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10 游褒禅山记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人教版一、导语:以前我们写游记主要写哪些内容?学生答:旅游的时间地点和谁一起去,然后写所见,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或者抒发对古代文明遗迹的赞美,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颂以及由此引发的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等等,可这篇游记却不是如此,它通过作者的亲身游历探险,发幽微之思,阐发深邃的哲理,那么作者为我们阐发了那些哲理呢?他的观点给我们那些思考呢?好,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然后通读全文)二、简介作者并解题记是一种文体,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
游褒禅山记:是游褒禅山后所记,所以它是一篇游记。
作者要游历褒禅山,作者是怎样介绍褒禅山的?好,我们先看第一段。
三、研读第一、二段(一)1、指名朗读、口译。
如有疑难则请其他同学回答或由教师点拨。
重点掌握以下词、句:一词多义:A.“卒”:①死。
“卒葬之”。
②终于。
“卒相与欢”。
(《廉颇商相如列传》)③士兵。
“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战》)B“文”:①碑文,整篇文章。
“其文漫灭。
”②文字。
“独其为文”。
、③华美、有彩饰。
“舍其文轩”。
(《公输》)C.“道”:①道路。
“有碑仆道”。
②说、讲。
“何可胜道也哉”。
③道理。
“传道受业”(《师说》)④正确的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D.“极”:①尽,-尽情享受。
“极夫游之乐”。
②至多,最多。
“亦极七八万耳”。
(《赤壁之战》)词性活用:A.“舍”:筑舍定居。
名词活用为动词。
“始舍于其址”。
B.“名”:①命名,称呼。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之曰褒禅”。
②说清楚,说明白。
名词活用为动词。
“而莫能名者”。
C.“穷”:穷尽,走到头。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者……也”表示判断的两种形式:①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前是主语,“者”后是谓语。
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家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②这里除了表示停顿语气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10课《游褒禅山记》第3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10课《游褒禅山记》第3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研习四、五段,学习文言虚实词掌握词类的活用;2.理解“非常”“至于”“学者”等古今异义词;3.找出作者游山得出的心得,把握文章的主旨,背诵全文。
【学习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学习内容】一、设计导入,展示导入语。
三、研习第四段,完成下列问题(一)解释重点词句1.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二)判断特殊句式,并解释:1.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三)思考题:1.“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2.“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相照应?3.这样说来,这两句话是不是专指碑文字迹模糊和“花山”被误传为“华山”这两件事说的呢?为什么?4.第四段: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四、研习第五段,思考:同游的是那些人?叫什么名字?五、课堂小结:1.说说文章是怎么安排的,理清背诵脉络。
2.填空本文把___游山___和__治学_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__游山__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要“__尽吾志______”和“_____深思慎取___ ”的道理。
3.语言表达,展示作业:合作探讨,归纳本文主题,展示精彩表述你从文章中学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启示?4.写作特色。
【课堂小结与反思】【课后作业与练习】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A.今言“华(huā)”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èng)道也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
2.下列句中“观”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B.大王见臣列观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BCD4.选出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5.下列句子的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B.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10课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大成目标】(目标解读、课堂组织2分钟)【使用说明】基础案重在复习新闻知识,相关背景知识请到图书馆查阅或上网查询,并在课上交流;升华案在预习基础上先总体把握课文内容,再学习研读课文特色;巩固案要求当堂完成并做交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学案2
《游褒禅山记》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极”、“卒”、“其”等文言词的多种含义;辨析一些词性活用的情况;学习判断句的两种形式。
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明白这两者在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
【学习重点】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阅读参考】1、这篇名文是作者在宋仁宗至和元年即公元1054年写的。
当年4月,王安石从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
2、西岳华(读huà)山,在山西,跟文中提到的坐落于安徽的华(huá)山不是一回事。
【学习过程】一、借助工具书,参照注释,阅读并标注文本,并将自学过程中质疑之处总结于下: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 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 至) 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 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 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10课游褒禅山记王安石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积累文中重点实词及特殊句式。
2.思维与审美:(1)理解本文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2)深入领悟作者“尽吾志”“深思而慎取”的思想观点。
激趣导入我国地大物博,奇山异水遍布大江南北,历代文人骚客、雅士名流多喜欢访游这些胜景,挥毫泼墨,吟诗作赋,描写各地各时独特的风景,借以抒发其胸中块垒,或失意仕途,或忧国忧民,或高超出世,一言以蔽之,多是景为情役。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却独出机杼,走出了写景抒情的窠臼,进入了记叙说理的新境界。
那么此文记了什么地方的胜景,又阐述了什么道理呢?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
