪⎫903.6 m/s 2,解得v =10 m/s.【答案】 (1)会相撞 (2)10 m/s。
高一物理试题-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册课时训练2018002 最新
课后集训基础达标1.物体A和B质量相等,A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B置于粗糙水平面上,开始时都处于静止状态,在相同的水平力F作用下移动相同的位移,则()A.力F对A做功较多,A的动能较大B.力F对B做功较多,B的动能较大C.力F对A和B做功相同,A和B的动能相同D.力F对A和B做功相同,但A的动能较大解析:在相同的水平力F作用下移动相同的位移,所以力F对A和B 做功相同.但B置于粗糙水平面上,还存在摩擦力的负功,所以B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功小,获得的动能就小.答案:D2.一人用力把质量为1 kg的物体由静止向上提高1 m,使物体获得2 m/s的速度,则()A.人对物体做的功为12 JB.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2 JC.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12 JD.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10 J解析:合外力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2ah=v2,F合=ma解得F,所以合外力的总功为W=F合h=2 J.由F-mg=ma得人对物体的合=2 N拉力为12 J,所以人对物体做的功为12 J.物体克服重力的做的功为10 J.答案:ABD3.有两个物体a和b,其质量分别为m a和m b,且m a>m b,它们的动能相同.若a和b分别受到不变的阻力F a和F b的作用,经过相同的时间停下来,它们的位移分别为s a和s b,则()A.F a>F b且s a<s bB.F a>F b且s a>s bC.F a<F b且s a>s bD.F a<F b且s a<s b 解析:m a>m b,动能相同,物体b的初速度大、运动的平均速度也大.在相同的时间里停下,物体b的位移大,又由动能定理可知两物体所受阻力的负功相等,所以物体b所受的阻力小.答案:A4.有两个物体a和b,其质量分别为m a和m b,且m a>m b,它们具有相同的动能.若a和b分别受到恒定的阻力F a和F b作用,经相同的位移停下来,则()A.F a=F bB.F a>F bC.F a<F bD.不能确定解析:在告诉初末状态的动能,而要求的量又与位移有关的时候,应首先想到用动能定理来解题.根据动能定理-Fs=0-E k0,对相同的s、E k0,则F a=F b,恒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无关.答案:A5.如图3-3-5所示,AB为1/4圆弧轨道,BC为水平直轨道,圆弧的半径为R,BC的长度也是R.一质量为m的物体,与两个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当它由轨道顶端A 从静止开始下落,恰好运动到C 处停止,那么物体在AB 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I图3-3-5A.21μmgR B.21mgR C.mgR D.(1-μ)mgR解析:设物体在AB 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 AB ,对物体从A 到C 的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mgR-W AB -μmgR=0所以有W AB =mgR-μmgR=(1-μ)mgR. 答案:D 综合运用6.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 1射入以速度v 2沿同一方向运动的木块中,木块质量为M.当子弹进入木块中深度为d 时,子弹和木块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若木块和子弹的相互作用力为F ,木块与水平面间的摩擦不计,试求这一过程中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动能的损失.(用F 和d 表示)解析:应用动能定理时,注意子弹与木块发生的位移并不相同.如图所示,设子弹进入木块深度为d 的过程中,木块的位移为l ,则子弹的位移为(l+d ).分别对木块和子弹应用动能定理,有:Fl=21Mv 2′2-21Mv 22 -F(l+d)=21mv 1′2-21mv 12. 由以上两式可得系统动能的损失: ΔE k =(21Mv 22+21mv 12)-(21Mv 2′2+21mv 1′2)=Fd. 答案:Fd7.总质量为M 的列车沿水平直线轨道匀速前进,其末节车厢的质量为m ,中途脱钩.司机发现时,机车已行驶了距离l ,于是立即关闭油门,除去牵引力.设列车运动的阻力与质量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是恒定的.当列车的两部分都停止时,它们间的距离是多少?解析:对车头部分与末节车厢分别应用动能定理.设阻力与质量的比例系数为k ,机车脱钩前的速度为v 0.对车头部分,研究脱钩前后的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Fl=k(M-m)gs m =0-21 (M-m)v 18对末节车厢,研究脱钩后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kmgs m =0-21mv 18由于原先列车匀速运动,所以:F =kMg由以上三式联立解得,列车的两部分都停止时,它们间的距离是:Δs=s m -s m =l m M M-. 答案:l mM M- 8.如图3-3-6,一质量为m=1 kg 的小球,从A 点开始以v 0=10 m/s 的初速度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然后进入一个半径为r=0.9 m 的竖直圆轨道,恰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P ,求该过程中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图3-3-6解析:因小球恰好通过最高点,所以在该点的速度为v P =rg =3 m/s,该过程中重力和阻力均做负功,由动能定理-2mgr-W f =mv P 2/2-mv 18/2,W f =27.5 J ,所以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为27.5 J.