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借鉴】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全集.doc

合集下载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化学是初三才开始要学的,因此这是一个打基础的好时候。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内容,欢迎使用学习!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一:氧化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镁在空气中燃烧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 铜在空气中受热:4. 铝在空气中燃烧: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 一氧化碳燃烧: 11. 甲烷燃烧12. 酒精燃烧: 13.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14.过氧化氢分解: 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16.生石灰溶于水: 17.二氧化碳可溶于水:18.镁燃烧: 19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20.氢气还原氧化铜 21. 镁还原氧化铜23. 碳充分燃烧: 24.木炭还原氧化铜:25. 焦炭还原氧化铁: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2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34. 锌和稀盐酸 35. 铁和稀盐酸36.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4.硫:淡黄色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7.(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三、化学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分保持原有性质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定义:原子或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断裂和重新形成,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表示: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4.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的符号表示法-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物质的量之比5.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6.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被消灭,也不会被创造,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 元素的定义: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为更简单物质的物质- 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2. 化合物- 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酸碱盐:水溶液呈酸性、碱性或中性的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三、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1. 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仪器的认识和使用- 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2. 实验安全- 实验室安全规则-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认识- 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四、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2.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五、常见化学实验1. 物质的鉴定- 常见离子的鉴定方法- 常见物质的鉴定方法2.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过滤法- 结晶法- 蒸馏法3. 定量化学实验- 溶液的配制- 滴定实验六、化学计算1. 物质的量- 摩尔概念的引入- 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2. 化学反应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 守恒定律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3. 溶液的计算- 溶液浓度的计算- 溶液稀释与浓缩的计算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学生应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以便在化学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精华)初中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一、化学用语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 银Mn锰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铵根OH-NO3-CO32-SO4 2-PO43-NH4+2、化合价口诀(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五氮磷三价铝;铜汞一二铁二三;二、四、六硫四价碳;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 ===2H2O+O2↑(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9)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初三化学上学期知识点篇一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2、溶质的质量分数取值范围0---- S/(100+S)【酸碱盐】1、指示剂:A 紫色石蕊: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B 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显红色2、酸: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3、盐酸(HCl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打开瓶盖有白雾出现。

4、浓硫酸(H2SO4):无色粘稠状的液体,具强烈的吸水性,脱水性。

稀释浓硫酸只能是把浓硫酸加入水,不能用水加入浓硫酸。

5、酸的化学性质:A 、与指示剂: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B 、酸+活泼金属------盐+氢气C 、酸+金属------盐+水D 、(任意)酸+(任意)碱-------盐+水E 、(某些)酸+(某些)盐-------另一酸+另一盐(要看条件)6、NaOH: A 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B 白色粉末状固体。

C 有强烈的吸水性,在空气中易潮解。

D 有强烈的腐蚀性。

7、Ca(OH)2 俗名:熟石灰生石灰(CaO )-------------Ca(OH)2---------CaCO3(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的转化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CaCO3====CaO+H2O8、氨水A: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B 化学式:NH3.H2O或NH4OH9、碱的性质A:遇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遇无色酚酞显红色。

B :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盐+水C 、(任意)酸+(任意)碱-------盐+水D 、(某些)碱+(某些)盐-------另一碱+另一盐(要看条件)10、中和反应(任意)酸+(任意)碱-------盐+水11、PH 值:PH值等于7显中性,PH 值小于7显酸性,PH 值大于7显碱性。

(PH 值越小酸性越强,PH 值越大碱性越强)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篇二水1、电解水:正、阳、氧(气);负、阴、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2:1电解水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分。

九年级上册化学各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各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又包括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转化的过程,如化学方程式所示。

第二章:常见物质的组成本章介绍了物质常见的组成形式。

空气是地球大气层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组成。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液态物质,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水的分子式为H2O。

盐酸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由氯化氢和水组成。

第三章: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本章主要介绍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铁是一种金属元素,具有导电、延展和磁性等性质,广泛用于建筑、制造和冶金等领域。

石蜡是一种固体物质,用作蜡烛和防水剂。

草酸是一种有机酸,在实验室中常用于清洗实验仪器。

第四章:常见化学反应本章介绍了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盐和水。

氧化还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涉及到物质的氧化和还原过程。

例如,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通常涉及到电子的转移。

第五章:离子反应与溶液本章主要介绍了离子反应和溶液的性质。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离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

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解度来计算,溶解度是在特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根据溶质的溶解性,溶液可以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第六章: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净化本章介绍了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净化方法。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能够维持呼吸和燃烧。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气体,存在于空气中并参与光合作用。

氯气是一种有毒的黄绿色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第七章:金属与非金属本章主要介绍了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金属具有导电、延展和可塑性等特性,常用于电线、建筑、制造等领域。

