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导学案(老师用)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的母亲》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我的母亲》导学案教师寄语: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内容, 理清课文结构。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体会母爱的伟大, 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学习重点概括母亲的形象, 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品性、特点。
学习难点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 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 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读读这些文字, 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 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二、检查预习:1.熟读课文2.给加粗字注音眼翳病绰号侮辱气量广漠管束宽恕文绉绉庶出3.标明段落序号, 理清文章结构4.了解作者胡适(1891~1962), 现代作家、学者, 字适之, 安徽绩溪人。
曾提倡文学改革, 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
她23岁守寡, 一直守了23年, 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
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
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 她含辛茹苦, 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她忍受一切, 挣扎着熬过了23年。
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 也要供胡适读书, 她处处为儿子设想, 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
1918年11月, 她历尽寡居的艰辛, 离开了人世。
三、合作探究:(一)朗读感悟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2.找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 试用“母亲是一个___的人, 因为文中写道___”的形式组织语言, 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3、本文是中年胡适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 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外, 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到了什么?(二)探究质疑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 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 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景?(三)赏读品析1.品味亮点词语(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 只学会了读书写字两件事。
《我的母亲》导学案
《我的母亲》导学案【小编寄语】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同学们又回到课堂了,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我的母亲》导学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学习目标】1、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自主学习】1、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寻求解决。
2、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以及胡适的文章和有关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3、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4、为母亲做一件事,可从以下提议中选一件去做,做后写下感受。
A、为母亲洗一次脚B、为母亲梳一次头C、为母亲做一顿早餐D、与母亲做一次深情拥抱【自学成果展示】1、字词展示字音:文绉绉zhòu 绰号chuò 庶祖母shù 吹笙shēng 眼翳yì词义:广漠宽恕文绉绉面红耳赤侮辱2、材料展示(理解母爱)将所搜集的关于母爱的材料和胡适的材料分组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
教师补充: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绩溪县中屯人。
父亲是农民。
17岁,她嫁给49岁做官的胡传做填房,成了几个孩子的后母。
20岁生了胡适,23岁守寡。
她命运多舛,但注重对儿子的“智力投资”,在家道中落后,还借钱给儿子买下了《图书集成》一书。
3、展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合作探究】探究题目一:读了______________,我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____的母亲。
(方法指导:如何概括事件?例如:用文中原句、找中心句、自己概括等)明确:A、每天教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学B、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C、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责罚——责罚严厉,教我做人D、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慈爱E、新年到来大哥的债主来讨债,母亲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一点怒色——宽以待人、品性善良F、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是忍让,忍无可忍时,就痛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宽厚、善良、隐忍G、听了五叔的牢骚话,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正直、很有刚气探究题目二:以上几个故事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找出来,作批注。
初三语文《我的母亲》导学案 - 宽正校园-宽正教研教学平台
初三语文《我的母亲》导学案序号: 18课型:新授执笔:翟纯德审核备课时间: 3月31日上课时间:4月10日执教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3、体味母亲宽容、善良、温顺、刚气的品格。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亲为人处世和教子方式的理解。
预习导学:1、读一读写一写。
责罚管束气量广漠宽恕质问文绉绉面红耳赤仁慈侮辱穈轻薄眼翳宽裕文绉绉2、读课文思考:作者对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你是如何体会到的?3、我们对母亲表达过我们的爱吗,我们如何表达我们的感激呢?导学过程:1、小组交流预习导学部分。
2、学生展示自主预习成果。
3、作者说"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合作探究:1、作者极少用直接抒情的语句,却能够字里行间感人至深,他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2、作者说"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齐读最后一段。
3、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似与主题无关,为什么?4、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景?拓展延伸:1、请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说说自己在哪些方面受到母亲的影响。
3、母亲是平凡的,她每天所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就是这微不足道的点滴中渗透了无私的爱,现在,想一想自己的母亲她有什么事最让你难忘呢?教学后记:板书设计:初三语文《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序号: 19课型:新授执笔:翟纯德审核备课时间: 3月31日上课时间:4月11日执教人: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我的母亲》导学案(附答案)
运用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及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用词简洁准确,语言朴实无华,感情丰富细腻。
语句:情Biblioteka :四拓展延伸母亲永远是一篇百读不厌回味绵长的华章,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们,用智慧的清泉浇灌了我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母亲说些什么?
