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

合集下载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应用的有效性研究》第三子课题《课程整合及网络教程》《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子课题研究总报告珠海市香洲区第七小学课题组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化更是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这些变化,学校信息化和网络化已经初具规模。

怎样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基础课程改革实验是值得我们教育者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11条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随着中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电脑和网络将成为发展学生的理解和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获取信息、帮助思考、促进学习。

作为可操作的探索工具,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而且能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和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在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成为可能。

基于此,我校从2001年9月起,开展了《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证研究》实验,2002年11月13日,广东省电教馆房雨林馆长在市教育局信息中心武主任、游主任及香洲区教育局信息中心杨主任等的陪同下,来我校指导工作。

房馆长一行参观了校园建设,现代教育技术设施,教师培训,听取了学校领导的工作汇报。

看到我校教师及学生共同开发的教育教学资源,对我校的教育信息化特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建议我校的实验课题纳入到广东省电教馆总课题组下,由总课题组直接领导和指导。

关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关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关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高中分课题中期评估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观摩课的综合评价意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高中分课题中期评估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6月19—21日在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胜利召开。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作为课题中期评估先进单位,于6月21日上午展示了四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汇报课,受到全体与会领导、专家、同行的一致好评。

现将汇报课的评价意见综合如下。

总体上,四堂课真实地反映了在正常心理状态下的学习过程,反映了南通一中的教师群体的先进教学理念,朴实、实在地反映出学校的精神面貌。

从四节观摩课看到了推进新课程的希望,更体现出南通一中可持续发展的十足后劲。

今天的观摩课,南通一中是用如此优秀的课例,带动着新课程的推进,给全体与会者做出了榜样和示范,北京应该到南通一中来取经,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也将请南通一中的老师到北京去展示风采。

确实,南通一中的教师和学生都很出色。

1.开课的四位老师都很年轻,师、生的精神状态非常好,激情高昂,非常出色。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让我坐在教室里就不想走了!(陈树杰教授)2.四个活动的选题都很好。

既有配合“五城同创”的“张謇与中国近代第一城”和“南通的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又有关注高新科技的“神舟五号自然科学问题的探究”,还有密切联系学科和生活实际的“函数在物理中的应用”。

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追求社会与个人最大限度的统一”的目标与价值,推进了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较好的发展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3.强调整体认识世界。

施洪燕老师的课,作为整体活动中的一段,目标丰富、多元,涉及到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跨学科、网络式、平等对话,内容丰富、开放性强。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精)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精)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子课题——农村初中教育与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北京市密云实验区穆家峪中学课题组执笔人:张燕华联系电话:61051944(校)邮编:101500Email: zhangyanhua68@sina.cim农村初中教育与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一、子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1.子课题名称农村初中教育与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2.子课题提出背景与原因(1)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中学生的心理负荷也在加重。

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很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家长期待等都对学生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来自城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对农村学生的冲击和影响相当的大,这些必然使学生产生各种矛盾心理,如得不到及时排除,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这几年教师经常谈论一个问题:当今的学生难管理。

第一,时代的进步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发生了质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不断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然形成人格的平等,封建社会那种师徒如父子的师生关系已不复存在,这使得教师的“法治”地位发生了动摇;随着学生获得知识的媒体和渠道的增加,对教师的依赖越来越小,这使得教师的“师治”地位动摇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学校收费的增加,教师是收费的直接参与者,难免就此背上黑锅,成为学生和家长眼中金钱的奴隶,“德治”地位也动摇了。

第二,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寻求平等,要求人格独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渴求得到表扬或是别人的重视,引起别人意识到他们作为个体的存在,如果得不到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或采取反抗行为。

第三,时代变了,学生变了,可教师的意识没有跟上时代步伐或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就形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育上的分歧。

