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我的母亲》导学案9]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3e599a0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5.png)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回忆我的母亲》,了解作者朱德的身世和成长经历,以及他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描绘母亲的形象和品质。
3.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以及如何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朱德的身世和成长经历。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3)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描绘母亲的形象和品质。
(2)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主掌握课文内容。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练习题目。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1. 课前预习: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朱德的身世和成长经历。
2.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和品质,以及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3. 练习题目:设计相关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成果:评估学生的练习成果,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以评价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4.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提出自己的观点,评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朱德的照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事例,分析母亲的形象和品质。
5.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母亲为主题,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七、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要求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2afd88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c.png)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回忆我的母亲》一文;(2)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3)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3)通过写作实践,提高自己的叙述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恩之情;(2)培养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3)培养对生活和人生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回忆我的母亲》一文;(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3)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2)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3)将文章中的情感态度与自己的生活和经历相结合。
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母亲,思考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和重要性;(2)提问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表达对母亲的爱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和内容;(2)学生标记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进行自主学习。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2)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4. 讲解与分析:(1)教师对文章进行讲解,解释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2)教师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5. 写作实践:(1)学生根据文章的启示,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回忆或表达对母亲的爱意的文章;(2)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提高自己的叙述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回忆我的母亲》一文;2. 完成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回忆或表达对母亲的爱意的文章;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d93bab561252d380eb6ef7.png)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班级姓名座号【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1、了解回忆录的一般特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合理布局谋篇、突出主旨的结构特点。
3、深入领会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的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
学习重点: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把握“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合理布局谋篇、突出主旨的结构特点。
学习难点:1、学习本文将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2、激情投入,体味作者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蕴蓄的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
预习案学法指导1.依预习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知识梳理;圈点勾画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并写上提示语,标注每一段的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问题导学题书面完成。
基础积累自查记忆。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1 5分钟,独立完成。
教材助读一、走近读者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者、军事家、共和国元帅。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南昌起义。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司令。
解,. 放战争时期任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指挥了全国解放战争。
解放后任国 防委员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
二、文本知识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具有文献价 值。
回忆录最突出的特点是真实、广泛、突出。
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 和观感。
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 关的人与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
突出,是指回忆 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 物要有个性,不是平平淡淡的敘述。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课堂实用版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课堂实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6b8fab7431b765ce050814ae.png)
第二单元第1课《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章内容,欣赏作品朴素平实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学习朱德母亲的优秀品质,深入领悟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培养学生的亲情观。
【知识链接】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