(第一段)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唐代高僧)..(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慧褒始舍.(筑舍定居)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因为这个缘故)其后名.(命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墓旁的小屋。
庐,屋舍。
冢,坟墓)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表示判断,有“为”“是”的意思)华山之阳.(山的南面)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模糊、磨灭),独.(只有)其为文.(碑..(“仆于道”的省略,倒在路旁),其文.(碑文)漫灭上残存的文字)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说)“华”如“华实”之“华”者,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有“大概”的意思)音谬.(错误)也。
请概括段意:介绍褒禅山的概况和名称的来历。
(第二段)其下平旷..(在洞壁上题诗文留念)..(平坦空旷),有泉侧出..(从旁边涌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从、自)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达到尽头)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拿着火把。
拥,持、拿)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见到的景象)愈奇。
有怠.(懈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将要)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还)不能十一..(十分之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0课《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作者“尽吾志”及“深思而慎取”的思想。
2.学习本文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即“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并通过创作实践来体验。
(二)文言知识掌握“乃、道、盖、观、其”等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一些词类活用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学习作者反思人生、总结经验的做法,从而更好地掌控未来。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作者“尽吾志”及“深思而慎取”的思想。
2.难点:学习本文“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并能够在写作中运用。
三、教学方法1.点拨法: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住重点;所谓“拨”就是解决疑难,排除障碍。
“点拨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2.归纳法: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初中时,我们学过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此诗是作者因登山有所感而写下的。
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游褒禅山记》,也是作者因登山有所感而写的。
古往今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但记下自己心得的人则不多,王安石是这少数人里面的一个。
今天,我们就来品读《游褒禅山记》。
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
(一)字音褒禅山(bāo) 庐冢(zhǒnɡ) 仆道(pū) 梵语(fàn) 懈怠(dài)瑰怪(ɡuī) 洞穴(xué) 归咎(jiù) 罕至(hǎn)(二)通假举要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三)词类活用(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名词作状语,从旁边)(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用作动词,筑舍定居)(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词用作动词,命名)(4)由山以上五六里(名词用作动词,向上走)(5)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动词用作名词,见到的景色)(6)则其至又加少矣(动词用作名词,到的人)(7)往往有得(动词用作名词,心得,收获)(8)常在于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形容词用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10)火尚足以明也(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1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错)(四)古今异义(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10课游褒禅山记
课
题名
称
《游褒禅山记》
三维目标1. 学习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法。
“尽吾志”的思想,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3.了解文言虚词“其”“以”“而”的不同用法。
重点目标文言文的背诵以及文言知
识的总结。
难点目标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思想和态度。
导入示标“记”是一种文体。
分为四类:记游、记事记亭台楼阁、记物。
刘勰《文心雕龙》:“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1、亭台楼阁名胜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山水游记:《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小石潭记》
3、杂物书画记:《核舟记》
记]:本文属于游记。
游记:记录游览中所见、所闻、所感的文章。
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的感情。
一般以记为主,以感为辅。
本文兼具记游与议论,记游只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
目标三导学做思一:梳理课文的基础知识
导学:1、自主阅读课文,圈点勾画
2、提出字词上的重难点与同学讨论
导做: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同学相互进行解读,教师释疑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名→动,筑舍定居。
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动,命名。
距其院东五里名→状,往东。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表判断,是阳:山南水北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判断句)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判断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学案1
《游褒禅山记》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
2.体会文言断句及句中停顿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点。
3.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常见实词的意义及用法【学习重点难点】1.体会文言断句及句中停顿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点2.掌握疑难句子的翻译预习文学常识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卒谥文。