五、当堂检测
1、注音
循循善诱()娓娓动听()辗转反侧()
人影憧憧()妹仔()歉疚()
惺忪()呜咽()唏唏嘘嘘()
3.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你所感受到的母爱,注意抒发真情实感。
(教师寄语:爱自己的母亲吧,母亲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善良的人。)
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第周第课时
上课时间:星期:主备人备课组长签字:
《我的母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运用文中重要词词。了解用议论深化中心的写法。
2.品味文中短文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
3.学习本文用几件事来表人物的写法。
一、积累整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海宁查氏()人影憧憧()唏嘘()娓娓( )歉疚()呜咽()
2.判断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去世了。( )
2)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们可爱的性格,她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庭里,都葬送在没有意义的事务上。( )
3)突然,一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工的光线( )
2.作者怎样表达母子情深?
内容:
描写:
用词:
答案
2、记叙议论描写
二、1、五件事。母亲元宵节背我“巡阅”;母亲在家带孩子等妹仔来;母亲给妹仔讲小说;我背书挨打,母亲陪着流泪,母亲熬夜为我做布鞋。母亲是一个善良、慈爱、勤劳能干、任劳任怨的人。
《我的母亲》导学案
《我的母亲》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感情。
2、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二、学习重点:本课的生字新词,用细节刻画人物。
三、旧知回顾:1、写出两句关于“母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一条关于“母爱”的格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家、________家和________家。
原名________,浙江绍兴人。
《藤野先生》与《》都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4、解释下列字词,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畸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匿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瞥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诘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杳无消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油光可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恶痛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自主学习1、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寻求解决。
字音:文绉绉()绰号()庶祖母()吹笙()眼翳()词义:广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宽恕: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绉绉:_____________________侮辱: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红耳赤: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以及胡适的文章和有关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一、母亲的外貌特征母亲身材微胖,个子不高,笑起来眼睛弯弯的,略带皱纹的脸庞显得慈祥和蔼。
她总是穿着简单舒适的衣服,头发梳成简单的发型,看上去温和又亲切。
二、母亲的为人特点母亲性格开朗大方,处事稳重。
她总是笑容满面,和蔼可亲。
在家里,她贤惠善良,是全家人的顶梁柱,照顾家人周到细致。
在社交场合,她待人真诚,友善,深受朋友们的喜爱。
三、母亲的爱心事迹母亲是一位善良的人,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
她积极参与慈善捐助,关心弱势群体,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
她常说:“善良是一种美德,让我们一起传递爱与温暖。
”四、母亲的教育方式母亲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教育家。
她注重培养孩子的品格,引导孩子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她反对过度溺爱,主张适度放手,给予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
五、母亲的对待生活态度母亲对待生活充满乐观和积极。
她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坚信努力工作能够创造更好的生活。
即使遇到困难挫折,她也会坚定不移地面对,永不放弃。
六、母亲的教诲和期许母亲常常对我说:“做人要真诚善良,对待他人要友善和体贴;做事要认真负责,勤奋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她希望我能够成为一个有爱心、有担当、有作为的人,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成为家人引以为傲的人。
七、母亲给我的启示母亲是我人生的引路人,她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终生。
她的善良、纯洁、宽容的品格,是我学习的楷模;她的坚韧、乐观、积极的态度,是我奋斗的动力。
在我心中,母亲永远是我最敬爱的人,她的一言一行都值得我深思,永志不忘。
八、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细细回味,母亲的一言一行都带着深深的爱意。
她的一颦一笑都映衬着无私的付出和对家人的深情厚爱。
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她用自己的爱包容我、引领我、鼓励我,是我一生的榜样和力量之源。
愿母亲永远健康幸福,愿我们都能继承母亲的美德,传承母爱的力量,让爱如阳光般照耀我们的生活。
文章结束。
《我的母亲》初中教案
《我的母亲》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的亲情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学会欣赏和感激母亲的爱。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2. 如何让学生将阅读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母亲》的打印稿。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多媒体设备,播放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如《母亲》。
2.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我的母亲》。
2. 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情感体验(15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的故事,感受母亲的关爱。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珍惜母亲的付出。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题目为《我的母亲》。
2. 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深入了解母亲的日常生活,记录下母亲的辛勤付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亲情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并将这种情感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母爱的重要性,学会感恩,珍惜母亲的付出。
邹韬奋《我的母亲》导学案5
邹韬奋《我的母亲》导学案5十四我的母亲邹蹈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积累生字词2.体会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1.阅读课文,积累生字词2.体会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自主导学】1.邹韬奋,原名,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