答案:27.5 J9.自行车上坡,坡高5.0 m ,坡长100 m ,车与人共重9.8×118 N ,人蹬车的牵引力为78 N ,车在坡底的速度为5.0 m/s ,到坡顶时速度为3.0 m/s.问:(1)上坡过程中,自行车克服摩擦力做了多少功?(2)如果人不用力蹬车,车在坡底速度仍为5.0 m/s ,自行车能上行多远?解析:(1)当人用力蹬车时,对自行车上坡应用动能定理,有: Fs-mgh-W f =21mv 2-21mv 18 故自行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Fs-mgh+21m(v 18-v 2)=78×100 J-9.8×118×5.0 J+21×118×(5.18-3.18) J =3 700 J.(2)自行车上坡时所受的阻力为:F f =1003700s W f N =37 N 当人不用力蹬车时,对自行车上坡应用动能定理,有:-mgs′sinθ-F f s′=0-21mv 18所以,自行车能上行的距离为:s′=)sin (22f F mg mv +θ =)3705.0108.9(20.510222+⨯⨯⨯⨯•m≈14.5 m. 答案:(1)3 700 J (2)14.5 m10.新疆达坂城风口的风速约为v =20 m/s ,设该地空气的密度为ρ=1.4 kg/m 3,若把通过横截面积S =20 m 2的风的动能的50%转化为电能,试推导利用上述已知量计算电功率的公式,并求出发电机电功率的大小.解析:本题所求电功率的意义是指单位时间内转化成的电能.由P=t W =tE∆×50%可知,只要能求出单位时间内通过截面的空气的动能ΔE ,即可求出P.首先建立风的“柱体模型”,如下图所示.设经过时间t 通过截面S 的空气的质量为m ,则有: m =ρV =ρSl =ρSvt.这部分空气的动能为:ΔE=21mv 2=21·ρSvt·v 2=21ρSv 3t.因为风的动能只有50%转化为电能,所以其电功率的表达式为:P=t E ∆×50%=ttSv 321ρ×50%=41ρSv 3代入数据得:P=41×1.4×20×218 W =5.6×118 W. 答案:5.6×118 W11.质量为3 000 t 的火车,以额定功率自静止出发,所受阻力恒定,经118 s 行驶12 km 达最大速度v m ax =72 km/h ,求: (1)列车的额定功率; (2)运动中所受的阻力.解析:列车达到最大速度之前,牵引力F =vP 是一个变力,故不能用W =Fs 的形式求牵引力的功,也无法用牛顿定律求解.(1)设汽车的额定功率为P ,阻力为f ,由于牵引力做的功为W 1=Pt ,据动能定理得:Pt-fs =21mv m ax 2-0.汽车达到最大速度时,f =F 牵=maxv P ,由以上两式得,Pt-maxv Ps=21mv m ax 2,代入数据解得额定功率P =1.5×118 W. (2)阻力f =maxv P =7.5×118 N.答案:(1)1.5×118 W (2)7.5×118 N 拓展探究12.一铅球运动员,奋力将8 kg 的铅球推出10 m 远.铅球落地后将地面击出一坑,有经验的专家根据坑的深度形状认为铅球落地时的速度大约是12 m/s.若铅球出手时的高度是2 m ,求推球过程中运动员对球做的功大约是多少焦耳?(g 取10 m/s 2)解析:人对球做功使球获得动能,之后在重力作用下运动.设铅球出手时的速度大小是v 0,对铅球从出手到落地这一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在这一过程中只有重力对铅球做功, 所以有:mgh =21mv 2-21mv 18 铅球出手时的速度 v 0=gh v 22 =2.10 m/s.对运动员抛铅球的过程应用动能定理,人对球做的功认为是力对铅球的合功,则: W 人=21mv 18-0=416 J. 答案:416 J。
高一上册物理课时作业及答案
高一上册物理课时作业及答案【一】一、选择题1.关于我国发射的“亚洲一号”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其质量加倍,则轨道半径也要加倍B.它在北京上空运行,故可用于我国的电视广播C.它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D.它运行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解析:选D.由GMmr2=mv2r知轨道半径与卫星质量无关,A错;同步卫星轨道必须和赤道平面重合,即卫星只能在赤道上空,不能在北京上空,B错;其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错;同步卫星必和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D对.2.关于人造地球卫星及其中物体的超重、失重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发射过程中向上加速时产生超重现象B.在降落过程中向下减速时产生超重现象C.进入轨道后做匀速圆周运动,产生失重现象D.失重是由于地球对卫星内物体的作用力减小而引起的解析:选ABC.超、失重是一种表象,是从重力和弹力的大小关系而定义的.当向上加速时超重,向下减速时(a方向向上)也超重,故A、B正确.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完全提供向心力,卫星及卫星内的物体皆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C正确.失重的原因是重力(或万有引力)使物体产生了加速度,故D错.3.2013年6月我国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与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完成交会对接.若二者对接前在各自稳定圆周轨道运行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二者运行方向相同,视为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为使“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可在当前轨道位置对“神舟十号”适当加速B.“天宫一号”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比“神舟十号”大C.“天宫一号”在发射入轨后的椭圆轨道运行阶段,近地点的速度大于远地点的速度D.在“天宫一号”内,太空健身器、体重计、温度计都可以正常使用解析:选AC.神舟十号适当加速后做离心运动可与天宫一号对接,选项A正确.