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次年,他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
1934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司令。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1954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
位居十大元帅之首。
(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
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一、初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作家作品知识:《回忆我的母亲》选自《》。
朱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
2.熟读课文,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溺.爱辍.学私塾.劳碌.和蔼.迁徙.管束.慰勉.祖籍.妯娌..衙.门3.解释下列词语:(参看书下注释或查字典)任劳任怨:周济:为富不仁:辍:二、快速阅读,获取课文信息,了解文章大意。
1、读第一自然段。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40cbb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0.png)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一、母亲的外貌特征母亲身材微胖,个子不高,笑起来眼睛弯弯的,略带皱纹的脸庞显得慈祥和蔼。
她总是穿着简单舒适的衣服,头发梳成简单的发型,看上去温和又亲切。
二、母亲的为人特点母亲性格开朗大方,处事稳重。
她总是笑容满面,和蔼可亲。
在家里,她贤惠善良,是全家人的顶梁柱,照顾家人周到细致。
在社交场合,她待人真诚,友善,深受朋友们的喜爱。
三、母亲的爱心事迹母亲是一位善良的人,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
她积极参与慈善捐助,关心弱势群体,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
她常说:“善良是一种美德,让我们一起传递爱与温暖。
”四、母亲的教育方式母亲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教育家。
她注重培养孩子的品格,引导孩子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她反对过度溺爱,主张适度放手,给予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
五、母亲的对待生活态度母亲对待生活充满乐观和积极。
她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坚信努力工作能够创造更好的生活。
即使遇到困难挫折,她也会坚定不移地面对,永不放弃。
六、母亲的教诲和期许母亲常常对我说:“做人要真诚善良,对待他人要友善和体贴;做事要认真负责,勤奋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她希望我能够成为一个有爱心、有担当、有作为的人,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成为家人引以为傲的人。
七、母亲给我的启示母亲是我人生的引路人,她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终生。
她的善良、纯洁、宽容的品格,是我学习的楷模;她的坚韧、乐观、积极的态度,是我奋斗的动力。
在我心中,母亲永远是我最敬爱的人,她的一言一行都值得我深思,永志不忘。
八、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细细回味,母亲的一言一行都带着深深的爱意。
她的一颦一笑都映衬着无私的付出和对家人的深情厚爱。
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她用自己的爱包容我、引领我、鼓励我,是我一生的榜样和力量之源。
愿母亲永远健康幸福,愿我们都能继承母亲的美德,传承母爱的力量,让爱如阳光般照耀我们的生活。
文章结束。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3e4f704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7.png)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作者朱德的身世背景,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学会如何感恩,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朱德的身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附:同步练习1. 请简要介绍作者朱德的身世背景。
2. 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请简要概括课文中的重要事件。
4. 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请举例说明。
5.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如何理解“感恩”这个词?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2. 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并进一步强化感恩意识。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并巩固对朱德将军身世背景的了解。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答案及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答案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a3f44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3.png)
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描写母亲形象的语句,并分 析其表达效果。
课堂作业三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文章主题的 理解和感受。
课后作业
80%
课后作业一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回忆我的母 亲》,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 者的情感。
100%
课后作业二
请同学们搜集一些关于母爱的名 言警句,并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 文。
写作技巧分析
总结词
分析写作手法、修辞手法
总结词
总结文章结构、写作特点
总结词
引导学生实践、提升写作能力
详细描述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 等,让学生了解其作用和效果。
详细描述
总结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的组织和表达方式。
详细描述
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和结构,进 行实践练习,提升其写作能力。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 方法。在《回忆我的母亲》教学中,教师可以使 用讲授法介绍文章背景、作者生平、主题思想等 。
任务驱动法
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查 阅资料、互相讨论等方式完成任务。在《回忆我 的母亲》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探究性学习任务 ,如“分析文章中母亲的形象特点”等。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珍惜生命中 的每一天,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促进班级 凝聚力和向心力。
02
教学内容
课文解读
总结词: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通过对文章中母亲的形象、性格、品质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情感等方面 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意义。
七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答案及教案
![七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答案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2fb8fcba1aa8114531d9ee.png)
七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答案及教案七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答案及教案七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合理布局谋篇、突出主旨的结构特点。
2、深入领会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的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合理布局谋篇、突出主旨的结构特点。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将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自主学习】1.在阅读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佃农() (2)祖籍() (3)妯娌() (4)意见,并派代表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全班同学一致得出最终答案,教师呈现参考答案。