祖籍江西余江。
先后在上海和香港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
选自。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查氏憧憧妹仔蒙眬鞋袜歉疚惺忪呜咽3.下列四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订正。
A.浙江元霄莫名其妙B.时候蜡烛热泪盈框C.瞥见柔和寻寻善诱D.帐门含冕饮泣吞声4.选词填空。
(1)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幢幢,憧憧)的大客厅里。
(2)(母亲)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出去一(宝,饱)眼福。
5.根据文句中括号内含义写出相应词语。
⑴她讲得(健谈而且感人),妹仔听得忽而笑容满面,忽而又愁眉双锁⑵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讲的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也泛指教导有方)的良师。
⑶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形容心中有事,翻来覆去不能入睡)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
6.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1)课文从几个侧面展现了“母亲”的性格,运用了丰富的细节描写和细腻的心理.【邹韬奋《我的母亲》导学案5】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3课《我的母亲》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第五单元思亲忆友展示情怀第13课我的母亲【文本导读】老舍的这篇散文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九、十期合刊上.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单独带大,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老母于1942年夏季在北平病逝.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前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与痛苦.拖了半年,才在家信里透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舍每次接到家信都不敢立即翻开,怕有不幸的消息.这次也是一样.12月26日收到家信,仍不敢拆读,临睡之前,才翻开,这时,母亲去世已一年了.本文便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作者卡片】老舍(1899~1966) ,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主要作品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月牙儿??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无名高地有了名??我这一辈子??正红旗下??牛天赐传??樱海集??蛤藻集?及?女店员??春华秋实??龙须沟??茶馆?等小说、剧本、杂文、报告文学多种 .其中3幕话剧?茶馆?是老舍的顶峰之作 ,也是共和国话剧创作的精品之一 .1951年12月老舍因此获北京人民政府授予的 "人民艺术家〞称号 .1966年 ,老舍在 "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 .他的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创造了一个饱满完整的市民世|界和独特生动的市民形象体系 ,风格独特 ,成就卓著 ,为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开展作出了重要奉献 .其剧作生活气息浓郁 ,人物形象真实 ,语言精练 ,不少剧作还具有独特的 "京味〞风格 .作品曾被译为多种文字 ,其中?骆驼祥子?被译成20余种语言出版 .【根底荟萃】1.为以下加点的字注音①折.扣( ) ②揣.在怀里( ) ③敷衍..( ) ④撮.土( ) ⑤窘.困( ) ⑥殷.勤( ) ⑦刮痧.( ) ⑧绞.脸( ) ⑨露.面( ) ⑩惦.念( ) 2.为以下各组字组词①⎩⎨⎧ 惴()揣()踹( ) ②⎩⎨⎧绞( )矫( )娇( ) ③⎩⎨⎧ 撮( )嘬( )④⎩⎨⎧ 衍( )衎( ) ⑤⎩⎨⎧ 籍( )藉( )⑥⎩⎨⎧ 惦( )踮( )掂( )3.近义词辨析①抚养·养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②委曲·委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③常年·常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要点突破】1.本文可分为几局部? 各局部包括哪些段落?主要内容是什么?点拨第|一局部(1~3):写母亲的家世,包括母亲家所处的位置,姓氏,家境,特别突出了母亲生在农家,勤俭朴实,身体好,具有劳动妇女的美德,为后文写母亲的平凡伟大品格奠定根底.总的说来,这局部内容简洁平实.第二局部(4~13):写母亲出嫁到夫家后的主要经历及从中表达出的东方女性具有的贤惠、勤劳、坚忍、顽强、奉献、守礼等典型品德,而母亲平凡而伟岸的形象也主要是在这局部塑造完成的.第三局部(14~18):写母亲对我的培养、期望和自己事业初成后因为常年奔波在外,而不能尽孝养之责的歉疚与深深的思念之情.这局部主要写我与母亲的关系,尤其是写母亲的晚年.内容比起前一局部来显得不那么具体了,主要是因为没有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为了事业到处奔波.但一片思念之情却格外强烈.2.第13节可分为几个层次?写母亲什么样的性格品质?语言特点如何?点拨(1)分两层:第1层(……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记叙母亲在兵荒马乱中表现出的坚强个性.第2层( "这点软而硬的个性〞……)写 "母亲〞对 "我〞的人格影响.(2)写母亲的坚强,既概括又具体.①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假设地保护儿女.②在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方法中想方法.③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3.课文第14节主要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请结合课文认真分析.点拨(1)写母亲筹备 "巨款〞,送 "我〞上学.(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 "我〞返校.这三件事的内涵在于表现伟大的、无私的母爱.①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 "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怪 "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 "保证金〞, "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里作者没有对母亲作具体的描写,而是把镜头对准了这令母亲 "作了半个月的难〞的保证金上,这笔 "巨款〞岂止是母亲全部的爱,也是母亲对儿子的全部希望.②三姐结婚,如同割去母亲的右手.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 "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③第三件事作者重点写母亲的神态和语言.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 "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 "笑了〞.只一个 "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冲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 "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 "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 "叹出一口气来〞.这一 "愣〞一 "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 "我〞一些花生,说了声 "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4.文中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特点及其对我有什么影响?点拨(1)文章写母亲的勤俭、朴实、倔强和为人热情:第8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终年没有休息……残破的铜活发着光.〞第10节:母亲待人热情,家里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第11节: "母亲活到老 ,穷到老 ,辛苦到老 ,……她最|会吃亏 .给亲友邻居帮助 ,她总跑在前面……但凡她能作的 ,都有求必应 .