由于天宫一号距地面较远,所以天宫一号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比神舟十号小,选项B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天宫一号”在发射入轨后的椭圆轨道运行阶段,近地点的速度大于远地点的速度,选项C正确.在“天宫一号”内,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体重计不可以正常使用,选项D错.4.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在逐渐变慢,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2小时.假设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地球的其他条件都不变,未来人类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与现在的相比() A.距地面的高度变大B.向心加速度变大C.线速度变大D.角速度变大解析:选A.A.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大,则地球同步卫星的公转周期变大.由GMmR+h2=m4π2T2(R+h),得h=3GMT24π2-R,T变大,h变大,A 正确.B.由GMmr2=ma,得a=GMr2,r增大,a减小,B错误.C.由GMmr2=mv2r,得v=GMr,r增大,v减小,C错误.D.由ω=2πT可知,角速度减小,D错误.5.如图所示,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几颗人造地球卫星A、B、C,在某一时刻恰好在同一直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v=gR,可知三颗卫星的线速度vA B.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三颗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FA>FB>FCC.三颗卫星的向心加速度aA>aB>aCD.三颗卫星运行的角速度ωA解析:选C.由GMmr2=mv2r得v=GMr,故vA>vB>vC,选项A错误;卫星受的万有引力F=GMmr2,但三颗卫星的质量关系不知道,故它们受的万有引力大小不能比较,选项B错误;由GMmr2=ma得a=GMr2,故aA>aB>aC,选项C正确;由GMmr2=mω2r得ω=GMr3,故ωA>ωB>ωC,选项D错误.6.“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后,探月成为同学们的热门话题.一位同学为了测算卫星在月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环绕速度,提出了如下实验方案:在月球表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一个物体,测出物体上升的高度h,已知月球的半径为R,便可测算出绕月卫星的环绕速度.按这位同学的方案,绕月卫星的环绕速度为()A.v02hRB.v0h2RC.v02RhD.v0R2h解析:选D.绕月卫星的环绕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v=gR,对于竖直上抛的物体有v20=2gh,所以环绕速度为v=gR=v202h•R=v0R2h,选项D正确.7.某次发射同步卫星的过程如下: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再次点火进入椭圆形的过渡轨道2,最后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2、3相切于P点,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解析:选D.由GMmr2=mv2r=mrω2得,v=GMr,ω=GMr3,由于r1v3,ω1>ω3,A、B错;轨道1上的Q点与轨道2上的Q点是同一点,到地心的距离相同,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及牛顿第二定律知,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同理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C错,D对.8.假设某飞船在离地球表面高h处的轨道上做周期为T的匀速圆周运动,地球的质量和半径分别为M和R,引力常量为G,在该轨道上,飞船()A.运行的线速度大小为πR+hTB.运行的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GMR+hD.宇航员太空行走时速度很小,可认为没有加速度解析:选B.由公式v=st=2πR+hT,故A项错误;设飞船质量为m,由公式GMmR+h2=mv2R+h得v=GMR+h,而第一宇宙速度v1=GMR,故B项正确;因为GMmR+h2=ma向,所以a向=GMR+h2,故C项错误;宇航员相对于飞船速度很小,但相对于地球,其行走速度很大,存在向心加速度,故D项错误.☆9.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交会对接.若对接前两者在同一轨道上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接前“天宫一号”的运行速率大于“神舟十号”的运行速率B.对接前“神舟十号”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天宫一号”的向心加速度C.“神舟十号”先加速可实现与“天宫一号”在原轨道上对接D.“神舟十号”先减速后加速可实现与“天宫一号”在原轨道上对接解析:选D.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列式v=GMr,a=GMr2,在同一轨道上的速度和加速度相等,所以选项A、B错误,加速做离心运动,只能实现低轨道与高轨道对接,所以选项C错.“神舟十号”先减速到低轨道后加速做离心运动,可实现两者在原轨道对接.所以选项D正确.二、非选择题10.某人在某星球上做实验,在星球表面水平放一长木板,在长木板上放一木块,木板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时,经计算发现木块的加速度为a,木块质量为m.若该星球的半径为R,则在该星球上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解析:设该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在木板上拉木块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g′=ma,解得g′=F-maμm.