学校教育就是两大任务,一是育人,二是教书,育人首先要育心。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项)
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编号项目类别
徐同文地级市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
年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
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编号项目类别毛红旗工控网络化的研究一般课题许长谭凝聚态物质中的孤子激发与信息传递一般课题年山东省教育厅社科计划(项)
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编号项目类别曲文军《汉语大词典》疏误系列研究报告一般课题李明军康雍乾时期的文化和十八世纪的文人小说一般课题李玉增临沂市商业批发市场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一般课题年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学项目(项)
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编号项目类别刘廷乾山东籍元杂剧作家作品研究一般课题李守玉通过歌手素质考核谈视唱练耳一般课题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
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编号项目类别徐同文山东省区域性中心城市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一般课题韩延明沂蒙教育史一般课题刘恩允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建构与运作模式探讨一般课题李红婷世纪中国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探讨一般课题綦明男高等师范院校科技教育研究一般课题
王锡宏山东省地方高校与地方社会经济“双向”结合与
“双赢”格局探讨
一般课题
徐同文山东省区域性中心城市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一般课题年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
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编号项目类别蒋学华电流变液相变特性及其应用研究一般课题冯尚彩三消丹和前列春的质量标准研究一般课题吴峰绞股蓝的组培快繁和新产品开发一般课题
1 / 1。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项)
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编号项目类别
徐同文地级市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
年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
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编号项目类别毛红旗工控网络化的研究一般课题许长谭凝聚态物质中的孤子激发与信息传递一般课题
年山东省教育厅社科计划(项)
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编号项目类别曲文军《汉语大词典》疏误系列研究报告一般课题李明军康雍乾时期的文化和十八世纪的文人小说一般课题李玉增临沂市商业批发市场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一般课题
年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学项目(项)
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编号项目类别刘廷乾山东籍元杂剧作家作品研究一般课题李守玉通过歌手素质考核谈视唱练耳一般课题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
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编号项目类别徐同文山东省区域性中心城市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一般课题韩延明沂蒙教育史一般课题刘恩允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建构与运作模式探讨一般课题李红婷世纪中国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探讨一般课题綦明男高等师范院校科技教育研究一般课题
王锡宏山东省地方高校与地方社会经济“双向”结合与
“双赢”格局探讨
一般课题
徐同文山东省区域性中心城市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一般课题
年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
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编号项目类别蒋学华电流变液相变特性及其应用研究一般课题冯尚彩三消丹和前列春的质量标准研究一般课题吴峰绞股蓝的组培快繁和新产品开发一般课题
1 / 1。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教育信息(精)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教育信息(精)

结 束 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 的学校将信息技术纳入到他们的课堂, 教育界已经不能不开始关心这样一个问 题:这些耗资不菲的技术投入发挥它们 的作用了吗?这样的投资产生回报了吗? 要发挥这些技术的作用,至少必须满足 这样一个条件:教师必须具备将技术用 于教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性知 识”,即需要向教师提供面向教育信息 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已经迫在眉睫 了!
2. 价 值
本课题在当前面向信息化教师专业 发展中有新的创意。 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两种形 式,一是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二 是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 专业发展学校的模式。
但它们都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 比如大学与中小学在教师发展共同体中的 角色冲突,很容易形成“专家(大学)— —一线教师(中小学)”的上对下的关系。 这 对于专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实际上,大学与中小学各有特长,大 学长于理论、中小学长于实践。所以,我 们强调研究者与一线教师是实践共同体中 的伙伴,在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中共同成长。
二、预期研究成果
在实验区培养100名教师专业发展的骨干
教师 构建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形成研究论文、案例集 召开相关的学术研讨会,与国内外同行 交流
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及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该课题负责人为东城区教委主管教科研、 培训、信息工作的副主任,多年研究校、区 信息化建设问题,并取得显著研究成果,近 年对校长、教师队伍建设也有新的思路和举 措,对于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极为重 视,具备组织此项课题研究的素质。
面向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驱动力问题 如何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支持新课程改革 校际间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理论与实践(学区内教

黄荣怀教授的中文简历

黄荣怀教授的中文简历

黄荣怀教授的中文简历黄荣怀,男,196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5年于湖南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于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知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游戏软件分会青少年保护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专家组成员,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信息化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专家组组长,《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中国远程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杂志和期刊的编委。

他曾任第六届、第八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程序委员会联席主席、第十四届国际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第十届计算机及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大会和第五届无线、移动和普适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国际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现任第五届高级数据挖掘及应用国际会议大会主席和亚太计算机教育应用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2008-2011)。