但是 ,吵嘴打架 ,永远没有她 .她宁吃亏 ,不斗气 .〞第13节:写母亲并不软弱 . "丈夫死了 ,鬼子来了 ,满城是血光火焰 ,可是母亲不怕 ,她要在刺刀下 ,饥荒中 ,保护着儿女 .〞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2)母亲对 "我〞的影响:六次:第9节 , "从这里 ,我学得了爱花 ,爱清洁 ,守秩序〞 .第10节 , "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 ,还未全改 ,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 ,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第13节 ,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这点软而硬的个性 ,也传给了我 .我对一切人与事 ,都取和平的态度 ,把吃亏看作当然的 .但是 ,在做人上 ,我有一定的宗旨与根本的法那么 ,什么事都可将就 ,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 .〞 "母亲并不识字 ,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5.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点拨 母亲是一个勤俭老实、热情真诚、宽厚忍让、坚韧坚强、疼爱儿女的人 .【课堂小结】一、中|心主旨文章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 ,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 ,也塑造了一位有着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岸的母亲形象 .二、结构图解我的母亲⎩⎨⎧⎭⎬⎫身世 勤俭老实经历 热情真诚性格 宽厚忍让遭遇 坚韧坚强眷恋愧疚敬仰三、写作特色1.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 .既流畅朴素生动 ,又凝练含蓄隽永 ,抒发了对母亲的敬仰感念追怀和永世不忘的深情.2.表达语言流畅、朴素、亲切,极富表现力.这也是老舍文学语言的根本特点.如 "兄不到十岁……一直到半夜〞这一段记述就把父亲死后,母亲为了养活一家人,含辛茹苦,日夜劳作的经历与精神写得很充分了.而所用语言那么是唠家常式的朴素、流畅、亲切的语言.3.议论语言凝练、深情、隽永,蕴有哲理意味.在文章中,老舍经常在表达到一定的时候,便适时地插进议论文字,这对于深化全文题旨,抒发浓郁的感情,都发挥了如点睛般的作用.例如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心里是安定的〞,这段话是作者在抗战时期被迫躲到四川成都见不到滞留在北平的母亲,无比思念又担忧年迈的老母遭遇不测所表达的忧惧、思念交织的复杂感情的一段话,是人处在特定的环境中时才会有的感觉和想法,作者以其凝练的文字表达出来,其隽永意味是颇具启发性的,足以引发很多人的共鸣.【文苑天地】1.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 -汉·刘安2.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 -?劝孝歌?3.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 -?小儿语?4.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 -唐·韩愈5.母仪垂那么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 -?格言集锦?6.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7.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 -?三字经?8.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诗经?9.世|界上的一切荣耀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 -高尔基10.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 -罗曼·罗兰11.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 -但丁12.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 -米尔13.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 -法国14.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 -英国【素材积累】不应遗忘的生命格茨·阿里是德国当代著名史学家,一直致力于纳粹历史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让人瞩目的成就.2003年,在阿里56岁时,为表彰他在纳粹历史研究方面的卓越奉献,德国大屠杀纪念基金会决定将当年的 "玛里昂·萨穆埃尔奖〞授予他.然而,获奖者阿里却吃惊地发现,自己竟不知道玛里昂·萨穆埃尔是谁,更不知道为什么要以她的名字来命名该奖.经过打听,阿里很快便得知玛里昂·萨穆埃尔是从一份记录被(杀|害)犹太人的名单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人们只知道她生于1931年,1943年3月3日被送往奥斯比茨集中营.除此之外,人们对玛里昂便一无所知了.阿里决定为玛里昂写一部传记.这个决定让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一位著名历史学家放着那么多重大历史题材不去研究,偏偏要把时间浪费在这样一部没有任何意义的 "传记〞上.对此,阿里一笑置之.他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是历史的一局部,都不应该被我们遗忘.因此,对他来说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为此他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并凭着丰富的史学研究经验,经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调查,抽丝剥茧,奇迹般地找到了一个又一个尘封已久的珍贵线索.阿里将这些支离破碎的线索与时代大背景交织起来,成功地完成了这部名为?在隧道中:玛里昂·萨穆埃尔(1931~1943)的短暂一生?的传记作品.这部书出版后,立即在德国引起了巨大反响,随后又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与其说阿里的成功缘于他独特的史学眼光,不如说缘于他对生命的态度.是的,生命是平等的,每一个生命都不应该被我们遗忘.感悟格茨·阿里的成功,是他凭着自己的敏感和经验,同时也凭着一位真正的历史学家应有的良知,凭着他艰难的坚持.当然,奇迹的出现,更得益于他对历史中每一个生命的尊重.适用范围【美文珍藏】想北平老舍设假设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拣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方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 "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单独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单独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到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 "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 -虽然 "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 -不过,假使让我 "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 -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闲,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 -在我的经验中- -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 "草花儿〞很廉价,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 "南〞字变个 "西〞或 "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赏析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的山东济南,当年身处异地的老舍,在战乱的岁月中,更加思念他挚爱的北平.在本文中,作者抒发了对这座文化古城的深情眷恋,一处景便渗出刻骨铭心的一缕情,他想 "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作者描写一景一物都想着读者,尽力把自己的情感与读者沟通,作者在文章中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丰物美景,而是那么娓娓地叙谈,就使那种眷恋故土的热情感染着读者,激起共鸣.答案根底荟萃1.①zhé②ch uāi③fūyǎn④cuō⑤jiǒnɡ⑥yīn⑦shā⑧jiǎo ⑨lòu⑩diàn2.①惴惴不安、揣着手、踹门②绞脸、矫揉造作、娇美③撮土、嘬奶④繁衍、衎直⑤户籍、狼藉⑥惦记、踮脚、掂量3.① "抚养〞是指保护并教养.例:抚养子女."养育〞是指抚养和教育.例:是老百姓养育了我们(dang)的干部.② "委曲〞指事情的内幕和原委.例:告知委曲."委屈〞指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也指让人受到委屈.例:对不起,委屈你了.③ "常年〞指一年到头,整年.例:常年积雪."常年〞指经年,长期或平常年份.例:常年坚持体育活动.。