人造卫星的向心力由重力提供,即mg′=mv2R,所以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g′R=F -maμm•R.答案:F-maμm•R11.某卫星在赤道上空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运行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轨道半径为r=2R,地球半径为R,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为ω0,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在某时刻该卫星正通过赤道上某建筑物的正上方,试求到它下该建筑物正上方所需时间t多长.解析: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m2R2=mω2(2R)地表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重力得:mg=GMmR2卫星与建筑物两次相遇,圆心角关系:ωt-ω0t=2π解得t=2πg8R-ω0.答案:2πg8R-ω0☆12.如图是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简化轨道示意图,先将卫星发射至距地面高度为h1的近地轨道Ⅰ上,在卫星经过A点时点火实施变轨,进入远地点为B的椭圆轨道Ⅱ上,最后在B点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Ⅲ.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地球的半径为R.求:(1)近地轨道Ⅰ上的速度大小;(2)远地点B距地面的高度.解析:(1)设地球的质量为M,卫星的质量为m,近地轨道Ⅰ上的速度为v1在圆周轨道Ⅰ上GMmR+h12=mv21R+h1.①在地球表面GMmR2=mg.②由①②得:v1=gR2R+h1.③(2)设B点距地面高度是h2GMmR+h22=m2πT2(R+h2),④由②④得h2=3gR2T24π2-R.答案:(1)gR2R+h1(2)3gR2T24π2-R【二】1.“嫦娥一号”是我国首次发射的探月卫星,它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200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运行周期为127分钟.已知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月球半径为1.74×103km.利用以上数据估算月球的质量约为()A.8.1×1010kgB.7.4×1013kgC.5.4×1019kgD.7.4×1022kg解析:选D.天体做圆周运动时都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嫦娥一号”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知:GMmr2=4π2mrT2,得M=4π2r3GT2,其中r=R+h,代入数据解得M=7.4×1022kg,选项D正确.2.宇宙中两个星球可以组成双星,它们只在相互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球心连线的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双星间的距离在不断缓慢增加,设双星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双星相互间的万有引力减小B.双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增大C.双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增大D.双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增大解析:选B.距离增大万有引力减小,A正确;由m1r1ω2=m2r2ω2及r1+r2=r得,r1=m2rm1+m2,r2=m1rm1+m2,可知D正确;F=Gm1m2r2=m1r1ω2=m2r2ω2,r增大F减小,r1增大,故ω减小,B错;由T=2πω知C正确.3.美国宇航局曾发布声明宣布,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证实了太阳系外第一颗类似地球的、可适合居住的行星.该行星被命名为开普勒-22b(kepler-22b),距离地球约600光年之遥,体积是地球的2.4倍.这是目前被证实的从大小和运行轨道来说最接近地球形态的行星,它每290天环绕着一颗类似于太阳的恒星运转一圈.若行星开普勒-22b绕恒星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可测量,万有引力常量G已知.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的物理量有() A.行星的质量B.行星的密度C.恒星的质量D.恒星的密度解析:选C.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知卫星绕中心天体运动的向心力由中心天体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由GMmr2=mr4π2T2求得恒星的质量M=4π2r3GT2,所以选项C正确.4.2011年8月,“嫦娥二号”成功进入了环绕“日地拉格朗日点”的轨道,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造访该点的国家.如图所示,该拉格朗日点位于太阳和地球连线的延长线上,一飞行器处于该点,在几乎不消耗燃料的情况下与地球同步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则此飞行器的() A.线速度大于地球的线速度B.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的向心加速度C.向心力仅由太阳的引力提供D.向心力仅由地球的引力提供解析:选AB.飞行器与地球同步绕太阳做圆周运动,所以ω飞=ω地,由圆周运动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v=rω得v飞>v地,选项A正确;由公式a=rω2知,a飞>a地,选项B正确;飞行器受到太阳和地球的万有引力,方向均指向圆心,其合力提供向心力,故C、D选项错.5.