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在政治上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客观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问,不迷信子古人,主张为文要有“补于世”,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诗文思想同政治主张是一致的。
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背景资料: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安徽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归途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
1、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时临川人,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著作收在《临川先生文集》。
2、《游褒禅山记》中的“记”是指记叙性文体。
3、把课文注解中的生字词注到正文中去。
4、熟读全文,梳理各部分思路。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朗读全文,整体感知本文是游记,从第一段的交待看,作者参观游览的三个点是:仆碑→前洞→后洞。
从全文看,作者又是以记游后洞为主的。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第1段(解释下列粗体字的意思)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筑舍定居)于其址,而卒(死)葬之;以(因此)故其(指慧褒死后葬在这里)后名(命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句式:判断句)距其(慧空禅院)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因为)其乃(为,是)华山之阳(山的南面)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句式:省略句,“仆”后省略“于”)其(指仆碑)文(碑文)漫灭,独其为文(残存的文字)犹可识,曰“花山”。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0课游褒禅山记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
11.“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之所得”的一项是( )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D.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12.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10.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没有不触及的领域。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10游褒禅山记学案
10 游褒禅山记一、读准字音山()庐冢.()盖音谬.也( )褒禅..窈.然( )咎.其欲出者()好.游者( )昏惑.( ) 始舍.于其址() 有碑仆.道()萧君圭.( ) 孰.能讥之( ) 无物以相.之()王回深父.( )[答案] bāo chán zhǒng miùyǎo jiùhào huòshèpūguīshúxiàng fǔ二、辨识通假长乐王回深父()[答案]“父”通“甫”三、一词多义(1)道错误!(2)文错误!(3)至错误!(4)盖错误!(5)乃错误!(6)其错误![答案](1)路,道路/说,讲/方法(2)文字/同“纹"花纹,纹路/文章/掩饰(3)到,到达/达到极点的/与“若”连用,表示另提一事(4)大概/泛指器物上的遮盖物/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超过,胜过(5)表示判断,有“为”“是”的意思/竟然/于是/才(6)代词,它的,代华山/代词,那/助词,无实在意义/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代词,他们/难道,表示反问语气四、词类活用(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________(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________(3)有泉侧.出()________(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________(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________(6)而其见.愈奇()________(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________(8)火尚足以明.也()________(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______(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_______[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筑舍定居(2)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称呼(3)名词作状语在一侧(4)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5)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头(6)动词用作名词见到的景象(7)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8)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9)副词用作动词尽兴(10)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五、古今异义(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此所以..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有叹焉(5)于是..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游褒禅山记一、读准字音褒禅..山( ) 庐冢.( ) 盖音谬.也( )窈.然( ) 咎.其欲出者( ) 好.游者( )昏惑.( ) 始舍.于其址( ) 有碑仆.道( )萧君圭.( ) 孰.能讥之( ) 无物以相.之( )王回深父.( )[答案] bāo chán zhǒng miù yǎo jiù hàohuò shè pū guī shúxi àng fǔ二、辨识通假长乐王回深父 ( )[答案] “父”通“甫”三、一词多义(1)道⎩⎪⎨⎪⎧有碑仆道.()何可胜道.也哉( )策之不以其道. ( )(2)文⎩⎪⎨⎪⎧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属予作文.以记之( )文.过饰非( )(3)至⎩⎪⎨⎪⎧险以远,则至.者少(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4)盖⎩⎪⎨⎪⎧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日初出大如车盖.( )盖.追先帝之殊遇(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5)乃⎩⎪⎨⎪⎧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良乃.入,具告沛公(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 (6)其⎩⎪⎨⎪⎧始舍于其.址(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孰能讥之乎( ) [答案] (1)路,道路/说,讲/方法 (2)文字/同“纹”花纹,纹路/文章/掩饰 (3)到,到达/达到极点的/与“若”连用,表示另提一事 (4)大概/泛指器物上的遮盖物/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超过,胜过 (5)表示判断,有“为”“是”的意思/竟然/于是/才 (6)代词,它的,代华山/代词,那/助词,无实在意义/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代词,他们/难道,表示反问语气四、词类活用(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________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________ (3)有泉侧.