2、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作者为什么选择文中这些事情来写?这些事件又是如何串联起来的?解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讲解,达到预定目标。
(学生对第一个问题存有疑难,需老师引导才能理解。
)时间事迹表现的品质作者小时候母亲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的人。
1895—1900年前后遭遇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没有灰心”,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
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年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
年深明大义1919年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继续劳动,直到最后。
1924—1927年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年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理解党的困难,支持革命。
年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及表格提示完成表格,品质概括上存在差异较大,小组交流后,由教师点拨形成统一意见。
)3、精读课文最后两段,完成练习册相关试题。
解决方法:学生自我检测,教师通过讲评点拨完成预设教学目标。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90991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3.png)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回忆录的语体特征,细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和细节描写赏析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形象,理解母亲对“我”精神品格形成的重要影响。
3、学习朱德母亲的传统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敬爱之情。
【学习重点】1、了解作者及回忆录的语体特征,细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和细节描写赏析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形象,理解母亲对“我”精神品格形成的重要影响。
【学习难点】学习朱德母亲的传统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敬爱之情。
一、创设情境,布置任务为重温红色记忆,传承良好家风,作为全国爱国教育示范基地——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缅怀厅亲情单元特增设“回忆母亲”长廊。
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能够培育出朱德这样伟大的人物?今天,请你化身纪念馆的志愿解说员,根据《回忆我的母亲》为游客进行讲解。
情境任务:任务一:深研细读扫障碍任务二:游览长廊赏形象任务三:品析语言悟深情二、任务一:深研细读扫障碍过渡语:作为一名合格的解说员,讲解之前,请深研细读,搜集资料,走近朱德,并扫清阅读障碍,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为精彩解说做好准备。
1、走近朱德:请大家搜集相关资料,完成填空。
朱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
伟大的___________者,伟大的_____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___________,位列________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2、背景链接:请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背景。
3、文体知识——回忆录:①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同步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同步预习导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40121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a.png)
美丽的颜色一、基础达标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简陋.( ) 炽.热( ) 猝.至( ) 窒.息( )吹嘘.( ) 踱.步( ) 沸.腾( ) 咽.喉( )溶液.( ) 触.目( )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炽热:猝:窒息:吹嘘:筋疲力尽:和颜悦色:小心翼翼:二、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情?2.速读课文,居里夫妇是在哪儿发现镭的?他们工作的环境怎样?三、研读赏析1.在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中,居里夫人主要分工是什么?你觉得她的工作怎么2.第一自然段中“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此句中的“艰苦”和“快乐”矛盾吗?为什么?3.第十二自然段中“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
”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四、拓展延伸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她从事科学工作所拥有的坚定信念上。
学习本文后,谈谈你受到的最大启发。
《美丽的颜色》参考答案一、基础达标1. Lòu chì cù zhì xū fèi yān yè chù duó2. 炽热:温度高,极热。
猝:突然。
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吹嘘:夸张地宣扬。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二、整体感知1.本文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里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2..居里夫妇是在娄蒙路的棚屋里发现镭的。
工作的环境非常艰苦,因为这是一个残破的小屋,棚顶是玻璃的,夏天燥热得像温室;冬天下雨的时候雨会落在地上,工作台上,下霜的时候,把人都冻僵了,同时还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另外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又极其简陋,没有排有害气体的“通风罩”等。
三、研读赏析1.居里夫人继续炼制,提取纯镭盐。
初中语文《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初中语文《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20ec6302d276a200292ef0.png)
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一、课前预习,积累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佃.农( ) 祖籍.( )妯娌..( ) 勉强.( )迁徙.( ) 慰勉..( ) 溺.死( )衙.门( ) 私塾.( ) 聊.叙( )血溅.( )不辍.劳作( )东挪.西借( )2、了解作者《回忆我的母亲》作者是 ,伟大的 和无产阶级 ,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
二、感知课文,理清结构第一部分( - )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 - )记叙母亲一生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美德,感谢母亲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 - )抒发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三、课堂探究,阅读理解1、你从文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朱母?具体事例请在文中标注。
(至少三处)2、这篇回忆性散文饱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在原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四、总结感受,提出问题在读文章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和困惑?五、拓展阅读,对比分析我的母亲(胡适)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
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先生”。
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
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太失了“先生”的身份!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所以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
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