非金属多为脆性物质,如碳、氮和氧等。

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通常会产生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完整word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部知识点MicrosoftWord文档.(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完整word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部知识点MicrosoftWord文档.(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有九年级上册化学全部知识点吗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 , 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 , 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 1/12作为标准 , 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 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 , 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 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2H2O + O2 ↑ 此反应 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①组成和结构;②性质和变化规律;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如:燃烧、腐蚀、生锈、酿酒、酿醋、食物腐烂(变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燃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电导热性等。

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

在语言描述上,性质通常用“能、可以、会、容易、是、具有”等词描述。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实验观察的内容:变化前: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

变化中:观察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药品取用的原则: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节约原则: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

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

应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药品的取用:(1)块状固体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液体的取用:①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液污染;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药液流下腐蚀标签;③瓶口紧靠试管口,防止药液溅出浪费。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给固体加热:①加热前先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试管破裂;②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③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给液体加热:①预热、用外焰加热;②试管与桌面成45O角向上倾斜;③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地方,防止液体溅出伤人;④试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水流下使试管破裂。

(完整word版)苏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全!(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苏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全!(word文档良心出品)

初中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一、化学用语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铵根OH-NO3-CO32-SO4 2-PO43-NH4+2、化合价口诀(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氟氯溴碘负一价三五氮磷三价铝;铜一二铁二三;氧硫常显负二价;单质化合价为零(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 ===2H2O+O2↑(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9)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红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磺:淡黄色4、(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氨气)、SO2、HCl(皆为无色)(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空气、稀有气体▲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即醋);氨水;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九年级化学上册主要介绍了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论述。

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

在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原子、分子和离子。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独立存在的物质,可以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分子,也可以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分子。

离子是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后带电荷的粒子。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转化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在九年级化学上册中,主要介绍了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和金属之间的反应等。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以酸和碱为反应物,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是指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反应,产生氧化物和盐。

金属之间的反应是指金属元素之间的反应,产生金属的化合物。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由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包含了元素的一些规律。

例如,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外层电子层,而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溶液和溶解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稳定的混合物。

在溶液中,溶质溶解在溶剂中,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使溶质和溶剂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常见的化学实验九年级化学上册还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例如单质与单质反应、溶液的质量浓度计算、酸碱中和反应等。

单质与单质反应是指不同的单质元素之间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生成化合物,例如氧气与铁粉反应生成氧化铁。

溶液的质量浓度计算是指通过测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来计算溶液的质量浓度。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的反应,产生盐和水。

环境保护与化学在九年级化学上册中,还介绍了环境保护与化学的关系。

化学工业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因此环境保护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doc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doc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①组成和结构 ;②性质和变化规律;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如:燃烧、腐蚀、生锈、酿酒、酿醋、食物腐烂(变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燃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电导热性等。

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

在语言描述上,性质通常用“能、可以、会、容易、是、具有”等词描述。

课题 3走进化学实验室实验观察的内容:变化前: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

变化中:观察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药品取用的原则: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节约原则: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

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 1— 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

应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药品的取用:(1)块状固体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液体的取用:①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液污染;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药液流下腐蚀标签;③瓶口紧靠试管口,防止药液溅出浪费。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第1页共7页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实验仪器和操作一、药品的取用原则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要点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要点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要点整理本文档旨在为九年级学生整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的要点,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原子和化学键1. 原子的组成-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核心,电子绕核心运动2.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原子结合而成的物质3. 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序数表示元素中的质子数,也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相对原子质量是元素的质量相对于碳-12的比值4. 原子键和离子键- 原子键形成于非金属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对- 离子键形成于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电子转移形成离子结构第二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1. 物质的三态- 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距离近,无规则运动- 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分子距离中等,有较弱的规则运动- 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距离远,有快速的无规则运动2. 相变- 固体融化成液体称为熔化,液体凝固成固体称为凝固- 液体变成气体称为蒸发,气体凝结成液体称为液化3. 气体的压力和体积- 气体的压力与气体分子撞击壁的频率和力量有关- 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压力成反比,关系由波义耳-马略特定律给出第三单元: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 元素周期表分为周期、族和区域三种分类方式2. 元素周期表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上,周期内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呈现规律性变化- 氢元素是唯一一个位于元素周期表上孤立的元素以上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的要点整理,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注意:本整理内容来源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如有引用请注明出处。

*。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详细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详细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详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许多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物质及其分类1.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质量和体积。

2. 纯物质和混合物:根据组成的类型,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3. 纯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4. 元素:由于无法分解成其他物质而构成的物质称为元素。

5.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经化学反应组成的物质称为化合物。

二、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的符号:元素用化学符号表示,符号由元素的英文名称首字母或多个字母构成,大小写有别。

2. 元素的性质: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在周期表中,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