如图为“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上着陆最后阶段的示意图.首先在发动机作用下,探测器受到推力在距月面高度为h1处悬停(速度为0,h1远小于月球半径);接着推力改变,探测器开始竖直下降,到达距月面高度为h2处的速度为v,此后发动机关闭,探测器仅受重力下落至月面,已知探测器总质量为m(不包括燃料),地球和月球的半径比为k1,质量比为k2,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月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及探测器刚接触月面时的速度大小.解析:设地球的质量和半径分别为M和R,月球的质量、半径和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M′、R′和g′,探测器刚接触月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t.由m g′=GM′mR′2和mg=GMmR2,得g′=k21k2g.由v2t-v2=2g′h2,得vt=v2+2k21gh2k2.答案:k21k2gv2+2k21gh2k2。
高一物理试题-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册课时训练4 最新
课后集训基础达标1.以下关于斜抛运动说法中正确的是()A.斜抛运动只能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上抛运动B.斜抛运动还能分解为沿初速度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C.做斜抛运动的物体速度时刻在改变D.做斜抛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时刻在改变解析:运动的分解可以有很多种分解方法,可以视研究的问题而定.斜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匀速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也可分解为初速度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故选项B正确,A错误.斜抛运动中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因此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g,故其加速度不变,而速度时刻变化,所以选项C正确,D错误.答案:BC2.关于斜抛运动,下列理解正确的有()A.物体抛出后,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B.物体抛出后,速度先减小再增大,加速度保持不变C.物体抛出后,沿着轨迹的切线方向,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始终沿着切线方向D.斜抛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解析:斜抛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而加速度保持不变,始终为重力加速度g,方向竖直向下,故斜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所以选项B 、D 正确. 答案:BD3.某人在地面以大小为20 m/s 、方向与水平地面成30°角的速度,上抛一个物体,此物体上抛到最高点所用时间是(g 取10 m/s 2)( ) A .2 s B .0.5 s C .4 s D .1 s解析:物体上抛的速度由初速度来决定,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为t ,则由vsin30°=gt ,得t=gv ︒30sin =105.020⨯ s=1 s ,故选项D 正确.答案:D4.迫击炮弹以100 m/s 的初速度、抛射角为45°射出,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炮弹的上抛射程约为(g 取10 m/s 2) …( )A .700 mB .1 000 mC .500 mD .1 400 m解析:上升所用时间为t=102210045sin ⨯=︒gv =52s ,总时间为2t ,故水平射程为s=vcos45°×2t=1 000 m ,故选项B 正确. 答案:B5.两个斜向上抛出的物体,初速度大小相同,与水平地面所成的角度分别为30°和60°,不计空气阻力,则它们的射高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解析:设它们的初速度为v ,则射高分别为h 1和h 2,则根据匀减速运动规律有0-(vsin30°)2=-2gh 1,0-(vsin60°)2=-2gh 2由以上两式得31434160sin 30sin 2221==︒︒=h h .答案:1∶36.足球运动员将球踢出后4 s 落回地面,设足球以45°角飞出,足球达到的最大高度为______________(g 取10 m/s 2).解析:足球做斜抛运动,其竖直分速度大小为v y =g 2t =20 m/s ,当足球以45°角飞出时,足球的初速度为v 0=2v y =202m/s .由射高公式H m =gv 2sin 220θ=20m .答案:20 m 综合运用7.子弹以初速度v 0、抛射角α从枪口射出,刚好能掠过一高墙,若测得枪口至高墙顶连线的仰角为θ,求子弹从发射到飞越墙顶的时间. 解析:如图所示,子弹在x 方向和y 方向上的分运动的位移分别为x=v 0cosα·t ,y=v 0sinα·t -21gt 2.由题设知y=xtanθ,故有vsinα·t -21gt 2=v 0cosα·t·tanθ 解得t=gv )tan cos (sin 20θαα-.答案:gv )tan cos (sin 20θαα-8.设一火箭的燃料燃烧时间为6 s ,今在与水平面成45°角的方向将火箭发射出去,欲使火箭在弹道的最高点爆炸,问应以多大的初速度发射?(g 取10 m/s 2)解析:火箭飞行到最高点的时间为 6 s ,则火箭的竖直分速度为v y =gt=60 m/s ,由v y =v 0sin45°,得火箭的初速度为v 0=602 m/s=84.8 m/s .答案:84.8 m/s9.两人传球,手的高度相同,相距10 m ,球出手后,经2 s 被对方接到,求球的初速度和最大高度.