黄荣怀教授一直积极地探索如何通过开发新的工具和创造性地利用新方法来促进人类学习,特别在协作学习及其支持软件方面富有卓见。

他于198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自1988年以来,他从事了长达8年的数学课程的教学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后转入教育技术的学习和研究。

从1997年开始,黄荣怀教授一直从事教育技术和知识工程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完成和在研项目40多项,包括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863”计划课题和其他各部委资助的课题,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20余本。

一、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知识科学与工程、多媒体网络技术、信息安全二、教育经历z1981.9-1985.7,在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z1985.9-1988.7,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概率统计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师从严士键教授和刘秀芳教授;z1997.9-2000.7,在北京师范大学电子学系教育技术学专业攻读在职博士,师从我国著名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教授,于2000年7月获理学博士学位。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成果展示(十)——探究教学中知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成果展示(十)——探究教学中知

瓿H 成 果
点 示 畏
在每一个新的知识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时候都会发 生 ,每 当一个新的知识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去 的时候 , 原有的认知结构都会作出相应的调整, 对于那些习惯于在
学 习中随时进行整理的学生来说 ,这种建构是较容易的 ,
原理或定律 、 系或结构。不同的知识概念 ,建构的方式 体
中发现类似的特征 ,另一方面从相异的事物比较中,独特 的特征便也 凸现 出来。
再次是定义。定义是概念建构中较困难的要素,因为
定义需要从现象中进行分析 , 摒去无关因素 , 抽象出本质 因素 ,并用概括性的、科学严谨的语言加以描述。定义中
2 0 .0 0 61
验中 “ 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件或事实” 例如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发展历史、 质的物理 。 物 性质等 , 都属于此类。 这一层次的知识建构起来较简单 , 所
做的工作也仅仅是将其直接纳入认知结构中的合适位置 , 对原有认知结构的影响也只是 “ 丰富” 了相关经验。
其次是性质或特征。 性质或特征 的建构也属于较简单
的层次,因为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太多的抽象 ,例如一棵树
当前要学习的知识一致的 , 而有些经验则与新知识并不完 全一致 , 甚至是完全冲突的 , 但是最终将达成一致 ,使认
概念 的发展 ;而构建全新的知识则是在原有认知结构 中 开辟 出新领域 , 这一般在新情景中蕴含的知识与原有认知
结构 中的知识经验存在着较大的区别时发生原有的
较 简单的建构是借助认知结构 中原有的定义进行 “ 派生” ,
如 “ 物质的量浓度”可以根据原有的 “ 物质的量”和 “ 浓 度”来派生。最复杂的是全新的定义的建构。 接下来是原理或定律。原理和定律之所以是更高层次 的建构, 主要是这种建构需要从大量的现象中发现变化着的 规律, 需要进行信息尤其是数据处理, 并且任何原理和定律 都涉及多个变量 , 一般都表现出一种函数关系。 进行原理或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成果展示(十一)——浅谈化学研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成果展示(十一)——浅谈化学研

过程 相反
条件 .蛄覃 相反
水拜与中和 .一化 ・消士 与加^ 。氧化 与还 原
强t羁碱 盘术 拜王 t性 ,攫碱 羁t 置水拜量碱性
在“ 盐类水解”的教学中, 由学生测定氯化铵溶 先 液、 醋酸钠溶液和食盐溶液的F- , I值 创设问题情境后 , I
可设计下列问题链 , 从而引导学生联想水的电离平衡及
维普资讯
— i别 注 谬 耷 露 特 关 题线 鬣
表2
知识点问非逻辑关系
化 学Hale Waihona Puke 识 点 同非逻 辑 关 秉类 型
举 例
反 应现 象相一
操作韫 蓐相一
E H 葡萄糖 、走 芊糖奔震生曩镜反应 CO
N I ± 1取 H .O 的 l j
学习过 程中 . 依据 现有 的学 习内容 积极主 动探索 建构化
学知识 体系和 方法 体系 , 建构知识 体 系和方法体 系的 在
二,将知 识纵,横向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 , 燮“ 无序”为 “ 有序 ”是化学思维 建摸的雨要条件
为 了教给学 生椅建化学 知 组块 与化学知 识网络的 策略 .有必 要探忖征化 学知 识之间 建立联 系的 方法 。 化 学知 【之 间联 系的 建立 有 两种渠 道 : 种 是通 过科 学 } 1
袁1
知识点阃遵j I关系
井删蔓 群式
遵 辑