十一二岁时 ,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7f23396294dd88d1d26b7a.png)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学习任务】1、理解、学习母亲勤劳简朴、宽厚仁慈等优秀品质。
2.结合课后练习二,体会课文中质朴而富有深情的语言。
3.学习本文围绕表现母亲高尚品格这一中心有顺序有重点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4.结合上下文把握“劳碌—劳累”、“和蔼—和睦”、“管理—管束”几组近义词的异同。
【知识储备】1、作者介绍: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2、回忆录:顾名思义,就是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准确地说,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
【自主学习】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词障碍,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溺爱()辍学()私塾()劳碌()和蔼()妯娌()2、工整抄写教材后边“字词积累”涉及的词语。
3、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为富不仁:节衣缩食:任劳任怨:4、结构划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合作学习】1、朱德的母亲具有许多优秀品质,试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和概括。
2、母亲一生所做事情很多,那么课文是用怎样的一条线索将这些事情串联起来的呢?3、课文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情。
细读下面的句子,用心体会这一特点。
(见课后练习二)4、学生阅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三,联系上下文,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巩固延伸】(一)自选题:1、收集关于母亲的名言、诗文,做一个交流活动。
2、亲自实践:感受母爱,回报母爱。
A:给母亲写一封信,表达感激之情。
B:亲手为母亲做一个礼物。
C:为母亲做一次家务,体会母亲的辛劳。
D:为母亲洗一次脚,你想对母亲说什么?(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①每天天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②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13781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d6.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班级:学习小组:姓名:第一部分预习案一、字词积累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韶.关( ) 衙.门( ) 妯娌..( ) 祖籍.( ) 私塾.()周济.()管束.( ) 和蔼.( ) 佃.户()庚.子年()不辍.劳作()2.多音字、形近字。
(1)多音字注音组词。
横()()溅()()(2)形近字组词熟()塾()孰()敦()碗()豌()婉()苑()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并用加点的词造句。
慰勉..:妯娌:周济:为富不仁:任劳任怨....:造句:4.回忆录有两种释义。
一是指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而不像历史那样拘于形式,如凯撒的《高卢战记》;二是指一种自传性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
回忆录有、、突出三大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思考:作者的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阅读第1段,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说说这一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
第二部分探究案一、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作者在文中回忆了母亲的哪些事情?这些事塑造了母亲怎样的形象?请做简要概括,并说说哪件事最让你感动。
2.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为什么选择这些事情来写?这些事情又是如何串联起来的?3.结合全文思考:母亲的一生对作者有哪些教育与影响?通过写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感情?二、细节研读,品读赏析1.作者在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在文中找出能表达这种感情的句子,并认真体会。
(1)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3)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2.作者在记叙事件的同时,还穿插了精当的议论。
请找出文中的议论性语句,理解含义并体会作用。
(1)①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②母亲是个好劳动。
(2)①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3372c07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a.png)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第一章:理解课文内容1.1 阅读课文《回忆我的母亲》,了解课文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1.2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1.3 总结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第二章:分析课文结构2.1 分析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2.2 分析课文中的过渡句和段落,理解其连接作用和意义。
2.3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和细节,理解其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第三章:探讨课文主题3.1 探讨课文中的母爱主题,理解母亲的形象和作用。
3.2 探讨课文中的家庭主题,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影响。
3.3 探讨课文中的爱国主题,理解国家的意义和责任。
第四章:品味课文语言4.1 品味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其表达效果和美感。
4.2 品味课文中的词语运用,如形容词、副词等,理解其描绘和修饰的作用。
4.3 品味课文中的句式结构,如长句、短句等,理解其节奏和韵律感。
第五章:拓展思考与创作5.2 以母亲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第六章: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6.1 分析课文中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变化,理解其内心的喜悦、感激和怀念。
6.2 探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理解其效果和意义。
6.3 分享自己的情感经历,讨论如何表达对他人的感激和爱意。
第七章:欣赏课文中的艺术特色7.1 欣赏课文中的文学艺术特色,如描绘细腻、情感真挚等,理解其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7.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如母亲的代表意义、家乡的象征意义等,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表达效果。
7.3 练习创作一篇小作品,运用艺术特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八章:开展课堂讨论与分享8.1 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促进互动和思维碰撞。
8.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课文中的疑惑和思考,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8.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和母亲经历,增进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cac0b80975f46527d3e1b1.png)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姓名 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字迹_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母亲的勤劳为线索,以爱为感情基础来组织材料的方法。
2、体会课文质朴而又真挚的语言来。
3、学习本文以叙事为主,穿插议论、抒情的写法。
4、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歌颂母亲优秀品质的方法。
学习重点:1、分析母亲的形象。
2、认识本文选材的典型的特点。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将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自学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佃农()祖籍()妯娌()勉强()迁徙()慰勉()溺死()衙门()私塾()调料()聊叙()血溅()不辍劳作()东挪西借()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母亲这样整日着。