解析:水平位移为10 m ,则v x =t x =5 m/s ,竖直方向v y =g 2t =9.8 m/s ,所以小球的初速度为v=22y x v v +=11 m/s ;抛出的最大高度为H m =gv222=4.9 m .答案:11 m/s 4.9 m10.一颗子弹以40 m/s 的初速度沿斜向上30°角方向射向前方118.8 m 处的一个目标,求物体射中目标时的高度和速度.(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解析:子弹的水平分速度为v x =v 0sin30°,子弹从离开枪口到击中目标所需要的时间为t=x v 1.子弹上升阶段需要时间为t 1=gv ︒30cos 0,则子弹上升到最高点后又下落的时间为t 2=t-t 1,则击中目标时竖直分速度为v y =gt 2.击中目标时的速度为v=22y x v v +=36 m/s ,根据动能定理有-mgh=21mv 2-21mv 18,代入数据解得h=15 m. 答案:15 m 36 m/s拓展探究11.跳台滑雪是勇敢者的运动,它是利用依山势特别建造的跳台进行的,运动员穿着专用滑雪板,不带雪杖在助滑路上取得高速后起跳.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后着陆,这项运动极为壮观.设一位运动员由a 点沿水平方向跃起,到b 点着陆,如图1-3-3.测得ab 间距离L =40 m ,山坡倾角θ=30°,计算运动员起跳的速度和他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图1-3-3解析:运动员的水平位移为x=Lcos30°=40×23m=203 m ,竖直位移为y=Lsin30°=20 m .由y=21gt 2得运动员下落的时间为t=gy2=2 s ,所以运动的初速度为v 0=tx=103 m/s . 答案:17.3 m/s 2 s。
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册课时练习5
(0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多选题漏选得3分,错选或多选得0分)1.如图所示,表示物体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 2.某质点的速度随时间而变化的关系式为:v =10-0.2t ,v 与t 的单位分别是m/s 和s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做匀减速运动,5 s 末的速度是零B .物体运动5 s 的位移是50 mC .物体运动5 s 的位移是47.5 mD .物体运动5 s 的位移是52.5 m3.(多选)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为246t t x -=m (t以s 为单位),则可知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为【 】A .这个物体的初速度为12 m/sB .这个物体的初速度为6 m/sC .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8 m/s 2D .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8 m/s 24.根据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2/20at t v x +=和t v x =,则几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秒内位移A B C-最大的是【】A.加速度最大的物体C.末速度最大的物体B.初速度最大的物体D.平均速度最大的物体5.(多选)若一质点从t=0开始由原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A.在t=1 s时质点离原点最远B.在t=2 s时质点离原点最远C.在t=2 s时质点的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D.在t=4 s时质点回到原点6.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t0和t0~3t0段时间内的【】A.加速度大小比为1∶3B.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C.位移大小之比为2∶1D.位移大小之比为1∶27.下列图象均能正确反映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则在t=2 s 内物体位移最大的是【 】 二、计算题(共58分)8.(30分)汽车由静止开始以1 m/s 2的加速度开始运动,求: (1)汽车前5 s 通过的位移大小;(2)第2 s 内的位移大小;(3)第2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四)
1.(多选)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准确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B.只能粗略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C.能准确地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D.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
【解析】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的数据处理中,我们只能用与计数点靠得很近的一段距离的平均速度粗略表示计数点的瞬时速度,故A、D错误,B正确.而对于Δx和Δt是可以准确测得的,故可测得Δt内的平均速度,C正确.【答案】BC
2.(多选)关于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交流频率通常为50 Hz
B.如果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8 s
C.如果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先密集后稀疏,则说明纸带的速度由小变大
D.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220 V电源上,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接在6 V电源上【解析】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6 V以下的低压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 V交流电源,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是0.18 s.