4. 化合物的命名:根据元素的性质和数量,化合物有不同的命名方法。

三、反应与方程式1. 反应的定义: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反应。

2.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

3. 反应类型: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4.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必须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原则。

四、离子和离子反应1. 离子的概念: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 离子的形成:某些元素在反应中会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氧化态不同的离子。

3. 离子反应:带电离子之间发生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常见的离子反应有沉淀反应、置换反应等。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指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2.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氧化和还原同时发生,电子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

3. 氧化和还原: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4. 氧化数:用来表示原子或原子团上的氧化或还原程度。

六、酸、碱和盐1. 酸、碱的定义:酸是产生氢离子(H+)的化合物,碱是产生氢氧离子(OH-)的化合物。

九年级上册化学全部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全部知识点

有九年级上册化学全部知识点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word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推荐文档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又名化学反应)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本质区别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常见现象 物质状态改变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同时伴有能量变化:发光、吸热、放热等举例 三态变化、灯泡发光、酒精挥发等 食物腐烂、金属生锈、燃烧等联系 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子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 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挥发性、溶解性、吸附性等 如:可燃性、腐蚀性、氧化性、 稳定性、还原性、毒性、金属活动性、酸碱性、受热易分解等【区分“性质”与“变化”】“性质”语句中含有关键字。

如:是、能(够)、可(以)、(不)会、(不)易、难等 例:性质如:“汽油可燃烧”、“汽油易挥发”变化如:“汽油燃烧”、“汽油挥发”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操作现象结论燃着时 1.用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烧杯内壁 2.将烧杯倒置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 1.吹灭蜡烛2.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白烟产生一缕白烟 将蜡烛重新点燃石蜡蒸气白烟具有可燃性3【化学药品的取用】“三不”:不触、不闻、不尝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用液体(1~ 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用剩的药品处理: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常见仪器】集气瓶(装气体,也可做反应容器,但不能加热) 【固体药品的取用】粉末状用药匙或纸槽、块状用镊子【倾倒液体】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手心,瓶口要紧挨【量取一定量的液体】用量筒和胶头滴管量筒读数: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可直接加热的:可间接加热的(垫石棉网):反应容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仰视会使读数偏小(实测数偏大);俯视会使读数偏大(实测数偏小)。

【化学知识点】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整理 初三化学知识点大全

【化学知识点】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整理 初三化学知识点大全

【化学知识点】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整理初三化学知识点大全
燃烧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液体的颜色
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质量守恒定律: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4. 镁还原氧化铜:Mg + CuO 加热 Cu + MgO
金属与氧气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4Al + 3O2 = 2Al2O3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基础篇)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基础篇)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基础篇)班级:姓名:(把记忆落到实处是学好化学的绝招之一)《为了明天把握今天》1、必须背熟1—18号元素的符号和名称:符号:名称:2、必须背熟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1)元素顺口溜: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注意:氯元素在氯化物中显-1价,硫元素在硫化物中显-2价。

(2)原子团顺口溜:负一价氢氧硝酸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还有负三磷酸根,只有正一是铵根.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附:常见原子团:名称:氢氧根硝酸根硫酸根碳酸根磷酸根铵根符号:4、必须背熟的离子符号:名称: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镁离子锌离子铁离子亚铁离子银离子氢离子离子符号:名称:氯离子氧离子硫离子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离子符号:4、必须背熟下列物质的化学式:1、单质:氢气氧气氮气碳磷硫铁铜汞2、化合物(1)氧化物:水过氧化氢(双氧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铜氧化锌(2)酸:盐酸硫酸硝酸碳酸(3)有机物:甲烷乙醇(酒精)(4)其他:氢氧化钙氯化钠氯化锌氯化钙氯化钾硫酸铜氯化铁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硫酸铁硫酸锌碳酸钙碳酸钠高锰酸钾锰酸钾5、必须背熟化学方程式(九年级上册)一、化合反应:(多变一)1、木炭在O2中燃烧 C + O2 点燃CO2(O2充足)2C + O2 点燃2CO (O2不足)2、硫在O2中燃烧S+O2 点燃SO23、磷在O2中燃烧4P+5O2 点燃2P2O54、铁丝在O2中燃烧3Fe+2O2 点燃Fe3O45、镁在O2中燃烧2Mg+O2 点燃2MgO6、氢气在O2中燃烧2H2 + O2 点燃2H2O7、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2CO28、二氧化碳和水反应CO2 + H2O ==== H2CO39、炭还原二氧化碳 C + CO2 高温2CO二、分解反应:(一变多)10..、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2KClO3MnO2△2KCl + 3O2↑1.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K2MnO4 + MnO2 + O2↑1.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2H2O22H2O + O2↑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符合绿色化学的观念,是三种方案中最安全、最节约资源的一种。