化学学科中的许多规律是在联想与对比的分析过程中
发现 的 。
化 学知识 点 问逻 辑关 系奏型
举 例
鼻代丘盅.扣^置盅 .浦喜t童. 匕 ^{ 置血. t | ■丘盅.■他丘血.求| 丘盅.舟.丘盅 F |
t t 与 甲t . 乙■ .再 t .曲 脯 .t 曲 一 与一 … “ ・ 氧化 连 再置 直 与亿 鲁 丘 直 .夺 并置 直 , I 丘 虚 .t ■丘 直 苴的 书 | 与^ 化■ .■t ■ 毒癯 量t ■拉 |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成果展示(八):浅谈探究教学中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成果展示(八):浅谈探究教学中
维普资讯
课题在线 特 别关 注
斓耽 教赫 学蝉
■ 陈水灵
“ 学、 自 探究、 反思” 课堂模式在我校已实施了近四年
4 你知道是什么触发了开普勒发现行星运行的三大定 . 律的吗?开普勒的行星三大定律的具 体内容是怎样的? 5 你能说 出那一时期在这方面影 响较 大的科学家名 .
别关注 课题在线
思路是 “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使学生在课题探索的过程 中通过 自己的努力获取相应的物理知识和练就一定的实验 操作技能 , 又能通过实验探究逐步学会一套获取新知识和 解决 问题的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求实创新的科

这 个环 节是 让 学生 分组 派 代表 呈现 方 案 , 全班 学 生 让
学 中做 ” 。
行观察、实验、收集事实证据 、提 出和求证假说 、作出解
释等建构知识的活动。通过交流、辩论 ,学生不仅能扩展

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高质疑 、 推理和批判性地思
考科学现象的能力。 通过 “ 做”科学 , 学生既能学到知识, 又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 培 养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迁移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我们教 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更多这种 “ 自学、 探究 、 反思” 的课堂模式 , 给学生提供更多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 为我国 22 年转变成创新型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 00
体 、复杂 、 面 , 全 更适 合面 向个体 , 更加 趋 于 自主和 互 动 。
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由凌驾于受教育者之上的 “ 灌输者 ” 、 “ 监督者”转变为主体发展的良师益友、合作伙伴 。 在 “ 万有 引力”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课前查找有关资 料并分组讨论 ,用 多媒体 出示了如下的讨论问题 : 1“ .地心说 最先是 由谁提出来的?其主要观 点是什 么?想想人们为什 么会有这个想法? 2“ . 日心说” 由谁提出来的?其主要的观点是什么? 是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研究》项目实施指南一、项目研究的背景:在中国现代教育中,优良的传统和严重问题并存。

教师工作的结果不都是正值,有时方法不当也会产生负值;教育对头可以造就人才,教育不对头,可以埋没人才。

面临新的发展形势,教育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也只有改革才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当今,新的科学的技术迅速发展下,教育促进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

教育的任务不仅是把现有的科学知识传授给下一代,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有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和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

从而适应未来的新技术革命挑战的人才,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学得的知识有限,现在是知识爆炸时代,所以要在学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然而,只靠课堂教师一刀切的教学已经不适应了,传统教学的弱点已充分暴露出来。

如果不改革传统教学的弊端,已适应不了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社会要求每个人不断更新知识,有独立学习的才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教学的理念必须更新,从教学生转到会教学生,学生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这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形成,更主要的是标志着一系列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理念的生长。

二、项目研究的内涵:在各学科教学活动之中,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学习规律以及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真正把课堂上所学知识,通过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形成展现给学生,学生在知识的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问题的自主活动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不断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一定获取知识的方法,在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力达到同步的发展。