第二课《我的母亲》导学案(优秀版)word资料
第二课《我的母亲》导学案(优秀版)word资料2《我的母亲》导学案班级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认识和理解“铺垫”的写作手法,运用到本文的赏析中。
3、运用品读法,赏析母亲对“我”、对其他亲人、对自己名誉的不同态度和做法,感受母亲的思想性格和为人特点。
4、引导学生体会朴素的叙事中蕴含的对母亲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概括文章中的具体事件,分析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感受母亲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理解母亲对“我”做人的影响,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
2、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教材助读】一、走进胡适(1891一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现代诗人、文学家、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者。
他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作出了一定贡献。
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上的“八不主义”。
他还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
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和《读书杂志》,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后逐渐成为右翼资产阶级文人的代表。
晚年潜心于《水经注》的考证。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白话文学史》和《胡适文存》等。
二、了解背景胡适的父亲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乃至台湾省任官职;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岁。
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
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她对唯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才。
这篇文章写于胡适40岁时,是胡适对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的回顾,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第一课时一、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组长课堂检查)文绉绉.()绰.号()庶.祖母()吹笙.()摹.画()眼翳.()舔.去()侮.辱()2、理解课后“读一读, 写一写”中的字词。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3篇)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3篇)《我的母亲》教案篇一一、前期准备(一)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一单元第二课。
原文选自《胡适自传》,标题是编者加的。
它的体裁是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既可供胡适研究者参考,具有史料价值,也可供文学爱好者欣赏、阅读,具有文学价值。
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
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
从胡适一生的奋斗与追求,从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
因此,教学本文应该从宏观上确立把握好重点,解决好难点,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二)教学设想鉴于上述思考,本文教学时应从三个角度展开,也就是分三个环节进行:一个环节,远处看课文,读标题,了解作者,对课文及作者作一般性的了解。
第二个环节,立足课文,感知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在,为训练语文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熟读全文,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成为本文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立足课文向外看,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语文素养。
这三个环节的安排由易到难,由课文向课外拓展,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一个环节的设置,意在让学生从比较中了解本文在内容与写作方面的特点。
第三环节是在第二环节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完成的,由胡适的作品延伸到他的学术成就,由他对母亲的感情延及他的文化观。
(三)教学准备学好本文,需要学生做好如下准备工作:一,搜集自己熟悉的抒写母亲的诗文或歌曲,把握其主要内容;第二,查找资料,初步了解胡适及其他的家庭情况。
教师课前需要阅读《胡适自传》,或者其中的《九年的家乡教育》和《先母行述》两篇,感悟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以及胡适对母亲那种“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劬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的哀痛之情。
我的母亲_导学案
《我的母亲》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胡适及作品,熟练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2.掌握课文结构,熟知每部分内容。
3.熟读课文,初步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自主预习1、自读课文,至少读两遍。
2、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并完成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
宽恕()广漠()佃户()眼翳()质问()侮辱()气量()管束()文绉绉()2.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
3.搜集以及胡适的文章和有关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同时请填写下列空白。
胡适,原名胡洪騂,字适之。
安徽绩溪人。
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
本文选自《》,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下成长的几件事。
3.谈谈你对文章的整体感受。
4、为母亲做一件事,可从以下提议中选一件去做,做后写下感受。
(写在日记上即可)A、为母亲洗一次脚B、为母亲梳一次头C、为母亲做一顿早餐D、与母亲做一次深情拥抱合作探究1、学生默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开头三段几乎没有写及“我的母亲”,是否属于跑题?(2)文章第四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文章最后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2、理清行文思路。
小组内互助划分课文层次布置作业认真阅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概括事件,体会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分寸感。
自主学习1.用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真实的母亲。