【答案】AC
3.如图1-4-5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各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则:AC=________ mm,AD=________ mm.那么由此可以算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纸带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 m/s.
图1-4-5
【解析】 AC =14.0 mm ,AC 间的平均速度为x AC 2T =14.0×10
-3
2×0.02 m/s =0.35
m/s ;AD =25.0 mm ,AD 间的平均速度为x AD 3T =25.0×10
-3
3×0.02 m/s ≈0.42 m/s.对描述
B 点的瞬时速度来说,A
C 段所取的位移间隔更小,更能接近B 点的真实速度,即B 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0.35 m/s.
【答案】 14.0 25.0 0.35 0.42 0.35
4.(2018·蚌埠高一检测)某同学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每两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来,图1-4-6中上面的数字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
图1-4-6
(1)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________ s.
(2)打第4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v 4=________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 (1)每两个计数点间有5个打点间隔,所以T =5×0.18 s =0.1 s. (2)打第4个计数点时的瞬时速度近似等于3、5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所以v 4=0.11+0.1292×0.1
m/s ≈1.20 m/s.
【答案】 (1)0.1 (2)1.20
5.(2018·大庆一中高一检测)用打点计时器可测纸带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下面是没有按操作顺序写的不完整的实验步骤,按照你对实验的理解,在各步骤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然后按实际操作的合理顺序,将各步骤的字母代号按顺序写在空白处.
A .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接线柱上分别接上导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低压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两个接线柱上.
B .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_______________, 并压在________下面.
C .用刻度尺测量从计时开始点到最后一个点间的距离Δx .
D .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如果共有n 个清晰的点,则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
Δt =________.
E .打开电源开关,再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F .利用公式v =Δx
Δt 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
【解析】 A 项中电磁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低压交流电源;B 项中应将纸带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并压在复写纸的下面;D 项中纸带上记录的时间Δt =(n -1)×0.18 s .合理的实验步骤为BAEDCF.
【答案】 交流 限位孔 复写纸 (n -1)×0.18 s BAEDCF
6.(2018·深圳高一检测)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 、B 、C 、D 、E 、F 、G 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1-4-7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1)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 、C 、D 、E 、F 5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表中.(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图1-4-7
(2)将B 、C 、1-4-8中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图1-4-8
【解析】 (1)根据v n =x n +x n +1
2T 知 B 点对应的速度
v B =(3.62+4.38)×10-22×0.10 m/s =0.400 m/s ;
C 点对应的速度
v C =(4.38+5.20)×10-22×0.10 m/s =0.479 m/s ;
D 点对应的速度
v D =(5.20+5.99)×10-22×0.10m/s ≈0.560 m/s ;
E 点对应的速度
v E =(5.99+6.80)×10-22×0.10 m/s ≈0.640 m/s ;
F 点对应的速度
v F =(6.80+7.62)×10-22×0.10m/s =0.721 m/s.
如表所示
(2)如图所示.
【答案】 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