三、项目研究的总体目标:1.在教师的引导下培育学生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态度,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育资源的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育资源的
237
提交中期成 果的课题数
22 29 39 14 5 16
25
150
未提交中期成 果的课题数
7
33 18 5 11
74
增补课题 数
13 1
25
39
3、总课题中期成果评审标准
(1)内容:体现由实验过程提炼生成的成果 (2)形式:体现信息技术有效支持教育教学内容 (3)技术:体现技术与教育教学内容的融合程度 (4)效果:体现课题实验对教育教学的质量有明显的
(2)学校信息化教育和社区信息化互动模式的研究。 (3)学校及教育城域网络的运作模式的研究。 (4)基于校园网、城域网综合应用模式的研究。
第5子课题:虚拟教研中心的有效性研究
(1)形成虚拟教研的理论。 (2)构建虚拟教研的技术平台环境,包括名师
教坛、教科研资讯、学科教研三大部分。 (3)常规。 (5)探索虚拟教研在跨地域校际合作和国际交
2. 同质同类成果低水平的竞争较为突出。 3. 总课题科研网页和子课题科研网页的互动功能
要进一步开发。
四、总课题实验中期成果评审
1、指导思想:
(1)中期成果评审是衡量课题实验质量和水平的 重要依据,目的是提升课题的成果和精品意识。
(2)根据提交中期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综合衡量 子课题实验团队的科研能力和整体水平。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基础教育信
息化资源开发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总课题中期实验报告
房雨林
发言提纲
总课题组织结构 总课题实验概况与目标调整 总课题实验中期成果评审 六大子课题目标、优势、现状与成果 有效性应用案例推广 总课题实验结论及存在问题 结题工作指导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子课题--贵阳十八中《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结题报告实验区:贵州省贵阳市实验校:贵阳十八中课题名称:《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课题组成员:戴晓苇、李瑾、汪萍、曾平、龙跃、韩娜、郑石兰、马俊、李里、杨萍、朱文利、关蕾、朱仕友、付波、简德光、杨欣、林科丽、苏静结题报告执笔人:戴晓苇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子课题--贵阳十八中《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结题报告执笔人:戴晓苇《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是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及贵阳市教科所“贵阳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子课题。

本课题以我校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基础,探讨在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规律、方法和途径。

研究中,我们以各学科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综合性研究题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积蓄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一、课题的提出:在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科技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快,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明确提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的潜力。

”这一切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教育进行了整体全面深入的新课程改革。

如何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使学生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与发展,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研究性学习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研究性学习课程这一提法的正式出处是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教基[2000]3号)。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子课题--贵阳十八中《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结题报告实验区:贵州省贵阳市实验校:贵阳十八中课题名称:《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课题组成员:戴晓苇、李瑾、汪萍、曾平、龙跃、韩娜、郑石兰、马俊、李里、杨萍、朱文利、关蕾、朱仕友、付波、简德光、杨欣、林科丽、苏静结题报告执笔人:戴晓苇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子课题--贵阳十八中《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结题报告执笔人:戴晓苇《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是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及贵阳市教科所“贵阳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子课题。

本课题以我校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基础,探讨在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规律、方法和途径。

研究中,我们以各学科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综合性研究题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积蓄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一、课题的提出:在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科技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快,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明确提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的潜力。

”这一切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教育进行了整体全面深入的新课程改革。

如何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使学生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与发展,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研究性学习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研究性学习课程这一提法的正式出处是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教基[2000]3号)。

全国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全国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全国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HB010621)之“音乐在因材施教中的作用”研究总结一、“课题申请书”所预定的研究内容和重点“因材施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由北京联合大学刘全礼教授申报,2002年批准立项,属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DHB010621)。

“音乐在因材施教中的作用”作为该课题的重点子课题在课题申请时,提出了如下研究内容和重点。

1、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一种专业的教育,更重要的应该是一种普及的能力培养;2、音乐对儿童智能发展的影响的量化性研究,针对智力因素的诸多方面,从注意力、言语智能、记忆能力、想象创造力四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二、课题研究概况从2002年开始到2005年12月历时三年,课题的研究阶段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2年6月到2002年12月,对音乐教育与儿童能力的调查以及理论探讨,并在实验室进行预试验、设计修订能力测评量表以及研究假设的提出。