(劳碌、忙碌)(2)母亲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管理、管束)(3)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叔伯妯娌相处得都很。
(和蔼、和睦)3、了解作者《回忆我的母亲》作者是伟大的和无产阶级,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二、阅读理解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归纳各部分大意。
5、“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亿的。
”这段话中哪个短语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哪个词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中心句是哪一句?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6、主题归纳:7、作者的母亲具有很多优秀品质,试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和概括。
时间典型事例母亲的优秀品质小时侯母亲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的人。
1885——1900年前后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
1905年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望。
1908年1919年离开土地就不舒服继续劳动、直到最后1924——1927年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1937年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1944年8、能够在课本上准确找出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的句子。
9、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有什么作用?三、句子品析10、体会本文质朴而富有深情的语言——课后习题第二题,用铅笔把自己的品析写在书上。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推荐)2022年部编版语文精品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推荐)2022年部编版语文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5ec62077ec3a87c24128c4bb.png)
忆我的母亲》学案学习心得:《回忆我的母亲》学案学习心得:17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比照的写法。
2、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那么。
学习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任务1、学习并掌握8个词语读音和意思: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绫2、理清课文表达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文章第一、二局部,了解第一、二只猫的故事,体会作者对第一、二只猫的感情。
导学过程:一、激趣定标学生说一说自己喜不喜欢猫,为什么?【知识链接】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自学互动自学活动〔一〕〔解决目标1〕1.注音、解释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棱〔〕自学活动〔二〕〔解决目标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
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明确:文章共写了只猫,即自家喂养的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
重点写了第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局部?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局部。
第一局部〔1- 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局部〔-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局部〔-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自学活动〔三〕〔解决目标3〕研习课文第一局部:第一、二只猫的故事。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局部。
小组合作,分别复述第一、二只猫的故事。
4.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第一只猫的形态?②家里的人对第一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③第一、二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各是怎样的?三、测评训练对下面描写精彩的语句作出点评。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13b4b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0.png)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本文通过笔者的回忆,讲述了自己的母亲,探究了母亲在成长和生活中的影响,以及母爱的伟大与坚韧。
母亲是我的导师母亲是最早的老师,她不仅仅教我做人,还教我做事。
小时候,母亲每天早上要做早饭,晚上还要做晚饭,还要处理家里的琐事,但她从不觉得这是苦差事。
母亲总是微笑着,而我则把她的微笑记在心里,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她的教育。
母亲不仅教我做人做事,更重要的是教我做人的道理。
我还记得,小时候乖巧的我跟母亲诉说同学间的矛盾,母亲轻声说道:“做人有好多种,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善良。
只有内心善良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喜欢和尊重。
”母亲的坚韧与伟大母亲的一生并不轻松。
我的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留下了她和年幼的我。
在当时,母亲已经40多岁了,但她并没有退缩。
相反,她带着两个孩子,独自挑起了家庭的责任。
她工作十几个小时,每天挤出时间教育我,关注我的成长。
那时我还只是个孩子,不知道母亲承受了多少压力,付出了多少努力,才让我们生活得尽量好一些。
一次,我在外面玩耍,疏忽被车撞伤了。
母亲在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离开工作岗位赶来了医院。
当时病人很多,我被排在最后面,而母亲则在门口等待。
她没有回家,也没有去上班,只是一直在那里等着。
后来,我知道了,其实那一天,母亲才剩下最后一百块钱,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来照顾我。
母爱的不朽母爱是最伟大的,是最不朽的。
岁月流逝,我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但无论如何,我依然把母亲放在心中最关键的位置。
每当我有困难,每当我有心事,我总是会想起母亲,想起那个一如既往支持我、陪伴我、鼓励我的女人。
母亲,她的一生,是为了我们的幸福而付出。
她用生命的点滴,付出了所有的爱和关注,就算岁月已经让她的容颜老去,但那份母爱始终不变。
在母亲面前,我仍然是那个小孩子,而她则是那个给予我无私关爱的人。
结语母亲,是人类最伟大的职业,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无论做了什么,做了多少,母亲的爱始终不能被衡量。
而在我的成长中,母亲给我留下的思想、精神和行为的影响,将伴随我的一生。
八年级语文《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32432b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f.png)
课题回忆我的母亲朱德一、展示目标,明确任务1.了解作者,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意,把握作者母亲的形象特点。
(重点)2.学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写法;理解、品味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体会作者蕴藏在文章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
(难点)3.联系生活,感受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二、自主学习,交叉检查1.给加点字注音溺死()私塾()劳碌()和蔼()迁徙()佃农()管束()祖籍()慰勉()韶关()衙门()外甥()妯娌()周济()不辍()为富不仁()2.弄清本文的文学常识。
3.精读课文,感知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文章第一段总领全文,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其中“-------------------------- ”是全文的线索,“-----------------------------”是全文的感情基调。
文章是以----------------为顺序组织材料的。
(2)文章从几方面展示了母亲的形象?(3)作者感谢母亲的原因有哪些?试简要概括。
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1.请赏出本文的美点,结合课文作简要分析。
四.当堂训练拓展延伸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母亲最大的特点是:(2)母亲那种的习惯,母亲那种的态度,至今还在我的心中深刻印象。