这些形容词里有没有你不欣赏母亲的地方?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对于母亲身上你不欣赏的地方今后你会怎样对待呢?2.从原文中选择一句话来概括母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3.作者为什么说母亲是“严父”?4、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分别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合作探究1、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自己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2、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来概括。
我的母亲(导学案)
《我的母亲》导学案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字词。
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教育,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教学难点】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其父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
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
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惟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材。
胡适三岁开始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
1917年,19岁的他考取官费赴美留学。
1917年7月学成回国,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
他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是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是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的中国大学者。
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诌议》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三、学习本课生字词: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文绉绉.. ( ) 绰.号( ) 庶.祖母( ) 吹笙.( ) 摹.画 ( ) 眼翳.( ) 舔.去 ( ) 侮.辱( ) 2、解释下列词语文绉绉:面红耳赤: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并思考: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4、用一句原文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5、本文重点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情?请说说这些事情分别反映了母亲怎样的品性?(请尽量用文中的词语来小结母亲的品性)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二是 ;三是。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个。
本文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
五、合作探究(分小组合作探究,并请代表发言)6.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7.课文前三段看似与写“母亲”无关,为什么还要写?8.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1、推荐阅读《我的母亲》——老舍《期待父亲的笑》——林清玄《母亲》——何家槐《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2、做一件让母亲开心的事我的母亲(节选)老舍姑母时常闹脾气。
邹韬奋《我的母亲》导学案7
邹韬奋《我的母亲》导学案7邹韬奋《我的母亲》导学案7亲。
读了儿子受罚母亲流泪,我看到了一位怜惜、疼爱子女的母亲。
读了灯下熬夜为儿做鞋,我看到了一位辛苦、勤劳能干的母亲。
(3)、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激赞美之情。
(二)合作探究活动一:文章没有离奇的情节和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却渗透了真挚深沉的感情,文中哪些话语、事例、细节最让你动情?找出来并简要说说理由。
活动二:作者背书受父亲责打,母亲一边”饮泣吞声”,一边又说”打得好”,你能体会母亲当时的矛盾心理吗?想一想,当时母亲心里想对丈夫,儿子说些什麽?分别写一句话.活动三:作者在刻画母亲形象时,两次写到“哭”,即第二件事母亲读小说和第三件事母亲听我背书。
两次哭的原因,情状,给我的感受,要体会的母亲的精神是否相同?活动四:你认为作者成长的家庭环境中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活动五:一位法国作家曾经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母亲的时候。
”请大家谈谈你生活中感受到的母爱。
【小组合作总结】【当堂测试】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海宁查氏()人影憧憧()唏嘘()娓娓 ( ) 歉疚()呜咽()2、判断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 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去世了。
( )2) 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们可爱的性格,她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庭里,都葬送在没有意义的事务上。
( )3) 突然,一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工的光线( )3、下面是五楠写给自己好友的一则联络友情的短信,写到一半写不下去了,请根据他的写作意图与风格,帮助他把短信写完。
一家_________________,一年________________,一生_____________ _,一世平平安安。
天天精神百倍,月月_______________,年年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母亲 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母亲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学习描述母亲的词汇和短语。
3. 能够用简单的句子介绍母亲的外貌和性格。
教学重点:1. 描述母亲的外貌和性格。
2. 学习母亲相关的词汇和短语。
教法与学法:1. 情感教育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和尊重。
2.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母亲特点。
教学准备:1. 图片和资料关于母亲的照片和描述。
2. 板书和标签,以便展示生词和短语。
教学过程:步骤一: 导入 (5分钟)教师和学生互相问候和介绍。
教师为今天的课程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谈谈我们的母亲。
”步骤二: 激发学生的情感 (10分钟)教师展示母亲的照片,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母亲的外貌特点。
教师依次点指不同的学生,让他们说出他们母亲的样子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询问他们母亲在家里的作用和为他们做了什么。
步骤三: 学习词汇和短语 (15分钟)教师呈现图片和卡片上的词汇和短语,例如 "漂亮的","善良的","关心人的"等等。
教师通过例句和图片解释每个词汇和短语的意思。
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读并模仿学习每个词汇。
步骤四: 分组讨论 (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生来描述他们的母亲外貌和性格特点。
学生可以参考刚刚学习的词汇和短语来完成描述。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描述和理由。
步骤五: 总结 (5分钟)教师总结今天的课程,强调母亲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师鼓励学生要做一个好孩子,尊重和感激母亲的付出。
作业:1.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短文,描述她们的外貌和性格。
2. 学生找一张母亲的照片,写下对母亲的感谢和祝福的话。