第二阶段:2003年1月到2005年7月,进行研究样本的采集和实验。

自2003年1月始,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奔赴江西、浙江、广州、等18个省的省会城市、中等城市(最小到地级县)采集研究样本151234例,其中有效数据75459例。

这些研究对象分为三个年龄组0—3岁组、4—6岁组、7—10岁组并分别以学校或幼儿园为单位作为实验小组。

在每一个研究小组里,我们分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最多的人数不得超过该小组人数的50%;实验对象采用随机、自愿的原则;决不通过任何的行政手段与摊派,以保证试验数据的真实有效;对被试通过量表实施前测记录数值——对被试按照试验设计的方法进行音乐方面的影响——对被试通过量表进行后测记录数值。

第三阶段:2005年7月到2005年12月,进行研究数据收集和整理。

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检验研究假设。

下面就四个能力的详细研究汇报如下:——音乐对注意力方面影响的量化研究:1、研究内容: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子课题--贵阳十八中《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结题报告实验区:贵州省贵阳市实验校:贵阳十八中课题名称:《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课题组成员:戴晓苇、李瑾、汪萍、曾平、龙跃、韩娜、郑石兰、马俊、李里、杨萍、朱文利、关蕾、朱仕友、付波、简德光、杨欣、林科丽、苏静结题报告执笔人:戴晓苇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子课题--贵阳十八中《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结题报告执笔人:戴晓苇《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是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及贵阳市教科所“贵阳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子课题。

本课题以我校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基础,探讨在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规律、方法和途径。

研究中,我们以各学科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综合性研究题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积蓄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一、课题的提出:在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科技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快,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明确提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的潜力。

”这一切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教育进行了整体全面深入的新课程改革。

如何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使学生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与发展,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研究性学习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研究性学习课程这一提法的正式出处是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教基[2000]3号)。

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中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2001年,学校进入课程改革实验时,“研究性学习”对我们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没有教材,没有专业教师,但大家都觉得这样一门课程,在整个课时中的比例虽然不大,但它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影响深远。

因此,我们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基础,选择《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为研究课题,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探讨在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并着重开发适合学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课程开发目标:突破原有的以单学科为主的课程框架,开发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

2、学生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质疑、思辩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形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关心社会、人类与环境。

3、师资培养目标:组织、鼓励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边学边做,不断积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与经验,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学校研究性学习师资队伍。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专题式研究:结合传统学科,特别是以地理、生物学科为基础,引导学生从自然、社1.会和生活中挖掘题材,对学生感兴趣的、具有现实研究意义的内容开展专题研究。

2、整合式研究:根据基础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运用研究型课程的学习方式,有机地将基础课程与研究型性学习结合起来。

3、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编写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资源。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全校初一、初二年级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

五、课题研究时间:2003年7月--2005年11月六、课题研究的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具体体现)等。

1、对行动进行研究对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学生与教师行为进行研究。

通过教师行动的改进来实现学生行动的改进。

分析行为中的问题之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目的。

2 、在行动中研究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行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改进工作,这把教育研究和教育行动结合起来。

3、边行动边调整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行动上的干预来达到对对象的改变。

行动干预的进程和方法无法预先完整的设定,它具有弹性和动态性,由研究者根据情况边实践边修改。

七、课题研究的几个阶段:(一) 准备阶段2001年7月--2002年1月:选择研究课题;查阅有关文献,做初步的调查研究,确定研究的方法;进行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1、“专题式研究”阶段2002年1月--2003年7月:依托地理、生物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边学习,边研讨,收集积累实际的教学案例。

2、“整合式研究”阶段2003年7月--2005年12月:根据基础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运用研究型课程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活动、实践与体会,有机地将基础课程与研究型课程的教学相互协调,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实现了对教材的丰富、完善和扩展,(三)结题准备阶段2005年12月—2006年4月:在前期教学案例研讨的基础上,开发校本教材,整理教师和学生取得的各项成果,形成校本课程资源。

撰写结题报告和研究报告,准备结题。

八、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一) 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2001年7月--2002年1月)选择研究课题;查阅有关文献(包括有关的理论、有关的经验和有关的科研报告等),做初步的调查研究,确定研究的方法;进行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