出 ( )________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________ (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________ (6)而其见.愈奇 ( )________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 )________ (8)火尚足以明.也 ( )________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________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________[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 筑舍定居 (2)名词用作动词 命名,称呼 (3)名词作状语 在一侧 (4)形容词用作名词 深度 (5)形容词用作动词 穷尽,走到头 (6)动词用作名词 见到的景象 (7)动词用作名词 到达的人 (8)形容词用作动词 照明 (9)副词用作动词 尽兴 (10)形容词用作名词 险远的地方五、古今异义(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于是..余有叹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古义:不平凡。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古义:泛指求学的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古义:相当于“……的缘故”。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六、文言句式(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省略句,应为“不随(之)以止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省略句,应为“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然力足以至焉。
(省略句,应为“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状语后置句,应为“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状语后置句,应为“古人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之观”)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如今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2)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采取的缘故了。
(3)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
(4)又因此感叹古代书籍的失传。
(5)但是力量足以达到那里(而未能达到)。
(6)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舍定居。
(7)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 浮图 慧褒 始舍 于其址,褒禅山也叫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舍定居,而 卒葬之; 以 故 其 后 名 之 曰“褒禅”。
死后葬在这里;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
今 所谓慧空禅院者, 褒 之 庐 冢 也。
如今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浮图:梵(fàn)语(古代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慧褒:唐代高僧。
舍:筑舍定居。
卒葬之:死后葬在那里。
以故:因此,因为这个缘故。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称。
所谓:所说的。
庐冢(zhǒnɡ):墓旁的小屋。
⎦⎥⎤庐,屋舍。
冢,坟墓。
距其院 东 五里,所谓 华山 洞 者,以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其 乃 华 山 之 阳名之也。
距 洞 百 余步, 有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块碑 仆 道,其 文 漫 灭,独 其 为石碑倒在路旁,(那上面的)碑文模糊、磨灭,只有从它残存文 犹 可 识,曰 “花 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现在把“华”念作“华实”的“华”者,盖 音 谬 也。
“华”,大概是由于读音错误。
⎣⎢⎡距:距离。
华山洞: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写作“华阳洞”。
看正文下句,应写作“华阳洞”。
乃:表判断,有“为”“是”的意思。
阳: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水南岸为阴,水北岸为阳。
仆:倒。
其文漫灭:碑文模糊、磨灭。
文,指碑文,下文“独其为文”的“文”指碑上残存的文字。
言:说。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有“大概”的意思。
谬:错误。
其 下 平 旷,有 泉 侧 出,而记游者甚众,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在洞壁上题诗文留念的人很多,所 谓 前 洞 也。
这是人们所说的“前洞”。
⎣⎢⎡⎦⎥⎤侧出:从旁边涌出。
记游:指在洞壁上题诗文留念。
由山以上 五六里,有 穴 窈 然,入 之 甚 寒,顺山而上走五六里,有个洞穴幽暗深远,走进洞穴十分寒冷,问其 深,则 其 好游者 不 能 穷也,谓之 后洞。
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人们叫它“后洞”。
⎣⎢⎡⎦⎥⎤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穷:尽,走到尽头。
余 与 四 人 拥 火以入,我和同游的四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入之愈深,其 进愈难,而 其 见 愈 奇。
有怠进洞越深,前进越困难,然而见到的景象也越奇特。
有而 欲 出 者,曰:“不 出,火 且 尽。
”懈怠想要退出去的伙伴说:“如果不出去,火把将要烧完。
”⎣⎢⎡⎦⎥⎤拥火:拿着火把。
拥:拿、持。
以:而。
怠:懈怠。
且:将要。
遂 与 之 俱 出。
于是跟他们一起退出洞来。
盖 余 所 至,比 好 游 者 尚 不 能 十一,大约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及十分之一,然 视 其 左右, 来 而 记 之 者 已 少。
然而看那左右的洞壁,来到这里题字记游的已经少了。
⎣⎢⎡⎦⎥⎤盖:发语词,有“大概”的意思。
不能十一:不及十分之一。
不能,不及、不到。
盖 其又深,大概洞更深, 则 其 至 又加少矣。
方 是 时,余之力尚足以入,那些到的人更加少。
正当这个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前进,火 尚 足以明也。
既 其 出,则 或 咎 其欲出者,火把还足够继续照明。
(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而余亦 悔 其 随 之而不 得极夫 游之乐也。
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他们,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
⎣⎢⎡加少:更少。
方:当、正在。
是时:指决定从洞中退出的时候。
明:照明,这里用作动词。
既其出:已经出洞。
其,助词,无实⎦⎥⎤在意义。
或:有人。
咎(jiù):责怪。
其:自己。
极:尽,这里有尽兴的意思。
于是 余有 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对于这种情况,我有感慨了。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 兽, 往往有得,以其 求思 之深 而无 不 在也。
鸟兽(的时候),往往有心得,(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于是:对这种情况。
叹:感慨。
得:心得,收获。
以:因为。
求思:探究、思考。
无不在:没有不探究、思考到的。
夫 夷 以 近,则游 者 众;险 以 远,(路)平而近,到达的人就多;地势险峻并且路程远,则至 者少。
而世之 奇 伟、瑰 怪、非 常 之 观,到达的人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