《我的母亲》导学案(教师版)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版)一、课题:《我的母亲》(粤教版语文教材《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三、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3、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内容导读文章通过叙述母亲具体的生活经历,歌颂了朴实、坚强、勤劳而又充满爱心的母亲顽强不屈的一生,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母亲的尊敬、爱戴和怀念。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 段):交代“我”所仅知的一点母亲娘家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3~16 段):写母亲的艰难与伟大。
第三部分(第17 段):充分肯定母亲对“我”的影响,沉痛怀念已去世的母亲。
(二)、资料助读1.知人论世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作家、戏剧家。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 余万字的作品,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老舍的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等。
2.写作顺序:明确:时间顺序: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三)、课前预习积累1.字音识记撮.土(cuō)窘.迫(jiǒng)刮痧.(shā) 私塾.(shú) 供给.(jǐ) 庚.子(gēng) 廿.三(niàn) 家谱.(pǔ) 敷.衍(fū) 耽.误(dān) 吊唁.(yàn) 就寝.(qǐn)2.词语积累①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我的母亲》导学案(教师版)
八年级第一单元导学案22《我的母亲》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文意。
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自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A.质.问(zhì)广漠.(mò)B.野蛮.(mán)绰.号(chuò)C.掷.钱(zhì)摹.画(mó)D.抽屉.(tì)嬉.戏(xī)2.词语解释。
A.责罚:处罚。
B.广漠:广大空旷。
C.宽恕:宽容饶恕。
D.质问:责问。
3.整体阅读课文,列出本文的提纲。
①介绍“我”小时侯的情况(九年的读书生活)(1-4)。
②回忆“我”的母亲(母亲对“我”做人的影响)(5-12)。
③感谢母亲,总结全文(母亲对“我”的长远影响(13)。
4、了解胡适及他的母亲:胡适(1891—1962.)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
幼年在故乡家塾读书,1904年随兄到上海,先后进梅溪学堂、澄衷学堂,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
1910年赴美留学,先入康奈尔大学农科,1912年转文学院,修哲学、文学。
1915年人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是杜威。
从此一生信奉杜威的实用主义。
1916年开始与在美同学讨沦白话文,最后写成《文学改良当议》,1917年1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
这是最早全面系统地提倡白话文的论文,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产生重大影响。
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新青年》编辑,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五四运动以后,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1928年受聘担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
1931年回北大任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
1932年5月创办《独立评论》。
抗战期间一直担任驻美大使。
1946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1949年到美国,次年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图书馆馆长。
1958年回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962年2月24日中央研究院举行第五次院士会议,为欢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结束时,因猝发心脏病逝世。
我的母亲导学案
我的母亲》导学案课时:2课时一、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感情概括母亲的形象,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品性;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关心家庭,关心父母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3、了解文章在真切、质朴的语言之中蕴涵深情的语言风格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感情概括母亲的形象,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品性;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关心家庭,关心父母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教学难点3、了解文章在真切、质朴的语言之中蕴涵深情的语言风格二、预习导学(一)读课文,找出你不会的字音词语写在下面。
(二)胡适简介,搜集胡适资料三、课堂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三)整体感知1、读课文,进情境读课文,概括文章讲述了哪些事情,表现母亲怎样的品质。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三是()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质:2、分组讨论: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3、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4、读最后一部分,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5、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那种感情是如何体现的?(选做题)(四)合作探究,品语言,理解作者感情请找出包含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下面是重点句子)1、“我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接人待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五)提升能力,迁移训练试对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作一点评论(六)回忆母亲,感悟真情学了本文后,请联系你自己母亲平时对你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关心,写一段感谢的话语,使用抒情排比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母亲》导学案
班级:高一()班学生姓名:学号:
课题
我的母亲
授课时间
第周星期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欧阳秋霞
审核人
复备人
学法指导
1.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寻求解决。
借助“教材助读”,从整体上理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并能准确概括母亲的个性特征和对我的影响。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或者觉得据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运用文中重要词词。
了解用议论深化中心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品味文中短文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
2. 学习本文用几件事来表人物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阅读初体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学课文之前先了解作家和他的作品。
边阅读边思考其中的问题。
请同学们在自主梳理课中把你不明白的地方或者觉得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记录下来,每位同学至少提出1个问题来。
教材助读
一、走近作者
老舍(1899年~1966年),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祖籍北京。