我们参考的资料主要有:1、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初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编)2、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管理》(萧菲、修义主编)3、天津教育出版社《研究型课程》(应俊峰)4、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探索与研究——学生课题研究的设计》(文科分册、理科分册)(上海市市西中学编)5、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初中探究型课程导师指导手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编)6、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初中探究型课程实施案例选编》(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编)7、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小学校课程开发与示例》(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8、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教材9、贵州教育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二)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1、“专题式研究”阶段2001年7月--2003年7月:2001年“研究性学习”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随课改来到我们身边,对老师和学生而言“研究性学习”都是一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崭新课程,根据相关资料,我们将研究性学习定位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选择自然、社会、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运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形成一定研究成果的过程。

基本的程序为:确定课题,组建课题组,制订研究方案,实施课题研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或形成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交流与评价。

“专题式研究”的主要阶段:、A.第一阶段:2001—2002学年度,我们进行了小范围的试验――根据当时“研究性学习”的相关资料和贵阳市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选择了2004届初一(21)班,进行了小范围的试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题,自己决定是否参加活动,然后按高中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程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包括制定立题报告书;查阅、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制作相关图表;进行实地调查;设计问卷;进行网上调查;写结题报告。

实验的结果是:学生共成立了三个课题组:第1组:蒋勃芊、程安男、陈晓、郭靖、李鹏五位同学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关于西式快餐“德克士”选址依据及受欢迎原因的探究》获市教科所、地理学科基地评比第一名、省教科所评比一等奖。

第2组:陈琳、郭鑫、邓维佳同学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贵州省的经济状况与地理位置的关系》获市教科所、地理学科基地评比第二名、省教科所评比一等奖第3组:课题没有结题。

第二阶段:2002—2003学年度,在第一阶段试验的基础上,我们在较大范围内普及开展“研究性学习”,参与试验班级为2004届1、2、3、4、8、14、21班(初二),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以什么样的方法进行选题?哪些题目适合初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各个阶段如何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综合能力强或弱的学生,他们的“研究性学习”各自能做到怎样的层面?B、“专题式研究”实践中的问题与体验:●关于选题:第一阶段的“专题式研究”中,我们指导学生选题的主要原则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由学生自主选题,但是初一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累积有限,他们没能自己选出适当的题目,总体来说,初一的学生要自己选出能充分发挥和培养个人能力的适当的课题相当困难,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能力特点为学生提供大量选题,然后指导学生选择,同时老师在选题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

第二阶段的选题:我们事先准备了四大类( 1、拓展性学习报告、2、科学调查、实验与研究、3、社会、人文实践、调查与研究4、创造发明与设计)共40多个选题供学生选择。

其中一些课题所定的范围比较大,学生可以在大范围内定自己的小选题,同时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定课题。

为了检测学生到底能做什么样的课题,以及初中和高中研究性学习选题的差别,在这40个选题中包括了一部分高中研究性学习选题。

同时考虑到一部学生可能无法完成对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题,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选择文献研究法开展拓展性学习类课题。

选题结果分析:社会、人文实践、调查与研究类课题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题,同时也是大部分学生“跳一跳:”能做得很好的课题,比较适合初中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特点。

因此,在四类课题中第三类“社会、人文实践、调查与研究”是最适合在初中阶段广泛开展的类型,其它类型可根据学生和学校、地区的特点、特长小范围的开展。

随着学生年龄、知识、能力的增长,初二的学生渐渐的已经不再是小时候那样——“老师云亦云,家长云亦云。

”而是有了自己较明确稳定的兴趣,视野也更为开阔,很多学生都有能力,自己选出很好的课题。

即使是根据老师的提示选出的课题,也有很多独到的视角与观点。

而那些在初一第一次参加“研究性学习”时还不知如何下手的学生,经过了上次“走的很多弯路”已成长为可以老师吃惊的学生,也让我们看到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甚至在第二阶段的实践中她们成为了老师的助手,同学的小老师。

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可以分初一、初二进行分层次设计,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研究内容:初一学生主要围绕拓展性学习和较简单的实践活动选题;初二组织学生主要围绕调查研究、实践研究、思辨研究的方法选题,写出论文或调查报告;针对初一、初二小部分能力强、感兴趣的学生开展实验研究、发明创造类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