九年级上册化学重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重点

化学知识点汇总(九年级)一.溶液1.定义:均一、稳定、混合物常见错误选项(1)溶液均为液体反例:空气、有色玻璃(2)溶剂均为液体反例:空气、有色玻璃(3)溶质均为固体反例:空气、有色玻璃(4)溶液一定无色反例:有色玻璃、CuSO4(5)水是溶液错误:水不是混合物2.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如:黄泥水、豆浆乳浊液:液体小颗粒如:牛奶3.温度变化:(1)放热: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CaO)、浓H2SO4(2)吸热:硝酸铵(NH4NO3)(3)不吸不放:NaCl典型例题(1)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

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B)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2)往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H4NO3现象是:有KNO3固体析出4.乳化现象实例:洗洁精、洗衣粉、洗发液易错辨析:用汽油洗油性物质属于溶解5.常见错误选项:(1)NaCl的饱和溶液不能溶解其他溶质(×)(2)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3)溶液具有稳定性,因此溶液中各粒子都静止不动(×)(4)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含溶质多(×)二.溶液的定量表示1.公式:典型例题(1)100g25%硝酸钾溶液用水稀释成溶液质量分数10%的溶液,求所需加入的水质量方法一: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100g×25%=x×10%解得x=250g需要水的质量为:250g-100g=150g方法二:溶质的质量:100g×25%=25g溶液的质量:25g÷10%=250g需要水的质量为:250g-100g=150g(2)将100g20%的NaCl溶液进行如下操作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化①加入20g②加入20g③加入20g溶质和20g溶剂④加入50g10%的NaCl溶液:⑤去掉一半溶质:⑥去掉一半溶剂:⑦去掉一半溶液:20%(溶液具有均一性)(3)下列关于100g5%的叙述正误是①100g水中溶有5g氯化钠(×)②将5g氯化钠溶于95g水中,可制得该溶液(√)③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20(×)④100g溶液中有5g氯化钠(√)2.溶液的配置(1)过程: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贴标签(2)标签实例:(3)所需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4)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或偏小偏小:①左码右物②量筒仰视读数③烧杯内有水④溶质有水或不纯偏大:①砝码生锈②量筒俯视读数③量筒内残余水未全部倒入3.温度不变的前提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典型例题下列选项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大的有(C)解析:A.烧杯内均为饱和溶液,温度不变,质量分数不变B.前为不饱和溶液或饱和溶液,后为饱和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上册所有单元要点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根火柴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燃烧的是石蜡蒸汽。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的物体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置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上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用灯帽,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装置图(见书P27)——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冒白色浓烟,有白色固体出现。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化学方程式: 4P + 5O2点燃 2P2O5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小,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课题2 氧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

(可用向上排空法)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可用排水法收集),二、氧气的化学性质(一)与非金属(碳、硫、磷)的反应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或: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2点燃 CO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2CO2、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点燃 SO2在空气中: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3、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文字表达式:磷(P)+ 氧气(O2)点燃——→ 五氧化二磷(P2O5)或:4P + 5O2点燃 2P2O54、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 2H2O(二)与金属(镁、铝、铁、铜)的反应1、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文字表达式:镁(Mg) + 氧气(O2)点燃——→氧化镁(MgO)或:2Mg + O2点燃 2MgO2、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 2Al2O3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Fe) + 氧气(O2)点燃——→四氧化三铁(Fe3O4)或;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 Fe3O4注意: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三)与某些化合物(蜡烛、甲烷)的反应——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文字表达式:石蜡+ 氧气(O2)—→二氧化碳(CO2)+ 水(H2O)(四)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

缓慢氧化也放热。

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等等。

4、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是燃烧现象,如缓慢氧化。

6、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可表示为:A+B+…… → E (简称“多合一”)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可表示为:AB→A+B+……。

(简称:“一变多”)③: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如:氢气+氧化铜→水+铜,氧化铜是氧化剂。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石蜡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课题3 氧气的的制取二、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蒸馏)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三、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A、实验原理: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2H2O2MnO2 2H2O+ O2↑B、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双氧水的为一类)注意事项:①、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③、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⑤、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C、步骤:连、查、装(二氧化锰)、定、倒(过氧化氢溶液)、收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A、药品:、高锰酸钾、氯酸钾B、原理: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MnO22KCl + 3O2↑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 MnO2+ O2↑C、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D、操作步骤:(连)查、装、加、定、点、收、离、熄。

① 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③ 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固定装置。

④ 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⑤ 收集气体: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防止气体逸出)b、用向上排空法。

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⑥ 先将导管移出水面⑦ 再停止加热⑧ 整理器材。

E、易错事项: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F、收集方法:①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② 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验满的方法: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G、检验、验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变慢),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