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1951年,老舍因创作歌颂人民政府为普通市民办实事的《龙须沟》而被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二、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质朴感人的回忆性散文,发表于1943年4月的《半月文萃》上。
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
老舍母亲病逝于1942年夏季,在北平。
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
最初家人没敢把他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
拖了半年,才在家信里透露。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舍每次接到家信都不敢立即打开,怕有不幸的消息。
这次也是一样。
12月26日收到家信,仍不敢拆读,临睡之前,才打开,这时,他母亲去世已一年了。
本文便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
文章通过记叙母亲的身世、经历、性格,塑造了一位具有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表现了母亲的舐犊之情,子女对母亲的感激、怀念、赞颂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
着力刻画了母亲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我”的深刻影响,抒写了母亲与儿女之间的挚爱亲情,为我们诠释了“生命的教育”的内涵和真谛。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的感情。
2.从整体上理解把握作品思想内容,并能准确概括母亲的个性特征和对我的影响。
3.理解母亲对“我”的“生命的教育”的内涵。
预习案——再读课文,高效预习
基础积累:
注音:
海宁查氏(zhā)人影憧憧(chōng)唏嘘(xū)娓娓(wěi )
呜咽(yè)舐犊(shì)敷衍(yǎn )撮土(cuō)丧事(sāng )
窘(jiǒng )供给(jǐ)廿(niàn )惦念(diàn )刮痧(shā)
2、.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3.解释下列词语
(1)门当户对:旧时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结亲很适合。
(2)鸡蛋里面找骨头:比喻故意挑毛病。
(3)出头露面:指在公开场合出现。
也指出风头。
4.近义词辨析填空
(1)独立独力
独力:指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如“独力经营”。
独立:①指单独地站立,如“独立山巅”;②指自主地存在,如“他们宣布独立”;
③指不隶属于某高一级单位的,如“独立师”;④指不依靠他人,如“独立完成作业”。
①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
②这幅画是他独立完成的。
(2)界限界线
界限:指不同事物的分界,
界线:指两个地区的分界。
一般来说,句子中所涉及到的只要是有条明显的、具体的“线”,这线还可能是一道有形的建筑物,如城墙,如土埂,如大坝等,就用“界线”,其他抽象的事物的分界,就选用“界限”。
①这道土坝就是黑龙江与内蒙古的界线。
②殖民主义者的野心是没有界限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
文章写母亲的一生,主要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是哪三个方面?分别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性格?作者对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
Ⅲ我的疑问
学习建议:——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你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写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讨论解决。
提示:a、课文下注释;b、查字典;
积累字词是打好基础的关键。
认真完成,不可马虎。
学习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探究案——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作者说母亲“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概括出文段中母亲对“我”的影响。
“软”的影响:
“硬”的影响:
2、我们的疑问,我们来思考,我们来解答!
3、文段最后写道:“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谈谈你对“生命的教育”的理解。
同学们,请在这里写下其他小组提出的,你又感兴趣的问题,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深入探索,细致总结,积极展示吧!
练习案——有效训练巩固提升
握住母亲的脚(节选)
⑴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抱过母亲的脚吗?”
⑵年轻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
主考官接着又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抱抱你母亲的脚。
”
⑶青年红着脸走了。
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主考官的要求抱抱母亲的脚。
⑷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供他读完了大学。
(A)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
但她压根儿没抱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抱母亲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⑸青年回到家里,母亲还没有归来。
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番。
⑹母亲很晚了才回来。
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
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
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⑺(B)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
⑻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对主考官说:“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
你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
⑼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
⑽主考官旨在考验年轻大学生的悟性,岂料却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了升华。
⑾年轻大学生从此铭记着母亲的艰辛,也一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
没几年,他便成长起来,而且做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⑿故事一度让我感动,也令我深深羞愧。
⒀许多年以来,当我终于长成一棵大树,当我坐在偌大的教室里给那些虔诚地唤我老师的朋友谈创作体会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⒁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
1.本文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中划线的(A)句和(B)句中的两个加点词语“理解”的含义相同。
B.“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是比喻句,突出说明母亲的奉献精神对儿女的教育作用之大。
C.第⑷段第一个句子是插叙,交代了青年的身世,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D.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首尾照应,中心突出。
3.青年大学生握母亲的脚时为什么“潸然泪下”?他的灵魂获得了怎样的升华?
4.“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从文中选出一个你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喜欢的理由。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雨果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
——乔治·艾略特
教师寄语:爱自己的母亲吧,母亲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