2.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把下列各项用线段链接起来。
A.养大八个孩子 a.支持革命B.不和任何人吵架 b.性格和蔼C.希望中华民族解放的成功 c.支持我读书D.东挪西借,培养一个读书人 d.勤俭节约E.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e.同情穷人F.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f.坚持劳动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课外阅读邹韬奋《我的母亲》(见《读背手册》)、史铁生《秋天的回忆》与本文进行比较,看看不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回忆我的母亲》(第1课时)导学案 (学生版)
![《回忆我的母亲》(第1课时)导学案 (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28918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7.png)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事件,梳理文章结构,感受母亲平凡而伟大的品格。
2.细读文章,圈点勾画关键词句,品析文章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
3.品读议论和抒情语句,理解其含义,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4.理解作者母亲对“我”精神品格形成的重要影响,获得精神启迪。
〖学习重点〗1.概括文章主要事件,梳理文章结构,感受母亲平凡而伟大的品格。
2.品析文章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
3.品读议论和抒情语句,理解其含义,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难点〗品读议论和抒情语句,理解其含义,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同学们还记得这首古诗吗?这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赞歌,它亲切真挚地吟诵了人类最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的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了《回忆我的母亲》。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看看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哺育了朱德总司令这样一位时代伟人的。
二、有关资料1.作者介绍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
他先后参加过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革命活动。
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
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2.创作背景: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于1944年去世,朱德得知这一消息,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
这篇文章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时,题目为“母亲的回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我的母亲》导学案9]
十四我的母亲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体会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
1.阅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体会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自主导学】
1.邹韬奋,原名,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
祖籍江西余江。
先后在上海和香港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
本文选自。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查氏()憧憧()妹仔()蒙眬()
鞋袜()歉疚()惺忪()呜咽()
3.下列四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订正。
A.浙江元霄莫名其妙()
B.时候蜡烛热泪盈框()
C.瞥见柔和寻寻善诱()
D.帐门含冕饮泣吞声()
4.选词填空。
(1)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幢幢,憧憧)的大客厅里。
(2)(母亲)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出去一(宝,饱)眼福。
5.根据文句中括号内含义写出相应词语。
⑴她讲得(健谈而且感人),妹仔听得忽而笑容满面,忽而又愁眉双锁()
⑵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讲的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也泛指教导有方)的良师。
()
⑶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形容心中有事,翻来覆去不能入睡)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
()
6.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1)课文从几个侧面展现了“母亲”的性格,运用了丰富的细节描写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
(2)《我的母亲》一文主要描写了妇女在封建社会的命运,以及封建家庭教育的情形,同时也记述了“母亲”对“我”的哺育过程,表达了“我”对母爱的颂扬感激之情。
()【自主合作探究】
7.课文主体部分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断,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通过这四个片断,邹韬奋的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8.《我的母亲》文风质朴,情节集中,故事感人,人物形象鲜明。
试分析一下本文的结构。
9.母亲“可爱的性格”“努力的精神”“能干的才具”为什么会“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在妇女问题上,邹韬奋的社会理想又是什么呢?
【反馈检测】(20分)
10.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娓娓(wěi)憧憧(chónɡ)睡眼惺忪(xīnɡ)
B
.唏嘘(xū)冤家(yuǎn)万籁俱寂(lài)
C
.歉疚(jiù)蒙眬(ménɡ)辗转反侧(zhǎn)
D.
瞥见(piē)呜咽(yàn)饮泣吞声(qì)
11.下列各组词语全部正确的是()(3分)
A.循循善诱蹑手蹑脚莫明其妙
B.泪如泉涌钦泣吞声五彩缤纷
C.娓娓动听睡眼惺忪万籁俱寂
12.
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4分
)
(1)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
容态:
(2)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唏唏嘘嘘:
13.
指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4分
)
(1)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
()
(2)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
()
14.下列有关课文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我只知道母亲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说明妇女在封建社会没有地位。
B.到年底,父亲“清算”我的功课,如发现问题就用竹板教训我,这一做法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发展,这种教育方法,应该批判。
C.母亲看到父亲因我不好好读书而打我时,在一旁说“打得好”可见她完全站在父亲一边,帮助教训我。
D.我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勤劳,能干的封建妇女。
15.你还记得自己母亲给你留下的最初印象吗?试着把她写下来。
(4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
2.学习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的写法。
【重点难点】
1.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
2.学习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的写法。
【自主导学】
16.《我的母亲》截取了生活中的四个典型片段来描写母亲的形象,这四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哪些性格特点?
①元宵夜“巡阅”,写对母亲的最初印象。
②涌流的泪珠,赞扬母亲
③丰富的内心世界,写母亲的矛盾心态揭示
④劳碌的身影,写母亲的
纵观全文,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17.“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
”我想陪母亲,表达出“我”怎样的感情?
【自主合作探究】
18.阅读本文,探究文中母亲两次的“哭”有什么不同?
感谢您的阅读!。